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力-教材课后作业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3.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难点:运用牛顿三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尤其是非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2.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探讨力的奥秘,提高合作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习题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能准确判断物体所受合力及分力。
2.使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运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计算方法。
7.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力学的整体把握。
9.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力的合理运用和节能减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0.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解答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改正。

材料力学第七章课后题答案 弯曲变形

材料力学第七章课后题答案 弯曲变形
3.确定积分常数
(a) (b)
7
该梁的位移边界条件为:
在x 0处, w0 dw 在x 0处, 0 dx 将条件(c)与(d)分别代入式(b)和(a),得 D 0,C 0 4.建立挠曲轴方程 将所得 C 与 D 值代入式(b),得挠曲轴的通用方程为
1 Fa 2 F 3 3Fa [ x x xa EI 4 6 4 由此得 AC 段、 CD 段和 DB 段的挠曲轴方程依次为 w
5.计算 wC 和 θ B 将 x a 代入上述 w1或w2 的表达式中,得截面 C 的挠度为
41qa 4 ( ) 240EI 将以上所得 C 值和 x 2a 代入式(a),得截面 B 的转角为 wC θB qa 3 7 4 16 1 187 203qa 3 [ ] EI 24 24 24 720 720 EI ()
(4)
D1 0 , C1
由条件(4) 、式(a)与(c) ,得
qa 3 12 EI
C2
由条件(3) 、式(b)与(d) ,得
qa 3 3EI
D2
7qa 4 24 EI
3. 计算截面 C 的挠度与转角 将所得积分常数值代入式(c)与(d) ,得 CB 段的转角与挠度方程分别为
q 3 qa 3 x2 6 EI 3EI 3 q qa 7 qa 4 4 w2 x2 x2 24 EI 3EI 24 EI 将 x2=0 代入上述二式,即得截面 C 的转角与挠度分别为
5.计算 wC 和 θ B 将 x a 代入上述 w1 或 w2 的表达式中,得截面 C 的挠度为
Fa 3 ( ) 12 EI 将以上所得 C 值和 x 3a 代入式(a),得截面 B 的转角为 wC

高一上物理竞赛辅导

高一上物理竞赛辅导

高一上物理竞赛辅导第1讲-----运动学专题1.隧道长550 米,一列火车车厢长50 米,正以36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车厢中某乘客行走的速度为1 米/秒,当列车过隧道时,乘客经过隧道的时间至少为( ) A.5 秒 B.50 秒 C.55 秒 D.60 秒2.甲乙两人同时从A 点出发沿直线向B 点走去.乙先到达B 点,然后返回,在C 点遇到甲后再次返回到B 点后,又一次返回并在D 点第二次遇到甲.设整个过程甲速度始终为v,乙速度大小也恒定保持8v.则AC:CD为:( )A.8:7B.8:6C.9:8D.9:73.一辆卡车以 40 千米/时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当它出发时恰好一辆公共汽车从乙站开往甲站,以后每隔15 分钟就有一辆公共汽车从乙站开往甲站,卡车在途中遇到6 辆公共汽车,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可能为( )A.45 千米B.55 千米C.65 千米D.75 千米4.(选讲)一质点沿直线向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在t=2s到t=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5.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C三点,AB=BC。

物体在AB段加速度为a1,在BC段加速度为a2,且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2CA B vv v +=,则( )(本讲重点图像法)A.a1> a2 B.a1= a2 C.a1< a2 D.不能确定**6.一辆火车从A站出发到B站停止,共行驶20min,其中加速运动时间为3min,减速运动时间为2min,其余15min为匀速运动.若火车的加速和减速都是匀变速,AB两站路程为42km,求火车匀速行驶那段路程时的平均速率.*7.蚂蚁离开巢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l1=1m 的A 点处时,速度是v1=2 cm/s.试问蚂蚁继续由A 点爬到距巢中心l2=2 m 的B 点需要多长的时间? (本讲重点图像法)8.在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

(北京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7讲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教材研读练

(北京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7讲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教材研读练

第7讲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装置实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①同一点,所以力F' 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

作出力F'的图示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如此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拟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一样,假设一样,如此说明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②平行四边形定如此。

1.(多项选择)在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

以下操作中不正确的答案是( )A.同一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测量值,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答案ACD 从橡皮条固定点到O点的连线,是合力的作用线方向,如果O点变动,那么合力的大小或方向就要变化,就不能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如此,故A选项错;C选项中,因一个弹簧测力计已拉到最大测量值,再通过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到O点时,每一个弹簧测力计都可能超过最大测量值,造成损坏,或读数不准,故C选项错;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如此进展合成,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不必一定成90°角,故D选项错。

2.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如下列图。

请将以下的实验操作和处理补充完整:(1)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O;(2)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沿每条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连成线;(3)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位置O,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4)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1、F2、F3;(5)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如此作出F1和F2的合力F;(6)比拟的一致程度,假设有较大差异,对其原因进展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良后再次进展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学会画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

4. 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学生动手练习:画出给定力的示意图,如拉力、压力等。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应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

7.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并解答。

8. 课堂小结: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作业设计(1)拉力:2N,向东(2)压力:5N,向下(3)摩擦力:3N,向北2. 答案:(1)箭头长度为2,箭头方向向东。

(2)箭头长度为5,箭头方向向下。

(3)箭头长度为3,箭头方向向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沪粤版初中毕业九年级中考物理 教材系统复习 第7讲 运动和力 第1课时 参照物 速度

沪粤版初中毕业九年级中考物理 教材系统复习 第7讲 运动和力 第1课时 参照物 速度
运动
重难点:s-t、v-t 图像 ⇨ 运动图像是应用数学坐标系知识抽象概括物体运动过程的重要研究方 法,可以清晰地了解物体运动的动态过程.分析此类图像问题时,首先 要看清横、纵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判断出图像类型,然后再结合数 学知识分析图像表示的函数关系,进而理解对应的物理过程.
1.s-t 图像(如图甲):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据 s -t 图像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确定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若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路程与时 间成正比,如图 a. (2)判断物体运动状态.若图像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物体处于静止 状态,如图 b;若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 a.
考点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 速度1□1不不变变的直线运动 速度大小□12变变化化的直线运动
运动 图像
平均 粗略研究时,用 v=st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 速度 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不
是速度的平均值)
匀速直线运动任意时刻速度 v 是一定的,与路程 s 和时间 t 注意
★(一题多设问)如图所示是 A 、B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 线运动的 v-t 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A 出发时间比 B 出发晚 55 s,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B (选填“A”或 “B”)物体,0~15 s 内,B 物体运动图像与横纵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
示 1155s 内s内B 物B物体运体动运的动路程. (2)在的t路=程15 s 时,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00..2m2/s,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11..55m. (3)10 s 末,A、B 相距 0..775m,15 s 末,A、B 相距 00..55m.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7课《猴王出世》(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7课《猴王出世》(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7.猴王出世课后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猕猴(mí) 灵芝(zhī)迸溅(bìnɡ)B. 提挈(qì) 阻挠(náo) 山涧(jiàn)二、填空题2.补充下列词语,并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填空。

伸________缩________ 安________稳________________耳________腮 ________弟________兄力________神________ ________不自________①大家看到小猴子被果子酸得________的样子,全都笑起来。

②她连续工作了这么长的时间,早已________。

③同学们听到这个好消息,个个________。

3.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顽劣________(lüè liè) 享受________(xiănɡhēnɡ)疲倦________(juăn juàn) 迸裂________(bènɡbìnɡ)遮蔽________(zhězhē)喜不自胜________(shènɡshēnɡ)4.“石猴”后来又有了很多称谓,你知道吗?请你连连线。

美猴王________ 花果山上孙悟空________ 大闹蟠桃会期间齐天大圣________ 西天取经路上弼马温________ 发现水帘洞后5.“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一句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

从中能感受到石猴________、敏捷灵巧、本领高强的特点和________的性格。

6.补充句子,完成练习。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________草木,________涧泉,________山花,________树果;与________为伴,________为群,________为友,________为亲;夜宿________之下,朝游________之中。

暑期八上科学第七讲浮力学案

暑期八上科学第七讲浮力学案

暑期八上科学第七讲浮力学案主讲人:赖诗港知识导航:1、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的作用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缘故:由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而产生。

2、阿基米德原理F浮=,浮力的大小F浮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与物体的、、、无关。

3、关于实心物体,当F浮G ,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当F 浮G ,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F浮G ,ρ物ρ液时,物体漂浮。

悬浮与漂浮的区别是:悬浮时,漂浮时。

4、潜水艇靠改变实现沉与浮,轮船采纳方法,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排开更多的水。

5、运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依照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依照阿基米德原理:依照浮力本质:依照沉浮条件:密度计利用物体漂浮在液体上面的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

因此密度计的刻度值上下,上下,密度计不管在何种液体中,F浮G。

方法指导:[比值法]用比值法解题可省去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运算的繁琐。

1.某物体放入水中,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该物体放入某液体中,有1/6的体积露出液面,则()A.物体的密度为0.80×103千克/米3,液体的密度为0.96×103千克/米3B.物体的密度为0.80×103千克/米3,液体的密度为0.90×103千克/米3C.物体的密度为0.90×103千克/米3,液体的密度为0.96×103千克/米3D.物体的密度为0.90×103千克/米3,液体的密度为0.90×103千克/米32. 有两个不同材料做成的重力相同的实心物体A和B,把A,B放在水中都能漂浮,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分别是自躯体积的1/3和1/2,则()A.物体A,B所受浮力之比是3:2 B.物体A,B所受浮力之比是2:3C.物体A,B的体积之比是4:3 D.物体A,B的密度之比是4:3[平稳法]浮力运算中各力最典型的是形成平稳力,利用平稳力解题是一种常用方法。

物理下册第7章力1力课件新版教科版

物理下册第7章力1力课件新版教科版
第七章 力
1. 力
1 课堂讲解
•认识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力”,虽说我们是今 天来学习,但是呢,“力”在我们生活中确实非常的常见 呀,已经是老朋友了。生活中处处是“力”,就跟我们的 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可惜呀,我们看不见它。通过今天 的学习,你会感觉到它的,就跟感受我们的空气一样。
知3-练
2 【中考·百色】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 力能改变物体的___形__状_____;松手后,拉弯的弓能 将箭射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运__动__状__态____。
1 知识小结
1. 力
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 作用点
物体。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1)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物体由静止变为运
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2)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2 易错小结
【中考·宜昌】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 发生改变的是( D ) A.苹果从树上落下 B.汽车匀速转弯 C.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货物被起重机吊起匀速上升 易错点:误认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知2-练
2 由图中情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物__体__间__力__的__作__用__ _是__相__互__的____________。
知识点 3 力的作用效果
知3-导
思考: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力的作用效果
弓的形状发生改变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精品课件
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 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七 物理
10.(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第23题)在弹性 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 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 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 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 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B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七 物理

这个力是

多少N?

F= 1.4N
七 物理
七 物理
概念辨析训练
• 例题1.下面对弹力的理解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 A.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能产生弹力 • B.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产生了弹力 • C.弹力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反抗自身的形变 • D.弹簧越长弹力越大,弹簧越短弹力越小
A错。必须发生弹性形变; B正确; C正确; D错。弹簧在伸长情况下,伸得越长弹力越大;在压缩 状态下,缩得越短,弹力越大。
是( B )
A. 8N B. 4N C. 0 D. 8N或0
注意:弹簧测力计无论怎样使用,它的
示数都应该等于作用在挂钩上拉力的大小, 与施加在吊环上的力无关
七 物理
9、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几种说法中 错误的是( A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
在“0”刻度处。 C、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
七 物理
七 物理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哪些效果?
1、会使物体发生形变;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1)形状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外形发生变化。
如弹簧被压缩,弹簧的长度有长变短
2)体积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初中物理 第七章 力

初中物理 第七章 力

第七章 力7.1 力知识点1:力的概念和单位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中的两个“物体”并不是指同一个物体,理解力的概念时必须注意:(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2)产生力的作用与否跟两物体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没有力的作用,而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发生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我们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 N。

知识点2: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应包括两个方面: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和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①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②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③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我们称之为形变,例如:用力拉一根弹黄,弹黄被拉长;用力挤压一个气球,气球变瘪了等,都是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了形变。

知识点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有两个物体存在,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叫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叫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它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所以对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来说,它们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一对相互作用的力,有如下特点,①性质相同,或同是引力,或同是推力,或同是拉力等;②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③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④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知识点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注意:力的三要素中,若有一个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就不相同.例如,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与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的点相比,前者更易把门推开.(1)力有大小:“项羽能力举九鼎”、“某人手无缚鸡之力”,这些都表明力有大小,大人能提起一桶水,小孩却提不动,说明大人比小孩的力气大.(2)力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如用力推门,门开了,用同样大小的力拉门,门关了,说明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3)力的作用点,力在物体上的作用部位,它必须在受力物体上.知识点5:力的表示法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每个力的大小如何,方向怎样,如果一一用文字叙述,显得尤为繁琐,若用图形表示,往往简单、直观、明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学历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学历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学历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能说出具体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三、重、难点:理解力的概念,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会画力的示意图四、评价任务目标1:DO自学导航一1、2,DO 当堂检测1、2、3,DO 课后练习2、7. 目标2:DO自学导航一3、4,DO 活动四,活动五,针对训练1、2,DO 课后练习4、5、6。

目标3:DO自学导航一2,DO活动六,DO 课后练习1、3、5。

目标4:DO活动一、二、三,DO 课后练习1。

五、资源与建议1、教材分析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这一节又是整个力学的第一节,起奠基作用,所以打好力学基础知识就尤为重要。

本节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等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生活中的最熟悉、最常见有关力的现象,以学习的兴趣入手,让学生感知身边的物理,对力学现象中的共性问题,加以观察研究,寻求规律。

2、学法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基本上处于具体思维的发展阶段,他们都喜欢动手、喜欢提问、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调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所以教师应适时的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动手实验、分析思考,从而领悟知识,并获得感性的认识。

六、探究过程过程(一)、自学导航一。

同学们阅读课本2-5页,感知章首图“攀岩”和第一节的节首图“押加”。

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产生力的现象,完成预习提示1、力的定义:力是。

力的单位是,谈到力有几个物体,分别是:、。

2、人踢足球:施力物是:,受力物是:。

人踢足球同时脚感到疼,这时施力物是:,受力物是:,也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几个分别是:。

2-7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7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二、创新考法不失分 实验原理的创新
创新意图: 1.橡皮筋拉力→物体重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恒定 2.分力任意角度→某一分力水平:该分力的方向恒定
实验器材的创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
合成规律”的实验,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 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 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 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 本 实 验 用 的 弹 簧 测 力 计 示 数 的 单 位 为 N , 图 中 弹 簧 测 力 计 A 的 示 数 为 ________N。
第7讲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把握经典实验方案 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1.原理装置图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
2.操作要领 (1)等效:同一次实验中两次把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O位置必须保持不变。 (2)拉力: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拉(与板面平行),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
与板面平行;两分力F1、F2的夹角不要太大或太小。 (3)记录:记下每次各力的大小和方向,标记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 (4)作图:选定比例要相同,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作平行四边形求合力。
答案:(1)4.0 (2)(ⅰ)图见解析 (ⅱ)4.0 0.05
[关键点拨] (1)测力计的精确度为0.2 N,读数时应读到牛顿单位的十分位,即以N为单位,小
数点后应保留一位。 (2)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作出分力F1、F2的图示,然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画出合力F合,根据F合的长度用同一标度算出F合的大小。
解析:(1)由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可知,读数为 4.0 N。 (2)(ⅰ)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图所示。 (ⅱ)由图可知 F 合=4.0 N,从 F 合的顶点向 x 轴和 y 轴分别作 垂线,顶点的横坐标对应长度为 1 mm,顶点的纵坐标长度 为 20 mm,则可得出 F 合与拉力 F 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0.05。

高一物理 第7讲 摩擦力

高一物理 第7讲  摩擦力

第7讲 摩擦力[高考要求]1、掌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判断及大小的定量计算。

2、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概念。

[考点精讲]考点一.摩擦力的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滑动时,受到对方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另一个物体滑动的趋势时,受到对方阻碍它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3.摩擦力的产生条件__ ______、_____ __、____ __ _ __________【例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一定受到弹力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的摩擦力 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D.具有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考点二、判断摩擦力有无的方法其判别方法有:(1)用假设法:先判断出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间有没有相对滑动。

这时物体间相对滑动的方向就是该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例2】如图所示,长5m 的水平传送带以2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现将物体轻轻地放到传送带的A 端,那么,物体从A 端到B 端的过程中,是否受摩擦力?方向如何?练:【1】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体,F 是作用在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 、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A.μ1=0,μ2=0;B.μ1=0,μ2≠0;C.μ1≠0,μ2=0;D.μ1≠0,μ2≠0.【2】如图,力F 拉着A 、B 共同作匀速运动,A 是否受到摩擦力?【3】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的质量为M .当物体沿着墙壁自由下落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4】.如图所示,物体B 的上表面水平,B 上面载着物体A ,当它们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时,A 物体受到的力( ) A.只有重力; B.只有重力和支持力; C.只有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D.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考点三、摩擦力的方向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并与受力物体的方向相反2.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并与受力物体的的方向反映【例3】人在自行车上蹬车前进时,车的前后两轮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 )A.都向前B.都向后C.前轮向前,后轮向后D.前轮向后,后轮向前【例4】(2005·天津卷)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A.Q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B.Q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C. Q可能不受摩擦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练:【5】关于静摩擦力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B.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 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才是静摩擦力D. 对一个条件确定的接触面,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不能变化的【6】如图是主动轮P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Q的示意图,A与B、C与D分别是皮带与轮边沿相接触的一点,如果皮带不打滑,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与B、C与D处于相对静止状态B.B点相对于A点运动趋势的方向与B点的运动方向相反C.D点相对于C点运动趋势的方向与C点的运动方向相反D.主动轮受的摩擦力是阻力,从动轮受的摩擦力是动力【7】如图所示,三角形劈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块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和劈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劈块( )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C.没有摩擦力作用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2)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关键是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再利用平衡条件分析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第七章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基本知识结构】厂概念:力是 _______ 对 _______ 的作用,用字母 ___ 表示。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 -单位:在国际单位之中,力的单位是 ________ ,简称 _____ ,用符号 _____ 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__【随堂练习】1、指出以下各个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1) 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 ____ ,受力物体是 ______ 0 (2) 悬绳对电灯的拉力施力物体是 ___ ,受力物体是 _______ 0 (3) 手对门的推力施力物体是 ___ ,受力物体是 ______ 0 (4) 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 施力物体是 ______ ,受力物体是 _______ <2、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 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运动状 态不改变的情况有两种:一是物体 _________ 二是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B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C. 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 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 4、 下列属于运动状态改变的是()A 、人坐沙发,沙发凹陷B 、降落伞匀速直线下降C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D 、正在进站的火车5、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力的图示,试比较它们的大小()A . F 1VF 2B . F I >F 2C . F I =F 2D .无法判断 6、 在图2中,正确表示压力的是()第一节力直观表示法力的 力的三 力的A图2【课后练习】新课标第一网1、 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 。

第7讲 实验_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7讲 实验_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课标版
物理
第7讲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材研读
[实验目的] 1.会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绳测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2.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
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 示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 和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 定则。
应的改进后再次进行实验。
答案 解析
③见解析 ⑥F和F3
③沿此时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这些点连
成直线。 ⑥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需比较合力F与拉力F3的一致程度。
1-2 (2015湖南长沙模拟)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 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
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甲
F(N) l(cm) 0 l0 0.50 10.97 1.00 12.02 1.50 13.00 2.00 13.98 2.50 15.05
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不必要 的实验要求是 (2)下列

N。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