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及其代表作分析

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及其代表作分析

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及其代表作分析本文将介绍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即《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并分析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1. 《红楼梦》1.1 简介《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为中心,描绘了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和灭亡的悲剧。

1.2 主题与意义•揭示了封建社会内外在战争、经济和政治方面存在的种种危机,并反映出满清王朝执政时期社会底层人民艰难生活的尖锐现实。

•引发读者对于人性、情感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冲突的思考。

2. 《西游记》2.1 简介《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通过描绘孙悟空等主要人物的西方取经之旅,展现了佛教与道教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之间的矛盾,探讨了人性的善恶、修行的归向以及对于追求真理和救赎的渴望。

•传递出正能量,强调团结、友爱、勇气和努力顽强拼搏等价值观。

3. 《水浒传》3.1 简介《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史诗小说,也称为《忠义水浒连环图》。

故事讲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联合起来反抗压迫,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壮举。

3.2 主题与意义•强调了公義正義,在人物塑造上赞美真实坚持正义良知者,并批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提倡民主平等思想,鼓舞人民勇敢反抗不公不义。

4. 《三国演义》4.1 简介《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背景,描述了刘备、关羽、张飞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展现了英雄豪杰的忠诚和智慧。

•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历史变革时期,并探讨了人性、权谋、忠诚和军事战略等议题。

•强调团结合作、智勇双全以及文化胜于武力的重要性。

总结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与深刻的思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

通过分析这些经典之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并从中汲取启示和智慧。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意义与价值评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意义与价值评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意义与价值评析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四部作品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它们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这些名著的意义与价值进行评析。

一. 《红楼梦》1. 文化遗产《红楼梦》通过复杂而细腻的情节,展现了清朝封建社会的风貌和人性弱点。

作品以女主角贾迎春为中心,揭示了权谋斗争、家族关系和婚姻制度等问题。

成为了研究中国封建社会风俗和价值观的重要参考资料。

2. 文学艺术成就《红楼梦》在文学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隐喻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作品的情节、文学语言及描写手法都堪称经典,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最高峰之一。

3. 思想价值《红楼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观念。

作者通过描述贾、史、王、薛家四大家族的衰败来反映封建家族制度和弊端,反思封建社会道德体系,呼唤社会变革。

另外,在揭示女性地位与命运问题上,《红楼梦》对后世有很大启示,倡导了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思想。

二. 《西游记》1. 文化传承《西游记》以历史故事为背景,讲述了真实历史人物孙悟空取经西天的传奇故事。

它让读者了解中国神话传说并熟悉佛教禅宗思想。

作品将历史与神话相结合,融汇了民间故事和文化元素,在中国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道德观念《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主角,通过他在取经过程中的各种考验和修行经历,塑造了一个顽皮聪明、机智勇敢的形象。

作品通过描绘孙悟空所表现出来的诚实、勇敢、忍耐等儿童美德,向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影响了几代人。

3. 年代背景反映《西游记》是一部以明朝为背景的作品,在其描写中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和国家发展变化。

它对明朝社会农民起义及盗匪蜚声外传等现象进行剖析,并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抨击封建迷信和官僚制度。

小学老师四大名著备课教案模板

小学老师四大名著备课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大名著》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四大名著》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了解《四大名著》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1. 理解《四大名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2.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分析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名著的简要介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四大名著》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四大名著》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四大名著》的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名称。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部名著,简要介绍其作者、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

2. 学生分享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感受。

四、小组讨论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国演义》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 学生总结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部名著?请简要介绍一下。

2. 学生回答,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水浒传》的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名称。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部名著,简要介绍其作者、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如宋江、林冲、武松等。

四大名著的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

四大名著的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

四大名着的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三国演塑义的思想意义: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通过曹魏和蜀汉两个集团的斗争而展开的;它对刘备、诸葛亮等的歌颂和对曹操等人谴责,表达了作者在“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外衣下,蕴含的崇尚“忠”“义” ,主张用“主道”“仁政”治理天下的政治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未能完全得以实现的悲哀;作为一部直接描写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间的政治,军事斗争的小说,它用艺术手段展示的斗争经验,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首先,三国演义虽然在创作很大程度地依据了有关三国的历史文献,但却能不受史实的限制,根据表现人物和设计情节的需要,发挥想象加以艺术虚构,从而使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其次,三国演义刻划人物,选取许多典型的事件,将人物置于现实矛盾的尖锐冲突中,通过他们的言行来展示性格,并注意细节描写,运用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段来突出人物的不同特征;再次,小说采用了多头绪,多层次的网状结构形成,把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特别是战争,写得条理清楚,主次分别,有声有色;此外,三国演义在吸引史传语言高度成就的基础上又适当加以通俗化,形成一种“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风格,叙述描写,简洁明快,雅俗共赏;水浒传的思想意义:水浒传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是从封建社会中诞生出来的一部反抗封建统治的小说巨着,这不啻是中国古代文坛中的一个奇迹;小说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由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它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事实,成功地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现了起义如何由零散的星星之火,最终发展为潦原之势的;小说还描绘了起义失败的悲惨结局,客观上总结了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鼓荡于作品之中的反抗精神,给历代读者以极大鼓舞,产生极深远的影响;水浒传的艺术成就:首先,水浒传最被人称道的是人物塑造的成功;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高度典型化了的英雄形象;1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一方面将想象中的英雄所应具有的勇和力、传奇式的本领凸现出来,另一方面,又精细地描写了他们的性格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英雄具有鲜明的个性,真实可亲;2作者塑造英雄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既以高度夸张的情节来充分展示英雄的本色,好汉的豪气,使读者产生对英雄的仰慕;同时又以逼真的细节刻画,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本身的行动以及人物间的映衬;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使读者感到英雄的形象真实可信;其次,水浒传的语言也富有特色,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杰出的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创造地继承和发展了宋元以来“说话”的语言艺术,在运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锤炼,使语言具有了非常准确、生动、通俗而又洗炼的特色;最后,水浒传的结构也很有特点,是以单线发展的方式来构架情节的;西游记的思想意义:西游记通过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的故事,充分赞扬了反抗传统秩序、坚决向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表达了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伟大理想和信心;并以神魔世界观照现实人生,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广泛的揭露和讽刺;西游记的艺术成就:1西游记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人生活作基础,这就使神话人物,神话环境和各种神奇的魔法都是显得和谐自然,从而构成了西游记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2小说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塑造了一群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形象3小说还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基调,富于喜剧色彩4书中语言活泼跳跃,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并以方言俗谚;人物语言也富于个性化,较好地烘托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5小说的结构,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红楼梦的思想意义:通过宝黛的爱情悲剧,展示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盛衰;显现了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多种多样的生活画面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在深刻、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的同时,强烈地表现了被压迫者,被损害者的同情;反映了一代青年、尤其是广大青年妇女的不幸命运;讴歌和赞美了叛逆者被压迫都的反抗斗争精神;也表现了朦胧的对个性自由理想的追求;红楼梦的艺术特色:首先,红楼梦从生活的情理出发,用多种化统一的原则,塑造了许多性格复杂和生活中的一样丰富多彩的真的艺术生命;其次,红楼梦在总体结构,具体情节展开,人物塑造等方面广泛地应用了对此手法,并将它上升为一种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的艺术手段;再次,红楼梦尽管是叙事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但它的艺术独创却并非叙事艺术手段所能涵盖;它是我国抒情传统与叙事的完美结合,在叙事中显示浓烈的诗化倾向;它的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叙事的抒情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意境的营造,象征手法的运用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分析——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例吕荣洁摘要:文学典型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得特性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更鲜明得特征性;本文首先从封建社会的叛逆者、秉具诗人气质的孤傲少女、多愁善感的性格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一典型人物,接着又主要从贾府和大观园这一典型环境来说明林黛玉所处的环境,最后将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起来分析这一文学典型,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典型在作者笔下得表现方式,进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本身;关键词: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林黛玉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我们给文学典型以这样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得性格;①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进行分别的和综合的分析,有助于对文学形象的理解,乃至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红楼梦清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一名石头记;元末至明中叶,先后产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大长篇小说虽然打着“话本”的胎记,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明显进步,也就是文本上完成了由故事型向小说型的转化,即由说故事变成了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红楼梦作为四大名着之一继承了这以转;它代表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的世情小说,它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对其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林黛玉进行分析,可以对其它的文学作品的同类分析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典型人物——林黛玉介绍香冢边葬花的倩影,花丛中笑泣的娇声,月洞窗下闲调鹦鹉,芙蓉池畔慢添诔文,这许多入诗入画的形象,共同完成着林黛玉“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气质特征;曹雪芹笔下的她是一个冰雪聪明、才思过人而又孤高冷傲、多愁善感的弱女子;但她的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却是她性格中的瑕疵,但正是有这一点瑕疵使我们感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可信性,也使我们体会到了她的可爱;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林黛玉这个典型形象:一、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像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贾宝玉一样,她也是封建社会得叛逆者;她的叛逆性格在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她俩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得基础之上的;另外,他们在对待功名富贵和仕途科举等问题上也具有叛逆思想;这就是说,他们的爱情不只是一般怜才惜貌的爱情,而是一对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的爱情;②林黛玉得叛逆性格还表现在“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对周围现实的傲视和鄙弃上;二、秉具诗人气质的孤傲少女红楼梦中的诗词赋曲等都是从属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但其中只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多三分”的林黛玉既有敏锐的感悟力,又具备足够的才气与创作自觉,因而她最具诗人气质;她把作诗作为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的唯一手段;一首葬花诗,立即把林黛玉这个典型人物推到一个新的精神境界,并使她心灵深处那隐秘的活动历历可见;她那“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的菊花气质,也就与诗词一道,鹤立鸡群地再现出来,使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位秉赋诗人气质的孤傲少女形象;而这种孤傲受到其父亲林如海的影响;三、多愁善感的性格她最突出、最鲜明的一个性格特征就是多愁善感、凄苦忧郁;正如“病如西子胜三分”一样,西施美在她的病态,美在她心痛而皱眉的愁容,林黛玉之美也多半与这个“愁”字有关;父母双亡的处境、寄人篱下得生活、金玉姻缘的宿命观点、不祥的预感等等;所有这一切在折磨着她,于是她就更加多愁善感了;贾宝玉也认为她的“病”不只是她身上的病,更是身体上的病和心灵里的愁的总概括;多种环境的塑造下,就有了林黛玉这样一个临风洒泪,弱柳扶风,但是嘴上却尖酸刻薄的女孩子形象;正像宝玉的“多情”一样,黛玉的“多愁善感”具有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它是这两个伟大的艺术典型性格最动人之处,是全书的精粹所在;二、林黛玉所处的典型环境分析典型环境,是针对典型人物而言的,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形成其性格并环绕和促使其不得不那样行动的种种特定关系条件的总和,是整个大的时代背景、作品描绘的总环境与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辨证统一;通过对红楼梦的分析,我认为林黛玉所处的环境有三个:一是出身于书香门第,除了两个丫鬟外,孑然一身,二是贾府和大观园,三是清代康、雍、乾时期;例如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曹雪芹借林黛玉的活动将典型环境一一展现出来;如林黛玉坐着轿子行近宁国府,展现在面前的是街北的两个大石狮,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华冠丽服的十来个人,门上匾额是“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林黛玉判断其为贾府之长房;到荣府时从进门到换轿夫的转折,雕梁画栋的游廊厢房,穿红着绿的丫头们,处处显示贾府的雍容富贵;在贾政堂屋时,抬头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有御书的斗大三个字:“荣禧堂”;“敕造”和“御书”,可见贾府的尊荣富贵的原由;而“荣禧堂”内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图,宴居之所的文王鼎、美人斛的摆设无一不显出主人以“忠君、勤政、守礼、尊法”自勉和标榜;作者安排了两个鲜明对照的世界: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这暗示着封建社会的不合理性,使读者预感到这个社会已日暮穷途,即将走向灭亡;林黛玉自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点也不夸张,它真实地表现了环境的险恶以及她在险恶的环境中的感受;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文学典型一般指典型人物;而人物的活动又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因此,研究典型人物就必须涉及到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她所处的典型环境下的产物;她所处的打环境正是清王朝号称极盛的康、雍、乾时期,是封建中国最后一度的回光返照;表面上歌舞升平,政局稳定,而骨子里却充溢着沉积已久的历史苦闷和难以界说的种种骚动;而她自小就读很多的书,才思敏捷,这使得她在红楼梦中创作的诗是最多的,共计23首,除应制联句和起社的作品,还有葬花辞、桃花行、秋窗风雨夕等名篇;数量之多,只有贾宝玉可以与之匹敌;但很明显,林黛玉诗作大多是精品,而贾宝玉诗的质量则是参差不齐的;她太单纯了,对封建社会也缺乏相应的认识,她只想到父母早亡,无人作主;只想到自已体弱多病,不能久待;这使得她受封建礼教的约束较少,最终成就她的叛逆性格;但她却没有想到封建势力的魔网早已笼罩在她的头上,当她与宝玉的感情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的时候,这个魔网也在一步紧一步地慢慢收缩了;到了贾府之后,客观环境得需要与她那自由得个性格格不入,最终一步步失掉人心,不但失去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除了贴心的紫娟和知心的宝玉之外,没有什么知已,非常孤立;爱情是林黛玉生活中唯一可望见的光芒,甚致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这种叛逆的爱情在她和贾宝玉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极其迅速地同时也是极其曲折、极其艰难地发展起来;爱情的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观外界的那种无形的、沉重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她自己背上的那副精神枷锁,即她无法摆脱把自由恋爱、自由婚配当做不道德行为这种社会意识的支配;因此,爱情既给林黛玉带来了光明、幸福和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哀伤和忧郁;她的爱情打上了封建贵族阶级烙印,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局限,迫使她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却因袭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从上面的论述也不难看出,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它还逼迫着人物行动,制约着人物的性格发展;黛玉就是在长期寄人篱下的环境中变得越发多愁善感,她的敏感——别人无意的举动她都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蔑,也是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有一次,周瑞家的寻常串门到宝钗处,宝钗正在描花样子,一见周瑞家的:“便放下笔,转过身,满脸堆笑,让周姐姐座”;周瑞家的送花至迎、探、惜三姐妹处时,迎、探“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惜春也与周瑞家的“大家取笑一回”;唯独黛玉不然;周瑞家的来时,黛玉正在宝玉房中作解连环的游戏;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来送花与姑娘戴”;宝玉素知黛玉目无下尘,赶紧与周瑞家的敷衍,并接过宫花;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我一人,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也不言语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红楼梦写了宝黛爱情,但并不仅仅是为了歌颂他们的爱情,而为的是写使他们爱情一波三折的背后东西;曹雪芹刻画林黛玉的矜持,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其古典含蓄美,为的也是写使她矜持背后的社会内容;正像宝玉的“多情”一样,黛玉的“矜持”具有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社会内涵,是这两个伟大的艺术典型最动人之处和文本的精粹所在;曹雪芹结合清朝封建末世的时代特征来塑造贵族少女林黛玉的形象是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林黛玉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具有人的复杂性得活生生的形象,她是一个富有社会内容的活人,反应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得历史风貌;因此这个人物形象远大于思想,是一个典型性很高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不是缺乏真实性的单一得模式化、概念化的人物;总之,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离开了典型环境,就无从产生典型人物;而没有典型人物,也无所谓典型环境三国演义中贯穿着“英雄史观”,是作品的客观存在,有目共睹;问题是:应褒应贬功欤过欤对此问题的研究和争论,与对这部名着的主题论、人物论、艺术论、版本论等方面的热烈程度相对比,可说显得死气沉沉了;但是,据我了解,长期以来,“英雄史观”主要是被视为三国演义的一大诟病的;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缺陷在于“歪曲事实,把历史说成是少数剥削阶级的‘英雄’人物创造的”,它对三国历史现实的反映建立在英雄至上的思想基础之上,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尽管他们也注意到作品对封建阶级的各类英雄人物也持有明显的不同态度,特别是“拥刘反曹”,一褒一贬,泾渭分明,但又认为这仅仅是对英雄人物道德评价上的差异,所以无论是对正面英雄的歌颂,还是对反面奸雄的诋毁,作者都宣扬了“英雄史观”;1其实,这种评述虽不能说事出无因,但以此来评价三国演义这部伟大艺术名着的思想价值,或恐也嫌绝对,不够全面和公允;时至今日,对“英雄史观”在作品中的表现,也应作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对“英雄史观”本身是否构成作品的“罪名”也可议论一番,因此,很有必要作新的评说;一所谓“英雄史观”,即是认为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将英雄视为人类生活的中心,而把人民群众排斥在政治舞台的边缘,忽视他们对历史的创造和推动作用;三国演义描写自东汉末年至三分归晋的百年历史:三国纷争、群雄割据、中原逐鹿、波及全国,但说到底,这是一场由各个政治集团之间为争夺政权而展开的大角逐;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抗衡,其斗争的直接方式是军事力量的对抗;而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又主要表现为其中的杰出人物即英雄霸主之间才识胆略的较量,其最后的胜负或成败也取决于各路英雄人物自身的命运;杜甫歌颂诸葛亮“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苏轼赞扬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又何尝不适合于其他的三国英雄;“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因而英雄人物无庸置疑地会成为作品描写的中心,占据主体的、至上的地位;与这种英雄至上和英雄中心论相一致,三国演义又不可避免地显现出对人民群众的疏远和轻视;曹操的名言“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在道出了他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奸雄”本质的同时,也显露了天下黎民在所谓英雄眼中草芥不如的地位;无独有偶;作品第六回叙董卓与袁绍、曹操等十八镇诸侯交兵不利,为避其锋,决定迁都长安,群臣苦谏若划率迁弃,百姓骚动不安,董卓大怒道:“我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无论是曹操,还是董卓,人民群众都是任人摆布、宰割的羔羊;他们哪里把“天下”“小民”的利益放在眼里;在疏远、轻视人民群众的同时,作为社会政治生活中心的英雄,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天下人”的救世主;曹操讨伐徐州,百姓将遭祸殃,后陶谦三让徐州给刘备,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陶谦虽有仁慈爱民之心,但庸才无能,无力兴邦安民;而刘备仁德之君,诸葛亮旷世奇才,则百姓泽恩得以“全身”;所以,禽相木而栖而人择主而安,便成了作品倡导的一种人生处世态度;刘备治新野的时候,新野百姓作童谣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处,民丰足;”曹操奔袭新野,刘备、诸葛亮巧施妙计,击退曹操大兵,终于保持了一方平安,于是新野百姓遮道而拜:“吾属全身,皆使君得贤人之力也;”可见,广大的人民群众非但没有成为政治生活的主体,反而常常成为政治生活的受害者,他们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安系在少数英雄人物身上;天下不是“天下人”之天下,而是少数英雄人物的天下,英雄成了“天下人”的救世主,“天下人”则是英雄的附庸;所谓“天下事在我”董卓在曹操、董卓那样的奸雄那里,人民成为草芥;那么在刘备这样的仁慈明君那里,人民群众也许可以显示其自身的力量和价值了不是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赐与和接受的关系,人民群众仍是一种消极的存在;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关系的表面和谐就被打破了,人民群众仍然是多余的累赘,甚至妨害了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第四十一回叙刘备携民渡江,烧新野弃樊城,入襄阳,败走江陵,裹挟民众十万迤逦而行,终于被曹兵赶上;虽因赵子龙一身是胆,于百万曹兵中纵横驰聘,力斩敌将五十余员;张翼德声若奔雷,于当阳长坂桥头喝退曹兵;但刘备毕竟惨遭损兵折将、妻离子散的败绩;显然,刘备惨败的原因,正在于十万民众的负担,没有这一巨大的牵累,刘备完全可以顺利突围;而如果他们具有一定的力量,人自为战,共抗强敌,则刘备完全可以反败为胜;后来赤壁大战,诸葛亮出使东吴,联吴抗曹,东吴谋士即以此败为笑柄,讥讽诸葛亮;诸葛亮便以“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刘备“不忍弃之”,“甘与同败”云云,振振有辞,舌战群儒;虽然作品的目的是在以刘备的败绩来显其“宽仁厚德”的品质,诸葛亮敏锐犀利、善于反败为胜的辩才,但其中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基本看法已昭然若揭了;人民群众成了不折不扣的“惰性物质”,与曹操、董卓把人民群众视为“小民”、群氓,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V不仅表现在对英雄的歌颂,对人民群众的轻视,更主要的还表现在对黄巾起义的态度上,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提供了历史发展的大契机,也是三国演义得以展开的历史大背景;因为赵个三谷的历史,都是在黄蕉起义有力地打击、瓦解了东汉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然而作品无视了黄巾起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推动历史进程的巨大作用,把起义的原因,归结为大平道人的个人欲望,所谓汉室暗弱,“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也无视黄巾起义军的浩荡烽火,只凭一纸朝廷文书、各路王师举兵征讨,纷纷告捷,黄巾虽曰“贼兵势大”,“官军望风而靡”,但毕竟是乌合之众,无帅之兵,一触即溃,很快便被斩尽杀绝了;凡此种种,都说明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是客观存在,由此更显示出这也是评价作品的一个不可回避而又事关宏旨的关键问题;二一般来说,如果将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作为一种历史观,那么,其思想上的偏颇,便被认为是不言而喻的;普列汉诺夫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中明确指出:只有生产力才是人类历史运动的终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英雄人物受生产关系的制约,只能改变“历史事实的个别外貌以及各个事变的某些局部后果,但他们终究不能改变由别的力量决定的事变的一般方向”,“不能随意拨快历史的钟表”;2然而,问题分明在于:艺术作品不是历史,三国演义中。

中国名著:幼儿园认识中国四大名著教案全解

中国名著:幼儿园认识中国四大名著教案全解

我国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它们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文学遗产之一。

在幼儿园阶段,适当引导孩子认识我国四大名著,对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民族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将针对我国四大名著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份幼儿园认识我国四大名著的教案全解。

1. 《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性思考,成为了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明珠。

在幼儿园中,可以以《红楼梦》中的一些形象或情节作为启蒙故事,比如宝玉、黛玉等人物形象,或者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来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这部名著。

2. 《西游记》《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师徒四人的故事,或者关于取经的情节,来引导幼儿对这部名著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3.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家喻户晓的经典,以其恢弘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在幼儿园中,可以以《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著名故事或英雄人物,比如关羽、刘备、曹操等,来向幼儿介绍这部名著。

4. 《水浒传》《水浒传》被誉为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其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讲述《水浒传》中一些著名的忠义英雄形象,比如宋江、李逵等,或者其中的一些精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和了解这部名著。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教案设计,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认识我国四大名著,培养他们对我国文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民族情感。

老师们也要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华经典文化。

在此过程中,家长们也可以积极参与,与孩子一起探讨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共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一、课程性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旨在培养阅读、欣赏与审美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要使学生通过中国四大名著的学习,了解名著的社会背景、思想意义、审美特点以及作家的创作心理。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识,特别是四大名著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学艺术水平,达到能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水平。

培养学生实际鉴赏能力和对文学的领悟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三、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牢固掌握中国四大名著的基本知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意蕴、艺术特色、作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鉴赏方法等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四、教学内容重点讲析一些四大名著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意蕴、艺术特色、作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一些经典片段,点面结合,以求对四大名著的作家作品能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坚持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术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同时兼顾使用讨论法和练习法。

六、课程内容、重难点、课后作业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部分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学时分配] 7学时[教学目的]了解:《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主旨与政治倾向。

掌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析及《三国演义》的影响。

[重点难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析及《三国演义》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二、《三国演义》的主旨与政治倾向。

三、品读易中天的《三国演义》研究。

四、《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析。

《四大名著》的历史意义与文学价值

《四大名著》的历史意义与文学价值

四大名著的历史意义与文学价值
一、历史意义
《四大名著》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四部经典作品,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
意义:
1.反映社会变迁:通过刻画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揭示了封建时
代社会结构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动荡与政治斗争。

2.塑造集体记忆:这些作品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深入人心。

其中的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被广泛传承,成为了集体记忆中共同认同的元素。

3.价值观承载:四大名著中展现了各种伦理道德问题和智慧思考,对于塑造
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念起到了积极影响。

二、文学价值
除了历史意义外,《四大名著》还具备非常高的文学价值:
1.文学艺术性:这些作品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展现了高超
的艺术水平。

比如《红楼梦》中细腻入微的描写、《西游记》中夸张荒诞
的情节等,都使得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

2.人物形象塑造:四大名著中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
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

这些形象具有丰富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

3.世界文学影响:四大名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
史上也发挥着巨大影响。

这些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传播到各国,受到世界读者的喜爱。

总而言之,《四大名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还具备极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是中国文化瑰宝和人类文学智慧的结晶,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四大名著阅读指导课课件

四大名著阅读指导课课件

比较与反思
通过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思想和发展脉络。
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比较和反思,思考 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分析作者观点
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分析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观点和 思想。
03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
叛逆、追求自由,但又深受封建礼教束缚。
宋江
武松
仁义宽厚,智勇双全,是梁山泊的首领。
勇猛无畏,为兄报仇,是《水浒传》中的 英雄人物。
林冲
武艺高强,但命运坎坷。
李逵
性格豪爽,忠诚于宋江。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仁德宽厚,善于用人。
关羽
勇猛忠诚,义薄云天。
张飞
勇猛无畏,性格急躁。
诸葛亮
智慧卓越,是蜀汉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04
四大名著的艺术特色与 文学价值
《水浒传》的作者:施 耐庵
四大名著的创作背景
01
02
03
04
《红楼梦》
清代社会背景,揭示了封建社 会的衰败和人性的沉沦
《西游记》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背景,揭示 了人性的善恶和道德的沦丧
《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揭示了 政治斗争和英雄气概
《水浒传》
北宋末年的社会背景,揭示了 农民起义和人性的觉醒
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概述
四大名著的艺术特色
01
《红楼梦》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 兴衰为背景,以大荒山青埂峰 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 ,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 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真实 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情万种和 世态炎凉。
02
《西游记》

四大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四大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四大名著阅读教学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阅读需求多样化,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具备了独特的教育价值。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欣赏四大名著,成为许多教师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四大名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开展四大名著的阅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在四大名著的阅读教学中,需要明确以下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了解背景知识在开始阅读四大名著之前,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讲解或让学生自行了解相关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帮助学生对作品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分析文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四大名著作品的文本结构复杂,同时也运用了许多独特的写作技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解读重要章节、分析角色形象、剖析情节发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文本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3. 进行文本导读和讨论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或相关辅助材料进行文本导读和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表达、理解情节发展等,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 阅读鉴赏和评价在阅读完一部分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鉴赏和评价。

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或让学生撰写读后感,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

5. 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为了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亲身体验和情感投入,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或创设相关情境。

通过扮演角色、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

三、教学评价和反馈在四大名著的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价和反馈是重要的环节。

初中语文阅读四大名著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四大名著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四大名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故事情节及相关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学会欣赏古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况,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寓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如原著、解读书籍等。

学生预习《西游记》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成书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和阅读体会。

二、自主阅读(10分钟)1. 学生选择《西游记》中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自主阅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阅读中的疑问。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及其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西游记》的基本情况及作品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撰写《西游记》读后感,字数不限。

2.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使学生对《西游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然而,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在合作探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此外,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对作品寓意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西游记》。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四大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四大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四大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一、前言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小学生阅读的重要素材。

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四大名著的理解和欣赏。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提出一套小学四大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二、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促使他们对四大名著的情节和人物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红楼梦》教学内容:(1)梗概介绍(2)核心人物(3)精彩片段教学方法:(1)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梗概介绍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选择精彩片段进行朗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

2.《西游记》教学内容:(1)梗概介绍(2)核心人物(3)传统文化与故事教学方法:(1)利用动画片、绘本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梗概介绍,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核心人物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3)讲解传统文化和故事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3.《水浒传》教学内容:(1)主要故事情节(2)英雄人物形象(3)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方法:(1)设计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通过展示相关插图和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培养批判性思维。

4.《三国演义》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介绍(2)主要故事线索(3)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1)运用故事性课件或漫画,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设计小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了解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3)通过剧本演练或故事改编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质量等,进行定性评价。

四大古典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四大古典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四大古典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古典名著作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思想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由于内容的复杂性和语言的古老性,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的古典名著阅读能力,我们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四大古典名著阅读的教学设计,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1. 《红楼梦》阅读教学设计《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的长篇小说。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水平:(1)利用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人物并进行情景对话,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小说中的重要情节进行分析和解读,并鼓励他们就自己的理解进行辩论,增强思考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意象和象征进行分析,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扩展学生的思维。

2. 《西游记》阅读教学设计《西游记》是一部以孙悟空为主人公的神魔小说。

以下是提高学生对《西游记》阅读能力的教学设计建议:(1)通过展示不同版本的《西游记》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寻找插图与文本之间的关联。

(2)以角色假设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人物,根据情节设定进行虚拟对话,增强对小说中角色的理解。

(3)通过解读小说中的寓言和寓意,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并引导他们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3. 《水浒传》阅读教学设计《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朝农民起义的史诗小说。

以下是提高学生对《水浒传》阅读能力的教学设计建议:(1)导入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理解小说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价值观和信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通过比较《水浒传》与现代小说和电影的关键情节,让学生探讨人性的善恶之间的辩证关系。

4. 《三国演义》阅读教学设计《三国演义》是一部讲述三国时期历史故事的长篇小说。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四大名著篇》》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四大名著篇》》

目录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第一讲《三国演义》 (6)■开栏小语 (6)■目标导航 (7)■走进名著 (7)【名著亮相】 (7)【作者名片】 (8)【名人点击】 (9)【名著内容】 (15)【艺术特色】 (16)■■名著演练 (17)【选文之一】 (17)曹操煮酒论英雄 (17)【选文之二】 (20)刘玄德三顾茅庐 (20)【选文之三】 (23)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23)【选文之四】 (26)周瑜巧用苦肉计 (26)【选文之五】 (29)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29)四大名著之《水浒传》第二讲《水浒传》 (31)■开栏小语 (31)■目标导航 (32)■走进名著 (32)【名著亮相】 (32)【作者名片】 (33)【名人点击】 (34)【名著内容】 (38)【艺术特色】 (39)■■名著演练 (40)【选文之一】 (40)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40)【选文之二】 (44)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44)【选文之三】 (47)武松醉打蒋门神 (47)【选文之四】 (50)浪里白跳诱敌入埋伏 (50)【选文之五】 (53)宋江李逵之死 (53)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第三讲《西游记》 (56)■开栏小语 (56)■目标导航 (57)■走进名著 (57)【名著亮相】 (57)【作者名片】 (58)【名著内容】 (60)【艺术特色】 (61)■■名著演练 (62)【选文之一】 (62)八卦炉中逃大圣 (62)【选文之二】 (64)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64)【选文之三】 (66)圣僧恨逐美猴王 (66)【选文之四】 (70)五行山下定心猿 (70)【选文之五】 (73)仙女摘桃遇大圣 (73)四大名著之《红楼梦》第四讲《红楼梦》 (76)■开栏小语 (76)■目标导航 (77)■走进名著 (77)【名著亮相】 (77)【作者名片】 (78)【名著内容】 (80)【艺术特色】 (81)■■名著演练 (82)【选文之一】 (83)刘姥姥进大观园 (83)【选文之二】 (85)辣子凤姐迎黛玉 (86)【选文之三】 (88)宝黛初相逢 (88)【选文之四】 (90)黛玉葬花词 (90)【选文之五】 (93)慧紫娟情辞试莽玉 (93)后记 (96)第一讲《三国演义》■开栏小语俗话说:“乱世英雄起四方”,在三国时代的乱世中,各路诸侯都自称英雄,然而,曹操却声称当时只有两个人可以称为英雄,一个是曹操本人,那么另一个被曹操看重的人会是谁呢?(选中《易中天品三国之青梅煮酒》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文学价值与教育意义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文学价值与教育意义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文学价值与教育意义1. 概述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而其中四部被称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瑰宝,即《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四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承载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2. 文学价值2.1 多样的艺术形式:四大名著中呈现了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红楼梦》中巧妙运用诗词、音乐等表达方式,《西游记》中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勾勒出喜剧色彩,《水浒传》则以豪放激烈的武打场景吸引读者,《三国演义》通过描绘权谋斗智鏖战场面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风采。

这些多样性使得四大名著更加生动有趣。

2.2 独特的创意和构思:每一部作品都具备独到的创意和构思。

例如,《红楼梦》通过细腻写实的手法展现出封建家族中的人情世故,《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既英勇又善良、狡诈又坚定的形象,《水浒传》描绘了一群激情豪杰共同抗争封建社会束缚的故事,《三国演义》则以三国时期为背景,展示了智勇双全的历史人物。

2.3 深刻的人生哲理:四大名著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贵族世家的衰落揭示了世俗欲望的虚妄与沉沦,《西游记》阐述了求真、修行和正义等道德价值观,《水浒传》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公与反抗,而《三国演义》则探讨了权力斗争和荣辱观念。

3. 教育意义3.1 培养优秀文学素养: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最重要之作,阅读这些经典能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2 弘扬传统文化:四大名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底蕴,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3 塑造价值观念:四大名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影响。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领悟到友情、努力、勇气、正义等重要价值观,并借此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4. 总结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凭借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学价值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意义,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及其价值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及其价值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及其价值意义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涵盖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思想精华。

其中,四大名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四部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更是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四大名著的价值意义。

首先,四大名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描绘了封建王朝衰落的历史背景。

通过荣府家族的兴衰史,展示了封建王朝的衰败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西游记》则通过孙悟空等角色的旅程,揭示了明朝末年的社会风云变幻。

《水浒传》以宋朝末年的英雄豪杰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阶级矛盾。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塑造了刘备、曹操等一批历史人物,讲述了英雄豪杰之间的斗争和智谋较量。

这些作品都通过真实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其次,四大名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深度剖析的艺术瑰宝。

《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一系列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西游记》以孙悟空的旅程为线索,探讨了人性中的贪婪、傲慢、愚昧等弱点,并通过孙悟空的修炼与成长展示了人性的正面品质。

《水浒传》以英雄豪杰的形象为主线,反映了人性中的正义、勇敢和亲情。

《三国演义》以诸葛亮、刘备、曹操等角色的心路历程为主线,揭示了斗争与权谋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了人性中的智慧和狡诈。

通过对人性的深度描写,四大名著引起了读者们对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思考。

此外,四大名著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红楼梦》以丰富的诗词歌赋融入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

《西游记》则体现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对于理解中国宗教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浒传》以英雄豪杰的形象和言行展示了忠义和侠义的价值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

解读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巨著教学计划

解读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巨著教学计划

解读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巨著教学计划简介本教学计划旨在解读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巨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这些作品,学生将有机会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和复杂性,提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目标- 通过研究和解读四大文学巨著,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背景、主题、文学风格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 帮助学生培养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探讨等方面-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 《红楼梦》- 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等-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如爱情、财富和亲情等2. 《西游记》- 研究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如孙悟空、唐僧等- 分析小说中的寓意和象征,如取经之旅代表的是修行之路- 讨论小说中探讨的人性、和命运等主题3. 《水浒传》- 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分析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如宋江、李逵等- 探讨小说中的忠诚、正义和社会阶层等主题4. 《三国演义》- 研究小说中的重要角色,如刘备、曹操等- 分析小说中的战略、政治和军事等要素- 讨论小说中的权力、背叛和忠诚等主题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在分组中互相交流和分享对文学巨著的理解和观点- 阅读与分析:学生阅读原著并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含义等- 演示与展示:学生可以通过演讲、写作或创作作品展示自己对文学巨著的理解和解读- 辅助材料:教师提供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学巨著评估方式- 书面作业:学生撰写关于文学巨著的读后感、文学评论或研究报告等- 口头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演讲展示对文学巨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展示对文学巨著的兴趣和研究成果结语通过这个教学计划,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巨著的内涵与价值,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欣赏。

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教案

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教案

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教案简介本文档旨在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并为教师提供一个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著作。

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教学目标1. 了解每部名著的作者、出版背景以及主要故事情节。

2. 掌握每个名著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

3. 分析每部名著的主要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古典名著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建议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专注于一部名著。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建议内容:单元一:红楼梦- 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 主要故事情节梗概- 重要人物介绍和角色关系- 主题探讨:爱情、权力和社会阶层等- 阅读和讨论相关章节,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练单元二:西游记- 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 主要故事情节梗概- 重要人物介绍和角色关系- 主题探讨:修行、劫难和人性等- 阅读和讨论相关章节,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练单元三:水浒传- 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 主要故事情节梗概- 重要人物介绍和角色关系- 主题探讨:忠义、反抗和正义等- 阅读和讨论相关章节,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练单元四:三国演义- 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 主要故事情节梗概- 重要人物介绍和角色关系- 主题探讨:英雄、战争和智谋等- 阅读和讨论相关章节,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练教学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评估方法:1. 课堂小组讨论和展示2. 书面阅读报告和写作练3. 口头回答问题和讨论4. 个人或小组项目展示扩展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扩展活动,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扩展活动:1. 观看相关电视剧或电影的片段,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2. 模拟剧场表演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3. 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章或评论,了解不同的解读和观点。

《四大名著概览》教案

《四大名著概览》教案

《四大名著概览》教案四大名著概览教案背景“四大名著”通常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几部中国古典小说。

这些小说作品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些著作的基本情况,我们设计了本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四大名著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 了解四大名著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大名著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

具体如下:《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贾宅家族的兴衰和名流人士的生活。

该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手法著称,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该作品后40章被曹雪芹未写出,由高鹗根据曹雪芹的遗稿整理而成。

《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代表作,讲述了孙悟空等人历尽千辛万苦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该作品以描写惊险刺激的奇遇和各种神话传说著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的代表作,讲述了宋江等一支草莽英雄的抗金故事。

该作品以描写英雄豪迈、侠义精神的流传而著名,其中的“108将”更是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元代小说家罗贯中的代表作,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该作品以描写壮烈、忠诚和智谋过人的英雄为主,是一部我国历史小说的杰作。

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包括:- 课堂讲授法;- 小组讨论法;- 课外阅读法;- 录像展示法等。

教学评估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我们将会进行如下评估:- 课堂测验:了解同学们是否掌握了基本内容;- 文学鉴赏:提高学生对清代小说的细致理解;- 演讲展示:鼓励同学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大名著的故事情节和内涵。

总结本教案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品四大名著。

作为我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部分,四大名著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作用。

四大名著教案

四大名著教案

四大名著教案一、引言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四大名著的深入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大名著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和主题。

2. 掌握四大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3. 理解四大名著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红楼梦》a. 作者背景与创作背景b. 故事情节与主要角色c. 主题与意义2. 《水浒传》a. 作者背景与创作背景b. 故事情节与主要角色c. 主题与意义3. 《西游记》a. 作者背景与创作背景b. 故事情节与主要角色c. 主题与意义4. 《三国演义》a. 作者背景与创作背景b. 故事情节与主要角色c. 主题与意义四、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研读和讨论四大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2. 视频欣赏:观看相关纪录片和电视剧片段,加深对四大名著的理解和认知。

3. 朗读演练: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体会经典文学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4. 写作与展示:学生可以根据四大名著的主题和情节,进行独立写作,并在班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参与和发言情况,评估其对四大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3. 展示评估:观察学生的写作展示过程和结果,评估其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四大名著文本:提供纸质或电子版的《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

2. 视频资料:选取相关的纪录片和电视剧片段,作为学生了解四大名著的参考材料。

3. 辅助教材:准备与四大名著相关的图书、参考书和插图资料,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七、教学计划根据教学时间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每个名著的学习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名著的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四大名著的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三国演塑义》的思想意义:《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通过曹魏和蜀汉两个集团的斗争而展开的。

它对刘备、诸葛亮等的歌颂和对曹操等人谴责,表达了作者在“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外衣下,蕴含的崇尚“忠”“义” ,主张用“主道”“仁政”治理天下的政治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未能完全得以实现的悲哀。

作为一部直接描写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间的政治,军事斗争的小说,它用艺术手段展示的斗争经验,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首先,《三国演义》虽然在创作很大程度地依据了有关三国的历史文献,但却能不受史实的限制,根据表现人物和设计情节的需要,发挥想象加以艺术虚构,从而使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其次,《三国演义》刻划人物,选取许多典型的事件,将人物置于现实矛盾的尖锐冲突中,通过他们的言行来展示性格,并注意细节描写,运用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段来突出人物的不同特征。

再次,小说采用了多头绪,多层次的网状结构形成,把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特别是战争,写得条理清楚,主次分别,有声有色。

此外,《三国演义》在吸引史传语言高度成就的基础上又适当加以通俗化,形成一种“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风格,叙述描写,简洁明快,雅俗共赏。

《水浒传》的思想意义:《水浒传》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是从封建社会中诞生出来的一部反抗封建统治的小说巨著,这不啻是中国古代文坛中的一个奇迹。

小说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由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它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事实,成功地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

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现了起义如何由零散的星星之火,最终发展为潦原之势的。

小说还描绘了起义失败的悲惨结局,客观上总结了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

鼓荡于作品之中的反抗精神,给历代读者以极大鼓舞,产生极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首先,《水浒传》最被人称道的是人物塑造的成功。

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高度典型化了的英雄形象。

(1)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一方面将想象中的英雄所应具有的勇和力、传奇式的本领凸现出来,另一方面,又精细地描写了他们的性格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英雄具有鲜明的个性,真实可亲。

(2)作者塑造英雄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既以高度夸张的情节来充分展示英雄的本色,好汉的豪气,使读者产生对英雄的仰慕;同时又以逼真的细节刻画,个性化的语言。

人物本身的行动以及人物间的映衬。

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使读者感到英雄的形象真实可信。

其次,《水浒传》的语言也富有特色,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杰出的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创造地继承和发展了宋元以来“说话”的语言艺术,在运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锤炼,使语言具有了非常准确、生动、通俗而又洗炼的特色。

最后,《水浒传》的结构也很有特点,是以单线发展的方式来构架情节的。

《西游记》的思想意义:《西游记》通过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的故事,充分赞扬了反抗传统秩序、坚决向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表达了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伟大理想和信心;并以神魔世界观照现实人生,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广泛的揭露和讽刺。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1)《西游记》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人生活作基础,这就使神话人物,神话环境和各种神奇的魔法都是显得和谐自然,从而构成了《西游记》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2)小说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塑造了一群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形象(3)小说还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基调,富于喜剧色彩(4)书中语言活泼跳跃,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并以方言俗谚。

人物语言也富于个性化,较好地烘托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5)小说的结构,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

《红楼梦》的思想意义:通过宝黛的爱情悲剧,展示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盛衰。

显现了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多种多样的生活画面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在深刻、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的同时,强烈地表现了被压迫者,被损害者的同情;反映了一代青年、尤其是广大青年妇女的不幸命运;讴歌和赞美了叛逆者被压迫都的反抗斗争精神;也表现了朦胧的对个性自由理想的追求。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首先,《红楼梦》从生活的情理出发,用多种化统一的原则,塑造了许多性格复杂和生活中的一样丰富多彩的真的艺术生命。

其次,《红楼梦》在总体结构,具体情节展开,人物塑造等方面广泛地应用了对此手法,并将它上升为一种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的艺术手段。

再次,《红楼梦》尽管是叙事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但它的艺术独创却并非叙事艺术手段所能涵盖。

它是我国抒情传统与叙事的完美结合,在叙事中显示浓烈的诗化倾向。

它的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叙事的抒情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意境的营造,象征手法的运用上。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分析——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例吕荣洁摘要:文学典型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得特性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更鲜明得特征性。

本文首先从封建社会的叛逆者、秉具诗人气质的孤傲少女、多愁善感的性格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一典型人物,接着又主要从贾府和大观园这一典型环境来说明林黛玉所处的环境,最后将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起来分析这一文学典型,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典型在作者笔下得表现方式,进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本身。

关键词: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林黛玉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我们给文学典型以这样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得性格。

①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进行分别的和综合的分析,有助于对文学形象的理解,乃至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红楼梦》清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一名《石头记》。

元末至明中叶,先后产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大长篇小说虽然打着“话本”的胎记,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明显进步,也就是文本上完成了由故事型向小说型的转化,即由说故事变成了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继承了这以转。

它代表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的世情小说,它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对其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林黛玉进行分析,可以对其它的文学作品的同类分析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典型人物——林黛玉介绍香冢边葬花的倩影,花丛中笑泣的娇声,月洞窗下闲调鹦鹉,芙蓉池畔慢添诔文,这许多入诗入画的形象,共同完成着林黛玉“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气质特征。

曹雪芹笔下的她是一个冰雪聪明、才思过人而又孤高冷傲、多愁善感的弱女子。

但她的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却是她性格中的瑕疵,但正是有这一点瑕疵使我们感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可信性,也使我们体会到了她的可爱。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林黛玉这个典型形象:(一)、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像《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贾宝玉一样,她也是封建社会得叛逆者。

她的叛逆性格在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她俩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得基础之上的。

另外,他们在对待功名富贵和仕途科举等问题上也具有叛逆思想。

这就是说,他们的爱情不只是一般怜才惜貌的爱情,而是一对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的爱情。

②林黛玉得叛逆性格还表现在“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对周围现实的傲视和鄙弃上。

(二)、秉具诗人气质的孤傲少女《红楼梦》中的诗词赋曲等都是从属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但其中只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多三分”的林黛玉既有敏锐的感悟力,又具备足够的才气与创作自觉,因而她最具诗人气质。

她把作诗作为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的唯一手段。

一首葬花诗,立即把林黛玉这个典型人物推到一个新的精神境界,并使她心灵深处那隐秘的活动历历可见。

她那“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的菊花气质,也就与诗词一道,鹤立鸡群地再现出来,使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位秉赋诗人气质的孤傲少女形象。

而这种孤傲受到其父亲林如海的影响。

(三)、多愁善感的性格她最突出、最鲜明的一个性格特征就是多愁善感、凄苦忧郁。

正如“病如西子胜三分”一样,西施美在她的病态,美在她心痛而皱眉的愁容,林黛玉之美也多半与这个“愁”字有关。

父母双亡的处境、寄人篱下得生活、金玉姻缘的宿命观点、不祥的预感等等。

所有这一切在折磨着她,于是她就更加多愁善感了。

贾宝玉也认为她的“病”不只是她身上的病,更是身体上的病和心灵里的愁的总概括。

多种环境的塑造下,就有了林黛玉这样一个临风洒泪,弱柳扶风,但是嘴上却尖酸刻薄的女孩子形象。

正像宝玉的“多情”一样,黛玉的“多愁善感”具有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它是这两个伟大的艺术典型性格最动人之处,是全书的精粹所在。

二、林黛玉所处的典型环境分析典型环境,是针对典型人物而言的,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形成其性格并环绕和促使其不得不那样行动的种种特定关系条件的总和,是整个大的时代背景、作品描绘的总环境与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辨证统一。

通过对《红楼梦》的分析,我认为林黛玉所处的环境有三个:一是出身于书香门第,除了两个丫鬟外,孑然一身,二是贾府和大观园,三是清代康、雍、乾时期。

例如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曹雪芹借林黛玉的活动将典型环境一一展现出来。

如林黛玉坐着轿子行近宁国府,展现在面前的是街北的两个大石狮,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华冠丽服的十来个人,门上匾额是“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林黛玉判断其为贾府之长房。

到荣府时从进门到换轿夫的转折,雕梁画栋的游廊厢房,穿红着绿的丫头们,处处显示贾府的雍容富贵。

在贾政堂屋时,抬头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有御书的斗大三个字:“荣禧堂”。

“敕造”和“御书”,可见贾府的尊荣富贵的原由。

而“荣禧堂”内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图,宴居之所的文王鼎、美人斛的摆设无一不显出主人以“忠君、勤政、守礼、尊法”自勉和标榜。

作者安排了两个鲜明对照的世界: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

这暗示着封建社会的不合理性,使读者预感到这个社会已日暮穷途,即将走向灭亡。

林黛玉自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点也不夸张,它真实地表现了环境的险恶以及她在险恶的环境中的感受。

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文学典型一般指典型人物。

而人物的活动又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因此,研究典型人物就必须涉及到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她所处的典型环境下的产物。

她所处的打环境正是清王朝号称极盛的康、雍、乾时期,是封建中国最后一度的回光返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