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专项题型解题思路讲解之【数量推理】

合集下载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解题思路数量关系的推理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内容,也是解题的重要思路之一。

在数量关系的推理中,我们通过观察给定的数字或者数学关系,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推理和解题思路。

一、等差数列的推理与解题思路等差数列是一种具有固定差值的数列,如1, 3, 5, 7, 9就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推测出数列中的下一个数或者求出数列中的某一个数的值。

这里给出两个解题思路。

思路1:观察相邻两项之差的规律对于等差数列来说,相邻两项之差是恒定的。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给定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并观察其规律,从而得出数列的公差。

例如,给定数列2, 5, 8, 11, 14,我们可以计算相邻两项之差:5-2=3,8-5=3,11-8=3,14-11=3。

通过观察发现,这个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恒为3,因此可以判断其为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思路2: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有一个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第n项。

通过观察数列中的已知项,可以列出多个方程,从而求解出未知项。

例如,给定数列3, 7, 11, 15,我们可以列出方程:a1 + 2d = 7(第二项为7)a1 + 3d = 11(第三项为11)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a1=3,d=4,进而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3 + 4(n-1)。

二、等比数列的推理与解题思路等比数列是一种具有固定比值的数列,如2, 4, 8, 16就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推测出数列中的下一个数或者求出数列中的某一个数的值。

这里给出两个解题思路。

思路1:观察相邻两项之比的规律对于等比数列来说,相邻两项之比是恒定的。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给定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并观察其规律,从而得出数列的公比。

例如,给定数列3, 9, 27, 81,我们可以计算相邻两项之比:9/3=3,27/9=3,81/27=3。

行测备考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行测备考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行测备考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技巧在行政能力测试中,数量关系解题占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数量关系解题技巧对于备考行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行测备考中帮助解决数量关系题目的技巧和策略。

一、理清题目要求在开始解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目要求。

在数量关系题目中,常常会给出一系列数据,要求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计算出特定的值。

解题前要明确自己需要找到什么样的答案,这有助于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更有目标性。

二、注意关键词与数量单位数量关系题目中,有时会存在一些关键词或数量单位,这些都是解题的线索。

关键词指向了我们找寻规律和计算的方向。

例如,“增加”、“减少”、“比例”等词汇都提醒我们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

而数量单位则提醒我们需要进行何种数值计算。

三、寻找规律数量关系题目中,数据之间往往存在某种规律。

理解和识别规律是解题的核心。

寻找规律的方法有多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方法:1. 对比法:将给定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其中的差异和联系。

当数据量较小时,可以手动列出数据表格进行比较;当数据量较大时,可以通过计算特定数据之间的差值或之间的比例来发现规律。

2. 推理法:通过观察已知的数量关系,推断未知的数量关系。

从已知数据中找出共同点,利用这些共同点将未知数据推导出来。

3. 筛选法:给出多个选项,通过分析选项与已知数据的关系来确定答案。

通过排除不符合规律的选项,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四、注意特殊情况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情况。

这些情况可能会对题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产生影响。

例如,数据是否存在极值、是否有缺失或冗余数据等。

细致观察和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有助于我们排除干扰和错误选项。

五、练习与总结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只有不断地解题和总结,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建议在备考过程中划定一定时间进行数量关系题目的专项训练,并及时总结解题思路和经验。

六、灵活应用不同的题目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快速解题技巧,就能在这一模块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一、整除法整除特性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当题目中出现“整除”“平均”“倍数”等字眼时,我们可以优先考虑使用整除法。

例如:某单位组织员工去旅游,如果每辆车坐 45 人,则有 10 人没有座位;如果每辆车坐60 人,则空出一辆车,问该单位共有多少员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条件得出,员工总数减去 10 之后能够被 45 整除,员工总数能够被 60 整除。

所以,假设员工总数为 x 人,那么 x 10 =45n(n 为正整数),x = 60m(m 为正整数)。

从选项来看,如果一个数减去 10 能被 45 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能被 5 整除,所以可以首先排除那些不能被 5 整除的选项。

二、特值法特值法是在题目中某些量不影响最终结果的情况下,将这些量设为特殊值来简化计算。

比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可以把这项工程的工作量设为 30(1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3,乙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2,两人合作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5,所以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就是 30÷5 =6 天。

三、比例法当题目中存在明显的比例关系时,使用比例法能够快速解题。

例如:甲、乙两人的速度比为 3∶4,两人同时出发,行走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之比是多少?因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相同,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所以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4∶3。

四、尾数法对于一些计算量较大的题目,尤其是涉及到多个数的加减乘运算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比如:2345 + 3456 + 4567 5678 的尾数是多少?我们只需要计算这几个数的尾数之和:5 + 6 + 7 8 = 0,所以该式的计算结果尾数为 0。

行测数资技巧

行测数资技巧

行测数资技巧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资(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部分,是衡量考生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掌握一定的技巧,能够帮助考生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本文将详细讲解行测数资部分的实用技巧,助你轻松应对各类题型。

一、数量关系技巧1.数字推理(1)观察数字特征,找出规律。

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等。

(2)尝试代入排除法,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3)对于复杂的数字推理题,可以尝试分解因数、提取公因数等方法,简化计算。

2.几何问题(1)掌握基本的几何公式,如:勾股定理、面积公式等。

(2)利用图形的性质,如:对称性、相似性等,简化问题。

(3)对于复杂的几何问题,可以尝试画图辅助解题。

3.概率问题(1)熟悉基本的概率公式,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

(2)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解决计数问题。

(3)对于复杂的概率问题,可以尝试列举法、树状图等方法,清晰展现各种情况。

二、资料分析技巧1.快速阅读(1)先看题目,明确需要查找的数据。

(2)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关键数据。

(3)对于复杂的数据,可以圈出关键词,提高查找效率。

2.数据处理(1)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如:百分比、平均数、增长率等。

(2)对于复杂的数据处理问题,可以尝试列式计算,避免出错。

(3)注意单位换算,避免因单位不一致导致计算错误。

3.结论判断(1)根据数据计算结果,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判断。

(2)对于需要比较的题目,可以采用差分法、比较法等,快速得出结论。

总结:行测数资部分的技巧主要体现在观察、分析、计算和判断四个方面。

掌握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当然,技巧的运用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因此,平时练习时,还需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公务员中的行测数量关系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公务员中的行测数量关系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公务员中的行测数量关系题解析与应对策略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其解题需要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数量关系题的解题方法和应对策略。

1. 理解题意首先,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问题和要求。

并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区分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需要求解的未知数。

2. 分析关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题。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相关方程式或者关系式,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需要将问题进行抽象,将具体问题转化为一般规律。

通过分析关系,我们可以找到解题的线索。

3. 运用逻辑推理数量关系题是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需要通过推理和运算来确定未知数的取值。

我们可以通过列出等式或者利用已知数之间的关系,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逐步求解未知数的值。

4. 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排列组合等。

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对于解决数量关系题非常有帮助。

5. 多做练习题数量关系题需要一定的思维逻辑和数学运算能力,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

在备考期间,我们可以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通过多做题,我们可以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6. 注意时间控制在公务员考试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需要注意控制好时间。

对于一道难度较大的数量关系题,如果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解答出来,可以略过该题,先解答其他较为简单的题目。

然后再回过头来尝试解答难题。

总之,在解答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时,我们需要注重理解题意、分析关系、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同时也要多做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对策略。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在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解答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行政能力测验(概况)比较省时的题目:常识判断,类比推理,选词填空,片段阅读(细节判断除外)比较耗时的题目:图形推理,数字判断,资料分析(好找的,好计算的)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备考重点:A基础数列类型B五大基本题型(多级,多重,分数,幂次,递推)C基本运算速度(计算速度,数字敏感)数字敏感(无时间计算时主要看数字敏感):a单数字发散b多数字联系对126进行数字敏感——单数字发散1).单数字发散分为两种1,因子发散:判断是什么的倍数(126是7和9的倍数)64是8的平方,是4的立方,是2的6次,1024是2的10次2.相邻数发散:11的2次+5,1215的3次+1,1252的7次-2,1282).多数字联系分为两种:1共性联系(相同)1,4,9——都是平方,都是个位数,写成某种相同形式2递推联系(前一项变成后一项(圈2),前两项推出第三项(圈3))——一般是圈大数注意:做此类题——圈仨数法,数字推理原则:圈大不圈小【例】1、2、6、16、44、()圈6 16 44 三个数得出 44=前面两数和得2倍【例】一.基础数列类型1常数数列:7,7 ,7 ,72等差数列:2,5,8,11,14等差数列的趋势:a大数化:123,456,789(333为公差)582、554、526、498、470、()b正负化:5,1,-33等比数列:5,15,45,135,405(有0的不可能是等比);4,6,9——快速判断和计算才是关键。

等比数列的趋势:a数字非正整化(非正整的意思是不正或不整)负数或分数小数或无理数8、12、18、27、()A.39B.37C.40.5D.42.5b数字正负化(略)4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列: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 ,89,97——间接考察:25,49,121,169,289,361(5,7,11,13,17,19的平方)41,43,47,53,(59)615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其它约数的数,叫合数)列:4.6.8.9.10.12.14.15.16.18.20.21.22.24.25.26.27.28.30.32.33.34.35 .36.38.39.40.42.44.45.46.48.49.50.51.52.54.55.56.57.58.60.62.63.64.65.66.68.69.70.72.74.75.76.77.78.80.81.82.84.85.86.87.88.90.91.92.93.94.95.96.98.99.100【注】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数量关系题是行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计算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解答题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1. 列表法列表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题方法。

当题目给出多个条件或者多个选项时,我们可以使用列表法将所有可能的情况列出来,然后逐一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情况,最终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例如,某题给出了两个条件:条件一是A比B多20个;条件二是A比C多10个。

我们可以使用列表法列出可能的情况:A: 20 30 40 50 60B: 0 10 20 30 40C: -10 0 10 20 30通过逐一排查,我们可以得出A、B、C的取值分别为40、20、30,满足条件。

2. 图表法图表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绘制图表进行比较的数量关系题。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绘制出相应的图表。

然后,通过观察图表中的规律,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某题给出了两个条件:条件一是A比B多40个;条件二是B比C多20个。

我们可以绘制如下图表:A B C40 0 -20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得出A、B、C的取值分别为40、0、-20,满足条件。

3. 代入法代入法是一种灵活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逐个尝试的数量关系题。

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假设一些数值代入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答案的准确性。

例如,某题给出了一个条件:A比B多30个,并且A、B都是正整数。

我们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个尝试不同的数值来计算。

假设A=40,B=10,那么A比B多30个,符合条件;但是A不是一个正整数,所以不符合题意。

假设A=50,B=20,那么A比B多30个,符合条件,且A、B都是正整数,所以符合题意。

通过代入法,我们可以得出A、B的取值分别为50、20,满足条件。

4. 推理法推理法是一种更加抽象、逻辑性较强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数量关系题。

行测专项题型解题思路讲解之【数量推理】

行测专项题型解题思路讲解之【数量推理】

数字推理题型的7种类型28种形式数字推理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是一个有某种规律的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使之符合数列的排列规律。

其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推理,题目中全部是数字,没有文字可供应试者理解题意,真实地考查了应试者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一种情形----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的一组数。

1、等差数列的常规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n为自然数)。

[例1]1,3,5,7,9,() A.7 B.8 C.11 D.13[解析]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排列方式: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

从该题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相邻两个数字的差均为2,所以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1。

故选C。

2、二级等差数列。

是指等差数列的变式,相邻两项之差之间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往往构成等差数列.[例2] 2, 5, 10, 17, 26, ( ), 50 A.35 B.33 C.37 D.36[解析] 相邻两位数之差分别为3, 5, 7, 9,是一个差值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与26的差值应为11,即括号内的数为26+11=37.故选C。

3、分子分母的等差数列。

是指一组分数中,分子或分母、分子和分母分别呈现等差数列的规律性。

[例3] 2/3,3/4,4/5,5/6,6/7,()A、8/9B、9/10C、9/11D、7/8[解析] 数列分母依次为3,4,5,6,7;分子依次为2,3,4,5,6,故括号应为7/8。

故选D。

4、混合等差数列。

是指一组数中,相邻的奇数项与相邻的偶数项呈现等差数列。

[例4] 1,3,3,5,7,9,13,15,,(),()。

A、19 21B、19 23C、21 23D、27 30[解析] 相邻奇数项之间的差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相邻偶数项之间的差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公务员常见的行测题型及解题思路

公务员常见的行测题型及解题思路

公务员常见的行测题型及解题思路一、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文字信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类题型通常包括主旨理解、具体信息理解、语义理解等。

解答此类题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思路:1. 阅读题干:在阅读文章之前,首先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划分关键信息、核心关键词。

2. 理清篇章结构:仔细阅读文章,理清篇章结构,抓住梗概,简记大意。

3. 注重细节把握:注意提取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并进行组织归纳和判断。

4. 合理运用排除法:对于有疑问的选项,可以通过排除法逐一排除,缩小范围,找出正确答案。

二、判断推理题判断推理题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这类题型通常包括判断正误、推理说理、判断关系等。

解答此类题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思路:1. 理解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定题型和答题方式,明确判断对象和判断标准。

2. 注意排除干扰选项:判断推理题常常会设置干扰选项,需要正确辨析,排除干扰。

3. 善于利用信息对比:判断题需要对照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辨别,注意信息之间的对比和矛盾点。

4. 抓住关键词:判断推理题中常常存在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可以帮助解题。

三、数量关系题数量关系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数量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类题型通常包括逻辑填空、逻辑运算等。

解答此类题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思路:1. 弄清题干要求: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定逻辑关系,注重逻辑关键词的辨析。

2. 辨别数量关系:需要从提供的信息中辨别数量关系,明确逻辑关系。

3. 抓住主次关系: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抓住主次关系,理清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4. 利用逻辑推理:根据已有信息和提供的逻辑关系,进行逻辑推理,找出合适的答案。

四、资料分析题资料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图表资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型通常包括图表分析、数据运算等。

解答此类题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思路:1. 理清信息分类:根据图表的类型,合理分类数据信息,明确主题。

2. 图表信息提取:仔细阅读图表数据,提取关键信息,注意数据的单位和标度。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数量关系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数量关系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数量关系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数量关系题型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题型。

它要求考生通过给定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推理,从而解答问题。

本文将对数量关系题型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题型。

一、数量关系题型概述数量关系题型旨在考察考生对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通常涉及到数字计算、比例关系、概率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出数据中的规律并解答问题。

二、题目类型及解题思路1. 数据分析题数据分析题是数量关系题型中的常见类型。

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表格或图表,回答问题。

解题思路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 仔细阅读题目和给定的数据表格/图表,理解数据的含义;(2) 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需要用到的数据;(3) 进行计算和推理,找出相应的答案。

例如,题目如下:某市2019年1月至12月每月销售额(单位:万元)如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销售额表格月份销售额1月 1502月 1803月 2004月 2505月 2206月 2307月 2408月 2609月 27010月 28011月 30012月 320问题:哪个月份的销售额最高?解答思路:通过查看表格可以得知,销售额最高的月份是12月,销售额为320万元。

2. 数字推理题数字推理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数列规律,推理下一个数字或某个特定位置的数字。

解题思路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 首先观察数列中的数字规律,找出规律的模式;(2) 根据规律推理,计算得出答案。

例如,题目如下:1、2、4、7、11、16、?解答思路:观察数列中的数字,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1、2、3...依次增加,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比16大5,即21。

三、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 重视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数量关系题型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数据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可以多做一些数据分析题,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和速度。

2. 注重细节的把握在解题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数据的细节。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部分解题思路分析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部分解题思路分析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部分解题思路分析(一)如果认为本帖有价值请点一下已有0人推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部分解题思路分析(一)山东卷以及中央B部分第一部分、数字推理一、等差数列二级等差数列:一个数列相邻的项两两做差,得到一个等差数列,称其为二级等差数列。

三级等差数列:一个数列相邻的项两两做差,得到的新的数列再两两做差,然后得到一个等差数列,则称为其为三级等差数列。

08年山东3:3,10,21,35,51,(C)<三级等差数列>A、59B、66C、68D、72解:3,10,21,35,51,(68)相邻的两项两两做差得:7,11,14,16,17再做一次差得到:4,3,2,108年山东4:4,1/4,2/5,5/7,1,17/14,(D)<二级等差数列>A、25/17B、26/17C、25/19 D26/19解:将“1”变为10/10,分子、分母分别为二级等差数列分子两两做差得到:1,3,5,7,9分母两两做差得到:1,2,3,4,507山东41:44,52,59,73,83,94,()A. 107B 101C 105D 113【答案】A。

每相邻的两项作差,即为:8,7,14,10,11,(?),通过观察发现每一个差是前项个位数与十位数字的和即:8=4+4,7=5+2,14=5+9,10=7+3,11=8+3,(?)所以?=9+4=13,所以括号内为:13+94=107。

07年山东43:16,21,1678,2014,1734,1912,()【答案】D。

本题一道隔项数列的情况,奇数项是公差为7/8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公差为-3/4的等差数列。

A. 1657B 1535C 2138D 185807年山东44:14,27,25,813,1()A. 916B 3C 3219D 2817【答案】C。

原式等于1/4,2/7,4/10,8/13,16/16,(32/19),分子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分母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公考秘籍如何快速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

公考秘籍如何快速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

公考秘籍如何快速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数量关系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型,对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数量计算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考试中,如何快速解答这类题目是很多考生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考秘籍,帮助考生有效地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

一、理解题目要求在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对题意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条件,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条件推断出某种关系或得出某个答案。

因此,理解题目所给出的条件非常关键。

如果对题目中的条件理解不清楚,就会导致解题时偏离正确方向,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建立数学模型理解题目的条件后,将这些条件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是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的关键一步。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将给出的条件表示为一组等式或不等式。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计算步骤,有助于我们快速解答题目。

三、选取合适的策略在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时,有时会涉及到复杂数学运算或多步推理。

为了节省时间和避免错误,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策略进行解题。

有时可以通过化简、代入法或排除法等方法简化计算步骤,找到简便的解题路径。

另外,注意观察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有时会有一些隐含条件或规律,可以根据这些提示快速得出答案。

四、熟练运用公式和技巧在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中,熟练运用一些常用的公式和技巧能够提高解题效率。

比如,对于百分比计算题,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简化计算过程。

对于几何图形题,熟悉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

掌握这些公式和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计算,提高答题速度。

五、切忌追求完美在公务员考试中,时间非常宝贵。

对于数量关系推理题,有时我们可能会陷入过度计算或过度推理的陷阱中,导致花费过多的时间而无法及时得出答案。

因此,切忌追求完美,要学会快速估算和取舍。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略过一些小数点后的位数或不必要的推理步骤,将注意力集中在答案的大致范围上,以迅速确定最终答案。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
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数字、图形、比例、概率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熟悉题型,数量关系题型包括等式推导、逻辑推理、数字组
合等,考生需要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了解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
方法。

2. 建立数学模型,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利用代数式或者方程式来表示未知数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清晰地
理解问题并找到解题思路。

3. 注意条件限制,题目中通常会有一些条件限制,考生需要仔
细分析这些条件,找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受到
干扰。

4. 多角度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尝试
多种方法和思路,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 反复推理,对于复杂的数量关系题目,可以反复推理,逐步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解决问题。

6. 练习积累,数量关系题型需要大量的练习积累,通过做大量的题目来熟悉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行测数量关系题型的解题技巧包括熟悉题型、建立数学模型、注意条件限制、多角度思考、反复推理和练习积累。

希望以上解题技巧对你有所帮助。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模块。

题目难度较大、时间紧张等因素常常让考生在这部分丢分较多。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快速解题的技巧,就能在考试中提高解题效率,增加得分的机会。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行测数量关系的快速解题技巧。

一、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数量关系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较为复杂,或者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时,可以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选项信息充分、多位数问题、年龄问题、不定方程等。

例如,有一个题目说:“一个三位数,各位数字之和是 15,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 5,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 3 倍,求这个三位数是多少?”我们就可以从选项入手,依次代入,看哪个选项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因为选项就是具体的三位数,代入验证相对计算来说会更快捷。

二、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包括奇偶特性、整除特性等。

奇偶特性:当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奇数时,这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反;当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偶数时,这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同。

例如,如果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奇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一奇一偶;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数要么都是奇数,要么都是偶数。

整除特性:如果题目中涉及到倍数、分数、百分数等,我们可以考虑整除特性。

比如,“某班学生人数是 3 的倍数”,那么总人数除以 3应该是整数。

通过利用这些数字特性,可以快速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三、赋值法在一些题目中,如果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只是给出了一些比例关系或者倍数关系,这时候可以采用赋值法。

比如,有一道题说:“甲、乙两人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之比是3∶2,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 6 天,问甲单独完成需要几天?”我们可以设甲的效率为 3,乙的效率为 2,然后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求出工作总量,进而求出甲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

四、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当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时,可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数量关系与推理题的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

数量关系与推理题的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

数量关系与推理题的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解题技巧是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数量关系与推理题,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学好解题技巧。

本文将从数量关系与推理题的特点入手,介绍一些解题技巧,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数量关系题数量关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数量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题的类型,如比例关系、百分数、平均数、加法运算等。

在解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充分理解题意: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

2. 画图或列式:对于给定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画图或列式的方式进行直观的表示,有助于清晰地理解题目。

3. 分析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比如,如果是比例关系题,可以使用比例关系的性质进行计算;如果是百分数题,可以转换为分数进行计算。

4. 进行运算:根据选择的解题方法,进行运算计算,得到最后的答案。

二、推理题推理题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解推理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分析题目结构: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分析题目的结构。

有些推理题是通过列出不同情况并依次排除的方法进行解答的。

2. 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

有时候规律可能比较复杂,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和推理。

3. 做出合理推断:在找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断。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考虑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情况下,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4. 做出选择:根据得出的推断,从选项中选择符合条件的答案。

三、技巧总结1.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数量关系与推理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概念和公式,因此考生需要提前充分准备,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2. 多做练习题:通过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3. 注意细节:数量关系与推理题有时会涉及到一些细节问题,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细节,不要忽略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一、引言行测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标准化测试,数量关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考察了考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量关系题型主要包括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几何问题和概率问题等。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这些题型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解题技巧概述1.解题思路和方法:在做数量关系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求解目标,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寻找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常见的解题方法有代入排除法、方程法、图形法等。

2.解题步骤:一般来说,解题步骤包括分析题目、寻找解题思路、列方程(如果需要)、求解和验证答案。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重每个步骤的简洁性和逻辑性。

三、常见数量关系题型解析1.数字推理a.规律寻找:数字推理题的关键在于发现数列中的规律。

常见的规律有等差、等比、平方、立方、组合等。

通过观察和计算,找到数列的规律,从而预测下一个数字。

b.特殊规律应用:在某些情况下,题目中会给出一些特殊的规律,如质数、奇数、偶数等。

掌握这些特殊规律,可以快速解答相关题目。

c.题型举例与解析:例如,给出数列1,3,5,7,9,求下一个数字。

通过观察可知,这是一个奇数数列,下一个数字为11。

2.数学运算a.基本运算技巧: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技巧,如倍数关系、因数分解等,能快速解答一些简单题目。

b.代入排除法:对于一些含有不确定量的题目,可以通过代入法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从而缩小答案范围。

c.题型举例与解析:如,四个选项中哪个数字能被3和5整除。

通过代入法,可以快速排除掉不能被3和5整除的数字,得出正确答案。

3.几何问题a.几何图形性质与应用:熟悉几何图形的性质,如周长、面积、角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b.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掌握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知识,如直线、圆、三角形等。

c.题型举例与解析:如,求一个圆的面积。

根据题目给出的半径,可以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解。

2024必备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全总结

2024必备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全总结

2024必备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全总结数量关系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之一,需要考生对数字、比例、图表等进行分析和计算。

以下是2024年必备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的详细总结。

一、基础技巧:1.记忆数字:在数量关系题中,需熟悉常用的数字、比例关系、容量单位等,减少计算过程中的出错概率。

2.快速计算:掌握常见的计算技巧,如快速乘除法、平方根的近似值等,以提高解题速度。

3.数据转换: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将不同的数据形式互相转换,以便进行比较和计算。

4.精确度估算:在计算过程中,对数据的精确度有一定的估计,以便预估计算结果的大小。

二、问题解决技巧:1.比较大小:对于给定的数量关系,通过比较大小来确定答案。

可将各个选项转换成相同的单位,进行大小的比较。

2.算术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若知道其中一个数据的平均值和总数,可通过计算得出其他数据的和,并据此计算其他数据。

3.比例关系:根据给定的比例,计算未知数量的值。

可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角度和边长的比值。

4.百分比:将百分数转换成小数,并通过乘法或除法计算出具体数值。

5.单位换算:根据不同的单位进行换算,例如时间、长度、面积、体积等。

三、逻辑推理技巧:1.逆向思维:根据问题的答案,倒推出可能的条件和前提。

通过排除已知条件和选项之间的矛盾关系,来确定正确选项。

2.解方程:用未知数代表问题中的数据,将问题转换成方程组,再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出结果。

3.统计分析:对给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到问题中的规律和特点,以便解决问题。

4.图表分析:根据图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和比较来解决问题。

注意理解图表中的数据和单位,不要误解题意。

四、实际应用技巧:1.代入法:将给定的数值代入到问题中进行计算,以便得到正确的结果。

2.对称关系:利用对称图形和对称线的关系,计算未知数据的值。

3.最大最小值:通过求解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确定答案的范围。

4.统一单位:将不同单位的数据换算成相同单位,以便进行比较和计算。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部分。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答数量关系题目,从而提高整体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行测数量关系的快速解题技巧。

一、整除特性整除特性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用技巧之一。

当题目中出现“整除”“倍数”“平均分”等字眼时,往往可以考虑运用整除特性来解题。

例如,如果题目中说“某班级学生人数能被 5 整除”,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班级学生人数的尾数可能是 0 或 5。

再比如,“甲的钱数是乙的 3 倍”,那么甲的钱数一定能被 3 整除。

通过对题中数据整除特性的分析,可以快速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二、特值法特值法是将题目中的某些未知量设为特殊值,从而简化计算的方法。

比如在工程问题中,如果题目中只给出了工作时间,而没有给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我们就可以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求出工作效率。

又如在利润问题中,如果题目中只给出了利润率,而没有给出成本和售价,我们可以假设成本为 100,这样就能方便地计算出售价和利润。

特值法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直观,提高解题速度。

三、比例法比例法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通过设未知数或直接计算来求解的方法。

例如,“甲、乙的速度比为 3∶4,相同时间内甲、乙所走的路程比也为 3∶4”。

当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人的路程或速度时,就可以根据比例关系求出另一个人的路程或速度。

在浓度问题、行程问题等中,比例法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尾数法当计算量较大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只计算个位数字就能排除一些选项。

在乘法运算中,我们可以先计算个位数字相乘的结果,从而判断答案的尾数。

五、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当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时,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求解。

在设未知数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未知数,尽量使方程简单易解。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巧妙利用题干解决数学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巧妙利用题干解决数学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巧妙利用题干解决数学问题一、方法介绍虽然数量关系难,但是对于大局部题目而言,题干中都会存在等量关系,通过建立等量关系来解决。

二、例题展示例1教师在课堂上出了18道速算题,规定学生答对一道题得6分,答错一道题倒扣1分。

一位学生全部答完,得了94分,问他答对了多少道题?A.12B.14C.16D.17【解析】C。

根据题目可以发现题干告诉了我总题量和总的得分数,那么可以根据此建立等量关系。

设答对和答错的题量分别为x和y,那么满足,解之得x=16。

例2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1时到;以1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1时到。

假如希望中午12时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A.11千米/时B.12千米/时C.12.5千米/时D.13.5千米/时【解析】B。

这道题告诉了我们行驶同一段路程以不同的速度产生到达时间的差异,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路程相等建立等量关系。

假设上午x时出发,以v的速度前进。

等量关系为10⨯(13-x)=15⨯(11-x)=v⨯(12-x),x=7,v=12千米/时。

例3张先生向商店订购某种商品80件,每件定价100元,张先生向商店经理说,“假如你肯减价,每减1元,我就多订购4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他假如减价5%,那么由于张先生多订购,仍可获得与原来一样的利润,这种商品的本钱是多少元?A、65B、70C、75D、80【解析】C。

这道题讲述了假如按照两种价格购置不同数量的商品产生同样利润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利润一样建立等量关系,设这种商品的本钱是x元,那么(100-x)80=(95-x)100,解之得x=75。

根据上边的几个题目,大家可以看到假如我们在题目中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可以快速的解题,同时可以求解的题目涉及计算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等。

大家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大家解决一类问题,更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行测类比推理成语题如何解答作为行测必考题型的类比推理,由于题干较短短,考试时间紧,所以并不是很受考生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专项题型解题思路讲解之【数量推理】数字推理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是一个有某种规律的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使之符合数列的排列规律。

其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推理,题目中全部是数字,没有文字可供应试者理解题意,真实地考查了应试者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一种情形----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的一组数。

1、等差数列的常规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n为自然数)。

[例1]1,3,5,7,9,() A.7 B.8 C.11 D.13[解析]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排列方式: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

从该题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相邻两个数字的差均为2,所以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1。

故选C。

2、二级等差数列。

是指等差数列的变式,相邻两项之差之间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往往构成等差数列.[例2] 2, 5, 10, 17, 26, ( ), 50 A.35 B.33 C.37 D.36[解析] 相邻两位数之差分别为3, 5, 7, 9,是一个差值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与26的差值应为11,即括号内的数为26+11=37.故选C。

3、分子分母的等差数列。

是指一组分数中,分子或分母、分子和分母分别呈现等差数列的规律性。

[例3] 2/3,3/4,4/5,5/6,6/7,()A、8/9B、9/10C、9/11D、7/8[解析] 数列分母依次为3,4,5,6,7;分子依次为2,3,4,5,6,故括号应为7/8。

故选D。

4、混合等差数列。

是指一组数中,相邻的奇数项与相邻的偶数项呈现等差数列。

[例4] 1,3,3,5,7,9,13,15,,(),()。

A、19 21B、19 23C、21 23D、27 30[解析] 相邻奇数项之间的差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相邻偶数项之间的差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提示:熟练掌握基本题型及其简单变化是保证数字推理题不丢分的关键。

第二种情形---等比数列:是指相邻数列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的一组数。

5、等比数列的常规公式。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q 不等于0),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 n-1(n为自然数)。

[例5] 12,4,4/3,4/9,()A、2/9B、1/9C、1/27D、4/27[解析] 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公比为1/3。

故选D。

6、二级等比数列。

是指等比数列的变式,相邻两项之比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往往构成等比数列。

[例6] 4,6,10,18,34,() A、50 B、64 C、66 D、68[解析] 此数列表面上看没有规律,但它们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分别为2,4,6,8,16,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括号内的值应为34+16Ⅹ2=66 故选C。

7、等比数列的特殊变式。

[例7] 8,12,24,60,() A、90 B、120 C、180 D、240[解析] 该题有一定的难度。

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3/2,4/2,5/2,因此,括号内数字应为60Ⅹ6/2=180。

故选C。

此题值得再分析一下,相邻两项的差分别为4,12,36,后一个值是前一个值的3倍,括号内的数减去60应为36的3倍,即108,括号数为168,如果选项中没有180只有168的话,就应选168了。

同时出现的话就值得争论了,这题只是一个特例。

第三种情形—混合数列式:是指一组数列中,存在两种以上的数列规律。

8、双重数列式。

即等差与等比数列混合,特点是相隔两项之间的差值或比值相等。

[例8] 26,11,31,6,36,1,41,() A、0 B、-3 C、-4 D、46[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双重数列题。

其中奇数项是公差为5的等差递增数列,偶数项是公差为5的等差递减数列。

故选C。

9、混合数列。

是两个数列交替排列在一列数中,有时是两个相同的数列(等差或等比),有时两个数列是按不同规律排列的,一个是等差数列,另一个是等比数列。

[例9] 5,3,10,6,15,12,(),()A、20 18B、18 20C、20 24D、18 32[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混合题。

其中奇数项是以5为首项、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3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故选C。

第四种情形—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前两(或几)个数经过某种四则运算等到于下一个数,如前两个数之和、之差、之积、之商等于第三个数。

10、加法规律。

之一:前两个或几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相加的项数是固定的。

[例11] 2,4,6,10,16,()A、26 B、32 C、35 D、20[解析] 首先分析相邻两数间数量关系进行两两比较,第一个数2与第二个数4之和是第三个数,而第二个数4与第三个数6之和是10。

依此类推,括号内的数应该是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的和26。

故选A。

之二:前面所有的数相加等到于最后一项,相加的项数为前面所有项。

[例12] 1,3,4, 8,16,() A、22 B、24 C、28 D、32[解析] 这道题从表面上看认为是题目出错了,第二位数应是2,以为是等比数列。

其实不难看出,第三项等于前两项之和,第四项与等于前三项之和,括号内的数应为前五项之和为32。

故选D。

11、减法规律。

是指前一项减去第二项的差等于第三项。

[例13] 25,16,9,7,(),5 A、8 B、2 C、3 D、6 [解析] 此题是典型的减法规律题,前两项之差等于第三项。

故选B。

12、加减混合:是指一组数中需要用加法规律的同时还要使用减法,才能得出所要的项。

[例14] 1,2,2,3,4,6,() A、7 B、8 C、9 D、10[解析] 即前两项之和减去1等于第三项。

故选C。

13、乘法规律。

之一:普通常规式: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

[例15] 3,4,12,48,() A、96 B、36 C、192 D、576[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规律题,仔细观察,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

故选D。

之二:乘法规律的变式:[例16] 2,4,12,48,() A、96 B、120 C、240 D、480[解析] 每个数都是相邻的前面的数乘以自已所排列的位数,所以第5位数应是5×48=240。

故选C。

14、除法规律。

[例17] 60,30,2,15,() A、5 B、1 C、1/5 D、2/15[解析] 本题中的数是具有典型的除法规律,前两项之商等于第三项,故第五项应是第三项与第四项的商。

故选D。

15、除法规律与等差数列混合式。

[例18] 3,3,6,18,() A、36 B、54 C、72 D、108 [解析] 数列中后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商形成一个等差数列,以此类推,第5个数与第4个数之间的商应该是4,所以18×4=72。

故选C。

思路引导: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

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刻换一种假设,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解题速度。

第五种情形—平方规律:是指数列中包含一个完全平方数列,有的明显,有的隐含。

16、平方规律的常规式。

[例19] 49,64,81,(),121 A、98 B、100 C、108 D、116[解析] 这组数列可变形为72,82,92,(),112,不难看出这是一组具有平方规律的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应是102。

故选B。

17、平方规律的变式。

之一、n2-n[例20] 0,3,8,15,24,() A、28 B、32 C、35 D、40[解析] 这个数列没有直接规律,经过变形后就可以看出规律。

由于所给数列各项分别加1,可得1,4,9,16,25,即12,22,32,42,52,故括号内的数应为62-1=35,其实就是n2-n。

故选C。

之二、n2+n[例21] 2,5,10,17,26,() A、43 B、34 C、35 D、37[解析]这个数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括号内的数是26=11=37。

如将所给的数列分别减1,可得1,4,9,16,25,即12,22,32,42,52,故括号内的数应为62+1=37,,其实就是n2+n。

故选D。

之三、每项自身的平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下一项。

[例22] 1,2,3,7,46,() A、2109 B、1289 C、322 D、147[解析] 本数列规律为第项自身的平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下一项,即12-0,22-1=3,32-2=7,72-3=46,462-7=2109,故选A。

第六种情形—立方规律:是指数列中包含一个立方数列,有的明显,有的隐含。

16、立方规律的常规式:[例23] 1/343,1/216,1/125,() A、1/36 B、1/49 C、1/64 D、1/27[解析]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上面的数列分别是1/73,1/63,1/53的变形,因此,括号内应该是1/43,即1/64。

故选C。

17、立方规律的变式:之一、n3-n[例24] 0,6,24,60,120,() A、280 B、320 C、729 D、336[解析] 数列中各项可以变形为13-1,23-2,33-3,43-4,53-5,63-6,故后面的项应为73-7=336,其排列规律可概括为n3-n。

故选D。

之二、n3+n[例25] 2,10,30,68,() A、70 B、90 C、130 D、225[解析] 数列可变形为13+1,23+1,33+1,43+1,故第5项为53+=130,其排列规律可概括为n3+n。

故选C。

之三、从第二项起后项是相邻前一项的立方加1。

[例26] -1,0,1,2,9,() A、11 B、82 C、729 D、730[解析] 从第二项起后项分别是相邻前一项的立方加1,故括号内应为93+1=730。

故选D。

思路引导:做立方型变式这类题时应从前面几种排列中跳出来,想到这种新的排列思路,再通过分析比较尝试寻找,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第七种情形—特殊类型:18、需经变形后方可看出规律的题型:[例27] 1,1/16,(),1/256,1/625 A、1/27 B、1/81 C、1/100 D、1/121[解析] 此题数列可变形为1/12,1/42,(),1/162,1/252,可以看出分母各项分别为1,4,(),16,25的平方,而1,4,16,25,分别是1,2,4,5的平方,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数列是1,2,3,4,5的平方的平方,由此可以判断括号内所缺项应为1/(32)2=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