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语文课堂从兴趣开始
营造灵动的语文课堂
![营造灵动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12c81dcc1c708a1284a4453.png)
营造灵动的语文课堂摘要:语文课程具有内在的吸引人的“魅力”。
它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它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自主学习,用知识主动探究未知的世界;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也就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充满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语文课堂;营造;灵动语文课程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它有着深厚而宽广的人文教育资源,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精髓尽在其中,是一门最能激发人的灵性、启迪人的思维和想象的课程。
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具有内在的吸引人的“魅力”。
它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它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自主学习,用知识主动探究未知的世界;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也就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充满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课堂活起来。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灵性呢?回想过去,照本宣科的讲授,让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被动的重复操练,统一的答案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阴沉,忧郁。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感受着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过去的伤痛不时地敲击我的心灵。
于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努力营造着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做了不少尝试,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表演——激发兴趣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各式各样的人都在表演着自己。
课堂也是一个舞台,更是如此,老师或学生可以做导演,学生做剧中的演员,他们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扮演让他们发现生活的哲理,指导自己的言行,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df9bf5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e.png)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感、阅读能力等方面。
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创造灵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打造灵动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打造灵动课堂,首先要创造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亲身去观赏荷花的活动,让学生在实地感受中了解荷花的形态、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
在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和写作,感受春天的气息,增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灵动的课堂需要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比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提出古诗词中的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在学习阅读理解的时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阅读素材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打造灵动的课堂,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演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朗诵比赛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让学生在情感抒发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记扣钮的日子》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增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1)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1)](https://img.taocdn.com/s3/m/92503447c850ad02de8041fb.png)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作者:王永利来源:《教育教研》2013年第06期新课程改革以来,让语文课堂“动起来”,寻求灵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
在新版《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在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
灵动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激情奔放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让课堂灵动起来,激活课文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把学语文看成是一件乐事,当成是一种享受,让语文课堂在师生共同成长中绽放灵动的精彩,使课堂成为焕发生命活力的殿堂。
1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强调:“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令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
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语文教学如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肤浅。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一可以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叙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是要求:准确性、精炼性、优美性。
其中优美性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不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
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
因此,教师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才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不密闭语文的兴趣。
灵动,让语文课堂活力绽放
![灵动,让语文课堂活力绽放](https://img.taocdn.com/s3/m/df1bd30890c69ec3d5bb75b6.png)
( 生分 正 方和反 方 自由辩论 … … ) 如 笔者 在上 古诗 鉴 赏课 时 ,和 学 生们 一起 探讨 了许 多
古诗名篇。临近下课 , 忽然有个同学推荐 了《 春夜喜雨》 , 趁 着兴致 , 我便把这首诗抄在了黑板上学生先 自由朗读。 等到
我指 名学 生 站起 来读 的 时候才 发现 这里 面 有个 问题 , “ 花 重 锦 官城 ” 中的 “ 重” 有 几个 同学 念 了 “ z h b n g ” , 还 有 几 个 同学
让 学生 选 择适 合 自己 的学 习方 法开展 学 习则 是实 现 灵 动 课堂 的 关键 。学 生的 认知 差异 必 然给课 堂 学 习内容 的 确 定 带来 不 同 。因此 , 我 们应 根 据学 生特 点 , 允许 不 同层 次 的
课始 , 盛老师对《 卢沟桥的狮子》 课文第二段描写狮子
上, 根 据课 上 学 情及 学 生 暴露 的 问题 , 及 时调 整 教 路 , 进 行
二 次备 课 的应对 策略 。学 生 通过 自主学 习 , 生生、 师 生互 动 等 多种 形式 进行 学 习 , 最终 达到 “ 先 学 后教 , 以学定 教 , 整 体
优化” 的 目的 。 那么 , 如 何 打造 “ 灵 动课 堂 ” , 让语 文课 堂 充满 活力, 从 而提 高语 文教 学效 率呢 ?
2 . 灵活运用各种比较方法, 培养学生 良好的思维习惯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a3e9758bec3a87c24028c4f7.png)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江苏省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224633 韩海涛摘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
应当尊重生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生命,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在阅读中感悟生命,激发创作的思维火花。
使语文课堂凸现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命的飞扬。
关键词:语文课堂灵动和谐个性在日复一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繁琐的课文分析,枯燥的阅读训练被很多教师采用,虽然满足了一时的考试所需,但将原本美丽的课文撕成了碎片,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语文究竟是什么呢?记得曾有一篇文章是这么写的: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就是这样地充满人文气息,这样地充满生命的灵动。
语文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人创造语文,语文也培育人,二者是生命的共同体。
如何让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生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情感的需要,有满足的需要,有好奇的需要,有展示自我的需要。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这种生命的需要,用爱心、耐心、信心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敬重感、信赖感,形成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才能和学生平等地进行对话,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引导者;也只有在这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自主地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地探究,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获得营养,体验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1、充满尊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必定是建立在教学民主的基础上的,而民主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的。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火花。
感受灵动课堂,快乐学习语文
![感受灵动课堂,快乐学习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40510bbed5b9f3f90f1c60.png)
感受灵动课堂,快乐学习语文【摘要】面对充满灵性的学生,营造课堂的鲜活与灵动。
寻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在与同伴学习中获得快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充分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快乐学习语文。
【关键词】灵动;激起;合作;快乐【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面对充满灵性的学生,构建灵动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理想。
课堂教学是一个资源生成的过程,新的课程资源、新的生命信息,对教师的智慧提出了新的挑战。
营造课堂的鲜活与灵动,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学生热爱生活,才会学语文,会学语文了,就会更热爱生活。
这是快乐学习语文的情感。
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呢?一、寻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又是一门不是那么容易学好的科目,是一门听得懂,但常考得不理想的学科。
因此,学生常提不起兴趣来,语文慢慢地在被边缘化,这也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悲哀。
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我做了个尝试,每教一个新的单元,必先认真地解读单元提示,寻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激起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热情。
王荣生老师曾说:“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那么应如何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放飞自己的心灵,快乐学习语文呢,下面我将就初中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教学谈谈自己对语文课的认识。
这一单元学习的目的是关注民俗、民间文化,学习这单元应引导学生学会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让他们学会去感受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为生活服务,从而达到主动学习语文的目的。
当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时,学生自然就爱学习了,当学生爱学习了,各种良好的效应就会很快地凸显出来,课堂上就能跟着老师的指导主动深入思考和探究。
如:上《端午的鸭蛋》之前,我先让学生收集当地的各种名小吃,并把它们拍下来,写上几句能体现小吃的特点,让同学们一听也很想吃的话,然后小组交流、汇总,再班级展示。
给孩子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
![给孩子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2c936ec88bd63186bcebbc66.png)
…
…
性 和 积极 性 , 教学 过程 也就 “ 变苦为乐” 。 二、 “ 文” 与“ 道” 并行 , 相得益彰 “ 臀1 I I 则情满于 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 教学 当中的“ 情” 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 催化剂 ” . 有 了它 , 学生 才会 在教 师
பைடு நூலகம்
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 奶奶 的白发 》 这篇课文通过 “ 我” 询 问奶奶 的 白发形成 的原 因以及想让 白发变黑 的愿望 , 表 现 了“ 我” 热爱 、 体贴奶奶的一 片淳朴 而可 贵的孝心 。教学 巾, 我设计 了一段导语 , 把学生带入作 者情 意和文章的内蕴 巾: “ 奶奶年纪大了 , 把爸爸养大后还在为我们操心 。早晨为 我们准备 早餐 ,晚上为我们 盖被 子 。黑黑 的头发渐渐变 白 了。” 作者 、 教师 、 学生“ 三情 ” 共振 , 开启 了学生感情的闸门 , 此 时对老奶奶 的爱 、 对“ 我” 的敬佩 , 感情 得到升华 , 思想受 到教育 , “ 文” 与“ 道” 并行 , 相得益彰。 三、 “ 扶” 与“ 放” 并存 , 事 倍 功 半 1 、 让 孩子 去 “ 展 示 自己” “ 教学 不仅仅是一 种告诉 , 更多 的是学生 的一 种体验 、 探 究和感 悟。” 课堂上 , 千万别让 你的“ 告诉 ” 扼杀 了属于孩 子的一切 !让他们去体验 , 去探索 , 去感悟 , 去尽情地展示 自 己吧 !在我 的课堂 卜, 有许许多多与课文 内容有关的资料都 是学生 自己通 过课外 书 、 网络 、 家长 等多种途径 搜集来 的 。 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 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这样 , 无论是在 课内还是 课外 , 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 , 而且极大 的丰 富了 知识 的储备量 。 孩子 的创造力 有时简直 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 教学 《 乌鸦 喝水》 时, 我 们接触 到 了两 组形 近字 , “ 鸟” 和“ 乌” , “ 喝” 和 “ 渴” 。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 , 我请孩 子们 自己思考 , 竞得出了这样 的答案 : 对于“ 乌” 的理解 : “ 乌” 表示黑色 ; “ 乌” 比“ 鸟” 少 一点 , 是 因为乌鸦 全身都 是黑 的 ,以致 于我们 看不 到它 的 眼睛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b75e4e3cee06eff9aef807a6.png)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构建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一、营造氛围,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多。
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
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
”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
”有的说:“您关心我们。
”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改变学法,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纲要》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学习《轮椅上的霍金》时,当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霍金十分敬佩时,老师说:“假如科学家霍金此时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由于学生已经与文本进行了多次对话,能毫无造作地有感而发,而且说得很感人。
这样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而且使他们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倡导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怎样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
![怎样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3f508adb52ea551811a68721.png)
怎样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摘要: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小学语文教育变得僵化呆板,学生的思维被固化,要改变這一现状,教师可以采用“三活”教学方式,即营造快活的气氛,教学鲜活的知识,采用灵活的教法。
这一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小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垂涎三尺。
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课堂动起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心动,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兴趣高涨,就会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因而变得乐于学习。
创设情景,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
如学习《春雨的色彩》一课,教师播放“春天的景色”片段。
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春雨蒙蒙的美景。
教师引导:多么美丽、迷人的春天哪!小鸟也来聚会了,让我們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快打开书读读吧!同学们怀着好奇心,也带着好胜心,兴趣盎然地读起课文来。
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围绕着小鸟的话题(春雨的色彩),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同学们的求知欲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又怎能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呢?运用好情境教学,巧妙地牵动一颗颗童心,课堂就能活起来。
课中情景游戏,让课堂有一种节奏美,让学生始终保持“心动”状态。
只有学生一次次心动,学生的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使他们始终处于探索中,这样的课堂才会不断迸发出精彩的火花。
二、营造灵活的课堂教学氛围1、激活思维,激发讨论欲望。
在语文课中,我们应提倡“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特别是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句段,更应让学生从书中找到根据,各抒己见,发表有创见性意见。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https://img.taocdn.com/s3/m/60a8bf7a02768e9951e738aa.png)
a o n e w r n l on o c o s o n r d r u d t ol a d I a g i g t h o e a c u t a h d n yn
sa hee. I m on o ma o fmo e d h l tyt r a g i t ke a lto n y a ep g n
t hl t ep epo o te.学 生 都 为 她 的 o e epol i t or u r s( ph en h cn i 爱 心 鼓 掌 。 ) 婷 婷 : lya 2 1 , n } a3 n t e o t— ci( 释 : 科 医 生 ) eas I i i Om c . a 解 n 儿 .Bcue k kd S uh le s
一
、
需 要不 断 的 激 励 。 在 语 文 的 教 学 中 , 我 的 角 度 出 从 发, 我尽 量挖掘学生的优点 , 寻找学生 的闪光点 , 对学 生在课堂所表现 出来 的好 行为 , 我都 能够给予 表扬 , “ 谢谢你的回答 ” 不错 ” 很好” “ “ 等这些话语 常在我 的 课堂中听到 。另外 , 从学生 的角度看 , 我也要求 学生 用赏识 的眼光看待他们 的同学 。 三 、 建 立 活 跃 的 课 堂 气 氛 要 怎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 呢?“ 活跃” 的表现形 式最 突出的特 征 即学 生在 教师 指 导启 发下 “ ” 思 和 “ 的活跃 , 言” 尤其 是 “ ” 言 的活跃 。语文 教学 的 目的 不 是要 取 消 学 生 头 脑 中 的 疑 问 , 是 让 学 生 的 头 脑 而 中产生更 多 的疑 问。因 此 , 堂 上 教 师 应 放 手 把 课 “ ” 问 的权 利 让 给 学 生 , 学 生 多 问 。对 学 生 提 出 的 让 疑问 , 教师要积极 的鼓励 和引 导 , 去粗取 精 , 去伪存 真 , 学生 由“ 敢 问” “ 问”由“ 会 问” “ 使 不 到 敢 , 不 到 会 问” 。在 新 授 课 时 , 导 学 生 对 课 题 进 行 质 疑 , 着 引 带 疑问对课文抽丝剥茧 。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随时都 会 各 种各 样 的 问 题 , 就 要 教 师 留 心 观 察 学 生 的 学 习 这 动 态 , 予 鼓 励 和 帮助 。 给 总之 , 学生学 习 , 兴趣为先 。学生语文素养 的高 低 在很 大 程 度 上 受 制 于 语 文 学 习 兴 趣 的 程 度 。所 以, 作为语文教师 , 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语文 素养 的提 升, 另一方面更要重 视培养 和保持 学生 对语 文这 门 课 的兴 趣 , 以新 的教学理 念为 指导 , 解放 思想 , 导 引 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创设 有趣 味的语文课堂 , 高 提 学 生学 习 语 文 的 兴 趣 。 ( 者 单 位 : 南省 濮 阳 市 第一 中 学 ) 作 河
灵动课堂三部曲——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灵动课堂三部曲——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f3aab2950b1c59eef9c7b47b.png)
课堂艺术灵动课堂三部曲——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廖文珊摘要: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就应当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本文论述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灵动课堂光阴荏苒,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年,十年中,我发现自己的语文课堂总是由老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本书包办讲授知识,并且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灵动起来呢?我想,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就应当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本文论述的关键。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未成曲调先有章——做好预习是“灵动”的前提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
上课做什么呢?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
”有效的预习能够为有效课堂打下基础,是语文课堂得以“灵动”的前提。
记得在上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前,我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1.通读全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反复复通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大意。
2.查找工具书。
圈画出文中难懂的字词,利用工具书突破字词。
3.做好批注。
通过你的预习,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语句?在相关语句边上做好批注,写上感悟。
有了这一步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则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课堂也不会“默默无言”。
4.记录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布置预习任务后,我在课前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把学生提出的“预习疑惑”进行了整理,把学生关注点最高、最有价值的一些“问题”呈现出来,在课堂中穿插着解决大家的预习质疑。
这样的预习不仅让学生在预习中充分动手动脑,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文本质疑和探究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https://img.taocdn.com/s3/m/d610b8dd360cba1aa811da6f.png)
的:这件事 , “ 对于她是一个转折 , 子可能会记一辈子。” 孩 猛然 间想起 了经常听 的一首歌 曲,我要 的不 多 ,无非是一点点温 “ 柔感受 ,我要 的真的不多 ,无非是 体贴的问候 ,亲切的微笑
… …
达 ; 老师和家长心 目中 , 在 她是一个 听话 的好孩 子 , 但又 总是
一
拱 桥 与 梁 柱 桥 相 比 , 仅 形 式 优 美 , 且 结 构 坚 固 。拱 桥 呈 弧 不 而 .
形, 像雨后彩虹 , 十分优 美 ; 过对桥载重 承受力 的测试 , 明 通 证 拱桥结构坚固。 本设计合乎新课改要求 , 图片的展示 , 激发 了学生乐于探
通 的能力 , 丰富 了语言 , 培养 了想象力 , 能带领( 下转 第 14页 ) 9
・
1 9・ 5
新 校 阳 沦
Xn i Y aL l i a unil Xo l1 I
学生工 作
“ 我要的不 多"
马 士 民
( 南 市 舜 玉 小学 , 济 山东 济南 200 ) 5 0 1
她 勤 于 思 考 , 又不 善 言 谈 ; 成 绩 优 异 , 又 不 敢 于 表 但 她 但
” 我们 的学生要 的不多呀 !美 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曾说过 ,
“ 性最 深 刻 的原 则 是 渴 望得 到赏 识 。” 师 的一 句 问候 , 个 人 老 一
微 笑 , 次给予他们 的机会 , 一 对我们来说 是举手之 劳 , 但是对 学生则是非常重要 的, 能从 中得到赏识 , 以此来唤醒他们积极
( 上接 第 19页 ) 们一 步一 步 走 上 学 习 创 造 之路 。 5 他
学素养 , 丰富 了业余生活 , 又能寓教于乐 , 激发学生爱语文 、 学
徜徉灵动课堂 品味魅力语文
![徜徉灵动课堂 品味魅力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45a1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b.png)
徜徉灵动课堂品味魅力语文1. 引言1.1 标题:灵动课堂的意义灵动课堂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灵动课堂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在灵动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思考和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灵动课堂还能帮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通过灵动课堂的实践,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知识的窗户,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语文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1.2 子标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灵动课堂的重要意义之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觉得乏味枯燥,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而灵动课堂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挑战,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在灵动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动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子标题:提升语文素养提升语文素养是灵动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语文知识、文字理解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核心。
通过灵动课堂的授课和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在灵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还给孩子们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_
![还给孩子们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_](https://img.taocdn.com/s3/m/1afafc8184868762caaed588.png)
还给孩子们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摘要】一、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思维“灵动”起来。
二、再现图文声像,使学生表达“灵动”起来。
三、营造写作气氛,使学生想象“灵动”起来。
【关键词】灵动;语文课堂;思维;表达;想象“我们要诗意地生活在这诗意的世界上!”①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有序地推进之际,新课程也正一步步地走进我们的学校,走进我们的课堂。
我们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探索精神的语文教师正用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着新课程绚丽多彩的语文“教学景观”,力图使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展现得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弥漫着诗意的芳香。
难怪人们会认同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该是:“就像一首诗一样灵动!”②从黎锦熙的“三段六步教程”到朱自清的“四步教程”,从中华国语学会的“三步教程”到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的“八字方案”,从北京第三十一中学的“四字方案”到于漪的“立体化有序结构”再到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在普通教育阶段,语文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
”③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还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呢?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④,它的课堂需要营造出图文并茂、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的教学氛围,需要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中,让孩子们在灵动的生活中学习,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活”起来。
1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思维“灵动”起来“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⑤。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的思维训练都受到了一定空间的限制,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难以展开,更谈不上创新和活力。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无论是解释抽象事物的说明性文字,还是文学形象生动的描绘性文字;无论是纯画面设计,还是图文并茂设计;无论是静态画面,还是动态图像,都能为孩子带来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为学生的思维训练创造广阔的空间,也可以使孩子们在课堂上迅速实现图像与文字的转换,努力做到左右脑并用,语言的逻辑思维和表象的形象思维同时得到发展,从而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理解记忆都更加牢固,培养发展其思维能力。
灵动的语文课堂、灵动的阅读过程
![灵动的语文课堂、灵动的阅读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8497076c175f0e7cd1371a.png)
灵动的语文课堂、灵动的阅读过程在新课标下,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关心的是文章的趣味性,或是否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对他们进行阅读训练时,理应足够的重视学生主体的“童心”“童趣”,如何对孩子们进行阅读训练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孩子们主动阅读教师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来。
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我一边引导学生看课件一边说:“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蝴蝶谷去游玩。
同学们一定会被那里迷人的景物深深吸引住,让我们出发吧!”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加上多媒体创设的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另外,在教学每篇课文中,我都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对提问题都很感兴趣,很乐于表现自己,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积极地回答提出的问题。
同时我还注意采取分角色朗读、小组比赛读、男女对读等方式,随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提高了阅读水平。
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为学生主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孩子们轻松阅读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开展低年级阅读教学,我觉得重要的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自由”,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宽松自如、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
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一个学生说狐狸很聪明,想办法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
其他学生听后窃窃私语,我趁机引导学生们思考:狐狸对乌鸦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骗人的诡计和聪明是一回事吗?教室里顿时沸腾开了,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讨论、代表发言,很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含义。
这样,这堂课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灵动的语文课堂
![灵动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c55a601b866fb84ae45c8d39.png)
灵动的语文课堂作者:刘井春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6期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习得语文能力的主战场,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杨海波执教的《三打白骨精》会令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激趣揭题课始,老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猴哥》。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歌吗?众生:我知道它是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歌。
师:《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就是歌曲中的猴哥,是谁?众生:孙悟空。
(师板书“孙悟空”在文题前)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
赏析:与《西游记》有关的歌曲很多,杨老师选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猴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也为学生更好地认识孙悟空形象做铺垫。
二、交流展示师:《三打白骨精》作为一个故事,我们要理解故事的“六要素”。
投示:在《三打白骨精》一文中,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情的起因________,经过________,结果________。
赏析:杨老师这一处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有哪六个要素,还检查学生对《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的概括性了解情况,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师:课前,老师安排你们自主完成的题目,不知你们完成得怎样,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自己的自主学习情况回答所填的内容,老师在学生给出答案后出示相应位置的答案。
)赏析:老师设计表格由学生课前完成填空,让学生从所填写内容知道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合作探究投示:从白骨精的“三变”,我们可以看出______;从孙悟空的“三打”,我们又能明白______。
师:我们从白骨精的“三变”,可以看出白骨精的什么?生:我们从白骨精的“三变”,可以看出白骨精的诡计多端。
让灵动之美充满语文课堂
![让灵动之美充满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97e24ae681c758f5f61f6746.png)
让灵动之美充满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是否曾有过这样的尴尬:一边是教师被作品深深地感动,一边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隔膜;一边是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一边是学生昏昏欲睡,于是我们禁不住感慨学生的“无情”、教学的“无趣”、教师的“无奈”。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学得又实又活,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确实须花大力气研究、探索。
所谓“灵动”,就是一种生气、活力,就是和谐、节奏,事实上,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过程,也是思维发展、情感活动的一个过程。
语文教学的诸元素——文本、学生、教师,都离不开思维和情感的相互作用,因而好的语文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充满张力的。
任何固定的模式、僵化的流程、刻板的讲述都会使语文课变得枯燥索然。
也就是说,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追求灵动,正是一种教学形式的表现形态。
追求灵动的教学艺术,正在于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绿色,让课堂成为生命活力的空间。
以灵动为核心,教师灵活地教,学生灵活得学;教师教得灵气洒脱,学生学得轻灵自在。
灵动的课堂是生命和谐的课堂灵动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是民主平等的,是合作探究的。
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激发灵感、激发智慧,提高学习的效率,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冯梦龙的“三言”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我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发问,而后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来讨论、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课堂上学生热烈的讨论、精彩的发言。
我认为这样的场面留给学生的是回味,而留给教师的则是思考: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灵光,更要激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真谛之一。
灵动的课堂是多维延伸的课堂灵动的课堂讲究拓展延伸的效度。
我们教学的每一节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环”,或者说是知识网络中的一个“眼”。
我们只有从这一“环”一“眼”向有关的知识面延伸和辐射,才能清晰地把握教材。
融入儿童动画片 灵动小学语文课堂
![融入儿童动画片 灵动小学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52bde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7.png)
融入儿童动画片灵动小学语文课堂1. 引言1.1 介绍灵动小学语文课堂灵动小学语文课堂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通过融入儿童动画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这种课堂不仅仅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是一种结合了现代科技和儿童喜好的全新教学方式。
在灵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通过观看动画片,参与互动活动,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灵动小学语文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与儿童动画片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动画片的形式,也可以让语文知识更加生动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灵动小学语文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融入儿童动画片,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为学生打开一扇全新的语文学习之窗。
1.2 介绍儿童动画片在教学中的作用儿童动画片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儿童动画片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不仅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通过观看儿童动画片,学生可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接触到语文知识。
动画片中生动有趣的情节和形象鲜明的角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儿童动画片通常配有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画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儿童动画片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观看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动画片,学生可以开阔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将儿童动画片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融入儿童动画片灵动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融入儿童动画片灵动小学语文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灵动课堂”,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灵动课堂”,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315cca9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5.png)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灵动课堂”,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摘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发提升,小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深度契合当前时代发展进程,通过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下面,本文就如何打造小学语文“灵动课堂”作出了简要探析,以求能够为有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作用,用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灵动课堂;语文核心素养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下的初始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必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采取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更为开放活跃的教学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度,促使其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对有关语文知识的理解。
优化教学观念,融入情感元素情感向来都是人类所具备的重要能力,同时也是人类各项活动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必要积极地融合情感元素,给予学生充足的关爱和赏识,全面推进情感教育的建设,给予学生更为充实的学习感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其学习热情。
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善于寻找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其充足的关爱与呵护,赋予学生更为真挚的情感。
理解并关心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赏识和关爱,当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理解后,便会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动力,这对于其未来成长与发展来讲,显然具备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次,灵动课堂的打造不仅仅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关心,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尊重,对于部分讨厌学习语文或者是存在或多或少自卑心理的学生来讲,教师应该适当地执行“倾斜政策”。
如果教师能够慎重处理与此类学困生群体的关系,与其达成充足的交流互动,那么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而且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动的语文课堂从兴趣开始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它来源于生活,又贴近于生活,对人的一生有非常大的影响。
钱梦龙曾感触地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可见,语文老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让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功课之间起着多么关键的作用啊!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几种激发学生兴趣方法。
一、创造良好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自由、融洽的环境中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自己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也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淳朴、自信、开朗、豁达的天游峰的扫路人。
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我就开始思索,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去过天游峰,如果单单让学生去通过品读课文中所描写的天游峰的句子,可能激发不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对武夷山的高、险也并不能感悟透彻,进而也很难去理解扫路人积极、乐观的品质。
于是,在课前,我搜集了一些武夷山的图片,以及一个天游峰的视频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欣赏。
上这堂课时,我先让几个去过武夷山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接着,就让学生欣赏我搜集到的图片和视频,同学们的双眼紧盯着大屏幕,在欣赏天游峰图片与视频的同时不禁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在欣赏完了之后,我又让学生
谈谈自己的观后感(有的同学提到了高和陡峭),接着,我又顺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你们眼中,武夷山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陡峭,那么,作为武夷山第一险峰的天游峰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这句话,再谈谈对句子的理解时,学生也能一下子就体会到天游峰的险峻。
二、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即生活,不仅是说语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更主要的是让这些知识再回到生活。
只有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所饱含的真,善,美、假,恶,丑,才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才能使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在教授《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海伦在失去光明和声音之后的痛苦,我先让他们谈谈在生活中看到街上的聋哑人会有什么感受,此时,在他们心中涌动着的是可怜,接着,我又让学生闭上眼睛两分钟,试着去拿自己的笔、本子、水杯等东西,体验活动结束,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觉得:眼睛看不见了,做什么事情都很艰难,于是,我“趁热打铁”:是啊,仅仅两分钟就让你感受到了做事艰难,可我们的海伦呢,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双耳失聪,双眼失明,在无声无色的世界里活了几十年,这是何等的痛苦啊,这时,同学们才能切身体会到小海伦的痛苦。
而在品味海伦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时,我又让学生相互合作,通
过在手心写字来体会海伦识字的艰难,此外,我还向学生补充介绍了阅读盲文和书写盲文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学习盲文的艰难,从而感悟到海伦为了学习知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为了让学生的感受再深刻些,我又借用动人的背景音乐和饱含深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三个联系说话:夏日的清晨……大雨滂沱的午后……寒冷的冬夜……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续写,填补文本空白,再次走进海伦·凯勒的生活,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在课文讲完之后,同学们都被海伦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折服,我又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海伦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他们对海伦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体会这位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的人有多么的伟大。
三、与原文对比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有些课文是对原文进行了改动,比如一些古典名著的节选,常常会有很大的变动。
因此,在教这些课文时,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原文进行对比,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三打白骨精》时,我指出这篇课文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的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对环境的描写比较简单,寥寥几笔,“山势险峻,峰岩叠嶂”这两个词就点明了当时唐僧师徒四人所处的环境。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师徒四人所处环境的恶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回忆小说三要素为切入点,引出三要素之一的环境描写,随即与原著
中环境描写的语段进行对比。
让学生阅读品味原著词句对仗的工整,比喻的形象,想象的神奇,让学生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之一——语言美。
凭借这些语言文字,学生感受到了环境的险恶,气氛的紧张,体会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也了解到了这些句子为下文妖怪的出现埋下伏笔。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由无意识阅读转变成有意识地欣赏,顺利地激起了学生对下文的学习兴趣。
一堂新颖、灵动的语文课带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获得,还应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自由,要让他们在学中有所得、有所乐。
新的时代,新的要求,语文课堂也要焕发新的活力,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而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