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专业复习资料很详细的哦.doc
免疫学总复习(精编).docx
第二章免疫器官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抗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称为免疫器官。
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外周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2.免疫细胞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
包括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其他免疫细胞。
分为免疫活性细胞、APC和炎症反应细胞。
3.免疫分子是免疫细胞的产物,如抗体、补体、CK等。
分为模型分子和分泌型分子。
模型分子包括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粘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他受体分子;分泌型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分子、补体分子、细胞因子。
二、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为初级(一级)淋巴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其功能有:1、骨髓的功能:I、造血器官;II、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IIL 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
2、胸腺的功能:I、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II、产生胸腺激素。
3、法氏囊又称腔上囊的功能:是鸟类B细胞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三、外周免疫器官又称为次级(二级)淋巴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其功能有:1、淋巴结的功能:I、过滤和清除异物II、产生免疫应答:淋巴结是针对淋巴液中抗原的免疫应答场所。
2、脾脏的功能:I、血液过滤作用;II、产生免疫应答:脾脏是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的免疫应答场所,也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IIL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胸腺依赖区:主要为T细胞定居定居深皮质区,是在白髓内沿中央动脉分布的淋巴组织。
非胸腺依赖区:主要为B细胞定居浅皮质区,是在白髓内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
3、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4、皮肤免疫系统的功能:其不仅是免疫应答的激发部位,且是免疫应答的效应部位。
第三章抗原一、概念1、抗原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抗体和/或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整word版)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doc
临床 134 班资料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术语免疫( 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白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脾脏固有免疫组成细胞TCR 免疫球蛋白骨髓淋巴结吞噬细胞BCR 补体法氏囊(禽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树突状细胞CD 分子细胞因子皮肤相关淋巴组织NK 细胞黏附分子NKT 细胞MHC 分子其他(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因子受体和嗜碱性粒细胞等)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 细胞B 细胞免疫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分类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DC、NK 细胞、 NKT 细胞、 B1 细胞、 T 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先( 0~ 96 小时)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无记忆性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 T 、B 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作用特点:获得性(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后( 96 小时后启动)特异性( TCR/BCR )记忆性耐受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术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完整word)医学免疫学复习提纲详细版
医学免疫学复习提纲详细版1.熟悉医学免疫学的定义。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静态的结构和功能及动态免疫应答、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手段的生物科学。
免疫学最基本的一些独特性:1、最基本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最基本功能:免疫应答(包括免疫耐受),免疫调节3、最明显的效应表现:体液免疫(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T细胞)4、最基本性质:免疫性,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5、最基本作用:维护人体健康或引发人体疾病的“双刃剑”6、最重要特色:①识别性;②特异性;③记忆性;④调节性,⑤膜表面分子多样性。
7、最大贡献:①疫苗,②红细胞血型抗原;③移植抗原的发现;④特异性抗体制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⑤骨髓移植;⑥克隆技术;⑦免疫学技术2.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免疫防御功能,2免疫自稳功能,3免疫监视功能3.掌握抗原的定义、特性、类型、影响因素;半抗原、超抗原、TD抗原、TI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等特殊抗原定义:抗原是指凡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特性:1、具有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2、具有抗原性,即能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类型:一、根据抗原性能分类1、完全抗原:同时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成为完全抗原,如血清蛋白、病毒、类毒素等.2、半抗原:只能与抗体结合而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者是半抗原。
(没免疫原性)多为小分子药物,如分解后的青霉素小分子。
载体(carrier):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蛋白质、多聚赖氨酸等半抗原 + 蛋白质= 完全抗原二、根据抗原刺激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1.胸腺依赖性抗原( TD—Ag ,thymus-dependent antigen)需Th细胞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
免疫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
第二章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一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免疫细胞-一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分子一-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有胸腺(Thymus),骨髓(Bone Marrow)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有淋巴结(Lymph nodes),脾脏(Spleen),黏膜免疫系统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骨髓:是免疫器官,也是造血器官,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淋巴结的功能: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T: 75% B: 25%;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HEV);过滤作用。
脾脏的功能: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T: 40% B: 60% ;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源性抗原);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滤过作用:贮存红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免疫反应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载体(蛋白质)完全抗原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1无应答:抗原浓度太低或者宿主已经处于耐受状态2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宿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免疫状态。
3超敏反应: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或损伤4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无反应状态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1、抗原的异物性:机体非自身物质的特性T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
免疫学复习资料.doc
3..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源免疫组织:含有大成淋巳细胞的组织为淋巳组织,是胸腺、脾、淋巳结等包膜化淋巳器官的主要组分。
即以淋巳细胞为主的组织。
免疫器官: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器官免疫细胞: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及其前体(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的多种细胞。
抗原刺激后发生特性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分子:指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了、以及与免疫相关的细胞膜表而含糖蛋白的黏附因了、白细胞分化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等。
(2)效应物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而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总称。
抗体:是生物学上的概念,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
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并非都必须是抗体。
补体(complement, 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曲、溶血作用,故称为补体。
(3)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4)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需要APC和T细胞辅助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 Ag)5.T细胞(胸腺依赖型淋巴细胞)表面分子(1)TCR-CD3 复合体TCR: 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
CD3:传递T细胞活化信号。
(成熟T细胞标志)。
链:同质二聚体,帮助活化信号的传导。
(2)CD4分子/CD8分子(T细胞表型,两类)TCR协同受体作用:①和TCR结合于同一MHC-抗原肽复合物一CD分子与MHC类分子结合,TCR与抗原肽结合;提高TCR 对MHC类分子提呈的抗原的敏感性,增强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APCs)间的结合(CD4-MHC-ILCD8-MHC-I )③促进TCR识别抗原后的TCR-CD3复合物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
(3)CD2 分了又称LFA-2配体:LFA-3(CD58分子)功能:介导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刺激T细胞非特异性活化;介导胸腺细胞的发育成熟。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免疫(immunity):是机体对“自己”和“异己(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独立学科。
抗原(antigen ):能与TCR或BCR特异结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又称表位(epitope)。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和组织:胸腺骨髓脾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T细胞 B细胞 NK 吞噬细胞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NK 多核中性粒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DC免疫细胞的分类三、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针对外来抗原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可产生抗感染的作用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功能。
3.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
四、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主要机制:物理屏障: 皮肤粘膜/血脑/血胎屏障;化学屏障: 皮肤与粘膜局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生物学屏障: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非特异性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2).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基)而产生的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基)而发生反应特点: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有耐受性;作用慢而强。
医学免疫学专业复习资料很详细的哦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二、免疫系统及其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免疫的类型1.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故亦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此类免疫的主要机制为: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屏障效应;体内多种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2.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即适应性(adaptive)免疫,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为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特异性免疫应答(简称为免疫应答)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致,包括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见表1-2免疫应答具有如下特点:1.特异性 2.记忆性 3.耐受性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一)经验免疫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人痘苗:牛痘苗(二)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疫苗的发展和使用细胞免疫理论体液免疫理论(三)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教务成绩修改提高学分绩点消除挂科记录改后付款【996262445】】(二)细胞免疫学进展——揭示免疫学现象本质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解剖学基础 2.T淋巴细胞生物学特征 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4.免疫耐受及其细胞学机制5.抗体生成的理论(三)分子免疫学进展——促进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催化剂1.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 2.细胞因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3.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激活和效应机制4.抗原递呈的机制(四)应用免疫学进展——赋予免疫学新的生命力的源泉1.疫苗的发明、应用及推广2.免疫学技术的建立和发展(1)血清学技术和免疫标记技术:(2)细胞融合技术:(3)T淋巴细胞克隆技术:(4)分子生物学技术:3.免疫生物治疗第四节“医学免疫学”教材基本轮廓抗原─────→免疫系统│补体──→│───→抗体免疫调节───→免疫应答───→细胞因子遗传控制──→│───→致敏淋巴细胞┏━━━━━━━━━━━━━━━━━━━━━┓┃┃正常异常───────────────────抗肿免免超自免移免感瘤疫疫敏身疫殖疫染免学学反免增免缺免疫防检应疫生疫陷疫治测“医学免疫学”教材内容概要第二章抗原抗原(antigen)作用于T、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 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
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
分泌型
Ig 细胞因子 补体
膜型 MHC
免疫球蛋白
概念:Ig、Ab、CDR/HVR、 ADCC、调理作用 Ig结构和功能
补体系统
补体激活的途径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MAC导致细胞溶解 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细胞因子
CK的概念 分类和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的种类
白介素(IL) 干扰素(IFN) 肿瘤坏死因子(TNF) 集落刺激因子(CSF) 生长因子(GF)
MHC
MHC的概念 MHC分子结构、分布和功能
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功能的细胞 MΦ 、NK细胞等
适应性免疫功能细胞 T、B淋巴细胞和APC
T、B细胞
T细胞表面标志:TCR复合物 Th1、Th2功能及相互关系。 B细胞表面标志:BCR复合物
固有免疫
概念:PRR、PAMP 吞噬细胞杀菌的过程 NK细胞的表面受体及主要生物学效应
免疫耐受
概念: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的机制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的概念
I Ⅱ Ⅲ Ⅳ型超敏反应发 生机制和常见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AID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免疫缺陷病
掌握IDD的概念、分类和主要临床特点 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代表性疾 病;AIDS的发病机制
APC
概念:APC DC 未成熟及成熟DC的功能特点
MHC-I和MHC-II类提呈Ag途径
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免疫耐受 固有免疫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特点 T细胞活化的信号 细胞免疫的效应 :Th、CTL
体液免疫
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特点 B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Th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1.补体系统答案:补体系统是由30余种血清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
根据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类:a)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包括经典途径中的Clq、Clr、Cls、C2、C4、C3、C5~C9;旁路途径中的B因子、D因子;MBL激活途径的MBL、MASP。
b)补体调节蛋白:包括C1抑制物、P因子、I因子、H因子等可溶性蛋白和DAF、MCP、同种限制因子等膜结合蛋白。
c)补体受体:包括多种补体片段的受体,如CR1-CR5。
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的生物学功能答案: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在Ig近N端轻链的1/2和重链的l/4范围内,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序列变化较大为可变区(V区)。
重链和轻链的V 区分别以VH、VL表示。
VH和VL各有三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超变区(HVR)或互补性决定区(CDR)。
Ig分子V 区超变区之外的区域为骨架区。
在Ig近C端轻链的l/2及重链的3/4区域内,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相对稳定,为恒定区。
2.Ig的生物学功能包括:①特异性结合抗原:在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免疫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②激活补体:IgM、IgG(IgG1、IgG2、IgG3)与抗原结合,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其他IgA、IgG4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③结合Fc受体:IgG,IgE可通过其Fc段与表面具有相应Fc受体的细胞结合,发挥调理作用、ADCC效应及I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
④参与粘膜反应:SIgA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是黏膜局部免疫的重要因素3.简述B细胞亚群和特点答案根据B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分B1和B2两个亚群;B1亚群:1.表面CD5+;2.不需要T细胞辅助;3.自我补充更新;4.产生低亲和力的IgM抗体;5.主要针对TiAg 和自身抗原B2亚群: 1.表面CD5-;2.需要T细胞辅助;3.由骨髓B前体细胞更替;4.可产生高亲和力的IgG抗体;5.主要针对TDAg4.试述B细胞的功能答案:(1)合成分泌抗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B2细胞作为免疫应答细胞,接受相应抗原的刺激后,在活化CD4+Th细胞辅助下,经活化、增殖、最终分化为浆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二、免疫系统及其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白稳免疫监视三、免疫的类型1.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故亦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此类免疫的主要机制为: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屏障效应;体内多种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2.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即适应性(adaptive)免疫,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为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imity)。
特界性免疫应答(简称为免疫应答)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致,包括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见表1-2免疫应答具有如下特点:1・特异性 2.记忆性 3•耐受性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一)经验免疫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人痘苗:牛痘苗(二)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屮叶辽0世纪屮叶)疫苗的发展和使用细胞免疫理论体液免疫理论(三)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白20世纪屮叶至今)【教务成绩修改提髙学分绩点消除挂科记录改后付款【996262445]](二)细胞免疫学进展——揭示免疫学现彖木质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解剖学基础2. T淋巴细胞生物学特征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4.免疫耐受及其细胞学机制5.抗体生成的理论(三)分了免疫学进展——促进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催化剂1.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2・细胞因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3・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激活和效应机制4.抗原递呈的机制(四)应用免疫学进展——赋予免疫学新的生命力的源泉1.疫苗的发明、应用及推广2.免疫学技术的建立和发展(1)血清学技术和免疫标记技术:(2)细胞融合技术:(3) T淋巴细胞克隆技术:(4)分了生物学技术:3.免疫生物治疗第四节“医学免疫学”教材基本轮廓 f 免疫系统抗原补体 免疫调节 遗传控制免疫应答*抗 体 *细胞因子 *致敏淋巴细胞正常 异 常 抗 肿 免 免 超 白 免 移免 感 瘤 疫 疫 敏 身 疫 殖疫 染 免 学 学 反 免 增 免缺 免 疫防 检 应疫生疫陷疫治测“医学免疫学”教材内容概要第二章抗原抗原(antigen )作用于T 、B 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并与Z 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1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即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1 抗原性(antigenicity )或免疫反丿'V 性(immunoreactivity ),即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界性 结合的能力。
具备上述两种特性的物质为完全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即抗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hapten ) 0 第一节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免疫原性是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抗原的关键。
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木身的性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一) 抗原的种类:多数蛋白质为良好的抗原,多糖及多肽也具一定的免疫原性 (二) 分子大小:抗原的分子量一般NIOkD,且分了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三) 化学组成:免疫原性物质还须具备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
(四) 抗原决定基的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 ):易近性乃指抗原决定基是否易被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所接近。
如图2-1所示【教务成绩修改提高学分绩点消除挂科记录改后付款【996262445】】 (五)物理性状:化学性质相同的抗原物质可因其物理性状不同而影响免疫原性 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一) 异物性:“异物”的概念定义为“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 (二) 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皮下〉肌肉〉腹腔(仅限于动物)〉静脉 (三)机体遗传因素:个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的能力受遗传因素控制第二节抗原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一、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木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为表位(epitope ),亦称为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 o 依表位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两类:①线性表位(即连续性表位),主要由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②构象性表位(即 非连续性表位),短肽、多糖残基或核昔酸并菲简单的线性排列,而是形成特定的空间构彖。
T 细胞仅识别由抗原递 呈细胞加工递呈的线性表位,而B 细胞可识别线性或构象性表位。
二、 交叉抗原及其意义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 胞发生反应。
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cross antigen ),它与其他抗原所诱生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 被称为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
交叉抗原的存在和交叉反应现彖的发生并非否定抗原的特异性,而是由于抗 原的异质性和共同决定基所致的特殊现象.(一) 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抗原异质性(heterogeneity )即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其原因在于多数抗 原性物质(如细菌及细胞等)乃由不同分子组成,而同一分子表面还可存在不同决定基。
(二)交叉抗原的生物学意义:①某些情况下,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可导致对人体的免疫损伤(参见异嗜性抗原);②在进行特异性诊断或鉴定时,须排除交叉抗原可能产生的干扰;③应用交叉抗原可能诱导出许对难于制备的抗原的免疫应答第三节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一)依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 antigen) TD抗原亦称T细胞依赖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依赖于T细胞辅助,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及细胞抗原属TD抗原。
2.非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 antigen)TI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二)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1.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指-來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2.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特异性抗原。
①红细胞血型抗原,包括ABO、Rh等40余个抗原系统,其对安全输血极为重要;②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白细胞抗原(HLA),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抗原系统。
3.自身抗原(autoantigen)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不对自身正常组织或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即处于自身耐受状态。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隐蔽抗原或隔离抗原釋放;H身抗原发生改变或被修饰等),门身抗原成分可诱导机体产生白身免疫应答4.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乃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例如,A族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白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其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能与具有共同抗原的心、肾组织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
(三)根据(TD)抗原是否由抗原递呈细胞所合成1.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2.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四)其他分类: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性质与特点,可分为移植抗原、刖|瘤抗原、微生物抗原、变应原或过敏原及I耐受原等;根据抗原的理化性质,可分为颗粒抗原、可溶性抗原、蛋白抗原、多糖抗原及多肽抗原等;根据抗原的产生方式可分为天然抗原与人工抗原。
第四节抗原在临床实践屮的应用1.疾病的诊断与辅助诊断应用抗己知传染因子的抗体检测相应抗原,或应用己知抗原检测体内相应抗体, 已成为临床上进行诊断或辅助诊断的重耍手段2.疾病的治疗①研制治疗性疫苗,如川于肿瘤生物治疗的肿瘤疫苗、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的T细胞疫苗等;②应用经处理的抗原进行减敏反应,以治疗某些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③动物实验证明,口服抗原(如髓磷脂碱性蛋白)可治疗脱髓鞘疾病。
3.疾病的预防应用经灭活或减毒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制备疫苗,接种机体后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可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
4・医学研究为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有赖于深入分析特定蛋片质的抗原性、组织分布、所诱导免疫应答的特点等。
第五节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一、佐剂【教务成绩修改提高学分绩点消除挂科记录改后付款[9962624451]某些物质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皿答的类熨,此类物质被称为佐齐(adjuvant )o(一)佐剂的种类1.化合物包括氢氧化铝、明矶、矿物油及吐温80、弗氏不完全佐剂(羊毛脂与石蜡油的混合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多聚肌廿酸:胞廿酸(poly 1:0、脂质体等。
2・生物制剂包括:①经处理或改造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百口咳杆菌,以及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PS)和类脂A、源于分支杆菌的胞壁酰二肽等;②细胞因了及热休克蛋白等。
(二)佐剂的作用机制:①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除,从而更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②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处理和递呈抗原的能力;③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
(三)佐剂的应用:①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用于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抗血清;②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用于抗肿瘤与抗感染的辅助治疗。
二、超抗原正常情况下,普通蛋白质抗原可激活机体总T细胞库屮万分Z—至百力分Z—的T细胞。
但一类被称为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三、丝裂原丝裂原(mitogen)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
体外实验屮,特定丝裂原可使静止的淋巴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增多、DNA合成增加,出现淋巴母细胞化即淋巴细胞转化(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和有丝分裂。
T、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多种丝裂原受体第三章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包括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了(及相关的编码基因)。
第一节屮枢免疫器官屮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冇、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某些情况下(如再次抗原刺激或自身抗原刺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一、胸腺(一)胸腺的解剖结构(%1)胸腺的细胞组成:1.胸腺基质细胞(thymic stromal cell, TSC) TSC 以胸腺上皮细胞(thymus epithelial cell, TEC)为主,还包括巨噬细胞、DC及成纤维细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