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制定分析与评价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成为了公司经营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梳理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目标和价值,详细阐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此外,还探讨了现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 引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是指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估和测试,判断其在管理风险和保护公司资产方面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目标是发现及解决潜在的经营风险,帮助公司实现良好的运营管理和持续发展。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业务风险,提高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水平,避免风险暴露带来的负面影响。
2.2 提升经营效率: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发现并纠正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不合理、低效环节,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营成本的优化。
2.3 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实施可以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提高公司整体信誉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因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为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3.2 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上市公司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会影响其在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合规性,从而影响内部控制评价的质量。
3.3 管理层承诺和行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承诺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
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深入开展与否。
3.4 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和规范,对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指标体系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指标体系一、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石,它在指标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衡量内部控制环境的指标包括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明确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是否设立了独立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公司是否存在着明确的合规文化和道德风险意识等。
二、风险评估与控制风险评估与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也是确认内部控制质量的关键因素。
评估公司风险的指标可以从营运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多个维度出发,衡量上市公司是否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衡量信息与沟通的指标包括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流程,是否有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公司内外部沟通是否畅通,信息传递是否及时准确等。
四、监督与控制监督与控制是内部控制体系的保障机制,也是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衡量对象。
这一部分的指标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和监督机制,是否根据需要进行内部控制自评和外部审计,以及公司是否及时纠正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等。
五、内部控制效果内部控制效果是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最终目的。
评价内部控制效果的指标包括上市公司是否能够辨识并及时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否能够有效防止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带来的风险,以及公司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和改进机制等。
六、内部控制合规性内部控制合规性是指上市公司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是否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
评价内部控制合规性的指标包括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合规制度和规范文件,是否按照内部控制合规工作的要求履行职责,以及公司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合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
综上所述,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考虑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控制、内部控制效果和内部控制合规性等多个方面的评价体系。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数学 目前是研究 现实 中许多界 限不分 明问题的一种数 学工具 ,其基本概念之 一是 模糊集合 。利用模糊数 学和模糊逻
辑, 能很好地处理 各种模糊 问题 。 内部控制模糊评价 原理 是把模
糊 数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于内部控制活动 中的评 价。它首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 ①控制环境 , 指企业 的核心人员 以及这些人 的个别 属性和所 处的工作环境 , 包括个人诚信正直 、 道德价值观与所具 备的完成
组织 承诺 的能力 、 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 、 管理 阶层 的经 营理 念与 营运 风格 、 组织 结构 、 职责划分 和人力资 源 的政 策与程序 。 风 ②
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 、 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 的过程 , 管 旨在 为下 列 目标提供合 理保证 : 财务报告 的可靠性 ; 经营 的效 果和效 率 ; 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准则将 内部控制结构划分 为五部分 , 该
三 、 部控 制 综合 评 价模 型 的 建 立及 应 用 内
即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 控制活动 、 资讯 与沟通、 监控等 。 ”
二 、 市 公 司 内部 控 制 指 标 体 系 上
制 定 、 行 和 评 价 , 者 是 一 个 密 不 可分 的 有 机 整 体 。 有 通 过 执 三 只
内部控制 , 是在 内部牵制 的基 础上 , 由企 业管理人员在经 营 管理 实践 中创造 、 并经审计人员理论 总结而逐步完善 的产 物 。 在 其漫长 的产生和 发展过程 中 , 经历 了 内部 牵制 、 内部 控制 、 内部 控制结构 和内部 控制架构 四个历史 阶段 。进 入 2 0世纪 9 0年代 后 , 于内部控制 的研 究进入 了一个新 阶段 。9 2年 , 国 “ 对 19 美 反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1)【摘要】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强调其监督与评价问题。
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
加强内部审计,大力推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机制是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的三大途径。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评估引言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相应地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
尤其是上市公司,不管是出于加强内部管理的自愿还是屈于外部信息需求者的压力,内部控制制度似乎一应俱全,合情合理。
然而,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到底“管”了些什么?谁又来对其负责呢?如何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与评价,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这里重点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与评价机制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内部控制之监督与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监督机制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为对公司代理人的经营行为、过程或决策等经营活动实施客观、及时的监控,所涉及的一系列监督制度的总称。
公司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由于我国现实中仅仅注重有关制度的建立而不注重相关制度的执行,成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问题内部审计不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
1993年,在国家审计署的推动下,我国的很多企业仓促建立起内部审计机构。
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将建立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联系起来,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制度的地位虚脱,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有效地实施。
首先,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在我国改制上市的国有企业中,普遍采取内部设置与其他业务部门平行的内审机构,直接归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主管分管并向其负责报告工作。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一、引言内部控制是保障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和准确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不仅对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因此,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内部控制及其指数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制定、执行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管理程序,以实现目标的过程。
它包括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信息传递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公司运作的有效性、合规性和透明度。
内部控制指数是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考量公司内在的治理结构和流程,以及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估其内部控制的健康程度。
三、内部控制指数的构建内部控制指数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际内部控制框架。
首先,可以根据公司治理制度、风险管理机制、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审计等方面的具体条件,将内部控制指数细分为多个维度或指标。
其次,根据不同维度或指标的重要性,可以为每个指标设定权重,以体现其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
最后,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和指标验证,使内部控制指数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内部控制指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内部控制指数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高水平的内部控制指数意味着公司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合理的内部控制指数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率。
因此,通过内部控制指数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企业绩效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为公司的战略决策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五、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实证研究目前,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大样本调研和统计分析,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总体水平和行业差异。
其次,研究内部控制指数与公司财务绩效、股价表现等之间的关系。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摘要】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强调其监督与评价问题。
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
加强内部审计,大力推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机制是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的三大途径。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评估引言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相应地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
尤其是上市公司,不管是出于加强内部管理的自愿还是屈于外部信息需求者的压力,内部控制制度似乎一应俱全,合情合理。
然而,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到底“管”了些什么?谁又来对其负责呢?如何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与评价,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这里重点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与评价机制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内部控制之监督与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监督机制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为对公司代理人的经营行为、过程或决策等经营活动实施客观、及时的监控,所涉及的一系列监督制度的总称。
公司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由于我国现实中仅仅注重有关制度的建立而不注重相关制度的执行,成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问题内部审计不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
1993年,在国家审计署的推动下,我国的很多企业仓促建立起内部审计机构。
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将建立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联系起来,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制度的地位虚脱,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有效地实施。
首先,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在我国改制上市的国有企业中,普遍采取内部设置与其他业务部门平行的内审机构,直接归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主管分管并向其负责报告工作。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保障公司运作稳健、规范经营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定义与作用出发,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结合监督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政策,探讨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与标准。
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强调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希望能够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促进公司经营的稳健发展。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上市公司、制度、政策、方法、标准、问题、挑战、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课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之而来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和内部控制机制的薄弱,这为公司运营风险的增加埋下了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成为上市公司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各行业的一系列金融丑闻和公司内部控制失灵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这些事件给投资者带来了财务损失,影响了市场秩序和公司形象,也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对于促进公司良好运作,维护投资者利益,保障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稳定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成为了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帮助了解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还可以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提供参考,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_2013_制定_分析与评价_陈汉文
上海证券报/2014年/7月/10日/第A07版专版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3):制定、分析与评价厦门大学内控指数课题组主持人陈汉文一、引言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该体系是我国企业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引和依据。
根据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和财政部、证监会发布的《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主板上市公司开始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从2010年开始,我们借鉴国内外通用的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内部控制指数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为政府监管、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去年,我们发布了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该指数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尚不高,并且存在省份地区、行业等差异。
今年,我们继续跟踪上市公司,对其2013年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今年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样本首先,我们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综合考虑《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及相应文件,同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确定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5个一级评价指标、24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139个四级指标的四级指标体系。
我国自2012年1月1日起主板上市公司开始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014年1月,证监会与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进一步加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披露规范要求,据此我们对四级指标进行了修订,以期更好地结合相关政策法规要求,衡量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前三级指标的设置与去年保持一致。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一、概述本报告旨在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目标、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客观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为公司的管理层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其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机制与目标1. 内部控制机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应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划分、业务流程、审批制度、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要素。
通过合理的内控制度、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公司能够有效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并能够高效运行。
2. 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保障资产安全、规范财务会计报告、促进经营活动效率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可以降低各类风险,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优化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内部控制评估方法1. 内部控制评估的目的内部控制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弱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通过评估,公司能够识别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处理,以提高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2. 内部控制评估方法内部控制评估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会议讨论、文件检查和系统检测等方法。
通过收集、分析和比较相关数据和信息,评估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还要充分借鉴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内部控制评估结果与建议1. 评估结果总体概况根据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的全面评估,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以下为举例,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评估结果)(1)组织结构不够清晰,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信息流通不畅;(2)审批制度存在漏洞,风险控制不够有效;(3)内部控制程序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执行问题;(4)资产保护措施不完善,风险防范不足。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研究【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研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改进措施。
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未来应重视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监督和管理,以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风险抵御能力。
本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同时也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研究、我国、现状、存在、原因、改进措施、启示、展望、结论、探讨、概念、特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而在市场化经营环境下,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作为保障公司经营活动的有效性与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隐患很容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信誉问题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涉及到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风险控制、法律合规性等多个方面,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介绍,可以更好地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1.2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从而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保障投资者权益提供参考。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一、导言内部控制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对于企业管理、风险防控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监管要求的加强,内部控制指数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焦点。
本文旨在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构成要素、评价方法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内部控制指数的构成要素内部控制指数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综合评价,其构成要素涵盖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指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构建: 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体现了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设立和职责分工等方面的情况。
良好的组织结构能够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和决策的高效执行,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
2.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包括企业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流程规范等。
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范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并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
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对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并化解潜在的风险隐患,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 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企业对外界提供关于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等信息的行为。
透明、规范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市场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的监督和规范功能。
三、内部控制指数的评价方法内部控制指数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如制度和流程是否完善、风险管理是否到位等。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企业的实际数据,如财务报表、内部审计报告等,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来量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定性评价方法相对简单直观,适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诊断。
浅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
浅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摘要】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全面推行内部控制的时期较晚,上市公司大多都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关注力度也逐步加强。
本文希望在分析内部控制评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一、引言总的来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情况、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与评价,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上市公司的权利机构有责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实施内部控制后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与执行有效性。
内部控制设计要求将各项程序合理组合,减少控制中的漏洞,提高控制效果;内部控制执行得越规范,内控的运行就能得都更高的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越好,从而进一步保障上市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健全,广大上市公司广泛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纷纷构建了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对内部控制的相关评价却相对滞后,给内部控制的发展带来缺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少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重视度不够,没能正确意识到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首先,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公信力。
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能够通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了解上市公司的战略、财务、风险控制等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树立企业诚信、负责的形象。
其次,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帮助上市公司及时发现自身内控方面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鉴于此,内部控制评价需要广大企业给予充分的重视。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战略指数构建与应用重点分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战略指数构建与应用重点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护和规范公司资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预防和降低风险所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战略指数的构建与应用对于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战略指数的构建方法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战略指数的构建1.内表控制与外部控制指标。
内表控制指标是指公司内部制度、流程、人员等方面对风险的控制力度,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审计、风险管理等指标来衡量;外部控制指标是指公司对外部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包括金融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的指标。
将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构建综合的内部控制战略指数。
2.关键业务领域的风险指标。
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根据相关行业的特点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指标。
例如,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高,可以构建与这两个风险相关的指标。
3.定量与定性指标的结合。
内部控制战略指数的构建既包括定量指标,如财务风险指标、风险管理指标等,也包括定性指标,如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性、风险意识等。
通过定量和定性指标的结合,可以全面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
4.权重的确定。
不同指标对内部控制的贡献度不同,需要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来确定权重。
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来确定权重。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战略指数的应用1.评估内部控制状况。
通过计算内部控制战略指数,可以准确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为公司提供参考,明确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监督和管理。
内部控制战略指数可以作为监督和管理的工具,帮助公司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问题,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质量。
3.指导改进措施。
通过分析内部控制战略指数的构成,可以明确改进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方向,指导公司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改进措施。
4.提升投资者信任度。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直接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本文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详细阐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包括财务状况、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层素质等方面。
结论部分将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建议,同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影响因素、财务状况、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素质、综合分析、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是当前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管理环境和市场竞争,内部控制指数的有效性对企业的稳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深入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变化,上市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这种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得控制指数的有效性变得更加重要。
财务丑闻和公司经营风险事件频繁发生,给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内部控制指数的不健全和失效往往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合规风险增加,从而影响公司的股东利益和整体声誉。
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因素,并且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
通过研究,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建议,帮助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公司运营的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_2014_制定_分析与评价_陈汉文
上海证券报/2015年/6月/10日/第A08版专版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4):制定、分析与评价厦门大学内控指数课题组主持人陈汉文一、引言2010年4月26日,我国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注1。
该体系是我国企业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引和依据。
根据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和财政部、证监会发布的《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主板上市公司开始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从2010年开始,我们借鉴国内外通用的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内部控制指数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为政府监管、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2014年,我们发布了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该指数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尚不高,并且存在省份地区、行业等差异。
今年,我们继续跟踪上市公司,对其2014年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样本首先,我们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综合考虑《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及相应文件,同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确定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5个一级评价指标、25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158个四级指标的四级指标体系。
我国自2012年1月1日起主板上市公司开始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014年1月,证监会与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进一步加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披露规范要求,据此我们已经于去年第一时间对四级指标进行了修订,并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3)中采用,以期更好地结合相关政策法规要求,衡量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解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解析【摘要】本文旨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进行解析。
在将介绍内部控制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将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与作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工具以及风险评估实践。
结论部分将强调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了解到如何评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以及如何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从而降低风险、保护公司利益。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风险、定义、作用、方法、工具、实践、重要性、建议、研究方向、结论、引言、正文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指公司管理层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保护公司利益和资产,防范风险并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建立的一系列程序、政策和措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也日益凸显。
内部控制不严格或不完善可能导致公司经营风险的增加,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和声誉。
目前,国内外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也在逐步完善,加大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进行评估和解析,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通过对内部控制风险的深入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司运行效率,保障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以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进行深入解析,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作用以及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探讨风险评估方法、工具和实践,从而全面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状况及应对措施。
通过本研究,旨在强调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为上市公司提供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探究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标,揭示了内部控制在企业进步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内部控制指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干系分析,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监管能力。
本探究结果对于推动中国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引言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其业务目标而制定和应用的各项策略和方法,以确保企业实现预期的目标并恪守法律法规、规范和准则的一种管理手段。
在中国,尤其在上市公司领域,内部控制被认为是企业进步的重要因素。
随着资本市场的进步与机制的完善,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管理中不行轻忽的一环。
二、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探究现状目前,关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探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探究与探讨,为上市公司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参考;二是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执行状况的调查与评估,以检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三是对内部控制指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探究,以揭示内部控制对企业进步的影响。
三、内部控制指数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某省份上市公司样本的调查与数据分析,本探究发现内部控制指数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干系。
起首,高内部控制指数的企业具有更高的运营效率。
这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内部的各项运作,缩减管理效率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高内部控制指数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社会形象。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恪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准则,对企业形象和声誉具有乐观的影响。
最后,高内部控制指数的企业在监管方面表现更加优秀。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缩减企业的违规行为和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四、加强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为了加强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应依据自身特点和规模制定适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控制机制的完善和监管层面的有效运转。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估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估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企业资产、财务状况及运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内部控制评估则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并提供改善建议。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内部控制评估的重要性、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结果的应用。
一、内部控制评估的重要性1.1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内部控制评估通过识别和评估企业的风险因素,帮助公司管理层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降低潜在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这有助于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1.2 强化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评估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一次全面检验。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这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能力。
1.3 提高运营效率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公司实现协调、高效的运营。
通过评估内部控制,可以发现潜在的运营障碍和瑕疵,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这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评估方法2.1 内部控制自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自评的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
自评可以由公司内部专业团队进行,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内部控制评估机构进行。
通过自评,可以深入了解内部控制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2.2 外部专业机构评估上市公司还可以选择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内部控制评估。
这些专业机构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估内部控制体系,并提供改进建议。
这种评估方式通常更加客观、独立,能够帮助公司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2.3 内部控制抽查内部控制抽查是一种对特定领域或环节进行的评估方式。
公司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的重要领域进行深入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内部控制抽查可以与自评或外部评估相结合,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评估结果的应用3.1 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公司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按照计划进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制定分析与评价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09]:制定、分析与评价发布时间:2010-6-11 5:52:13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陈汉文一、引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2002 USA)的颁布引发了全球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管制热潮。
我国中央五部委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2010年颁布了《配套指引》,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
上海证券交易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分别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注册会计核实评价意见。
随着一系列内控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强制披露成为趋势,内部控制相关议题的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
不过,目前中国167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究竟如何?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最佳实践?好的内部控制应当如何体现?企业应当如何建立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目前尚无一致看法。
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我们认为,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意义在于:观察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助益上市公司管控水平的整体评价与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及信贷决策;便于政府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倡导良好内部控制文化;为学界提供内部控制实证数据,提升内部控制研究水平。
二、现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目前研究中使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根据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作为指标,如管理层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审计师的审核意见等,现有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二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
三是通过构造指数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
目前看来,现有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均有不完善之处,这制约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内控控制评价体系为当务之急。
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际情况,构建内部控制评价系统需坚持以下原则:1、全面性。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既要全面反映被测评对象的总体内部控制状况,又要具体反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具体内控要素的基本情况;既要反映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也要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变化趋势。
2、系统性。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构建应当从整体上考虑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内部控制指数指标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指数指标应当遵从一定的逻辑关系,对指标进行合理的分层设计。
3、重要性。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被测评公司的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4、可比性。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既要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又要适合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对比;既要考虑到指标设计上的可比性,也要考虑到指标计算的可比性。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中,涉及到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到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观性,又要使内部控制评价具有客观性,评价系统构建时要将定性与定量两类指标充分结合,最终形成量化指标。
(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逻辑框架目前世界上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COSO1992),其中提出内部控制包括5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五要素论优化了内部控制的结构与体系,整合了对内部控制的不同理解,构造了一个共识性的概念平台和框架,因此得到了SEC和PCAOB及国际机构等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2008年5月22日及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借鉴了COSO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并结合了中国国情进行了创新,提出了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构成。
我们采用《基本规范》中确立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作为整个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逻辑框架。
(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设计原则,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情况,我们以《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为指标设计主要依据,综合考虑《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及相应文件,同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确定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5个一级评价指标,每一评价指标又由一系列细分的评价指标构成。
最终我们的评价体系由四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43个,四级指标144个。
对于5项一级指标,内部环境包含公司治理、内部审计、人力资源、道德修养及胜任能力、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及法制观念等6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14个三级指标和52个四级指标;风险评估包含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等4个二级指标,该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7个三级指标和24个四级指标。
控制活动包含不相容职责分离及授权审批控制、会计控制、财产安全控制、预算控制、运行分析控制、绩效控制、突发事件控制等7个二级指标,该二级指标对应7个三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18个四级指标;信息与沟通包含信息收集、信息沟通(内部沟通、外部沟通、信息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信息系统、反舞弊等4个二级指标,该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9个三级指标和26个四级指标;内部监督包含内部监督检查、内控缺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等3个二级指标,该指标进一步细化为6个三级指标和24个四级指标。
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状况评价(一)、样本来源及选取为了全面评价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本研究主要通过手工收集的方式,收集截止于2009年4月30日的上市公司公开资料,包括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定期公告、临时公告、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处罚和重大事件等。
依据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交易所网站、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网站以及公司主页。
对于手工难以找到的数据,辅助查看WIND数据库、CSMAR数据库和CCER数据库。
课题组最终收集了1671家样本公司数据。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状况表1为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总体情况分布表,描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总体状况。
内部控制评价指数(■)表明,分别只有7家公司达到了III 级水平、28家公司达到了IV级水平,而处于VI级水平的公司有1493家,占总样本的89.35%。
总样本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平均数(中位数)也只有38.58分(38.49分),仍处于最低一级水平。
这均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现今的内部控制仍比较薄弱。
从内部控制结构五要素进一步分析,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两个处于V级水平,相对其他三个要素质量高。
上市公司风险评估最为薄弱,该指数平均值只有18.61分,这反映出我国公司整体的风险评估、防范意识还非常薄弱。
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水平也较低,而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监督也是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以及持续有效实施的必要保证条件,因此这方面也需要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
(三)、我国各省份内部控制整体状况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省)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上市公司在各地的分布不均衡,大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如表2所示,北京(120家)、广东(222家)、浙江(136家)、江苏(125家),经济欠发达省份的上市公司接近个位数,如宁夏(11家)、青海(10家)、西藏(9家)。
表2反映出内部控制水平在各省份之间的差异。
北京以44.63的平均分数位于省份内部控制水平排行榜首,西藏自治区以29.45分位列榜末。
从全样本排名来看,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东部省份占7个,而在排名末十位的省份中,西部有7个,由此东部省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明显优于西部,中部省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居于东西部之间。
(四)、我国各行业内部控制整体状况按照中国证监会(CSRC)(1999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我国上市公司分为13个行业。
内部控制水平在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表现出了较大差异。
如表3所示,目前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共有32家,该行业内部控制质量最高,达到了IV级水平,各个指标均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
这主要因为金融、保险业由于其自身的高风险的特点,较早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
除金融保险业外,其他行业内部控制水平均处于第VI水平,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尤为薄弱。
采掘业和建筑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位于二、三位,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业以及综合类位于后三位。
(五)、不同控股方性质公司内部控制整体状况根据CCER数据库,按照上市公司的最终实际控制人性质,上市公司分为7种类型,即国有控股、民营控股、外资控股、集体控股、社会团体控股、职工持股会控股、无实际控制人。
如表4所示,我国目前外资控股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高于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高于民营控股公司。
具体来看,国有控股公司在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方面有待加强;外资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各要素指标均高于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民营控股公司在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方面高于国有控股公司。
五、分类数据分析(一)、交叉上市与内部控制分析此处交叉上市是指公司除在境内上市之外,还在境外上市(比如香港、美国,未包括B股)。
交叉上市的公司既要遵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也要遵守上市地相关内控法律法规,如在美上市公司遵守SOX法案,因此,相对于仅在境内上市,交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会存在差异。
统计结果表明,交叉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水平、内部环境水平、风险评估水平、控制活动水平、信息与沟通水平以及内部监督水平方面均高于仅在境内上市的公司。
(二)、风险管理部门设置与内部控制分析在我们的样本中,有146家公司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占总样本的8.74%,其风险评估指数均值(中位数)为42.20分(39.28分),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的公司风险评估指数均值(中位数)为16.36分(14.78分),仅为前者的1/3。
可见,公司设置风险管理部门能够提高风险评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