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设计(人教版)

合集下载

《雨巷》教案(精选18篇)

《雨巷》教案(精选18篇)

《雨巷》教案(精选18篇)《雨巷》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雨巷》教案篇1【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

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诗无达诂。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一、导入课文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

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

⑴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⑵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⑶学生再读。

(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二、进入诗歌1、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

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3.通过对雨巷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时对词语、句式的敏感度,从而提高文章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雨巷》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手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巷》的多种表达谱,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通过音乐、绘画、影像等方式,呈现《雨巷》所描述的场景,为学生描绘出狭窄、昏暗的小巷和雨中落寞的人物形象。

第二步:学习课文内容(2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全文阅读课文《雨巷》。

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解析:狭窄、昏暗、落寞、调笑、凄清、烟雨、嫁衣裳等。

•句子分析和理解:如“一幕幕,都是那么凄清”、“深巷里许多鬼神的宿老”等。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孤独和迷茫,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情感。

第三步:文学鉴赏(20分钟)教师针对《雨巷》的诗歌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韵律和形式美感。

•分析诗歌语言、形象和艺术手法,如比喻、排比、借代、押韵等手法的运用。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第四步:写作指导(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雨巷这个主题,通过考场作文、日记、小说等不同文体进行写作指导。

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词语、句式的灵活运用。

•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力和语觉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每个学生发表自己对此次课堂的学习收获以及对雨巷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准备•课文《雨巷》及多种表达谱。

•学生阅读资料《如何学习文学鉴赏》。

•指导写作的素材和题目。

五、教学评估•阅读课文并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分析和理解诗歌语言、形象和艺术表现手法。

•能够将理解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提高写作质量。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初读《雨巷》(1) 欣赏歌曲《雨巷》,为学生带来诗歌的读音以及意境。

(2) 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色彩,与学生探讨。

(3) 分析文学著作《雨巷》中表现出的情感色彩。

2. 了解《雨巷》的背景(1) 讲解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介绍《雨巷》的历史、作者等相关知识。

(2) 分析语言和文学特点,如何表达情感和意境。

(3) 让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 《雨巷》的文学鉴赏(1) 继续对《雨巷》的语言、文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指引,分组完成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3) 教师分组点评,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4. 自由写作(1)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任选一种文学形式,写下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以叙事形式、抒情形式、描写形式等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在所需时间内点评并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演绎法通过对《雨巷》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2. 互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互动,即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分组活动,互相交流意见和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3. 创造性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课堂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就《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鉴赏、欣赏和写作进行了探究和讨论,目的是通过对文学著作的理解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该教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充分体会和理解《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鉴赏《雨巷》这首现代诗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三篇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一一、教材地位及作用《雨巷》是高一语文课本第一册诗歌单元的第二课。

学习《雨巷》,体会典型意象所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实现多方位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⒈知识和能力目标: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了解背景,咀嚼诗歌意象,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诗歌内涵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② 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⒈通过朗读与鉴赏,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整体基调;⒈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了解其象征意义,提高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①.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②.朗读感悟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③.交流探讨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④.拓展迁移法: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2.掌握诗歌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3.感受曾经的繁华背后的落寞与凄凉,进一步增强珍爱现实生活的意识;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韵律和诗歌特点,掌握对诗歌的理解方法;2.理解诗歌表达主题的手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表达主题的手法;2.对诗歌中的隐喻进行理解和解读。

教学内容课前预习1.课前思考:你所了解的诗歌是什么,它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是什么?2.预习课文《雨巷》。

导入新课1.导入:播放一些与温馨篇幅相近的音乐,比如周杰伦《简单爱》、《美人鱼》等,向学生让他们感受曾经的繁华背后的落寞与凄凉,进一步增强珍爱现实生活的意识。

2.学生讲解:请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介绍《雨巷》的作者和诗歌背景,并阅读诗歌的第一段。

正式学习1.第一遍阅读:带领学生全面遍读这首诗,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和诗歌背景,让学生尝试感悟并理解诗歌传达的意境和主旨。

2.第二遍阅读:带领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重点理解一些具有隐喻意义,或是意象十分强烈的句子,如“雨纷纷”、“旧时茅店”、“雨脚一点点”等。

3.探究隐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理解并且探究隐喻的含义,学生可作品笔记,整理理解诗歌的语境和意义。

4.课文分析: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进行课文分析,明确和总结诗歌的主旨和意象,及诗人通过反复表述表达了什么?5.思考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诗歌叫做《雨巷》?雨巷象征什么呢?”6.语言特点阐述:分析审美语言和文学特点,为学生提供更深刻的语言文学鉴赏能力。

7.自主学习:学生个人根据理解整理、提炼的笔记,进行口头报告,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作业安排1.使用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2.阅读一首古今诗词,理解传统文化与思想;3.讲述在生活中感悟到突破现实的体验和思考。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通用6篇)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通用6篇)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吟咏品读,体味诗歌的情感 2、把握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案中自学导引部分,整体感知诗歌 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读”——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品味,感悟) “品”——分析意象,赏析语言;“悟”——把握形象,加深理解: 1、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诗中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的作用 (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低沉,迷濛,凄美的氛围) 2、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本诗的意境 (本诗通过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意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暗淡朦胧凄迷的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哀婉,惆怅,凄迷,失落的情感) 3、品味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或短语的好处 a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b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c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d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e她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例句分析a:反复辞格的使用好处是起强调作用,强调雨巷的幽深和深邃,和哀怨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形式上使语调舒缓) 4、诗歌中的姑娘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诗句来赏析 (这是一位清新淡雅,楚楚动人,轻盈空灵,但又幽怨,哀婉,惆怅满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 5、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不是其他的姑娘? (结合丁香花的特点和本诗的感情基调分析;结合本诗的意境来分析;结合诗人内心的情感来分析;深化到本诗的主旨) 四、拓展提高: 任选《雨巷》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小节改写为散文,要求符合本诗的意境,字数100字左右 (要求:语言优美,意象全面,意境吻合,符合感情基调) 五、小结: 在这梦一般的叹息中,在那幽幽的眼神里,我们欣赏完了戴望舒的雨巷,在诗歌的王国里我们深刻的体悟到了凄美的哀怨,在缪斯的殿堂里,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走出迷茫的雨巷,走出迷惘的时代,走出这种迷濛的忧郁,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会寻找到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却不忧伤的姑娘 再次聆听专家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试比较《雨巷》和《再别康桥》,反复诵读两首诗歌,来体味两首诗的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一苇之航):①品读《诗经蒹葭》体味诗歌的节奏美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背诵《再别康桥》第一节和第七节,体味诗歌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将下面的一段散文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歌,要求符合情境, 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往何处?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精心整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的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和忧伤?80多年前的《雨巷》成为经典,曾以音乐、绘画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间)《雨巷》,走进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近现代诗人。

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

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3、请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表现。

内容上:低沉、伤感、忧伤、朦胧、孤独、惆怅、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缓慢、舒缓悠扬,有很强的音乐美。

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听起来悦耳、和谐,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归纳音节特色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明确:①全诗共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如“哀/丁五、意象分析全诗中有哪些意象?请找出来。

明确:有6个。

客观物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明确:丁香未开花时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4、雨巷找出词语:悠长、寂寥。

特点:阴暗、狭长、幽深、朦胧。

5、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

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的超然意境。

惆怅。

*对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作者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象征主义诗歌,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意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3、探讨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学会从深层次体味感情。

教学重点鉴赏姑娘的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曲《丁香花》让我们认识了唐磊,一把木吉他,一曲简单的音乐,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梦蝶的出生是她痛苦的开始,她善良、纯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世间万物,她清澈的眼眸里透射出的是对健康的渴盼,他的逝去是痛苦的结束,也是幸福的开始。

伊人已乘风去,唐磊只能借《丁香花》祭奠曾经的友情,音乐中唐磊沙哑的声音忧伤地诉说着这个凄美的故事,让人不免潸然泪下。

每听这首歌,在唐磊的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作者介绍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现代派诗人。

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两遍录音,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

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弥漫着一种纤细朦胧的凄美。

2、模仿朗诵(2~3人)四、再读课文,研讨问题作者为了能营造“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6个,主要是3个。

(1)油纸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课《雨巷》优质教案两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课《雨巷》优质教案两篇

《雨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中职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学生智力不差,而学语文的关键在于情商,在于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

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就,他们将能够投入到课堂中。

教材分析:《雨巷》选自高教版中职高一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和戏剧。

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

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

此外,《雨巷》这篇课文抽象,只有将学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几个重点意象的涵义;2、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3、通过诵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诗的创作背景,理解几个重点意象的内在含义。

难点:理解并学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1、巧设情境法;2、诵读感受法;3、联想创作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流水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无情的哮喘带走戴望舒的生命,却留下这样一段曲折朦胧的、神秘莫测的、耐人寻味的江南小巷。

今天就让我们相约雨巷,去感受诗人笔下的款款深情。

二、关于作者戴望舒,原名梦鸥(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因1927年作的《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

三、《雨巷》创作背景时代背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在事变后3天中,上海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

个人背景: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归纳小结
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分析意象,探讨诗歌主题和情感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讲解法: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和艺术手法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用 PPT、视频等多媒 体手段辅助教学
小组合作: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 共同探究问题
朗读教学:通过朗 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和意境
情境模拟:模拟诗 歌中的情境,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内容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对诗歌的理 解和掌握情况
学生的朗读和表 达能力
学生的课堂参与 度和积极性
学生的小组合作 和探究能力
作业完成率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提交时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质量
添加题
添加标题
作业互评情况
教学反馈与改进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和反馈,制定改进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持续发展:将教学反馈与改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常态化环节,促进教学的持续发展
整体感知
理解《雨巷》的情感与意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雨巷》的意象与象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感受《雨巷》的美感与艺术价值
深入研读
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探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境

《雨巷》教学教案(精选12篇)

《雨巷》教学教案(精选12篇)

《雨巷》教学教案(精选12篇)《雨巷》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②表扬一下。

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

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

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雨巷》(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戴望舒掌握“意象”特征掌握“象征”特征2.能力目标:学习阅读诗歌的四个角度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学习执着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散文片段:在最初见面的时候,你的心里忽然起了一些异样的情绪,或者是模糊的感觉到它埋伏在你的身体里,那就是相遇;当一切欣欣开始又悻悻落幕很久很久以后,你回忆起那一刻,心里充满了怅惘或者甜蜜,那就是相遇。

《雨巷》表现的就是戴望舒与“姑娘”的相遇。

二、了解作者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作品:诗集1929《我的记忆》1937《望舒书稿》1948《灾难的岁月》代表作:《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我思想》《烦忧》《偶成》等。

叶圣陶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成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

四、赏析诗歌中意象所营造的意境。

(一)认识意象:带上了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客观物象。

(二)回顾典型意象即表现作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三)找出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朗读相关诗节,分析表现作用:雨巷:意象的组合,体现悠长、寂寥的特点。

油纸伞:古朴、神秘、充满丰富的想象空间丁香花:愁苦的象征。

结合课后古诗词强化认识颓圮的篱墙:衰败、冷清(四)营造了冷漠、凄清的意境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一)方法:关键词引用、关键词近义词、归纳关键词(二)迟疑、孤独、迷茫、忧愁、失望——执着(矛盾、复杂)六、结合诗歌内容,赏析主要艺术手法——象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内容为《雨巷》一课。

该课文属于现代诗歌单元,主要讲述了诗人在一个雨巷中偶遇一位丁香般的姑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详细内容为诗的全文及其注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雨巷》的诗歌意象,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表达能力。

3. 掌握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剖析。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图片,让学生感受雨巷的意境,引入课题。

2. 诵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讲解诗人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如“丁香”、“雨巷”等,阐述其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雨巷》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意象:雨巷、丁香、油纸伞等。

2. 情感变化:寂寞、希望、失望、怀念。

3. 表现手法:象征、比喻、拟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雨巷》中的意象丰富,如雨巷、丁香、油纸伞等。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氛围的场景。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中,诗人情感经历了寂寞、希望、失望和怀念的变化。

通过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诗歌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主要涉及诗歌的欣赏与解读。

具体章节为现代诗歌单元中的《雨巷》。

本诗是戴望舒的代表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寂寞的雨巷和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诗歌阅读水平。

3.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与悲伤,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句的欣赏。

难点:把握诗中的意象,领悟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一段雨巷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雨巷的寂寞和诗意。

2. 诗歌阅读:让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内容解析: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诗句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优美句子,体会诗人的情感。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尝试创作一首以“雨巷”为主题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雨巷》寂寞的雨巷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戴望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首以“雨巷”为主题的诗歌。

2. 作业答案:(示例)雨巷寂寞的雨巷悠长的雨巷我在这头你在那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诗歌的欣赏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与悲伤,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介绍戴望舒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雨巷》这首诗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诗人的生活背景。

例如,“雨巷”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孤独和寂寞的写照。

诗中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爱情和渴望,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无奈表达。

《雨巷》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雨巷》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雨巷》教学设计(精选14篇)《雨巷》教学设计篇1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㈠说教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美丽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心情。

《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其次课,属于精读课文。

第一单元还选取了毛泽东、郭沫若、徐志摩几位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同学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殊关注同学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使同学能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

㈡教学目标。

⑴学问与力量。

① 通过诵读,培育同学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育审美情趣。

② 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③ 培育同学学以致用的力量,通过介绍与《雨巷》相关的资料,能够开阔眼界与思路,激发同学的创新力量。

⑵过程与方法①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激趣导入→彷徨雨巷熟读顿悟→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走出雨巷拓展延长”的过程进行。

②同学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③通过介绍《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培育其发散思维。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愁闷惆怅的情怀。

②通过推举《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培育同学喜爱艺术,喜爱生活的感情。

㈢教法与学法。

⑴教法。

①情境教学法。

情境导入法能够激发同学的爱好,拉近与同学的距离,同时营造与课文全都的氛围。

②导读与诵读法《语文新课标》提到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朗诵有利于深化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育语感,提高口语表达力量。

朗诵也是一种再制造活动。

通过朗诵,可以制造性地表现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③沟通与争论法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鼓舞同学想象,质疑,发觉和创新,结合的时代背景,同学在小组的沟通与争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重难点,在意向和象征意义中查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与创作》中的《雨巷》。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歌的朗读、感悟、分析、赏析以及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巷》;2. 理解并把握《雨巷》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把握《雨巷》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和分析《雨巷》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曾在雨中行走的体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巷》。

(2)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感悟(10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雨巷》。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3. 分析赏析(15分钟)(1)分析诗歌的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

(2)探讨诗歌的情感:孤独、期待、失落等。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象征、隐喻、音乐性等。

4. 创作实践(10分钟)(1)学生仿写一段具有《雨巷》风格的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一道关于《雨巷》的阅读理解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巷》2. 诗人:戴望舒3. 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4. 情感:孤独、期待、失落5. 艺术特色:象征、隐喻、音乐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诗歌《雨巷》,谈谈你对其中意象的理解。

(2)尝试仿写一段具有《雨巷》风格的诗歌。

2. 答案:(1)意象理解:雨巷象征着人生的困境,油纸伞代表着希望与庇护,丁香寓意着美好与遗憾。

(2)示例:在梦的尽头,有一条小巷,细雨纷飞,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

《雨巷》教案设计(人教版)

《雨巷》教案设计(人教版)

《雨巷》教案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雨巷》。

(2)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戴望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朗读技巧。

2. 分析诗歌主题和情感,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学会欣赏和评价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美的感受。

2. 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3. 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雨巷》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作者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交流对诗歌的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朗读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分析意象和意境美。

(3)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练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展示拓展作业,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悟。

(3)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追求自己的梦想。

6. 作业布置(1)背诵并熟练朗读《雨巷》。

(3)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雨巷》教案设计(人教版)

《雨巷》教案设计(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雨巷》是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一册中的一篇现代诗歌。

这首诗歌是我国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人在雨巷中孤独的行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爱情的向往。

本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所用的象征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3)通过探究学习,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诗人所用的象征手法。

四、教学难点1.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诗人所用的象征手法;2.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思考题目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所用的象征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诗歌中的“雨巷”象征着什么;(2)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

5.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生活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6. 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2)结合课后练习,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3)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中“雨巷”象征意义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雨巷的图片和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场景,增强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雨巷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雨巷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雨巷》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诵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育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育审美情趣;(2)咀嚼诗歌语言,深切意境,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切体会诗人心里的情感世界;(3)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熟悉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目标(1)探讨诗歌内涵时,注重培育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踊跃性和创造性;(2)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缘,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难过的情怀。

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宝贵的地方,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熟悉,对作品的共鸣。

【教学课型】新讲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体悟雨巷诗情诗境难点: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教学方式】一、朗诵法:朗诵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诵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二、联想与想象法: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期背景,学生能较快冲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觅到沟通二者的桥梁。

3、探讨合作法: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

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和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讨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忙解决问题,也该是个有效而简单的办法。

【教学进程】一、导入小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孤单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

今天就让咱们一路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光,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芳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导语】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希望大家能谨记呦!!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意象”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重点】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唐磊的音乐《丁香花》。

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一位美丽而忧郁的姑娘,一次擦肩而过
的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和忧伤?80多年前的《雨巷》成为经典,曾以音乐、绘画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间)《雨巷》,走进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二、作者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近现代诗人。

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

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显得明朗、诚挚,代表作《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的地位,他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诵读
1、诵读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chàng)颓圮(tuípǐ)
2、美吗?什么样的美?
美;忧郁美、朦胧美,不同于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和李清照词的
凄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请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表现。

内容上:低沉、伤感、忧伤、朦胧、孤独、惆怅、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缓慢、舒缓悠扬,有很强的音乐美。

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听起来悦耳、和谐,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归纳音节特色
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明确:①全诗共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读进来有舒缓悠扬之效。

②押韵规则(全诗从头至尾都用“ang”韵,没有换韵,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旋律美。

③另外,诗句长短错落,回环往复,语言上用反复和排比,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
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四、合作探究
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五、意象分析
全诗中有哪些意象?请找出来。

明确:有6个。

客观物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
明确:丁香未开花时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见研讨练习四)
特点:美丽、高洁和愁怨。

2、丁香姑娘
找出词句: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走近、太息一般的眼光、飘过、凄婉、迷茫、远了、走尽、消散了……
特点:美丽高洁、忧郁迷茫、飘然易逝。

3、油纸伞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

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4、雨巷
找出词语:悠长、寂寥。

特点:阴暗、狭长、幽深、朦胧。

5、篱墙
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

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的超然意境。

6、我
找出词语: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特点:孤独、迷惘、忧愁、有所追求。

多组意象意境美(迷离飘渺)
六、探究本诗的感情基调
1、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2、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对革命者的血腥*,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作者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知人:双鱼座,敏感脆弱。

七、探究本诗的象征意义。

象征,借用隐喻或暗示,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火炬象征光明,白色象征纯洁或哀悼,红色象征喜庆或革命、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
鸯象征爱情,康乃馨象征慈祥、温馨、真挚,玫瑰象征爱情,毋忘我象征友谊和思念等。

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理解的多样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1、“雨巷”
①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2、“我”
我的感情起伏:希望——失望——再希望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追求者、失落者、执著追求者。

①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②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
③执著追求者。

3、丁香般的姑娘
①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②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③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④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总结: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也可以理解为对爱情的追求;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八、把握诗歌特色
1、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九、总结课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雨巷”,都曾经有过希望,有过失落,也曾经寻找过,跌倒之后也希望爬起来,继续前行。

诗人说出了我们每一个人想说的话,引进了我们的强烈共鸣,这样的诗就是经典。

附: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