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第六七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及综合问题解题方法
两平面平行的作图问题有:
两平面平行
① 若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则这两平面相互平行。
Ⅰ
Ⅱ
Ⅲ
AB∥ⅠⅡ;AC∥ⅠⅢ; 则:P∥Q
② 若两投影面垂直面相互平行,则它们具有积聚性的那组投影必相互平行。
两特殊位置平面平行
c
f
b
d
e
a
a
b
c
d
e
f
X
f
g
a
b
c
d
1. 直线与平面相交
要讨论的问题:
(1) 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2) 判别两者之间的相互遮 挡关系,即判别可见性。
我们将分别讨论一般位置的直线与平面或至少有一个处于特殊位置的情况。
●
●
2. 两平面相交
两平面相交其交线为直线,交线是两平面的共有线,同时交线上的点都是两平面的共有点。
A
B
C
D
H
G
E
F
作图过程
k
k
c
g
h
e
f
d
c
e
f
g
h
d
X
O
PV
1
1
2
2
a
a
b
b
例12 试过定点A作直线与已知直线EF正交。
E
Q
分析
F
A
K
过已知点A作平面垂直于已知直线EF,并交于点K,连接AK,AK即为所求。
作图
2
1
1
2
2
直线与平面平行
两平面平行
4. 1 平行问题
⒈ 直线与平面平行
第三章、解析法相对定向
2、单独法解析相对定向原理
Z1
Y1
B
S1
X1
y1
Z2 Y2
S2
1、坐标系构建:单独像对相对定向
是以摄影基线作为像空间辅助的X
轴,以左摄影中心S1为原点,左像 片主光轴与摄影基线B组成的平面
X2
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S1-X1Y1Z1如图
y2 所示
a1(X1 ,Y1 ,Z1)
x1
a2(X2 ,Y2 ,Z2)
此时左、右像片的相对方位元素分 别为:
x2
左像片:
Xs1=0,Ys1=0,Zs1=0; 1,1=0,1 ; 右像片:
Xs2=Bx=B, Ys2=By=0, Zs2=Bz=0; 2,2,2 ; A
2、单独法解析相对定向原理
X1
x1
Y1
R1
y1
Z1
f
X1
a2(X2 ,Y2 ,Z2)
a1(X1 ,Y1 ,Z1)
x1
A
X2 y2
x2
Bx X1 X 2 Bx
By Y1 Y2 By
Bx By Bz X1 Y1 Z1
X 2 Y2 Z 2
0
Bz Z1 Z2 Bz
连续法解析相对定向原理
s2
B
Bz
s1
Bx
By
By Bx tg Bx
Bz
Bx
cos
X = (ATPA)-1ATPL
三、相对定向元素计算
❖ 获取已知数据 x0 , y0 , f
❖ 确定相对定向元素的初值 = = = = =0 ,
bx=x1-x2 ❖ 由相对定向元素计算像空间辅助坐标 X1, Y1, Z1 , X2, Y2,
机械制图复习资料大全ppt(共52页)
二、判断题 1.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交叉
相交
相交
交叉
交 2叉 .判断两直相线交的相对相交位置。 交叉
交叉
相交
平行
交叉
3.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交叉
交叉
相交
相交
4交.判叉 断两直交 线叉的相对相位交置。 相交
20) 螺纹的五要素为:牙型、大径、螺距、 线数、旋向。
21) 外螺纹在非圆视图中,大径用粗 实线表示,小径用细实线表示。
22) 在绘制圆柱直齿轮的圆视图中, 齿顶圆用粗实线表示,分度圆用细点画 线表示,齿根圆用细实线表示。
23)装配图的内容包括:一组图形、 必要的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序号 和明细栏。
第二章 投影法与几何元素的投影
一、点的投影
点的投影及投影规律;
aa′⊥ox,a′a″⊥oz,aax= a″az
二、 直线的投影 直线相对投影面的位置及其投影特性
1 投影面倾斜线 ---缩小投影 2 投影面垂直线 ---积聚一点 3 投影面平行线 ---反映实长
求倾斜线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 A B-a b-- ZB-ZA---- α A B-a′b′-YB-YA---- β A B-a″b″-XB-XA---- γ
12、已知△ABC的一边AB,并知边AC平 行EF,另一边BC为水平线,试完成三角形的两 投影。
10.已知三角形ABC为正垂面和水平投影△abc,并知其与 H面的倾角α=30°,求三角形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10.已知三角形ABC为正垂面和水平投影△abc,并知其与 H面的倾角α=30°,求三角形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第三章-点、线、面的投影
1、水平投影积聚为一直线,并
(1)铅垂面
反映对V、W面的倾角β、γ的实
为一条直线并平行于相应的投 影轴。
Z
r'
r"
Q
r" W X
X
O
r
r
H Y
O
YW
YH
(3)迹线平面
1、无侧面迹线; 2、RH//OYH轴,RV//OZ 轴,有积聚性。
总结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可概括如下: (1)平面在它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 (2)平面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直线, 且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5)平面图形[△ABC]
不但能确平面的 位置,而且能表 示平面的形状和
大小。
2、用迹线表示平面 迹线: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 迹线平面:用迹线来表示的平面。
水平迹线:P平面与H面的交线,用PH表示 正面迹线:P平面与V面的交线,用PV表示 侧面迹线:P平面与W面的交线,用PW表示
用迹线表示平面
YH
可得出点的投影特性如下:
(1)点的投影的连线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2)点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反映该点到相应的投影面 的距离。
一般只画出投影轴,不画 投影面的边框
【例3-1】 已知点A的水平投影a和正面投影a′,求其 侧面投影a″
解: 作图步骤如下
二、点的投影与坐标
1、投影与坐标
引入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点A的空间位置可用直角坐标表 示为A(x,y,z),其中x表示A点到W面的距离,y表示 A点到V面的距离,z表示A点到H面的距离。
直线与投影面垂直 直线与投影面平行 直线与投影面倾斜
一、投影面平行线
定义: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同时倾斜于其它两个投影 面的直线。
第2讲--第3章_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_.
清华大学牟鹏本章内容3.1 平行问题3.2 相交问题3.3 垂直问题3.4 综合问题解题方法3.1.1直线与平面平行几何学原理:若平面外的直线平行于平面上的任一直线,则该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推论:若直线的投影与投影面垂直面具有积聚性的投影相互平行,则该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3.1.1直线与平面平行例题分析例1:①过点K 作一直线平行于平面(AB ╳CD)。
②过点K 作一水平线平行于平面(AB ╳ CD)。
e 'e①解题步骤:作KE∥AB,则KE∥(AB ╳ CD)。
i'i X Oa 'b 'c 'd'k 'kabcdf 'f②解题步骤:先作面上任一水平线IB再作KF∥IB,则水平线KF ∥(AB ╳ CD)。
3.1.1直线与平面平行例题分析例2:判断图中的直线是否与△平面平行。
(a) (b) (c) (d)3.1.2平面与平面平行几何学原理:若两个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直线相互平行,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推论:若两投影面垂直面具有积聚性的投影相互平行,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3.1.2平面与平面平行例题分析例3:过M 点作平面平行于ΔABC●●a ’b ’c ’acbmnfm ’f ’n ’•直线与直线平行:同名投影相互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上任一直线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两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对应平行3.2.1平面与平面相交平面交线求解的两种方法:1.利用积聚性(至少有一个平面为特殊位置时)2.利用辅助平面法(两个平面都是一般位置平面)问题分析:两个平面的交线是两平面的公有线,只要设法求出两平面的两个公有点或一个公有点和交线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出交线(即相交核心问题是求公有点)。
3.2.1平面与平面相交1.利用积聚性:至少有一个平面为特殊位置时XOk'≡l'kla'b'c'ab cXOa'c'b'acb例4:例5:3.2.1平面与平面相交2.利用辅助平面法:两个平面都是一般位置平面辅助平面法的原理注意:应选择投影面平行面或垂直面作为辅助面,以便利用积聚性求解交线。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
m
f c
n
f
n
判断平面的可见性----利用重影点原理判别
(1 ′) 2′
1
2
例:求两平面的交线并求MN并判别可见性。
⑴ a b e ● m(n) f c
d a d
●
●
n
e c
空间及投影分析 平面ABC与DEF都为正 垂面,其正面投影都积聚 成直线。交线为正垂线, 只要求得交线上的一个点 便可作出交线的投影。 作 图 ① 求交线 ② 判别可见性
线与该平面平行。
应用: (1)判别已知线面是否平行; (2) 作与已知平面平行的直线; (3) 包含已知直线作平面与另一已知直线平行。
例:过M点作直线MN平行于平面ABC。
b
c
●
n
Abc为平面内 a 的任一直线
a
b
m
●
●
n
●
c
m
试想:可作多少条这样的直线MN?
无数条!
例:过M点作直线MN平行于V面和平面ABC。
示意图
n
两平面相交,判别可见性
3 4 2 3 4( ) 1 1
(2 ) 利 用 重 影 点 判 别 可 见 性
[例题6]
试过K点作一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ΔABC,并与直线
EF相交
。
分析
过已知点K作平面P平行于 ABC;直线EF与平面P交于H; 连接KH,KH即为所求。
K F H E
作图 PV m 1 2 n
第三章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1 平行问题---直线与平面平行 • 两平面平行
§3-2 相交问题---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 两平面的交线
§3-3 垂直问题-----直线与平面垂直 • 两平面垂直
机械工程图学习题集加详细答案 第3章
第三章几何元素间相对位置
二、回答问题
1、属于平面的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
答:具有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满足直线从属于平面的几何特性、与相应的迹线平行。
2、空间两直线平行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答:两直线空间平行同面投影也平行,空间长度之比等于各同面投影长度之比。
3、两直线垂直其投影特性是什么(即直角投影定理)?答:两直线互相垂直(相交垂直或交叉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平行于某投影面时,则两条直线在该投影面中的投影仍互相垂直,即反映直角;反之,若两直线(相交或交叉)在同一投影面中的投影互相垂直(即反映直角),且其中一条直线平行于该投影面,则两直线空间必互相垂直。
二、回答问题
4、直线与平面垂直及两平面垂直的几何定理、投影特性
是什么?解决哪些问题?
答:
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
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
反之,如果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必垂直于属于该平面的一切直线。
2)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包含这条直线的一切平面都垂直于该平面。
3)投影特性:两种垂直关系最终都归结为两直线的垂直
问题,应用两直线垂直的投影特性解决此类问题。
4)可以解决各种位置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垂直问题。
相对位置
O
c
①所做的辅助面为垂直面 ②辅助面所包含的直线是任选的 ③交线在两平面图形的公有区内 ④若所做的辅助面与交线平行, 交点在无穷远处,应重选辅助面
Q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点: •利用辅助面法求交线 •利用重影点判断可见 性
18
《机械制图》 第3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求△ABC 与DE∥FG的 交线。
4'
e' 1' 5' f' 2'
d’ a’
p’
c’
m’
n’
b
a m c f’ e’ a f e a’ g’
p
n b’ c’
d
b
g
c
7
《机械制图》 第3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例: 判断平面(KE ╳ KF) 与(AB ╳ CD)是否平行?
c' 1' a'
b' d'
e'
k'
f'
∵KE∥BA O KF∥IB ∴(KE ╳ KF) ∥(AB ╳ CD)
《机械制图》 第3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29
3
3.1 几何元素间的平行问题
直线与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
3.1.1 直线与平面平行
定理(一般情况): 若一直线平行于平面上的某一条直线,则该直线 与平面平行。
《机械制图》 第3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4
典型问题:过平面外一点作一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例: ①过点K作一直线平行于面(AB
《机械制图》 第3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13
3.2.2 直线与平面相交
如何求交点? 直线为特殊位置时的情况,利用直线的积聚性。 平面为特殊位置时的情况,利用平面的积聚性。 平面和直线都处于一般位置时的情况,利用辅助 平面法。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几何元素的性质
点:没有大小,只有位置
线:有长度,没有宽度和厚度
面:有面积,没有厚度
体:有体积,有长度、宽度和厚度
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点与点、线与线、面与面、体与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5.
4.
3.
2.
1.
几何元素的分类
2018
点:没有大小和方向的几何元素
01
2019
线:具有长度和方向的几何元素
02
几何元素的组合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垂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
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任意角的两条直线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矩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垂直、相交是几何元素间的基本相对位置关系,它们构成了几何图形的基本结构。
角度、距离、面积
01
角度:两个几何元素之间的夹角,可以用度数表示
03
面积:几何元素的表面积或体积,可以用面积或体积单位表示
02
距离:两个几何元素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用长度单位表示
04
相对位置:几何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用相对位置描述
2020
面:具有面积和边界的几何元素
03
2021
体:具有体积和边界的几何元素
04
2022
空间:具有长度、宽度、高度和方向的几何元素
05
2
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
平行、垂直、相交
平行: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交点,称为平行。
垂直: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90度角,称为垂直。
画法几何:第三讲_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e
b
k d2
c
△⊥H: 水平投影的交点
即交点
面上找点
判断可见性(利用重点), 交点是 可见点。
线上找点
判断可见性 16
⑵.平面与平面相交
例:
a' k'≡l' b'
X
a
c'
O
b
k
l
c
例:
b'
a'
X
a
c'
O
c
小结:
b
• 从有积聚性的投影出发
• 利用面上找点或线上找点的方法
• 在需判断可见性的投影上找重影点,来判断可见性
PV b'
2'
4' d'
a'
l' . 1'
k' 3'
c'
L △ZKL
kl
b
k
41
2
.
l
c
a
3
d
29
• 直线与直线垂直
例: 已知直线,过线 上点作直线⊥直线。
例: 已知直线,过线 外点作直线⊥直线。
.
.
PV
a’
3’ b’ 1’
4’
2’
1 3 b
a 42
30
• 平面与平面垂直
a´
例: 已知△及点A, 过点A作平面⊥△。
M
E
K
C
N
(n )
A
步骤: a 2
≡1 e PH
F
① 含已知线 EF作辅助面 P(垂直面)
② 求 P与已知面的交线 MN ③ 求MN与EF的交点 K ,即所求
工程图学A教学大纲
《工程图学A》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297003-04课程名称:工程图学(A)英文名称:Mechanical Drawing(A)开课学期:1-2学时/学分:110/ 6.5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侯洪生主编《机械工程图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林玉祥主编《机械工程图学习题集》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1、焦永和主编《机械制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焦永和主编《机械制图习题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孙兰凤主编《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曾维川主编《工程制图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执笔人:侯洪生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工程图学课程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设计制造机器和进行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工程图样。
在使用机器设备时,也要通过阅读图样了解机器的结构和性能。
因此,工程图样是人类用来表达和交流设计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是工程界的共同语言。
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把握这种语言,否则就无法从事技术工作。
本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2.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的基本规定,培养查阅有关设计资料和标准的能力;3.培养绘制(徒手绘图、尺规绘图和运算机绘图)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技能;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5.培养零、部件构型表达能力;6.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创新能力、设计概念等得以全面提高。
此外,还必须重视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0.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图学发展史和图样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第三章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
求作平面的垂直面。
[例题12] 试判断 ABC与相交两直线KG和KH所给定的平面是否 垂直。
f
1′
d
1
f d 结论:因为AD直线不在 ABC平面上,所以两平面不垂直。
[例题11] 平面由 BDF给定,试过定点K作已知平面的垂面。
h
g
c
a
a
c
g
h
本章结束
● ●
⑵ 直线为特殊位置
m b
空间及投影分析 直线MN为铅垂线,其水 平投影积聚成一个点,故交 点K的水平投影也积聚在该点 上。 作图 用面上取点法 ① 求交点 ② 判别可见性 点Ⅰ位于平面上,在 前;点Ⅱ位于MN上,在后。 故k 2为不可见。
k
a
●
●
c
n
1(2)
b
k● 2 m(n) ● 1
试判断两平面是否平行。
结论:因为PH平行SH,所以两平面平行
§3-2 相交问题
一、直线与平面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二、两平面的交线是直线 三、特殊位置线面相交 四、一般位置平面与特殊位置平面相交
五、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六、两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相交
A
K
B
直线与平面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它是直线与平面的共有点。
示意图
n
两平面相交,判别可见性
3 1 (2 )
利 用 重 影 点 判 别 可 见 性
4
2
3 4
( )
1
[例题6]
试过K点作一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ΔABC,并与直线
EF相交
。
分析
过已知点K作平面P平行于 ABC;直线EF与平面P交于H; 连接KH,KH即为所求。
初中数学教案解析几何中的空间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教案解析几何中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解析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解析几何研究了平面和空间中的几何问题,其中包括了平面位置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
本文将重点讨论解析几何中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对初中数学教案进行解析和讨论。
一、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空间位置关系是指在三维空间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常见的空间位置关系有平行、垂直、倾斜、相交等。
1. 平行关系:两个线、面或者曲面在空间中保持着相同的方向,即它们的方向向量互相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之间的任意一个直线和另一个平面的交线平行,则称这两个平面是平行的。
2. 垂直关系:两个线、面或者曲面在空间中相互垂直,即它们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
如果两个平面之间的任意一个直线和另一个平面的交线垂直,则称这两个平面是垂直的。
3. 倾斜关系:两个线、面或者曲面在空间中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称之为倾斜关系。
4. 相交关系:两个线、面或者曲面在空间中有交点,称之为相交关系。
二、解析几何中的空间位置关系教学分析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解析几何中的空间位置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教案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演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应用。
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和区分平行、垂直、倾斜、相交等空间位置关系;- 利用向量方法解决与空间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 运用空间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教辅资料等。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通过投影仪或者黑板展示几个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如,通过展示两个平面图形的交点或者线段,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引出平行、垂直、倾斜、相交等概念。
第二步:知识讲解在引入的基础上,讲解空间位置关系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例如,以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依次介绍平行、垂直、倾斜和相交的概念,并结合向量的性质进行解析和证明。
第三步:例题演练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练,巩固学生对空间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几何形的位置关系
几何形的位置关系几何形的位置关系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不同几何形状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几何学中,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内部关系、外部关系和边界关系三种。
本文将就这三种位置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一、内部关系内部关系是指一个几何形状完全位于另一个几何形状的内部。
常见的内部关系有以下几种:1. 包含关系包含关系是指一个几何形状包含另一个几何形状,被包含的几何形状完全位于另一个几何形状的内部。
例如,一个大圆包含一个小圆,一个矩形包含一个小正方形。
2. 同心关系同心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几何形状具有相同的中心点。
例如,两个同心圆的中心点相同,但是半径不同。
3. 包围关系包围关系是指一个几何形状完全包围住另一个几何形状。
例如,一个正方形包围一个圆,一个矩形包围一个三角形。
二、外部关系外部关系是指一个几何形状位于另一个几何形状的外部,两者没有交集。
常见的外部关系有以下几种:1. 相离关系相离关系是指两个几何形状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彼此之间没有交叠部分。
例如,两个不相交的圆。
2. 相交关系相交关系是指两个几何形状之间有部分交集,但没有完全包含或包围对方。
例如,两个相交的直线段。
三、边界关系边界关系是指两个几何形状之间共享相同的边界,彼此之间有一部分重叠。
常见的边界关系有以下几种:1. 切线关系切线关系是指一个几何形状的边界线与另一个几何形状相切,但没有交叠。
例如,一个直线与一个圆相切。
2. 外切关系外切关系是指一个几何形状的外切圆与另一个几何形状相切,并且两个几何形状没有交叠。
例如,一个圆外切一个矩形。
3. 内切关系内切关系是指一个几何形状的内切圆与另一个几何形状相切,并且两个几何形状没有交叠。
例如,一个圆内切一个正方形。
总结几何形的位置关系是研究几何形状之间相对位置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内部关系、外部关系和边界关系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刻画不同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对几何形的位置关系的深入理解有助于解决空间布局、构建模型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b 如何判别?
f
可通过正面投影 直观地进行判别。
例18 求两平面的交线 MN并判别可见性。
⑴ a
d a
●
空间及投影分析
b m(n) e ●
f c
平面ABC与DEF都为 正垂面,它们的交线为一 条正垂线,两平面正面投 影的交点即为交线的正面 投影,交线的水平投影垂 直于OX轴。
K
•过已知直线L作辅助面(多为投射面) •求出辅助面Q与已知面P的交线MN •直线MN与L线的交点K即为所求
例10 求直线L与∆ ABC的穿点,见下图。
b m k
l
c
a
n
a k
l
n b c
m
QH
⒉ 两平面相交
要讨论的问题:
两平面相交其交线为直线,交线是两平 面的共有线,同时交线上的点都是两平面的 共有点。
d'
k'
b'
2'
a' 1' b 1 k a c c'
d
2
小 结 ⒈ 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⒉ 直线与平面相交
⑴ 一般位置直线与特殊位置 平面求交点,利用交点的 共有性和平面的积聚性, 采用直线上取点的方法求 解。 ⑵ 投影面垂直线与一般位置 平面求交点,利用交点的 共有性和直线的积聚性, 采取平面上取点的方法求 解。
● ●
b′ e′
n′
●
a
n● d(e)
b
⑶
b
投影分析
k ●
●
f
a
m d ●
n c
e
f
b m●
e
●
a d
k
●
n
c
N点的水平投影 n位于Δdef 的外面, 说明点N位于ΔDEF所 确定的平面内,但不 位于ΔDEF这个图形 内。 所以ΔABC和 ΔDEF的交线应为MK。 互 交
⑶
f a m d ●
第三章 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 相对位置包括平行、相交和垂直。 一、平行问题
包括
直线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
B
A
⒈ 直线与平面平行
若平面外的一直线平行于 平面内的某一直线,则该直线与 该平面平行。
D
P
C
例1:过M点作直线MN平行于平面ABC。
b
d
c a b d a c
●
n m
●
n m
有多少解?
●
l
n
b
a
●
m
k
●
c
n
d b
e
例14 已知∆ ABC与∆ DEF相交,利用穿点法求交线, 并判断可见性,见下图。
b e a d m
n
f
c
d
m b
●
n
●
c
f
a
e
例15 两平面咬交时,利用穿点法求交线,并判断可见 性,见下图。
g G k
L k
g
例16 求直线MN与平面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⑴ 平面为特殊位置 空间及投影分析
N P X O
Y
法线的几何性质 平面上一切直线都与法线垂 直(相交或交叉垂直) 过法线的平面,或平行于法 线的平面,都与P面垂直
平面对投影面的坡角和法线 与该投影面的倾角互为余角
θH ΦH
P
N
法线的投影表示法及基本作图
例19 过已知点作一平面的法线。 n'
l1'
l2' p'
n'
●
a'
l1
l2 p
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穿点)。(积聚性法,辅助面法)
例8 求一般直线L与正垂面∆ ABC的穿点
c l k a k b l l b
a
l
c
例9 求铅垂线L与∆ ABC的穿点,见下图。
b k l a c
b
k
●
l
c
a
辅助面法求穿点
Q L M
●
一般过L线所作 的辅助面多为投 射面
N P
a
b
c
c
l
b
a
例5:判断直线AB是否平行于∆DEF,如图所示。
b
f k
d
a
e
f a b
k
e
d
⒉ 两平面平行
b
e
f
c d a
① 若一平面上的两相 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 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 线,则这两平面相互 平行。 ② 若两投影面垂直面 相互平行,则它们具 有积聚性的那组投影 必相互平行。
c a d
f e
b
b a d
f e
h h
c
b d
a
c
f e
例6:判断平面ABDC与平面EFHM是否平行, 已知AB∥CD∥EF∥MH
a c m e k f
h
O
X
b b
d
d
f k m
h
a
c
e
由于ek不 平行于ac, 故两平面 不平行。
例7:判断P、Q平面是否平行,见图。
① 求两平面的交线 方法: 确定两平面的两个共有点。 ⑴ ⑵ 确定一个共有点及交线的方向。 ② 判别两平面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即: 判别可见性。 首先讨论两平面中至少有一个处于特殊 位置的情况。
求交线。(积聚性法,辅助面法)
例11 求作水平面P与∆ ABC的交线,见下图。
b l≡PV c a
a
b
m m a c c
n
b b m
n
a
c n b ● m(n) c
a
两平面的相对位置
⒈ 两平面平行
a
b c d e f
⑴ 若一平面上的两相交 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 a 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 则这两平面相互平行。
a
c d
f e f d e
b
b c b d
h
a'
b'
p'
q'
q p b
a
直线与直线垂直 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必在另一直线的 垂面上,则平行于另一直线的垂直面。
A
C B
D
例26 过已知点A求作一直线与已知直线BC相交垂直
c'
k' b'
●
a'
b k c
●
a
例27 求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b' l1'
l2'
a'
l1 b
a l2
例28 判断两相交直线是否垂直
a d
f a′ h′
c′ f′
预习:P157~P160
作业: P21、P22、 P23、 p24、 p25 (7)(8)(9)
c
a l b
例12 求作铅垂面P与∆ ABC的交线,见下图。
c
p
a
b
1
2
a
p b
c
1
2
例13 求作∆ ABC与∆ DEF的交线,见下图。(辅助面法 求交线,根据三平面共点)
b m p a b p m n f d e f e S1V S2V
c
a
c
n
d
可见性问题
利用重影点判别可见性 a d≡e m k c
●
●
●
●
●
⑵
d′ h′
空间及投影分析 平面DEFH是一铅 垂面,它的水平投影有 m′ 积聚性,其与ac、bc的 交点m 、n 即为两个共 有点的水平投影,故mn c′ 即为交线MN的水平投 f′ 影。 作图 ① 求交线 ② 判别可见性 h(f) m 点Ⅰ在MC上,点 Ⅱ在FH上,点Ⅰ在前, c 点Ⅱ在后,故mc 可 见。
A
D
反之,两平面相互垂直,则由属于第一个平面的 任意一点向第二个平面作的垂线必属于第一个平面。
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不垂直
例23 平面由BDF给定,试过定点K作已知平面的垂面。
h
g
c
a
a
c
g
h
例24 过已知直线L作平面垂直于已知平面P
a'
l'
b' p'
p
b l
a
例25 如图,判断P、Q两平面是否垂直
●
c
1(2)
c
a
1
例17 求两平面的交线 MN并判别可见性。
⑴ a
d a d
●
空间及投影分析
b m(n)
●
e
f
e
●
平面ABC与DEF都为正垂面, 它们的交线为一条正垂线, c 两平面正面投影的交点即为 交线的正面投影,交线的水 平投影垂直于OX轴。
n c
作图
① 求交线 ② 判别可见性 从正面投影上可看 出,在交线左侧,平面 ABC在上,其水平投影 可见。
b k ●
n
a
1(2)
●
m
m a
2
●
c
c n
● ●
平面ABC是一铅垂面, 其水平投影积聚成一条直 线,该直线与mn的交点即 为K点的水平投影。 作图 用线上 ① 求交点 取点法 ② 判别可见性
由水平投影可知, KN段在平面前,故正 面投影上kn为可见。 还可通过重影点判别可见性。
●
a
n
n
例20 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直平面。
l' a'
●
l' a'
●
●
●
a' l l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