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下《温度的变化》word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变量之间的关系PPT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变量之间的关系PPT课件
为13.5 cm
知3-练
4 某烤鸭店在确定烤鸭的烤制时间时,主要依据的是 下表的数据:
鸭的质量/kg 0.5 1 1.5 2 2.5 3 3.5 4 烤制时间/min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设烤鸭的质量为 x kg,烤制时间为 t min,估计当 x=3.2时,t 的值为( C ) A.140 B.138 C.148 D.160
总结
知2-讲
运用定义法来解答.区别自变量和因变量有以下 三种方法: (1)看变化的先后顺序,自变量是先发生变化的量,因
变量是后发生变化的量; (2)看变化的方式,自变量是一个主动变化的量,因变
量是一个被动变化的量; (3)看因果关系,自变量是起因,因变量是结果.
知2-练
1 王老师开车去加油站加油, 数量 2.45 (升)
知识点 3 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议一议
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
0.01亿):
时间/年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人口 /亿 5.42 6.72 8.07 9.75 11.07 12.59 13.35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
知3-讲
例2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米/秒)(简称音速)与气温x(℃)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从表中可知音速y随气温x的升高而 __加__快__.在气温为20℃的一天举行运动会,某人看到发令
枪的烟0.2秒后,听到了枪声,则由此可知,这个人距发
令地点__6_8_.6__米.
气温x/℃
0
5 10 15 20
(3)当底边长从 12 cm变化到 3 cm时,三角形的面积从 ______cm2变化到 ______cm2. y=3x表示了右图中三角形底边

北师大数学《温度》教案、说课稿

北师大数学《温度》教案、说课稿

《温度》教学设计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正确读写。

2、借助温度的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学习。

掌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今天外面好冷啊!我早上看了天气预报,今天渭源的气温是零下8℃—零下3℃。

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天气的习惯?你理解这个温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探究有关温度的知识。

(板书课题:温度)二、探究新知,感受温度1.质疑。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播报气温,说明气温的单位:摄氏度(度),℃。

2.探究记录方法。

(1)写一写,画一画。

这一天北京的温度是零下2℃--5℃,如果不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来说明温度,你有什么办法表示这两个温度?(2)学生自主活动。

(3)汇报展示。

(实物投影)师:同学用这几种方式来表示北京气温,哪一种最直观、最简洁呢?(4)小结:我们通常用+5℃表示零上5℃,用-2℃表示零下2℃。

(板书)(交代“+”读正号,“-”读负号)“+5℃”读作:零上5℃或5℃,“-2℃”读作:零下2℃。

(5)练习读、写温度。

三、认识温度计(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温度的记录方法,你知道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吗?(2)认识温度计。

①温度计上都有什么?②温度计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3)观察,汇报。

(零上温度、0、零下温度)(4)零刻度线上的温度就是零摄氏度。

零摄氏度是不是没有温度?(出示课件)讲解“0℃”的规定。

4.动手操作。

(1)完成自己手中的温度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温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温度》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的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温度》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对气温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数学应用意识:将温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学会解决与温度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方法这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快速准确地完成换算。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温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根据气温变化选择合适的衣物?”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这个操作将演示温度的基本原理。
(2)数据分析:学生对气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较弱,难以发现气温变化的规律;
(3)实际问题解决:将温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下手。
举例:
(1)在温度换算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a.列出换算公式,让学生熟记;
b.设计换算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
c.引导学生总结换算规律,提高换算速度和准确性。
(2)温度换算:学会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互换计算方法;
(3)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了解气温变化规律,认识到气温对生活的重要性。
举例:在讲解温度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气温数据,让学生感受到温度对生活的影响;在讲解温度换算时,教师可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明确换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温度换算的计算过程:学生容易混淆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换算公式,需要反复练习;

七年级数学第六章 第3-4节 温度变化及速度的变化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数学第六章 第3-4节 温度变化及速度的变化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一数学第六章第3-4节温度变化及速度的变化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温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第六章第三节-第四节)二、教学目标1.利用图象直观性强的特点了解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1:图象法(重点)图象是我们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

表格虽然比关系式强,但也不如图象反映的那么细致,因此科学仪器能迅速地展示某些人们很难绘制的图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图象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我们将从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象上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

知识点2:利用图象获取变量间的信息利用图象直观性的特点,了解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知识点3:分段图象分段图象反映出因变量在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中,不仅有突然的变化,而且有跳跃性的变化,以至于图象不是连续的一条线,而是断开的。

知识点4:从分段图象上了解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1)看清纵横坐标的数值及大小。

(2)我们应该看图象的开始点、结束点对应的自变量的值。

注意:在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必须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表示因变量.横轴与纵轴一定有共同的原点。

图象的分段是由于因变量的值出现了跳跃性的变化或者说是由于自变量间断性的变化的原因。

【典型例题】考点一:温度的变化例1某市一天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天中什么时间温度最高?是多少度?什么时间温度最低?是多少度?(2)在这一天中,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温度开始上升?在这一天中,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温度开始下降?【题意分析】本题主要是要求根据图象解决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思路分析】观察所给图象可知,这一天中的最高温度是24℃,此时所对的时间是15时;最低温度是4℃,此时所对应的时间是6时;在这一天中,从6时开始温度上升,一直上升到24℃,此时到达最高温度,然后开始下降,由此可以确定问题的答案.解:(1)15时温度最高24℃,6时温度最低4℃(2)6时到15时温度上升,15时到24时温度下降.反思:本题给的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解决此类问题时,注意观察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例2. 如图是护士统计一位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人的体温变化图,这位病人在16时的体温约是()A. 37.8 ℃B. 38 ℃C. 38.7 ℃D. 39.1 ℃【题意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提供的体温变化图象来确定病人某一时刻的体温.【思路分析】先根据横轴确定16时所在的位置,然后观察所对应的体温解决问题.【答案】C考点二:速度的变化例3. 某天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途中因自行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学校。

(四年级数学教案)《温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四年级数学教案)《温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温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情境导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也激发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

在练习中,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正负数的读写与比较,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你知道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比较温度的高低。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喜欢听天气预报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温度可以怎么表示(一般用℃)如23度该怎么表示,请两生上黑板写。

(写出课题)2、我们课堂上也来了一位天气预报播音员,她请你当记录员,把她报的各个城市的气温用自己喜欢的记录下来。

●二、探究新知.●学习负数1、结合中国地图,多媒体播报天气预报。

(体现南北气温的差异)播音员:____年11月2日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昆明15℃,海口21℃,长沙5℃,西安0℃,天津—2℃,长春—8℃,哈尔滨—15℃。

学生记录。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记录方式。

师选择几个典型的交流,请学生说说想法。

师对各种表示零下温度的方法都给予一定的表扬。

3、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能看懂,可是别的人能看懂吗?要有个规范的写法。

4、自学书本p84的内容。

5、学后汇报,该如何表示0下温度?提问:—8℃,前面的符号叫什么?该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请学生在作业纸中进行修改,汇报。

●学习正数零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零上的温度我们可以直接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

老师告诉大家,零上的温度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每个数前面加个“+”,读正x℃。

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也可以不读。

但零下的温度必须加“—”。

四年级科学温度变化教案

四年级科学温度变化教案

四年级科学温度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温度的概念和常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理解温度的变化规律,能够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能够观察和描述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如融化、沸腾等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温度变化的规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温度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温度变化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温度变化,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温度的概念和常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1)理解温度的变化规律。

2)观察和描述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温度的作用以及常见的温度计。

2. 温故知新。

复习温度的概念和常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3. 学习新知识。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如融化、沸腾等现象。

2)讲解温度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

4. 拓展应用。

1)组织学生进行温度测量实验,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现象。

5. 温故知新。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巩固学生对温度变化规律的理解。

6.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并测量家中不同物体的温度。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温度的概念和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观察和描述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

同时,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温度的变化规律。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是什么,温度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明白物体在不同温度下,会有不同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1)师生互动,向学生提问“在这个季节,气温一般是多少?”引发学生对温度的认知。

(2)通过展示一张江苏历史气温曲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温”是如何记录和表达的。

2. 活动一:感受温度(1)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温度下的物品(例如有冰块、热水、冷饮、温度计等),让学生逐一感受,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差异。

(2)提示学生,我们平时如何记录温度,引入温度的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活动二:温度与物体的变化(1)以寒假带回来的冰淇淋作实验素材,让学生先预测冰淇淋的变化,并用温度计测量各杯淇淋内部的温度。

(2)放置不同环境下的冰淇淋,例如冰箱、室温、温水中等,观察并记录冰淇淋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4. 结束:通过展示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回顾与学生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1. 活动设计:本课程中的活动主要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操作过程,需要老师事先充分的准备和实践,以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学习环境:温度是抽象的物理概念,需要在有体验和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在课堂布置和活动设计中,需要营造富有互动和参与性的学习环境,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胃口。

3. 学生能力:本课程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现今普遍提倡的素质教育。

但在实践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引,以避免过多的浪费时间和资源,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实验的可靠性。

大班科学变化的温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变化的温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变化的温度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温度的测量。

2.学习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温度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

2.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3.班级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份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向学生介绍科学变化的概念,以及科学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你们认为温度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实验步骤: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烧杯。

2.将每个烧杯装满冷水。

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冷水温度,并在实验记录表格上记录。

4.将一些热水倒入烧杯中,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记录。

5.观察并比较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6.小组之间分享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讨论问题: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有何不同?什么导致了温度的变化?7.学生们通过讨论总结出温度变化的原因,例如,温度是由热量传递引起的。

展示和应用:1.回顾温度的测量方法并复习使用温度计的步骤。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水和冰,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并记录。

3.小组之间分享测量结果,并讨论观察到的温度变化。

4.学生们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他们观察到的温度变化。

巩固和评估:1.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向学生提供一个小组合作活动,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小报告,包括观察结果、分析和解释。

3.收集学生的小报告,并对其进行评估,包括科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扩展活动:1.学生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温度的变化,例如,将冷水放在冰箱中,然后测量其温度变化。

2.学生们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温度计测量温度,例如,红外线温度计。

3.学生们可以研究温度的单位和不同温度尺度之间的转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实验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他们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数学:6.3《温度的变化》学案(北师大七年级下)

数学:6.3《温度的变化》学案(北师大七年级下)

§6.3温度的变化【目标导航】1. 结合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 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知识梳理】1. 课本第198页图6-4表示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它是温度与之间关系的图象。

2.图象法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

3.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

.【学法导航】本节重点是结合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本节难点是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预习检查】1.某种动物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如图示:(1)一天之内,该动物体温的变化范围是多少?(2)一天内,它的最低和最高体温分别是多少?是几时达到的.(3)一天内,它的体温在哪段时间内下降.(4)依据图象,预计第二天8时它的体温是多少?【课堂探究】一、课本探究1. 根据课本第198页图6-4讨论某地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观察图并回答问题:(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达到的?(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长时间?(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5)图中的 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2.从课本199页“议一议”是骆驼的体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天中,骆驼体温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少时间?(2)、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了多少?(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4)、你能看出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第一天8时有什么关系吗?其它时刻呢?(5)、A点表示的是什么?还有几时的温度与A点所表示的温度相同?二、典例展示知识点1: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例1】如图是某地冬季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8时,12时,20时温度各是多少?(2)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几时达到的?最低气温呢?(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到最高气温经过多长时间?(4)在什么范围内气温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气温下降?(5)图中的A点表示什么?B点呢?(6)在哪一时刻温度约为0℃和10℃?(7)你能预测次日凌晨2时的温度吗?分析: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交点即为某一时刻的温度情况.解:【变式1】.在图中,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的运动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甲的运动速度;(2)甲和乙在出发前相距多远?(3)两人同时出发,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多少米?分析:(1)从A点的位置可以看出甲5小时走20千米,所以(千米/时);乙5小时走了15千米,所以(千米/时).(2)甲和乙相距5千米.(3)相遇时甲走20千米,乙走15千米,故比乙多走了5千米.解:知识点2: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例2】如图描述的是青春期男女孩身高曲线图象,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2)图中A点、B点表示什么含义.(3)估计一下18周岁时男、女孩的身高分别是多少?(4)大致描述一下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解:【变式1】城市为了节约用水,采用分段收费标准,若某户居民每月应交水费y(元)与用水量x(吨)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形回答:(1)该市自来水收费时,每户使用不足5吨时,每吨收费多少元?超过5吨时,每吨收费多少元?(2)若某户居民每月用水3.5吨,应交水费多少元?若某月交水费17元,该户居民用水多少吨?分析:(1)观察图象可以发现,当用水5吨时,刚好交水费10元,所以用水不足5吨时每吨交费(元);而当用水量达8吨时,交水费20.5元,所以超过5吨的部分交水费20.5-10=10.5(元),故超过5吨部分每吨交水费(元).(2)由(1)可知用3.5吨水应交3.5×2=7(元);交17元水费,应用水(吨).解:参考答案:【要点梳理】1. 时间2. 非常直观3. 自变量因变量【预习检查】1.(1)35℃~40℃(2)最低:35℃,4时最高:40℃,16时(3)0~4时,16~24时(4)36℃【课堂探究】一、课本探究1.(1)上午9时的温度是27℃,12时是31℃。

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标题: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温度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温度与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1. 温度单位的换算。

2. 温度与数学问题的联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温度计、PPT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温度下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温度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出温度的概念。

二、学习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10分钟)1. 教师介绍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教师介绍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并讲解两者的关系。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

三、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温度计,并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四、温度与数学问题的解决(10分钟)1. 教师提出与温度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学习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与数学问题的解决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温度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练习。

气温的变化初中教案

气温的变化初中教案

气温的变化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气温的计量单位;2. 掌握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3.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气温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 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3.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

教学难点:1. 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的的理解;2.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PPT;2. 气温变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3. 气温数据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吗?2. 学生回答:温度。

3. 教师总结:是的,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我们通常用摄氏度(℃)作为计量单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气温就是指大气的温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大气中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作为计量单位。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气温的概念。

3. 教师讲解气温的计量单位,摄氏度(℃)是国际上常用的气温计量单位。

三、气温的变化规律(10分钟)1. 教师讲解气温的日变化规律,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3. 教师讲解气温的年变化规律,通常情况下,一年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四、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10分钟)1. 教师展示气温变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如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城市热岛效应等。

2. 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回答: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气温的概念、计量单位、日变化规律和年变化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气温变化,下节课分享。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word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word教案1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3.1 认识百万分之一【学习目标】1.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会百万分之一;2.理解并掌握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如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3.借助科学计算器进行有关科学记数法的计算【预习设计】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面的小数.(1)0.0000062;(2)0.00038;(3)0.0056.2.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①3×10-5= ②-1.124×10-3=【学习探究】一、学前准备(一)认识微米、纳米。

1微米=()米1纳米=()米常用单位换算: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二)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即表示成a×10n,其中1≤|a|<10,n为负整数,|n|等于这个数的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

(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零)。

也可以看成小数点向移动的位数特别注意①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的数时,n为非负整数且等于这个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减去1。

②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数时,n为负整数且|n|等于这个数的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

二、师生互动例 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结果。

(1)人的头发的直径大约为0.00007米(2)由于受“9·11”事件的影响,朗讯科技公司裁员16000人.(3)-0.0000034米例2 (见教材P87例1)例3 人们常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形容有些人办事只抓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却忽略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据测算,五百万粒芝麻有20千克,那么一粒芝麻有多少千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三、训练测评见教材P87 随堂练习P88习题3.1四、拓展延伸我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82万平方千米,对于我国13亿人口来说,人均耕地面积为多少平方千米?人均耕地面积的百万分之一为多少平方米?大约与我们身边哪个物体相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课后反思】3.2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学习目标】1. 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1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具准备剪刀、纸(含平行四边形、字母N S)、教学挂图、直尺教学方法手段观察、比较、讨论、动手操作教学过程一.新课1.教师取一个门框上固定门的铰连让学生观察是不是左右对称?2.出示教学挂图: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片将实物图片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形,对折以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生: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

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教师先示范,让学生认识天安门城楼图的对称轴,然后让学生再找出飞机图、奖杯图的对称轴各在哪里。

3.练习:(出示小黑板)(1)P57“试一试”判断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试着画出对称轴。

估计学生会将平行四边形看作是轴对称图形,可让两个学生到讲台前用平行四边形纸对折一下,看对折以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

由此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用剪刀和纸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二.练习1.出示挂图:(p58“想想做做”第1题)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生:竖琴图、轿车图、五角星图、铁锚图、科技标志图、中国农业银行标志图师:钥匙图和紫荆花图为什么不是?生:因为对折以后两部分没有完全重合。

2.看书p58“想想做做”第2题判断哪些英文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生:A、C、T、M、X(有可能有的学生没有选C,还有可能有的学生选N、S、Z)师:没有选C的同学除了竖着对折,看看横着、斜着对折你有没有去试一试?认为N、S、Z是轴对称图形的我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用表示字母N、S的纸对折一下,看看对折以后两部分有没有完全重合?学生试完以后会发现两部分没有完全重合。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目录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目录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⑴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⑵展开与折叠(8)⑶截一个几何体(13)⑷从不同方向看(15)⑸生活中的平面图形(22)回顾与思考(27)复习题(27)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⑴数怎么不够用了(31)⑵数轴(36)⑶绝对值()⑷有理数的加法(41)⑸有理数的减法(44)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52)⑺水位的变化(62)⑻有理数的乘法(64)⑼有理数的除法(69)⑽有理数的乘方(72)⑾有理数的混合运算(77)⑿计算器的使用(80)回顾与思考(84)复习题(84)第三章字母表示数⑴字母能表示什么(90)⑵代数式(93)⑶代数式的值(98)⑷合并同类项(102)⑸去括号(108)⑹探索规律(111)回顾与思考(114)复习题(115)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⑴线段、射线、直线(120)⑵比较线段的长短(123)⑶角的度量与表示(126)⑷角的比较(131)⑸平行(135)⑹垂直(138)⑺有趣的七巧板(142)⑻图案设计(144)回顾与思考(146)复习题(146)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⑴你今年几岁了(149)⑵解方程(154)⑶日历中方程(161)⑷我变胖了(163)⑸打折销售(168)⑹“希望工程”义演(170)⑺能追上小明吗(172)⑻教育储蓄(174)回顾与思考(176)复习题(176)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⑴100万有多大(179)⑵科学计数法(181)⑶扇形统计图(185)⑷月球上有水吗(189)⑸统计图的选择(192)回顾与思考(196)复习题(197)课题学习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212)总复习(214)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⑴整式(2)⑵整式的加减(6)⑶同底数幂的乘法(12)⑷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5)⑸同底数幂的除法(19)⑹整式的乘法(22)⑺平方差公式(29)⑻完全平方公式(33)⑼整式的除法(39)回顾与思考(44)复习题(44)第八章平行线与相交线⑴台球桌面上角(50)⑵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53)⑶平行线的特征(59)⑷用尺规作线段和角(63)回顾与思考(69)复习题(69)第九章生活中的数据⑴认识百万分之一(74)⑵近似数和有效数字(78)⑶世界新生儿图(84)回顾与思考(90)复习题(90)课题学习制作“人口图”(94)第十章概率⑴游戏公平吗(98)⑵摸到红球的概率(105)⑶停留在黑砖上概率(109)回顾与思考(113)复习题(113)第十一章三角形⑴认识三角形(117)⑵图形的全等(128)⑶图案设计(132)⑷全等三角形(135)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38)⑹作三角形(147)⑺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150)⑻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53)回顾与思考(157)复习题(157)第十二章变量之间的关系⑴小车下滑的时间(163)⑵变化中的三角形(167)⑶温度的变化(171)⑷速度的变化(176)回顾与思考(180)复习题(180)第十三章生活中的轴对称⑴轴对称现象(186)⑵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91)⑶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97)⑷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200)⑸镜子改变了什么(203)⑹镶边与剪纸(207)回顾与思考(210)复习题(210)总复习(215)第一章勾股定理⑴探索勾股定理(2)⑵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9)⑶蚂蚁怎样走最近(13)回顾与思考(16)复习题(16)课题学习拼图与勾股定理(19)第二章实数⑴数怎么不够用了(25)⑵平方根(31)⑶立方根(36)⑷公园有多宽(39)⑸用计算器开方(41)⑹实数(44)回顾与思考(52)复习题(52)第三章图形的平稳与旋转⑴生活中平移(57)⑵简单的平移作图(61)⑶生活中旋转(66)⑷简单的旋转作图(69)⑸它们是怎样变化过来的(71)⑹简单的图案设计(74)回顾与思考(78)复习题(78)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⑴不行四边形的性质(83)⑵不行四边形的判别(88)⑶菱形(92)⑷矩形、正方形(95)⑸梯形(101)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06)⑺平面图形的密铺(111)⑻中心对称图形(114)回顾与思考(117)复习题(117)第五章位置的确定⑴确定位置(122)⑵平面直角坐标系(130)⑶变化的鱼(138)回顾与思考(145)复习题(145)第六章一次函数⑴函数(150)⑵一次函数(154)⑶一次函数的图象(159)⑷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63)⑸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166)回顾与思考(175)复习题(175)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⑴谁的包裹多(181)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86)⑶鸡兔同笼(194)⑷增收节支(196)⑸里程碑上的数(199)⑹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202)回顾与思考(208)复习题(208)第八章数据的代表⑴平均数(213)⑵中位数与众数(220)⑶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224)回顾与思考(227)复习题(227)总复习(230)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⑴不等关系(2)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7)⑶不等式的解集(10)⑷一元一次不等式(13)⑸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18)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4)回顾与思考(33)复习题(33)第二章分解因式⑴分解因式(38)⑵提公因式法(42)⑶运用公式法(47)回顾与思考(54)复习题(54)第三章分式⑴分式(58)⑵分式的乘除法(66)⑶分式的加减法(70)⑷分式方程(77)回顾与思考(85)复习题(85)第四章相似图形⑴线段的比(90)⑵黄金分割(97)⑶形状相同的图形(102)⑷相似多边形(107)⑸相似三角形(113)⑹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17)⑺测量旗杆的高度(124)⑻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28)⑼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35)回顾与思考(142)复习题(142)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147)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⑴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152)⑵数据的收集(155)⑶频数与频率(159)⑷数据的波动(168)回顾与思考(177)复习题(177)课题学习吸烟的危害(181)第六章证明(一)⑴你能肯定吗(184)⑵定义与命题(188)⑶为什么它们平行(198)⑷如果两条直线平行(202)⑸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205)⑹关注三角形的外角(210)回顾与思考(214)复习题(214)总复习(218)附:标准对数视力表中的“E”形图(228)第一章证明(二)⑴你能证明它们吗(2)⑵直角三角形(15)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4)⑷角平分线(31)回顾与思考(38)复习题(38)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⑴花边有多宽(42)⑵配方法(48)⑶公式法(57)⑷分解因式法(60)⑸为什么是0.618()回顾与思考(69)复习题(69)第三章证明(三)⑴平行四边形(74)⑵特殊的平行四边形(86)回顾与思考(94)复习题(94)第四章视图与投影⑴视图(98)⑵太阳光与影子(109)⑶灯光与影子(115)回顾与思考(125)复习题(125)第五章反比例函数⑴反比例函数(131)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4)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43)回顾与思考(147)复习题(147)课题学习猜想、证明与拓广(150)第六章频率与概率⑴频率与概率(157)⑵投针试验(169)⑶生日相同的概率(172)⑷池塘里有多少条鱼(176)回顾与思考(180)复习题(180)总复习(183)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2)⑵30o、45o、60o角的三角函数值(10)⑶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14)⑷船有触礁的危险吗(21)⑸测量物体的高度(25)回顾与思考(29)复习题(29)第二章二次函数⑴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34)⑵结识抛物线(38)⑶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42)⑷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46)⑸用三种方法表示二次函数(56)⑹何时获得最大利润(59)⑺最大面积是多少(62)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64)回顾与思考(73)复习题(73)课题学习拱桥设计(79)第三章圆⑴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83)⑵圆的对称性(88)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100)⑷确定圆的条件(109)⑸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13)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22)⑺弧长及扇形的面积(129)⑻圆锥的侧面积(133)回顾与思考(136)复习题(136)课题学习设计遮阳篷(144)第四章统计与概率⑴50年的变化(149)⑵哪种方式更合算(165)⑶游戏公平吗(170)回顾与思考(175)复习题(175)总复习(182)。

《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word教案 (公开课)2022年北师大版 (1)

《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word教案 (公开课)2022年北师大版 (1)

3.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二〕能力训练要求1.培养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广泛性和准确性.2.在具体情境中锻炼学生对变量之间关系的敏感和语言描述的合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从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所蕴含的数学美.●教学重点1.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合理地表示,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学意义.●教学难点根据图象得出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获得对图象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学生可借助于以前读统计图的经验发现两个变量的关系,并尽可能多地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某河受暴雨袭击,某天此河水的水位记录为下表:时间/小时0 4 8 12 16 20 24水位/米 2 3 4 5 6 8上表中反映了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强调: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50升,汽车每行驶1小时耗油6升,请写出油箱中剩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式 .强调:利用关系式,我们可以根据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以下图是我国某天的气温分布图,你能根据此图说一说家乡的气温吗?你还能从图中看出什么?三、探究交流,获取新知1.合作与探究——气温变化的情况请你根据图象,与同伴讨论某地某天温度变化情况.〔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几时到达的?最低温度呢?〔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长时间?〔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5〕图中的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思考,交流〕2.知识归纳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第三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如何从图象中获取关于两个变量的信息?(1)要明白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2)从自变量的值如何得到因变量的值?及从因变量的值如何得到自变量的值?(3)要明白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3. 议一议——骆驼的体温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下面是骆驼的体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我们根据它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图中25时表示次日凌晨1时〕〔1〕一天中,骆驼体温变化范围是什么?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少时间?〔2〕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了多少?〔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4〕你能看出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第一天8时有什么关系吗?其他时刻呢?〔5〕A点表示的是什么?还有几时的温度与A点所表示的温度相同?〔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骆驼的趣事?与同伴交流.〔学生思考交流〕四、达标检测,反响新知1.在夏天一杯开水放在桌面上,其水温T与放置时间 t 的关系大致图象为〔〕2.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每洗涤一遍都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的水量y(升)与洗涤一遍的时间x(分)之间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3.以以下图是今年5月1日至5月6日某市旅游人数统计图:〔1〕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2〕你能预测5月7日的旅游人数吗?〔3〕你会选择这7天中的哪一天出游?4.下面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图,看图答复以下问题:(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护士每隔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多少摄氏度?最低体温是多少摄氏度?(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4)图中的横线表示什么?(5)从图中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恶化还是好转?5.下面是某港口“水上游乐场〞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变化图:864201234567891011121.此图反映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假设规定水深超过6米时,不允许游客下海,图中有哪些时间段可以下海?五、知识拓展,提升能力人的大脑所能记忆的内容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东西会逐渐被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发现了记忆遗忘规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用图象表示的变量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说课教学课件复习巩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用图象表示的变量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说课教学课件复习巩固

课堂检测
探索推广题
如果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
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根据图象
判断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
(C )
A、2.5m
B、2m C、1.5m
D、1m
s (m)
64
A
B
12
0
t(s )
8
解析:由图象可知在8s时间内,学生甲的路程为64m,学生乙
的路程为(64-12)=52m,所以V甲=64/8=8(m/s)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3.“龟兔首次赛跑”之后,输了比赛的兔子没有气馁,总
结反思后,和乌龟约定再赛一场.图中的图象刻画了“龟兔
再次赛跑”的故事(x表示乌龟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y1
表示乌龟所行的路程,y2表示兔子所行的路程).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B )
A.“龟兔再次赛跑”
的路程为1000米
B.兔子和乌龟同时从起点出发
哪队先到达终点?
例3
解:由纵坐标看出,这次龙舟
赛的全程是1000米;由横坐标
看出,乙队先到达终点;
探究新知
(2)求乙与甲相遇时乙的速度.
解:由图象看出,相遇是在乙加速
后,加速后的路程是1000-400=
600(米),加速后用的时间是3.8-
2.2=1.6(分钟),乙与甲相遇时乙
的速度600÷1.6=375(米/分钟).
V乙=52/8=6.5(m/s) 故V甲- V乙=1.5(m/s)
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关系
课件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对未来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温度(5)-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温度(5)-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温度(5)-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

2. 使学生掌握摄氏度的计量单位,了解摄氏度的分度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及摄氏度的计量单位。

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温度计、热水、冰块等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

2. 教师介绍摄氏度的计量单位,让学生了解摄氏度的分度方法。

3. 教师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并学习。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温度计、热水和冰块。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冰块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到表格中。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学生提出自己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数据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WORD版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WORD版教案

商不变的规律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数学中蕴涵着无数规律,今天,我们再共同来找寻一种新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二、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1.投影仪出示:
8÷2=4 80÷20=
800÷200= 8000÷2000=
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发现。

教师板书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组除法算式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三、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观察72页“试一试”的两种计算方法。

了解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或缩小了相同倍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温度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温度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温度》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常用温度单位摄氏度。

2.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正确读取温度值。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温度变化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教学难点:正确读取温度值,分析温度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温度计3.实物图片(如冰块、热水、火焰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冰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讲解摄氏度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示例讲解:用温度计测量冰块和热水的温度,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三)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温度计,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3.学生分享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一组温度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用温度计测量家中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分析测量结果,思考温度变化的原因。

六、教学反思1.在讲解温度的概念时,是否可以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的含义。

2.在实践操作环节,是否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课堂氛围。

3.在案例分析环节,是否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讨温度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氛围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使用。

对话示例: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是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冷热程度吗?”学生答:“用温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温度的变化》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温度的变化》教案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见过类似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多对图例进行分析,从而逐步获得对图象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设计理念:改变教师讲解为主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做好帮手作
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
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鼓励评价。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获得对图象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教具准备:幻灯片
课后作业布置:
利用星期天测量一天24小时的温度(整点温度),进行记录并绘制折线统计图,与自己在课堂上猜想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
一、小组合作,争拿第一
小组根据课本第171页图6-4讨论某地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观察图并回答问题:(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
(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达到的
(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长时间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5)图中的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
(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
小结:上图表示了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他是温度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象。

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二、快乐随堂练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1)一天中,骆驼体温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的最高需要多少时间
(2)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了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什么时间下降
(4)你能看出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第一天8时有什么关系吗其它时刻呢
2、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潮汐现象,早晨海水上涨叫潮,黄昏海水上涨叫汐,合称潮汐,潮汐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题图象关于是某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学生观察图并选题回答:(1)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深深度约是多少
(2)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浅深度约是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增加?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减少?
(5)A,B两点分别表示什么还有几时水的深度与A点所表示的深度相同
(6)说一说这个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是怎样变化的。

三、创设问题,你问我答。

给出一个关于5月1日至5月6日雁荡山旅游人数的图象,设计一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活动规则:全班40人,分10个小组,单数小组根据给出的图象创设一些问题,双数小组回答,如第1组出题,第2组答题,如此类推。

四、发挥想象,编编故事。

给出分别表示小明不同四天内体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的四幅图象。

任选一幅分析图象并设定图中的最高与最低体温,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明这一天发生的实际情况。

五、课堂小结。

可小结本节内容,也可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