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常识及人体36大死穴

合集下载

人体穴位常识及人体穴位全图

人体穴位常识及人体穴位全图

人体穴位常识及人体穴位全图人体穴位常识及人体穴位全图一、穴位:神庭、人中、天突、中府、紫宫、灵墟、膻中、天府、鸠尾、中脘、孔最、四满、关元、大赫、曲骨、气冲、劳营、髀关、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下巨虚、涌泉、失眠、会阴二、肩髃、辄筋、大包、曲池、偏历、维道、合谷、府舍、环跳、风市、阴陵泉、地机、阳棱泉、三阴交、大钟、商丘、太白三、风府、大椎、天髎、大杼、肩髎、身柱、肺俞、膏肓、神道、心俞、神堂、至阳、肝俞、中枢、胃俞、小海、命门、肾俞、大肠俞、阳关、四渎、膀胱俞、中髎、秩边、腰俞、外关、长强、股门、委中、承山、昆仑四、经络图【人体穴位常识】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 6个致命穴。

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1、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人体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

其实死穴就是人体中一些特殊的穴位,因为死穴处于人体位置的解剖特点及特殊作用,有的穴位有大动脉经过,有的穴位下有神经组织有的离内脏较近,这些因素都会使这些穴位在遭受突然而强大的外力作用时更易出危险,甚至夺人性命。

但养生理疗手法轻柔,按摩师平时按摩经常按摩到,且辅助治疗效果很好。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1、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百脉之会,贯达全身。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

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

主治: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注意:此穴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2、神庭神庭,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发际。

属督脉。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平刺0.3~0.5寸;可灸。

注意:此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3、太阳穴太阳穴是奇穴,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

一般都采坐姿。

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

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

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名中医朱卿提供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头颈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人体36大死穴的位置

人体36大死穴的位置

人体36年夜死穴的位置之答禄夫天创作由于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是“经气”,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因此,有些拳家将点穴法称为点气法,或截气法. 还有所谓按时点穴法,是以“子午流注”学说为理论依据.此学说认为经络气血的运行是随干支时间的分歧而呈现周期性的盛衰开阖.阖闭时穴,气血正值衰绝,如此时击之,能乱人真气.一、人体36年夜死穴的位置包括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括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这其中,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年夜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如果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份列出,它们分别是:一、头面门:百会、印堂、睛明(左右双穴)、太阳(左右双穴)、人中、耳门(左右双穴)、哑门、神庭(左右双穴)、人迎;二、躯体部位:膻中、乳根、期门(左右双穴)、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左右双穴)、膺窗(左右双穴)、乳中(左右双穴)、鸠尾、巨阙、曲骨;三、脊背门:肩井、年夜椎、命门、长强、肺俞(左右双穴)、厥阴俞(左右双穴)、肾俞(左右双穴)、气海俞(左右双穴)、志室(左右双穴)、海底;四、腿足门:足三里(左右双穴)、三阴交(左右双穴)、涌泉(左右双穴)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人体36年夜死穴的位置~~2包括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括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这其中,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年夜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如果依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份列出,它们分别是:一、头面门:百会、印堂、睛明(左右双穴)、太阳(左右双穴)、人中、耳门(左右双穴)、哑门、神庭(左右双穴)、人迎;二、躯体部位:膻中、乳根、期门(左右双穴)、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左右双穴)、膺窗(左右双穴)、乳中(左右双穴)、鸠尾、巨阙、曲骨;三、脊背门:肩井、年夜椎、命门、长强、肺俞(左右双穴)、厥阴俞(左右双穴)、肾俞(左右双穴)、气海俞(左右双穴)、志室(左右双穴)、海底;四、腿足门:足三里(左右双穴)、三阴交(左右双穴)、涌泉(左右双穴).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常按人体里的这些死穴小心致命 慎用

常按人体里的这些死穴小心致命 慎用

常按人体里的这些死穴小心致命慎用导语:人体里的这些穴位不养生反致命要慎用。

我们在看武打片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即某人甲点了某人乙的致命穴位,于是某人乙当场丧命。

现实中,人体里真的有致命穴位吗?人体有一百多个穴位,每个穴位有不同功效及作用,其中有36个穴位称为“死穴”。

人体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症状。

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

如果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分列出,这些“死穴”分别是:头面门:百会、印堂、睛明(左右双穴)、太阳(左右双穴)、人中、耳门(左右双穴)、哑门、神庭(左右双穴)、人迎。

躯体部位:膻中、乳根、期门(左右双穴)、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左右双穴)、膺窗(左右双穴)、乳中(左右双穴)、鸠尾、巨阙、曲骨。

脊背门:肩井、大椎、命门、长强、肺俞(左右双穴)、厥阴俞(左右双穴)、肾俞(左右双穴)、气海俞(左右双穴)、志室(左右双穴)、海底。

腿足门:足三里(左右双穴)、三阴交(左右双穴)、涌泉(左右双穴)。

消百病益肾气常按七大养生穴位但在我国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中养生历史悠久,在古代可能科技还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但是他们会用一些古代传统的方法来强身健体,按摩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中医方法,因为按摩方法简单方便,所以人们常常用来防病祛病,保健养生。

而在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的穴位,而这些穴位都有着很神奇的作用,每个穴位都有不同的养生功效,下面介绍几个比较能常用到的穴位,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能预防疾病。

第一大穴位:补肺益肾的列缺穴位置: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

36处死穴在哪儿

36处死穴在哪儿

36处死穴在哪儿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1、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

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位置:喉结旁开1.5寸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1、膻中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

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常按人体里的这些死穴小心致命

常按人体里的这些死穴小心致命

常按人体里的这些死穴小心致命导语:人体里的这些穴位不养生反致命要慎用。

我们在看武打片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即某人甲点了某人乙的致命穴位,于是某人乙当场丧命。

现实中,人体里真的有致命穴位吗?人体有一百多个穴位,每个穴位有不同功效及作用,其中有36个穴位称为“死穴”。

人体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症状。

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

如果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分列出,这些“死穴”分别是:头面门:百会、印堂、睛明(左右双穴)、太阳(左右双穴)、人中、耳门(左右双穴)、哑门、神庭(左右双穴)、人迎。

人体里的这些穴位不养生反致命要慎用躯体部位:膻中、乳根、期门(左右双穴)、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左右双穴)、膺窗(左右双穴)、乳中(左右双穴)、鸠尾、巨阙、曲骨。

脊背门:肩井、大椎、命门、长强、肺俞(左右双穴)、厥阴俞(左右双穴)、肾俞(左右双穴)、气海俞(左右双穴)、志室(左右双穴)、海底。

腿足门:足三里(左右双穴)、三阴交(左右双穴)、涌泉(左右双穴)。

消百病益肾气常按七大养生穴位但在我国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中养生历史悠久,在古代可能科技还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但是他们会用一些古代传统的方法来强身健体,按摩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中医方法,因为按摩方法简单方便,所以人们常常用来防病祛病,保健养生。

而在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的穴位,而这些穴位都有着很神奇的作用,每个穴位都有不同的养生功效,下面介绍几个比较能常用到的穴位,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能预防疾病。

第一大穴位:补肺益肾的列缺穴位置: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

人体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人体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 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下缘。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 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 肌的后缘处。 下五分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 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陷中。
2/6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 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 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 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 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突穴下一寸处。 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 后方的凹陷处。 中点处。

三十六死穴歌诀

三十六死穴歌诀
人身致命穴法源,六六三十六处点 一亦头额前中线,二亦两眉正中间 三亦眉外两太阳,四亦枕骨脑后边 五亦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两边穴,六亦耳后厥阴言 七亦华盖心口上,八亦黑虎偷心眼 九亦巨厥心口处,十亦水分脐上缘 十一脐下气海穴,十二关元下腹间 十三脐下四寸处,亦名中极断阴泉 十四左乳上寸六,亦名左膺窗命关 十五右乳上寸六,右膺窗穴位当然 十六左乳下寸六,左乳根穴连命关 十七右乳下寸六,右乳根穴牵命连 十八十九两期门,乳下寸六旁寸然 二十肋下左幽门,巨厥之旁五分算 二十一亦右幽门,若能点中断肺源 二十二即左商曲,亦名血门主命关 二十三即右商曲,点中五月丧黄泉 二十四为血囊穴,二十五即气囊点 二十六亦左腹结,二十七右腹结眼 二十八为命门穴,十四腰椎下中间 二十九即肾俞穴,命门两旁一寸半 三十志堂穴属肾,点中三日归西天 三十一亦气海俞,三二鹤口刻心间 三三阴囊后海底,三四足底是涌泉 三五左右乳下处,又名一计害三贤 三十六亦肺底穴,点伤绝气闭双眼 三十六穴切记牢,点打不可半丝偏 此为少林真秘诀,切勿轻易向外传 十八残穴歌诀 神门外关手三里,支正劳宫并大陵 风市环跳寻膝眼,三阴交加足三里 委中承山内外踝,血海鹤顶尾宫上 十八残穴此为是,气至穴正点即倾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
5
主治疾病: 印堂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攒竹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 处)即是。 主治疾病: 攒竹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在学 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睛明穴: 取穴方法: 找寻此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 睛明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 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 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 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瞳子髎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病征: 瞳子髎穴的主治病征为: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 承泣穴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参看:人体穴位图. 主治疾病: 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

人体36大死穴的位置

人体36大死穴的位置

人体36大死穴的位置令狐采学由于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是“经气”,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

因此,有些拳家将点穴法称为点气法,或截气法。

还有所谓按时点穴法,是以“子午流注”学说为理论依据。

此学说认为经络气血的运行是随干支时间的不同而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开阖。

阖闭时穴,气血正值衰绝,如此时击之,能乱人真气。

一、人体36大死穴的位置包括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括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

这其中,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

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

如果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分列出,它们分别是:一、头面门:百会、印堂、睛明(左右双穴)、太阳(左右双穴)、人中、耳门(左右双穴)、哑门、神庭(左右双穴)、人迎;二、躯体部位:膻中、乳根、期门(左右双穴)、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左右双穴)、膺窗(左右双穴)、乳中(左右双穴)、鸠尾、巨阙、曲骨;三、脊背门:肩井、大椎、命门、长强、肺俞(左右双穴)、厥阴俞(左右双穴)、肾俞(左右双穴)、气海俞(左右双穴)、志室(左右双穴)、海底;四、腿足门:足三里(左右双穴)、三阴交(左右双穴)、涌泉(左右双穴)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人体36大死穴

人体36大死穴

人体36大死穴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人体有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从医疗技术上来讲,针灸是安全性非常高的医疗技术,很少听说扎针灸出现特别大的医疗事故,但人体身上的确有些穴位是不能扎针的,有些扎针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角度和方法,比如针刺哑门,就不能朝脑中心扎。

人体身上的死穴,大部分集中在枕部及胸部前后。

过度的敲打这些部位是会引起伤害的。

本章主要讲述:
1、头颈部位要害穴(9个);
2、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3、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4、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头疗(解决身体大部分疾病就是找到一个穴位)
2、耳疗(耳聋耳鸣不再找你了,肾精也补充了)
3、颈疗(高血压;颈椎问题;结节问题;咽喉问题可以解决了)
4、脐疗(膻中穴;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天枢穴统统搞定)
5、腿疗(刮肝经;刮胆经;刮胃经;温足三里;温膝盖祛除风湿)
6、足疗(灸涌泉,刮太冲,灸安眠穴)
7、背疗(身体湿毒无处藏身)
8、手疗(三焦经;心包经;肺经;大肠经畅通无阻)。

人体致命的36穴部位

人体致命的36穴部位

人体致命的36穴部位致命三十六穴部位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致晕十一穴部位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人体36个死穴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人体36个死穴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人体36个死穴的功能及注意事项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1、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百脉之会,贯达全身。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

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

主治: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注意:此穴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2、神庭神庭,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发际。

属督脉。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平刺0.3~0.5寸;可灸。

注意:此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3、太阳穴太阳穴是奇穴,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

一般都采坐姿。

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

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

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注意:此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4、耳门穴耳门,出《针灸甲乙经》。

属手少阳三焦经。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

张口,直刺0.5—1寸。

注意:此穴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5、睛明穴睛明,出足太阳膀胱经。

人体108个要害穴位置和作用

人体108个要害穴位置和作用

人体108个要害穴位置和作用人身上108穴,72穴是不知名的,36穴是致命的!所以才说72小穴36大穴或死穴!其中36死穴:1、头额前属心经,心主血,不可损。

损后最怕风。

打重血不止者,血出见风发肿者,三五日或六七日死。

不见风不肿者,不死。

2、两眉中间为眉心穴。

打重者,头大如斗,三日死。

不肿不死。

浮肿出血,必死。

3、4、头额两边为两太阳,打重者七日死,或半月死。

损耳目,其血凝成脓者,不死。

不可见风,见风则发肿而死。

5、头脑后为枕骨,管十二经。

又名督脉。

一身之主,不可损伤。

打重者脑骨髓伤,多则七日,少则五日,必死。

极重者或一日即死。

6、7、脑后两边属太阳经,有藏血穴。

近耳后,又属肝胆经,有厥阴穴。

打重者,损其血。

见风,又损其气。

浮肿者,四十日必死。

8、心口上为华盖穴,属心经。

直拳打重,人事不省,血迷心窍,不治必死。

此乃伤胃气,致心胃气血不能行走。

如不断根,三十六个月而死。

9、心口中名黑虎偷心穴,属心经。

上擦下拳,打重者,两眼昏花,人事不省。

如不服药,百二十日必死。

10、心口下一寸五分为巨阙穴,为心募。

打重者,人事不省。

当用打法,向右边肺底穴下半分,劈拳一,即醒。

不医治者,一百二十日死。

11、脐上水分穴。

属小肠、胃二经。

打重者,不服药二十八日死。

宜12、脐下一寸五分名气海穴。

打重者九日死。

如不服药,四十八日必死。

13、脐下三寸名关元穴。

伤重者五日死。

若不服药,二十四日必死。

14、脐下四寸名中极穴。

伤重者,大小便不通,十二日死。

如不服药,一百零八日必死。

15、左乳上一寸六分为膺窗穴。

属肝经。

拳打重者十二日死。

16、右乳上一寸六分,膺窗穴。

属肺经。

金枪伤重者,一百十六日死。

17、左乳下一寸六分为乳根穴。

属肝经。

拳打重者吐血死。

如不服药,三十四日死。

18、右乳下一寸六分乳根穴,属肺经。

拳打重者九日死。

或两鼻出血,必死。

如不断根,一年必死。

左、右乳下一同受伤,名为一计害三贤。

三夹者死。

此心、肝、肺三经伤也。

重者七日死。

人体36大死穴的位置

人体36大死穴的位置

人体36大死穴的位置之勘阻及广创作由于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是“经气”,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

因此,有些拳家将点穴法称为点气法,或截气法。

还有所谓按时点穴法,是以“子午流注”学说为理论依据。

此学说认为经络气血的运行是随干支时间的分歧而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开阖。

阖闭时穴,气血正值衰绝,如此时击之,能乱人真气。

一、人体36大死穴的位置包含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含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

这其中,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

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

如果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分列出,它们分别是:一、头面门:百会、印堂、睛明(左右双穴)、太阳(左右双穴)、人中、耳门(左右双穴)、哑门、神庭(左右双穴)、人迎;二、躯体部位:膻中、乳根、期门(左右双穴)、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左右双穴)、膺窗(左右双穴)、乳中(左右双穴)、鸠尾、巨阙、曲骨;三、脊背门:肩井、大椎、命门、长强、肺俞(左右双穴)、厥阴俞(左右双穴)、肾俞(左右双穴)、气海俞(左右双穴)、志室(左右双穴)、海底;四、腿足门:足三里(左右双穴)、三阴交(左右双穴)、涌泉(左右双穴)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这些穴位被击重后轻则头晕重则毙命

这些穴位被击重后轻则头晕重则毙命

这些穴位被击重后轻则头晕重则毙命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1、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

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位置:喉结旁开1.5寸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1、膻中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

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图文详情:36个致命穴

图文详情:36个致命穴

图文详情:36个致命穴在武侠小说中,'点穴'似乎是种很神秘的功夫,因为只要一点到对方的死穴,就可以杀人于一指之下。

那人体中真的有死穴吗?人体中,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上的穴位,称为'经穴'。

在众多经穴当中,要害穴共有108个,要害穴就是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产生明显的症状。

其中的72个穴遭到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但剩下的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令人生畏的死穴穴位是气血出入会合的处所,当穴位遭到外界点、打等重创之后,会阻断血气通路,导致人体气血能量失调,身体上便会出现各种疼痛和不适感,甚至不能活动。

但一般在经过按摩之后,经络得以疏通,气血顺畅,不适感也就随之消失。

但还有些穴位,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这就是所谓的死穴。

另外,这种击打也应该是重力的,使穴位受到重创,一般按摩的力度并不能伤害到这些穴位,自然也不会对生命产生威胁。

认清死穴的分布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头颈部要害穴位共9个,包括百会穴、神庭、太阳穴、耳门穴、睛明穴、人中穴、哑门穴、风池穴、人迎穴。

胸腹部要害穴位共14个,包括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曲骨穴、鹰窗穴、乳中穴、乳根穴、期门穴、章门穴、商曲穴。

背腰部要害穴位共9个,包括肩井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肾俞穴、命门穴、志室穴、气海俞穴、尾闾穴。

四肢部要害穴位共4个,包括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太渊穴。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重创后都有性命危险。

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这些穴位凡遭受重创,都不可轻视。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不让这些穴位受到损伤。

点中要害的症状36个要害穴被重创后都有性命危险,后果严重,因此穴位受创后应立即去医院治疗,不可轻视。

人身36重穴

人身36重穴

人身36重穴作者:胡清如九個死穴的位置。

1、天靈穴:此穴即小兒頭頂跳動的位置,如被重擊致命。

2、氣門穴:此穴位於咽喉下凹入處,氣管和食管門戶。

3、當門穴:此穴位於胸部心口間,即心窩心臟部位。

4、臍門穴:此穴位於肚臍間,內適當橫結腸部位。

5、下陰穴:此穴即男女私處,為下部要害。

6、腦海穴:此穴位於後腦枕骨之下內凹之處。

7、天隙穴:此穴位於耳後下面突入處,神經密佈。

8、背樑穴:此穴位於頭頸後脊骨上部第七節,為神經中樞,連接後腦,前為肺尖。

9、脊心穴:此穴位於腰脊骨由下數上第七節,為脊節最弱地方,且屬神經中樞,與背樑穴有上七下七。

九個暈穴的位置。

1、太陽穴:此穴位於頭部兩額角,神經密佈輕擊暈重死。

2、聞聽穴:此穴位於耳孔外骨縫處,神經密佈。

3、腮角穴:此穴位於下顎骨角的骨縫處,神經密佈。

4、玄機穴:此穴位於胸骨頂下面約二寸的中央部,適當支氣管分叉點。

5、將台穴:此穴位於乳頭上部約一、二寸地方,左穴適當心臟大動脈及肺部位置,右穴適當肺部要害,輕暈重死。

6、期門穴:此穴位於「將台穴」略下的外斜地方。

7、章門穴:此穴位於「期門穴」下部第十一根肋骨尖端,右穴最重要,適當肝臟部位。

8、尾龍穴:此穴位於脊骨末端,為神經中樞的末梢。

9、湧泉穴:此穴位於足底中心,神經密佈。

九個啞穴的位置。

1、肩井穴:此穴位於肩內凹入處,神經密佈。

2、啞門穴:此穴位於「腦海穴」下面,適當喉間聲帶位置,腦神經密佈。

3、鳳眼穴:此穴位於背後第二節脊骨的兩側骨縫中,與肺葉相連,神經密佈。

4、入洞穴:此穴位於「鳳眼穴」下外斜部,適當胛骨縫中,前為肺尖位置。

5、鳳尾穴:此穴位於「入洞穴」下部約三寸處,適當第七、八背後肋骨縫中,腋窩斜出部位,前面為肺部。

6、精促穴:此穴位於「鳳尾穴」下部,前面與「章門穴」遙遙相對,由下數上背後肋骨第二、三條骨縫中,左穴適當脾位,右為肝位。

7、笑腰穴:此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穴位於「精促穴」下面,即人體軟腰部位,為肋骨末端,腎臟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穴位常识及人体36大死穴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人体的头部最为脆弱,死穴有人中穴,白会穴,太阳穴。

身体其它部位相对的抗击能力较强,但咽喉,胸口,背心,小腹等部位的“死穴”也仅次于头部的穴位,数目繁多就不一一列举。

其实所谓人的死穴是因为这些穴道处在经脉和血管及神经等重要的部位,当受到外力时很容易造成较严重的损伤,故名为死穴,并非真的一击就死。

只有外界冲击力相当大的情况下才可能毙命。

习武之人经过长期的锻炼,出手的力道和准确度都较常人高,故伤害性也比较大,这些穴位一旦被打中,轻则重伤,重则丢命。

死穴由此得名。

民间流传人体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

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

如果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分列出,它们分别是: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7、哑门穴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

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

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6、关元穴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
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8、曲骨穴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

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经属:足阳明胃经。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经属:足阳明胃经。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

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

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

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5、命门穴经属:督脉。

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8、尾闾穴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

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

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经属:手太阴肺经。

肺之原穴,百脉之会。

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

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

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经属:足少阴肾经。

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

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

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