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配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配方法的概念、配方法的步骤、如何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概念和步骤,能够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配方法的步骤,以及如何将配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配方法的概念和步骤,以及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个矩形,其长和宽分别为a和b,求矩形的对角线长度。

2.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 讲解配方法的概念和步骤,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4. 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引导学生将配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7. 布置作业,进行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1. 配方法的概念2. 配方法的步骤3. 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a. x^2 5x + 6 = 0b. x^2 + 4x 9 = 02. 实际问题:一块矩形土地,长和宽分别为8米和6米,求土地的对角线长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配方法的应用。

通过讲解配方法的概念和步骤,以及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2. 拓展延伸: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解几何图形的对角线长度、面积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配方法的概念配方法是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八年级数学下册《配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配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2.选做题:
(1)探究配方法在解决其他类型问题中的应用,如不等式的求解等。
(2)查阅资料,了解配方法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撰写一篇小论文。
3.创新题:
(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配方法解决,并与同学分享解题过程。
(2)尝试对配方法进行拓展,如解决含有两个变量的方程组问题。
(2)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背景,如“小明家的花园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比小明身高多2米,如果小明身高1.6米,那么花园的面积是多少?”引发学生思考。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如x^2 - 3.2x + 2.56 = 0,让学生思考如何解这个方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典型例题,如x^2 - 6x + 9 = 0,进行讨论。
2.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配方法的步骤,尝试用配方法解方程。
3.各小组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学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题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细节,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5.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含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简介1. 配方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 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配方法与其他数学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章:教学准备与过程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和案例。

3. 教学辅助工具,如计数器、几何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配方法的概念。

2. 讲解配方法:解释配方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

4.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总结配方法的应用规律。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 配方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 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教学难点1. 理解配方法的本质和原理。

2. 灵活运用配方法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2. 练习正确率:评估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及时给予反馈。

3.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的练习作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改进之处。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策略九、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 互动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研究:学生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逐步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索配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激励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与延伸十一、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比较配方法与其他数学方法在解决同一问题时的优缺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配方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配方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配方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配方法》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通过配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配方法的基本概念、配方法的步骤和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一些基本的代数运算和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配方法的概念和步骤,并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配方法的原理和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配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配方法知识。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配方法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应用。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配方法的实践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尝试使用已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配方法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配方法的定义、目的和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2.1 配方法 教学设计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2.1 配方法  教学设计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2.1 配方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2.1配方法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配方法是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且为后续的二次函数、不等式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通过配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原理,并熟练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示例,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应用。

3.练习法: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配方法解题的过程和步骤。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小组讨论:提前分组,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实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

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存在困难。

配方法教案模板小学

配方法教案模板小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配方法的灵活运用。

2. 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列式计算、画图等。

2. 引出配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配方法的步骤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配方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3.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生活中与配方法相关的问题,尝试运用配方法解决。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教师在课后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配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教学重难点重点: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的过程和技巧,理解配方法与完全平方公式的关系。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配方法的概念、原理和步骤。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4、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新课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5、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册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配方法的定义和本质。

熟练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正确运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体会配方法的形成过程。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原理和步骤。

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关键是在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122 教学难点配方的过程和技巧,特别是当二次项系数不为 1 时的配方方法。

理解配方法与完全平方公式的内在联系,以及配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清晰、准确地讲解配方法的概念、原理和步骤,使学生对配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掌握配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思路。

132 练习法安排适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配方法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配方法(一)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配方法(一)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配方法(一)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配方法(一)教学设计第二节、配方法(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开平方,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会利用开方求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并且也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

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经历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过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学习了估算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产生用简单方法求其解的欲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2、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若它的面积为75CM2,则其边长应为。

(选1个同学口答)(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若变化后的面积为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习)x2=5;(x+2)2=5; x2+12x+36=0。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1.2.1《配方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1.2.1《配方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1.2.1《配方法》一. 教材分析《配方法》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并能够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完全平方公式”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将一个二次多项式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从而引出配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并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可以配成完全平方形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二次方程的解法、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对于二次多项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判断多项式是否可以配成完全平方形式,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配方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能够运用配方法将一个二次多项式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可以配成完全平方形式,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配方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配方法的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案和教学资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已知一个二次多项式 f(x) = x^2 - 6x + 9,请问如何将其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完全平方公式,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将 f(x) = x^2 - 6x + 9 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配方法》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配方法》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配方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配方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步骤和应用。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它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从而使方程的解法更加简便。

本节课的内容与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相符合,通过配方法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本知识,对一元二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配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步骤和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 教学重难点1.配方法的步骤和运用。

2.理解并掌握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配方法。

2.运用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一元二次方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配方法。

2.准备教学PPT,展示配方法的概念和步骤。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重要概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例如,提出一个问题:小明身高1.5米,比小红高0.3米,求小红的身高。

学生可以尝试用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配方法的概念和步骤。

配方法的步骤包括:将方程写成标准形式,找出方程中的a、b、c值,计算配方法的常数项,写出完全平方形式的方程,解出方程的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配方法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2.1配方法课程设计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2.1配方法课程设计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2.1配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2.1配方法的相关知识,能够熟练应用该方法完成简单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对于21.2.1配方法这个知识点,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学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21.2.1配方法的基本思路,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步骤以及应用技巧。

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和实验法,以帮助学生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配方法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2.1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21.2.1配方法的具体应用;•21.2.1配方法在其他知识点中的应用;•21.2.1配方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问题、情景等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知识传授在知识传授环节中,教师应首先简要介绍21.2.1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然后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详细讲解配方法的具体应用和注意事项。

(3)练习环节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应用配方法解题。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加强练习环节的实用性。

(4)巩固环节在巩固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综合提高,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总结环节在总结环节中,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对配方法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以便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工作。

配方法教案[合集五篇]

配方法教案[合集五篇]

配方法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配方法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配方法;2、会用配方法准确而熟练解一元二次方程;3、理解配方法的关键、基本思想和步骤;4、体会转化、类比、降次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或(x+m)2=n(n≥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 两边直接开平方。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开平方法.练习1(1)方程 x2=0.25 的根是(2)方程 2x2=18 的根是(3)方程(2x -1)2= 9 的根是 2.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x2- 81=0(2)x2 =50(3)(x+1)2=4(4)x2+2x+5=0 2方程x+6x+9=2 可以化成_________,进行降次,得________,方程的根为______ ,。

思考:那么其它的一元二次方程是不是也可以仿照上面的练习,方程左边写成未知项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常数的形式?2、新课讲解问题:要使一块长方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解:设场地的宽为(x+60)m,列方程得x(x+6)=162x+6x-16=0 即方程 x2+6x-16=0和方程x+6x+9=2 有何联系与区别呢?2在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解:x2+6x-16=0 移项x2+6x=16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9,使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得X2+6x+9=16+9 左边写成完全平方(x+3)2=25两边开平方得x+3=±5X+3=5或x+3=-5解得x1=2x2=-8概念: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用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提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什么?——配方那么怎样进行配方?有什么规律吗?探索规律:(1)x2+8x+=(x+)2(2)x2-4x+=(x-)2(3)x2-6x+=(x-)2 思考:当二次项系数是1时,常数项与一次项的系数有怎样的关系?规律:当二次项系数是1时,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配方法教学设计范文

配方法教学设计范文

配方法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及步骤;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配方法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配方法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配方法的定义和用途;2.配方法的步骤:详细介绍配方法的五个步骤,包括样品制备、配制试剂、装置调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配方法的应用实例:通过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配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配方法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知识讲解:用简明的语言讲解配方法的定义和用途,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使用配方法;3.步骤介绍:详细介绍配方法的五个步骤,重点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4.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5.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和要求,让学生自行进行配方法的设计和实施;6.结果呈现: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展示,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7.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展望未来。

四、教学手段1.板书:简明扼要地把配方法的概念、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关键内容进行梳理和整理;2.图片展示:使用图片和图表来说明配方法的步骤和应用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3.案例分析:通过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法;4.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互动能力。

五、教学评价1.实验成果评估:根据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估;2.学生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思考的表现以及对配方法的理解程度;3.反馈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反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和改进配方法实验的具体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2.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3.科普宣传:组织学生参观科学研究机构或工厂,了解不同领域中配方法的应用和进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2.2《配方法(2)》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2.2《配方法(2)》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2.2《配方法(2)》教案一. 教材分析《配方法(2)》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章第二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配方法的进一步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配方法的步骤和技巧,并能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但部分学生在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配方法的步骤和技巧,能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配方法的步骤和技巧。

2.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配方法的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配方法的过程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配方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小明家有一个长方形菜地,长为8米,宽为6米,他想将菜地改为正方形,请问如何改动?”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配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配方法的步骤和技巧。

步骤1:将原式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步骤2:根据需要,将完全平方形式展开或变形。

步骤3:将展开或变形的式子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配方法教案

配方法教案

配方法教案
教案名称:配方法的介绍和实施
教学目标:
1.了解配方法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配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如何确保配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显示配方法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配方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讲解(10分钟)
1.介绍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

三、实操(10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根据所选问题,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

四、讨论(10分钟)
1.每个小组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汇报。

2.其他小组提问和讨论,共同探讨配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五、总结(5分钟)
通过回顾讲解和实操的内容,总结配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并强调配方法的作用和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撰写一份总结报告。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介绍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能够灵活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讨论环节,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但是,在实操环节可能存在时间不够充分的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做更好的时间控制。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配方法在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

3. 配方法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配方法在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

3. 配方法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练习解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配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配方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讲解解题步骤和技巧。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动手练习。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环节,通过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评估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提问回答,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呈现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案例。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类型题目,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 教学视频:讲解配方法的相关知识点,辅助学生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配方法在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

4. 第四课时:课后作业布置和答疑。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十、课后作业:1. 巩固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不同类型的题目,提高配方法的运用能力。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主题:配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配方法及其作用;2. 掌握不同情境下的配方法;3. 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什么是配方法;2. 配方法的分类;3. 配方法的步骤;4. 配方法的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使用引入问题或故事情境,引起学生对配方法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配方法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什么是配方法,以及常见的配方法分类,如配对、合并、调整等。

步骤三:介绍配方法的步骤(15分钟)详细介绍配方法的典型步骤,如:1. 确定题目或问题;2. 分析题目或问题的要求;3. 确定配方法的类型;4. 进行配对、合并、调整等操作;5. 核对答案是否符合要求。

步骤四:举例演示(15分钟)选择几个具体的例子,分别运用不同的配方法进行演示。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配方法的具体应用。

步骤五:实践应用(20分钟)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情境,设计一个配方法,解决这个情境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学到的配方法知识。

步骤六:小组合作与交流(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并修改彼此的配方法,进一步改善与完善配方法步骤及过程。

步骤七: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回顾所学的配方法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辅助学生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并对其进行解答和扩展。

步骤八:检查与反馈(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

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

步骤九:巩固练习(15分钟)布置少量的习题,巩固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步骤十: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配方法,解决一到两个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具体案例和问题;2. 讲解和演示所需的PPT;3. 配对、合并、调整等操作的实例。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实践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的表现;3. 学生在检查与反馈环节的表现;4.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21.2.1第2课时配方法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配套教学设计(人教版)

21.2.1第2课时配方法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配套教学设计(人教版)
x^2 - 5x + 25/4 - 25/4 + 6 = 25/4 - 25/4 + 6
x^2 - 5x + 25/4 - 25/4 = 25/4 - 25/4 + 6
x^2 - 5x + 0 = 25/4 - 25/4 + 6
x^2 - 5x = 25/4 - 25/4 + 6
x^2 - 5x = 6
(2)观察: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观察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问题。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表现不足的学生,应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进度。
(3)测试:在课堂上,可以适时进行一些配方法的小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
(5)参观数学博物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博物馆,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发展。
(6)参加数学讲座:邀请数学专家或教师为学生举办数学讲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课堂
1.课堂评价
(1)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正确答案,纠正错误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配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交流和问题解决。通过学习配方法的基本步骤和应用,学生能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数学建模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配方法》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配方法》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配方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配方法》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式的基本知识,对代数式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而配方法作为一种解决代数式运算问题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配方法的原理和运用。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配方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实质,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操作步骤。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配方法之前,已经掌握了代数式的基本知识,对代数式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产生困惑,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原理,掌握配方法的操作步骤。

2.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配方法的原理的理解。

2.配方法的操作步骤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应用。

3.练习法: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课件。

4.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6,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应用。

例如,已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如何求这个方程的系数。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尝试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配方法的形式,并指导学生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小组讨论交流改错,总结经验,对于 重点问题进行强化、点拨方法、总结规律。对于好的做法加以鼓励表扬。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集体交流评价。写出解答过程。体会方法,形 成规律。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和提高:
【播放微课视频: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一、熟练地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师活动: 让两位学生演示例题。
学生活动 :学生先自主、再合作,完成解题过程。
【播放微课视频:完全平方式中的配方】
四、配方与非负数
【播放幻灯片】例4:已知m2+n2-6m+10n+34=0,求2m-3n的值。 教师活动: 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活动: 完成此练习后,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借鉴与指正。 【播放微课视频:配方法与非负数】
五:配方法比较大小
探索:观察以下代数式,思考并解答。
例5:若x,y为任意有理数,比较6xy与x2+9 x2的大小.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配方法的转化。
学生活动: 先自主探索,再小组合作、分析、总结、交流。 讲解并巩固作差法比较大小
三、巩固练习:
1.已知a是一元二次方程2x2-8x+2=0的两个实数根中较小的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配方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 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由题目的特点找到与旧知识 的联系,将新知化为旧知,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学过的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把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x+m)2=n(n≥0)的形式并求解.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配方法。会利用配方法熟练、灵活地解一元二次方程、求 最值、比较大小、判断三角形状。
2、过程与方法: 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发现不同方程 的转化方式,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计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新问 题的经验,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二、利用配方法求最值或证明。
三、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方中的配方
四、利用配方的非负数求值并判断三角形形状
五、利用配方法比较大小。
配方法几种应用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教师活动: 教师动员学生共同参与
学生活动 :学生归纳、总结发言。体会反思。
课后作业
1、配方法解方程
(1)-x2+4 3x-11=0;(2)2x2+1=3x.
配方法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题目:《配方法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
配方法是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配方法不仅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 一种基本方法,而且在以后讨论二次函数等其他数学概念时也离不开配方法。因 此,配方法在数学中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式子变形。它的背后隐含了创造条件实现 化归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影响很大。
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做好准备,让学生多交流、思考、归纳、总结,从而发现用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感觉学生发挥的挺好,对于那些害怕困难缺乏思 考的学生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利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学得了本节课的知 识,而且还领悟了一种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这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 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 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1)求a2-4a+2 012的值;(2)化简求值a2-2a+1-.
a
2.如果二次三项次x2-16x+m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 ).
3.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且a2+b2+c2=ab+bc+ac,试判断△ABC的形状。
4.证明多项式-2x2+8x+3恒小于零。
5.已知M=x2-8x+22,N=-x2+6x-3,试比较M、N的大小。
二:配方法求最值或证明
【播放幻灯片】例2:利用配方法,对于任意m,求4 m2-2m+7的最小值 。 教师活动: 展示此练习,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学生活动: 观察、思考、分析并在小组内交流。
【播放微课视频:配方法求最值或证明】
三:完全平方式中的配方
【播放幻灯片】例3:若代数式9x2+3mx+27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多 少?
(1)将方程化为一般式
(2)化系数为1: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
(3)移项:把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4)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变形:把方程转化为(x+m)2=n的形式
(6)求解: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7)定解
自测: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
(1)x2+12x+
=(x+6)2;
(2)x2-4x+
=(x-)2;
(3)x2+8x+
=(x+)2.
学生活动:
独立解题,然后对学,互相指正。
、自主探究,温故知新:
:配方法解方程
播放幻灯片】例1: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x2+3= 4x吗?你是怎么做的?学生活动: 独立解题,完成后小组交流
【播放微课视频:配方法解方程x2+3= 4x】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但学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学生 独立完成练习后,集体交流评价的能力突出。个别学生善于归纳、总结并发言。 一少部分学生害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课 堂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 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 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已知9x2+18(n-1)x+16是完全平方式,求常数n的值.
3.利用配方法证明: 无论x取何实数值, 代数式-x2-x-1的值总 是负数,并
求它的最大值.
4 . a,b满足a2
5.求证:不论x
+2b2-2ab-2b+1=0,求a+2b的值.
为何值,多项式2x2-4x-1的值总比x2-6x-6的值大.
2.理解并熟练掌握配方法的几个应用。
教学难点:2.理解并熟练掌握配方法的几个应用。
教学方法 : 独学、对学、群学。通过观察、分析、总结、交流等探索配方法解方
程的规律。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播放微课视频:配方法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再现:配方法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