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a520a2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2.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
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院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及时诊断和治疗危急病情而制定的一套规
范化的报告制度。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一般步骤:
1. 定义危急值: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学标准制定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一般包括生
命威胁、需要立即干预或治疗的病情。
2. 危急值识别和报告: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如医院信息系统、电话等)识别危急值,
并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包括主治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3. 危急值信息传递:报告危急值的人员需要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体征、实
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获取快速有效的医疗干预。
4. 危急值确认和记录: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并将相
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电子病历中,以方便日后追踪和评估。
5. 危急值处理和干预:医务人员根据危急值的紧急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时采取适
当的处理和干预措施,包括紧急手术、快速诊断、药物治疗等。
6. 立即反馈:医务人员处理完危急值后,需要及时向报告人员反馈处理结果,确保信
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 追踪和评估:医院要做好对危急值的追踪和评估工作,包括对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进行评估,并对处理结果和患者结局进行追踪和分析,以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以上是一般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主要步骤,不同的医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细化或调整。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c27d60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b.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临床危急情况而建立的一项管理制度。
它要求临床工作者在发现危急情况时能够及时上报和通知有关人员,以便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尽可能减小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为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建立制度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明确危急值标准医疗机构应当设定适宜的危急值标准,既能够保证临床工作者充分辨识危急情况,又不至于过度报警。
标准应当依据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制定,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诊疗水平。
2、明确危急值级别医疗机构应当设定不同的危急值级别,以便对患者状态做出及时、准确的响应。
危急值级别可以依据病情风险、紧急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划分,划分应当考虑尽可能全面,且恰当合理。
3、制定危急值上报流程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危急值上报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卫生安全。
流程应当明确危急值的上报途径、上报时间要求、上报人员及责任等。
同时还应当制定危急值通知流程,及时将危急值通知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二、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流程制定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来执行该制度。
通常而言,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临床工作者发现危急情况在病情紧急的情况下,临床工作者应当尽可能快地发现危急情况,并及时上报相关责任人员。
临床工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发现危急情况,如病例分析、检查结果分析、临床护理中频繁出现同一症状等。
2、临床工作者上报危急值当临床工作者发现问题,发现危急情况的时候,应当及时上报,通过短信、电话、系统消息等途径向相应责任人员上报危急值。
在上报危急值的同时,临床工作者还应当注释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和病情情况,发送相应的病例资料以助于后期建立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3、责任人员接收危急值一旦收到临床工作者的危急值上报,相关责任人员应当尽可能快地响应该信息,并及时给予回复。
危急值报告制度、程序及流程图
![危急值报告制度、程序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3aa196ae2af90242a995e536.png)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程序及流程图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医院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制定危急限值。
并根据临床需要定期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项目,以适合于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
3、检验科建立实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及了解临床对患者处理情况的制度及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4、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接到检验科电话的医务人员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报告时间(具体到分钟)。
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做好登记、签字等。
5、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识别,在半小时内做出相应处理,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分析、记录,并及时复查。
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存在缺陷。
如有需要、即应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6、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1、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8f8554071fe910ef02df856.png)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一、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凡检验科、放射科、CT、超声科、心功能科、内窥镜与病理等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应及时审核或复核一次,同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如两次复查结果相同,且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标本采集、运送无误,方可报告临床科室。
凡有“危急值”的检验(查)报告单必须加盖“危急值”章。
(三)临床科室仅医护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按照要求做好记录。
(四)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值班医师(或主管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五)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措施(如用药、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做出决定;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看及处理情况记录(六)危急值的项目进行不定期的更新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应书面报医务科,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论证后公布实施。
(七)医务科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及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持续改进质量。
(八)各科“危急值”项目见附表。
二、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立即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或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80e39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e.png)
对于电子记录,应设置防止篡改的 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CHAPTER 05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培训和实 施
培训计划和要求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和师资等。
要求参与培训的人员了解和掌握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实施步骤和方法
确定危急值报告的指标和范围,以及报告的流程和责任人。
上级医生在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组织会诊,根据会 诊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科室主任
科室主任应监督本部门的 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 效的治疗。
CHAPTER 03
危急值报告流程
报告程序
检测到危急值时, 检测人员应立即确 认并记录结果。
报告时应使用规定 的报告单,并详细 说明检测结果和危 急值的含义。
改进建议和措施
完善报告流程
针对报告流程中的薄弱环节进 行改进,如简化报告程序、明 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间的沟
通协作等。
提高报告质量
加强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和 完整性,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
报告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强化处理措施
制定更为科学、规范的处理措 施,确保危急值得到及时有效
的处理,提高整体效果。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对于需要进一步追踪的情况, 应制定相应的追踪流程和责任 人。
追踪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和处理 情况,确保追踪工作的顺利进 行。
CHAPTER 04
危急值报告的息、危急值项目、报告时间、报告医生等信息,要求清晰、准确。
电子记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或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等电子平台,记录和存档危 急值报告的相关信息。
存档要求
长期保存
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存档应长期保存,以备后续查阅和处理。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1b8c9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b.png)
“危(wei)险值”报告制度为加强医学检查“危(wei)险值(征兆)”的管理,保证将“危(wei)险值(征象)”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科室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提髙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wei)险值(征兆)”指检查结果中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的数值或者征兆。
当浮现此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wei)险状态,临床医生如果及时得到此结果,应当迅速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否则就可能失去最佳救治患者时机。
二、"危(wei)险值(征兆)”报告流程:(一)当检查结果浮现“危(wei)险值(征兆)”时,医技人员应先核查,确认检验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或者问询标本采集是否正确,在确认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报告:1.检查结果可通过LIS、HIS或者PACS系统发布的1.1工作人员审核结果并从LIS或者PACS系统发布危(wei)险值报告。
1.1.1门诊患者:工作时间,就诊科室分诊台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分诊台护士应及时通知接诊医生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门诊接诊医生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致电分诊台护士,由分诊护士通知接诊医生,通话双方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接诊医生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诊室接受诊治,并将相应“危(wei)险值(征兆)”和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电子病历中。
如涉及非工作时间的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直接电话通知患者尽快返回医院相关科室或者急诊科就诊,并做好相应记录。
1.1.2住院患者:所在科室医生和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主管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主管医师不在科室,由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科室医师超过5分钟未能确认危(wei)险值,主班护士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即将致电主班护士,接听电话护士需回读患者及危(wei)险值信息,并负责通知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即将采取相应诊治措施,通话双方均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并完善病程记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bf56e2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3.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是指患者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状态。
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
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
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查(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3、记录应有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通知方式、接收医护人员姓名。
4、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5、各医技科室要在检查(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
临床检验科凡打印报告除加盖“危急值”提示章外,在项目结果后还有“HH”或“LL”的提示。
6、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7、门诊检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门诊医生见到盖有“危急值”提示章的检验报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8、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做好下一步的救治工作。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470c462783e0912a2162a5a.png)
孝感市中医医院医“危急值”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为加强科室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在借鉴国内多家兄弟医院管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JCI的标准),特制订我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第一条“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主检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第二条“危急值”的目的: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的某一项目或几项检验结果“危急值”通知临床,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生命。
第二章“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第三条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检验项目危急值第四条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一)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ST段明显升高或降低);3、急性心肌损伤(T波高耸.ST段斜型抬高);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第五条放射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4d082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8.png)
“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是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对危重患者进行及时处理和干预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可以保证医疗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具体如下:一、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1.危急值报告责任分工制度2.危急值报告培训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的相关培训,包括危急值的定义、判定标准、报告流程和要求等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危急值报告意识和技能。
3.危急值报告维护与更新制度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维护和更新,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保证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能够与时俱进。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危急值的判定医疗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危急值情况,如发现危急值,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稳定患者病情,并进行报告。
2.危急值报告人的选择与通知医疗人员应根据危急值报告责任分工制度,选择相应的报告人员,并及时通知其负责处理该危急值情况。
3.危急值报告的方式与要求4.危急值报告的记录与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追踪系统,及时记录危急值报告的内容、处理情况和结果,并跟踪危急值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后续处理,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5.危急值报告的反馈与整改医疗机构应对危急值报告的反馈和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整改和改进措施,提高危急值报告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6.危急值报告的考核与总结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工作进行考核和总结,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以上是针对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的一种常见规范,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危急值报告工作能够顺畅进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a997e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8.png)
记录在案:医护人员将危急值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以便后续查询和追踪
汇报上级:医护人员向科室负责人或上级医生汇报危急值情况
处理和干预
发现危急值:通过检测仪器或人工检查发现危急值
01
评估病情: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紧急处理
03
通知家属:通知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和紧急处理措施
05
报告危急值:将危急值报告给相关医生或护士
02
紧急处理: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如输血、输液等
04
记录和追踪:记录危急值处理过程,并对患者进行追踪和随访
06
相关责任人
PART THREE
登记责任人
负责收集和整理危急值报告
01
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02
及时将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
03
跟进报告的处理情况和结果
04
报告上级:主管医生将危急值报告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
01
发现危急值: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危急值
报告医生:医护人员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并记录在病历中
02
05
通知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通知患者或家属危急值情况
06
记录存档:将危急值报告记录在病历中,并上传至医院信息系统
报告时限
危急值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对危急值进行报告和处理的制度
1
2
3
4
5
6
记录危急值报告的时间、地点、报告人、接收人等信息
记录危急值的具体数值和单位
记录对危急值的处理措施,如采取紧急治疗、调整用药等
记录干预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便优化工作流程和提升服务质量
记录干预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如与患者家属、其他科室的沟通等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24f205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e.png)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一、临床危急值的定义二、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组织机构:医院或临床实验室等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质控科室,负责制定和管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2.制度标准:医疗机构应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如《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3. 危急值范围:根据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状况,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的范围及其对应的指标或结果。
例如,血红蛋白浓度低于50g/L、血糖浓度低于2.0 mmol/L等。
4.危急值登记: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登记系统,记录所有报告的危急值情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发现时间和报告时间、报告人等。
5.危急值报告流程: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包括危急值的发现、报告、确认、通知以及处理和追踪等。
6.报告人员:医疗机构应选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务人员担任危急值的报告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8.报告响应: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响应,确认和处理危急值,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
9.跟踪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的跟踪追踪机制,对患者的危急值情况进行追踪,确保危急值的处理和处置的效果。
10.报告分析: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临床危急值报告程序1.危急值发现:由医学检验和临床诊疗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或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的指标或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应立即判断是否为危急值。
2.报告责任人:医生或医学检验师等相关人员应立即将危急值情况报告给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3.报告确认: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确认危急值的准确性,并记录在危急值登记系统中。
4.通知处理: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并告知危急值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方法。
5.处理结果报告:相关医务人员在处理危急值后,应向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报告处理结果,包括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并记录在危急值登记系统中。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d2c713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1.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立即应采取行动的结果或值,临床医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接到报告,以便给予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医院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针对各临床科室中可能出现的危急值,通过信息系统建立报告渠道,保障患者的实时干预。
(一)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在于,保证医务人员及时得到危急值的检验结果,迅速采取适当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危害患者生命的风险。
近年来,由于医药技术不断进步,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临床试验和病例分析的积累,对大量的临床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出现危急值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果不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就会造成诊断延误,甚至对患者造成无法想象的危害。
因此,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院的正常运转,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1. 危急值必须与临床病情相符合。
2. 危急值应该是自动化生成的,能够实时通报临床医生。
3. 危急值报告制度必须对应临床科室常见情况,制订相应的共同业绩参考值和预警值。
4. 危急值报告应由专业人员验证,确保其真实准确。
5. 建立危急值沟通机制、传递流程和跟踪措施,完成一系列的危急值报告操作。
6. 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和监测流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质量意见收集。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危急值一旦通知临床医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迅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要动快手脚、迅速行动,而医生得到危急值4分钟之内应当进行回复。
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应当是一种联系和联动的机制,确保危急值通知的实时性和及时性。
(一)危急值的发布当临床检验出现危急值时,检验科应当立即通知临床医生。
具体步骤如下:1. 检验科人员应当在获取危急值结果时,立即以语音或电话形式通知医生,同时向确认单填写危急值的内容,准确无误。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15ec2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1.png)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不同的医院或科室可能存在不同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导致执行过 程中出现混乱或疏漏。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建立统一的危急值判断标准:明确危急 值的范围和判断标准,确保所有医护人 员对危急值的认知一致。
建立奖惩机制,对 执行制度好的医务 人员给予奖励,对 违反制度的医务人 员进行惩罚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 沟通与协作,共同 推进危急值报告制 度的落实与改进
保障患者安全:及时报告危急值,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医疗事故和纠纷 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化的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生护士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 促进团队协作:危急值报告需要多科室协作,强化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医疗水平。
减少报告环节:将危急值报告流程中的多余环节进行合并或取消,减 少报告时间。
简化报告流程:将报告流程简化为“检查-审核-报告”三个步骤,提 高工作效率。
建立快速通道:为危急值报告建立快速通道,确保报告及时、准确。
优化报告系统:对现有的报告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 效率。
培训方式:采用多种形式, 如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 练等
危急值判断标准:明确列出各项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报告时限: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必须报告 报告流程:详细描述报告的流程,包括报告的途径、接收人等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或检验结果、医生初步诊断等
定义:指接收标本 的科室,在获知检 查结果出现危急值 后,立即报告临床 医师的时间。
报告时间:原则上 不得超过30分钟。
接报时间:24小时全天候 登记内容:患者基本信息、检查信息、医生建议 接报人员:值班医师、护士 登记流程:填写纸质登记表或电子登记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588986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6.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2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危急值”目标: 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某一 项目或几项检验、检验“危急值”通知临床, 引发医务人员足够重视,主动采取对应 办法,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3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危急值”汇报制度制订与实施, 能有效增 强医技工作人员主动性和责任心, 提升医 技工作人员理论水平, 增强医技人员主动 参加临床诊疗服务意识, 促进临床、医技 科室之间有效沟通与合作。
等内 脏器官破裂出血危重病人;
② 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患者;
③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④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⑤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
⑥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
⑦大面积心肌坏死;
⑧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9页
“危急值”项目及汇报范围
检验 “危急值”汇报项目和警戒值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6页
“危急值”项目及汇报范围
(二)医学影像检验“危急值”汇报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疗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到达一个
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4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医技科室及时准确检验、检验汇报可为 临床医生诊疗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能更 加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诊 疗服务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3b94d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4.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一、危急值报告的定义和目的危急值是指一些检测结果(如生命体征、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等)明显异常,可能对患者生命产生严重威胁或造成重大健康损害的情况。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务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接收到危急值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的程序1.在发现危急值时,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确认和复核,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2.医务人员应立即向负责报告危急值的人员进行通报,通常是医疗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人员或负责接收危急值信息的危急值管理人员。
4.危急值管理人员应尽快将危急值报告传达给医生或治疗团队,并确保医生能够及时查看报告信息。
5.医生在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向其他医护人员通报、提供紧急治疗、调整患者治疗方案等。
三、危急值报告的要求1.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医务人员在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进行报告,确保危急值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2.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医务人员在进行危急值报告前,应先进行确认和复核,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3.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危急值报告应包含患者个人信息、危急值的具体结果、危急值的紧急程度评估等内容,以便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
4.确保报告的机密性:危急值报告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医务人员在进行报告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四、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评估和改进1.定期总结和评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效果,包括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2.建立反馈机制,允许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及时的回应和改进。
3.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执行和操作该制度。
五、结语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是医疗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它的实施能够在患者危急情况发生时,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医疗干预和紧急处理。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要求执行危急值报告,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08c9e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1.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危急值报告是指某些临床检验结果,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等,超出正常范围,提示患者病情危急。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对及时、准确地处理危急值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 危急值报告的范围根据临床医疗实践,确定危急值报告的范围,防止在大量数据中漏报或误报。
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危急值报告范围。
例如:(1)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2)实验室指标:如动脉血气分析、血糖、钾、钠、氯、钙、镁、肝、肾等。
(3)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
2. 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在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各类危急指标的不同标准,例如血压、血糖、动脉血气等。
同时,还应考虑接收危急值报告的医生的专业背景、工作特点等因素,制定易于理解、操作的标准。
适当确定预警值,使危急值的范围更加明确。
3. 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流程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流程分为以下流程:(1)危急值检测和报告: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及时检测危急值指标,一旦检测到危急值即刻向应急医疗中心报告。
(2)应急医疗中心接收与处理:应急医疗中心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与相关医生沟通,确定处理措施。
(3)医生接受与处理:医生接收危急值报告后,需要确认与危急值相关的病人信息,并根据处理方案实施相关治疗措施。
4. 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为保障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包括测量设备的日常保养、标准物质的使用和交替检验、每个细节步骤的执行和记录等。
二、危急值报告工作流程1. 危急值报告的接收与处理(1)检验人员检测到危急值并进行标记。
(2)自动发送危急值数据到应急医疗中心。
(3)应急专员自动接收危急值数据并进行处理,与相关医生联系,确定处理方案。
(4)医生确认危急值,针对患者进行处理。
2. 处理后的跟踪与记录(1)处理方案的实施:根据处理方案进行相关治疗措施,及时评估处理效果。
危急值报告制度、程序及流程图
![危急值报告制度、程序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767d53d32cc58bd63186bd2e.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程序及流程图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医院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制定危急限值。
并根据临床需要定期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项目,以适合于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
3、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接到检验科电话的医务人员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报告时间(具体到分钟)。
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做好登记、签字等。
5、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的报告后应及时识别,在半小时内做出相应处理,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分析、记录,并及时复查。
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存在缺陷。
如有需要、即应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6、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1、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做好下一步的救治工作。
2、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
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附表注:科室危急值报告实行谁发现谁负责谁报告谁登记原则!危急值报告流程图要求:1、病区接到危急值后必须在半小时内作出相应处理。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bc3a64ef242336c1fb95e2c.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范围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修订本制度。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在患者诊治过程中,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或可能危及患者安全及生命的检查(验)结果。
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验)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详见附件)二、“危急值”报告制度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验)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详细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并将检查(验)结果发出。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详细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三、“危急值”报告流程1、相关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或复审,复查(审)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详细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并将检查(验)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时,应立即确认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可重新留取标本送检复查。
检验科必须立即复检,及时向临床报告“危急值”复检结果。
3、临床医师确认出现危及生命的“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上级医师,并详细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立即进行相应诊治措施。
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上报医务处,确认治疗方案,采取相应诊治措施。
4、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临床科室在进行相应处理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前往医技科室领取或签收危急值报告单,粘贴在住院病历中,将相应诊治措施在病程记录中反映。
5、“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范围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修订本制度。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是指在患者诊治过程中,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或可能危及患者安全及生命的检查(验)结果。
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验)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详见附件)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
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验)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详细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并将检查(验)结果发出。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详细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三、“危急值”报告流程
1、相关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或复审,复查(审)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详细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并将检查(验)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时,应立即确认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可重新留取标本送检复查。
检验科必须立即复检,及时向临床报告“危急值”复检结果。
3、临床医师确认出现危及生命的“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上级医师,并详细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立即进行相应诊治措施。
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上报医务处,确认治疗方案,采取相应诊治措施。
4、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临床科室在进行相应处理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前往医技科室领取或签收危急值报告单,粘贴在住院病历中,将相应诊治措施在病程记录中反映。
5、“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6、“危急值”报告科室: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超声科、心脏超声科、内镜中心、心功能室。
附件:“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一、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表及范围
实验单位低值高值备注
胆红素Bil(新生儿)μmol/L 307.8 血清
血糖Glu mmol/L 2.2 22.2 血清
血糖Glu(新生儿)mmol/L 1.7 11.1 血清
钾离子K mmol/L 2.8 6.2 血清
钾离子K(新生儿)mmol/L 2.8 6.5 血清
钠离子Na mmol/L 120 160 血清
可能危急值项目及其界限值
实验危急界限值
淀粉酶Amylase 正常参考值上限的三倍
钙离子Ca <1.6 or >3.5 mmol/L
尿素BUN >18 mmol/L
肌酐Crea >880 μmol/L
Hct <0.150 or >0.600
Hb <50g/L or >200g/L
WBC <2.5×109/L or >30×109/L Platelet <50×109/L
aTnI >0.5ng/ml
Fibrinogen <1g/L
APTT >70sec
二、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中枢神经系统:
(1)严重的颅内血肿
(2)脑疝
(3)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4)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循环系统:
(1)急性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
(2)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3、消化系统:
(1)消化道穿孔;
(2)腹腔脏器大出血;
(3)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4、呼吸系统:
(1)气管、支气管异物;
(2)大量张力性气胸;
(3)大面积肺栓塞及肺梗死;
5、脊柱、脊髓疾病:
(1)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6、颌面五官急症:
(1)眼眶内异物;
(2)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
7、在放射科检查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即刻抢救并报告临床科室。
三、超声科“危急值”项目
1、主动脉夹层
2、主动脉窦瘤破裂
3、急性深静脉血栓、急性动脉血栓
4、急性胰腺炎
5、急性肠梗阻
6、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
7、急性肝脾胰等脏器外伤破裂
8、急性大量腹腔积液、胸腔积液
9、急性胆囊炎、胆系结石梗阻
1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1、泌尿系结石致急性输尿管梗阻、肾积水
12、急性肾损伤
13、急性尿潴留
14、急性睾丸损伤
15、宫外孕合并急性盆腹腔积液
16、胎盘早剥
17、子宫破裂
18、产后大出血
19、死胎
20、卵巢肿瘤扭转
21、黄体破裂
22、视网膜、脉络膜脱离
23、急性眼外伤,如晶状体脱位
24、肌肉、肌腱断裂神经损伤等
25、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睾丸扭转
26、其它急危重症
27、患者心功能不全,如左心功能EF≤30%等;
28、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
29、外伤或医源性操作(介入或心外科术后等)所导致的活动性心包积血等;
30、大量心包积液导致的心包填塞等;
31、高度疑似或确诊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升主动脉壁内血肿、升主动脉破裂等;
32、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机械并发症:包括二尖瓣乳头肌断裂,游离壁或室间隔破裂穿孔等;
33、感染、外伤、医源性操作导致心脏瓣膜穿孔、腱索断裂并引起急性重度瓣膜反流等;
34、心腔内游离或高度活动的血栓或肿块、医源性植入物(封堵器、起搏电极等)不稳定或脱落等,有可能形成心源性栓子导致远端血管栓塞;
35、人工心脏瓣膜不固定或急性功能障碍等(因血栓、肉芽肿、缝线等导致瓣叶嵌顿无法正常启闭或严重瓣周漏);
36、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抢救,同时通知急诊科及相关科室临床大夫到场参与抢救,并及时上报医务处。
四、心功能室“危急值”项目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不适宜平板)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率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 on T 型室性早搏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率心房颤动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二度Ⅱ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8)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
(9)大于2.5秒的心室停搏
五、病理科“危急值”项目
1、冰冻结果报告;
2、特殊情况(如标本过大,取材过多,或多个冰冻标本同时送检、节假日或非工作时间临时紧急预约等),报告时间超过30分钟时;
3、对送检的冰冻标本有疑问或冰冻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
4、遇疑难病例,冰冻不能出具明确结果时。
“危急值”报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