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内容解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二、教学目标设置知识技能:根据问题情境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能够分析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数学思考:本节课提取学生切身体会的例子,渗透了数学建模思想和归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问题解决: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在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师生情感.三、学生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教师只有进行诠释方可得到学生的认可,他们在小学已经习惯了列算式解应用题.本节课在学生没有体会运用方程建模的优越性之前,只能通过比较算式法与方程解法的优劣来引出方程建模思想,提升学生运用方程建模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四、教学策略分析1、为了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本节课将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实际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强调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整个数学活动生动活泼,是一个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有色彩、有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五、教学过程设计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一方面要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从接受知识到探索知识.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以下五个环节:(一)激发情趣,快乐学习(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三)挑战自我,拓展学习(四)归纳总结,收获学习(五)布置作业,巩固学习I .激发情趣,快乐学习通过刘谦变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师生合作游戏:1.一位同学从牌中抽出一张牌,展示给全班看,并用牌面数字乘2再加5报出得数, 教师从中找出牌来.2.(课件展示)教师从牌中抽出一张牌,也用牌面数字乘2再加5得27,学生猜出牌面数字是“11” .问题:你是怎么得到的?学生回答:方法1:(275)211-÷=;学生回答:方法2:设牌面数字为x ,则2527x +=,得到11x =.问题:两种方法得出的两个等式有什么区别?师生共同总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并指出判断方程应具备的两个条件:①等式;②含有未知数.引入课题: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设计意图】: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学生通常会更主动. 问题:刚才得出牌面数字是11,把11x =代入方程2527x +=,左边的值与右边的值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师生共同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设计抢答题:①2x =是方程24x =的解吗?②3x =是方程218x +=的解吗?【设计意图】:加深“方程的解”定义的理解,为今后解方程检验起到铺垫作用,同时抢答能活跃气氛.II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境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只列方程)问题:上面的问题中包含哪些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学生回答:已知量:数苗开始的高度、将来的高度、每周长高的高度。
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部分“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
例如:ax + b = 0(a、b是常数,且a≠0)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均分配或计算价格的情况?”(例如:三个人平分一堆糖果)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奥秘。
-方程解的意义:理解方程解即问题的关键。
例如:在应用问题中,解出的x值即为所求的答案。
2.教学难点
-移项和合并同类项:学生容易混淆移项时符号的变化,以及合并同类项时的操作。
例如:解方程3x - 4 = 2x + 5时,将2x移到左边变为3x - 2x,将-4移到右边变为+4,学生容易在此过程中出错。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它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尤其在计算和推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计算一件商品打折后的价格,可以列出方程原价x减去折扣后的价格y等于折扣金额,即x - y =折扣金额。
2.通过对方程求解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素养,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方程知识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培养其数学建模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往往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感受方程的重要性,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入方程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从而引入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并通过示例,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节,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学生在小学认识方程和本册第3章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属于第一课时,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2.活动经验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喜欢参与探索活动,只要激发起兴趣,本课要贯彻的数学思想就能较好的实施.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教学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2.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学案【习得】建立方程数学模型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定义探究问题2:由上面得到的式子:40+5x=100; (1+147.30%)x=8930; 2[x+(2x-5=21; 2x-5=19.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知识整理】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种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继小学阶段学习简易方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对解方程有一定的基础。
但初中阶段的一元一次方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3岁,已知小红今年12岁,求小明今年几岁?2.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如:设小明今年的年龄为x岁,则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方程:x = 12 + 3。
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x = 15。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某商品的原价为x元,商店对其打8折,则现价为0.8x元。
如果顾客购买该商品时使用了50元的优惠券,那么顾客实际支付的金额是多少?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_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解的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出方程的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游戏激趣【内容】师生互动:请你随意想一个人的年龄.(1)把这个人的年龄乘2加3,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你想的那个人的年龄.(2)把这个人的年龄乘2加3,再把所得结果乘2减6,说出最终结果,看谁能更快猜出那个人的年龄.【设计意图】(1)生动有趣的游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然唤起学生对方程的回忆,为本节课做好学前准备.(3)两个问题复杂程度逐渐加大,促使习惯使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学情预设】第(1)个游戏中,学生多数会使用算术解法,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不明显.第(2)个游戏中,若学生使用算术解法会比较慢.通过第二个游戏,学生能体会出用方程解法更简便.【教学策略】1.第(1)个游戏结束后,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猜数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无论学生用算术解法还是方程解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此问题中两种解法的简便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别.2.第(2)个游戏让学生说出结果,教师和同学们一起猜,看谁猜得又对又快,选出最快的学生来展示解法,若没有学生用方程解法,则教师展示方程解法.3.利用学生的方程解法引出本节课要讲的方程.一个是逆向思维,一个是顺向思维,当题目较复杂时.方程思考起来更容易.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内容】国庆假期,小华和小彬两家人一起结伴去青岛西海岸生态观光园游玩.(1)一进大门,两人就看见了一片菊花的海洋.这次菊展有红多少种金色的菊花呢?如果设金色菊花有x 种,那么可以得到方(2)假期游园的人真多!据统计十一期间观光园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达到12000人,比五一假期增长了20%,你知道五一假期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多少人?设五一假期每天平均接待游客x 人,可以得到方(3)观光园东侧建有一片漂亮的蒙古包露营地,其中大蒙古包可容纳4人,小蒙古包可容纳2人,整片露营地的大小蒙古包共可容纳200人,那么大蒙古包与小蒙古包各有多少个?如果设大蒙古包有x 个,小蒙古包有y 个,那么可以得到方(4)观光园内,游客最密集的场所是儿童乐园.儿童乐园是一个面积为990平方米的长方形场地,场地的长与宽之差为23米,儿童乐园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如果设儿童乐园的宽为x 米,那么长为 米,由此可以得(5)游玩结束,大家驾车返程.小华家和小彬家离观光园的距离都是45千米,小华的速度比小彬快10千米/小时,因此,小华比面积990平方米 长宽小彬早到家15分钟,那么小彬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设小彬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则小华的速度是千米/小时.请根据题意补全下列表格:反思总结:通过对上面问题的研究,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设计意图】(1)选取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最终归结为用方程来表达其中的等量关系,突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2)设计的例题仿照课本中的问题设置,创编了增长率、面积、行程等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体现了方程模型的多样性.(3)五个问题分别以文字、图形和表格等不同形式呈现,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的模型思想.【学情预设】第(1)题:多数学生能自己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若有学生存在困难,可引导学生先找出关键语句,再写出等量关系.第(2)题:学生学着仿照上面的问题,自己分析已知量、未知量,并根据关键语句写出等量关系.第(3)题:学生习惯于只设一个未知数,因此这里直接给出所设的未知数,引导学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第(4)题:学生根据所设未知数,在图中表示出边长.第(5)题:由于学生从没见过分式方程,因此这道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难度,可以在学生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表格的引导,让学生把表格中的信息补全,填完即可列出方程.【教学策略】第(1)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关键语句列出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达等量关系.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审题的方法.第(2)题:在学生独立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仿照第(1)题的方法分析此题,并板演.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请一位同学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第(4)题:学生仿照前面的方法分析此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图形中标注出边长,使图文合一,并借此向学生渗透利用图形分析题意的方法.第(5)题:为了更好的是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可以让学生参与演示小华和小彬的返程过程,然后寻找等量关系,再由教师展示表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尝试补全表格,同时让学生体会用表格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五个问题情境解决后,让学生反思总结: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关键语句,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达等量关系.第三环节知识提炼【内容】(一)播放微课,介绍方程小史,以及方程中“元”和“次”的规定.(二)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观看了微课后,你能给这些方程命名吗?归纳: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巩固练习: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哪些?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1)1y x =+;(2)53x x =+;2(3)1y y -=;(4)5172a a +=-;2(5)17x+=; (三)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请学生尝试求解前面所列方程.【设计意图】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理解方程中“元”和“次”的规定,在通过对方程的观察,发现不同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为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做好铺垫。
5.1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一个数学式子是算式还是方程;2、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并了解其步骤;3、会判断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学习难点】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
课前自主学习(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内容)考点一.方程的概念1、含有的等式叫方程。
考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1.只含有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三.列方程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先设字母表示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最后写出含有未知数的 ,就能列出方程.归纳: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考点四.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含义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的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 【重要思想】1.类比思想:算式与方程的对比2.转化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特别是方程问题.学练提升问题1:判断下列数学式子X+1, 0.5x-x, 2x-3=7, 3x+2=2x-5 , 2x2+3x-8=0,x+2y=7.是方程有 ,是一元一次方程有【规律总结】【同步测控】1.自己编造两个方程: , .2.自己编造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 .问题2.根据问题列方程: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未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变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他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规律总结】【同步测控】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甲种铅笔每只0.3元,乙种铅笔铅笔每只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规律总结】【同步测控】1.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cm2,求上底.2.x的2倍于10的和等于18;3.比b的一半小7的数等于a与b的和;4.把1400元奖学金按照两种奖项将给22名学生,其中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多少人?问题三、判断方程的根1.判断下列各数X=1,x=2,x=-1,x=0.5.那个是方程2x+3=5x-3的解?2.当x= 时,方程3x-5=1 两边相等?1、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并会用数学式子表示;2、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学习重点】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方程思想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练习和拓展的内容。
3.的黑板:提前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等量关系,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熟练程度。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新的数学模型,可能一时难以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以及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授法、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并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讲解演示: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解一元一次方程,巩固所学知识。
5.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5.1认识方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问题驱动法: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PPT和教学视频展示方程的相关概念和解题过程,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使用数学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互动方式探索方程的解法,增加实践操作经验。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提高对方程的理解。
反思总结:总结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习。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效和不足。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所学,提高解题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通过反思,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x + 5 = x + 7 - 5
x + 5 = x + 2
x - x = 2 - 5
0 = -3(此方程无解,说明题目条件有误)
例题4:一个数加上4后,再乘以2,结果是20。求这个数。
解答:
设这个数为x,
2(x + 4) = 20
2x + 8 = 20
2x = 20 - 8
2x = 12
x = 12 / 2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一是逻辑推理与分析能力,通过对方程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二是数学建模能力,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并求解得到答案;三是抽象思维与符号意识,培养学生对方程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对数学符号的敏感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数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策略,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1 一元一次方程》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及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过程理解不够深刻,解方程时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通过练习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及解法。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导入新课。
2.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提问学生: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方程来表示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及解法。
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 b = 0(a、b为常数,a≠0),并解释其含义。
同时,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题目难度要适中,注意覆盖本节内容的各个方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组成及解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易的方程,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组成及解法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组成及解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成及解法。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意义。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及解题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问多少小时后汽车到达乙地?2.呈现(10分钟)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组成及解法。
例如,方程60x = 120表示汽车行驶的时间x与速度60的关系,其中x为未知数,解这个方程可得到汽车到达乙地所需的时间。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北师大版教参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北师大版教参一、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和代数式,而一元一次方程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
此章节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和一次方程组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课时内容以学生的切身体会为出发点,融入了数学结构模式思想、归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理解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初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提高思维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建立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奥秘。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方程的解法,从而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练习与讨论: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学情分析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学情分析
根据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教学中用猜年龄的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问题中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在开始和最后的列方程、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本课小结时采用自主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生初学列方程解时,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往往不会找等量关系,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所以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
在回顾方程的概念、方程解的验证时采取自主思考独立解决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起始课,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本课内容设计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探究情境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教学目标预设
新课标指出:“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据此预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方程概念和方程的解。
(2)探究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及概念。
(3)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能力目标: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寻找数量关系到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体会模型思想,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用一元一次方程刻画身边的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
(2)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3.重难点预设
重点:1.学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由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思想的应用。
难点:1.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2.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