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数学 §11.1.2函数 第二课时
(人教版)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1章 数的开方 11.1 平方根与立方根 1 平方根 第2课时 算术平方根教案
A.重点□B.难点□C.易错点□
这节课的重点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教学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求法,在讲解概念时应注意概念的自然的引导和概念的解释,注意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这里一定要强调清楚.
③[师生互动反思]
通过师生间频繁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准确表述,并通过练习巩固掌握.
例5若 =2,则(m+2)2=________.
例6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
例7若已知 + =0,则x-y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
使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拓宽、有提升,并能与过去的知识相结合,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
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例2[课本P3例2]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1)49(2)
例3[课本P4例3]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529;(2)44.81(精确到0.01).
体验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过程,利用平方运算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有的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可以开出来,有的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能用根号表示,如14的算术平方根是 .
旨在检测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以便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进程.练习注意了问题的梯度性,由浅入深,一步步加深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以及性质的认识.
让学生知道平方的逆运算是开平方.
例2是由求算术平方根来得到一个数的平方根,是求平方根的另一种方法
例3是了解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拓展提升】
例4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问题解决
经历算术平方根激起性质的产生过程,能用概念及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观点和性质。
2. 能够识别三角形中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高线的性质和作用,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三角形中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图形。
2. 准备教学用具,如三角板、量角器等。
3. 复习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点,为新内容做好铺垫。
4. 设计教室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新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像,如三角板、红围巾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像的特点,并尝试总结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学生观察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边、角等基本特征。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这些线在三角形中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 探究新知教师演示画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线在三角形中的性质和作用。
学生观察并尝试自己画一画,探究这些线在三角形中的性质和作用。
教师总结三角形的高的观点和画法,强调高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观点和画法,强调它们在三角形中的重要性。
3. 教室互动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实例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6. 作业安置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安置适量的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数的开方11.1平方根与立方根2算数平方根授课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61
感悟新知
总结
知3-讲
(1)算术平方根和数的平方、绝对值一样,都是非负 数,即 a ≥0,a2≥0,|a|≥0;当几个非负数的和 为0时,其中每一个非负数都为0.
(2)只有非负数才有算术平方根,因此当出现 a , a ,
即被开方数互为相反数时,a只有为0才都有意义.
感悟新知
1. 若 a2(b2)20,则ab的值等于( )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复习提问
引的出问一题个,那么立即可以得到另一个.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算数平方根的定义
知1-导
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a ,读作“根号 a”; a叫做被开方数.
感悟新知
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3是9的算术平方根 B.-2是4的算术平方根 C. (- 2)²的算术平方根是-2 D.-9的算术平方根是3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导引:要正确把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因为3的平方等于 9,所以3是9的算术平方根;因为-2不是正数, 所以-2不是4的算术平方根;因为(-2)²=4,而 22=4,所以2是(-2)2的算术平方根;负数没有算 术平方根.
感悟新知
归纳
知1-讲
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被开方数是非 负数,它的算术平方根也是非负数.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22日星期二2022/3/222022/3/222022/3/22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222022/3/222022/3/223/22/2022 3、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 2022/3/222022/3/22March 22, 2022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课件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A
F
E
B
D
C
3.如图,AD,BE,CF是ΔABC的三条角平分线, 则∠1=__∠__2__,∠3=__1___A_B_C__,∠ACB=2∠4 。
2
A F 12 E
3
4
B
D
C
探索拓展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是否交于一点呢?各内角 的角平分线是否交于一点呢?
A
F E
●
A
●
F ︶1 ●2
E
B
B
●
C
DC
E
∠ AEB=_9__7_._50
B
A
小试牛刀
1.如图,(1)(2)和(3)中的三个∠B有什么不同?这 三条△ABC的边BC上的高AD在各自三角形的什么位置? 你能说出其中的规律吗?
2.如图,AD,BE,CF是ΔABC的三条中线,则 AB=2__A_F__=2__B__F_,BD=___C_D___,AE=__12__A_C__。
∴ ∠1=∠2= ½ ∠BAC
B
DC
谢谢大家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 线
温故知新
你还记得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在三角形中,你还记得怎么作出三角形的高吗?
情境引入
探究新知
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 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边的高,简 称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
表示法
A
∵AD是△ABC的高线.
∴AD⊥BC
B D C ∠ADB=∠ADC=90°.
三角形 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 的中线 点和它对边中的线段
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 三角形的 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 角平分线 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1.2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和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等基础知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2.能够运用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2.运用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利用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通过练习和问题解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用于展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展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进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操作练习。
初中八年级数学 一次函数 第二课时
§11.2.2一次函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了解常数k、b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简便的方法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能力与情感目标:经历利用一出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发展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时间与探究发现一次函数的特点与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二、讲授新课:(一)一次函数的图象;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6x与y=-6x+5的图象.2.观察你所画的两个函数的图象,比较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从图象形状,倾斜程度及与y轴交点坐标上比较两个图象,•从而认识两个图象的平移关系,进而了解解析式中k、b在图象中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在实际中的表现.)归纳: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形状都是______,并且倾斜程度_______.函数 y=-6x的图象经过原点,函数 y=-6x+5 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_______,即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6x 向_平移__个单位长度而得到.比较两个函数解析式,试解释这是为什么.3.猜想: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与直线y=kx有什么关系?结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绝对值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 0时,向下平移).4. 画出函数y=2x-1与y=-0.5x+1的图象.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画以上函数的图象?思路1:由于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我们可以只取合适的两个点即可画出图象.思路2:可以先画出函数y=2x、y=-0.5x的图象再作相应的平移.(二)探究:1.画出函数下列函数的图象.(1)y=x-1 y=x y=x+1(2)y=-2x+1 y=-2x y=-2x-1并由它们联想: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k、b是常数,k≠0)中,k、b的正负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2.归纳:图象特征: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下降.函数性质:当k>0时,y随x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增大而减小.b决定直线y=kx+b与y轴交点的坐标(0,b).当b>0时,交点在原点上方.当b=0时,交点即原点.当b<0时,交点在原点下方.三、巩固练习1.P31练习1、2、32.P35习题11.2 第4、8题四、小结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中学教学设计2.三角形的中线:如图2,连接△ABC的顶点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________.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3,∠BAC的平分线得线段AD叫做△ABC的________.AD是△活动1小组讨论1.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如图,线段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分别在下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高,观察高与三角形的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1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2.画三角形的中线.如图,线段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分别在下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中线,观察中线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1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3.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线段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图中∠BAD=∠CAD.分别在下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角平分线,观察角平分线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1点;(2)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活动2跟踪训练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这个三角形是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高与垂线呢?4.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几条中线?几条角平分线?活动3课堂小结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及画法.2.运用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可得到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作业布置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数学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课件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高的概念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能画出它的对边
A
的垂线吗?
B
C
探究新知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高的定义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 所在直线作垂线, 顶点 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右图, 线段AD是BC边上的高. 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 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探究新知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归纳总结
1.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所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 形的中线. 2.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3.三角形的重心在各三角形中的位置:在三角形内部. 4.三角形的任何一条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如上图: AD为中线,则S△ABD=S△ACD. 5.三角形任何一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的两个小三角形周长之差等 于原三角形长边与短边之差.△ABD的周长–△ACD的周长=AB–AC.
图①
图②
课堂检测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探究新知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素养考点 4 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求角的度数
例 如图,在△ABC中,∠BAC=68°,∠B=36°,AD是
△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8°, A ∴∠DAC=∠BAD=34°.
在△ABD中,∠B+∠ADB+∠BAD=180°,
解析:∵AD是BC边上的高,∠ABC=60°,∴∠BAD=30°, ∵∠BAC=50°,AE平分∠BAC, ∴∠BAE=25°,∴∠DAE=30°–25°=5°, ∵△ABC中,∠C=180°–∠ABC–∠BAC=70°, ∴∠EAD+∠ACD=5°+70°=75°.
第1套人教初中数学八上 11.1.1-2三角形的边课件,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课件-2课合编
学前温故 新课早知
1.(1)如图①,从△ABC 的顶点 A 向它所对的边 BC 所在直线画垂线, 垂足为 D,所得线段 AD 叫做△ABC 的边 BC 上的 高 . (2)如图②,连接△ABC 的顶点 A 和它所对的边 BC 的中点 D,所得线 段 AD 叫做△ABC 的边 BC 上的 中线 . (3)如图③,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 做 三角形的重心 . (4)如图④,画∠A 的平分线 AD,交∠A 所对的边 BC 于点 D,所得线段 AD 叫做△ABC 的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概念
【例 1】 如图,图中共有 是一 二
的内角.
个三角形,其中以 BC 为边的三角形 ,∠BEC 是
关闭
图中共有 8 个三角形,其中以 BC 为边的三角形是 △BCG,△ABC,△BEC,△BFC,∠BEC 是△BEG 和△BEC 的内角.
8 △BCG,△ABC,△BEC,△BFC △BEG 和△BEC
关闭
C
解析 答案
2.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的简单应用
一二
【例 2】 如图所示,已知 D,E 分别是△ABC 的边 BC 和边 AC 的中点, 连接 DE,AD.若 S△ABC=24 cm2,求△DEC 的面积.
分析:对于△ABD 与△ADC,由于 AD 是△ABC 的中线,因此这两个三角
形的底相等,高是公共的,其面积也相等,即 S△ADC=S△ABD=12S△ABC.同理
作 △DEF ,这个三角形的边是线段 DE,EF,DF ,三
角形的顶点是点 D,E,F , ∠D,∠E,∠F 是三角 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如图所示,图中三角形共有( C )个.
A.1
B.2
11.2.1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堂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三角形的内角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一、教学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关系.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3.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相关计算.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难点: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按角的大小分类,三角形可以分为哪三类?3.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一定是°.[学生回答]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180°;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90)【新知探究】知识点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件展示]问题1:如下图所示的是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你知道它们两锐角的度数之和吗?通过量角器测量一下吧![动手操作]学生利用量角器测量,教师根据学生量得的数据,总结得到结论30°+60°=90°,45°+45°=90°.[提出问题]对于任意的三角形,这个结论成立吗?[课件展示]如图,在△ABC中,已知∠C=90°,(1)你能求出∠A ,∠B的度数吗?(2)你能求出∠A +∠B的度数吗?你是怎么得到的?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名回答,总结:∠A +∠B=90°.[提出问题]由此,你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呢?[归纳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提出问题]在几何问题中,怎样来书写这个性质呢?(在△ABC 中,∵∠C =90°,∴∠A +∠B =90°.)为了书写方便,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 可以写成Rt△ABC .此时,提醒学生注意:Rt△后必须紧跟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大写字母,不能单独使用.[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以下例题:例1 如图,∠C=∠D=90 °,AD,BC相交于点E. ∠CAE与∠DB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变式】如图,∠B=∠C=90°,AD交BC于点O,∠A与∠D有什么关系?[提出问题]与例1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对比两题的图形[归纳总结][课件展示]跟踪训练1.(2021苏州模拟)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4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B )A.40°B.50°C.60°D.70°[课件展示]跟踪训练2.在△ABC中,∠A=90°,∠B=2∠C,则∠C的度数为( A )A.30°B.45°C.60°D.30°或60°[课件展示]跟踪训练3.如图,在△ABC中,∠BAC=90°,BD平分∠ABC,CD∥AB交BD于点D,已知∠1=32°,求∠D的度数.解:∵∠BAC=90°,∠1=32°,∴∠ABC=90°-32°=58°.∵BD平分∠ABC,∴∠ABD= ∠ABC=29°.∵CD∥AB,∴∠D=∠ABD=29°.提醒学生注意: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一个锐角或者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运用两个锐角互余求解,不需要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知识点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提出问题]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如何验证?提示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去验证.(在△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可知∠A +∠B +∠C=180°,又∠A +∠B=90°,所以∠C=90°. 于是△ABC是直角三角形.)[归纳总结]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提出问题]在几何问题中,怎样来书写这个判定方法呢?对比刚才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写一写吧!(在△ABC 中,∵∠A +∠B =90°,∴△ABC 是直角三角形.)[归纳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之间的关系:[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以下例题:[归纳总结]【课堂小结】【课堂训练】1.如图,在△ABC中,∠ACB=90°,且CD∥AB.∠B=60°,则∠1等于( A )A.30°B.40° C.50°D.60°2.如图,已知AB⊥BD,AC⊥CD,∠A=40°,则∠D的度数为( A )A.40°B.50°C.60°D.70°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在△ABC中,若∠A:∠B:∠C=2:2:4,则△ABC为直角三角形B.在△ABC中,若∠A=∠B-∠C,则△ABC为直角三角形C.在△ABC中,若∠A= ∠B= ∠C,则△ABC为直角三角形D.在△ABC中,∠A=∠B=2∠C,则△ABC为直角三角形4.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剪去一部分后得到一个三角形,则图中∠1+∠2=_____90°___.5.在△ABC中,若∠A=51°,∠B=39°,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直角________三角形.6.(2020•白银模拟)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α是另一个内角的一半,则锐角α的度数为45°或30° .7.如图,CE⊥AD,垂足为E,∠A=∠C,△ABD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8.如图,∠AOB=50°,点P是边OB上一个动点(不与点O重合),当∠A的度数为多少时,△AOP为直角三角形.【教学反思】上课开始,通过复习引入,为本节课做好铺垫.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与三角形内角和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量量角器上的两个锐角的度数,初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为90°”,但测量有误差,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学生需要再证明这一结论成立.通过例1与其变式,例2与其变式的学习,归纳出两类基本图形,也为以后的课程(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做好了准备.。
人教初中数学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二课时) 教案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二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2.内容解析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是三角形内部的三条重要线段,也是“图形与几何”必备的知识基础。
既是对前面学过的线段的中点、垂线及角平分线等知识的内化,又为后面学习全等三角形及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到用几何语言精确表述,这是学生在几何学习上的一个深入.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通过画图操作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并能用几何语言表述;通过教具展示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在具体的图形中利用工具作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时,有两个垂足落在边的延长线上,对于图形的这种特点学生不太适应,教学时可结合过线段外一点画已知线段的垂线(垂足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1.质疑展示,操作验证问题1.通过画三角形的中线,你有什么发现?师生活动:学生回答,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追问1.教材中以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为例介绍了三角形的中线,结合作图你能用语言描述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吗?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讨论概括三角形中线的定义,教师加以完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作图,先从形象上认识三角形中线的定义,然后用语言归纳出中线定义,这样做,不仅容易理解定义,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追问2.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发现?师生活动:学生回答,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追问3.在作图过程中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交于一点吗?师生活动:学生交流,提出质疑,教师提供技术帮助,学生亲自操作验证。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平方根和立方根》(第2课时)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平方根和立方根》(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方根和立方根》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实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实数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
2.能够运用平方根和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
2.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和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
3.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和运算。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实物模型和图片。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提问:“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回答出面积是9。
接着,我们进一步提问:“那么9的平方根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平方根的概念。
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呈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
可以通过展示正方体和立方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方根的概念。
同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平方根的求解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
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操练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
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数值,让他们计算其平方根和立方根。
例如,让学生计算27的立方根和9的平方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数的开方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平方根第2课时算术平方根教案华东师大版(20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数的开方11.1 平方根与立方根1 平方根第2课时算术平方根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数的开方11.1 平方根与立方根1 平方根第2课时算术平方根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数的开方11.1 平方根与立方根1 平方根第2课时算术平方根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算术平方根【拓展提升】例4 错误!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错误!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例5 若错误!=2,则(m+2)2=________.例6 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例7 若已知错误!+错误!=0,则x-y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使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拓宽、有提升,并能与过去的知识相结合,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当堂训练: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36,错误!,15,0.64,错误!。
2.已知错误!+错误!=0,求y x的算术平方根.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知识网络】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A.新课导入□B.情景导入□要想让学生正确、牢固地树立起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概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2 函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能力目标:经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因果能够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根据具体问题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完成课本P8探究(1)中的表格,并判断是否为函数.
2.(1)判断第3、4个按键是什么,并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
(2)y是x的函数吗?若是,写出它的表达式.
二、讲授新课:
例1.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学生先分组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看法,再共同归纳,得到:
解:(1)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50-0.1x
(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500.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30 L汽油
三、巩固练习
1.P9练习题1、2
2.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8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800元但低于13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月收入1160元,他应交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160-800)×5%=18(元)
1.当月收入大于800元而又小于1300元时,写出应交纳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某人月收入为960元,他应缴纳多少税金?
3.如果某人本月缴纳所得税19.20元,那么他本月工资是多少?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8习题11.1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