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摘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新课程改革,就是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谋求的是将填鸭式教学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初中地理教材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可以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变得更主动,获得更高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的去追求和掌握各种获得地理知识的技能,提高自我的人文素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可是,若仅仅交给学生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那就又落入了以往的教学俗套,犹如新瓶装旧酒,毫无用处。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更应该教给学生的是能够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受用终生。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善用教材,掌握更多的教学策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思维能力合理取舍
新课改提出以后,我们的考试制度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变得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了。新版的教材适应了这种形式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的机会,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使得教学变得更具灵活性了。每一节课都要从给学生设置疑问开始,然后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出学生的能力。同时,新教材还强调灵活性和合理取舍,这是一个巨大的不同,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用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内化
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应用,这样为课堂创造出了积极地氛围,还会使学生记牢知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新课改下初中地理的教学策略。
1 开堂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强烈的好奇心,是学生求索知识的动力源泉。兴趣,其实是一种感情基础,是一种非智力的因素,也是学生入门的向导和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我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新教材也正是抓牢了这一点,在每一节的开篇部分总要精心设置疑问,以求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求知热情的,因此,善于开堂提问,往往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提问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书本上的以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自我的经验来寻找,或者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
1.1巧妙用谚语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长期观察后得出的一种概括,不仅具有普遍性的道理,而且还很有生趣。各种各样的谚语对地理教学很有帮助,地理老师如能很好的利用,尤其是能在开堂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气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和自然现象。比如说在讲大陆性气候时,老师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再如在讲锋面雨时,可以使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
湿,雨过山头明”来说明它的特征。
1.2巧使用古典诗词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文人骚客创造出了无数的诗词歌赋,这其中不乏许多描述地理现象的闪光佳句,也是地理老师可以引用的。比如在讲到水循环时可以借用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问“黄河之水真的就不会回来了吗?”,引导大家思考,然后再告诉大家大诗人说错了,黄河之水不仅会回来,而且还会“飞回来、飘回来”,然后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回事;讲到地球的形状时,可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何诗人说最后看到的是船帆而不是船篷;还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何说“坐地不动,日行八万里”?等等。
1.3巧妙使用歌曲
中学生对歌曲比较感兴趣,在教学时可以穿插一些大家熟悉的歌句,比如在讲季风时,可以引用歌手田震演唱的《黄土高坡》中的“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一句来说画图高原的气候特征,还可以接着问大家西北风和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等问题,这样就可以把季风一节的内容巧妙的引入课堂了。
1.4巧妙借用实验现象
比如在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表运动可以使物体发生偏转前,可以先做一个实验。在讲桌上摆放一个盛满水的水槽,让学生聚拢
到讲桌周围,然后抽出底部的活塞,让学生观察水流出时的现象。然后问大家什么现象及为什么形成的漩涡是逆时针的,之后再开始引出课堂内容,这样不仅能使得学生产生兴趣,还可以获得直观感受。
2 恰当取舍,科学组织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初始依据,但是教学内容不应完全等同于教材内容,教师应该作出适当的调整,科学组织、恰当取舍。
2.1惯于调整、敢于舍弃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学发展与知识更新飞速前进,新课改适应了这种变化,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发展需要,因此,教师也应该领会这种精神,将根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变成一项本领和习惯,将适当取舍教学内容变成一项惯用技巧,从而破除本本主义的圈套,把课教活了。这样做,还可以打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会改变的看法,形成一种科学看待知识的理念。
2.2加工教材
新教材为我们划定了教学范围,我们一定要钻研它,把它吃透,但是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加工和处理,重新将其组织成为教学内容,这也是教师自我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时,首先领悟其中包含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教学因素,然后把陈诉性的知识进行程序性的加工,在
这个过程中可将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掌握其前后关系与层次,列出结构,揭示其内在联系及组成。伴随这一过程就需要有分析、判断、类证、概括、归纳、综合等思维的训练,在这中间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就会逐渐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这一切仍是围绕教材这个知识的载体进行的,但教师的思路要开阔,练习要广泛,这样做不但不会喧宾夺主,反而会使教材的内容更加丰满。教师通过这样认真地组织教学内容后,讲起来就不会变成催人入眠的“白描”,而是有体会、有感情、声情并茂的“教人”,不再是单纯的“教书”。这样的过程坚持下去,就会使得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其自身的生命价值也会得到体现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不需要过多、过细、过全,因为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会让学生负担过重,脑袋膨胀,情绪降低,因此,可以确切的说,一定要对教材进行科学组织、合理取舍,正确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素质教育不应过分看重形式,应该注重方法和思路,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给教学过程注入乐趣,引导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应该敢于取舍教材内容,让学生喜欢地理,从而学好地理,学到学习好地理的能力,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地理教育》.重庆师范大学主办.
[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