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
五年级下册《包公审驴》
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 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 还是踪影全无。王五又气又 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 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 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 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3——10自然段, 找出包公审驴过程的句 子。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 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 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 我再来审它!”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 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 看个究竟.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 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 来的奇案。
1、“闻所未闻”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是奇案?
3、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包公是 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
这个故事中,谁使用了 计谋,结果如何?
课堂巩固练习
一、补充下列的词语。
养家( 糊 )口 悉心( 照 冒名( 顶 )替 闻所( 未
包公审驴
默读课文1——2 自然段,找出描写 两头驴的句子。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 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 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 给驴做了一个漂亮的辔头。由于他的悉 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 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 啊!”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料 惊( 慌 )失措 )闻 有生( 以 )来
本文记叙了王五的( 驴 )被人偷换成一
头瘦驴后报了案,( 包公 )运用了智慧,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包公审驴》原文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包公审驴》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
《包公审驴》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包公审驴》是一篇古代笑话,讲述了包拯因为一只驴子被偷,而误认为是嫌疑人,并最终将这只无罪的驴子审判、打死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结局悲惨,但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我们有必要制作一份《包公审驴》教案。
一、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包拯被任命为开封府尹。
有一天,一只驴子被偷走了。
包拯从一位叫做胖婆的女人口中得知,嫌疑人可能是一个叫做李大郎的人,因为他前几天曾经来买过胖婆的酱菜。
包拯于是派人去找到了李大郎,并命令李大郎带领手下追缴赃物。
之后,包拯找到了被偷的驴子,但却发现这只驴子只是单纯的走失了。
包拯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在众人的见证下对这只无辜的驴子进行了审判,并将其打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包公审驴》这个故事的背景和内容。
2.了解这个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分析其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
3.理解《包公审驴》这个故事所传达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三、教学内容1.故事梗概的讲解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包公审驴》这个故事的梗概。
强调这个故事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设定,以及主要事件的发生过程。
也可以边讲边画图或展示图片,方便学生建立起连贯的故事形象。
2.分析故事中的问题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包公审驴》这个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比如,包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竟然对一只无辜的驴子进行了审判,并将其打死。
学生们可以针对这样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包拯的做法合理吗?他是不是违背了正义和法律的精神?如果你是包拯,你会怎么做?3.学习故事传达的意义接下来,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包公审驴》个故事所传达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述和细节的描述,引导学生探讨这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人性观。
比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正义和公平,什么是人性中的善与恶,以及什么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包公审驴的阅读理解
包公审驴的阅读理解《包公审驴》阅读理解(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包公审驴》这个有趣的故事。
你说这包公,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青天大老爷呀!可这次要审的居然不是人,是一头驴,是不是很稀奇?话说有个穷人,他靠着一头好驴养家糊口。
这驴呀,那叫一个健壮,干活可厉害了。
有一天,把驴拴在市镇门口,自己去办事。
等他回来,驴居然不见了!这可把急坏了,那可是他的宝贝呀。
没办法,只好去报官。
这案子就到了包公手里。
包公那叫一个聪明,他先仔细地问了好多问题,了解了这驴的特点。
然后呢,包公居然让人把的驴给放开,让它随便跑。
大家都纳闷呀,这能行吗?结果这驴跑着跑着,就跑到了一个小偷家里。
原来呀,是这小偷把的好驴给换走了,留下了一头病驴。
包公一审,小偷就全招了。
你看,包公是不是特别厉害!他用这么巧妙的办法就把案子给破了,让找回了自己的驴。
这个故事告诉咱们,遇到问题得动脑子,像包公一样聪明机智,才能解决难题哟!《包公审驴》阅读理解(二)嘿,朋友们!咱们接着聊聊《包公审驴》。
丢了驴,那心里得多难受啊!包公接了这个案子,一点都不慌张。
他呀,脑子一转,就想出了个妙招。
他没有像平常那样到处去查问,而是让的驴自己去“找线索”。
这可真是太新奇啦!大家都在旁边看着,心里都在嘀咕,这能行吗?结果还真行!那头驴跑呀跑,就跑到了小偷那里。
包公一审问,小偷就吓得不行,老老实实交代了。
想想看,如果包公没有这么聪明的办法,这案子说不定就破不了,也就找不回他的驴了。
从这个故事里,咱们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包公的聪明才智让人佩服,咱们遇到事情也得冷静思考,说不定就能想到好办法。
而且呀,坏人总归是要受到惩罚的,不能做坏事,不然迟早会被发现的。
怎么样,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咱们以后多读这样的故事,也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哟!。
《包公审驴》课文
《包公审驴》课文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
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
小学语文课文《包公审驴》
小学语文课文《包公审驴》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
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包公,字文若,河南郓城(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北宋时期,他是一位以廉洁公正著称的官员,被后人尊称为“包青天”。
他在任官时,以公正执法、严明廉洁而著称,深受人民敬重。
有一天,有人将一头驴子送到包公的衙门前,声称这头驴子偷吃了他的菜园里的蔬菜。
包公听了以后,便决定审理此案。
于是,包公便传唤了原告和被告,听取双方的陈词,并派人去查看菜园的情况。
经过调查,包公发现原告的菜园里并没有被驴子吃掉的痕迹,而且原告也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驴子就是偷吃了他的蔬菜。
包公思索片刻,便宣布了判决,“此案无证据证明被告的驴子偷吃了原告的蔬菜,因此无法定罪。
”原告闻言大怒,指着驴子大声质问,“包公,你难道看不出这头驴子的肚子比其他驴子要圆润吗?这就是证据!”包公听后,微微一笑,便命人将驴子抬到一旁,对原告说,“你说这头驴子的肚子比其他驴子要圆润,那么我们就将这头驴子剖开,看看里面有没有偷吃蔬菜的痕迹。
”。
原告一听,立刻吓得脸色发白,连忙跪地求饶,“包公大人,我是冤枉的,这头驴子并没有偷吃我的蔬菜,求您饶命!”包公见状,便宣布了最终的判决,“原告诬陷无辜,罪加一等,立即押送入狱。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包公审驴的故事并不是简单的审理一起驴子偷吃蔬菜的案件,而是通过审理此案,包公教育了人们要有确凿的证据才能定罪,不能凭空指控他人。
同时也告诉我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要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包公审驴的故事也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人们常常用来形容公正廉洁的官员,也成为了中国法治精神的一个缩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像包公一样,保持公正廉洁的品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包公审驴(精选12篇)
包公审驴(精选12篇)包公审驴篇1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
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
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
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
2.通过“表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3.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
(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
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
唱歌也可。
)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一、导入新课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
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
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
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包公审驴阅读理解
包公审驴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包公审驴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
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王五便和差役去了,他们走了整整十五公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他们跟着走了进去。
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小偷。
1、请你快速阅读这个语段,也像包公一样判一判,在正确的选项后打“√”。
(1)这个民间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小偷动了一番心思,想用“偷梁换柱”之计获得一头好驴。
(√)(3)包公审驴时,衙役和四面八方的人们反应不同,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这是因为衙役们很喜欢看热闹。
(×)(4)包公审驴时巧施计策,破获奇案,抓住小偷,帮王五找回自己的“宝贝”。
(√)2、请你替包公说一说破案过程。
(关驴)——(打驴)——(放驴)——(跟驴)3、小明在跟妈妈复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说得非常有趣,你能用上小明的妙招,创造性复述故事的结局吗?让同学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结局:他们在那里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小偷。
包公指着那头好驴问道:“这可是你的驴?”王五兴奋地喊道:“正是,正是!感谢青天大老爷!”众人都纷纷点头称赞包公足智多谋。
这时,小偷一看大事不妙,想悄悄溜走。
王朝、马汉一个箭步冲过去,把小偷摁在地上。
4、民间故事素来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穷人王五竟然状告那头瘦弱的驴,再比如文中那头瘦驴能自己跑回家,这样的情节,读起来非常有趣,在这里,我也和大家分享两个民间故事,请你写出书名和不可思议的地方。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包公审驴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包公审驴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包公审驴》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店铺在此整理了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包公审驴》,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包公审驴》原文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
包公审驴歇后语
包公审驴歇后语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在学习中我了解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广为流传的包公审驴的典故,并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它的歇后语。
包公是中国传统古代司法制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青天霹雳手,鉴明烈火心”著名。
包公审驴的故事发生在他担任谏议大夫的时期,他在巡视百姓的途中,发现有罪犯引蒙古兵袭击,为了从罪犯口中获得更多的情报,包公不惜出手。
包公审判过后,他将罪犯放出来,而第二天当包公经过村庄时,一头瘦骨伶仃的驴却千方百计地跟在包公的身边,因为它认为包公是救了它的命。
于是,包公为了严肃法律制度,不得不将这头在人间想凑上包公,与人善言的驴处理掉。
此故事中的包公审驴,很快就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语言,成为了许多歇后语的来源。
有一句常说的歇后语:“包公审驴,驴有几条腿?包公说有三条,还要我宰了它的前两条。
”这句歇后语体现了包公执行审判的非常之严厉,让人不禁想起了现代刑罚的严格执行。
还有一句歇后语:“包公审驴,驴说包公不是败类,包公说,那就杀了你充数。
”这句歇后语则体现了包公心中对于法律制度的坚定信念,他不允许有任何人或驴背叛自己的法律规定。
在了解这个故事和相关的歇后语之后,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我们自己生活中的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待法律。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义法律,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人民在和谐稳定的前进道路上顺利前行。
写作重点:讲述包公审驴的故事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介绍与包公审驴有关的歇后语;强调社会公义法律的重要性。
用词分析:一些传统事物和概念的描述,如“司法制度”、“罪犯”、“敏锐法眼”、“鉴明烈火心”等;歇后语的运用,如“有三条腿”、“杀你充数”等。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一些简单朴实的语言,使得全文更加亲切和易懂。
《包公审驴》名师教学课件5篇
《包公审驴》名师教学课件5篇《包公审驴》讲述了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下面是WTT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包公审驴》名师教学课1 教学目标:1、通过对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包公的智谋。
2、熟读课文,并能试着背诵描写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
3、体会作者写作方法,并试着运用写一个小偷落网的片断。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包公审驴》一课,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
齐读课题。
通过学习课文,咱们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案子?生:奇案师:是啊,这案子从发生、发展到结果处处呈现着一种与众不同,真可谓是一奇案。
师板书:奇案二、深入学习,自主探究师:这奇案奇在哪里?作者是范文的,你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一边仔细读书一边思考并在相应句子的旁边做好批注。
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三、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引导解决重难点奇在哪里? 预设1:审的是驴而不是人预设2:小偷没有偷走而是换走驴子让学生读读相关句子预设3:小偷审驴(或者说审案)的方法很特别按照顺序具体让学生找,说,读第一处:教师概括板书:饿驴三天第二处:学生概括痛打饿驴第三处:放驴寻偷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包公审驴的方法上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说不出来就讨论,生:包公很有智慧生:小偷最终落网了………师:同学们提到最多的是包公多么有智谋,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
你想不想来演一演包公,审审这个千古奇案呢?先自己练一练描写包公的句子。
出示重点句子指名2到3名小包公上台,评选最佳小包公全体同学试着背诵三、拓展运用:体会写作方法,并试着写作那么如此足智多谋的包公作者是怎样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小组讨论汇报: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把包公的指挥形象淋漓尽致地的表达了出来,咱们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呢?写什么呢? 文章结尾范文的?一起读读。
小偷最后抓住了,可作者却没有详细描写抓贼的场面,咱们能不能运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再现“黄朝、马汉”抓小偷的情景?写,指名朗读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包公审驴》一文,作者运用了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栩栩如生、足智多谋的包公形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包公审驴》原文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包公审驴 阅读理解
包公审驴阅读理解
包公审驴是一则经典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包公如何巧妙地破解了一桩棘手的案子。
故事中的包公是一个睿智、刚正不阿的官员,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一系列的审问和推理,最终找出了真正的罪犯。
在这个故事中,包公面对的是一个看似无解的案子:一头驴被盗走,而盗贼却一直无法找到。
包公深入调查,发现了一些线索,并通过审问嫌疑人和观察现场,逐渐理清了思路。
他最终找到了盗贼,并且让盗贼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这个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而不是简单的暴力或武力。
包公在审理案件时,没有采取任何暴力手段,而是通过智慧和推理来找到真相。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启示。
此外,这个故事还表现了包公的公正无私和为民除害的精神。
作为一位官员,包公不仅关心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更关心百姓的安乐和福祉。
他通过审理案件,为百姓除去了一个祸害,也彰显了自己的正义和公正。
总之,包公审驴是一则富有智慧和启示意义的民间故事。
它告诉我们,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而不是简单的暴力或武力;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公正无私和为民除害的精神的重要性。
这些品质和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1。
包公审驴 说课稿
包公审驴说课稿【标题】:包公审驴说课稿【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名为《包公审驴》的古代传说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讲述了包公作为一位聪明朴重的官员,审判一起关于驴的案件,展现了他公正、聪明和人民至上的品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包公的智慧和正义,以及他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正文】:一、故事背景北宋时期,包拯担任开封府知府,他以聪明朴重著称,深受人民的敬爱和尊重。
有一天,一个农民带着一头驴来到包府,声称这头驴是他的,但被邻村的人抢走了。
农民希翼包公能够为他主持公道,还他这头驴。
二、审判过程1. 包公的调查包公首先问询了农民和邻村人的口供,了解到双方对于驴的所有权存在争议。
他还子细观察了驴的外貌和特征,以及农民和邻村人的举证材料。
2. 包公的审理包公决定将农民和邻村人带到法庭上进行审理。
他聆听了双方的陈述,子细分析了双方的证据和理由。
包公还邀请了一位兽医专家,对驴进行了详细的体检和鉴定。
3. 包公的判断包公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头驴既不属于农民,也不属于邻村人。
他解释道,这头驴是一头野驴,它没有主人,属于自由状态。
因此,农民和邻村人都没有权利要求所有权。
4. 包公的处理包公决定将这头驴放归自然,让它自由地生活在山野之中。
他还责令农民和邻村人要和平相处,不得再为这头驴产生纷争。
包公的公正判决得到了人民的一致赞许和认可。
三、故事意义1. 包公的智慧和朴重通过包公审判驴案,我们可以看到包公具备非凡的智慧和朴重。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和审理,准确判断出驴的归属问题,并做出了公正的判决。
他的智慧和朴重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2. 包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包公作为一位官员,他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可以从他审判驴案中得到体现。
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 包公的人民至上包公的判决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驴的归属问题,更重要的是他考虑到了人民的利益。
包公审驴的故事主要内容
包公审驴的故事主要内容
包公审驴是一篇非常著名的中国历史故事,它讲述了北宋官员包公如何巧妙地解决了一起驴的失窃案。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包公的智慧和公正,还反映出了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下:
在北宋时期,包公担任开封府知府,负责审理各种案件。
有一天,一个名叫刘五的农民前来报案,他的驴被偷了。
包公仔细询问了案情,得知刘五的驴平时非常温顺,但那天早上却异常狂躁。
因此,刘五怀疑驴是被盗了。
包公命令将驴牵到公堂上,并仔细检查了驴的身体状况。
他发现驴的背上有一个红手印,但并没有看到其他明显的伤口或痕迹。
包公认为这个红手印很可疑,可能是作案者的线索。
于是,他命令将驴牵回刘五家,并要求他好好照顾驴,等待消息。
接下来的几天里,包公派出公差去调查此案。
最终,他们发现了一个名叫王六的人有重大嫌疑。
据调查,王六曾经做过偷窃之事,而且他的手背上有一个红色的疤痕。
包公立即将王六带到公堂上审问,但王六拒不承认自己偷了驴。
这时,包公提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让王六和刘五家的仆人一起拉着驴走一公里的路。
如果驴跟着走,那就说明王六是清白的;如果驴不愿意跟王六走,那就说明王六是偷驴的贼。
结果,驴选择了跟着刘五家的仆人走,而不是王六。
在铁证面前,王六只好承认了自己偷驴的罪行。
最终,包公判决王六赔给刘五一头新驴,并责令他在三天内离开开封府。
从此以后,包公审驴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公正、智慧和法律的象征。
包公审驴
上三天!”
胸有成竹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 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做事果断
侧面描写
包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
公
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
审
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驴
古代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故 包 事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公
审 驴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包 公 审驴
包公
包 公 审 驴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包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 公
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审
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驴
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
想
深思熟虑
“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
Hale Waihona Puke 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习时间:10分钟
1.将包公审驴步骤围绕着“驴”字,概 括成简短的文字(如:关驴)
2.划出包公审驴时的动作、神态、语言 描写,并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刘五跟随衙役找到了自己的好 驴,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此时, 小偷会怎样想呢?请你写一写 。
❖ 以这样一句话为开头:张三(小偷的名 字)看看戴在自己手腕上的枷锁,悔恨 的眼泪流了下来……
❖ 温馨提示: ❖ 为了使这个片段更生动,你可以添
加人物的神态,人物的动作。
形近字组词: ❖审( 审问 )伸( 伸展 ) ❖吭( 吭气 )杭( 杭州 ) ❖役( 衙役 )没( 出没 ) ❖衙( 衙门 )街( 街道 )
3. 想一想,包公在审驴的过程中运用了 什么计谋?
包公是个怎样的人?
铁面无私 断案如神
本文中除了包公使用 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 呢?结果怎样呢?
(掉包计)
1、请写出课文主要内容的小标题。
( 告驴)( )审驴( ) 得驴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记叙了刘五的( )好驴被人偷换 成一头瘦驴后报了案,( 包)公运用了 智慧,从( 瘦)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 妙地破了案。赞扬了包公是一位 ( 铁面无私、断案如)神 的人,也告诉我们 ( 聪明)应该用在正确的地方。
根据意思写词语
❖ 1、紧张害怕,一直不知所措,失去常
态。( 惊慌失措 )
❖ 2、听到从来没听过的,形容事物非常
稀罕。( 闻所未闻 )
❖ 3、假冒别人的名义,代替他去做事或 窃取他的权力、地位。( 冒名顶替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包 公 审 驴
我会认
挣钱 辔头 听差 耷拉 圈栏 懊恼 审查 衙役 狡猾
一声不吭 闻所未闻 惊慌失措 冒名顶替
找一找:
默读课文,用“—” 画出描写刘五原来那头驴 的句子,用“﹏”唯一的财产, 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