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 第01-0章绪论
弹塑性力学PPT
研究对象:
P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课程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结构力学 弹性力学 塑性力学 研究对象 刚体 弹性杆件 (一维) 弹性杆系 (二维) 弹性体(三维) 塑性体 解决的问题 力的静力平衡、运动 学、动力学 杆的拉、压、弯、 剪、扭 杆系的内力位移 应力、应变、位移 塑性加工 工程力学 固体力学 力学范畴 一般力学
哑标号:
三、求和约定:
当一个下标符号在一项中出现两次时,这个下标符号应理解为 取其变程N中所有的值然后求和,这就叫做求和约定。
ai xi a1 x1 a2 x2 a3 x3
ii 11 22 33 (i : 哑标,i 1, 2,3) S Ni ij l j i1l1 i 2l2 i 3l3
2 2 2
uy
2
主要参考书目
1 、杨伯源 《工程弹塑性力学》 2 、杨桂通 《弹塑性力学》 3 、徐秉业 《应用弹塑性力学》
二阶以上的张 量已不可能在 三维空间有明 显直观的几何 意义。
二、下标记号法:
为了书写上的方便,在张量的记法中,都采用下标字母符号 来表示和区别该张量的所有分量。这种表示张量的方法,就 称为下标记号法。
( x, y, z) ( x1, x2 , x3 ) xi (i 1, 2,3)
一、张量的概念
只需指明其大小即足以被说明的物理量,称为标量 温度、质量、力所做的功 除指明其大小还应指出其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物体的速度、加速度 在讨论力学问题时,仅引进标量和矢量的概念是不够的 如应力状态、应变状态、惯性矩、弹性模量等
张量
具有多重方向性的物理量,称为张量
关于三维空间,描述一切物理恒量的 分量数目可统一地表示成: M=rn=3n 标量:n=0,零阶张量 矢量:n=1,一阶张量 应力,应变等:n=2,二阶张量
弹塑性力学第一章
1.4 弹塑性力学发展史
1.弹性力学发展史 古代弓箭的例子 共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初期):1678年,虎克定律; 第二时期: 十七世纪末,只要研究梁; 1822年-1828年,法国柯西提出了应力、应变概念 ,建立了弹性力学三大方程;
1.4 弹塑性力学发展史
第三时期:广泛用于解决工程问题 1855年,法国圣维南发表了关于柱体扭转和弯曲 的论文; 1881年,德国赫兹解决了两弹性体局部接触问题 ; 1898年,德国基尔施发现了圆孔处的应力集中问 题; ……………………………………. 建立了能量原理,发展了许多实用的计算方法。
1.4 弹塑性力学发展史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发展了一些边缘学 科:
非线性板壳理论 热弹性力学 力学 气动弹性力学、水弹性 磁弹性力学
1.4 弹塑性力学发展史
2.塑性力学发展史 1864年,Tresca提出了最大剪应力屈服准则, 二十世纪初,证实了此准则; 1904年及1913年,Huber和Mises提出了Mises屈 服准则; 1923年,Nadai研究了柱体扭转; 1950年,开始研究塑性本构关系;
1.6 下标记号法和求和约定
2.求和约定 在一项中,有一个下标出现两次,则对 此下标从1至3求和,并限定同一项中不能有 同一下标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
ai bi ai bi a1b1 a2b2 a3b3
i 1
3
aii aii a11 a22 a33
i 1
3
继续研究塑性本构关系 之后,分为两大分支: 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
1.5 简化模型
简化模型的特点: (1)比较真实地反映材料的真实特性; (2)便于计算及理论研究。 根据有无明显的屈服阶段,分为两大类: 理想塑性模型 强化模型
弹塑性力学第一章弹塑性力学绪论资料
1、弹塑性本构关系
本构关系是指材料内任意一点的应力-应变之间的关 系,是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弹性本构关系 是广义胡克定律,而塑性本构关系远比弹性本构关系 复杂。在不同的加载条件下要服从不同的塑性本构关 系。塑性本构关系有增量理论和全量理论。
6
2.研究荷载作用下物体内任意一点的应力和变形 在荷载作用下,物体内会产生内力,因此通常
广泛地探讨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出现了许多边缘分支:
各向异性和非均匀体的理论,非线性板壳理论和非线性
弹性力学,考虑温度影响的热弹性力学,研究固体同气
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的气动弹性力学和水弹性理论以及粘
弹性理论等。磁弹性和微结构弹性理论也开始建立起来。
此外,还建立了弹性力学广义变分原理。这些新领域的
发展,丰富了弹性力学的内容,促进了有关工程技术的
弹塑性力学
1
第一章 绪 论
§1-1 弹塑性力学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 §1-2 弹塑性力学的发展史
§1-3 基本假设及试验资料 §1-4 简化模型
2
1.1 弹塑性力学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
一、弹性(塑性)变形,弹性(塑性)阶段
可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变形。根据变形 的特点,固体在受力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可分为两个明 显不同的阶段:当外力小于某一极限值(通常称为弹 性极限荷载)时,在引起变形的外力卸除后,固体能 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 形,固体只产生弹性变形的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外力 超过弹性极限荷载,这时再卸除荷载,固体将不能恢 复原状,其中有一部分不能消失的变形被保留下来, 这种保留下来的永久变形就称为塑性变形,这一阶段 称为塑性阶段。
10
在这个时期,弹性力学的一般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
弹塑性力学 陈明祥版的 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七、张量概念及其基本运算(附录一)
1、张量概念
◆ 张量分析是研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及连续介 质力学的重要数学工具 。
◆ 张量分析具有高度概括、形式简洁的特点。
◆ 任一物理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进行的, 它们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静力学:研究力系或物体的平衡问题,不涉及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如飞机停在地 面或巡航。
运动学:研究物体如何运动,不讨论运动与受 力的关系; 如飞行轨迹、速度、 加速度。
动力学: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如何提供加速度?
● 按研究对象分:
◆ 一般力学: 研究对象是刚体。研究力及其与
运动的关系。分支学科有理论力学,分析力学等。
五、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假定物质充满了物体所 占有的全部空间,不留下任何空隙。
(2)均匀性与各向同性的假设:假定物体内 部各点处,以及每一点处各个方向上的 物理性质相同。
(3)力学模型的简化假设: (A)完全弹性假设 ; (B)弹塑性假设。
⑷ 几何假设——小变形条件
假定物体在受力以后,体内的位移和变形是微小 的,即体内各点位移都远远小于物体的原始尺寸,而 且应变( 包括线应变与角应变 )均远远小于1。根据 这一假定: (A)在弹塑性体产生变形后建立平衡方程时,可以
◆ 分析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和工具的选用与人们 当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有关,会影响问题 的求解与表述。
◆ 所有与坐标系选取无关的量,统称为物理恒量。
◆ 在一定单位制下,只需指明其大小即足以被说明
的物理量,统称为标量。例如温度、质量、功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一定单位制下,除指明其大小还应指出其方向
第一章弹塑性力学基础
i 1
的值从1到3变化。
xi 和 x j代表同一个矢量。
1.2.2 求和约定
求和约定在相关文献中都有详细的的介绍,下面只举一个小的例子, 考虑下边方程组:
a11 x1 a12 x2 a13 x3 b1 a21 x1 a22 x2 a23 x3 b2 a31 x1 a32 x2 a33 x3 b3
' 三阶张量: Gijk liml jnlkpGmnp
张量可以有任意阶,从以上表达式中可以明显得出一般的变换规则。 由于受笛卡尔坐标系的限制,所以所有这些张量均成为笛卡尔张量。
1.2.7 张量性质
张量的运算法则与矢量相类似,如张量相等即对应分量相等;张 量相加即对应分量相加;张量相乘构成一个新的张量,通常其阶数是 原张量的阶数之和;n阶张量缩并后变为n-2阶张量等等。下面简单的 举例说明: 1. 一个张量在一个坐标系中的所有分量都为0,则在所有坐标系中 的所有分量都为0。这个论述在减少数学和物理证明方面很有帮助, 如:要考虑 Fi 导致的应力 ij ,以后将证明,为满足平衡 ij, j Fi , 现将它重写为Di ij, j Fi 0,因为 Di 是零矢量,因此只需在一个 坐标系中证明即可。 2.一个三阶张量与一个二阶张量相乘,构成一个五阶张量。
令 所以
3.三阶张量缩并成一阶张量
证明: 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 Aijk Arst lri lsj ltk
' Aiik Arst lri lsi ltk
lri lsi rs
' Aiik Arst rs ltk
又
1 0 0 rs 0 1 0 0 0 1
弹塑性力学第01章
研究完全弹性体,如板,三维物体等。因此问题分析只能从 微分单元体入手,分析单元体的平衡、变形和应力应变关系,
因此问题综合分析的结果是满足一定边界条件的偏微分方程。
也就是说,问题的基本方程是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而偏 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在数学上求解困难重重,除了少数特殊
边界问题,一般弹性体问题很难得到解答。
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形编码(钱码)等。他早期提出的“浅壳大
扰度方程”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钱伟长方程”;在圆薄板大扰度问题上,他提出的以
中心扰度为小参数的摄动法,在国际上称“钱伟长法”。有关圆薄板大扰度问题的工
作,在1955年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国家科学奖二等奖,广义变分原理方面的工作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还有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北京市、上海市科 学技术进步奖。最近,钱伟长教授关于非克希霍夫--拉夫假设板壳理论的工作,是对 固体力学基础理论的新贡献。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 近似计算方法(数值计算方法)的产生和应用
学习目的
▪ 弹性力学作为一门基础技术学科,是近 代工程技术的必要基础之一。在现代工程结 构分析,特别是航空、航天、机械、土建和 水利工程等大型结构的设计中,广泛应用着 弹性力学的基本公式和结论。弹性力学又是 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它的研究方法被应用于 其他学科。近年来,科技界将弹性力学的研 究方法用于生物力学和地质力学等边缘学科 的研究中。
▪ 钱伟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 了重要的贡献。
▪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 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
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
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
【弹塑性力学】1 绪论ppt课件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1)物体是连续的,其应力、应变、位移都可用 连续函数表示。
(2)变形是微小的,忽略变形引起的几何变化。 即连续介质和小变形假设。
7
弹性和塑性变形的特点
弹性变形的特点: 应力-应变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且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近似地按线性关系处理。 塑性变形的特点: 应力-应变关系不再一一对应, 且一般是非线性的
5
1.1 基本概念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弹 性和弹塑性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科学。应用于机械、 土木、水利、冶金、采矿、建筑、造船、航空航天 等广泛的工程领域。
目的:(1)确定一般工程结构受外力作用时的弹 塑性变形与内力的分布规律;(2)确定一般工程 结构物的承载能力;(3)为进一步研究工程结构 物的振动、强度、稳定性等力学问题打下必要的理 论基础。
从1970年前后至今岩土本构模型的研究十分活跃, 建立的岩土本构模型也很多。
1982年Zienkiewicz提出广义塑性力学的概念,指出 岩土塑性力学是传统塑性力学的推广。
17
1.3 塑性力学的主要内容
(1)建立屈服条件。 对于给定的应力状态和加载历史,确定材料是否超出弹性界
限而进入塑性状态,即材料是否屈服 (2)判断加载、卸载。 加载和卸载中的应力应变规律不同,需要建立准则进行判断。 (3)描述加载(或变形)历史。 应变不仅取决应力状态,还取决于达到该状态的历史,在加
于第三类方程
14
1.2 弹塑性力学发展历史
1678年胡克(R. Hooke)提出弹性体的变形和 所受外力成正比的定律。
19世纪20年代,法国的纳维(C. I. M. H. Navier )、柯西(A. I. Cauchy)和圣维南(A. J. C. B. de Saint Venant)等建立了弹性理论
塑性力学-绪论解析
§1 塑性力学的特点
➢ 材料力学 VS 弹塑性力学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 弹性力学 VS 塑性力学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材料力学 VS 弹塑性力学
材料力学 :研究杆状构件在拉压、剪切、弯曲、 扭转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
弹塑性力学:研究固体材料及其构件在弹性或塑性 变形阶段的力学行为。
物体是均匀和各向同 性的,每一部分都具 有相同的性质,物理 常数不随位置和方向 的变化而变化
变形是微小的,变形后物体内各点的位移都远小 于物体尺寸,因而可忽略变形所引起的几何变化
• 连续介质力学原理均适用: 1)物理学基本定律:物质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 恒;动量矩守恒;热力学定律。 2)运动学规律(变形几何关系)。
全局的塑性—如属压延成型工艺
局部的塑性—如集中力作用点附近及裂纹尖端附近的 应力场问题
在结构设计中
弹性力学:认为应力到达一定限值(弹性界限),将进 入塑性变形阶段时,材料破坏。结构中如 果有一处或一部分材料“破坏”,则认为 结构失效。
·一般的结构都处于非均匀受力状态,当高应力区的材料到 达弹性界限时,其他的大部分材料仍处于弹性界限之内
显然,以塑性力学为基础的结构设计比弹性设计更为 优越。
但是,塑性设计允许结构有更大的变形,以及完全卸载后 结构将存在残余变形。因此,对于刚度要求较高及不允许 出现残余变形的场合,这种设计方法不适用。
钢结构设计 为充分发挥材料的承载潜 力,在设计时要允许结构 的某些部位出现一定的塑 性变形。
钢结构房屋
当外载较小时,材料呈现为弹性的或基本上是弹性 的;当载荷渐增时,材料将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其 行为呈现为塑性的。
弹性力学 VS 塑性力学 相同之处
《弹塑性力学》第一章 绪论
如矢径
rr(或黑体)、位移
u、力
F 等,
矢量的符号记法。 矢量也可以用它的标量表示:
3
r r1e1 r2e2 r3e3 ri ei
i 1
x1
x3
rr
e3
er1
e2
x2
2020/2/9
20
§1-5 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矢量、张
量基本知识
其中 e1、e2、e3为坐标的基方向(单位向量),
如应力 、应变 ,张量的符号记法。
11e1e1
12
e1e2
......
33e3
e3
3
3
ij
ei
ej
i1 j1
每个分量用一个标量(具有两个下标)与两个
并在一起基矢量(并矢),称为二阶张量。矢
量可称为一阶张量,标量为零阶张量。
2020/2/9
ij
j
x1 x2
a11 y1 a21 y1
a12 y2 a22 y2
a13 y3 a23 y3
x3
a31 y1
a32 y2
a33 y3
i 为自由指标,取i=1,2,3 表示三个方程。
j为哑指标,表示求和。
2020/2/9
26
§1-5 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矢量、 张量基本知识
2020/2/9
23
§1-5 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矢量、 张量基本知识
哑标如rr: r1er1 r2er2 r3er3 3 rieri rieri rjer j
考博弹塑性力学,第一章
第三节
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定
基本假定
为什么要提出基本假定? 任何学科的研究,都要略去影响很 小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 → 建立计 算模型 → 归纳为学科的基本假定。
第三节
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定
材料性质假定
弹性力学中的五个基本假定
关于材料性质的假定及其在建立弹性力 学理论中的作用: (1)连续性 ─ 假定物体是连续的
体力─(定义)作用于物体体积内的力。
(表示)以单位体积内所受的力来量 度,f x , f y , f z (量纲) ML T . (符号)坐标正向为正。
−2 −2
第二节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面力─(定义)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
(表示)以单位面积所受的力来量 度,f x , f y , f z
ML−1T −2 . (量纲)
→ E、μ等与位置 ( x, y, z ) 无关
(4)各向同性 ─ 假定物体各向同性
→ E、μ等与方向无关
根据(3)和(4)→ E、μ等为常数 符合(1)—(4)假定的称为理想弹性体。
第三节
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定
变形状态假定
变形状态假定: (5)小变形假定─假定位移和形变很小。 (a) 位移远小于物体尺寸 例:梁的挠度v 远小于梁高h
y
τyx
σy
第二节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应力与面力,在正面上,两者正方向一致, 在负面上,两者正方向相反。
O (z )
τxy
σx
fx fy
τxy
x
σx
fx fy
y
第二节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弹力与材力相比,正应力符号,相同 切应力符号,不同
弹塑性力学 第一章 绪论
σ
o
ε
1
3. 塑性力学与弹性力学的关联和区别: 密切性——弹性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假设、应力应变分析、与 材料物理性质无关的基本概念、连续介质力学的宏观方法等 与塑性力学一致; 区别性——(A)应力应变关系,即本构关系:弹性力学有 广义胡克定律统一的应力应变关系,而塑性力学没有;(B) 与弹性力学不同,塑性力学的方程是非线性的,变形与加载 历程有关,数学求解更加困难。 4. 塑性力学所研究的问题: (1) 以试验观察所得结果为出发点,建立塑性状态下变形的基本
11
应用弹塑性力学
APPLIED ELASTO-PLASTICITY OF SOLIDS
强化阶段: 此阶段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有所增强。 如要增加应变,必须增大应力。 材料的强化 强度极限b —对应点G (拉伸强度), 最大名义应力。 强化阶段的卸载再加载规律: 若在强化阶段卸载,则卸载过程 - 关系为直线。 立即再加载时,-关系起初基本上 沿卸载直线上升直至当初卸载的荷载, 然后沿卸载前的曲线断裂—冷作硬化 现象。
松木顺纹拉伸、压缩和横纹压缩时的s —e 曲线 特点: a、顺纹拉伸强度很高,但受木节等缺 陷的影响波动; b、顺纹压缩强度稍低于顺纹拉伸强度, 但受木节等缺陷的影响小。 c、横纹压缩时可以比例极限作为其强 度指标。 d、横纹拉伸强度很低,工程中应避免 木材横纹受拉。 许用应力 [] 和弹性模量 E 均 应随应力方向与木纹方向倾角 不同而取不同数值。
p0.2
对应于p=0.2% 时的应力值
14
应用弹塑性力学
APPLIED ELASTO-PLASTICITY OF SOLIDS
塑性力学-绪论与第一章N
比例极限、弹性极限;线性弹性、弹性
§1.2
一种没有 明显的屈 服阶段, 例如一些 铝材的拉 伸试验曲 线。
一种有明显 的屈服阶段, 例如低碳钢 的拉伸试验 曲线。在这 种情形下, 在“屈服平 台”上应力 保持不变, 应变可以有 很大增长。
2. 如果应力超过弹性极限还继续加载,则完全卸载后应 变仍不为零,残留的应变称为塑性应变。记为 P 。 因此,弹性极限是产生不产生塑性应变的分界应力。
地震时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塑性变形
切削中的塑性变形
图片引自周增文主编:《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材料的破坏伴随着塑性变形
(金属)材 料破坏区域 在破坏前经 历了明显的 (有时是非 常剧烈的) 塑性变形
材料的破坏伴随着塑性变形
(金属)材 料破坏区域 在破坏前经 历了明显的 (有时是非 常剧烈的) 塑性变形
尽管已取得很大成就,未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特别是各种材料 的本构描述及小尺度下的材料塑性性质等方面。
塑性力学的应用
估计(或预测)工程结构的强度和寿命(塑 性力学通常会被用到)
寻找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潜力的方法(例如 研究在哪些条件下可以允许结构中某些部 位进入塑性变形,以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 潜力,减少用料,减轻结构自重 )
线性强化
§1.3
2 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 (材料的强化率较高且强化率在一 定范围内变化不大)
为分析简便,将材料
E'
的应变强化假定为线性强
化、并假定拉伸和压缩的 s
屈服应力绝对值相同、强 E 化模量也相同。
s E'
s E
于是单调载荷下(即 不考虑卸载时)的应力应 变关系可以写为:
o
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刘士光著
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刘士光著第一章绪论1.1弹塑性力学的任务固体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及其构成的物体结构在外部干扰(载荷、温度交化等)下的力学响应的科学,按其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学科分支。
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两个重要分支。
弹性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及由其构成的物体结构在弹性变形阶段的力学行为,包括在外部干扰下弹性物体的内力(应力)、变形(应变)和位移的分布,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理论和方法;塑性力学则研究它们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力学响应。
大多数材料都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当外载较小时,材料呈现为弹性的或基本上是弹性的;当载荷渐增时,材料将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即材料的行为呈现为塑性的。
所谓弹性和塑性,只是材料力学性质的流变学分类法中两个典型性质或理想模型;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主要表现为弹性的或塑性的。
因此,所谓弹性材料或弹性物体是指在—定条件下主要呈现弹性性态的材料或物体。
塑性材料或塑性物体的含义与此相类。
如上所述。
大多数材料往往都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特别是在塑性变形阶段,变形中既有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又有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因此有时又称为弹塑性材料。
本书主要介绍分析弹塑性材料和结构在外部干扰下力学响应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以及相应的“破坏”准则或失效准则。
以弹性分析为基础的结构设计是假定材料为理想弹性,相应于这种设计观点就以分析结果的实际适用范作为设计的失效准则,即认为应力(严柞地说是应力的某一函数值)到达一定限值(弹性界限),将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时、材料将破坏。
结构中如果有一处或—部分材料“破坏”,则认为结构失效(丧失设计所规定的效用)。
由于一般的结构都处于非均匀受力状态,当高应力点或高应力区的材料到达弹性界限时,类他的大部分材料仍处于弹性界限之内;而实际材料在应力超过弹性界限以后并不实际发生破坏,仍具有一定的继续承受应力(载荷)的能力,只不过刚度相对地降低。
因此弹性设计方法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导致材料的某种浪费。
01 绪论 弹塑性力学内容
12 / 27
01 绪
◆ 工程力学一般研究方法
论
工程力学解决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类似于 工程力学解决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类似于 一般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可归纳为: 一般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可归纳为:
与已知结论相 对系统进行抽 比较, 比较,或由实 象与简化, 象与简化,建 验进行验证 立力学模型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利用力学原理 确认或进一 选择有关的 进行分析, 步改善模型, 进行分析,推 步改善模型, 研究系统 理,得出结论 深化认识
单元体的受力——应 应 单元体的受力 力理论; 力理论; 单元体的变形——变 单元体的变形 变 形几何理论; 形几何理论; 单元体受力与变形间 的关系——本构理论; 本构理论; 的关系 本构理论
以受力物体 内某一点 单元体) (单元体) 为研究对象
建立起普遍 适用的理论 与解法
1,涉及数学理论较复杂,并以其理论与解法的严密 涉及数学理论较复杂, 性和普遍适用性为特点; 性和普遍适用性为特点; 弹塑性力学的工程解答一般认为是精确的; 2,弹塑性力学的工程解答一般认为是精确的; 可对初等力学理论解答的精确度和可靠进行度量. 3,可对初等力学理论解答的精确度和可靠进行度量.
(1) 受力分析及静力平衡条件 (2) 变形分析及几何相容条件 (3) 受力与变形间的本构关系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力的分析) 力的分析) (几何分析) 几何分析) (物理分析) 物理分析)
10 / 27
01 绪
◆
论
材料力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材料力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变形前, 变形前,在某表 面绘制标志线; 面绘制标志线; 变形后, 变形后,观察总 结构件表面变形 的规律 做出平截面 假设, 假设,经三 方面分析, 方面分析, 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力学: 物体的平衡条件--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 几何学: 位移与应变的关系--变形协调关系(几何方程和 位移边界条件)。 物理学: 应力与应变(或应变增量)的关系--本构关系。 如在材料力学中推导扭转切应力、弯曲正应力 时都应用了上述关系。
8、求解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数学方法
由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平衡方程及力和位移的边 界条件求出位移、应变、应力等函数。 精确解法:能满足弹塑性力学中全部方程的解。例 如运用分离变量法将偏微分方程组解耦并化为常微分方 程组进行求解,另外还有级数解法、复变函数解法、积 分变换等。 近似解法:根据问题的性质采用合理的简化假设而 获得近似结果;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有限差分法 等。
ε ≤ ε s 时,σ = Eε ε > ε s 时,σ = σ s sign ε
⎧1, 当 σ > 0 ⎪ ⎪ sign σ = ⎨0, 当 σ = 0 ⎪ ⎪ ⎩-1, 当 σ < 0
εs = σs E
4、线性强化(硬化)弹塑性模型
假设拉伸和压缩时屈服应力 的绝对值和强化模量E’都相同, 当不卸载时,应力—应变关系可 以写成
如:梁的弯曲问题
弹性力学
材料力学
当 l >> h 时,两者误差很小。
材料力学计算简单而结果往往是近似的,但不少情 况下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的 变截面杆的分析
o
σ (x )
σ
(x )
? P
P x
τ (x )
二、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¾ 连续性假设,应力、应变和位移都可以用坐标的 连续函数表示,便于应用连续和极限的概念。 ¾ 均匀性假设,物体各部分的物理性质都相同,并 不会随坐标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¾ 各向同性假设,物体在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物理 性质,弹性常数不随坐标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使得经济与安全这对矛盾得到更好的统一。
6、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
包括杆状结构、板状结构及块体结构,如桥 梁、深梁、板壳、挡土墙、堤坝、地基等实体结 构,机械工程中的起重、运输、机械中各种形状 的零部件等。
7、弹塑性力学的研究方法
对弹塑性力学问题的研究从静力学、几何学和物 理学三方面出发,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到弹塑性 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各类边界条件,从而把问题归结为 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
2)静水压力对屈服极限的影响 在不同静水压力作用下,布利基曼曾对镍和铌的 拉伸曲线做过研究,并获得了相应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水压力不大的条件下(材料 的屈服极限量级),静水压力对材料屈服极限的影响 可以忽略不计。静水压力对金属材料的破坏准则和其 他的性质却可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对于像铸造 金属、矿物等材料,则静水压力影响比较大,不可忽 略。
塑性力学的发展开始于18世纪70年代,1773年库 伦曾提出一个塑性固体(主要是土壤)的屈服条件。 1864年特雷斯卡(Tresca)提出金属在最大剪应力达 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发生塑性屈服。此后圣维南、莱维 等进行了许多有关材料塑性的实验,提出了许多种屈 服条件,其中最有意义的是胡勃(Huber)和米塞斯 (Mises)所提出的条件,后来被解释为最大变形能 屈服条件。
弹塑性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区别
研究对象
材料力学:直杆,小曲率杆 弹塑性力学:一般弹性固体,如块体、板、壳、杆等
研究方法
材料力学:借助于直观和实验现象作一些假 定,如平面假设等,然后由静力学、几何关系、物 理方程三方面进行分析。 弹塑性力学:仅由静力平衡、几何方程、物理 方程三方面分析,放弃了材力中的大部分假定。
σ
σe σp
B A
Μ
C
Dσ
b
这种出现拉伸塑性变 形后使压缩屈服极限降低 的现象称为包辛格效应。 由于考虑这个效应,
σ's
E
σs
o
ε
将使塑性力学问题变得非 常复杂,因此一般塑性理 论中都忽略它的影响。 理想包辛格效应:
σ''s
屈服极限在一个方向提高 的数值与在相反方向降低的的 数值相等。
σ′ s′ ≤ σ s ≤ σ ′ s
1、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σ
σe σp
B A
Μ
C
Dσ
b
σ's
P σ= A0
E
l − l0 ε= l
OB:弹性阶段
ε =
σ
E
塑性阶段
σs
o A0
BC:屈服阶段
ε
P l0 P
CD:强化阶段 DE:局部变形阶段
σ''s
反向屈服
σ′ s′ ≤ σ s ≤ σ ′ s
包辛格(J.Bauschinger)效应:
此后,前苏联的伊柳辛(Iliushin)很好地发展了 全量理论,提出了简单加载定理和卸载定理,并大量 地应用这一理论求解具体边值问题。 1951年美国德鲁克(Drucker)从稳定材料的定 义出发,讨论了塑性势函数,证明了塑性应变率和屈 服面的正交性,并提出相关联的流动法则的概念,为 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60年代前后, 对结构承载能力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德鲁 克和普拉格对三维应力状态下的问题提出了极限定 理,从而引出上、下限定理,使许多工程实际问题获 得了很好的结果。
四、变形体的本构模型
对于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采用不 同的变形体模型,这种模型关系到材料性质的基本假 定,所选取的本构模型必须符合材料的实际性质。其 次,所选取的本构模型在数学必须是足够简单,以便 解决具体问题时,容易获得解答。
1、线性弹性体
σ
σ = Eε
变形可恢复,无残余变形和应力
ε σ
2、弹性力学研究弹性物体在弹性变形阶段的力学行为,
3、塑性力学研究弹性物体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力学响应。 材料行为呈现弹性或基本上是弹性的;当外载增加 时,材料进入塑性,材料的行为呈现为塑性。
4、大多数材料都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当外载较小时,
弹性变形
弹性力学
应力与应变一一对应,线性
变形
外载荷属于静载 没有能量损耗的可逆过程
另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建立各种能量原理;提出 一系列基于能量原理的近似计算方法。例如,里茨和 迦辽金分别于1908年和1915年提出基于能量原理的直 接解法。 由于弹性理论基本方程的复杂性,能够精确求解 的工程结构的问题实属少数。到20世纪50年代基于能 量原理的近似计算方法发展成为了有限元法、边界元 法等数值计算方法,从而使对各种工程结构进行弹性 分析成为了现实。
20世纪20年代罗德(Lode)用钢、铜、镍的薄 壁圆管试件在不同的轴向拉伸和内压联合作用下的实 验,泰勒和奎宁用薄壁管,但却是在轴向拉伸和扭转 联合作用下进行实验。这些实验证明了莱维-米塞斯 本构关系是在真实情况很好的近似。以上是塑性力学 中的增量理论。至此,经典塑性力学理论已经初步形 成。 以此同时,亨奇和纳戴提出了一个在实践中使用 比较方便的全量理论,即应变是用全量而不是用增量 表示的理论。 Nhomakorabea=σ
E
+εp
表明,当
ε p 一定时,应力与应变由
单一的对应关系。
¾ 应力与应变的线性关系式(上式)是有使用范围
的。对于固定的内变量,应力或应变不能随意地取 值。只有在卸载或再加载的弹性范围内时才适用。
¾ 外力在塑性变形所做的功(塑性功)具有不可逆
性。
2、静水压力(各项均匀受压)的实验
1)关于体积变化 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布利基曼曾对静水压力对 变形过程的影响做过比较全面的研究。当压力达到 15000大气压时,他提出各向均匀压力p和单位体积变 化之间的关系为
¾等向强化模型
认为拉伸时的强化屈服应力和压缩时的强化屈服 应力(绝对值)始终是相等的。
¾随动强化模型
考虑包氏效应,认为拉伸时的屈服应力和压缩时 的屈服应力(的代数值)之差,即弹性响应的范围始 终是不变的。
五、弹塑性力学的发展简史
弹性力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早期研究可 以追溯到1678年,胡克(R.Hooke)发现胡克定律。 到19世纪20年代,法国的纳维和柯西在当时数学 飞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 纳维于1827年首次导出了弹性固体的平衡微分方 程。柯西在其论文中也明确提出了应变、应变分量、 应力和应力分量的概念,建立了弹性力学的几何方 程,各向同性以及各向异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
第一章
绪论
一、弹塑性力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弹塑性力学基本假设 三、弹塑性力学的基础实验 四、变形体的本构模型 五、弹塑性力学发展简史
一、弹塑性力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和方法
1、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两个重要分支。 包括在外部干扰下弹性物体的内力、应力、变形和位 移的分布,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¾ 在弹性区完全弹性假设,引起物体变形的外界 因素被消除以后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性质。 ¾ 小变形假设,变形后物体内各点的位移远小于 原尺寸,可忽略变形引起的几何变化。 ¾ 无初应力假设,假设物体处于自然状态,即在 力和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之前,物体内部是没 有应力的。
三、弹塑性力学的基础实验
¾单向拉伸实验 ¾材料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物体体积变形规律的实验 这两个实验的结果是建立各种弹塑性理论的基础
柯西的工作是近代弹性力学的一个起点,使得弹 性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固体力学分支学科。 1856年,圣维南建立了柱体扭转和弯曲的基本理 论; 1862年,艾瑞发表了关于弹性力学的平面理论; 1881年,赫兹建立了接触应力理论; 1898年,基尔霍夫建立了平板理论,对薄板理论 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拉、拉格朗日等力学大师对弹性力学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实验现象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
¾ 在材料的弹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依
赖于加载路径。 例如简单拉伸实验应 力—应变曲线图中,同一 应力视加载历史的不同可 对应于1、2、3点的应变。 通常引进一组称为内变量 的宏观参量来刻画加载历史, 最简单的近似,可取内变量为 塑性应变 ε p 从而将简单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