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固相反应与烧结
固体化学第四章固相反应2
30
(1)当扩散速度 >> 化学反应速度时
K
D
1 1 1 V KC 0 DC 0
V KC0 VR max
表明:
此固相反应为化学反应速度所控制,称为 化学动力学范围。
31
(2) 当扩散速度 << 化学反应速度时
K
D
C
C0 1 1 K D
0
K C C 0 /(1 ) D
R ( R0 x) x 3 G 1 (1 ) 3 R0 R0
3 0 3
39
根据(4-1)式
dCc m n VR KC A C B dt
的含义
固相化学反应中动力学一般方程式可写成:
dG n KF (1 G) dt
K:反应速率常数; F:反应截面; N:反应级数 。
这一规律称为海德华定律。
10
(4) 不存在反应物浓度的概念。
因为参与反应的组分原子或离子不能自由地
运动,而是受到晶体内聚力的限制,它们参加反
应的机会是不能用简单的统计规律来描述的。
11
(5)在固相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是通
过晶格振动、缺陷运动和离子与电子的迁移来
进行的。
故它决定固相反应物质的晶体结构、内部
缺陷、形貌(粒度、孔隙度,表面状况)以及 组分的能量状态等。
12
四、固相反应的分类
(1)按参与反应的物质状态可分为:
① 单种固态物质的反应;
包括固体物质的热分解、聚合,固体中 的相变与缺陷平衡;
13
② 固态与液态物质之间的反应;
③ 固态与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 ④ 两种以上固态物质之间的反应;
无机非中的固相反应及烧结
一 、固相反应1、固相反应:是固体直接参与化学反应并起化学催化作用,同时至少在固体内部或外部的一个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反应。
这时,控制速度不仅限于化学反应,也包括扩散等物质迁移和传热等过程,可见,固相反应除固体间的反应外也包括有气、液相参与的反应。
2、固相反应的两个特点:(1)固体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间具有很大的作用键力。
因此,固态物质的反应活性通常较低,速度较慢。
在多数情况下,固相反应总是发生在两种组分界面上的非均相反应。
对于粒状物料,反应首先是通过颗粒间的接触点或面进行,随后是反应物通过产物层进行扩散迁移,使反应得以继续。
因此,固相反应一般包括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
(2)在低温时,固体在化学上一般是不活跃的,因而固相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进行。
由于反应发生在非均相系统,于是传热和传质过程都对反应速度有重要的影响,而伴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将会变化,并导致固体内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分布及其物性的变化。
这些都可能对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过程产生影响。
3、固相反应历程:固相反应一般是由相界面的化学反应和固相内的物质迁移两个过程构成的。
4、相界面上化学反应:不同的反应系统都包括以下3个过程,即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接触并产生表面效应,化学反应和新相形成,以及晶体成长和结构缺陷的校正。
5、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当中两反应颗粒间形成一层产物之后,进一步反应将依赖于一种或几种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得以继续,这种迁移扩散可能通过晶体内部晶格、表面、晶界或晶体裂缝进行。
6、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1)反应物化学组成、结构及活性影响: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是影响固相反应的内因,是决定反应方向和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反应物活性与结构状态有关。
显然,新生态的反应物晶格常数大、晶格缺陷多、结构松弛,反应物活性高。
(2)反应物颗粒尺寸、均匀性及比例的影响:a 、反应物颗粒尺寸通过下述途径影响反应速率:首先是通过改变反应界面和扩散截面以及改变颗粒表面结构等效应来完成的。
固相烧结法
固相烧结法
固相烧结法是一种制备材料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单元系固相粉末、化合物或均匀固溶体在熔点以下温度进行烧结。
固相烧结过程大致分为低温阶段、中温阶段和高温阶段。
在低温阶段,主要发生金属的回复、吸附气体和水分的挥发、压坯内成形剂的分解和排除。
中温阶段开始发生再结晶、粉末颗粒表面氧化物被完全还原,颗粒接触界面形成烧结颈,烧结体强度明显提高,而密度增加较慢。
在高温阶段,扩散和流动充分进行并接近完成,烧结体内的大量闭孔逐渐缩小,孔隙数量减少,烧结体密度明显增加。
在固相烧结过程中,扩散传质是最重要的,同时颗粒和颈部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固相烧结法可以根据其组元多少分为单元系固相烧结和多元系固相烧结两类。
单元系固相烧结过程中,只发生粉末颗粒间粘结、致密化和纯金属的组织变化,不存在组织间的溶解,也不出现新的组成物或新相。
该方法适用于制备各种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材料化学第四章固相反应
界I,氧气通过气相传质,于是在相界I上
发生反应:
M 2 g A 3 O l6 e 3 /2 O 2 M 2 O 4 gAl
I
II
MgO MgAl2O4 Al2O3
3/2O2
b
2Al3+
6e
2021/4/30
17
c 表示了3种可能性:
其一为Al3+通过产物而迁移
I
II
到相界I,Mg2+则通过产物 而迁移到相界II,于是在相
2021/4/30
29
然而对于非均相的固相反应,式 (4-9)不能直接用于描述化学反应动 力学关系。因为对于大多数固相反应, 浓度的概念对反应整体已失去了意义。
为了描述非均相的固相反应,人们引 入了转化率G的概念 来取代均相反应中 浓度的概念.
2021/4/30
30
所谓转化率: 参与反应的一种反应物,在反应
MgO与Al2O3要进一步发生反应必须扩散通过反应 产物层。这类反应的进程有多种的可能性,如图4-2 所示。
2021/4/30
13
I
II
MgO MgAl2O4 Al2O3
a
1/2O2
Mg2+
2e
MgO MgAl2O4 Al2O3
3/2O2
b
2Al3+
6e
I
II
MgO MgAl2O4 Al2O3
3Mg2+
氧气在产物层中的扩散系数vd也就是氧气提供的速度41422012112223当整个反应过程达到稳定时氧气提供的速度和氧气消耗的速度相等dxdcdckc由此可见由扩散和化学反应构成的固相反应历程其整体反应速度的倒数为扩散最大速率倒数和化学反应最大速率倒数之为外界氧气浓度43442012112224化学反应速度时化学反应由速度控制表明
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机理.ppt
2020-6-17
谢谢阅读
13
三 中间产物和连续反应
在固态反应中,有时反应不是一步完成,而是经 由不同的中间产物才最终完成,这通常称为连续反应。
例如:CaO和SiO2的反应,尽管配料的摩尔比为1:1, 但反应首先形成C2S,C3S等中间产物,最终才转变为
(6)反应产物晶格校正期:约>750℃。
2020-6-17
谢谢阅读
9
当然,对不同反应系统,并不一定都划分成上述 六个阶段。但都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1)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接触并产生表面效应; (2)化学反应和新相形成; (3)晶体成长和结构缺陷的校正。
2020-6-17
谢谢阅读
10
二 相界面上反应和离子扩散的关系
产物层排列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扩散组元、产物与 反应物的固溶性等。对于三组分以上的多元系统,则 产物层的排列就更复杂。
2020-6-17
2020-6-17
谢谢阅读
17
ZnO
Zni或e Zn
O2
2020-6-17
图4 Zn氧化的ZnO层内Zn2+及e浓度分布
谢谢阅读
3.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另一类重要的固态反应,其反应通式为: A+BC→AC+B;AB+CD→AD+BC; ABX+CB→CBX+AB 这时反应物必须在两种产物层中扩散才能使反应继续 进行。并将形成种种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排列情况。
活1性.对5色.x-剂2射02的线0-吸6图-1附谱7 性上2Z.对nF2eC2OO4+的O强2度2CO2反应的催谢化谢活阅性读3.物系的吸湿性4.对2N2O2N2+O2反应8的催化
2010烧结2-固结
P称为透气性指数, 称为透气性指数, 称为透气性指数 • 层流时: 层流时:
P= 2 5ηs
g 0.62η
0.526 1.58
gε
3
• 紊流时: 紊流时:
P=
ε
0.053 0.579ρ0.474
s
• 从上式可知料层透气性指数P主要决定 于料层的孔隙度ε 于料层的孔隙度ε和料粒的比表面积s。
2、矿物自身的还原性(还原度) 、矿物自身的还原性(还原度)
• 较好:赤铁矿 较好:赤铁矿49.9%, 铁酸一钙 , 铁酸一钙40.1%, , • 铁酸二钙28.5%,磁铁矿 铁酸二钙 ,磁铁矿26.7%
• 较差:玻璃体 较差:玻璃体3.1%,钙铁橄榄石 ,钙铁橄榄石6.6%,铁橄 , • 榄石1.0% 榄石
生产实践
• 在烧结赤铁矿非熔剂性烧结矿时,需要配较高 在烧结赤铁矿非熔剂性烧结矿时, 的碳量, 还原或分解为Fe 的碳量,使Fe2O3还原或分解为 3O4后才能产 生低熔点的铁橄榄石( 生低熔点的铁橄榄石(2FeO.SiO2)。 • 在烧结磁铁矿熔剂性烧结矿时,需低配碳以保 在烧结磁铁矿熔剂性烧结矿时, 持较强的氧化性气氛, 氧化到Fe 持较强的氧化性气氛,使Fe3O4氧化到 2O3, 在固相中才能形成铁酸钙液相。 在固相中才能形成铁酸钙液相。
七、烧结生产指标
1、 台时产量Q(t/h) 、 )
表示带式烧结机的生产率。 表示带式烧结机的生产率。
Q=60•k • B • L • r • C
式中:
(A式) 式
K—成品率,即混合料生产的成品烧结矿比率, 成品率,即混合料生产的成品烧结矿比率, 成品率 一般为0.5--0.7。 一般为 。 B — 烧结机台车宽度,m; 烧结机台车宽度, ; 混合料堆积密度 混合料堆积密度,t/m3; C---- 垂 直 烧 结 速 度 ( 即 燃 烧 层 垂 直 下 移 速 度 ) mm/min; C=H/t H — 料层厚度,m; 料层厚度, ; V — 机速 机速,m/min, v=LC/H (B式) 式
固相反应完整
固相反应的热力学
❖ 范特荷甫规则:对于反应物和产物均是固 相的纯固相反应,反应总是向放热方向进 行,一直到反应物一直消耗完为止,只有 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平衡。
❖ G=H-TS,对于纯固相过程, S0, 所以GH,只有当H<0即放热方向反 应才能发生。
❖ 如果有气体或液体参与反应,该规则不适 用。
(一)固相反应的定义 广义: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化学反应,都可
称为固相反应 。
固体热分解、氧化及固-固、固-液间的化学反应
狭义:固体与固体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 的固体产物的过程。
2、 特点:
固体质点间作用力很大,扩散受到限制,而且反应组分局 限在固体中,使反应只能在界面上进行,反应物浓度不很重 要,均相动力学不适用。
( 1) 按物质状态分
(1) 纯固相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固体。 A(s)+B(s)=AB(s)
(2) 有液相参与的反应 (3) 有气相参与的反应 实际的固相反应中,通常是上面三种形式的各种组合。
固相反应的分类
(2) 按反应性质分
加成反应 置换反应 热分解反应 还原反应
*(3) 按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速率控制过程 晶体长大控制过程 扩散控制过程
不同物质泰曼温度与熔点Tm之间的关系: 金属:0.3~0.4Tm 盐类:0.57Tm 硅酸盐:0. 8~0.9Tm
(3)当反应物之一存在有多晶转变(相变)时, 则转变温度通常也是反应开始明显进行的温度。
---海德华定律 Hedvall’s Law
金斯特林格指出:气相或液相也可能对固相反应 过程起主要作用。
固相反应的分类
细化的分类:
<1>单种固态物质的反应,包括固体物质的热分解、 聚合,固体种中的相变与缺陷平衡。 <2>固态和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 <3>固态和液态物质参加的反应 <4>两种以上固态物质之间的反应 <5>固态物质表面上的反应,如固相催化反应和电极 反应
第四章 扩散、固相反应及烧结_固体中的扩散
3
从热力学的角度看,只有在绝对零度下才 没有扩散。 通常情况下,对于任何物质来说,不论是 处于哪种聚集态,均能观察到扩散现象:
如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液体中的布朗运动 都是明显的扩散现象。
4
在固体中,也会发生原子的输运和不断混
合的过程。但是,固体中原子的扩散要比气 体或液体中慢得多。这主要是由于固体中原 子之间有一定的结构和很大的内聚力的原故。 尽管如此,只要固体中的原子或离子分
采用间接非直线间隙扩散。
33
间隙原子的扩散机理势能曲线
间隙原子的势垒如右图
所示:
间隙原子在间隙位置上
处于一个相对的势能极小值,
两个间隙之间存在势能的极
大值,称作势垒( )。
间隙原子的势垒
34
通常情况下,间隙原子就在势能极
小值附近作热振动,振动频率 = 1012 ~ 1013 s –1,平均振动能 E kT 。
51
另一方面,由于靠近晶粒间界和 相界面处的结构比内部的结构要松弛
些,这里的原子扩散活化能也要小一
些,大约相当于固体的气化热。
52
这类晶体内部、界面(或表面)的扩散
现象可以用各种实验方法来观察和研究,如 放射性原子示踪、电子探针分析、场离子显 微镜、分割技术等。 例如,借助于分割技术测得了高温下多
布不均匀,存在着浓度梯度,就会产生使浓
度趋向于均匀的定向扩散。
5
二、晶格中原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
1、由于热起伏的存在,晶体中的某些 原子或离子由于剧烈的热振动而脱离格点,
从而进入晶格中的间隙位置或晶体表面,
同时在晶体内部留下空位;
6
2、这些处于间隙位置上的原子或 原格点上留下来的空位,可以从热起
第四章 陶瓷中的扩散 4.3
陶瓷的烧结 烧结与扩散 第四章 陶瓷的烧结与扩散
4.3 固相烧结过程及机理 一、烧结初期
1、模型问题 、
4.3.3 固相烧结初期
烧结初期,通常采用的模型有三种:其中一种是球体一平板模型; 烧结初期,通常采用的模型有三种:其中一种是球体一平板模型; 另外两种是双球模型。加热烧结时, 另外两种是双球模型。加热烧结时,质点按各种传质方式向接触点处 迁移而形成颈部,这时双球模型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颈部的增 迁移而形成颈部,这时双球模型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颈部的增 长并不引起两球中心距离的缩短,如下图 ,另一种则是随着颈部的 长并不引起两球中心距离的缩短,如下图(a),另一种则是随着颈部的 增长两球中心距离缩短,如图 。 增长两球中心距离缩短,如图(b)。
陶瓷的烧结 烧结与扩散 第四章 陶瓷的烧结与扩散
4.3 固相烧结过程及机理
向扩散到界面上消失。 向扩散到界面上消失。
空位浓度差
4.3.3 固相烧结初期
令颈部表面作为空位源,质点从颗粒间界扩散到颈部表面, 令颈部表面作为空位源,质点从颗粒间界扩散到颈部表面,空位反
陶瓷的烧结 烧结与扩散 第四章 陶瓷的烧结与扩散
4.3 固相烧结过程及机理
烧结过程推动力
4.3.2 固相烧结过程
证明: 证明: γ GB 比 γ SV
愈小愈易烧结,反之难烧结 愈小愈易烧结,
γ GB 晶界能 ) (其中 γ SV 表面能
∆ (γA ) = ∆γA + γ∆A
A = π x3 / r V = πx 4 / 2r
ρ = x 2 / 2r
A = π 2 x3 / r V = πx 4 / 2r
ρ = x 2 / 4r
烧结热力学
应发生的可能性,而不问其现实性,只指出反应的方向、变化前后的状
态,而不能得出变化的速率。 烧结热力学:用来判断金属粉末在烧结过程中能否粘结在一起的热力学。对于
某些微细金属粉末(羰基铁粉),只要没有氧化,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也会有粘结
或结块的倾向。这是一种自发过程,说明粉末体稳定性差,并且是一种不可逆过 程,原因是粉末体比同一物质的块状材料具有多余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成为烧结 过程的原动力。
式中γ——表面张力; ρ——烧结颈的曲率半径; “-”表示作用于曲颈面上的应力是张力。
图4-3烧结的两球模型
从图可看出,由于张力方向朝外,使烧结颈扩大,随着烧结颈的扩 大,负曲率半径的绝对值也增大,说明烧结动力σ减小。
第四章烧结 b.烧结原动力公式:
Cv
Cv0
kT 2
M——由粉末颗粒大小决定的指数项。
上式在x/R小于0.3有效,其中,n、m、B值取决于物质的迁移机构,
第四章烧结 Ⅰ粘性流动机构 粘性流动是由于在接触颈部表面张力的作用产生的表面应力作用所引
结; 液相烧结:为了生产高密度制品,在粉末中加入易熔组元,以便其在烧
结时成为液相,因液相的存在可保证烧结制品孔隙很少,甚至
没有孔隙。
第四章烧结
1.烧结过程的热力学 (1)烧结热力学 热力学主要是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它揭示了能量从 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时遵从的宏观规律。 热力学主要研究某一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若能发生,其方向和 限度如何,而无法解释其发生的道理,也不可能预测实际产量,只预测反
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当熵到达最大值时,系统到达平衡态。
熵的定义: ds
Q
T
第四章烧结 (2)烧结的基本过程 a.强度提高
固相-烧结
小晶粒生长为大晶粒.使界面面积减小,界面 自由能降低,晶粒尺寸由 1μm 变化到 lcm ,相 应的能量变化为0.1-5Cal/g。
自由焓
△G
*
△G 位置 (a) (b)
图12 晶界结构及原子位能图
50 3 4
10 6
图13 烧结后期晶粒长大示意图
晶粒正常长大时,如果晶界受到第二相杂质的 阻碍,其移动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烧结中期
烧结后期
传质继续进行,粒子长大, 气孔变成孤立闭气孔,密 度达到95%以上,制品强 度提高。
二、烧结推动力
粉体颗料尺寸很小,比表面积大,具有较高的表面能, 即使在加压成型体中,颗料间接面积也很小,总表面积 很大而处于较高能量状态。根据最低能量原理,它将自 发地向最低能量状态变化,使系统的表面能减少。
不同物质泰曼温度与熔点Tm之间的关系:
金属:0.3~0.4Tm 盐类:0.57Tm
硅酸盐:0. 8~0.9Tm
2、广义固相反应的共同特点
(1)固态物质间的反应活性较低、反应速度较慢; (2)固相反应总是发生在两种组分界面上的非均相反应; 固相反应包括两个过程:
相界面上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通过产物扩散(物质迁移)
烧结是一个自发的不可逆过程,系统表面 能降低是推动烧结进行的基本动力。
图9 不同烧结机理的传质途径
表面张力能使凹、凸表面处的蒸气压P1分别低于和 高于平面表面处的蒸气压Po,并可以用开尔文本公 式表达:
对于球形表面
P 2M 1 ln P0 dRTr
(1)
对于非球形表面
P M 1 1 1 ln ( ( ) 2) P0 dRT x
可见,作为烧结动力的表面张力可以通 过流动、扩散和液相或气相传递等方式 推动物质的迁移。
粉末冶金原理-烧结
粉末冶金原理-烧结烧结是粉末冶金中一种常用的加工方法,它通过高温和压力的作用,将金属粉末粒子相互结合成致密的块状体,从而获取所需的材料性能和形状。
本文将介绍烧结的原理、方法以及应用。
1. 烧结原理粉末冶金烧结的原理基于固相扩散和短程扩散的作用。
在烧结过程中,金属粉末颗粒之间的接触面发生原子间的扩散,使得粒子之间形成更强的结合力,从而实现粉末的聚结。
烧结过程中,首先是金属粉末颗粒之间的接触,原子开始扩散。
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速率也随之增加。
当粉末颗粒之间的接触点扩散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形成颗粒之间的原子键合。
键合的形成使得颗粒间的结合力增强,同时形成新的晶体结构或弥散态结构。
2. 烧结方法2.1 传统烧结传统烧结是指采用外加热源和压力来实现烧结过程。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装料:将金属粉末和所需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形成一定的装料形状,如坯料或颗粒。
2.预压:将装料放入模具中,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装料初步固结成形。
3.高温烧结:将装料放入烧结炉中,在一定的温度下暴露一段时间,使装料中的金属粉末颗粒扩散、晶粒长大并结合。
4.冷却:烧结完成后,将烧结块从炉中取出,经过冷却以稳定材料结构。
5.表面处理:根据需求,对烧结块进行加工、修整和处理,以得到最终所需的形状和表面特性。
2.2 反应烧结反应烧结是指在烧结过程中引入化学反应,利用固相反应进行金属粉末的结合。
相较于传统烧结,反应烧结可以实现更高的烧结温度,加快晶粒生长和结合的速度。
反应烧结的具体步骤包括:1.装料:将金属粉末和反应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形成装料。
2.高温烧结:将装料放入烧结炉中,在一定的温度下暴露一段时间。
在高温下,反应剂与金属粉末发生固相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结合金属粉末颗粒。
3.冷却:烧结完成后,将烧结块从炉中取出,经过冷却以稳定材料结构。
4.表面处理:根据需求,对烧结块进行加工、修整和处理,以得到最终所需的形状和表面特性。
3. 烧结应用烧结方法在粉末冶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3固相反应与烧结详解
2Hale Waihona Puke 4固相反应与烧结也是固态化学的重要研究 内容之一。 虽然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固 相反应与烧结的实践已有数千年的文字记载, 然而,只是到了现代,固相反应与烧结才逐步 发展为一门科学。这是因为固相反应与烧结是 一个涉及十分复杂的微观和亚微观过程,要完 全搞清其微观机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从热力学观点看,在恒温恒压条件下, 如果固相反应系统的Gibbs自由能减小,则 反应便会自发进行,这与其它类型的化学反 应是类似的。 固相反应一般是放热过程,因为晶态材 料的有序度较高,晶态相之间熵的差异相对 较小,只有在放热时,Gibbs自由能才会减 小,即ΔG<0。
尽管如此,大多数固相反应 是在恒温下进行的,这是因为固 相反应速率一般较低,反应时放 出的热量有足够的时间散发掉或 放出的热量远小于外界所提供的 热量。
现在,随着固态化学的建立和 不断完善,人们逐渐可以根据不同 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结构的材料, 经过设定的固相反应与烧结工艺制 备出新材料。
为了合成出一系列具有特定结构与性 能的新材料,必须首先搞清固态化学反应 的机理及影响固态反应的因素。
固相反应不同于在均相液体中进行的 化学反应。大家知道,在液相或气相中进 行的化学反应,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产物 的浓度及其固有反应性。
如前所述,反应物显微结构对反应有很 大影响。例如物质的分散状态(粒度)、孔隙度、 装紧密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均对反应速 度有很大影响。 因为固一固反应的充要条件是反应物必 须相互接触。将反应物粉碎并混合均匀或预 先压制成型,均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 积,使原子或离子的扩散输运比较容易进行, 以增大反应速度。
第四章-固相反应与烧结
4.1 固相反应 (Solid State Reaction) 一、概 述
1、固相反应的定义:
广义: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化学反应。 例:固体的分解氧化、 固体与固体的化学反应、 固体与液体的化学反应 狭义:常指固体与固体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固体 产物的过程.
2、固相反应的特点:
固体质点间具有很大的作用键力,扩散受到限制,故固 态物质的反应活性通常较低,速度较慢。在多数情况下, 固相反应是发生在两种组分分界面上的非均相反应。
如 化学反应、扩散、结晶、熔融、升华等,只有每个
步骤都完成反应才结束,因而速度最慢的对整体反应速度有决 定性作用。
以金属氧化为例,建立整体反应速度与各阶段反应速 度间的定量关系。
MO
O2
M
C0 C
前提: 稳定扩散 过程: 1、 M-O界面反应生成MO;
2、O2通过产物层(MO)扩散到新界面 3、 继续反应,MO层增厚
2DC0 R0 2
微分式
2
dG dt
KJ
1
(1 G)3
1
(1 G)3
1
FJ (G) [1 (1 G)3 ]2 KJ t
讨论:
(1) FJ(G)~t 呈直线关系,通过斜率可求KJ,
又由
K
J=Cexp(-
G R RT
)
可求反应活化能。
(2) KJ与D、R02有关
KJ
4r
2
(
C r
)
r
R
x
dt
dx dt
D
C r
r R x
(1)
固相烧结反应的缺陷
固相烧结反应的缺陷
固相烧结反应是一种常用的陶瓷制备方法,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
1. 不均匀性:固相烧结反应在烧结过程中容易产生非均匀性。
由于开始时反应速率较低,反应产物在烧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均匀分布的情况,导致烧结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均匀。
2. 收缩差异:由于反应产物的体积变化和烧结体密度的不一致,固相烧结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部位的收缩差异。
这种收缩差异可能导致烧结体的形状变化和开裂。
3. 限制形状:固相烧结反应对于制备特定形状的陶瓷制品有一定的限制。
由于固相烧结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反应过程中烧结体容易变形或破碎。
这使得制备复杂形状的陶瓷制品变得困难。
4. 高温需求:固相烧结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反应和烧结过程。
这使得固相烧结方法不适用于一些低熔点材料,或者在烧结过程中易挥发或分解的材料。
5. 能源消耗:由于固相烧结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所以需要大量的能源来提供烧结的温度。
这导致固相烧结方法的能源消耗相对较高,不太环保。
总的来说,固相烧结反应在陶瓷制备中有一些缺陷,如不均匀性、收缩差异、限制形状、高温需求和能源消耗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材料和制备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2)同一反应物系由于物料尺寸不同,反应速度可能会属 于不同动力学范围控制。 例如CaCO3与MoO3反应,当取等分子比成分并在较 高温度(600℃)下反应时,若CaCO3颗粒大于MoO3,反 应由扩散控制,反应速度主要由随CaCO3颗粒减少而加速。 倘若CaCO3与MoO3比值较大,CaCO3颗粒度小于MoO3时, 由于产物层厚度减薄,扩散阻力很小,则反应将由MoO3 升华过程所控制,并随MoO3粒径减少而加剧。
根据海德华定律,即物质在转变温度附近质点可 动性显著增大、晶格松懈和活化的原理,工艺上可以 利用多晶转变伴随的晶格重排来活化晶格;或是利用 热分解反应和脱水反应形式具有较大比表面和晶格缺 陷的初生态或无定形物质等措施提高反应活性。
当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矿化剂(也可能是由存 在于原料中的杂质引起的),则常会对反应产生 特殊的作用。表2列出少量 NaCl 可使不同颗粒尺
寸NaCO3与Fe2O3反应的加速作用。
表2 NaCl对Na2CO3+Fe2O3反应的作用
NaCl 添加量 (相对于 NaCO 的%) 3 0 0.8 2.2 不同颗粒尺寸的 NaCO 转化率百分率 3 0.06~0.088mm 0.27~0.35mm 53.2 88.6 38.6 18.9 36.8 73.8 0.6~2mm 9.2 22.9 60.1
2、反应物颗粒及均匀性的影响 颗粒尺寸大小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对固相反应起影 响的。 1)物料颗粒尺寸愈小,比表面积愈大,反应界面和扩 散截面增加,反应产物层O 和Al2O3在1200℃ 时形 成速率的影响。
图14 不同尺寸的ZnO 和Al2O3在1200℃ 时形成速率的影响
3、反应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固相反应速度达到的重要外部条件。一 般随温度升高,质点热运动动能增大,反应能力和扩 散能力增强。对于化学反应,因其速度常数 K Q =A exp( ) 。 因此,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加速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由 K K
2 DC 0 R0 n
2
KK
1 R0
2
Q 1 G
假如采用圆柱状颗粒, F(G)=(1-G)ln(1-G)+G=Kt
修正:当考虑反应物与生成物因密度不同所带来的体积效应,
卡特修正为:
2 2
F Ca ( G ) [ 1 ( Z 1 ) G ] 3 ( Z 1 )( 1 G ) 3 Z 2 ( 1 Z ) Kt
1 2
F J ( G ) [1 ( 1 G ) 3 ] K J t
讨论: (1) FJ(G)~t 呈直线关系,通过斜率可求KJ, 又由
K J = Cexp(G R RT )
可求反应活化能。
2 DC
(2) KJ与D、R0
2有关
K
J
0
R0
2
(3) 杨德尔方程的局限性
假定的扩散截面不变 x/R0 很小,因而仅适用于反 应初期,如果继续反应会出现大偏差。G < 0.3
x
则固相反应动力学一般方程为
R0
dG dt = KF(1 - G)
n
F 为反应截面面积,F=F/ · N F/=4 (R0-x)2=4R02(1-G)2./3
取单位重量系统,其密度为,则单位重量系统内总颗粒数
N= 1 4 3 R 0 .
3
3 R0
3
4
F = N. F = A R0
1 (1 G ) 3
讨论:
(1) 适用更大的反应程度;
由金斯特林格方程拟合实验结果,G=0.246-0.616时, FK(G)~t,有很好的线性关系,KK=1.83;
由杨德尔方程知FJ(G)~t线性关系很差,KJ由1.81增加到2.25
dx dt R x(R x) K0 i (1 i ) x R
x
=
D(C 0- C)
D(C 0- C)
当平衡时: V=VR=VD , KC =
C=
C0 1+ K D
由 V = KC =
KC
0
1+ K
D
1 V
=
1 KC
0
+
1 DC /
0
说明:
整体反应速率由各个反应的速率决定。 反应总阻力=各分阻力之和。
讨论:
(1) 扩散速率 >> 化学反应速率(DC0/ >> KC0),反应阻力主要 来源于 化学反应---属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
2
dx dt
K0
R x(R x)
2x 3R
) 2 K 0 t 将 G 的关系式代入得
2
FK (G ) 1
2 3
G (1 G )
3
1
2 DC 0 R0 n
2
.t K K t -金斯特林格积分方程
dG dt
K
(1 G ) 3
1
K
----金斯特林格微分方程
dt
K 1 F (1 G )
-
(1 G ) 3
积分得
F1 ( G ) ( 1 G ) 3- 1 = K 1 t
(2) 假设颗粒为平板状,则固相反应与F无关,相当于均相系统
dG dt K n (1 G )
n
dG 0级 : K 0 F 0 ( G ) G K 0 t dt
3
R 0 ( 1- G ) 3
2
1
2
.( 1- G ) 3
当n=0时,
dG dt
K 0 F (1 G ) K 0 F
0
K0 A R0
1
2
(1 G ) 3
积分得
F 0 ( G ) 1 (1 G ) 3 K 0 t
K1 A R0
2
5
dG
当 n=1 时,
反应基本条件:
反应物间的机械接触,即在界面进行反应, 与接触面F有关。
转化率(G): 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被反应了的体积分数。 (1) 设反应物颗粒呈球状,半径R0, 则时间t 后,颗粒外层有x厚 度已被反应,此时 3
G= R 0 - (R 0- x) R0
3 3 1
R 0 x R 0 ( 1- G ) 3
1
n
1
x
0
n
t
0
K n dt
讨论:
n 1 (C x )
[
C
n1
] K nt
当n=0 ,x=K0t;
x
n 1,
0
d (C x ) (C x )
x
t
K
0x C
K 1t
n=2 ,
C (C x )
K 2t
2) 非均相固相反应系统
(1)
设单位时间内通过4 r2球面扩散入产物层AB中A的量为dm/dt, 由Fick第一定律
dm dt D . 4 r (
2
A
C r
)rR x M ( x ) (
C r
)rR x
C 0R(R x) r x
2
(2)
把 ( 2 ) 代入 ( 1 ) x (1
MoO3在600℃等摩尔反应: CaCO3颗粒尺寸 > MoO3 颗粒尺寸 反应由扩散控制;
若MoO3 颗粒尺寸 > CaCO3颗粒尺寸,且CaCO3过量, 则反应由MoO3的升华控制。
3、反应温度和压力与气氛的影响
(2)化学反应速率 >>扩散速率(KC0>>DC0/),反应阻力主要 来源于扩散---属扩散动力学范围 (3) VR≈VD,属过渡范围,反应阻力同时考虑两方面
推广 1 V 1 VD 1 VR 1 V 结晶 + ......
2、 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
特点: VD >> VR 1) 均相二元系统反应 反应式 :mA+nB=pG
AB A
由Fick第一定律得
D .(
) | x
x dx
CA=C0 0
设反应产物AB密度为,分子量为 dm 且为稳定扩散
( dC dx ) | x = C0 x
dx
dx dt
DC 0
x
x
2
2 DC 0
t Kt
_______抛物线速度方程
而实际通常以粉状物料为原料,因而又作下列假设:
定性作用。
以金属氧化为例,建立整体反应速度与各阶段反应速度 间的定量关系。
MO O2 C0 C M
前提: 稳定扩散 过程: 1、 M-O界面反应生成MO; 2、O2通过产物层(MO)扩散到新界面; 3、 继续反应,MO层增厚
根据化学动力学一般原理和扩散第一定律,
VR=KC
V D= D( dC dx )
(4) 、 设颗粒为立方体时,
G a (a x )
3 3 1
a
a
3
a x a (1 G ) 3
2 2
F 6 ( a x ) 6 a (1 G ) 3
2
N
1 a
3
F F . N
6 a
2
(1 G ) 3
1
dG dt
K n F (1 G )
代入方程
2 2
x Kt 得
1 2
2
x R 0 [ 1 ( 1 G ) 3 ] kt
1
F J ( G ) [1 ( 1 G ) 3 ] K J t
2
其中 K J
2 DC
0
R0
2
2
微分式
dG dt
KJ
(1 G ) 3
1
1 (1 G ) 3
硅酸盐类 0.8~0.9Tm
当反应物之一有晶型转变时,则转变温度通常是反
应开始明显的温度 --海德华定律 Hedvall’s Law
控制反应速度的因素: 化学反应本身 反应新相晶格缺陷调整速率
晶粒生长速率
反应体系中物质和能量的输送速率
3、
固相反应的分类
纯固相反应
( 1) 按物质状态分 有液相参加的反应
第四章 固相反应与烧结
4.1 固相反应 (Solid State Reaction) 一、概 述
1、固相反应的定义:
广义: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化学反应。 例:固体的分解氧化、 固体与固体的化学反应、固体 与液体的化学反应 狭义:常指固体与固体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固体产物 的过程.
2、固相反应的特点:
固体质点间具有很大的作用键力,扩散受到限制,故固 态物质的反应活性通常较低,速度较慢。在多数情况下, 固相反应是发生在两种组分分界面上的非均相反应。 在低温时,固体在化学上一般是不活泼的,因而固相反 应通常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N
1
R 0 l
2
F F . N
2 R 0
1
(1 G ) 2
1
dG dt
K n F (1 G )
n
n 0时, F 0 ( G ) 1 ( 1 G ) 2 K 0 t n 1时, F1 (G) ( 1 G )
1 2
1 K 1t
dG K 1 (1 G ) F1 (G ) ln(1 G ) 1级 : dt
K 1t
1
(3) 假设颗粒为圆柱状
R0 G
x
R0 ( R0 x ) 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