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合集下载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原子的结构》说课稿源潭中学苏哲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构成是“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下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

本课题的内容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深入和延续。

因此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原子构成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

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

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

因此要用视频、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二、教学策略1.由于本课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本课题我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学习相对原子质量。

我今天说第一部分。

2.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男女同学的空间想象力也不同,因此本节课我增加了英国化学家卢瑟福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视频,设置情境,让学生了解电子、原子核的由来。

原子构成说课稿

原子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化学学科学习,学生对化学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初步具备有了学习化学能力和化学学习方法,但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提高,且学生自信心不足,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激发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自信,进行有效学习。

三、说教法: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展开想象,通过形象的比喻来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内容我将采用我校教学模式自学质疑-合作探究-效果检测,进行,本节课设计如下∶(一)情境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以学生用模型模拟水分解的示意图开头,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用这样的设计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同时展示原子弹爆炸图片,让学生想象原子内部是否是实心的不可分的球体?紧接着介绍原子结构发现科学史,展现多彩的原子构成图片,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提出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节,主题为“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在我国的化学课程体系中,本节内容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它在上册的前两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并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打下基础。
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原子核和电子云的组成。
(2)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正确计算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此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较为浓厚,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未知。
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通过探究和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原子结构模型、元素周期表等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视频资料展示:播放关于原子结构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原子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发学习兴趣。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排布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原子核。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它包含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大部分质量。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的直径大约为10^-15米,虽然它非常小,但却占据了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

接下来,我们讨论电子。

电子是带负电的基本粒子,它们在原子核外的空间中运动。

电子的运动不是固定的轨道,而是以概率云的形式存在,这被称为电子云。

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出现的概率分布。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被称为电子排布规律。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电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必须具有相反的自旋方向。

此外,电子倾向于先填充能量较低的轨道,这被称为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的排布对原子的化学性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最外层电子,也就是价电子,决定了原子与其他原子结合的能力。

当原子的价电子数满足特定的条件时,它们会倾向于通过共享、转移或接受电子来达到稳定的电子排布,从而形成化学键。

最后,我们来探讨原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可以自由移动,这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而非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则倾向于与其他原子共享,形成共价键,这使得非金属通常表现出绝缘性和脆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原子的结构,还能够认识到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化学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

3.2 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

3.2 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掌握原子的核心部分和外层电子的概念;3.掌握原子的一些基本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心部分和外层电子的概念;•原子的一些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掌握原子的核心部分和外层电子的组成原理;•理解原子的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备课笔记、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

2. 概念解释•讲解原子的定义: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化学性质,由原子核和外层电子组成。

•解释原子核的概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带正电荷。

•解释外层电子的概念:外层电子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粒子。

3. 原子的基本结构•插入示意图,用文字说明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的核心是原子核,外层围绕着电子云,电子云中带有外层电子。

4. 原子的基本性质•描述原子的质量和大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外层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大小与原子核的大小有关。

5. 原子核的组成和电子云的稳定性•解释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解释电子云的稳定性:外层电子越靠近原子核,电子云的稳定性越高。

6.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7.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图示和概念解释,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子的核心和外层电子的关系。

课堂练习让学生实践了所学的知识,并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同时,在复习课堂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实验,加深他们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原子结构的知识,同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练习机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提问与解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通过问答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原子结构模型:通过模型展示原子的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子层和能级的概念。
2.多媒体课件:利用PPT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的相关图片和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在线化学教育平台:利用在线化学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习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模型演示法:利用模型或图片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内部的组成和电子层分布。
3.实验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原子结构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主要知识点包括:
1.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学生将了解到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2.电子层和能级的概念。学生将学习到电子在原子内分布的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层次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3.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将掌握这些基本粒子数目如何决定原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行为。
这些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1. 概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认识到物质不断地分割,直到分割到不能再分割的最小单位——原子。

现代科学发现,原子虽然很小,但却具有非常丰富的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从原子的基本结构开始,一步一步地介绍原子的构成和性质。

2.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主要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形成核。

电子绕着核旋转,类似于行星绕着恒星旋转。

这个电子“云”可以描述电子在原子内的可能位置。

在上世纪初,雷利、卢瑟福和玻尔等著名的科学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原子结构模型,其中以玻尔模型最为经典。

玻尔模型认为电子的能量级别是固定的,并且电子在轨道上绕核旋转时,必定存在一定量的能量差异,这些能量差异对应着不同的光谱线。

3. 原子的性质原子性质包括原子尺寸、原子质量、原子电荷等。

原子尺寸非常小,大约是纳米级的,而原子质量则较大,以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为基准,电子的质量则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电荷以质子为正电荷,以电子为负电荷。

另外,原子还具有化学反应的性质。

原子之间的化学反应主要是通过电子的传递和共用来实现的。

4. 原子的物理性质原子的物理性质包括光谱性质、原子磁性和原子谐振等。

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原子会发生辐射或吸收电磁波,这就是光谱现象。

原子还具有一定的磁性,这种磁性称为原子磁矩。

原子谐振则是指原子在特定的频率下吸收电磁波与物理性质。

5. 结束语总体来说,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但它并不简单,其丰富的结构和性质使得它成为了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总结了原子的基本结构、性质和物理性质,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更好地理解原子的奥秘。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课题原子的结构说课稿一、说教材《原子的结构》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课题《原子的结构》。

主要学习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课时为一课时。

原子的构成是续上一章分子原子后对物质微观分析的更深入的学习,同时,原子的构成又与后面知识点如《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与化学式》密切相关。

《原子的构成》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基础性的章节,学好这一课题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对学生而言,本章节是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而学生缺乏粒子这种微观的想象能力,所以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没有粒子这种微观的概念,我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展示原子的结构,以及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动画,从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题。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2、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过程与方法:1、通过原子结构图片的分析、讨论、了解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2、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概括、总结能力2、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通过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原子核的结构2、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四、说教学关键针对学生微观想象能力缺乏的关键点,我采用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图片、动画,再结合讲解,从而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教师引导讲解、学生交流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水在电解的情况下,水分子破裂成氧原子和氢原子,可见,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2 原子的结构 说课稿-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 说课稿-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的课题2《原子的结构》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法与学法、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原子的结构》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今后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

本节教材将视野放到了微观的世界。

本课题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深入和延续。

因此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由于对上课的班级不熟悉,我准备两套方案。

基础稍微好点我进行拓展训练,基础稍微差的班级我着重讲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归纳信息能力。

而这节课也是学生学习化学遇到的第一难关。

为了突破这个难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题的知识,我确定以下的学习目标。

三、说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的构成;2.掌握原子电性、电量、数量的关系。

3.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初步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四、说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原子的构成。

学习难点:原子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与学法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抛出问题---大胆猜测----科学验证---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是通过多媒体演示,构建原子的结构模型,通过图表分析,揭示原子间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通过问-答-问-答等方式,层层推进,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六、说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原子的构成1.以日本广岛原子弹爆发视频引入,激发探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欲望。

2.设计问题:(1)请用一个字概括原子:小,是不是最小?进行大胆的质疑,引出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

3.分小组讨论:如果你当时在实验现场,请根据实验现象你会做出哪些合理的解释?4.根据讨论学生总结原子的结构,以图示、文字等方式描述出来。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说课稿.doc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说课稿.doc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一: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内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之所以放在这里讲述,目的是分散知识难点,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进一步理解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为离子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情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1.认知状态:在本课题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有一定的了解,为“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技能状态:学生对微观粒子的存在及空间结构有一定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教法: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启发式讲授法,演示法2、学法:分组实验与讨论【板书设计】一.原子核1.原子核的构成a、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篇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龙源期刊网.cn《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作者:孔祥斌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10期摘要:离子的形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原子的结构说课稿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史料、图片、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对学生进行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该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之后继续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认识。

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学生的抽象思维也才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原子构成”的模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引用典籍,导入新课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的“庄子心得”把我们带进了庄子的世界。

这位道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富哲理的言论,“一尺之棰(木棍),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其中之一。

“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如果将木棍一直分下去,你认为可以分到什么程度?”(学生会想到原子。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那么,原子究竟可不可以再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典籍的引用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创设了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2【讲授】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对原子构成大胆猜想,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活跃思维的空间,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所以我播放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视频,以“假如我是卢瑟福,会怎样解释这些现象”为主题,组织学生围绕原子的构成分组展开讨论,再进行交流。

(讨论提纲:①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是否为实心球体?②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极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的构成是否像乒乓球一样,内部完全是空的?)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其内部有一个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粒子。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作者: ————————————————————————————————日期:ﻩ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一】教材、学情分析我说课的内容选自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中学生对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已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本节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部分性质。

这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同时,原子结构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五】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 53页原子的构成,看课本 53 页图 3-9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第一课时)新庆初级中学卢周龙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原子的构成是在前面初步学习了分子、原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课时包含“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知识,是后面学习“离子”以及“化学计算”的必备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种子和电子构成的。

(2).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史料、图片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二、说学情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但是,我县位于偏远地区,学生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较为抽象,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说教法由于本科内容的抽象化程度很高,所以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创设情景,通过探究活动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并形使用科学探究方法的习惯。

四、说学法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景下,分组进行学习活动,并进行猜想,然后观看多媒体动画、图片及史实介绍,通过讨论、交流、领悟、相互补充等一系列小组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对比分析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一)、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激发问题教师播放两个短片: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的图片资料;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废墟图景。

学生为原子弹的爆炸威力之大而惊奇,心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教师导入主题:要知道其中原理。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我不禁浮想联翩——世界是如此之大,即使在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的原子内部,也有那样丰富而巨大的世界!漫游在原子王国里,我不仅为自然的现象和严谨的规律而惊叹;我更多的是思考:作为有志青年,作为中国人,我们该为人类科学的发展、中华民族的腾飞,为彻底揭开这原子王国无穷的奥秘,作出怎样的努力?
(三)[新课总结]本节学习后你对原子的构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原子的构成情况
2、电性关系
3、电量关系
4、质量关系
四、[板书]
质子
原子核(带正电)
(带正电)
原子中子
(不带电)
(不带电)核外电子
(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和宏观比喻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以图表信息分析,史料介绍为媒介,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3.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电性由______决定,因此原子核带____电,数目跟质子相等(即核电荷数=_______)。
【学生活动】观察表格(表3-1),思考下列问题
讨论:通过以上分析,请找出原子中三个相等的量。
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总结】
【板书】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高艳艳【说教材、学情】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重点介绍原子
1.
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懂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 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观察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2.
本节课由原子的概念导入,既复习了前面所学,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我跟学生们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先由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之后指名学生说出原子的体积大小、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这三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知道。

紧接着出示教材中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再由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出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

【说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与应用”第1(5)、第2(1)、(2)题用于检测和巩固原子的构成,第1(3)、(4)题用来检验和巩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说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还有那些困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2.提问方式:通过提问:“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生活实例:展示一些与原子相关的日常用品,如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让学生认识到原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课堂小结:邀请学生代表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4.评价与反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化学魔术实验:在课堂开始时,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魔术实验,如“消失的硬币”,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原子结构的探索欲望。
2.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原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节,主题为“原子的结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分子的概念,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进一步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为后续学习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等打下基础。
2.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3.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借鉴优秀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原子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和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的核心方法,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情境教学则是将新知识融入到生活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章第2节“原子的结构”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程中,我们将探究原子的基本组成及其内部结构。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前面所学分子、原子概念的深化,也为后续学习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等打下基础。
1.学生对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3.课堂时间有限,难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互动。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动画演示、实物模型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模型。
2.在实验操作时,加强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提高参与度。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讨论问题,促使他们在互动中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这些互动方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学习障碍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1)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1)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1)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掌握原子的组成部分,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3.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掌握电子的排布规律。

二、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部分;2.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三、教学难点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课件;–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原子的结构;–板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一个原子的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原子的好奇心。

2.导入问题(3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有哪些组成部分?3.学习新知(15分钟)–通过PPT的展示,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作用和特点。

4.示例演示(10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演示原子的组成部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互动参与,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5.引导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质子和电子个数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会怎样?引导学生发现电子的数量与质子相等,从而引入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6.学习总结(5分钟)–教师对原子的组成部分和电子层结构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记住电子的排布规律。

7.知识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或使用课本,了解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规律对性质的影响。

8.小结(2分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要掌握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以及电子层结构的原理。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子的组成部分和电子层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然存在一些困惑,特别是对于电子的排布规律的理解较为困难。

下节课应该重点加强对电子层结构的讲解,利用更多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子的排布规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子的结构,提供清晰的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注重板书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等。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原子的结构,这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这一课题承上启下,起着连接宏观物质世界和微观原子世界的桥梁作用。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定义和特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原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知道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子的结构。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提问与解答: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给予及时的解答。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讨论原子的构成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时2)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时2)说课稿
1.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同位素之间的转化现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小组讨论:针对课堂所学知识,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知识竞赛:组织与原子结构相关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3)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4)掌握同位素的概念,了解同位素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
(5)能够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2)运用模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原子结构;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1.师生互动:提问、讨论、解答疑问。通过这些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分享交流。这些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3.课堂竞赛:设置与原子结构相关的竞赛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课后作业:布置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线上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鼓励学生在板书的基础上进行笔记,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电子分布和同位素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部分学生可能在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时遇到困难;
3.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实例和动画,反复讲解电子分布和同位素概念,确保学生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高艳艳【说教材、学情】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易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地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接着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为下一课时将要学习的离子作铺垫。

因此,本课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原子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知道了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而且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这些基础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懂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 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观察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难点:原子最外层电子运动的特点以及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方法】
鉴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用先学后教、导学的教学模式,使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本节课由原子的概念导入,既复习了前面所学,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我跟学生们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先由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之后指名学生说出原子的体积大小、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这三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知道。

再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让学生们说说这几种原子的构成,加深原子构成的理解,由此引出原子中各粒子的数目关系。

知道了原子的构成,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原子中有带电粒子吗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由于有了前面的知识,学生很容易解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同时也指出分子也是不显电性的。

探究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由于本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形象地解释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并由此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结合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我介绍了原子结构示
意图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紧接着出示教材中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再由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出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

【说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与应用”第1(5)、第2(1)、(2)题用于检测和巩固原子的构成,第1(3)、(4)题用来检验和巩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说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还有那些困惑。

【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借助教材上的图片、表格,很清楚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电子的分层排布。

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且比较抽象,对于基础较差的一些学生来说有些仓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