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油田北三区延安组Y8_Y10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1801 油藏地质基础及储层研究1.1 区域构造和储层概况研究区域马岭油田某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东翼马岭鼻褶带北部的鼻状隆起上,其主力产油层位是延10储层。
研究区域评价孔隙度0.14,平均渗透率90×10-3μm 2,平均含油饱和度42.0%,是典型的低产低丰度小型油田。
沉积微相的研究发现,小层砂体展布受沉积微相的影响较大,形成了河道影响的片状和条状带砂体,河道中部的砂厚沉积较厚,整体砂厚范围在0~18.5m,平均6.7m。
1.2 储层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的存在会造成注水驱替效率的极大降低,从而造成储层中原油无法有效驱替,从而形成了剩余油。
研究区域储层由于受河道沉积微相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沉积情况差异较大,造成了带状分布的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的存在导致了储层在垂向上的物性变化。
其导致注水驱替在层内纵向上的差异,渗透率较好的部分储层注水驱替效果较好,而渗透率较差的部分储层水体驱替较慢,并且会由于可能存在的裂缝向渗透率较大的储层驱替,造成了油井的水淹和剩余油的存在。
2 油藏地质建模和剩余油数值模拟2.1 油藏地质建模地质建模通过井位、井轨迹、测井数据在地模软件中的运行可对研究区域层位的构造、岩性、属性等方面进行精细描述。
研究区延10储层的岩性模型表明(见图1):研究区域砂体呈片状、条带装分布,并且在形态上受河道沉积影响较大,水动力等因素造成了砂厚沉积的差异,中部的砂厚沉积较厚。
此外,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模型的建立会使研究区域储层的地质特性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
2.2 剩余油分布研究通过对地质模型的网格粗化,结合岩心测试的相渗曲线作为数值模拟初始相渗曲线,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对研究区域内所有油井的生产动态进行历史拟合,确定实际油藏在开发后现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分布。
从数值模拟的剩余油分布图(见图2)可以看出,延10层剩余油饱和度较高,最高可达0.6左右。
该层从投产开始一直作为主力产油层位,但是由于该层位储渗性能好,含油面积大,目前剩余油分布范围依然很大,有很大的挖潜能力。
志丹地区延安组沉积微相与油藏控制因素分析
志丹地区延安组沉积微相与油藏控制因素分析许璟;董丽红;杜彦军;马浪;时晓章【摘要】利用志丹地区600余口钻井的测井、录井、物性、试油等资料,采用单井相、连井相和平面相多角度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多期河道叠置的砂体展布和沉积相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发现油藏的解剖,分析了油藏类型及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延10+11期发育辫状河亚相,可划分为河道、边滩、心滩与河漫滩微相,古地貌对沉积微相发育控制显著;延9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与河口坝微相,延8期砂体较延9期发育;延安组下部油气富集同时受沉积微相、鼻状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辫状河的边滩、心滩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微相为有利储集相带,遇到良好圈闭即可成藏.综合分析可判断出古地貌中的斜坡带和河间丘既是有利储层的分布区,又是鼻隆的发育区,最有利于油气成藏.【期刊名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6)005【总页数】7页(P657-663)【关键词】沉积微相;油藏类型;成藏控制因素;古地貌;延安组;志丹地区【作者】许璟;董丽红;杜彦军;马浪;时晓章【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延安市志丹县境内油气资源面积约1 900 km2,研究区位于北起靖边与志丹县界线,南至富县与志丹县界线、西起志丹县义正,东至志丹县杏河,油气藏为典型的低孔低渗油气藏[1-2],延安组不断有新的油藏发现,已在志丹的双河、寨科及刘家河地区提交了储量。
虽然前人针对本区延安组做了一些工作,但难满足勘探开发的需求。
马岭油田南区延10,储层特征及微观水驱油机理
填在孔隙巾,迭片支架状结构为油气的储存提供
r 『 空H l
1a 孔隙 类型和 面 率 , L 延 1 扎 隙类 型主要 为容蚀 孔 隙及 晶问孔 约 O 占 7%,棉 问孔隙较 少 ,占 2 %。 0 0
通过扫描 电镜及铸体薄片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溶蚀 扎 隙直径 较大 , 扎隙 中有 未溶解 的矿物 碎 用 . 喉道较 短 甘稍 平直 ,喉道 宽 度较 大 ,一 般在 lm g 以 t, 扎喉 的 配位数 较低 。 孔 率变化较 大 . 面 最小
隙水中直接析出。 呈书页状集合体存在孔隙之中.
结 晶好 , 体为假 六方 片状 , 合体 为书 页状 颗 集
作 者 王 力 石油地质工 程师,1 5 生; 99 9 所出 18 年毕业于石油大 6 学捌井专业 9 年研究生毕业;现从事油 ;1 6 9
简 介 田 开发研究工作。 ̄Kg : 陕西省西安市长 i .ilN: 庆兴建圆小区 邮编: 1 2 70 1 0
L 隙式胶结为主 , 分选差
中等, 磨圆度不好。 具
有矿 物成熟 度低 ,结构 成 熟度 也低的特 点 。 12 粘 土矿 物 与敏感性 分析 . 据 x衍射 粘 土矿 物定量 分析 ,伊 利石相 对含
.
豫县特征
量达6%, 2 居首位。 在电子显微镜下伊利石多存在
于 孔隙壁 2 %~3%,分 选 系数 20—23 5 5 . .,排驱压
力 02 .MP ,R 06 . i。 . ~04 a 0. ~O7 n g
1 物性特点及平面非均质性 、 5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层物性变化的重要因 素, 也是直接影响油层改造、 水驱油效果和采收率 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区渗透率级差 17 。 2. 8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1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1储层特征摘要: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储层特征。
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喉道类型以片状或弯曲片状喉道为主,管束状喉道和缩颈型喉道次之,孔吼组合类型主要为大-中孔微喉型;孔隙总体分布在8%~10%,渗透率总体分布在0.3~1mD,为典型的低孔-特低孔、超低渗-特低渗孔隙性储层;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随着砂地比的增大物性有变好的趋势,早期因压实及胶结而物性变差的储层也因溶蚀作用而有所改善。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储层特征成岩作用马岭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发现最早的油田之一。
原油主要赋存于侏罗系延安组储层中[1]。
自1971年4月庆1井在侏罗系延10油组获得工业性油流开始,马岭油田进入了全面的勘探开发阶段[2],自1987年开始年产油量大幅度递减[3]。
近几年油气勘探工作向下部延长组扩展,在长8油层组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马岭油田下面找马岭”的目标。
据前人分析[4],目前马岭油田主要针对整个延长组研究较多,对长8油层组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本文对长81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储层有利区预测提供资料。
一、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可以划分为六个一级构造单元[5],马岭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构造单元的西南部,构造主要为一个向西倾斜的平缓鼻状隆起带。
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油藏主要发育在长81期[4],地层埋藏较浅(2300m),平均厚度为44.4m,为一套辨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亚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和间湾(图1a)。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道叠加,河道较宽,河道宽一般在4~8km,河道最厚处达砂体厚度在12m以上,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图1b)。
二、储层岩石学特征长81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含少量的岩屑砂岩,岩屑以中基性喷发岩岩屑、中浅变质岩屑如千枚岩等为主,并含有丰富的云母碎片。
浅谈吴起油田阳沟区延10油层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
108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
延安组沉积期为侏罗纪沉积盆地发展的顶峰时期,此时盆地总体处于相对稳定和缓慢下沉阶段,在地势趋于平坦的地形上沉积了河流相、河流入湖形成三角洲相及湖泊相;吴起油田阳沟区隶属陕西省吴起县,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一级构造单元的中部,本次主要研究目的层为延10油层组,岩性为黄灰、灰白色厚层-块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顶部含泥岩,夹煤层及炭屑。
1 研究目的将通过对吴起油田阳沟油区录井、测井资料的分析,采用单井、剖面的技术思路,在单井岩心相、测井相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阳沟延安组延10油层组2个砂层组单元的沉积微相类型、特征与展布,为相控建模及后期剩余油评价开发提供依据。
通过对本区域单井相、连井剖面相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各单元的沉积体系空间展布进行系统的阐述,并结合各单元的沉积微相变化特征总结出研究区的沉积相演化规律。
2 阳沟区延10油层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阳沟区延102砂层组钻井中河道心滩砂体的自然电位曲线呈顶底突变的箱状及指状负异常,视电阻率曲线为中低值。
辫状河流沉积体系内河漫亚相一般不发育,河道间的薄层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都较少。
延101砂层组沉积期,研究区由于前期的沉积充填作用,坡度变缓,在相对平坦的基底上发育了一套曲流河沉积,其后期为泛滥平原沉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泛期垂向加积,形成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
曲流河天然堤是由于洪水期水漫越堤岸后,流速突降,携带的大部分悬浮物质在岸边快速沉积下来而形成。
平面上分布于河床的两侧,在剖面上呈楔形,远离河床方向厚度变薄,粒度变细,并逐渐过渡为河漫滩沉积。
垂向上显正韵律或复合韵律,泥岩夹层发育且平行层面分布。
研究区天然堤为灰色细砂岩与粉砂岩组成。
从电性特征来看,自然电位曲线呈指形或齿化钟形,幅度较低。
河漫滩属于一种相对细粒的溢岸沉积,在研究区延101砂层组发育。
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油层注水开发中储层伤害研究
开 发 中储 层 伤 害 研 究
朱玉双 , 李庆印 , 王小孟
(. 1 西北大学 大陆动力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 质学 系 , 陕西 西安 7 0 6 10 9; 2 中国石油 长庆 油田分公 司第 一采油厂 , 西 延安 7 60 ) . 陕 10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要 : 马岭油 田北三 区延 1 0油层粘土矿 物主要成份依 次为伊 刹石 、 蒙混层 、 伊/ 高岭 石、 绿泥 石 , 对储 层的潜在 危害依 次为 伊利石 、 蒙混层和 高岭石所 造成 的水敏和速敏。本文利用马岭油 田北 三区延 1 伊/ 0油层 真实砂岩模 型进行 的伤害研 究表 明,) 岭油 田北三 区延 1 1马 0油层存在 弱速敏 , 临界速度 的大小 与渗透 率呈 正相 关, 一般 渗透率越 小 , 临界 速度也越 小。 由
r s r or i a n t e su y a e e e i s we k i h t d r a,a d t e c t a e o iy I n p st e c rea in t r a iiy T e e - v n h r i lv lc t Si o i v o rl t o pe me b lt . he r s r i c ‘ i o
sn s n o e i es d r ,tefl wn n es n i saea hee .( )T evlc ysniv yo adt em d lnt t yae h l igu drt dn r c i d 1 h e i e sii f o h u a oo a g v ot t t
层 采收率。建议 加强对马岭油 田北三 区延 1 0油层 注水 开发 中的储层 保护研 究, 在注水 开发 中采取更 有效 的储层保 护措
马岭地区长8 1储层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
马岭地区长81储层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雒斌(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长81油层属于低渗透、特低渗透、超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建立岩电关系,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马岭地区长81储层砂岩以岩屑长石质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偏低。
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的综合响应能够较好的识别沉积微相,马岭地区长81储层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属于三角洲前缘相。
关键词:马岭地区;测井响应;沉积微相0前言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的综合响应,因此根据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分析,包括沉积岩岩性、结构、构造及测井电性特征来进行沉积相识别和划分。
盆地沉积相的分析方法有多种,本次研究是以区域沉积背景为基础,依据观察分析岩相标志及电性特征,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建立岩电关系,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1区域地质概况马岭油田是长庆油田的主力产油区,位于中国甘肃省东部(图1),构造位置地处伊陕斜坡、横跨天环坳陷的过渡带,地层起伏角度<1.0°。
研究区范围北起乔川,南至贺旗,东西边界为上里塬、环县,南北长约为55.8km、东西宽约为45.1km,研究区面积大致为2500km 2。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1油层是马岭油田的含油层系之一,该区在长81沉积期受来自西南沉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控制,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
2储层岩石学特征通过现场岩心描述、扫描电镜及图像粒度等化验分析资料,根据(SY/T 5368-2000)行业标准,对马岭地区长81段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
研究区马岭油田长81储层岩屑长石质砂岩(64.23%)含量最高,其次为长石质岩屑砂岩(30.33%)、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3.18%)和少量岩屑砂岩(1.46%),同时包括极少量的长石砂岩(0.8%)(图2)。
碎屑含量较高,平均体积分数为79.76%,石英类最高,其次为长石类,岩屑类最低,填隙物体积占比为14.32%,其中杂基体积占比较少,杂基以沉积粘土为主。
姬塬油田延安组延8-延10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 收稿 日期]2 0 —1 —1 09 2 0 [ 作者简介]方国庆 ( 9 6一 ,男 ,1 8 16 ) 9 6年大学毕业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 ,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勘探工作 。
石 油天 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江
2 1 年 2月 00
1一
式 中, 渗透率 ,0 m ; 为有 效孔 隙度 , 。 k为 1一
参 数 的相 关 性 进 行 聚 类 分 析 , 确定 流 动 单 元 的 类 型 ,进 而 根 据 判 别 分 析 和 回 归分 析对 全 区未 知 砂 体 进 行 预 测 ,确 定 研 究 区流 动 单 元 空 间 分布 。最 终 将 姬 塬 油 田延 8 一廷 1 O储 层 流 动单 元 分 为 3类 ( A、B 、C 类 ) ; A、B 类流 动单 元 是 进 一步 挖 潜 的主 要 区域 ,c 类 流 动 单元 是 目前 油 田稳 产 的接 替 井 区 。
石 油 天然 气 学 报 ( 江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1 年 2 00 月 第3卷 第1 2 期
J u n l f i a dG s e h oo y (. P ) F b 2 1 V 1 2 N . o r a o l n a c n lg J J I O T e. 0 0 o 3 o 1 .
1 1 参数 的选 取 .
流动单元 的形 成受 构造 、沉积 、成 岩作用 等 多方面 因素控 制[ 。因此应 选 出能很好 反应 储层砂 体 中 7 ] 流体 流动 能力 的参 数 。通过对 所有 参数 进 行加 权 分析 及 权 重 比较 , 用渗 透 率 ( 、 隙度 ( ) 砂 体 厚 选 K) 孔 、 度( 、 H) 流动带 指数 (v)4 参数 , I z 个 对研 究 区延 8 一延 1 O油层组 进行 流动 单元 的划分 。 流动带 指数 是 根据 Koe yC r n方 程变形 后得 出 : zn — ama
浅谈吴起油田阳沟区延10油层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
浅谈吴起油田阳沟区延10油层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吴起油田位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境内,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陆相油田之一、油田中的阳沟区延10油层是该油田的主要油气产层之一,其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对于油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阳沟区延10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泥质凹陷河道微相:泥质凹陷河道微相是阳沟区延10油层最常见的沉积微相类型之一、该微相类型的特征是沉积物质为粘土质或泥质质地,有较强的含油气能力。
这种微相类型的沉积物主要由河道水流带来的颗粒物质积聚而成,沉积环境一般为湿地或泥质湖泊。
2.盆地泥质湖沉积微相:盆地泥质湖沉积微相是阳沟区延10油层的另一种常见微相类型。
该微相类型的特征是沉积物主要为细粒黏土或泥质物质,呈泥质湖泊的沉积特征。
泥质湖沉积微相一般由降雨、山地水流或河流冲刷物质积聚形成。
由于泥质物质的含油气能力较强,因此泥质湖沉积微相是延10油层的主要油气产出微相类型之一3.三角洲前缘河道微相:三角洲前缘河道微相是阳沟区延10油层的另一种重要沉积微相类型。
该微相类型的特征是沉积物质主要为砂质或细粒的砂质颗粒。
三角洲前缘河道微相的沉积环境一般为三角洲前缘的河道系统,由河流带来的颗粒物质在水流中沉积并积聚形成。
以上三种微相类型是阳沟区延10油层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它们在沉积物质的性质、含油气能力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有所不同。
虽然它们的沉积微相类型不同,但它们都是陆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其沉积物质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具有较高的含油气潜力。
阳沟区延10油层的沉积微相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厚度变化大:阳沟区延10油层的厚度在不同地点有较大的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沉积微相类型不同,沉积物质的堆积和厚度分布也有所不同。
2.含油气性能好:阳沟区延10油层的沉积微相具有较好的含油气性能。
由于微相类型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沉积物对油气源的保存和富集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子相分布复杂:阳沟区延10油层的沉积微相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子相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藏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藏分布规律叶博;梁晓伟;宋娟;马继业;曹润荣;王炯【期刊名称】《低渗透油气田》【年(卷),期】2017(000)001【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分为长81和长82共2套油层,长8,与长8:油藏分布特征不同,为了弄清长81和长82油藏分布规律及差异原因,通过室外岩心观察和室内大量的钻探、分析化验资料,对长81和长82小层的沉积、储层、油藏特征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长81油藏富集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长石溶蚀作用形成的相对高渗储层.长82油藏分布于滩坝微相和绿泥石膜胶结作用形成的相对高渗储层。
总结出马岭地区长8油藏的形成规律,长7烃源岩在主要生烃期生成的油气在异常过剩压力的驱动下,通过近源叠置砂体和裂缝向下运移,在长81多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普遍成藏;在油源充足、源储压差较高的地区,油气可以沿裂缝继续向下运移,在长82相对高渗的滩坝砂聚集成藏。
有效源储配置使马岭地区长81油层近源砂体大面积成藏.长82油层高压点式充注相对高渗储层成藏。
【总页数】8页(P16-23)【作者】叶博;梁晓伟;宋娟;马继业;曹润荣;王炯【作者单位】[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9【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马岭油田长8油藏为例[J], 杨永兴;黄琼;刘万涛;刘强;王博;王勇2.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油田长8油藏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J], 胡友清;侯长冰;李建中;刘小强3.特低渗岩性油藏间连通性表征研究\r——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藏为例[J], 徐永强;何永宏;仲向云;马静;陈霖;焦军;朱玉双4.致密砂岩储层油充注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及其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藏为例 [J], 王浩男; 肖晖; 苗晨阳; 马慧磊; 李胜欣5.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油藏沉积微相特征及单砂体刻画研究 [J], 郁林军;王涛;朱锦江;丁晶;孙焌世;孙德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塞油田延安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收稿日期:2023-09-08;修订日期:2024-03-01。
作者简介:贾晓琴(1983—),女,工程师,现从事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组综合管理工作。
E-mail:274040008@qq.com。
文章编号:1673-8217(2024)02-0053-05安塞油田延安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贾晓琴1,符 洋2,冯 楠2(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摘要:安塞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较为典型的油气富集带,浅层延安组油藏埋深浅,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不佳。
结合测井资料解释与岩心物性对延安组浅层油藏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储层特征认识,进行有利区评价。
结果表明:分流河道是延安组的有利储集相带;延安组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4%~18%,渗透率约10.0×10-3~80.0×10-3μm2。
延安组油水分布复杂,沉积环境、成岩作用与储层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和沉积相共同控制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浅层延安组储层勘探开发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安塞油田;延安组;油藏评价;有利区中图分类号:TE112.23 文献标识码:AStudyonshallowreservoircharacteristicsofYan’anFormationanditsapplicationinreservoirfavorableareaevaluationJIAXiaoqin1,FUYang2,FENGNan2(1.SchoolofEarthSciencesandEngineering,Xi’anShiyouUniversity,Xi’an710065,Shaanxi,China;2.No.1OilProductionPlantofChangqingOilfield,Yan’an716000,Shaanxi,China)Abstract:AnsaiOilfieldisatypicaloilandgasenrichmentzoneintheOrdosBasin,whichYan’anForma tionreservoirhasshallowburialdepthwithlowrecoverydegreeandinefficientproduction.Combinedwithloggingdataandcoreanalysis,thecharacteristicsofshallowreservoirsinYan’anFormationwereanalyzedanddescribed,andtheresearchonreservoircharacteristicswasimproved,thusfavorableareaevaluationwascarriedout.TheresultsshowthatthedistributarychannelisafavorablereservoirfaciesoftheYan’anFormation,andtheporosityofthereservoirintheYan’anFormationismainlydistributedintherangeof14%-18%,andthepermeabilityisabout10.0mD.Owingtothejointactionofsedimentaryenviron ment,diagenesisandreservoirphysicalproperties,thedistributionofoilandwaterintheYan’anFormationiscomplex.Structuralmovementandsedimentaryfaciesjointlycontrol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hesandbody,whichprovidesreasonablesuggestionsfortheexplorationandproductionofshallowYan’anFormationreservoirs.Keywords:AnsaiOilfield,Yan’anFormation,reservoirevaluation,favorablearea 安塞油田是典型的“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特低渗透油田,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成为我国陆上最早开发的亿吨级整装特低渗透油田,迄今为止已发现王窑、杏河等9个含油区块,自下而上在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延9、延8、延7共发现8套含油层系。
延8段储油层非均质性与主控因素研究
延8段储油层非均质性与主控因素研究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白马崾岘延8段储层岩石学、物性、非均质性等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采用扫描电镜、薄片分析、压汞测试、测井资料等等多种储层研究方法,对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纵向上的储层非均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粒度分布韵律性的影响和控制;储层物性越好的区域层理构造密度越小;隔层夹层分布范围越小,厚度越薄,油气越易于发生垂向运移;层间隔层阻隔了流体的运动,加强了非均质性;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另一方面是储层砂体的物性以及平面连续性。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延安组;延8段;白马崾岘引言定边白马崾岘位于陕北斜坡西缘,西接天环凹陷,目前本区各层位储层非均质性认识不清,导致储层渗流特征与规律不明确,以至储层特征对产能的影响亦不明朗。
因此,利用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征,采用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测试、测井资料等等多种储层研究方法,进一步对白马崾岘延8段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深入了解本区延8段储层,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理论支持。
1 储层岩石学特征1.1 碎屑成分在岩石的组分方面本区延8段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浅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其成分以及结构成熟度为中等-较高。
砂岩颗粒以中粒结构为主,粒径主要分布在为0.25mm~0.40mm,平均颗粒直径为0.38mm。
从岩石的碎屑组成来看,延8油层组砂岩的碎屑颗粒成分平均为90.625%,在87.00%~92.00%之间,其碎屑成分主要以石英颗粒为主,并含少量岩屑及长石。
1.2 填隙物成分延8油层组总体上的填隙物组分含量在9%~17%之间,平均含量14.72%。
硅质胶结物普遍发育,含量为2~4.5%,平均为3.21%;碳酸盐岩胶结物主要为铁白云石、次为方解石和铁方解石。
延8段粘土矿物中高岭石最为发育,在1~6%之间,平均含量2.67%;绿泥石含量约为2.24%,伊利石为1.03。
整体上而言,延8段填隙物中粘土矿物的含量相对较高。
马岭油田北三区储层敏感性及润湿性分析
马岭油田北三区储层敏感性及润湿性分析作者:余烨, 何文祥, 李建廷, 李剑齐, 张宝龙, YU Ye, HE Wen-xiang, Li Jian-ting , Li Jian-qi, ZHANG Bao-long作者单位:余烨,何文祥,YU Ye,HE Wen-xiang(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李建廷,李剑齐,Li Jian-ting,Li Jian-qi(中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甘肃庆城,715100), 张宝龙,ZHANG Bao-long(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lO)刊名:特种油气藏英文刊名:SPECIAL OIL & GAS RESERVOIRS年,卷(期):2009,16(2)被引用次数:3次1.李剑齐;李建廷;王轶平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储层微观特征分析 2007(03)2.裴润有;雷建安;王平马岭油田北三区储层敏感性分析及氧化深穿透酸化解堵增注工艺研究[期刊论文]-钻采工艺 2003(03)3.闫建萍;刘立;张革大庆油田齐家-古龙地区扶余油层储层敏感性分析和预测[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03)4.肖玲;张春生;魏钦廉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敏感性分析[期刊论文]-新疆地质 2004(04)5.刘义坤;冯树义;刘云龙卫星油田储层敏感性分析[期刊论文]-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7(05)6.陈蓉;曲志浩;赵阳油层润湿性研究现状及对采收率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05)7.吴素英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3层储层润湿性变化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02)8.方少仙;候方浩石油天然气储层地质学 19989.SY/T 5385-2002.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10.SY/T 5153-1999.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1.周锋德.姚光庆.陈金霞.赵志魁.江涛.李本才.ZHOU Feng-de.YAO Guang-qing.CHEN Jin-xia.ZHAO Zhi-kui. JIANG Tao.LI Ben-cai岔路河断陷梁家-新安堡地区低渗储层敏感性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期刊论文]-矿物岩石2007,27(3)2.张少波.汪益宁.许建红.赖枫鹏.滕蔓.ZHANG Shaobo.WANG Yining.XU I Fengpeng.TENG Man坪北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优化[期刊论文]-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1,30(3)3.GUO Long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初期含水变化机理实验研究[期刊论文]-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4.何钢控制与利用边底水,提高新滩油田热采采收率[期刊论文]-企业文化(下半月)2010(11)5.陈古明.胡捷.Chen Guming.Hu Jie平落坝气田须二段气藏储层敏感性实验分析[期刊论文]-天然气工业2001,21(3)6.韩德金.董平川.石娜.HAN De-jin.DONG Ping-chuan.SHI Na储层水敏实验及其形成机理研究[期刊论文]-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5)7.徐文斌.骆瑛江苏中低渗油藏开发初期合理井网密度方法的确定与应用[期刊论文]-海洋石油2003,23(4)8.岳迎春.李勇明.郭建春.邝聃.Yue Yingchun.Li Yongming.Guo Jianchun.Kuang Dan强水敏低温油藏压裂技术应用研究[期刊论文]-断块油气田2009,16(1)9.张鑫齐40块边底水区水淹规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5)10.宋广寿.SONG Guang-shou马岭油田北三区水驱开发效果及水淹规律的动态研究[期刊论文]-石油天然气学报。
吴起油田周长油区10-25井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
167周长油区在伊陕斜坡的中南部位置,沉积环境为晚三叠世,整体来看是延长组沉积坳陷的中心部位,盆地的东北和西南双重控制其物源来向,其中主要是东北物源,西南物源次之。
周长油区经历了湖盆的形成、发展、全盛、稳定、萎缩、消亡的全过程。
其中延9、延10油藏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层,处于河流相沉积。
1 储层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的延9、延10油藏,主要是岩性-构造油藏,由于沉积相带以及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其对油藏的分布上起主导性的控制。
因此,开展储层展布和沉积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油藏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2 存在问题储层展布研究较为复杂,该区主力层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泥岩变化快,延10油层属块状油层,纵向上岩性变化大,再加上层内夹层影响,使得整个储层研究变得较为复杂;3 沉积微相精细研究3.1 沉积相类型及其划分标志3.1.1 沉积岩构造特征沉积物的形成过程中,其水动力条件的强弱,最主要由沉积构造进行反映,在成岩阶段沉积物一般受到的影响较小,因此,成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沉积物。
研究区的主要沉积构造如下:(1)层理构造①块状层理在细砂岩、砂砾岩中大量地发育,形成过程:未经分选的沉积物在其中进行快速的堆积,亦或在安静环境中,单一的沉积物也可以利用快速的堆积作用以形成。
工区内的块状层理,多在砂岩、泥岩中会大量发育。
它的形成机理是由垂向加积作用引起,说明了在水动力较强的沉积环境中能有相对充足的沉积物供给,同时沉积的速率较快,在分流河道的环境中大量形成。
②水平纹理一般见于粉砂岩和泥岩中,纹理的特点是细薄清晰、彼此平行,表明在低能环境下的低流态中,逐渐地形成悬浮物质的沉积。
水平纹理在湖泊、三角洲的前缘以及水下的分流间湾等,相对低能的沉积环境中会比较容易形成。
③平行层理只有在细砂岩粒级以上的砂岩中才会形成,一般期细层厚度超过1mm,研究区的分流河道砂岩中比较多见。
其形成因素为强水动力条件,组成的层理特点是粗粒层呈现相互平行的、水平或近水平的。
鄂尔多斯盆地坪北地区延长组长8、长9油层沉积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坪北地区延长组长8、长9油层沉积特征研究董丽红;李欣伟;杜彦军;时晓章;马浪【摘要】Good oil and gas shows are discover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oil-bearing layers C-8 and C-9 in Yanchang Formation,Pingbei bining the data of well logging,geological logging,drill core and chemical analysis,a comprehensive study is conducted on thepetrological,paleont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8 and C-9.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custrine-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s,mainly delta front facies and shore-shallow lacustrine or prodelta sedimentary facies,are developed in the Pingbei area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C-8 and C-9,which can be subdivided into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underwater distributary interchannel,distant sandbar,shoreshallow lacustrine mudstone and prodelta mudstone microfacies.Among the facies above,the sand body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is relatively developed,serving as the main oil-gas accumulation place.%在对坪北地区深层延长组长8、长9油层组的油气勘探中,发现了较好的含油显示.综合测井、录井、岩心及其分析化验资料等,对坪北地区延长组长8、长9油层组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长8、长9油层组沉积时期坪北地区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以及滨浅湖或前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远砂坝微相、滨浅湖泥岩及前三角洲泥岩,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比较发育,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7页(P577-582,595)【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坪北地区;延长组;水下分流河道;致密砂岩【作者】董丽红;李欣伟;杜彦军;时晓章;马浪【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0 引言坪北地区位于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探区内化子坪镇北部及坪桥镇东部,研究区面积约100 km2.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坪北地区延长组长8、长9油层组的油源主要为长9顶部李家畔页岩,油藏类型主要为非常规的构造-致密岩性复合油藏和非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模式多为接源式,其次为下生上储式[1].区域钻探结果表明,坪北地区长8、长9油层主要分布在长91砂层组中,而长8油层组和长92砂层组并未获得突破;并且长91砂层组中已发现的油井产量变化较大,平面分布呈现严重的不均匀性,勘探成功率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坪北地区延长组长8、长9油层组的沉积特征研究不深入,长91砂层组的砂体展布规律和演化情况的不清晰.本文通过对坪北地区延长组长8、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的研究,以期查明其时空演化情况,为坪北地区长8、长9油层组的下部勘探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1 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形态总体呈现“东缓西陡”的不对称的南北向矩形盆地.盆地边缘的断裂褶皱比较发育,但盆地内部得构造非常简单,无二级构造,三级构造以鼻状构造为主,少见幅度较大、圈闭较好的背斜构造[2].坪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的中部(图1).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由东向西倾斜的大型单斜,倾角小于1°,局部发育鼻状构造.区域地质综合研究表明,三叠纪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湖泊生成到衰退阶段的全过程,延长组自下而上分为5段10个油层组,分别为长10—长1油层组.长8、长9油层组属于延长组第二段(T3y2)沉积(表1).该沉积时期,湖相沉积范围不断扩大,出现深湖—半深湖相黑色页岩,局部为油页岩,即“李家畔页岩”,位于长9油层组的顶部,为区域地层对比重要标志层之一.李家畔页岩上下均为浅灰绿色砂岩与灰色、深灰色泥岩互层,包含长8、长9两套地层(表1).考虑到油田的生产开发情况,本次将长8油层组进一步划分为长81、长82两个油层亚组,长9油层组进一步划分为长91、长92两个油层亚组.2 沉积相标志及类型相标志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分析沉积相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4种相标志类型[3].2.1 物源和区域沉积背景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差异沉降造成古地貌整体呈现西南部较陡,东北部宽缓的格局,同时具有多物源方向、多沉积体系类型的特征[4-5].长 8、长 9沉积时期,研究区长 8、长 9油层组沉积受宽缓的地貌特征的影响,物源为北东方向[6].图1 研究区构造位置及地理位置及示意图Fig.1 Tectonic and geographicsketch maps of the study area1—研究区(study area);2—县界(county boundary);3—长2油层(C-2 oil-bearing layer);4—长6油层(C-6 oil-bearing layer)表1 坪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特征Table 1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Pingbei area系组岩性特征侏罗系富县组厚层块状砂砾岩夹紫红色泥岩或两者呈相变关系段油层组湖盆发育史T3y5湖盆萎缩分解T3y4延长组瓦窑堡煤系灰绿色泥岩夹粉细砂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灰绿、浅灰色中、细砂岩夹灰色泥岩浅灰色、灰褐色细砂岩夹暗色泥岩上部暗色泥岩、炭质泥岩、煤线夹薄层粉—细砂岩,下部浅灰色粉、细砂岩与暗色泥岩互层湖盆回返三叠系T3y3湖盆持续下陷T3y1 T3y2长1长2长3长4+5长6长7长8长9长10灰绿色粉—细砂岩夹暗色泥岩,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夹薄层凝灰岩暗色泥岩、油页岩夹薄层粉—细砂岩暗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色粉—细砂岩暗色泥岩、页岩夹灰色粉—细砂岩,顶部为“李家畔页岩”灰绿色长石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具有麻斑构造纸坊组上部灰绿、棕紫色泥质岩夹砂岩,下部为灰绿色砂岩、砂砾岩2.2 岩石学特征研究区长8和长9储层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表1),泥质含量较高.长8、长9储层砂岩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砂岩粒度以细粒砂岩为主,分选性较好,磨圆度主要为次棱状,接触类型以线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胶结,砂岩结构成熟度不高.长8储层主要为浅灰色、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和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偶见中粒长石砂岩.长9储层主要为浅灰色、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偶见中粒长石砂岩.在长8、长9储层碎屑组分中石英含量偏低,长石含量偏高,总体表现为成分成熟度较低(图2).图2 坪北地区长8、长9储层砂岩分类三角图Fig.2 Sandstone classification ofC-8 and C-9 reservoirs in Pingbei areaa—长8储层(C-8 reservoir);b—长9储层(C-9 reservoir)2.3 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特征研究区长8、长9可见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砂纹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冲刷面等沉积构造,常见古生物化石.在岩心观察中,泥岩、泥质粉砂岩中常见有植物碎屑,主要为植物茎干和叶片,局部可以见有煤线和黑色炭质泥岩.砂泥岩互层中还可见贝壳状生物化石和黄铁矿,说明研究区处于水下沉积环境,局部表现为还原沉积环境特征(图 3).2.4 测井相特征测井响应曲线特征包括曲线的异常幅度、光滑程度、齿中线的收敛情况、曲线形态和顶底接触关系,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地层的岩性、粒度、泥质含量和垂向变化等特征.不同沉积微相所对应的测井曲线特征有所差异(图4):(1)水下分流河道自然伽马为中—高负异常,一般呈箱型、钟形或箱型-钟形复合,顶底突变,或底部突变顶部渐变,微齿状或光滑状,齿中线下倾、水平及下部水平上部下倾均可出现.(2)水下分流河道间自然伽马呈光滑的低平状似直线或直线,曲线异常幅度极低或无负异常.(3)河口砂坝自然伽马多呈漏斗状或下部漏斗形上部箱型组合,异常幅度中或中—高,光滑状或含微齿化,齿中线可向内收敛,顶部渐变或突变,底部渐变接触关系.2.5 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中砂层集中的发育带,是三角洲最主要的骨架部分,处于河口以下的滨浅水缓坡带,是河湖共同作用地带.从河口向湖方向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远砂坝.2.5.1 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特征(1)水下分流河道图3 坪北地区长8、长9油层组沉积构造特征Fig.3 Sedimentary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8 and C-9 reservoirs in Pingbei area① X3021,长82,深灰色泥岩,具植物碎屑;② X3021,长 91,灰色粉细砂岩,变形波状层理;③ X3021,长82,灰色细砂岩,冲刷面;④ X2002,长 91,深灰色粉砂质泥岩,水平层理;⑤ X2008,长82,灰色细砂岩,平行层理;⑥ X2002,长91,灰色粉细砂岩,薄煤线;⑦ X2002,长82,深灰色泥岩,横截面可见贝壳状生物化石;⑧X2008,长91,深灰色泥岩,黄铁矿结核图4 坪北地区长8、长9油层组测井相特征Fig.4 Electrofacies analysis of C-8 and C-9 reservoirs in Pingbei area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在水下的延续部分,河道呈宽带状分布,成层性好,对比性强.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岩性为灰色细砂岩、粉细砂岩.沉积构造可见平行层理,砂体底部具有冲刷面.从垂向剖面上来看,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水下分流河道间交替沉积;单整个砂体在垂向上构成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单个砂体的电性特征为钟形或箱型.图5 坪北地区长8、长9油层组顺物源连井沉积相剖面Fig.5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profile of C-8 and C-9 reservoirs in Pingbei area1—水下分流河道(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2—远砂坝(distant sandbar);3—滨浅湖-前三角洲泥(shore-shallow lacustrine-prodelta mud);4—水下分流河道间(underwater distributary interchannel)(2)水下分流河道间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等,发育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植物碎屑丰富,亦可见湖相生物化石.测井相特征具有中、高电阻率,自然伽马偏高,指针状变化,自然电位接近泥岩基线成平直状的特征. (3)远砂坝远砂坝位于河口砂坝前较远的部位.沉积物比河口砂坝细,主要由粉砂和少量黏土组成.只有在洪水期才有细砂沉积,并偶见递变层理.沉积构造以水平纹理和颜色纹理为特征,但同时亦具有波状交错层理和复合层理.沿纹层面分布较多的植屑或碳屑,生物扰动构造和潜穴发育,贝壳零星分布.2.5.2 滨浅湖-前三角洲亚相沉积特征滨浅湖-前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向湖方向.在研究区,岩性主要由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滨浅湖-前三角洲沉积物中的沉积构造主要为水平层理,偶见黄铁矿结核,亦可见古生物化石或遗迹.测井相呈高伽马、齿状低阻特征,而油页岩段往往表现为自然电位偏正、电阻率较高的特征.3 沉积演化及砂体展布特征长92沉积时期,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并不是非常发育,砂体厚度多小于10 m,砂地比多小于0.2,主要发育滨浅湖-前三角洲泥岩.长91沉积时期,随着三角洲沉积的持续推进,研究区砂体厚度多大于10 m,砂地比大于0.3;仅局部地区砂体较薄,砂地比小于0.3,研究区由滨浅湖或前三角洲沉积过渡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局部地区为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长82时期,砂体厚度从几米到20几米不等,砂地比分布在0.2~0.5之间,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长81时期,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厚度10~20 m,砂地比大多在 0.3~0.4 之间,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图5、6).4 结论(1)长8、长9油层组沉积时期坪北区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前缘沉积、滨浅湖-前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和远砂坝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比较发育,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图6 坪北地区长8、长9沉积演化特征Fig.6 Sedimentary evolutionary features of C-8 and C-9 reservoirs in Pingbei area1—物源方向(source direction);2—砂地比等值线(contour of sandstone ratio);3—水下分流河道(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4—水下分流河道间(underwater distributary interchannel);5—滨浅湖-前三角洲泥(shore-shallow lacustrine-prodelta mud)(2)长92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滨浅湖-前三角洲沉积;自长91沉积时期至长81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沿着水下分流河道延伸方向,呈北东向展布.(3)由于长7和长9为区域优质烃源岩,长91、长82、长81紧邻两套优质烃源岩,利于接触成藏.尤其是长91、长82砂体连续且厚度较大,利于油气充注聚集.(/Continued on Page 595)(/Continued from Page 582)参考文献:[1]白玉彬,赵子龙,赵靖舟,等.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9致密油成藏机理与主控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9):3127-3136. [2]王建民,王佳媛.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的低幅度构造与油气富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1):52-60.[3]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75-392.[4]宋凯,吕剑文,杜金良,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分析与三角洲沉积体系[J].古地理学报,2002,4(3):59-66.[5]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古地理学报,2004,6(3):307-315.[6]金鑫,王韶华,张青.坪北地区长7—长10油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J].江汉石油科技,2011,21(3):6-9.。
吴起吴仓堡地区延安组延10油层组地质特征研究
吴起吴仓堡地区延安组延10油层组地质特征研究本文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和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实验测试技术为依托,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从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研究入手,对延10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宏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
根据岩心观察、沉积构造及测井相分析表明,延10期主要发育曲流河相,主要包括河道滞留、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微相沉积。
通过岩心描述及岩石薄片鉴定,研究区延10油层组储层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粗粒长石岩屑砂岩,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
根据常规物性资料分析,延101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9.63%,平均渗透率为8.94×10-3μm2;延102储层砂岩平均孔隙度为9.97%,平均渗透率为7.02×10-3μm2;延103储层砂岩平均孔隙度为9.43%,平均渗透率为6.08×10-3μm2。
本区延10油层组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总面孔率为3.7%;其次为粒内孔、铸模孔、长石溶孔,三者总面孔率为4.5%,各类孔隙所占的总面孔率平均值为7.5%。
研究区延101~延103储层砂体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中102砂岩密度最大,说明其砂体发育程度最优,其次为延103,101的砂岩密度最小。
延10储层各个小层层间非均质性均相对较弱。
马岭地区长8_1储层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
马岭地区长8_1储层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
雒斌
【期刊名称】《国外测井技术》
【年(卷),期】2018(39)5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长8_1油层属于低渗透、特低渗透、超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建立岩电关系,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马岭地区长8_1储层砂岩以岩屑长石质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偏低。
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的综合响应能够较好的识别沉积微相,马岭地区长8_1储层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属于三角洲前缘相。
【总页数】3页(P48-50)
【关键词】马岭地区;测井响应;沉积微相
【作者】雒斌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7
【相关文献】
1.陇东地区长8储层沉积微相测井定量识别 [J], 罗菊兰;陈翠雀;王忠于
2.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有利沉积微相带——以AS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特低渗透储层评价为例 [J], 宋子齐;景成;孙宝佃;成志刚;何羽飞;张亮;庞玉东;田新
3.合水地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标志 [J], 孟子圆
4.马岭地区长81储层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 [J], 雒斌
5.致密砂岩储层差异性成岩演化对孔隙度定量演化表征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_1储层为例 [J], 黎盼;孙卫;高永利;张茜;杜堃;白云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岭油田BS区延10储层敏感性分析
马岭油田BS区延10储层敏感性分析
康宁;何俏俏;高媛;王琛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14(000)029
【摘要】储层敏感性指的是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储层的渗流能力下降的现象。
目前,储层敏感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来验证,其目的是测定不同的流体介质通过岩心时引起岩心渗透率下降的程度,为实现生产或者增产等作业过程中的油气层保护提供重要的室内实验依据。
文章对研究区延10储层主要敏感性矿物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储层敏感性室内试验分析对研究区延10储层敏感性做出了初步判断,为以后的储层研究提供有效依据和研究基础。
【总页数】1页(P37-37)
【作者】康宁;何俏俏;高媛;王琛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710065;陕西燃气集团渭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16;陕西燃气集团渭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6;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2.马岭油田中一区延10储层分类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3.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油层注水开发中储层伤害研究
4.基于分形理论对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储层微观孔隙结特征研究
5.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_1~2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安油层分析
王窑老区 1 王窑油区 王窑西南 王窑西南延伸 侯市老区 2 侯市油区 侯市西南 侯市北区 杏河老区 3 杏河油区 杏河西南 杏河北及其相连区 4 杏河、侯市 相连区 相连井区
长61 长61 长61 长61 长61 长61 长61 长61 长62 长62
评价 评价 评价 评价 评价 评价 评价 评价 评价 预测
长611-2主力油层预测有利区油藏处在区域西、中、东四个水 系的主流带上,油藏在杏河、侯市及王窑区块中部河道、河口坝主 体相带上连片分布,并沿西南方向有不同程度连片延伸,北东部塞 59井区油藏沿西南连片分布范围也日趋扩大。
结论
通过近四个月的毕业设计实现了对长庆安塞油田王窑、侯市、杏河三区 长6储层的综合评价,并应用Matlab语言编写了灰色理论程序,对有利区进 行了评价、处理和预测,得到了以下结论: (1)长6储层是低渗、低孔岩性油层,且油层薄、非均质性强,为典 型的低渗透油藏,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2)评价长6储层的参数主要有:沉积相系数、成岩储集相、成岩综 合系数、砂体厚度、孔隙度、油层厚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试油、岩心 油气显示等等。其中长6储层评价中起主导作用的为:成岩综合系数、孔隙 度、渗透率、中值半径参数。 (3)储层评价的方法比较多,如可动水方法、敏感性参数工业极限值 法、模糊数学结合评判法、神经网络法等等,文中应用灰色理论法对储层进 行评价,体现了灰色理论的优越性:所需评价参数少,计算简便,并且综合 考虑了各因素进行储层评价。通过评价,为长6储层的进一步滚动扩边开发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前言
1、研究区概况
本文是在利用地层学,岩石学,沉积学结 合测井、地震及岩心实验,试油等方法的基础 上获取大量的储层参数,并利用灰色理论这一 有效工具进行储层评价,主要是分析评价有利 区部位,提供加密钻探的井数和井位,并用灰 色理论系统分析方法评价长6储层已探明和控 制含油面积及对长6新增有利区进行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郝滩地区延安组延8—延10储集砂岩特征及孔隙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郝滩地区延安组延8—延10储集砂岩特征及孔
隙演化
汪洋;黄延明;张希;胡晓雪;葛政廷;肖飞;吴雨风
【期刊名称】《河南科学》
【年(卷),期】2024(42)1
【摘要】砂岩的孔隙微观结构决定着储层的渗流能力,极大程度影响油气产能及其分布,是当前油气储层的研究重心.以郝滩地区延安组下段延8—延10储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数据,对其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并结合成岩序列讨论其孔隙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郝滩地区延安组延8—延10储集砂岩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发育,多见大-中孔、中-小喉道型孔隙结构,整体表现中孔、中低渗储层特征.强压实作用和强胶结作用是储集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因素,分别致使孔隙度下降了13.81%~14.28%和1.14%~3.18%;铁方解石的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绿泥石薄膜保护残余粒间孔以及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是主要的致密油储集空间,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平均增加了1.34%~3.84%.【总页数】10页(P79-88)
【作者】汪洋;黄延明;张希;胡晓雪;葛政廷;肖飞;吴雨风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公司第六采油厂;长庆油田公司油田开发事业部;长安大学资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安组延10低渗储层微观特征
2.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安组延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3.鄂尔多斯盆地J县西南部地区延9和延10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4.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延安组延10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5.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区延10油层组储层孔隙演化模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 05 04 [作者简介]张吉来(1963 ),男,1986年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研究工作。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安组Y8~Y10油层
沉积微相研究
张吉来,朱广社,陈德平,宋广寿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根据马岭油田北三区6口井岩心观察和约90口井的单井沉积相、剖面相以及平面相分析等综合研
究,查明马岭油田北三区延安组Y8油层、Y 9油层、Y101砂组为曲流河沉积,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
为: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废弃河道和河漫滩4种类型。
[关键词]马岭油田;延安组;曲流河;沉积微相
[中图分类号]T E121 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752(2006)03 0185 02
马岭油田北三区位于甘肃省环县木钵乡境内,面积约40km 2,北三区石油勘探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
1975年,第一口出油井木1井完钻,见油气显示。
目前主要开发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Y101砂组,其次是Y8油层和Y9油层[1]。
三叠系末期,甘陕古河谷横穿盆地中部,马岭油田北三区属此古河谷西部的木钵河间残丘古地貌单元。
在此古地貌基础上接受了Y8~Y10油层油组的沉积。
图1 木10 5井沉积微相柱状图
1 沉积微相划分及其特征
根据对研究区砂岩体的分布、岩性及测井等资料的
研究[2,3],马岭油田北三区延安组Y8、Y9油层、Y101
砂组为曲流河沉积。
根据沉积特征[4,5],马岭油田北三区
延安组Y8、Y9油层、Y101砂组的沉积相可划分出4种
微相,即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废弃河道和河漫滩微
相[6](图1)。
1)河床滞留沉积 主要由粗砾岩和底部河床滞留砾
岩组成,砾石在河床底部,向上颗粒逐渐变细过渡为边
滩沉积。
通常具有不太明显的正韵律结构、剖面上常呈
透镜状,平面上呈顺河道延伸的条带状。
2)边滩 边滩具典型的正韵律结构;剖面上主要为
板状砂岩、平面上则为椭圆形可弧形。
在14 8井区、
102井区,Y8油层主要为边滩沉积。
3)废弃河道 废弃河道中的沉积物可以是早先形成
的边滩沉积,也可以是后期形成的细粒沉积物,或者是
二者的叠加,具有典型的正韵律沉积结构。
4)河漫滩 也叫泛滥平原,是曲流河系中面积分布最广的部分,它是在洪水泛滥期间,河水溢出到曲流河两岸平原中最低洼部分,其沉积物主要是洪水带来的悬浮载荷,沉积的岩石有泥岩、粉砂岩以及薄层的泥质灰岩,在河流沉积物中粒度最细,为二元构造上部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上部常发育沼泽。
是典型的漫积产物,在气候干燥地区,可见泥裂构造、钙质和铁质结核。
在自然伽玛曲线和自然电位电测曲线上,表现为反箱形或齿化箱形,曲线主体部分显示在基线附近。
在剖面上,它通常位于最上部,并且河流的弯度愈大,剖面上代表泛滥平原的细屑沉积物也越厚。
185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28卷 第3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J JPI) Ju n 2006 Vol 28 No 3
2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安组物源方向主要来自N 和NE 方向,物源的方向性决定了沉积相平面展布的规律性[6,7]。
下面对北三区延安组各段的沉积相展布分别加以讨论。
1)Y8油层沉积微相 北三区Y8油层主要由曲流河的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及河漫滩沉积组成,它们的物源主要来自NE 方向(图2)。
该段砂岩在南部及北部不发育,只在14 6井,16 13井一线砂岩较发育。
由于曲流河河道的侧向迁移相对较强,砂体横向连通性较差,故油气层多受岩性控制。
2)Y9油层沉积微相 北三区Y9油层总体上以曲流河点砂坝沉积为主,占研究区3/4以上(图
3)。
研究区内9 8井、15 12井区以南的地区主要为河漫滩沉积,物源主要来自NE
方向。
图2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8段沉积微相分布图 图3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9
段沉积微相分布图
图4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1沉积微相图
3)Y101砂组沉积微相 与Y8油层、Y9油层相比较,
Y101砂组以点砂坝微相沉积为主,分布范围占据了大部分
地区,是该区Y101砂组主要微相类型。
在测井曲线上表现
为钟形或齿化箱形。
砂体由多次沉积事件携带的碎屑物冲刷
充填垂向加积而成。
一般具正粒序,底部具有冲刷面,并含
滞留沉积。
在点砂坝侧翼,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钟形或两个钟
形呈台阶状叠加。
也可见幅度较小的卵形,偏幅度钟形下部
一般超过25m,钟形上部一般10~25mV 。
但井区东西两个
边部砂岩不发育。
砂岩厚度等值线图表明,该段砂岩厚度较
大,砂厚大范围大于10m,分布范围也较广,平均砂厚12
5m,最大厚度34 2m 。
该段砂体连通性较好,含油性好,
含油面积较大(图4)。
[参考文献]
[1]崔光明 中国石油地质志第(十二卷)[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马正 油气测井地质学[M ]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
[3]周容安 马岭油田水淹层层测井解释[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3):70~73
[4]冯增昭 沉积岩石学[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5]朱世全,周志平,魏红玫 马岭油田延安组延十小层段沉积微相研究[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 ):6~8
[6]于兴河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7]张凤奎 马岭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综合挖潜[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2):62~64 [编辑] 深 谷 186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