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ppt课件
ONE
课件
REPORTING
KEEP VIEW
CATALOGUE
目 录
• 比的定义及作用 • 生活中的比 • 比的应用 • 比与生活的关系 • 比的历史与文化 • 比的未来展望
PART 01
比的定义及作用
定义
比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通常用冒号或斜线表示。例如,A与B 的比是3:2,表示A是B的1.5倍。
工作与休息比
工作与休息比是指工作和休息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工作与休息时间的分配比例 。适当的工作与休息比可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PART 03
比的应用
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01
02
03
描述和比较
使用比可以描述和比较不 同物体或事物的比例和大 小,如身高、体重、距离 等。
量化关系
比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物体 或事物之间的量化关系, 如速度、利率、汇率等。
购物中的比
购物中的比的概念
购物中的比是指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即商品之间的价格关系。购物中的比可以帮助消费 者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降低购物成本。
购物中的比的分类
购物中的比可以分为价格与质量比、价格与价值比和价格与需求比。价格与质量比是指商 品价格与质量的比例,价格与价值比是指商品价格与使用价值的比例,价格与需求比是指 商品价格与消费者需求的比例。
在统计学中,比是一种常见的统计指标,用于比较不同分类数据的频率分布。例如 ,男女比例、年龄比例等都是通过比来描述的。
在工程和设计中,比也是常用的概念。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外形尺寸的比例关系、 在化学实验中不同物质的比例配比等都是利用比的概念来完成的。
PART 02
生活中的比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历对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单独比较谁长谁短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完整地说不能做到,教师要加强渗透和指导。
比较方法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能已经会数,但是却不一定能数得准确,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数数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一个地按一定顺序数数,不容易遗漏、重复。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难点: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会跳绳吗?有两位小伙伴淘淘和兰兰也喜欢跳绳。
瞧,他们跳得多好!(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淘淘手中的跳绳是什么颜色?兰兰的跳绳呢?(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比一比,这两个小朋友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这是豆角先生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板书课题:比一比二、新知探索1、比长短你认为哪根长,哪根短?学生兰兰的长一些,淘淘的短一些。
你是怎样比的?(拿出准备的跳绳)谁来比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比一比。
学生比的方法不一定准确,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比长短的时候,应该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长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引导:下朋友们用手指一指,书中画的两根拉直了的跳绳,哪端是对齐了的?(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指一指)引导:茄子先生还有一个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长的那根绳子后面的方框里画“√”小朋友们会画吗?试一试。
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还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六年级数学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关于比的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假设我们要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土地面积相等。
这时,我们就可以用比来计算每份土地的面积。
具体做法是:先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将长和宽相除,得到的结果就是一个比例系数。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比例系数去计算每份土地的面积了。
除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比来比较不同物品的数量。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两个苹果的重量,看看哪个苹果更重;我们也可以参考一本书的页数,判断这本书是否足够厚。
这些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比较两个物品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判断它们的优劣的。
此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这个数学概念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去购物时,会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我们吃饭时,会比较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我们做运动时,会比较不同运动的消耗热量等等。
这些都是比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购物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去买一件衣服,价格是100元,一条裤子的价格是200元。
这时,我们就可以说,衣服的价格是裤子价格的一半,或者说,裤子的价格是衣服价格的两倍。
这就是比的应用。
我们可以写成1:2或者2:1。
这里的“1”和“2”就是比例的两个数,它们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
再来看一个吃饭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比较苹果和香蕉的营养成分。
我们知道,每100克苹果中含有0.4克蛋白质,每100克香蕉中含有0.9克蛋白质。
这时,我们就可以说,苹果的蛋白质含量是香蕉的一半,或者说,香蕉的蛋白质含量是苹果的两倍。
这就是比的应用。
我们可以写成0.4:0.9或者0.9:0.4。
这里的“0.4”和“0.9”就是比例的两个数,它们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做运动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比较跑步和游泳的消耗热量。
我们知道,跑步一小时可以消耗600卡路里,游泳一小时可以消耗400卡路里。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和体会比的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北师大教材设计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图形的缩放”“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活动,让学生感知“比”的概念的做法,其中渗透“图形的缩放”是同类量的比较,“速度与苹果价格”是不同类量的比较。
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按一定的比来分配应用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虽然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比,但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于形式上。
因此,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系列情境,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比。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并且会化简比。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素材,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比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并且会化简比。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并且会化简比。
2.教学难点:比的化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两支球队的实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者的比较关系,引出比的概念。
2.探究比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比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并能够正确地写出比。
3.比的化简: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比的化简方法,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应用拓展: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1.比的含义比 = 前项 ÷ 后项2.比的化简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生活中的比优秀课件
下面各比的意思。
新生儿头长与身 桌子与椅子的数 这件毛衣中兔毛与羊 高的比是1:4。 量比是1:4。 毛的比是1:4。
巧克力主要是由奶油、 糖、可可豆制成。
奶油、糖、可可豆的比是1:2:3
姚明的身高是226CM,小强的身高是1M, 姚明和小强的身高比是( 226 ):(100)
黄金比——从长方形选美说起
19世纪中叶,德国心理 学家费希纳做过一次实验, 经研究发现宽与长的比值接 近0.618的长方形最美,像这 样比值接近0.618的比是最美 的比,叫黄金比。自然界, 生活中有很多黄金比。
花瓣右旋的数量和左旋数量之比接近黄金比。
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之比接近黄金比。
自身的质量: 5000千克
举起的质量是 自身质量的几 倍:
6500÷5000= 1.3 6500 : 5000
12克 0.03克 12 ÷ 0.03=400 12 : 0.03
糖:5克 水:100克
糖和水的比是( 5 ):(100 )
水和糖的比是( 100 ):( 5 )
糖和糖水的比是( 5 ):( 105)
B 3 2 3÷2= 1.5
C38
3÷8=
3 8
D 12 8 12÷8= 1.5
E 12 2 12÷2= 6
D
12 E
D
8
2
D
E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4÷6=
2 3
2÷3=
2 3
8÷3=
8 3
8÷12=
2 3
2÷12=
1 6
比:
比 号
思考:照片像不像与什么有关系?
3B
6A
2
生活中对比分析法例子
生活中对比分析法例子
1、两个人在玫瑰园里摘玫瑰,一个看到的是玫瑰下棘手的刺,一个看到的是满园的红玫瑰。
2、这个园林与别的园林不一样,极少使用彩绘。
透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3、有的人过了一生,连一刻都不曾拥有;有的人仅仅过了一刻,已经是生命的永恒。
4、对某人来说做某事肯定不正常,但同样,对某人来说做某事也不正常。
5、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6、我们的老师对待学生很温柔,对待学生的学习却很严厉。
7、这座假山很漂亮,如果把它缩小倍,不用任何修饰就是一个美丽的盆景。
8、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9、爸爸很懒惰,不像妈妈那样勤劳。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课件(共26张PPT)
作业1:完成教材P71练一练5、6题。 作业2:完成教材详解项
值
知识提炼
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
是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是比的后项。 3.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一个数,这个
数就是比值。
小试牛刀 判断对错
(1)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可以记作2∶0,所以比的后项可
以是0。
( ×)
(2)16 既可以看成一个分数,又可以看成一个比,还可
1.小兰的身高是1 m,爸爸的身高是170 cm。能 不能说爸爸和小兰身高的比是170:1?为什么?
答:不能。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比,应该化 成相同单位再比。
2.看图回答问题。 (1)你发现这些图形的 长、宽有什么关系? (2)写出几个比。
8∶5 8∶3 4∶3 (答案不唯一)
图片见教材P70
4.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例:上周天气晴天天数和阴天天数的比是3∶4。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 读写比,会求比值,体会认识比的重要性。
(重点)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难点)
观察上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A 像?右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例题分析
为了找出图B与图A形状相同的原因,可以将 这些长方形画到格子中,如图所示。
以看成一个比值。
(√)
(3)最小的质数与它的倒数的比的比值是1。 ( ×)
小试牛刀 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选自教材P71练一练第3题)
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120∶2 。
付的钱数与买的米数的比是 72∶4 。
(1)谁快?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 名称,会求比值,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过程,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探 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 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 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 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七课《 欣赏与设计》。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可以把课堂中一些只需浅层思 维的探究活动提前完成,这样既为课堂上充分的合作交流留足时间,同时学生 带着问题学习,学习目标会更明确。这样真正实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 学”,提高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意识,结合“黄金比”使学生认识到按照每 种规格做的国旗,长和宽的比都是3∶2,这样看起来是最美丽的。梅花图、建 筑图的呈现,让学生感受黄金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中“比” 的魅力,同时也使健康、爱国等教育在数学中得到有效渗透。
(1)比的前项不能为0。 ( )
(2)3km∶4km=
km( )
(3)甲数∶乙数=5∶2,则甲数是乙数的2.5倍。 ( ) (4)小明和哥哥去年的年龄比是5∶8,今年年龄比不变。 ( ) 7. 有两块菜地,一块是正方形,边长是6米,一块是长方形,长是8米,宽是5米,写出正方形 与长方形的周长比和面积比。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比》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比》教案及教学反思课题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比》作者及工作单位陕西宝鸡眉县槐芽镇中心小学于腊娥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
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两类情境——数学情境和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接着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事例。
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
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区分比与比值的区别。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篇一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比较困难,教材并没有采取直接给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多种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比的应用”“比例”等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
重点难点:基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二、说学生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教学中力求通过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真正理解。
为此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根据这一理念,我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
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课伊始,用淘气帅气的个人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熟悉的情境,直接的导入,简洁明了。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理念。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情境。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以及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等知识,对数的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比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对求比的方法也可能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比,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衣服的尺寸、食品的配料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隐藏着比。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比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生活中的比》。
2.探究比的概念: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意义,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学习求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求比的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求比的方法。
4.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商品的打折后价格、比较两种食品的配料比例等。
cb69ef53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e7
41 : 21
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6∶
4
=
6÷4
6
=4
=
1.5
观察算式后填写下表:
比
除法
前项
被除数
( :)
比号 后项 比值
(÷)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马拉松选手 骑车人路程(千米) Nhomakorabea40 45
,比值是(1.5 ) ,比值是(1.5 ) ,比值是(0.375) ,比值是(1.5 ) ,比值是( 6 )
一、说一说。
我们班有男生(20 )人,女生( 21 )人。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0 : 21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21 : 20 20 : 41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时间 (时)
2 3
速度 (千米/时)
20 15
路程÷时间=速度
摊位 A
总 价(元) 数 量
单价
(千克) (元/千克)
15
3
5
B
9
2
4.5
C
12
3
4
总价÷数量=单价
A
哪几张照片与照片A比较像?
8
2
2
B3 A
D
8
12
12
E
C
3
A图长与宽的比 ( 6:4 ) B图长与宽的比 ( 3:2 ) C图长与宽的比 ( 3:8 ) D图长与宽的比 (12:8 ) E图长与宽的比 (12:2)
生活中的比优秀课件
品种 A
总价
数量
总价与 数量的比
9元 2kg
9:2
B
15元 3kg 15:3
C
12元 3kg 12:3
单价
4.5元 5元 4元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填空
1.两个数( 相除 )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 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 叫做比的( 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 得的商叫做( 比值 )
2.根据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 当于分数中的(分子 ),除法中的 ( 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 (分母),除法中的( 除数);比号相当于 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法中的(除号)。
3、
六(1)班有男生30人,女生15 人。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比值是( )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比值是( )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比值是( )
全班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比值是( )
3.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 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120∶。2 付的钱数与买的米数的比是 72∶。4
4.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22∶4。0 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12∶。3 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比是 9∶。3
填一填,说一说。 ⑴谁快?
路程
时间
路程与 时间的比
速度
马拉松选手 40km 2时 40:2 20千米/时
骑车人 45km 3时 45:3 15千米/时
填一填,说一说。 ⑴哪种苹果最便宜?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3B
6A
生活中正比例的例子
生活中正比例的例子篇一:生活中正比例的例子】1. 走路时,速度不变,花的时间越多,走的路越长2. 买苹果时,单价一定,付的钱越多,买的苹果越多3. 农民种庄稼,效率一定,种的田越多,收的庄稼越多4.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5. 圆的周长与直径6. 打字速度一定,打字时间与总字数7. 每份数量一定,每份数辆与总数辆8. 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9. 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10 . 坐车时,每小时单价不变,路程越远,价钱越贵【篇二:生活中正比例的例子】路程(千米)80,160 ,400,800 ;时间(小时) 1 ,2 , 5 ,10 ;工作总量(件)15 ,30 ,90 ,120 ;时间(小时) 1 , 2 , 6 ,8 ;在长方体里面,高一定,底面积与体积成正比例; 长方体的底面周长一定,侧面积与高成正比例;3)在圆里面,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总价(元)85,170 ,340 ,850 ;数量(只) 1 , 2 ,4,10 ;总产量(千克)12000 ,24000 ,60000 ,600000 ;公顷数(公顷)1, 2 , 5 ,50 ;总用量(吨) 2 , 4 ,10 ,240 ;时间(天) 1 , 2 ,5 ,120 ;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如:一段路程长600 米。
时间: 3 分 2 分 1 分 4 分 5 分速度:200 米300 米600 米150 米12 0米一袋水果的单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如:一袋50 元的水果。
数量: 5 斤10 斤 2 斤 1 斤单价:10 元 5 元25 元50 元一项工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如:生产500 个零件。
工作效率(每天):50 个25 个20 个10 个 5 个工作时间(天数):10 天20 天25 天50 天100 天几块田的公顷数和单产量成正比例关系。
如:总收成为500 万千克。
公顷数: 1 公顷 2 公顷 5 公顷10 公顷单产量:500 万千克250 万千克100 万千克50 万千克一筐煤每天用的量和用的天数成正比例关系。
比 的 意 义
比的意义比,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具有多重意义。
它可以作为动词、名词等不同的词性,形成各种不同的短语和句子。
它的意义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下面将从几个常见的意义来阐述比的含义。
比作为动词的意义比较比作为动词时,最常见的意义就是比较。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
比较有助于我们对事物进行评估、分析和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经常用于大小、高低、优劣等方面的对比,帮助我们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例如,我们可以说:“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
”或者“这家餐馆的服务比那家好。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明确地了解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差异,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超过另一个比作为动词的意义是超过。
在这种情况下,比表示在数量或程度上超过某个特定的限制。
在竞赛或比赛中,我们通常用比来表示一个参与者或团队在某方面的优势。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比其他运动员跑得更快。
”或者“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
”这种用法常常用来突出一个人或事物的优势或在某方面的出色表现。
形容词程度副词的意义比还可以用作形容词程度副词的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比用来表示一种程度,并与形容词连用,构成比较级。
例如,我们可以说:“这个任务比预期的更困难。
”或者“他比以前更加自信。
”这种用法帮助我们表达出某种状态、量化程度或改变。
比作为名词的意义比喻比可以作为名词,引申为比喻的意义。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从而表达出深层次的含义。
比喻在文学作品、诗歌、演讲和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抽象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或者“她的眼睛像晶莹剔透的湖水。
”这种用法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比赛或竞争另一个比作为名词的意义是比赛或竞争。
比赛是人类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人们通过比赛来展示自己、争夺胜利并获得荣誉。
比赛不仅存在于体育项目中,也存在于各个领域的竞赛中,如学术比赛、商业竞争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陈于青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在实例中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国旗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用算式表示(引出倍数和相差关系)
长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长比宽多1米。
2、体会、区别倍数关系固定和相差关系固定对图形变化影响的差异?
出示两组国旗(倍数关系固定和相差关系固定)
问题1:对比两组国旗你发现了什么?(相差关系固定的一组变形,倍数关系固定的一组不变形)
问题2:那我们看看变形这一组图形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式怎样的?
小结:看来要保证国旗不变形,必须规定长和宽的(倍数)关系
二、探究比
(一)揭题
1、你猜国旗制作标准中长和宽的关系是怎样规定的?
出示: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
2、怎么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你知道3:2的意思吗?
(二)自学
1、带问题自学书本P50,什么是比?比由哪些部分组成?
2、反馈交流,板书
a、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原来3:2和3÷2都可以表示长是宽的1.5倍)
b、各部分的名称
(三)例举生活中的比理解意义
1、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比吗?
2、课件
说清楚是()和()的比
用不同方法解释比的意义:
()是()的()倍(或);
()有几份,()就是这样的()份;
举具体数量;
3、改写例举的各个比(除法算式,分数),并算一算比值
通过计算比值体会、区别比赛得分比(差比)和数学中的比(倍比)的差异
(四)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改写,请你想一想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反馈
1、填表格
2、用字母表示
小结:学到这里,你对“比”有了哪些认识?
三、练习巩固提升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比的哪些知识?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义乌实验小学潘海英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P51,找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准确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学会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4、培养学生归纳、类推概括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
1、活动激趣:比一比找4和6的倍数,谁找得又快又准。
2、在练习纸上标一标。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你在找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2)你怎么发现的?(揭示概念)
2、用集合图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含义,试一试找出9和6的公倍数,并用集合图表示。
3、归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4、回顾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小结:像刚才这样一个一个地找倍数,再找公倍数,再找最小公倍数,我们叫做列举法. (三)、巩固提升
1、求下列各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6和8
(2)2、4和5
反馈:在找的过程中有什么技巧,能让自己找得又快又准!
2、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3和6()21和7()
3和4()9和4()
15和6() 4和10()
(1)发现的规律(2)验证规律(3)总结规律
3、抢答游戏
10和5 9和18 5和7 8和9 10和8 3、6和8……
(四)、实际应用
笑笑和妈妈同时从起点出发,他们几分钟后可以在起点第一次相遇?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分配律
义乌市实验小学杨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调动参与
1、羽毛球队要参加比赛,共有5名队员,需要统一为每名队员买一套运动服,你可以怎么为他们搭配?
问题一:有几种搭配方案?
问题二:选择你喜欢的那一种搭配方案,用两种不用的计算方法算出5位队员所需要的总价?
2、反馈。
二、引导观察,启迪思维
1、观察上面的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2、请每位同学按照刚才你们所发现的规律每个人再写出这样的两个算式,并试着验证你写的算式具有这样的规律。
3、这样的算式写得完吗?能否想办法用一个算式把这个规律就概括了吗?如果乘法分配律的左边那个“+”是“—”的话,这个规律还能成立吗?验证一下。
4、揭题。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理解中的乘法分配律是怎么样的?
三、加强应用,深化理解
1、出示:38×19+21×再填上什么数,就能符合乘法分配律?
21×80+ ×可以填什么数?你觉得怎么填能使计算最简便?
2、完成作业纸。
(1)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10+7)×6= ×6+ ×6
7×48+7×52= ×(+)
39×101=39×+39×
(2)判断下面各题。
(15 +18)×26 =15 ×18 +26 ×18
14 ×(45-5)=14 ×45 -14 ×5
(11 ×25)×4 =11 ×4 +25 ×4
(3)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列各题。
(80+4)×25 34×72+34×28 38×29+38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你还想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