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4 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合集下载
优质课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65张ppt)(共65张PPT)
《登幽州台歌
1
学习目标
1. 能够背记《登幽州台歌》《望月 怀远》; 2. 明确“赏析”的一般操作 3.训练将诗句转变成画面情境并能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即景抒情诗】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 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 情,或情景交融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 情愫。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 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 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3.鉴赏要点:鲜明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是 本诗一大特点。 全诗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 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 之气。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她是美丽的象征, 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 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 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引发了许多失意文 人的空灵情怀,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 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 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春 滟 江 空 江 江 人 不 白 谁 可 玉 此 鸿 昨 江 斜 不
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 什么特点?明确:作者登台远眺时, 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 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3、“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明确:作 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 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 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 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 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 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 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 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 追求。
1
学习目标
1. 能够背记《登幽州台歌》《望月 怀远》; 2. 明确“赏析”的一般操作 3.训练将诗句转变成画面情境并能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即景抒情诗】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 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 情,或情景交融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 情愫。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 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 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3.鉴赏要点:鲜明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是 本诗一大特点。 全诗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 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 之气。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她是美丽的象征, 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 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 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引发了许多失意文 人的空灵情怀,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 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 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春 滟 江 空 江 江 人 不 白 谁 可 玉 此 鸿 昨 江 斜 不
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 什么特点?明确:作者登台远眺时, 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 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3、“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明确:作 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 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 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 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 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 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 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 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 追求。
高中语文《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知识链接 ◆
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把握写景抒情诗最关键的就是把握好景与情的关系,诗人写 景是为了衬托(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①“乐” 景正衬“乐”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 “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②“哀”景正 衬“哀”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 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③“乐”景反 衬“哀”情,如“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 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用色彩明丽之景表现的是 依依惜别之情;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4 即景抒情诗四首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过目不忘 陈子昂一日成名
你知道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是怎么在“一日之内,名满都下” 的吗?陈子昂21岁来到京师,有一天见到一架开价百万的 琴,陈子昂当场买下,并邀请围观者说,“恳请诸位明日来 我处赏琴”。第二天,陈子昂等众人到后,把琴举起,当场 摔碎,说:“百万之琴乃入俗之物,不值一赏;今奉上我百 篇文章,请各位一阅,望不吝赐教。”说罢把文章分送给大 家。就这样,陈子昂一日成名。
唐代/678—740
籍 贯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迁为中书令。因正直敢言,受权奸李林甫排 相关材
挤,贬为荆州长史。工于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 料
骨峻神竦,思深力遒。文集《曲江集》,代表作品
有《感遇》《望月怀远》
姓名
贾岛
字浪仙,一作阆仙。早年出家 字号称谓 为僧,号无本。人称“诗囚”,
④“哀”景反衬“乐”情,如“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 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里的“哀”景,就是用来反衬豪 情的。
名师精编--《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她是美丽的象征, 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 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 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引发了许多失意文 人的空灵情怀,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 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 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 因而边读边感受,要发挥想像,根据字词句节想象形象,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思考:诗人写了哪些景 物,请展开联想和想像, 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 幅画面,体会其意境。
教师点拔: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 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 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 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 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 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 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 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 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 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 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 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 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 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 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 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 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 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十句,由大 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高中语文 《即景抒情诗 》教学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即景抒情诗四首
精选课件
写景抒情诗鉴赏要点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精选课件
课堂示例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
么特征?
四、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被后人千古传诵的原 由何在?
• 答: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由于深刻地表 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凄凉的情绪,语言 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精选课件
【小结】
这首诗写诗人登幽州台之时对宇宙、 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以慷慨 悲凉的调子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 寂寞苦闷的情怀。“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表现了自己生不逢时,登台远 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 禁 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不知乘月几 人 归 ,
落月摇 情满 江树 。
精选课件
【鉴赏问答1】
1.关于此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你对 这首诗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理解的?并简要说 明理由。
• 答案: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 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 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次八句为第 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 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最后为第三 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 怀念、对家乡的思念。
• 答案: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 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 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 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 优美。这各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 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 婉转谐美。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写景抒情诗鉴赏要点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精选课件
课堂示例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
么特征?
四、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被后人千古传诵的原 由何在?
• 答: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由于深刻地表 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凄凉的情绪,语言 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精选课件
【小结】
这首诗写诗人登幽州台之时对宇宙、 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以慷慨 悲凉的调子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 寂寞苦闷的情怀。“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表现了自己生不逢时,登台远 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 禁 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不知乘月几 人 归 ,
落月摇 情满 江树 。
精选课件
【鉴赏问答1】
1.关于此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你对 这首诗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理解的?并简要说 明理由。
• 答案: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 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 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次八句为第 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 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最后为第三 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 怀念、对家乡的思念。
• 答案: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 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 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 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 优美。这各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 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 婉转谐美。
精选课件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月 夜
江潭落月复西斜西斜
游子思妇 两地思
念
《
落月摇情满江树落下 姿
情韵袅袅 摇曳生
首联:眼前之景
颔联:相思难眠→埋怨夜漫长 《望月怀远》颈联:凝神望月
尾联:怅惘、失意→深切相思
由景 入情
首联:环境
颔联:静寂 《题李凝幽居》颈联:回家路上所见
尾联:向往隐逸生活
二、要点赏析
1.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通过写两地情人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表达了远: _隔__天__涯__的__一__对__情__人__悠__悠__不__尽__的__相__思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梳理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怆然(chuànɡ ) (2)皆似霰( xiàn ) (3)汀上( tīnɡ )
(4)捣衣砧上( zhēn ) (5)碣石( jié)
2.填空。
(1)贾岛,字 阆仙。善写五言律诗,和 孟郊齐名,均为苦吟诗派的代表。 (2)《望月怀远》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句是: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3)《题李凝幽居》中韩愈帮助敲定的佳句是: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4)幽期不负言。 幽期:归__隐__的__约__期___
互动·探究区
一、结构图示
《登幽州台歌》前 后两 两句 句: :前 后 宇个宙人古 来人 者 寥渺廓小不、、见绵短→长暂孤怀独才、不寂遇寞感伤
《
海上明月共潮生升起 春、江、花、月、夜
宇宙
春 江 花
皎皎空中孤月轮高悬
遐思 冥想 人生诗情画意 人生哲理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
(4)哀与乐的对比。在古典诗歌中,感情上的哀与乐的同时使用, 往往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
2.对比手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构成对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不同方面。 3.对比手法的作用 (1)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2)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对比作为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歌的表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所以准确把握这一手法,对我们鉴赏诗歌无疑是有帮助的。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河 北涿州)人。其家境贫寒,多次应举不中,一度出家为僧。后 受韩愈影响还俗。曾任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普州(今四川安 岳)司仓参军等职。与孟郊齐名,世称“郊寒岛瘦”,以苦吟著称, 形成“奇僻清峭”的诗风。
《登幽州台歌》 此诗作于武则天通天元年(696)。当时,契 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 昂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无将略”,不到一年失败,情 况危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为前驱击敌,武不允。他进谏甚切, 而武屡不纳,降他为军曹。诗人连受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 影,因登上幽州台,“感昔乐生、燕昭之事”,泫然流涕而歌, 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悟情感]
10.前人曾评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歌也 讲究“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 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 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 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 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予情人满把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情人相聚 (可是又难以成眠,愿望不能实现)。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 高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当时,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 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游 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湿润的江风,面对着 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时,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 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 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 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2.对比手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构成对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不同方面。 3.对比手法的作用 (1)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2)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对比作为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歌的表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所以准确把握这一手法,对我们鉴赏诗歌无疑是有帮助的。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河 北涿州)人。其家境贫寒,多次应举不中,一度出家为僧。后 受韩愈影响还俗。曾任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普州(今四川安 岳)司仓参军等职。与孟郊齐名,世称“郊寒岛瘦”,以苦吟著称, 形成“奇僻清峭”的诗风。
《登幽州台歌》 此诗作于武则天通天元年(696)。当时,契 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 昂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无将略”,不到一年失败,情 况危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为前驱击敌,武不允。他进谏甚切, 而武屡不纳,降他为军曹。诗人连受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 影,因登上幽州台,“感昔乐生、燕昭之事”,泫然流涕而歌, 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悟情感]
10.前人曾评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歌也 讲究“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 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 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 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 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予情人满把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情人相聚 (可是又难以成眠,愿望不能实现)。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 高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当时,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 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游 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湿润的江风,面对着 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时,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 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 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 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高中语文 1.4 即景抒情诗四首 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链 接
梦落花”六句写游子的相思之情。“不知乘月几人归”
二句写在此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之中,不知能有几
人乘月回乡;情人间的离情,伴着将落的残月,洒落
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望月怀远》 这首诗写月夜怀人,情思真切。首联既写眼前 所见之景,又是诗人望月怀远之意的表达。颔联写 栏
目
多情之人因为整夜相思难眠,不禁埋怨起夜之漫长。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春江花月夜》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
游子思归?
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到“鱼龙潜跃水成文”八句,
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
栏
目
“月”来烘托她的思念之情。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
链 接
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
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岂料思妇触景
接
颈联写诗人吹灭烛火,披衣踱出房间,凝神望月, 不禁久久伫立,直到露水沾湿了衣服才知夜深。尾 联写月光皎沽,想要赠对方却不可得,只好回房就 寝,希望在梦中相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题李凝幽居》
这首诗通过写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表达 了诗人归隐的愿望。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
栏
园”写友人李凝幽居的环境。颔联“鸟宿池边树, 目
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
不去”,“拂还来”,真诚地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
栏
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 目
2016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资料
得更加明亮。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 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
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思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自从张若虚提出这个问题以后,李白、苏轼也发出过类
似的疑问。李白说:“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 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轼说:
可怜(kělián)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月徘徊”,写的是月光游移不定的形象, 但同时也暗示了思妇念远,迷惘又不能宁 状态。 静的心理(xīnlǐ)
“卷不去” “拂还来”,写出了月光的特征,
但同时也写出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
愁。
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尾联点明诗的主旨:我暂且
离去了,但不久会再来,不负共 同归隐的诺言。前三联是写景叙 事,作为铺垫,最后(zuìhòu)方托出此 一主旨,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三十页,共三十三页。
• 此诗紧扣“幽__”字,首联写李凝所
居之地的_幽__僻_,(yōu颔pì) 联写所居之地的 __幽__寂,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____,
白云飘忽(piāo hū),象征着“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 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 处所。
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第六、七韵(“可怜楼上——水成文”),写思妇明月
楼上对离人的怀念: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
伴,总是在其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想必已经照 上她的梳妆台了。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 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明月像镜子似地悬在 中间(zhōngjiān),我们互相望着,但彼此的呼唤是听不 到的。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但我们相距太 远了。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 的身边,潜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 到你的跟前。我又怎么能够和你相见呢?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
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思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自从张若虚提出这个问题以后,李白、苏轼也发出过类
似的疑问。李白说:“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 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轼说:
可怜(kělián)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月徘徊”,写的是月光游移不定的形象, 但同时也暗示了思妇念远,迷惘又不能宁 状态。 静的心理(xīnlǐ)
“卷不去” “拂还来”,写出了月光的特征,
但同时也写出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
愁。
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尾联点明诗的主旨:我暂且
离去了,但不久会再来,不负共 同归隐的诺言。前三联是写景叙 事,作为铺垫,最后(zuìhòu)方托出此 一主旨,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三十页,共三十三页。
• 此诗紧扣“幽__”字,首联写李凝所
居之地的_幽__僻_,(yōu颔pì) 联写所居之地的 __幽__寂,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____,
白云飘忽(piāo hū),象征着“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 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 处所。
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第六、七韵(“可怜楼上——水成文”),写思妇明月
楼上对离人的怀念: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
伴,总是在其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想必已经照 上她的梳妆台了。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 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明月像镜子似地悬在 中间(zhōngjiān),我们互相望着,但彼此的呼唤是听不 到的。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但我们相距太 远了。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 的身边,潜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 到你的跟前。我又怎么能够和你相见呢?
高中语文《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一页,共48页。
《春江花月夜》: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 春暖花开的夜晚,漫步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着湿润的 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了,于 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 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游子(yóuz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 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望月怀远》:诗人与情人相隔千里,在一个风清月圆的夜晚,诗人因望一 轮明月而想起了与自己千里共婵娟的情人,于是将这种相思寄于明月。
第二十四页,共48页。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 人能乘月回到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 树林之上。“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sīniàn)之情,本句将月光之情、游 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 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2)春江潮水连海平,___海__上__明__月__共__潮__生_。
(3)_人__生__代__代___无__穷__已__,江月(jiānɡ yuè)年年望相似。 (4)_斜__月__沉__沉___藏__海__雾__,碣石潇湘无限路。
(5)海上生明月,___天__涯__共__此__时_ 。 (6)____________,还寝梦佳期。
第四页,共48页。
佳句( jiā jù) 1 咀.君华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赏读:孔子(kǒnɡ z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 泰。”不忧不惧就能做到泰然自若,心平气和。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赏读:曾子说:“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yìlì),因为他肩负重任,路 程遥远。”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狭隘的心胸遇到 困难时就会中途退缩。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刚的 人。
《春江花月夜》: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 春暖花开的夜晚,漫步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着湿润的 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了,于 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 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游子(yóuz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 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望月怀远》:诗人与情人相隔千里,在一个风清月圆的夜晚,诗人因望一 轮明月而想起了与自己千里共婵娟的情人,于是将这种相思寄于明月。
第二十四页,共48页。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 人能乘月回到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 树林之上。“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sīniàn)之情,本句将月光之情、游 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 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2)春江潮水连海平,___海__上__明__月__共__潮__生_。
(3)_人__生__代__代___无__穷__已__,江月(jiānɡ yuè)年年望相似。 (4)_斜__月__沉__沉___藏__海__雾__,碣石潇湘无限路。
(5)海上生明月,___天__涯__共__此__时_ 。 (6)____________,还寝梦佳期。
第四页,共48页。
佳句( jiā jù) 1 咀.君华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赏读:孔子(kǒnɡ z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 泰。”不忧不惧就能做到泰然自若,心平气和。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赏读:曾子说:“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yìlì),因为他肩负重任,路 程遥远。”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狭隘的心胸遇到 困难时就会中途退缩。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刚的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 画面。 •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 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 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到那里,哪一处春江 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 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 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 雪珠儿。月光皎洁,使得空中的飞霜不能察 觉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江滩的白沙也分辨不 清了。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 诗,顶峰上的顶峰”。
“意境”——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创造的兴象玲珑 的诗歌意境,标志着诗歌意境创造上 的巨大进展,预示了盛唐诗歌意境美 的到来。
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 复合物,因而边读边感受,要发挥想像,根据 字词句节想象形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赏析“生”字。
题型一——炼字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 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3)结合表达技巧或意境情感分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赏析“生”字。
“生”是“涌出”,一轮明月随潮涌出,这 样写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渗入 了诗人主观的想像,壮观而热烈,可谓妙笔 生辉。
“月徘徊”也是人徘徊。
天问——诗人对宇宙奥秘的
深思遐想和探索。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 久长的。这样,“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 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的“去悠悠”:暗寓游子的离家远游。 青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 胜:能承受。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明月楼:暗指思妇。
第一部分:景物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1、开头八句写了 什么意象?请找出 来,并给这幅图画 命名。 诗人选取江潮、大 海、明月、波浪、 芳甸、花林、流霜、 白沙等景物,描绘 了一幅壮阔澄澈、 幽美恬静的春江花 月风景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过渡:夜空的明净、月色的皎洁。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滟滟(yàn) 霰(xiàn) 砧(zhēn) 碣(jié)石
芳甸(diàn) 扁(piān)舟 西斜(xié)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 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重点是“月”。春、江、花、夜,都 围绕着月作陪衬。
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 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 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诗歌意境常用语:
雄浑开阔、瑰丽雄奇、朦胧渺远、 空灵高远、空濛迷茫、苍凉悲壮、 清新明丽、清净幽远、闲适恬淡、 凄清冷落、华美壮丽、安谧闲静、 雄伟壮阔、慷慨激昂、……
1、鉴赏要点: 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 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 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2、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 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感伤。 (3)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 爱。 (4)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5)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 悲或忧的感情。(羁旅抒怀诗) (6)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山水田园诗多为写景抒情)
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 两地思念。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赏析“徘 徊”。
(1)拟人,写出月游移不 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以人的灵性, 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 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 “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 亮的不忍之心。由月鉴人,
1、思念、离别之情 2、人生短暂、感时伤世
3、表示闲适清静
梳理结构
• • • • • • • • •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 侧重写春江花月夜里的美妙景色。 第二部分 (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 结合江月景色的描写抒发哲思。 第三部分 (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 侧重抒情,主要写两地相思的哀愁。
天 净 沙 秋 思
·
枯藤老 树 昏 鸦
游子看到 这种景色会 有何感受? 渲染悲 凉气氛,触 动游子思乡 之情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这幅画恬 静优美,游 子看到又有 何感受?
人有我无, 乐景写哀情, 思乡之情更 进一层。
断 夕古 肠 阳道 人 西西 在 下风 天 瘦 涯 马 悲愁凄 苦,无以 复加。
一切景语皆情语 ——即景抒情诗鉴赏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 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 乐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 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 感受的景物入诗。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
想象 联想
• 抓意象 • 明特点 • 体意境
与
• 悟诗情
断夕古小枯 肠阳道桥藤 人西西流老 在下风水树元 天,瘦人昏马 涯 马家鸦致 远 。 。,,
请回忆写月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月寓思乡 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月寓征人思家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月衬别情,意在怀人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闲适清静的环境 5、“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宇宙永恒,人生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