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模型制作设计图
桥梁博士V4工程案例教程01 斜拉桥课件
桥梁博士V4工程案例教程斜拉桥解决方案教程大纲0、工程概况1、软件特点2、总体信息3、结构建模4、钢束设计5、钢筋设计6、施工分析7、运营分析8、结果查询9、计算书0、工程概况桥型布置桥型:混凝土斜拉桥公路等级:公路-Ⅰ级跨径:115m+338m+115m桥面布置:桥梁宽度26.8米(0.45米护栏+11米行车道+3.9米分隔带+11米行车道+ 0.45米护栏); 桥墩:主墩:墙式墩,墩身横桥向宽度12米,厚度为2米;辅助墩:墙式墩,墩身横桥向宽度10米,厚度为2米;基础:承台桩基础,厚5.0米,基础采用18φ3.0米钻孔灌注桩。
工程材料与构造特征材料:①混凝土:主梁C50,主墩C50,基础C40②钢筋:HRB400,HBP300③预应力钢绞线:fpk=1860MPa,公称直径Φs15.2 截面:单箱五室尺寸:梁高3.48m,顶宽26.8m,底宽10m,边腹板厚20~60cm,中腹板厚40~80cm,顶板厚40cm~60cm,底板厚20cm~60cm1、软件特点桥梁博士V4.0在斜拉桥中的特色功能JTG D65-01-2007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1)正文:切线模量JTG D65-01-2007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2)条文说明:割线模量JTG D65-01-2007公路斜拉桥设计则(2)条文说明:割线模量拉索换算模量在程序中的实现1.根据规范条文说明,可以采用割线模量的算法2.当和midas进行结果对比时,可以采用新荷载后切线模量斜拉桥中主要考虑的梯度问题有:1.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温度2.钢梁的非线性温度3.钢梁的体系温差4.拉索温差5.塔柱温差斜拉桥中主要考虑的梯度问题有:1.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温度斜拉桥中主要考虑的梯度问题有:1.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温度一半梁宽:13.4m;横坡:2%;悬臂距梁顶面最高点:26.8cm如果采用默认的梯度问题,悬臂处梯度温度应力和实际相差多少?斜拉桥中主要考虑的梯度问题有:2.钢梁的非线性温度3.钢梁体系温差斜拉桥中主要考虑的梯度问题有:4.拉索温差斜拉桥中主要考虑的梯度问题有:5.塔柱的温差3.运营阶段荷载的处理斜拉桥中主要考虑的荷载有:1.有车横风(拉索、塔、梁、墩)2.有车纵风(拉索、塔、梁、墩)3.极限横风(拉索、塔、梁、墩)4.极限纵风(拉索、塔、梁、墩)5.汽车制动力6.附属结构荷载7.(1~4)荷载的相反荷载1.索力的控制方法2.索力在桥博中的调整方法5.针对此类桥型的建模工具:(1)建模方法:构件建模法本案例的建模分为:梁+墩+基础,3部分更加贴近桥梁工程专业,避开有限元节点单元的离散模型结构,降低建模难度。
斜拉桥-独塔单索面非对称斜拉桥研究资料
1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斜拉桥是一种由塔、梁、索3 种基本构件组成的高次超静定组合桥梁结构体系[1]。
斜拉桥的桥面体系是以主梁受压或受弯为主,而其支承体系是以拉索受拉和索塔受压为主。
斜拉索由桥塔上部引出并多点弹性支承于桥跨,这样的结构形式使斜拉桥的主梁受力类似于连续梁,从而大大降低了主梁截面弯矩,有效地提高了主梁的跨越能力。
从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主梁、索塔、斜拉索三大构件的受力特征看,斜拉桥具有形式多样、造型美观,主梁高度不高、优良的跨越能力等特点;斜拉桥的设计结构特点包括计算机结构分析和计算、高次超静定结构、应用有限单元法;与其它桥型相比,斜拉桥的特性包括:斜拉桥是跨径250m~600m 的最合适桥型,而斜拉跨径600m~1000m 时,斜拉桥是仅次于悬索桥的合适桥型[2]。
由于斜拉桥的种种优点,斜拉桥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城市桥梁和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当中。
然而,在斜拉桥的运营过程中,由于频繁承载甚至承受超载,加上长期的自然侵袭以及人为事故造成的损坏,斜拉桥会产生各种病害。
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桥梁发生病害的部位会越来越多,损坏程度也会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在结构上来说,斜拉桥属于柔性结构,在风力、地震力其他自然及人为的动力影响时容易发生振动,这些振动对于斜拉桥的受力来说是不利的。
斜拉索是斜拉桥的核心组成部分,现用的斜拉索绝大多数为钢制斜拉索,但钢斜拉索存在很多问题,如振颤、防腐、锚固点的应力疲劳等。
其中斜拉索及其锚具的防腐问题尤为显著,由于斜拉索锈蚀而导致斜拉桥被迫换索已经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4]。
对于已建斜拉桥,在其营运过程中某些构件损坏尤其是斜拉索损伤会导致桥梁极限承载能力的降低甚至导致突然坠毁事故,这些问题给人们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对既有营运斜拉桥病害检测及加固研究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斜拉桥病害检测研究现状早在20 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着手研究桥梁损伤问题,进入70 年代之后,桥梁检测工作已经被运用于桥梁工程,用来评定桥梁的成桥质量。
斜拉桥计算
第二章 斜拉桥的计算第一节 结构分析计算图式斜拉桥是高次超静定结构,常规分析可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法,即基于小位移的直接刚度矩阵法。
有限元分析首先是建立计算模型,对整体结构划分单元和结点,形成结构离散图,研究各单元的性质,并用合适的单元模型进行模拟。
对于柔性拉索,可用拉压杆单元进行模拟,同时按后面介绍的等效弹性模量方法考虑斜索的垂度影响,对于梁和塔单元,则用梁单元进行模拟。
斜拉桥与其它超静定桥梁一样,它的最终恒载受力状态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因此结构分析必须准确模拟和修正施工过程。
图2-1是一座斜拉桥的结构分析离散图。
图2-1斜拉桥结构分析离散图第二节 斜拉索的垂度效应计算一、等效弹性模量斜拉桥的拉索一般采用柔性索,斜索在自重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垂度,这一垂度的大小与索力有关,垂度与索力呈非线性关系。
斜索张拉时,索的伸长量包括弹性伸长以及克服垂度所带来的伸长,为方便计算,可以用等效弹性模量的方法,在弹性伸长公式中计入垂度的影响。
等效弹性模量常用Ernst 公式,推导如下:如图2-2所示,为斜索自重集度,q m f 为斜索跨中的径向挠度。
因索不承担弯矩,根据处索弯矩为零的条件,得到:m m 22111cos 88m T f q l ql α⋅==⋅2cos 8m ql f Tα= (2-1)图2-2 斜拉索的受力图式索形应该是悬链线,对于m f 很小的情形,可近似地按抛物线计算,索的长度为:lf l S m238⋅+= (2-2)223228cos 324m f q l l S l l TαΔ=−=⋅= 2323cos 12d l q l dT TαΔ=− (2-3) 用弹性模量的概念表示上述垂度的影响,则有:()3322321212cos f dT l lT E d l A Aq l L σαγ=⋅==Δ (2-4)式中:/T A σ=,q A γ=,cos L l α=⋅为斜索的水平投影长度, f E :计算垂度效应的当量弹性模量。
矮塔斜拉桥概述
矮塔斜拉桥概述1.1矮塔斜拉桥的定义和特点矮塔斜拉桥为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桥型,瑞士、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这几年修建了多座这种桥梁。
由于它优越的结构性能,良好的经济指标,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在这种桥型上起步稍晚,2001年建成的漳州战备大桥,是国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矮塔斜拉桥。
对于这种桥型的称谓尚未统一。
日本的屋代南桥与屋代北桥为两座轻载铁路桥,初看起来象斜拉桥,因而日本的桥梁界对其笼统地称为斜拉桥。
小田原港桥是一座公路桥,日本桥梁界没有把它称为斜拉桥,而是沿用了法国工程师1988年提出的名称—Extra-dosed Prestressing Concrete Bridge,即超配量体外索PC桥,简称EPC桥。
实际上屋代南、北桥与小田原港桥其结构体系非常相似,同样可以称为EPC桥。
在美国,这种桥有称为“Extra-dosed Prestressing Concrete Bridge”的,也有称为“Extra-dosed Cable-stayed Bridge”的。
国内的称谓也一直存在争论,1995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严国敏先生首次把它定义为“部分斜拉桥”。
其含义是:在结构性能上,斜拉索仅仅分担部分荷载,还有相当部分的荷载由梁的受弯、受剪来承受。
“部分斜拉”即源于斜拉索的斜拉程度。
后来国内一些文章根据这种桥型塔高较矮的特点,又把这种桥型定义为矮塔斜拉桥。
矮塔斜拉桥的受力是以梁为主,索为辅,所以梁体高度介于梁式桥与斜拉桥之间,大约是同跨径梁式桥的1/2倍或斜拉桥的2倍。
截面一般采用变截面形式,特殊情况采用等截面。
矮塔斜拉桥的桥塔一般采用实心截面。
塔高为主跨的1/8~1/12,由于桥塔矮,刚度大,一般不考虑失稳问题。
梁上无索区较之一般斜拉桥要长,而且除了主孔中部和边孔端部的无索区段之外,还有较明显的塔旁无索区段。
边孔与主孔的跨度比值较之斜拉桥要大。
一般斜拉桥边孔与主孔的跨度比值一般小于0.5,多数在0.4左右,而矮塔斜拉桥与一般连续梁(刚构)桥相似,为避免端支点出现负反力,边孔与主孔的跨度之比一般会大于0.5,较合理的比值在0.6左右。
斜拉桥模型制作设计图
斜拉桥模型制作设计图一、模型概况斜拉桥主桥结构形式为双塔双索面漂浮体系结构,主梁采用肋板式结构,拉索采用平行钢丝体系。
斜拉桥模型包括桥塔、主梁、斜拉索、桥墩以及基础。
模型全长18.2米,高米,桥面宽米,索96根。
斜拉桥模型三维图见图1、2。
图1 斜拉桥模型全桥三维图图2 斜拉桥模型桥塔三维图二、材料全桥模型材料主要采用有机玻璃制作,主梁、主塔采用有机玻璃制作,斜拉索采用Ф4钢筋,桥墩以及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机玻璃主要材料性能初步假设为:弹性模量 E=×103 N/mm2。
斜拉索采用Ф4钢筋=235N/mm2,弹性模量 E=×105N/mm2。
(Q235),强度标准值 fyk三、模型结构图1、斜拉桥模型立面布置斜拉桥模型包括桥塔、主梁、斜拉索以及桥墩。
该桥为对称结构,以主梁跨中点为中心左右对称。
6号桥塔斜拉索混凝土桥墩边墩主梁边墩37号桥塔图3 斜拉桥模型布置图(单位:㎜)注:以后图表中尺寸均采用毫米为单位。
2、主梁主梁全长米,横截面见图4。
主梁截面图(单位:mm)图4 主梁横截面图3、塔塔高3. 16米,详细尺寸见图5~7。
塔与梁不直接连接,依靠拉索连接。
梁底距离塔横梁20毫米。
塔墩高米,地面以上米,地面以下开挖米。
为了塔与墩连接牢固,墩上预留洞口,塔柱延伸至墩底部,然后浇注环氧砂浆填补洞口。
塔与墩连接处还要加钢板锚固。
塔与墩连接的详细构造见图15~17。
索塔立面图索塔侧面剖面图图5 塔立面、剖面图 图6 塔侧面剖面图159515150100157015150图7 塔结构详图4、拉索斜拉索为双索面,共96根,采用Ф4钢筋。
根据位置不同,斜拉索采用不同的标号。
比如,“S1”表示边跨的拉索,“M1”表示中跨的拉索,具体标号见图8。
S1S3S5S7S9S11S13S15S17S19S21S23M1M3M5M7M9M11M13M15M17M19M21M23M25M27M29M31M33M35M37M39M41M43M45M47S25S27S29S31S33S35S37S39S41S43S45S47边跨中跨边跨图8 拉索位置标号(1) 拉索锚固方式拉索在塔内壁锚固,在梁肋底部设螺栓来调节索力。
斜拉桥成桥阶段和施工阶段分析(MIDAS算例)
目录概要1桥梁基本数据/ 2荷载/ 2设定建模环境/ 3定义材料和截面的特性值/ 4成桥阶段分析6结构建模/ 7生成二维模型/ 8建立索塔模型/ 10建立三维模型/ 13建立主梁横向系梁/ 15建立索塔横梁/ 17生成索塔上的主梁支座/ 19生成桥墩上的主梁支座/ 23输入边界条件/ 25计算拉索初拉力/ 28输入荷载条件/ 29输入荷载/ 30运行结构分析/ 33建立荷载组合/ 34计算未知荷载系数/ 35查看成桥阶段分析结果39查看变形形状/ 39施工阶段分析40施工阶段分类/ 41逆施工阶段分类/ 42逆施工阶段分析/ 42输入拉索初拉力/ 45定义施工阶段/ 49定义结构群/ 50指定边界群/ 53指定荷载群/ 56建立施工阶段/ 59输入施工阶段分析数据/ 61运行结构分析/ 61查看施工阶段分析结果62查看变形形状/ 62查看弯矩/ 63查看轴力/ 64施工阶段分析变化图形/ 65概要斜拉桥将拉索和主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桥型美观,而且根据所选的索塔型式以及拉索的布置能形成多种多样的结构形态,易与周边环境融合,是符合环境设计理念的桥梁形式之一。
斜拉桥对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斜拉桥的结构分析与设计与其它桥梁形式有很大不同,设计人员需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设计经验。
在斜拉桥设计中,不仅要对恒荷载和活荷载做静力分析,而且必须做特征值分析、移动荷载分析、地震分析和风荷载分析。
为了决定各施工阶段中设置拉索时的张力,首先要决定在成桥阶段自重作用下的初始平衡状态,然后按顺序做施工阶段分析。
在本例题中将介绍建立斜拉桥分析模型的方法、计算拉索初拉力的方法、施工阶段分析的步骤以及查看分析结果的方法。
本例题中的桥梁模型如图1所示为三跨连续斜拉桥,中间跨径为220m、边跨跨径为100m。
图1 斜拉桥分析模型桥梁基本数据为了说明斜拉桥分析的步骤,本例题桥梁采用了比较简单的分析模型,可能与实际桥梁设计内容有所不同。
斜拉桥模型试验设计方案
(2)减少配重
对于动力学模型的配重,振型只受配重分布的影响, 不受配重大小的影响。当质量按同一比例折减时,振型 不受影响,频率则与质量平方根的反比呈线性增长。因 此,对模型的质量统一折减,即采用全配重模型的1/X作
为动力学模型的质量,则频率提高为全配重模型的 倍。
四、有限元分析
1、有限元模型
2、计算结果
感谢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总配重:2782.78㎏
3、减少配重的办法
(1)降低有机玻璃的弹模
有机玻璃的弹模降低,其所需的配重也随之减少。 在本报告中采用的有机玻璃的弹模为3.6GPa,大约为 混凝土弹模的1/10。但实际上有机玻璃的原料添加的成 分不同,其弹模也随之改变,一般范围在1.5~3.8GPa之
。 间,所以通过工厂定制使有机玻璃的弹模低于3.6GPa
2、动力相似关系的确定
三、模型的设计
1、外形尺寸、结构截面设计
2、附加质量配重
为了满足质量相似,采用了附加质量配重的方法,使 得模型的名义密度与实桥的密度相等。
模型材料的密度ρ要为实桥的4倍,可以用附加质量 的方法来增大材料密度。
混凝土主梁的配重:
塔配重:1013.74㎏ 配重采用铁片沿塔身四周均布, 铁片厚度约为2.2厘米
斜拉桥模型试验设计方案
一、试验的目的、任务
对于全桥模型试验而言,主要是完成动力试验,但动 力试验既要满足静力试验相似条件,也要满足动力相似 条件,所以全桥模型设计时要两者兼顾。
无论是静力试验还是动力试验,它们都是在线弹性状 态下完成的,所以模型只要满足线弹性范围内的要求即 可。
二、确定相似关系
1、静力相似关系的确定
这个固定的位置即作为参考点的位置,多个传感器同时拾振,传感
斜拉桥
平行双索面类型对主梁截面抗扭有利,主梁可采用较小抗扭刚度的
截面并且具有较好的抗风稳定性,
斜向双索面对桥面梁体抵抗风力扭振十分有利,尤其适合于特大跨 径的桥梁,倾斜的双索面应采用倒Y型、A型或双子型索塔。若跨径 过小,考虑视野问题,不宜采用。
1.2.3拉索布置
2、拉索立面布置
索面形状主要有(a)辐射形、(b)竖琴形和(c)扇形三种类型
气动控制法
气动控制法是将光滑的拉索做成具有螺旋凸纹、条形凸纹、圆形凹点、
条纹凹纹等形式,通过提高拉索表面的粗糙度,有效地减小风振的影响。
日本多多罗大桥拉索上的圆形凹点
1.3.3拉索的构造
磁流变减震法
磁流变减振法是用磁流变阻尼器取代油阻尼器,来实现斜拉桥的“风 雨振”问题。
多多罗大桥的制振缆索
2650 17 5 115 0 115 0 17 5
拉 索
1%
3 00
1% 1.5 % 1.5 %
武汉长江二桥双箱形主梁
半封闭式箱形截面
其两侧为三角形封闭箱,端部加厚以便锚固拉索,外缘做成风嘴状, 以减少迎风阻力。由于中间无底板,自重变得较轻,其适用于双索面斜 拉桥。
美国P—K桥三角形双箱梁
封闭式箱形截面
图(a)表示三跨连续梁及 其典型的恒载弯矩图, 而图(b)为三跨斜拉桥及 其恒载内力图。从图中 可以看出,由于斜拉索 的支承作用,使主梁恒 载弯矩显著减小。此外
,斜拉索轴力产生的水
平分力对主梁施加了预 压力,从而可以增强主 梁的抗裂性能.节约主
梁中预应力钢材的用量
1.1 概述
斜拉桥属于高次超静定结构,包含较多的设计变量,桥型方案和寻求 密索布置:日本,1999年5月1日建成通车,其主跨长达 合理设计较为困难。 890米, 主梁为P.C.与钢箱梁混合结构
midas斜拉桥建模
图 3. 设定建模环境及单位体系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定义材料和截面特性值
输入加劲梁、主塔下部、主塔上部、拉索的材料特性值。 在材料和截面对话框中
选择材料表单点击
按钮。
定义多种材料时,
使用
按钮会更
方便一些。
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名称 (加劲梁) 设计类型 > 用户定义 弹性模量 (2.1e7) ; 容重 (7.85)
索
主塔
主塔
40m
使用MIDAS/Civil
软件内含的优化法则 计算出索初拉力。
荷载
分类 自重
索初拉力 挂篮荷载 支座强制位移
主梁 110m
图 2. 立面图
主梁 40m
荷载类型 自重
初拉力荷载
节点桥阶段初始平衡状态的
索初拉力 80 tonf 10 cm
精彩文档
指定受力状态的索力优化 (Traditional "Zero Displacement" Method)
目前一般的斜拉桥都会使用多拉索结构,所以拉索的横向分力对加劲梁的弯曲内 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可以假设加劲梁弯曲内力由斜拉索竖向分力和加劲梁恒载作用 下产生。此方法为使拉索的锚固点的竖向位移接近“0”的方法,如果设计纵段线形比 较完美时,加劲梁的弯矩分布与恒载作用下的刚性支承连续梁的状态比较接近。
实用标准文案
设定建模环境
为了做斜拉桥成桥阶段分析首先打开新项目 “ cable stayed ” 为名保存文件 , 开 始建立模型。
单位体系设置为“m”和“tonf”。该单位体系可以根据输入的数据类型随时随意 更换。
文件 / 文件 /
新项目 保存 (cable stayed)
斜拉桥模型分析
斜拉桥的模型分析第一章建模综述1.1 Midas Civil 简介本次建模分析采纳Midas Civil软件,Midas Civil是个通用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可适用于桥梁结构、地下结构、工业建筑、飞机场、大坝、港口等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特殊是针对桥梁结构,MidaSCiviI结合国内的法律规范与习惯,在建模、分析、后处理、设计等方面供应了很多的便利的功能,目前已为各大大路、铁路部门的设计院所采纳。
1.2 斜拉桥简介斜拉桥是塔、拉索和加劲梁三种基本结构组成的缆索承重结构体系,桥形美观,且依据所选的索塔形式以及拉索的布置能够形成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简洁与周边环境融合,是符合环境设计理念的桥梁形式之一。
1.3 建模基本步骤(1)采用斜拉桥建模助手生成斜拉桥二维索塔模型,并扩建为三维模型;(2)建立主梁横向系,并生成索塔与桥墩上的主梁支座;(3)输入边界条件;(4)输入荷载及荷载条件;(5)采用未知荷载系数功能计算拉索初拉力;(6)施工阶段分析计算;进行分析计算图1桥梁模型建立流程图其次章斜拉桥模型基本参数选取2.1 斜拉桥基本数据图1斜拉桥示意图2.2 2斜拉桥材料特性值对斜拉桥不同部位材料参数基本信息进行选取。
本次模型分析主要选取拉索、桥梁主塔、桥梁索塔、主梁横系梁、索塔横梁、加劲梁等部位纳入分析体系。
选取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容重等参数,如表2。
在材料对话框中输入如下参数。
2. 3斜拉桥截面特性值在截面特性对话框下输入如下参数。
2.4荷载作用荷载作用可以分为可变作用和永久作用,在建立模型中需要分别进行设定。
1.1 .1永久作用对于斜拉桥,永久作用主要指桥梁自重。
自重系数选取K二期恒载包括桥面上路缘石、防撞护栏、栏杆、灯柱、泄水管、桥面铺装等。
人行道荷载设为恒载。
其中二期恒载为18.6KN∕m,人行道荷载为6. 2KN∕m02.4 . 2可变作用桥梁模型设为双车道,采纳中国城市桥梁荷载(CJJ77・98),车轮间距1.8m,采纳大路I级车道荷载,取值依据JTGD60-2004《大路桥涵设计通用法律规范》规定选取。
纸艺斜拉桥
爱
Ai Qingchun
·青春
顾冰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金陵三首》中写道“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寄慨金陵城的壮险形势和长江的波澜壮阔。
然而,古人很难想象到江河、峡谷、壕沟、海湾这些隔断交通的天堑,在当今已基本被路网建设中科技含量高、建设难度大的桥梁工程所解决。
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可划分为梁式体系、拱式体系、刚架桥、悬索桥以及组合体系等。
那么,本期我们就来谈谈组合体系中斜拉桥的搭建。
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共同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本期我们要做的纸斜拉桥模型主要由主梁、索塔和斜拉索组成。
52
科学24小时Science in24hours2018年第5期
53。
第九章 斜拉桥
(a) 辐射形
扇形布置的拉索在索塔锚固分散到一定的高度范围, 其分布范围由锚固构造要求确定,一般两个锚固点 的间距为3~4m左右。这种布置方式索力传递接近于 最合理,构造也能满足施工要求,是斜拉桥普遍采 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b) 扇形
竖琴形拉索布置是平行布置拉索的结构体系,最大 特点是避免拉索之间相互交叉的视觉效应,拉索长 度变化有韵律,景观效果较好,而且对主梁的轴向 变形约束刚度大。缺点是竖向的传力效果比较差。 当拉索布置对斜拉桥经济性影响不大时(中等跨度 的钢桥)或者从景观需要考虑,设计可采用竖琴形 的拉索布置形式。
拉索技术研究:
如何使拉索与锚具的组装件能在斜拉 桥整个使用年限内经得起高幅度应力变 化,锚具抗疲劳 拉索组件绝对可靠的永久的防护 拉索组件可靠耐久前提下,施工方便 ,造价低廉
2. 斜拉索类型 根据捆扎形式不同,拉索 可分为封闭式钢索、平行 钢丝索、钢绞线索三种形 式,比较常用的是由φ5 或φ7mm热镀锌钢丝组成 的平行钢丝索,强度一般 为1670MPa
1. 钢主梁 钢主梁有板梁和桁架梁两种形式。桁架梁 的截面高、刚度大,特别适用于双层桥面的桥 梁(如公铁两用,但用钢量大。
日本本—四联络 桥上的柜石岛和 岩黑岛大桥,主 跨为420m,主梁 为桁架。
板梁截面有开口截面和箱形截面两种形式
梁板式双主梁截面(德国Leonhardt推荐的截面形式)
扁平钢箱梁(江苏苏通大桥主梁截面)
2. 拉索的锚固方式 根据拉索的锚固方式不同,斜拉桥可分为自锚 式、地锚式和部分地锚式三种结构体系。 自锚式最常用。施工方便、主梁截面受力合理、 不需要修建锚碇等。但当结构跨度比较大时,主梁 的稳定问题突出,可能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
(a) 自锚式
大连市动物园斜拉桥CAD全套图纸
桥梁三维模型图
桥梁三维模型图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简支T梁施工过程之一——主梁的浇筑T梁内部设置普通钢筋,形成钢筋骨架,完成部分构造功能。
梁内部设置普通钢筋,形成钢筋骨架,完成部分构造功能。
在T梁两端,为适应内部预应力束的抬高,要将马蹄抬高。
在T梁两端,为适应内部预应力束的抬高,要将马蹄抬高。
后张法预应力T梁施工,在主梁浇筑完毕,穿束完成后,要进行预应力张拉。
所以要在张拉端设置锚头构件预留张拉位置。
锚头可设置在梁端、梁顶等位置。
后张法预应力T梁施工,在主梁浇筑完毕,穿束完成后,要进行预应力张拉。
所以要在张拉端设置锚头构件预留张拉位置。
锚头可设置在梁端、梁顶等位置。
后张法预应力T梁施工,在主梁浇筑完毕,穿束完成后,要进行预应力张拉。
所以要在张拉端设置锚头构件预留张拉位置。
锚头可设置在梁端、梁顶等位置。
多数T梁在梁内部设置通长的预应力钢束。
由于梁的两端剪力较大,所以要将预应力钢束在两端抬起。
这和钢筋混凝土梁很相似。
由于梁的两端剪力较大,所以要将预应力钢束在两端抬起。
这和钢筋混凝土梁很相似。
预应力钢束要套波纹管,在锚头处要加锚垫板,以克服由于局部受力所引起的应力集中。
预应力钢束要套波纹管,在锚头处要加锚垫板,以克服由于局部受力所引起的应力集中。
T梁施工过程之二——穿束简支T梁施工过程之二——穿束预应力筋穿入孔道的方法有先穿束法和后穿束法两种。
先穿束法即在浇注混凝土之前穿束。
这种穿束法较省力,但束端保护不当易生锈。
后穿束法即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穿束。
穿束可在混凝土养护期内进行,不占工期,便于用通孔器或高压水通孔,穿束后及时张拉,易于防锈,但穿束较为费力。
后穿束法可用人工穿束、卷扬机穿束和穿束机穿束。
穿束前应全面检查孔道是否完整无缺T梁施工过程之二——穿束T梁施工过程之二——穿束T梁施工过程之二——穿束T梁施工过程之二——穿束T梁施工过程之二——穿束T梁施工过程之二——穿束T梁施工过程之二——穿束T梁施工过程之二——穿束T梁施工过程之三——张拉预应力T梁一般采用后张法(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预应力钢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拉桥模型制作设计图
一、模型概况
斜拉桥主桥结构形式为双塔双索面漂浮体系结构,主梁采用肋板式结构,拉索采用平行钢丝体系。
斜拉桥模型包括桥塔、主梁、斜拉索、桥墩以及基础。
模型全长18.2米,高3.46米,桥面宽0.55米,索96根。
斜拉桥模型三维图见图1、2。
图1 斜拉桥模型全桥三维图
图2 斜拉桥模型桥塔三维图
二、材料
全桥模型材料主要采用有机玻璃制作,主梁、主塔采用有机玻璃制作,斜拉索采用Ф4钢筋,桥墩以及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机玻璃主要材料性能初步假设为:弹性模量E=3.6×103 N/mm2。
斜拉索采用Ф4钢筋(Q235),强度标准值f yk=235N/mm2,弹性模量E=2.1×105N/mm2。
三、模型结构图
1、斜拉桥模型立面布置
斜拉桥模型包括桥塔、主梁、斜拉索以及桥墩。
该桥为对称结构,以主梁跨中点为中心左右对称。
6号桥塔
斜拉索
混凝土桥墩
边墩
主梁
边墩
3
7号桥塔
图3 斜拉桥模型布置图(单位:㎜)
注:以后图表中尺寸均采用毫米为单位。
2、主梁
主梁全长18.2米,横截面见图4。
图4 主梁横截面图
主梁截面图(单位:mm)
3、塔
塔高3.16米,详细尺寸见图5~7。
塔与梁不直接连接,依靠拉索连接。
梁底距离塔横梁20毫米。
塔墩高0.65米,地面以上0.4米,地面以下开挖0.25米。
为了塔与墩连接牢固,墩上预留洞口,塔柱延伸至墩底部,然后浇注环氧砂浆填补洞口。
塔与墩连接处还要加钢板锚固。
塔与墩连接的详细构造见图15~17。
索塔立面图
索塔侧面剖面图
图5 塔立面、剖面图图6 塔侧面剖面图
159515
150
2011020
157015
150
图7 塔结构详图
4、拉索
斜拉索为双索面,共96根,采用Ф4钢筋。
根据位置不同,斜拉索采用不同的标号。
比如,“S1”表示边跨的拉索,“M1”表示中跨的拉索,具体标号见图8。
S1S3S5S7S9S11
S13
S15S17S19S21S23M1
M3
M5
M7
M9
M11M13M15M17M19M21
M23M25M27M29M31M33M35M37M39M41M43M45M47S25S27S29S31S33S35S37S39S41S43S45S47
边跨
中跨边跨
图8 拉索位置标号
(1) 拉索锚固方式
拉索在塔内壁锚固,在梁肋底部设螺栓来调节索力。
该螺栓还可以调节梁的竖向线型。
(2) 拉索的数量及长度
表1中列出拉索数量及长度,其中索长度指拉索位于梁与塔上作用点之间的距离。
初步预定下料长度比索长度大约多40㎜。
梁底一端的索端的螺纹要至少40㎜。
(3)位于梁上的索位置
梁上的索位置布置见图9。
图9 索位置(梁横截面)
主梁截面图(单位:mm)
说明:(a)斜拉索从主梁梁肋穿过,需要预先在梁肋上钻孔。
(b)索在梁肋底部的定位:横向:梁肋中点处;纵向:见图10、11。
(c)索在梁顶部的定位:见图12、13。
39
39
图11 梁侧索定位(纵向)<2>
梁顶索定位图(沿梁纵向)1
图12 梁顶索定位图(沿梁纵向)<1>
梁横向中心线
梁顶索定位图(沿梁纵向)2
图13 梁顶索定位图(沿梁纵向) <2>
(3)位于塔上的索位置
塔上的索位置布置见图14。
- 11 -
(1)塔侧向索位置 图14 塔上索的位置图
说明:(1)塔侧向索位置图中,只画了塔侧向剖面的一半;(2)塔内壁索位置:索布置在塔柱的中心线上
- 12 -
5、铁块
为了满足模型质量换算的要求,在梁底部布置铁块。
铁块初步采用13㎜铁板加工而成(通过有机玻璃力学试验得知其弹性模量后,最后确定铁板厚度。
) (1)梁下铁块的布置
每块90mm*100mm 铁块间隔8mm
每块90mm*100mm
铁块间隔8mm
图15 梁底铁块分布图
(2)塔上铁块的布置
塔上铁块也采用13㎜铁板,初步加在没有索的塔外壁(为了美观加在塔内是最好)。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