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菲涅耳公式及其讨论(电磁场的连续条件)解读
Fresnel(菲涅尔)公式
d=z=
2π
λ0
n12 sin2 i1 − n22 ;(3)波矢常数: k2 sin i2 > k2 。
应用:近场光学
15
1.3 反射率和透射率
W1
=
I1σ
cos i1
=
n1 2
ε0 μ0
A1 2 cos i1
W1′ =
I1′σ
cos i1
=
n1 2
ε0 μ0
A1′ 2 cos i1
W2
=
I2σ
cos i2
2.4
2.2
n =1.33 1
n =1
2.0
2
r
r
s
p
1.8
t
t
s
p
1.6
1.4
1.2
i
c
1.0
0.8
0.6
0.4
0.2
i
B
0.0
-0.2 0
10
20
30
40
50
60
i
1
12
全内反射的应用: 1、导波光学 Waveguide / Optical fiber
n 1
n <n , n <n 12 32
n 2
1
Stocks 公式:
A
Ar
Att'
Ar
Arr
Art
At
Atr'
At
Arr + Att′ = A 可知: Art + Atr′ = 0
r2 + tt′ = 1 r + r′ = 0
2
1.2 振幅反射(透射)比 相位跃变(相移) 1、透射比与相位跃变
菲涅耳公式推导课件
菲涅耳公式的推导
菲涅耳公式
描述光波在界面上反射和折射行为的公式,包括反射系数和 折射系数的计算。
推导过程
基于光的波动方程、波前的传播和波前的叠加原理,通过数 学推导得到菲涅耳公式。
04
菲涅耳公式的解析
半波损失现象的解释
Hale Waihona Puke 1 2 3半波损失现象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反射光在离开 分界面处会额外损失半个波长的光程。
波动方程的形式
$frac{partial^2 A}{partial x^2} + frac{partial^2 A}{partial y^2} + frac{partial^2 A}{partial z^2} = frac{1}{c^2} frac{partial^2 A}{partial t^2}$ ,其中$A$表示光波的振幅,$c$表示光速。
THANKS
感谢观看
菲涅耳公式推导课件
目 录
• 菲涅耳公式的背景和意义 • 光的干涉原理 • 菲涅耳公式的推导过程 • 菲涅耳公式的解析 • 菲涅耳公式的应用实例
01
菲涅耳公式的背景和意义
光的波动理论
01
光的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 现象,具有波长、频率和相位等 特征。
02
该理论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和 偏振等现象,为光学研究奠定了 基础。
全息照相技术
总结词
全息照相技术是菲涅耳公式的又一重要 应用,通过该公式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全 息成像,并拓展全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VS
详细描述
全息照相技术是一种记录和重现三维物体 光波前的方法。在全息照相中,菲涅耳公 式被用来计算物光波和参考光波在全息板 上的干涉场,从而得到全息图像。通过优 化菲涅耳公式的参数和应用,可以提高全 息图像的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拓展全息 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菲涅耳公式及其讨论(电磁场的连续条件) 表示反射波、折.
rs
对所有的θ1都是负值,表明反射时s波在界面上发生 了 的位相变化。
tg (1 2 ) n2 cos1 n1 cos 2 rp A1 p tg (1 2 ) n2 cos1 n1 cos 2
A1' p
rp
当 1 B 时为正值,表明其相位变化为0。 当 1 B 时为负值,表明在界面上,反射光的p波有 相位变化。
6块透镜系统,反射面12面,若n=1.52,光在各面入射
角很小,透过这一系统的光能量为
W2 (1 0.043)12W1 0.59W1
W1为入射光能量,由于反射而损失的能量占41%。 为减少光能量损失,近代光学技术普遍采用在光学元 件表面镀增透膜。
(五)反射和折射时的偏振关系
一束自然光可分解为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 等幅的、不相干的线偏振光。 将自然光中两个相互垂直的等幅振动之一完全移去得到 的光,称为完全偏振光,也可称为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部分偏振光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沿各方向振动 的光矢量都有,但振幅不对称,在某一方向振动较强,而与
对于反射波,应区分n1>n2和n1<n2两种情况,并注意
1 B和1 B 时的不同。
(1)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时,
A1' s sin(1 2 ) n1 cos1 n2 cos 2 rs A1s sin(1 2 ) n1 cos1 n2 cos 2
n 1 rp A1 p n 1 tp A2 p A1 p 2 n 1
A1' p
A2 s 2 ts A1s n 1
相对折射率
n
n2
n1
(二)反射和折射时的振幅关系 菲涅耳公式给出反射波或折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幅的相对变 化,用振幅反射、透射系数来表示,并随入射角而变。
菲涅耳公式推导
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之 一,是光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干涉现象可以在各种不同的光学 实验中观察到,如双缝干涉、薄
膜干涉等。
干涉的条件和原理
干涉的条件包括:相干光源、光束的 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等。
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在空间 某些区域相互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 干涉条纹。
干涉原理是建立在波动理论的基础上 的,光波在空间传播时,其振幅、相 位和波前等特性都会对光波的干涉产 生影响。
干涉仪器的设计原理
干涉仪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光源波长、反射次数、 反射角度等因素,以及如何实现干涉效应的最大 化。
干涉仪器的结构
干涉仪器的结构通常包括反射镜、分束器、光路 调节装置等部分,这些部分的设计和制作精度对 干涉效果的影响非常大。
光学干涉实验的原理
光的波动性
干涉是光波动性的表现,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会 相互叠加产生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光学通信
在光纤通信中,可以利用 光学干涉技术实现信号的 调制和解调,提高通信的 可靠性和保密性。
光学传感
光学干涉技术还可以用于 压力、温度、位移等物理 量的测量,广泛应用于工 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干涉图样的形成
干涉图样是指由光的 干涉现象产生的明暗 相间的条纹图案。
通过分析干涉图样, 可以获得光源的特性、 光学系统的结构参数 等信息。
干涉图样的形成与光 源的形状、光束的路 径、光波的波长等因 素有关。
03 光的衍射原理
光的衍射现象
光的衍射现象是指光在传播过 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绕过障 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当障碍物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 当或更小时,光会绕过障碍物, 形成衍射图样。
电动力学 4章 菲涅耳公式讲解
?
2n1 cos i1 n1 cos i1 ? n2 cos i2
?
2cos i1 sin i2 sin( i1 ? i2 )
关于菲涅耳公式的讨论
一、菲涅耳公式中的能量守恒
既然 E02 表示光的能量流动,为什么
2
2
2
E1s ? E1s ' ? E 2s ?
平面电磁波的能流密度:
S? 1 2
? ?
E02
这就是著名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Snell定律),它包 括两个内容:
(1)入射、反射和折射光线在同一个面内。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及, n1 sin i1 ? n2 sin i2
再由磁矢量在界面(即z=0)处的条件: H1s ? H1s ' ? H 2s
并利用在非铁磁质中的关系: ? r ? 1, n ? ?r ? r ? ?r
? 根据叠加原理:可以只研究入射波电场仅含s 分量和仅含p分量这两种特殊情况;当两种 分量同时存在时,则只要先分别计算由单个 分量所造成的折、反射波电场,然后再作矢 量相加即可得到结果。
把电矢量分成两个分量 :
E1 p
p分量—— 平行于入射面
E1s
(光线方向与界面法线所确定的平面,
E1?p
i1 i1?
E1?s
如图中 xy面为界面,z轴为法线。) s分量—— 垂直于入射面。
图中的y轴方向。
规定s 分量的正方向为沿y 轴正方
O i2
x
E2 p
E2 s
z
向,p 分量的正方向为与s 分量和传播 方向构成右手螺旋关系:
p? ? s? ? k?
对于s分量,设:
? ? E 1s
?
_菲涅耳公式精讲
z
ˆ ˆ s ˆk p
对于s分量,设:
E 1s y0 A1s exp i (k1 r 1t ) , , E 1s y0 A1s exp i (k1 r '1 t ) E 2 s y0 A2 s exp i (k 2 r 2 t )
五、斯托克斯倒逆关系
n1 n2
A
Ar
At
Arr At t
Ar
n1 n2
At r Art
At
比较两种情况有:
2
A Arr Att { Atr Art 0
(斯托克斯倒逆关系式)
即
{ r tt 1
r r
六、全反射
• 当光波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n1n2)时, 将发生全反射。 对于s分量的透射波有:
(1)p分量的振幅反射率:
rp
p E1 E1 p
n2 cos i1 n1 cos i2 tan(i1 i2 ) n2 cos i1 n1 cos i2 tan(i1 i2 )
(2)s分量的振幅反射率:
s n1 cos i1 n2 cos i2 sin(i2 i1 ) E1 rs E1s n1 cos i1 n2 cos i2 sin(i2 i1 )
菲涅耳公式与薄膜光学
n1 n1
/ /
cos i1 cos i1
0.0085 0.85%
Rs1
rs21
n0 n0
cos i0 cos i0
n1 n1
cos i1 cos i1
2
0.092
9.2%
玻璃-水界面上的反射率为
Rp2
rp22
n1 n1
/ cos i1 / cos i1
X
H2
s 光反射与折射时的电磁矢量
S光的等效折射率 s n cosi
S光的振幅透射系数(transmission cofficient)
ts
E2 E1
2n1 cos i1 n1 cos i1 n2 cos i2
菲涅耳公式
rp
tg(i2 tg(i2
i1) i1)
tp
sin(
optical waveguide)中的光波耦合问题, 必需研究光子隧穿效应;
光子显微镜利用光子隧穿效应来研究 表面物理现象。
例题: 一方形玻璃缸(n1=1.5)中盛有水 (n2=1.3)的水,问自然光以45°入射时,能 透入水中的光强为入射光强的百分之几?
解: 由折射定律得玻璃中的折射角
i1
arcsin
临界角(critical angle) ic arcsin n2 / n1
布氏角(Brewster angle) iB arctgn2 / n1 iB iC 当入射角从零逐渐增大时,P光
的反射率先在布氏角处降低到零,再到临 界角处上升到100%
例:若入射光是振动面平行入射面的
菲涅耳公式
扫描隧道光学显微镜
当控制光纤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 时,探针接收到的近场信号经光 纤传输到光学镜头或数字摄像头 进行记录、处理,在逐点还原成 图象等信号。
31
1. 正入射 i1 = 0
rs
n21 n21
1 1
n1 n1
n2 n2
rp
rs
n21 n21
1 1
n2 n2
n1 n1
ts
tp
2 n21 1
2n1 n1 n2
10
2. 布儒斯特角
ib
tan 1
n21
tan 1
n2 n1
i1
ib
rp ib
0 i2
2
ib 称为布儒斯特角
3. 全反射临界角(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
n1 n1
E1s E1s
2 2
rs
2
Rp
I1p I1 p
n1 n1
E1p E1 p
2 2
rp
2
光强透射率
Ts
I2s I1s
n2 n1
E2s 2 E1s 2
n2 n1
ts
2
2
Tp
I2 p I1 p
n2 n1
E2 p
2
E1 p
n2 n1
2
tp
6
2.能流反射率 能流透射率
能流比:通过界面上某一面积的入射光、反射光和 折射光的功率之比
光从水中发出,以 不同的入射角射向 空气,所产生的折 射和全反射的情形。
当入射角为
s in c
n2 n1
n21
26
2、倏逝波
全反射的条件: n1 > n2 ,i c 问题:i c 时是否有折射光进入光疏介质?
菲涅耳公式,全反射,反射
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如空气射向玻璃)
当 1 0 时,即垂直入射时, rs、rp、ts、t p 都不为零,表 示存在反射波和折射波。
当 1 90 时,即掠入射时, rs rp 1 , ts t p 0
即没有折射光波。
ts、t p 随θ1的增大而减小
rs
n2 cos1 n1 cos2 n2 cos1 n1 cos2
tp
A2 p A1 p
2sin2 cos1 sin(1 2 ) cos(1 2 )
2n1 cos1 n2 cos1 n1 cos2
对于1 0 的垂直入射的特殊情况,可得
rs
A1' s A1s
当 1 B 时为零,表明反射光中没有平行于入射面的
振动,而只有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即发生全偏振现象。
(2)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时,
当入射角 1 c 时,位相改变既不是零也不是 ,而是随
入射角有一个缓慢的变化,发生了全反射。
当入射角 1 c 时, s波和p波的相位变化情况与 n1 n2 时得到的结果相反,并且也有 1 B时产生全偏振现象。
光从水中发出,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空气,所产生 的折射和全反射的情形。
(一)反射比
在全反射区间, s p 1
所有光线全部返回介质一,光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时不 损失能量。 入射角从布儒斯特角变化到临界角时,反射率在临界角 附近发生急剧变化。可利用临界角高精度对焦。
(二)相位变化
tg s sin2 1 n2
1)2 1
在空气——玻璃(n=1.52)界面反射的情况,n 0.043 约4%的光能量被反射。
二、菲涅耳公式表示反射波、折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幅和位相关
透射函数中 1c已 无2实数意义.
cos21sin22i sin n2 211
波函数化为:
E 2 A 2 e x p ( z ) e x p i ( k 2 x x t )
光的电矢量产生了的相位突变(半波损失:反射时损失
了半个波长)。
如果光波是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在正入射时反
射波的电矢量没有的相位突变,掠入射时发生全反射现
象。
对于折射波,不管哪一种情况,电矢量都不发生位相突变。
〔4〕反射率和透射率
反射波、折射波与入 射波的能量关系?
考虑界面上一单位面积,设 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 光强分别为 I1、I1' 、I2通过此 面积的光能为
利用关系 n1sin1n2sin2
rs
s in ( 1 s in ( 1
2) 2)
ts
2 co s 1 sin 2 s in ( 1 2 )
rp
ta n ( 1 2 ) ta n ( 1 2 )
菲 涅 耳 公
tp
2 co s 1 sin 2 s in ( 1 2 ) c o s ( 1 2 )
rsA A 1 1 's ss sii n n 1 1 ((2 2))n n 1 1c co o 1 1 s sn n2 2c co o 2 2s s
tsA A 1 2 s s2 s cio 1 n 1 ss( 2 i)2 n n 1c2 o n 1 1c s n 2 o c 1 s o 2 s
例:平行光以布儒斯特角从空气射到玻璃(n=1.5)上, 求(1)能流反射率 和 R p R s
二、菲涅耳公式表示反射波、折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幅和位相关
[sin(2 1) ]2 sin(2 1)
sin2 (90
2B ) 14.8%
因能量守恒,故能流透射率
Tp 1 Rp 1 Ts 1 Rs 85.2%
1.5 全反射和隐失波
一、临界角
若光波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入射光线将全部反射回原介质。
2 ) 2 )
Ts
n2 n1
cos2 cos1
ts2
n2 n1
cos2 cos1
4 cos2 1 sin2 2 sin2 (1 2 )
Rp
rp2
tan2 (1 tan2 (1
2 ) 2 )
Tp
n2 n1
cos2 cos1
t
2 p
n2 n1
cos2 cos1
n2 cos1 n2 cos1
n1 cos2 n1 cos2
p波
振幅透射率
tp
E2 p E1 p
2n1 cos1 n2 cos1 n2 cos2
利用关系 n1 sin1 n2 sin2
rs
sin(1 sin(1
2 ) 2 )
ts
2 cos1 sin2 sin(1 2 )
rp
tan(1 tan(1
2 ) 2 )
菲 涅耳 公 式
tp
2 cos1 sin2 sin(1 2 ) cos(1 2 )
对于1 的0垂直入射的特殊情况,可得
rs
A1' s A1s
n 1 n 1
ts
菲涅尔公式工程光学
实验名称 菲涅尔公式的认识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菲涅尔公式,对给出的反射波或折射波与入射波振幅的相对变化进行分析,以及对相位变化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任一方位振动的光矢量E 都可以分解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分量称平行于入射面振动的分量为光矢量的p 分量,记为EP 。
称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分量为光矢量的s 分量,记为ES 。
1.菲涅耳公式:表示反射波、折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幅和位相关系。
(1)S 波(垂直于入射面分量)的菲涅耳公式s r ——S 波的振幅反射系数 s t ——S 波的振幅透射系数(2)P 波(平行于入射面分量)的菲涅耳公式p r ——P 波的振幅反射系数 p t ——P 波的振幅透射系数2.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如空气射向玻璃)当 时,即垂直入射时, 都不为零,表示存在反射波和折射波。
当 时,即掠入射时, 即没有折射光波。
s t 、p t 随1θ的增大而减小;s r 随1θ的增大而增大,直到等于1;221122112121s 1s 1s n n n n A A r θθθθθθθθcos cos cos cos )sin()sin('+-=+--==2211112121s 1s 2s n n n 22A A t θθθθθθθcos cos cos )sin(sin cos +=+==211221122121p 1p1p n n n n tg tg A A r θθθθθθθθcos cos cos cos )()('+-=+-==211211212112p1p 2p n n n 22A A t θθθθθθθθθcos cos cos )cos()sin(cos sin +=-+==p s p s t t r r 、、、01=θ901=θ0t t 1r r p s p s ====,p r 值在() 902B B 1=+=θθθθ时,有0r p =,即反射光波中没有p 波,只有s 波,产生全偏振现象。
菲涅尔公式教学
该公式由法国物理学 家奥古斯丁·菲涅尔 在19世纪初提出, 是光学领域的基础理 论之一。
背景
STEP 4
定义
公式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菲涅尔公式是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 象的关键,对于光学设计、光电子器件、光通 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性 广泛应用于光学薄膜设计、偏振光学、光纤通 信、激光技术、光学仪器制造等领域。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在两 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线会部分或全部返回 到原介质中的现象。
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反射光线平行,形成清晰像; 漫反射是指反射光线不平行,形成模糊像。
折射现象及定律
菲涅尔公式教学
目录
菲涅尔公式简介 反射与折射基本概念 菲涅尔公式推导过程 菲涅尔公式中参数解析 菲涅尔公式应用实例分析 实验验证与误差分析 课程总结与回顾
ONE
1
菲涅尔公式简介
定义与背景
STEP 1
STEP 2
STEP 3
菲涅尔公式( Fresnel Equations)描述 了光在两种不同介质 之间的反射和折射行 为,特别是与光的偏 振状态有关的现象。
03
参数间的综合影响
菲涅尔公式中的参数(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相互关联,共同 决定了光在不同介质间的行为。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精确测量和计算 ,可以准确预测光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为光 学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ONE
5
菲涅尔公式应用实例分析
光学薄膜设计中的应 用
增反膜设计
与增透膜相反,通过调整薄膜参数,使得特 定波长的光在薄膜表面发生强烈反射,用于 制作反射镜、滤光片等光学元件。
菲涅尔公式
sin sin
i1 cos i2 i2 cos i1′
E~1 p
E~2 p
=
ε1(sin i1 cos i1′ + sin i1′ cos i1) ε1 sin i1′ cos i2 + ε 2 sin i2 cos i1′
E~1 p
(2-2-5)
同理,认为 H1p 为已知,由(2-2-3)式和(2-2-4)式可解出 H~1′p 和 H~2 p 来:
2n1 cos i1 n1 cos i1 + n2 cos i2
=
2n12 n12 + n22
, ~ts′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n2 cos i2 n2 cos i2 + n1 cos i1
=
2n22 n22 + n12
湖州师范学院物理学课程论文
光学
I 2NS = (TSTS′) N IOS , I2NP = (TPTP′ ) N IOP
湖州师范学院物理学课程论文
光学
下标 n,t 分别代表法向和切向的分量,D,B 分别是电位移和磁感应强度。
2.2 菲涅耳公式
由于在界面(z=0)上波函数中的指数因子都一样可略去不 写。上面的边值关系可写成如下分量形式,结合右图:
P1
P1′
i1
i1'
− ε 2ε 0 E~2 p sin i2 = −ε1ε 0 (E~1p sin i1 + E~1′p sin i1′) , (2-2-1)
H~1 p
(2-2-6)
由 E ⊥ H,E × H//K, εε 0 E =
μμ0 H ;三式可得 H~1p = −
ε1ε 0 μ1μ0
(三)菲涅耳公式及其讨论(电磁场的连续条件)解读
B r0 90
布儒斯特角不同于全反射的临界角
n1 n2
n1>n2或n1<n2都可以。
n2 当且仅当 tgio 时,反射光才是线偏振光。且 n1
故只有n1>n2才会发生全反射。
n2 而全反射:入射角i i临都是全反射。由于 sin i临 , n1
例题:已知某材料在空气中的布儒斯特角为580, 求它的折射 率?若将它放在水中(水的折射率为 1.33),求布儒斯特角? 该材料对水的相对折射率是多少? 解:设该材料的折射率为 n ,空气的折射率为1
当 1 B 时为零,表明反射光中没有平行于入射面的 振动,而只有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即发生全偏振现象。
(2)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时,
当入射角 1 c 时,位相改变既不是零也不是 ,而是随 入射角有一个缓慢的变化,发生了全反射。
当入射角 1 c 时, s波和p波的相位变化情况与 n1 n2
反射波
透射波
1 1 ' 2 W1 I 1 cos1 A 1 cos1 2 1
' '
W2 I 2 cos 2
1 2 2 A2 cos 2 2 2
界面上反射波、透射波的能流与入射波能流之比为
W A W1 A1
' 1 ' 1 2
W2 n2 cos 2 A2 W1 n1 cos1 A1
射波的电矢量没有 的相位突变,掠入射时发生全反射 现象。 对于折射波,不论哪一种情况,电矢量都不发生位相突变。
(四)反射比和透射比 表示反射波、折射波与入射波的能量关系
考虑界面上一单位面积,设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
菲涅耳公式——精选推荐
§1-6 菲涅耳公式一.菲涅耳公式电磁波通过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在电动力学中将讲到入射、反射和折射三束波在分界面上振幅的大小和方向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可由菲涅耳公式表达出来,上节提到的在反射过程中发生的半波损失问题,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解释,这一公式对以后讲到的许多光学现象,都能圆满地加以说明。
菲涅耳公式的内容说明如下:在任何时刻,我们都可以把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电矢量分成两个分量,一个平行于入射面,另一个垂直于入射面。
有关各量的平等分量与垂直分量依次用指标P 和S 来表示。
以1i 、'1i 和2i 分别表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它们确定了各波的传播方向(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注意各波的磁场矢量即可,因为知道了各个波的传播方向,各波的磁场矢量就可按右螺旋关系确定)。
以1A 、'1A 和2A 来依次表示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电矢量的振幅,它们的分量相应就是1P A 、1'P A 、2P A 和1s A 、1's A 、2s A 。
由于三个波的传播方向各不相同,必须分别规定各分量的某一个方向作为正方向,这种规定当然是任意的。
但是只要在一个问题材的全部讨论过程中始终采取同一种正方向的选择,由此得到的各个关系式就具有普遍的意义,(a)(b)(图1-16)图1-16中xy 平面为两介质的分界面,z 轴为法线方向,xz 平面为入射面,规定电矢量的s 分量以沿着y +方向的为正,这对于入射、反射和折射三个波都相同,图中III II I 、、三个面依次表示入射、反射和折射三个波的波面。
电矢量的P 分量沿着这三个波面与入射面的交线,它们的正方向分别规定为如图1-16)()(b a 、所示,且S 分量、P 分量和传播方向三者构成右螺旋关系。
在传播过程中,电矢量的方向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所注意的仅是在反射、折射过程这一瞬时的变化,所以菲涅耳公式所表示的有关各量的方向都是指紧靠两介质分界面O 点处而言的(在图中为清楚起见,将通过O 点的三个波面画III II I 、、画在离开O 点较远之处)。
折射和反射定律菲涅耳公式
因此说,n1<n2时,反射波电场方向总与入射波电场方向相反或接近 相反。
19
第十九页
4)、θi =0°和90°的情况
θi =0°的情形是一个特殊的情况,称 为正入射。 这时,折射角θt=0°,由Fresnel公式
容易算出在正入射时s和p分量的差别
n2/n1=2.0
消失,用r0和t0分别表示正入射时的
H B n E
0 0c
EH
n1Ei0s cosi n1Er0s cosr n2 Et0s cost (7)
Ei0s Er0s Et0s (5)
rs
Er0s Ei0s
n1 cosi n2 cost n1 cosi n2 cost
(8)
ts
Et 0s Ei 0 s
2n1 cosi n1 cosi n2 cost
(8)
ts
Er0s Ei0s
2n1 cosi n1 cosi n2 cost
(9)
n1 n2
rp
Er0 p Ei0 p
n1 cost n1 cost
n2 corpsi n2 cosi
Er0 p cosi cost
Ei0(p12) n1 n2
co将s它i 们变co形st
tp
Et 0 p Ei0 p
rp
tan(i tan(i
t ) t )
θi=特定值θB ,rp=0
n2/n1=2.0
tp ts
rp rs
i B 90 (28) 布儒斯特定律
布儒斯特角
图4
利用折射定律
B
tg 1
n2 n1
<1>如果平面波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则 不论入射波的电场振动如何,反射波不 再含有p分量,只有s分量;
折射和反射定律菲涅耳公式
0 0c
EH
n1Ei0s cosi n1Er0s cosr n2 Et0s cost (7)
Ei0s Er0s Et0s (5)
rs
Er0s Ei0s
n1 cosi n2 cost n1 cosi n2 cost
(8)
ts
Et 0s Ei 0 s
2n1 cosi n1 cosi n2 cost
E2
n
Et (E2
Et0 E1
exp[i(kt r tt)] ) 0 电场的边界条件
n Ei0 exp[i(ki r it)] n Er0 exp[i(kr r rt)] n Et0 exp[i(kt r tt)]
欲使上式对任意的时间t和界面上
r
均成立,则必然有:
i
界面
O
z
ki θi
θr kr
Er
Er Er0 exp[i(kr r rt)]
1
O
2
x
θt
kt
Et Et0 exp[i(kt r tt)]
n
Et
图1
3
第三页
界面两侧的总电场为:
E1 Ei Er Ei0 exp[i(ki r it)] Er0 exp[i(kr r rt)]
只推导反射波、折射波和入射波的电场 E的Fresnel公式。 方法和步骤的内旨
电场 E是矢量,可将其分解为一对正交的电场分量,一个振动方
向垂直于入射面,称为‘s’分量,另外一个振动方向在或者说平 行于入射面,称为‘p’分量。
首先研究入射波仅含‘s’分量和仅含‘p’分量这两种特殊情况。当两
种分量同时存在时,则只要分别先计算由单个分量成分的折射、反射电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
rp
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n<1时) 当 1 0 时,即垂直入射时, rs 、rp、ts、t p 都不为零,表 示存在反射波和折射波。 当 1 c ( θc为θ2=900时对应的θ1)时,
当 1 B 时为零,表明反射光中没有平行于入射面的 振动,而只有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即发生全偏振现象。
(2)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时,
当入射角 1 c 时,位相改变既不是零也不是 ,而是随 入射角有一个缓慢的变化,发生了全反射。
当入射角 1 c 时, s波和p波的相位变化情况与 n1 n2
时得到的结果相反,并且也有 1 B 时产生全偏振现象。
结论:当平面波在接近正入射或掠入射下从光疏介质与 光密介质的分界面反射时,反射光的电矢量相对于入射 光的电矢量产生了 的相位突变(半波损失:反射时损 失了半个波长)。 这一结论在讨论光的干涉现象时极为重要。
如果光波是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在正入射时反
对于反射波,应区分n1>n2和n1<n2两种情况,并注意
1 B和1 B 时的不同。
(1)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时,
A1' s sin(1 2 ) n1 cos1 n2 cos 2 rs A1s sin(1 2 ) n1 cos1 n2 cos 2
rs rp 1
表示发生全反射现象,
有
ts、t p 都大于1,且随θ1的增大而增大
(三)相位变化
rs 、rp、ts、t p 随着θ1的变化只会出现正值或负 值的情况,表明所考虑的两个场同相位(振幅比取
正值),或者反相位(振幅比取负值),相应的相 位变化或是零或是
对于折射波,
A2 s 2 cos1 sin 2 2n1 cos1 ts A1s sin(1 2 ) n1 cos1 n2 cos 2
rs
对所有的θ1都是负值,表明反射时s波在界面上发生 了 的位相变化。
tg (1 2 ) n2 cos1 n1 cos 2 rp A1 p tg (1 2 ) n2 cos1 n1 cos 2
A1' p
rp
当 1 B 时为正值,表明其相位变化为0。 当 1 B 时为负值,表明在界面上,反射光的p波有 相位变化。
tg B n
此时折射光线中含有全部P波和部分S波,是一个P波 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当自然光以其它角度入射时,反射光一般是S波占优势 的部分偏振光,而透射光一般是P波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1812年,布儒斯特由实验证明:当入射角是某一个特定 角时,使之满足:
n2 tg B n n1
所以 io =tg-1 2 54.7
由反射与折射产生偏振光
a、反射光中垂直振动强于平行 的振动;
n1
n2
i
b、折射光中平行的振动强于垂 直振动; c、反射光折射光偏振化的程度 随入射角的不同而不同。
r
这里所说的“垂直”和“平行” 是对 入射面而言的。
可以利用玻璃片来获得线偏振光,只用一片玻璃的缺点: 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反射光虽为线偏振光,但强度太小
3 1.73 。
因 io+r =90o,所以折射角r =30o。 又 tg 60
n2 3 n玻 n1
(2) 某透明媒质对空气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5o , 则光 从空气射向该媒质时的布儒斯特角为 54.7o 。
sin 45
1
n2 n2 1 n媒 2 , tgio n1 2 n1 n媒
射波的电矢量没有 的相位突变,掠入射时发生全反射 现象。 对于折射波,不论哪一种情况,电矢量都不发生位相突变。
(四)反射比和透射比 表示反射波、折射波与入射波的能量关系
考虑界面上一单位面积,设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
光强分别为 I1 、I1' 、I 2通过此面积的光能为 入射波
W1 I1 cos1 1 1 2 A1 cos1 2 1
反射波
透射波
1 1 ' 2 W1 I 1 cos1 A 1 cos1 2 1
' '
W2 I 2 cos 2
1 2 2 A2 cos 2 2 2
界面上反射波、透射波的能流与入射波能流之比为
W A W1 A1
' 1 ' 1 2
W2 n2 cos 2 A2 W1 n1 cos1 A1
图见P191
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如空气射向玻璃) 当 1 0 时,即垂直入射时, rs 、rp、ts、t p 都不为零,表 示存在反射波和折射波。 当 1 90 时,即掠入射时, rs rp 1 , t s t p 0 即没有折射光波。
ts 、t p
随θ1的增大而减小 随θ1的增大而增大,直到等于1
Ey E Ex
x
部分偏振光
部分偏振光的分解
部分偏振光可分解为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 的、不等幅的、不相干的线偏振光
当入射光是自然光,如果入射角满足 1 2 2 , p 0 反射光中没有P波,只有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S波,发生全 偏振现象,反射光是偏振光。称这时的入射角为布儒斯特 角,记作 B
(三)菲涅耳公式及其讨论(电磁场的连续条件)
表示反射波、折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幅和位相关系 (1)S波(垂直于入射面分量)的菲涅耳公式
rs
S波的振幅反射系数
ts
S波的振幅透射系数
A1' s sin(1 2 ) n1 cos1 n2 cos 2 rs A1s sin(1 2 ) n1 cos1 n2 cos 2
2
当不考虑介质的吸收和散射时,根据能量守恒关系 P波和s波的反射比和透射比表示式为
1
s rs2
n2 cos 2 2 s ts n1 cos1
p rp2
n2 cos 2 2 p tp n1 cos1
同样满足能量守恒定律,有
s s 1
p p 1
影响反射比和透射比的因素,除了界面两边介质的特性
外,还须考虑入射波的偏振性和入射角的因素。
当入射波电矢量取任意方位角α时,
s sin 2 p cos2 s sin 2 p cos2
若入射光为自然光,其反射比为
n ( s p ) / 2
6块透镜系统,反射面12面,若n=1.52,光在各面入射
角很小,透过这一系统的光能量为
W2 (1 0.043)12W1 0.59W1
W1为入射光能量,由于反射而损失的能量占41%。 为减少光能量损失,近代光学技术普遍采用在光学元 件表面镀增透膜。
(五)反射和折射时的偏振关系
一束自然光可分解为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 等幅的、不相干的线偏振光。 将自然光中两个相互垂直的等幅振动之一完全移去得到 的光,称为完全偏振光,也可称为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部分偏振光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沿各方向振动 的光矢量都有,但振幅不对称,在某一方向振动较强,而与
自然光在 1 450的区域内反射率几乎不变,约等于正入 射的值。正入射时,
n 1 2 n ( ) n 1
在空气——玻璃(n=1.52)界面反射的情况,n 0.043 约4%的光能量被反射。
对于构造复杂的光学系统,即使接近于正入射下入 射,由于反射面过多,光能量的损失也很严重。若包含
透射光的强度虽大,但偏振度太小
为解决这个矛盾,让光通过由多片玻璃叠合而成的倾斜
的片堆,并使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经过多次的反射和折
射,既能获得较高的偏振度,光的强度也比较大。
利用光在界面上反射时产生的全偏振现象,为
了获得一束强度较高的偏振光,可以使自然光通过一
系列玻璃片重叠在一起的玻璃堆,并使入射角为起偏 角,则透射光近似地为线偏振光。(透射光中的S波 随着反射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少,最后得到偏振程度高 的平行于入射面振动的透射光)
n 1 rp A1 p n 1 tp A2 p A1 p 2 n 1
A1' p
A2 s 2 ts A1s n 1
相对折射率
n
n2
n1
(二)反射和折射时的振幅关系 菲涅耳公式给出反射波或折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幅的相对变 化,用振幅反射、透射系数来表示,并随入射角而变。
2 sin 2 cos1 2n1 cos1 tp A1 p sin(1 2 ) cos(1 2 ) n2 cos1 n1 cos 2 A2 p
A1' p
对于1 0 的垂直入射的特殊情况,可得
A n 1 rs A1s n 1
' 1s
2 sin 2 cos1 2n1 cos1 tp A1 p sin(1 2 ) cos(1 2 ) n2 cos1 n1 cos 2 A2 p
ts、t p 都是正值,表明折射波和入射波的相位总是相
同,其s波和p波的取向与规定的正向一致,光 波通过界面时,折射波不发生相位改变。
它垂直的方向上振动较弱。它介于自然光与线偏振光之间。
没有优势方向
自然光的分解
一束自然光可分解为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 等幅的、不相干的线偏振光。
定义: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矢量只沿某一个固定方
向振动,则称为线偏振光,又称为平面偏振光或完全偏振光。 线偏振光也可以用传播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差、振动相 互垂直的两列光波的叠加描述。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