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化学 全国II卷 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化学(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化学(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卷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 4NH +的数量为0.1A N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3.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4.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A .AB .BC .CD .D5.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Al 3Al e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6.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的物质的量分数()X 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c X X c H A c HA c A δ−−=++]。

2017全国II卷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2017全国II卷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43461820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化学【总体评价】:王康2017年陕西高考化学继续使用全国卷Ⅱ,从整体上看,延续了2016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逻辑推断能力以及高级运用能力。

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都是考纲中的核心基础知识。

选择题第7题依旧是化学常识的考查,查知识点是大家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难度不大。

第8题考查N A 都是平时重点练习的,其考查的实例也与课堂讲解的例题一致。

第9目描述的数量关系很容易推出具体元素。

第10质,与2014全国II 卷有机选择题类似,较简单。

第11用,与2013年天津选择题第6正确选项。

第12系中的经典题型。

第13小比较,难度不大。

二、大题部分 【必做部分】非选择题必考部分呈现出“稳中求变,突出能力”的特点。

第26提纯的基本思路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方程式的书写能力、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第27题以正丁烷脱氢制备正丁烯为载体,与2016产率的变化原因,如果不能正确读懂图像,将很难作答。

第28题为实验题,2016的选择,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滴定终点的判断,滴定误差的分析以及氧化还原计算。

此题与9题非常类似,题目情景一致,测定方法相同,设问方式也有相同之处。

【选做部分】2017年选考题变化比较大,第35颖之处在于引进大π键的概念,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

第36考查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核心内容,题目中对A 、B 、D 的核心,题目比较传统,平时只要基本功训练扎实,推断题很容易突破。

【真题题号】7【真题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此题考察化学与生活,难度较小。

蛋白质含有肽键,一定含碳、氢、氧、氮元素,而C C 。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1,因此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A 正确;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B 正确;硒是人D 正确。

2017年全国Ⅱ卷高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7年全国Ⅱ卷高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7年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全国Ⅱ卷7.(2017·全国卷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详解]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含包括硫、磷等元素。

8.(2017·全国卷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答案]D[详解]A 、因铵根离子水解,其数量小于0.1N A ,A 错误;B 、2.4gMg 为0.1mol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为0.2N A ,B 错误;C 、标准状况下,2.24L 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 A ,C 错误;D 、虽然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不能完全反应,但因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其分子总数一定为0.2A N ,正确。

9.(2017·全国卷Ⅱ)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答案]B[详解] a 、b 、c 、d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a 核外电子数与b 的次外层相同,只能为2或8,则a 为He 或O ,但He 不是主族元素,则a 为氧元素;又因为a 、d 同主族,则d 为硫元素;c 原子周期数等于族序数,且在8~16之间,则c 为Al 元素;b 序数在8~13之间且为第三周期,则b 是Na 或Mg ;故a 、b 、c 、d 分别为O 、Na 、Al 、S 或O 、Mg 、Al 、S 。

2017全国卷2高考化学及解析

2017全国卷2高考化学及解析

2017 全国卷二理综--化学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 分)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 0.1mol/L NH4Cl 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 AB. 2.4g Mg 与H2SO4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 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 和0.1mol I2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四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C. c的氧化物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 、用电解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 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制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Al 3++3e- == 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 L ·-1二元弱酸 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 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 δ(X ) 随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δ(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H=1.2 时,C (H 2A )=C (HA -)B. lg[K 2(H 2A ) ]= - 4.2C .PH=2.7 时, C (HA -)>C (H 2A )=C (A 2-)D . PH=4.2 时,C (HA -)=C (A 2-)=C (H 2A )26. (14 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_清晰解析版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_清晰解析版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题7.〔2017•新课标Ⅱ〕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答案】C【解析】A.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 n(H2O) m,故称为碳水化合物,故A正确;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正确;C.蛋白质的根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中元素,故仅由碳、氢、氧元素不正确,故C 错误;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故D正确。

应选C.【考点】糖类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微量元素对人体安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点评】此题考察糖类,维生素D,蛋白质,微量元素硒的相关性质及组成,此题难度中等。

8.〔2017•新课标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以下说确的是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B.2.4gMg与H2SO4完全反响,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响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答案】D【解析】A.铵根易水解,所含NH4+数小于0.1N A,故A错误;B.n〔Mg〕=0.1mol,Mg与H2SO4反响生成Mg2+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1mol,故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1mol,即0.1N A,故C错误;D.H2+I22HI这是一个反响前后分子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响,故反响后分子总数仍为0.2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点评】此题考察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为22.4L.9.〔2017•新课标Ⅱ〕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一样;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一样;d与a同族,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O元素、b可能为Na或Mg、c为Al、d为S元素.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b>c>d,a为O,原子半径最小,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降低,那么金属性b>c,a、d为非金属,金属性较弱,那么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C.c为Al,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弱碱,故C错误;D.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应为a的单质的氧化性强,故D错误。

2017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汇报版

2017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汇报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全国II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沿用下来的叫法,故A 正确;B.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正确;C.蛋白质含有C 、H 、O 、N 、S 等元素,故C 错误;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脱发等,故D 正确; 【答案】C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 ·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解析】A.NH 4+能够发生水解,故NH 4+的数量小于0.1N A ,故A 错误;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故B 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1N A ;D. H 2 + I 22HI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其分子总数为0.2N A ,故D 正确; 【答案】D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故a 为O ,d 与a 同族,故d 为S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故c 为Al ,则b 为Na 或Mg ; A.原子半径b >c >d >a ,故A 错误;B.4种元素种b 的失电子能力最强,故其金属性最强,故B 正确;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 错误;D.O 2的氧化性强于S ,故D 错误;【答案】B10【解析】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结论正确,故A 正确;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钠反应更剧烈,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活性不同,故B 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楚,利用的是强酸制弱酸,故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 错误;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 能够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 错误; 【答案】A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2017课标卷Ⅱ2017年高中真题详解化学(答案)

2017课标卷Ⅱ2017年高中真题详解化学(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7.C本题考查蛋白质、糖类等物质的组成,维生素D的作用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蛋白质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的物质。

8.D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及相关计算。

由于NH4Cl溶液中N H4+水解,所以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N H4+的数量少于0.1N A,A错;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B错;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为0.1 mol,则所含分子数为0.1N A,C错;H2(g)+I2(g)2HI(g)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D正确。

9.B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

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可以推知a为O;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c的原子序数大于a,则c为Al;d与a同族,则d为S;再结合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以推测b可能为Na或Mg。

原子半径:b>c>d>a,A错;无论b是Na还是Mg,其金属性都是四种元素中最强的,故B正确;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C错;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故S的氧化性弱于O2,D错。

10.A本题以有机反应为载体,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乙醇与钠反应的速率慢于水与钠反应的速率,故乙醇分子中的氢的活性弱于水分子中的氢,B错;乙酸可以清除水垢,说明乙酸酸性强于碳酸,C错;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HCl具有酸性,而氯甲烷呈中性,D错。

>>H—O—H>CH3CH2—OH11.C本题考查电解原理。

根据信息知Al应作阳极,电极反应为:2Al-6e-+3H2O Al2O3+6H+,而阴极电极反应为:6H++6e-3H2↑,故C错。

,结合12.D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计算。

结合题图,可知A、C正确。

K2(H2A)=c(A2-)·c(H+)c(HA-)题图中pH=4.2时c(HA-)=c(A2-),代入上式可得K2(H2A)=10-4.2,则lg[K2(H2A)]=-4.2,故C正确。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解析】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还包括硫、磷等元素。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答案】D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解析】a 、b 、c 、d 分别为O 、Na 或Mg 、Al 、S 。

A 、原子半径b >c >d >a ,A 错误;B 、B 正确;C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是弱碱,C 错误;D 、S 的氧化性比氧气弱,D 错误。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答案】A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2017全国卷2高考化学及解析

2017全国卷2高考化学及解析

2017全国卷二理综--化学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 0.1mol/L NH4Cl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 AB. 2.4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 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四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 c的氧化物水化物是强碱D. 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用电解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制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Al3++3e- == Al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L -1二元弱酸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 )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H=1.2时,C (H 2A )=C (HA -)B. lg[K 2(H 2A) ]= - 4.2C .PH=2.7时,C (HA -)>C(H 2A)=C (A 2-)D . PH=4.2时,C (HA -)=C (A 2-)=C (H 2A )13、由下列实验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mL 0.1mol·L -1的FeCl 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 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Fe>Fe 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生成CO 2具有氧化性C 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防止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 D 向2只盛有2mL 相同浓度的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I 溶液 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只试管中无明显现象K sp (AgI)<K sp (AgCl)二、非选择题: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017年高考真题: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2.(6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3.(6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4.(6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A.A B.B C.C D.D5.(6分)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6.(6分)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1.2时,c(H2A)=c(HA﹣)B.lg[K2(H2A)]=﹣4.2C.PH=2.7时,c(HA﹣)>c(H2A)=c(A2﹣)D.pH=4.2时,c(HA﹣)=c(A2﹣)=c(H+)7.(6分)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mL0.1mol/LFeCl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 sp(AgI)<K sp(AgCl)A.A B.B C.C D.D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8.(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详解2卷(正文)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详解2卷(正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理综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0.1 mol·L -1 NH 4Cl 溶液中,N H 4+的数量为0.1N AB.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 2S O 4-H 2C 2O 4混合溶液。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2.(6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3.(6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4.(6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AB .BC .CD .D5.(6分)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 2SO 4﹣H 2C 2O 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 3++3e ﹣═Al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6.(6分)改变0.1mol•L ﹣1二元弱酸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 )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H=1.2时,c (H 2A )=c (HA ﹣)B .lg [K 2(H 2A )]=﹣4.2C .PH=2.7时,c (HA ﹣)>c (H 2A )=c (A 2﹣)D .pH=4.2时,c (HA ﹣)=c (A 2﹣)=c (H +)7.(6分)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2017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

2017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

2017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全国II)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解析】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沿用下来的叫法,故A正确;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正确;C.蛋白质含有C、H、O、N、S等元素,故C错误;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脱发等,故D正确;【答案】C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 0.1 mol·1L-NH4Cl溶液中,4NH+的数量为0.1A N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解析】A.NH4+能够发生水解,故NH4+的数量小于0.1NA,故A错误;B. 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1NA;D. H2 + I22HI,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其分子总数为0.2NA,故D正确;【答案】D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解析】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故a为O,d与a同族,故d为S,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故c为Al,则b为Na或Mg;A.原子半径b>c>d>a,故A错误;B.4种元素种b的失电子能力最强,故其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错误;D.O的氧化性强于S,故D错误;2【答案】B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解析】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结论正确,故A正确;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钠反应更剧烈,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活性不同,故B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楚,利用的是强酸制弱酸,故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错误;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 能够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错误;【答案】A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混合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全国II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沿用下来的叫法,故A 正确;B.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正确;C.蛋白质含有C 、H 、O 、N 、S 等元素,故C 错误;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脱发等,故D 正确; 【答案】C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解析】A.NH 4+能够发生水解,故NH 4+的数量小于0.1N A ,故A 错误;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故B 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1N A ;D. H 2 + I 2 2HI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其分子总数为0.2N A ,故D 正确; 【答案】D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故a 为O ,d 与a 同族,故d 为S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故c 为Al ,则b 为Na 或Mg ; A.原子半径b >c >d >a ,故A 错误;B.4种元素种b 的失电子能力最强,故其金属性最强,故B 正确;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 错误;D.O 2的氧化性强于S ,故D 错误;【答案】B10【解析】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结论正确,故A 正确;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钠反应更剧烈,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活性不同,故B 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楚,利用的是强酸制弱酸,故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 错误;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 能够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 错误; 【答案】A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Al3e Al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解析】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故A 正确;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能够增加反应时的接触面积,故B 正确;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 + + 2e - = H 2↑,故C 错误;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故D 正确; 【答案】C12.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2(H A)(HA )c c -=B .22lg[(H A)] 4.2K =-C .pH=2.7时,22(HA )(H A)(A )c c c -->= D .pH=4.2时,2(HA )(A )(H )c c c --+==【解析】A.由图像可知pH=1.2时,c(H 2A)=c(HA -),故A 正确;B.K 2(H 2A)=c(A 2−)×c(H +)(HA −),pH=4.2时,c(A 2-)=c(HA -),故K 2(H 2A)=c(H +)=10-4.2,故lg[K 2(H 2A)]=-4.2,故B正确;C.由图像可知,pH=2.7时,c(HA -)>c(H 2A)>c(A 2-),故C 正确;D.pH=4.2时,c(A 2-)=c(HA -)>c(H +),故D 错误; 【答案】D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 .向2 mL 0.1 1mol L -⋅的3FeCl 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2Fe>Fe +B .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具有氧化性C . 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解析】A.由实验现象可知发生反应Fe + 2Fe3+ = 3Fe 2+,知还原性Fe>Fe2+,故A正确;B.瓶内有黑色颗粒(C)产生,故CO2→C,CO2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C.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错误;D.相同类型的物质,溶度积越小越易形成沉淀,故D正确;【答案】C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

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

加入硝酸的目的是将滤液中的Fe2+全部氧化为Fe3+,还可使用H2O2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SiO2,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4HF = SiF4 + 2H2O。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的速率,促进Fe3+、Al3+的水解。

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Fe(OH)3、Al(OH)3(写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4MnO-+H++H2C2O4→Mn2++CO2+H2O。

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5%。

【解析】(1)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因盐酸为溶剂,故可使用硝酸铵代替硝酸;(2)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硝酸,故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SiO2,但其能够溶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4HF = SiF4 + 2H2O;(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促进Fe3+、Al3+的水解,加快形成沉淀的速率,故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Fe(OH)3、Al(OH)3;(4)采用关系式法:5H2C2O4— 5CaC2O4 ——2 KMnO4—— 2MnO4-x 0.0018mol故样品中钙的质量为5×0.0018mol×40g·mol−2=0.18g,故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0.18g0.400g×100%=45% 27.(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sp sp(AgI)(AgCl)K K<①C4H10(g)= C4H8(g)+H2(g) ΔH1已知:②C4H10(g)+12O2(g)= C4H8(g)+H2O(g) ΔH2=−119 kJ·mol−1③H2(g)+ 12O2(g)= H2O(g) ΔH3=−242kJ·mol−1反应①的ΔH1为+123kJ·mol−1。

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小于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AD(填标号)。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降低压强(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

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氢气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进行。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590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丁烯分解成短碳链烃的速率加快。

【解析】(1)②-③得①,故①中△H1= +123 kJ·mol-1;由图像a知,相同温度下转化率x Mpa>0.1Mpa,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故x<0.1;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需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故答案为AD;(2)降低的原因是氢气的浓度增大,促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590℃之前,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590℃之后,丁烯分解成短碳链烃的速率加快;28.(15分)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

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223S O-+I2=2I−+246S O-)。

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增加水样中氧的溶解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