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经济师考试初级基础考点预习: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
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4)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可编辑ppt
23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分工; 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
体所有。
可编辑ppt
24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异及自然产品差异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 然地域分工。这是由于各个氏族部落共同体
之间所处的地域不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及其劳动产品也不尽相同的结果。
可编辑ppt
7
可编辑ppt
8
可编辑ppt
9
自然分工产生的背景
需要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
的需要也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大体可分为 三部分内容: 一是生存资料的需要; 二是享受资料的需要; 三是发展资料的需要。
可编辑ppt
21
关于社会分工的漫画
可编辑ppt
22
(二)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1、商品经济的概念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 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商品经济在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奴隶社会和封 建社会中,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只处于从属地位。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仍然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 质,是为生产他人或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而 进行的劳动。
商品交换过程的完成意味着私人劳动转化为 社会劳动。
可编辑ppt
18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一)社会分工 1、社会分工的概念 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
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高频考点
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人类社会两大最基本的矛盾是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哪五个阶段?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注意要知晓不同经济制度的生产关系基础是什么,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公有制基础: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私有制基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商品的两个属性及本质特征是什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付出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价值。
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质上不同,量无法比较;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质相同,量可以比较(有差异)。
商品的社会价值的本质?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就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在同一部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形成的,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劳动生产率高低不同..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次具体的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因为价格还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教材P24: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一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考试内容: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掌握..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
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例题·单选题2007年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剩余价值
初级经济师之<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人类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要素:A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
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B 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物的要素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生产起决定作用。
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矛盾统一体。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3.社会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不同,分三类:①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生的规律②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③只在一个社会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等。
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解读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一、自然分工
(一)概念
结果:
劳动生产率获得某种程度的提
高局限性?
生理分工,即按性别和年龄,在纯生理 基础上的分工。
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男子:打 猎、捕鱼。女子:采集果实等。
地域分工,即以地域资源的差异为基础。
各部落所处地域不同,对应的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劳动产品都有差别。
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本章 要点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思考:
原因
1、个人能否依靠自己的能力满 Nhomakorabea不 同
足自身的全部需要?
历 史
阶
2、如果不能,会借助于什么?
段 上
生
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
产 力
分和独立化。包括自然分工、
发 展
社会分工。
的 结
果
企业内部的不同工种间的个别分工
社会主义社会?
(二)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偶然的 交换,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分 工的发展,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 的商品生产,交换逐渐经常化, 便出现了货币,商品经济随之产 生。
1、社会分工(重要条件)
交换的必要性
没有社会分工,人们就无需 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也就不存 在商品经济。
仅有社会分工,能否决定相 互交换的产品必须采用商品形式?
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
二、自然经济
(一)概念
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 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村 庄、奴隶主庄园、封建主庄园等) 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原始社会自然经济的含义
一是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从自然 界直接获取的;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2.1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lesson$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都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考试内容:熟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例题1?单选题】商品是( )。
A.供别人和社会使用的劳动产品B.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C.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答案]D【例题2?单选题】(2007年)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剩余价值[答案]C【例题3?多选题】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有用性D.交换属性E.永恒属性[答案]ACE【例题4?多选题】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B.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C.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E.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然有价值[答案]AB。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第2讲: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3
★3.货币流通规律概念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
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影响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和商业信用关系的发展,货币流通的公式表现为:商品赊卖商品到期支付相互抵消价格总额-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支付总额一定时期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例2-18:(旧版课后习题)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A )。
A.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B.与代售商品总量成正比C.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反比)D.与物价水平成正比(教材P12)例2-19:(2007年)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有(BCE )。
A.社会劳动者数量B.待流通的商品数量C.商品的价格水平D.商品的流通范围E.货币的流通速度(教材P12)(4)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
如果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货币价值含量上升,物价普遍下降,这就是通货紧缩。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考试大纲的知识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知识点讲解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例2-20:(2008年)价格受供求的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BCDE )A.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B.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C.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D.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E.价格变化不会无限脱离价值,说明价格归根到底受价值制约(教材P13)例2-21:(2010.6)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市场中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主要是通过( A )表现出来的。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第2讲: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2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
/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无法比较)。
/具体劳动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不以任何社会形式为转移。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抽象劳动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区别)。
/抽象劳动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
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例2-9:(2008年)商品的二重性是由(B )决定的。
A.商品的自然属性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C.生产资料私有制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教材P9)例2-10:(课后习题)凝结在商品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 B )。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教材P9)例2-11:(课后习题)抽象劳动是(ABCE )。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形成商品的价值C.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D.劳动的自然属性E.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教材P9)例2-12:(2008年)商品的价值是(ADE )。
A.由抽象劳动创造的B.商品的自然属性C.生产商品消耗的有用劳动D.商品的社会属性E.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教材P9)(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矛盾统一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
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4)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初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 完整版笔记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性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地位: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物质资料生产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
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和经过加工的物质资料。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二)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人与自然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①人的要素: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科学知识的劳动者。
②物的要素:生产资料。
生产工具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因素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人与人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制生产关系(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生产力: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适应 反作用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和 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形态 决定↓↑适应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三)社会经济规律 (1)客观性:①建立在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 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经济规律(2)按经济规律赖以生存的条件分为三种类型: ①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 ②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③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1、社会经济制度概述:(1)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
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人类社会两大最基本的矛盾是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哪五个阶段?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注意要知晓不同经济制度的生产关系基础是什么,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公有制基础: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私有制基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法人财产权的确立具有什么意义?①为清晰产权奠定了理论基础,找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
②法人财产权使法人企业找到了存在的基础,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
③为企业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开辟了道路。
④为国有资产的重组和流动、保值、增值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及实现方式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再生产。
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一般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则内涵扩大再生产所占的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内涵扩大再生产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质量、提高劳动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
现在我国应将重点放在内涵扩大再生产。
何谓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基本方面。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考试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同特征:①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②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④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⑤经济运行依据法律规范进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制度。
②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
【例题1·单选题】(2004、200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作用。
A.统治性B.决定性D.社会化大生产E.按劳分配[答案]AC【例题3·单选题】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的经济规律是(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市场竞争规律[答案]B?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考试内容: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框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两者能够而且必须相互结合。
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讲义
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讲义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知识点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知识点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知识点四】市场与市场体系★【知识点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知识点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未经加工的;经过加工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注意1】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注意2】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4.社会生产方式(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此处图片未下载成功](3)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 1:物质资料生产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
考点 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
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4)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2019初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完整笔记
2019初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完整笔记物质资料的生产: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币;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统一性、开放性、竟争性、规范性;动对象,改变劳动对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三要素:人的劳动(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生产关系;生产起是决定作用的环节;社会经济规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根本条件)商品经济经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市场体系应该具备的功能:提高资源配置的功能、经济联系功能、利益关系调整功能、信息产生和传递的功能、社会评价的功能;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市场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经济体制除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和价值(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有关系)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经济师考试初级基础考点预习:自然经济与商
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熟悉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只是处于补充和从属的地位,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才趋于瓦解。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考试内容:熟悉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发展的基本过程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的出现。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例题1·单选题】( )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市场经济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 )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市场经济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2008 年)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包括( )。
A.社会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
B.社会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
C.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D.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E.人类对生活消费品的需要不断增加
[答案]CD
【例题4·单选题】(2007 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