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电子课本教材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课件
第一阶梯以平原为主,自然灾害以旱涝灾害、地面沉 降、土地盐碱化等为主,二三阶梯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 灾害则以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为主。而且东部地区 人口经济密集,损失较重。所以自然灾害在不同的地区具 有不同的种类。
二、自然灾害的规律 1.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1.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分别 发生8次和11次大洪水,60至70年代,20年中仅发生4次。
自然灾害及其类型 月球上的火山喷发是不 是灾害?为什么?
因遭遇雪崩而严重受伤 的荷兰约翰·弗里索王子恐 怕永远无法苏醒。
自然灾害及其类型
1.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 (2)类型:按主导因素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3)基本要素:致灾因子、承灾体。
2.自然灾害
结构破坏
滑坡
暴雨
台风
大风 电路故障 火灾
泥石流 水土流失 巨浪
机械故障
决堤
1.台风能引起那些自然灾害? 2.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规律?
2.我国春季自然灾害主要有:华北春旱,北方的沙尘 暴等;夏季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水灾、风暴潮、暴雨 洪涝等;秋季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低温冷害、凌汛等 等;冬季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等等。
以上两段文字说明了自然灾害还有什么规律?
二、自然灾害的规律
1.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2.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崩塌
洪涝 风暴潮
(2)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根据前面学习,请同学们回答: 1.哪些灾害属于自然灾害? 2.和人为灾害有什么本质区别?
自然异变 自然属性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社会属性
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特点 1.基本特点:对人类构成危害
2.其他特点:(1)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2)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3)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课件共31张ppt[可修改版p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课件共31张ppt[可修改版p
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矿业公司铁矿矿渣库溃 坝引发泥石流导致276人死亡;
我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的河南小秦岭西峪 沟金矿,将数万方的矿渣堆放在沟底,1994年7月中 旬,大暴雨形成泥石流沿沟下泄,道路及生产生活 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且有51人丧生,损失惨重。
泥石流形成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沟谷,地形陡峻 水源条件:暴雨 物质条件:大量松散堆积物 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 地质条件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人为条件 (过度开垦等)植被覆盖率下降 人为堆放废渣等

展示形式:可由多名同学合作完成,其中一名成员展示
小组实验并叙述实验结论
展示内容:①本组实验探究的内容
②讲解实验设计 ③展示实验过程 ④说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⑤实验结论
友情提示:参与、聆听、协作、分享
【实验报告】
探究内容:xx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我们采用对比实验来探究xx条件与泥石 流形成之间的关系,将两个实验中的xx条件和xx条 件设为相同,通过xx条件的不同,来比较其与泥石 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如果到山区旅游发生泥石流, 你应该怎么办?
√ √
文家沟松散物质堆积量
文家 沟
专家分析: 文家沟中的 滑坡碎屑体 土石堆积方 量达8000万 m³,此次泥 石流后还有 大量堆积物 留在沟谷中。
如何做好防御工作?请谈谈你的想法。
提示:
①泥石流发生前:请从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和降 水等方面考虑.
有关,
坡度 越大,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水源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说明泥石流的形成与 降水量\强度 有关, 降水量\强度 越大,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物质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说明泥石流的形成与 坡面松散固体物质的多少 有关, 坡面松散固体物质 越多,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优质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优质课件

2.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 屋、道 路、机场、船 舶、厂矿、 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 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 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注意: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
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3)海洋灾害 概念:海洋灾害指因海洋自然环境 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 带附近发生的灾害。 种类:风暴潮﹑ 海啸﹑ 赤潮 ﹑潮 灾﹑ 海浪﹑ 海冰﹑ 海水入侵﹑ 海 平面上升 ﹑海水回灌等。 特点:突发性灾害多,严重时危害 到沿海以内的纵深地区。
(4)生物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 概念:生物灾害指因有害的草﹑虫﹑ 鼠等生物引 发的灾害。 种类:病虫害﹑ 鼠害﹑ 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环 境灾害﹑ 森林火灾等
总结: 自然灾害具有双重性,既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也 有不少优点。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所以我们应该 了解自然变化的科学规律,掌握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的本领,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小结
• • • •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 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新网济南1月27日电(杨东亮)记者今天下午从山东省抗旱工作情 况通报会上获悉,目前山东省气象已达特大干旱等级,为60年一遇, 部分地区已达200年一遇,旱情持续加剧。 据山东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主任杨振东介绍,山东目前可用 水源大幅减少,地表蓄水减少迅速,全省已有391座水库干涸, 366条河道断流,3万多眼机井出水量明显不足,地下水位处于加 速下降态势,年末较汛末地下水位平均深埋下降0.35米,部分地区 下降幅度达1至2米之间,同时黄河上游水库蓄水较上年减少30%。 目前,山东省有2899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 积的53%,其中重旱483万亩。缺乏水浇条件的地块以及山岭薄地 等局部地块,旱象更加严重,约有6000亩小麦出现死苗现象,约 有32万人、13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山东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张少林表示,据省气象部门初步预测 ,2011年三月底仍无大范围有效降雨,全省旱情将进一步加剧, 预计将有4000万亩农田受旱,近百万人出现吃水困难的情况,抗 旱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高中地理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中地理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
地震: 台湾、华北、西北、西南
滑坡、泥石流: 西南
低温冷害: 东北
台风: 东南沿海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自然灾害人员伤亡(成灾人口)损失大:
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江西
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
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
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恢复过程缓慢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2.自然灾害: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
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3.区别自然灾害与自然异变:
二、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震中:地面正对震源的点
等震线: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震中距:地面上的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级:(里克特-“里氏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地震中释放的能量多少)。
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
3级以下:微震 3-5级:有感地震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三、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
1.孕灾环境:孕育灾害的环境 2.致灾因子: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
3.受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
四、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生理伤害(伤残、死亡) 心理伤害(恐慌、忧愁、痛苦)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共36张ppt)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2015 年 5 月 5 日,距美国俄勒冈海岸 300 英里外的轴海山火山 (Axial Seamount)一带,一个多星期来已发生几千次轻微地震,火山口 出现喷发熔岩迹象,显示熔岩正从地壳深处涌到表面。当地海床也降 低将近八英尺,进一步显示岩浆正从火山峰底下的熔岩池流出来。研 究人员强调,无论如何,这种喷发不致威胁沿海居民。火山引起的地 震很轻微,海床移动也很缓慢,不会引起海啸。这种火山喷发属于自 然灾害吗?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灾情的大小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主要影响 (1)人员伤亡 人类在自然灾害中除了受到伤亡等生理伤害,同时还会由于断水、 缺粮、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等灾害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 理和精神的伤害。 (2)财产损失 ①直接经济损失: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 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②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 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 直接经济损失。
要点二 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有:(1)生理伤害: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 等。(2)心理和精神伤害: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 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 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 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如下图:
此受灾后所表现出的灾情特点也不同。
受灾体
灾情特点
人员、财产
直接可见、持续时间短
自然资源 灾情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具有广泛
和环境
性和持久性
(2)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
4.自然灾害的危害存在地域差异 (1)差异性的表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优质课件共32张PPT[可修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优质课件共32张PPT[可修改
C.多发地区
a.山地丘陵区 b.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一) 滑坡
人为原因:山区大型工程建 设破坏了山体结构
读图思考:
(二)泥石流
A.概念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发生的条件
读图思考:
(二)泥石流
A.概念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每次 地震震级只有一个,而烈度有 无数个
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
3.震源深浅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 5. 地面建筑
地 1.滑坡和山体崩落 震 2.大地褶皱和开裂,地面升降 的 3.可能引起海啸 危 害 4.建筑物倒塌,水电中断,发生火灾
5.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抵御难度大。
(1)滑坡原因:①在山地丘陵地区,岩体比较破碎;②地
势起伏大,坡度陡;③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④工程
建设频繁。 泥石流原因:①地形陡峻;②松散物质丰富;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暴雨)。
(2)云贵高原 冲毁农田、房屋、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 产、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方法技巧】
3.(2012·福建卷)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
为什么?
专家分析原因
一.地形地貌:景谷地震震中位于平坝, 起伏较小,鲁甸位于高山峡谷,带来滑 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多 二.人口密度:39人/平方千米、265人 /平方千米 三.房屋结构:土木穿斗房和砖混合土 木结构 四.地震发生时间:下午和接近午夜 五.抗震意识:
2.影响烈度的因素
1.震级 2.震中距
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讲课文档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讲课文档
----周期性、不确定性、不重复性
材料四: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46秒,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 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里氏7.0级地震[1],震源 深度13公里。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此次地震共计造成196人 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三个重灾县上报经济损失达 1700亿元。
第七页,共25页。
灾情——是指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 况。
[学习方法]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的风险 性和受灾体的易损性。异变频率、能量大小,受灾体
的易损性等。
思考
[学习方法Leabharlann 判断自然灾害的技巧:一是诱因为自然异变;
二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 源破坏。
第八页,共25页。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1)地域差异的表现
第二十一页,共25页。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灾害危害程度的
影响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受灾体的经济含 量,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受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这两 方面都影响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低。
⑴不是自然灾害。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 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
中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⑵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 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第十页,共25页。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 害及其影响课件ppt
第一页,共25页。
第二页,共25页。
一、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定义
第三页,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优质课件共38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优质课件共38张PPT[可修改版ppt

广泛性和长远性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合作探究】 根据上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 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 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
一定灾强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经
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 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 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 ,灾后恢复较快。所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 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而那些 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灾,受灾后经 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 危害程度高。
但是在灾害面前, 我们真的就无能为力吗?
灾害面前,不需要眼泪!
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
•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 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 影响;
•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
答:不属自然灾害。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 然异变为诱因,而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事故。
【学法指导】
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自然属性: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
(2)社会属性:是 社否 会造 失成 稳人 或员 资伤 源亡破、坏财。产损失、
阅读教材p2,思考
• 灾情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3、灾情大小的判断 灾情大小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如人员 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
的应急反应 居住条件、健康状 不同 况
人员伤亡不同 表 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优质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优质课件(共38张PPT)
答:不属自然灾害。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有 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 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 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注意: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洪灾导致通讯设施中断
干旱导致玉米枯死绝收
被洪水浸泡的工厂物资 地震毁坏的高架桥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自然灾害还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
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火灾毁林
火山爆发后的被毁林地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合作探究3:根据上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 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 灾害危害程度如何?
自然灾害图示
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事 件
自然异 常变化
现 象
人员 伤亡
财产 损失 社会 失稳
资源 破坏
学以致用: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 些不是?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 ,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 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答:不属自然灾害。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 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而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事故 。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 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自然灾害系统
自然灾害系统
难点突破: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
致灾因子:即由孕灾环境产生的各种异动因子。其是由各种自然异 动(暴雨、雷电、台风、地震等)、人为异动(操作管理失误、人 为破坏等)、技术异动(机械故障、技术失误等)、政治经济异动 (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等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