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简述五种学制
(一)壬寅学制1902①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②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定学校系统③纵向:初等,中等。
高等,形成三段七级——主④横向:实业学堂、师范学堂——辅⑤未实行,但是是癸卯学制的雏形(二)癸卯学制1904①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奏定学堂章程》②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③纵向初等、中等、高等、三段。
共分七级④横向普通、师范、实业三足鼎立的整体格局框架⑤意义:是近代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标志性意义⑥打击了旧的教育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⑦但是依旧是“中体西用”,浓厚的封建性⑧在课程设置中,传统的中国经学内容比重大⑨硬套日本的学制,不合实际,学制冗长(三)壬子癸丑学制(壬子)1913①1912~1913,陆续公布了一系列学制,叫壬子癸丑学制。
②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校——4年、大学预科——3年、本科——3~4年、小学以下——蒙学院、大学以上——大学院③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种)④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⑤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废除读经讲经⑥缩短了受教育年限⑦提倡男女平等⑧缺点:虽然整齐划一,但是灵活性不够⑨修业年限又太短,偏重于普通教育。
对职业技能的训练不够壬子癸丑学制对应的课程标准:①废除了“癸卯”中的读经讲经课②突出了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地位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④提高了唱歌、图画、手工、农业等课程的地位⑤关注美感和情感教育,注重课程的“应用性。
平民化、手脑协调发展”(四)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①“六三三”分段标准。
——六三三制②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新学制”的标准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重中国民经济力⑤注重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个地伸缩余地“新学制”体制:小学六年——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学六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横向,与中学平行的——师范学校、职业学校。
近代中国学制
近代中国学制一、壬寅学制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时间:1902年颁布政府:清政府(张百熙)仿照国家:日本地位:首颁布,未实行二、癸卯学制(常考)1903年,由张之洞起草,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1904年为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
时间:1904年颁布政府:清政府(张之洞)仿照国家:日本地位:首实施(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修业年限最长的学制(26年) 教育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前教育:设蒙养院为幼儿教育机构,招收3~7岁幼儿,是我国首次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女子教育:轻视女子教育,规定男女不许同校。
义务教育:初等小学堂规划为强迫教育阶段,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强迫教育”的词汇。
三、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部长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
时间:1912年—1913年颁布政府:南京临时政府(蔡元培)仿照国家:日本地位: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女子教育: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小学男女同校,中学以上设立女学)补习教育:增设了补习学校其他措施: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改学堂为学校。
四、壬戌学制(常考)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
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时间:1922年颁布政府:北洋政府仿照国家:美国地位: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首次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确立了学前教育的地位。
我国的学制改革的历史
我国的学制改革的历史我国的学制改革的历史(一)建国以前的学制改革1. 壬寅学制1901年,清政府在内外形势的压迫下,开始实行“新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学制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
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支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为《钦定学堂章程》。
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
由于不够完备,所以只是公布没有实行。
很快被“癸卯学制”所取代。
2.癸卯学制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和容庆依据日本学制,重新拟订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为《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现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更为系统。
学制主系列分三段七级。
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学院、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第二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5年,设修身、读经讲经、算术、外国语等课程;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大学堂、通儒院,属于研究院性质。
在主系列之外,主要有实业类、师范类等。
3.壬子癸丑学制1911年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1月成立教育部,教育部仍以日本学制为基础,通过颁布一系列法规,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校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主系列分为三段四级。
初等教育段分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中等教育段设中学校4年,不分级,并专为女子设立了女子中学。
高等教育不分级,设立大学。
大学分为预科、本科、大学院三个层次。
其外,有师范类和实业教育类。
壬子癸卯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
4.1922年学制由于原有学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美国影响的日益扩大,1922年民国教育部又制定和实行了一个新的学制,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
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简述五种学制教学提纲
(一)壬寅学制 1902①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②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定学校系统③纵向:初等,中等。
高等,形成三段七级——主④横向:实业学堂、师范学堂——辅⑤未实行,但是是癸卯学制的雏形(二)癸卯学制 1904①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奏定学堂章程》②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③纵向初等、中等、高等、三段。
共分七级④横向普通、师范、实业三足鼎立的整体格局框架⑤意义:是近代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标志性意义⑥打击了旧的教育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⑦但是依旧是“中体西用”,浓厚的封建性⑧在课程设置中,传统的中国经学内容比重大⑨硬套日本的学制,不合实际,学制冗长(三)壬子癸丑学制(壬子) 1913① 1912~1913,陆续公布了一系列学制,叫壬子癸丑学制。
②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校——4年、大学预科——3年、本科——3~4年、小学以下——蒙学院、大学以上——大学院③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种)④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⑤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废除读经讲经⑥缩短了受教育年限⑦提倡男女平等⑧缺点:虽然整齐划一,但是灵活性不够⑨修业年限又太短,偏重于普通教育。
对职业技能的训练不够壬子癸丑学制对应的课程标准:①废除了“癸卯”中的读经讲经课②突出了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地位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④提高了唱歌、图画、手工、农业等课程的地位⑤关注美感和情感教育,注重课程的“应用性。
平民化、手脑协调发展”(四)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①“六三三”分段标准。
——六三三制②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新学制”的标准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重中国民经济力⑤注重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个地伸缩余地“新学制”体制:小学六年——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学六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横向,与中学平行的——师范学校、职业学校。
我国现代的学制
我国现代的学制
我国现代的学制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的发展和改革,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1.学校制度的确立(1902-1911年)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废除旧有的科举制度,引进西方的学校教育体系。
1902年,清政府正式确立了"小学、中学、大学"的现代学校制度。
1905年,又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了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年限等。
2.学制改革(1912-1949年)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继续沿用清代学制,并于1922年进行了第一次学制改革。
1932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革,将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中学由7年改为6年。
3.全面推行新学制(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195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新学制。
1958年,又提出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小学、职业中学、职业大学"两条教育渠道。
4.学制调整(1977年至今)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重新步入正轨。
1986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
制度。
此后,学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形成了现行的"3+"(3年学前教育+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
我国现代学制经历了由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近现代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颁布 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 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 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由管学大臣 张百熙拟订。章程中分《 京师大学堂章程 》、《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 、《中等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及《 蒙养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 次法定学校系统。
壬戌学制
制订该学制的标准: 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②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③谋个性的发展; ④注意国民经济力; ⑤注意生活教育; ⑥使教育易于普及;
⑦给各地方留有伸缩余地。
壬戌学制的进步之处
①高小由3年改为2年,中学由4年改为高、初中各3 年。 ②废止大学预科,高中毕业可直接升入大学。 ③不单设职业学校, 初中附设职业科。 ④大学采用选科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政府 法令公布实施的学制。
1903年(光绪28年)清政府命大臣张百熙、 荣庆、张之洞依日本学制拟订《奏定学堂章程》, 亦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 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 内正式推行的学制。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清末学制
2、癸卯学制
1904年1月,清廷公布了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 新拟定的一些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 因公布时在农历癸卯年,又称癸(音gui)卯学制。这是中 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 系统。学制主系列分三段七级。 清末学制的制订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 果,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承前启后制作,在中国教育近 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学制的制订特别是“癸卯学 制”的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 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级各类学堂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 不断增加。
巧记我国学校制度的演变
一、清末学制(1840年-1911年)1. 废科举,兴学校: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废除了科举制度,兴办学校。
2. 壬寅学制(1902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3. 癸卯学制(1904年):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承袭了日本学制,分为三段五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4. 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二、民国时期学制(1912年-1949年)1. 壬戌学制(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采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2. 九年义务教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三、新中国成立后学制(1949年至今)1. 学制改革(1951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2. 义务教育法(1985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承担九年义务教育责任。
3. 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确定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四、巧记方法1. 谐音法:将学制名称的谐音与重要事件或人物相结合,如“壬寅”谐音“银元”,代表近代银元经济的兴起。
2. 顺口溜法:将学制演变过程编成顺口溜,便于记忆。
例如:“清末废科举,壬寅癸卯起;民国壬戌制,新学制兴起;新中国成立后,义务教育普及。
”3. 时间线索法: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学制演变过程,形成清晰的脉络。
通过以上方法,相信大家对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简述五种学制
(一)壬寅学制 1902①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②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定学校系统③纵向:初等,中等。
高等,形成三段七级——主④横向:实业学堂、师范学堂——辅⑤未实行,但是是癸卯学制的雏形(二)癸卯学制 1904①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奏定学堂章程》②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③纵向初等、中等、高等、三段。
共分七级④横向普通、师范、实业三足鼎立的整体格局框架⑤意义:是近代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标志性意义⑥打击了旧的教育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⑦但是依旧是“中体西用”,浓厚的封建性⑧在课程设置中,传统的中国经学内容比重大⑨硬套日本的学制,不合实际,学制冗长(三)壬子癸丑学制(壬子) 1913① 1912~1913,陆续公布了一系列学制,叫壬子癸丑学制。
②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校——4年、大学预科——3年、本科——3~4年、小学以下——蒙学院、大学以上——大学院③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种)④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⑤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废除读经讲经⑥缩短了受教育年限⑦提倡男女平等⑧缺点:虽然整齐划一,但是灵活性不够⑨修业年限又太短,偏重于普通教育。
对职业技能的训练不够壬子癸丑学制对应的课程标准:①废除了“癸卯”中的读经讲经课②突出了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地位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④提高了唱歌、图画、手工、农业等课程的地位⑤关注美感和情感教育,注重课程的“应用性。
平民化、手脑协调发展”(四)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①“六三三”分段标准。
——六三三制②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新学制”的标准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重中国民经济力⑤注重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个地伸缩余地“新学制”体制:小学六年——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学六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横向,与中学平行的——师范学校、职业学校。
我国现代学制知多少
2019教师招聘备考:我国现代学制知多少?我国现代学制知多少?清末学制的制定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承前启后之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意义。
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清末以来,我国都出现了哪些主要的学制,各自又具有什么特点。
一、壬寅学制1.时间:1902年,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
2.制定者:张百熙3.内容:①学制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学堂4年、寻常小学堂3年、高等小学堂3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4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大学堂,大学院。
②学制主系列之外,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有简易实业学堂;与中学堂平行的有中等实业学堂等。
4.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的全国性质系统,但是“壬寅学制”公布后未实行。
(备注:就整个学制体系而言,人们上学的年限过长。
按规定6岁入学不算大学院,整个学制年限长达20年。
)二、癸卯学制1.时间:1904年。
2.制定者:张百熙、荣庆、张之洞3.内容:①学制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第二阶段为中学堂5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
②在学制中开放了“女禁”,这是我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合法地位的开始。
③1909年对中学制度进行调整,实行文、实分科。
4.地位: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以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备注:第一,从年限而言,整个学制体系上学年限仍然非常漫长,3岁进入蒙养院,33岁结束在通儒院的学习,完成所有学段大约持续30年;第二,就性质而言,清末的学制具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性,制定学制直接参考日本,间接吸纳欧美,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诸多特点,但毕竟是封建王朝的自救性改革,伴随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三、壬子癸丑学制1.时间:1912年-1913年。
2.制定者: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3.内容:①学制分为三段四级。
中国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中国近代学制指的是从清朝末期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教育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壬寅学制1902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拟订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为《钦定学堂章程》,也被称为“壬寅学制”。
这个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律规定的学校系统,主要特点包括注重实业教育和国民教育、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以及是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的学制。
然而,“壬寅学制”并没有正式颁布,也没有得到实施。
2.癸卯学制1903年7月,清政府重新拟订了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称为“癸卯学制”。
这个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主要体现了洋务运动中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
这个学制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修业年限长达26年,并且划分了师范教育,单独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
此外,还规定了班级授课制,这标志着班级授课制在我国的普遍适用,并首次以法令形式将班级授课制推广至全国实施。
然而,这个学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等。
3.壬子葵丑学制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学制改革方案,称为“壬子葵丑学制”。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壬戌学制”,也被称为“新学制”。
这个学制规定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
这个学制的制定和实施,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和改革,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这些学制的制定和实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念,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近代四大学制
近代四大学制(一)1902年的壬寅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以法定形式颁布的学制,但其并未真正实施,同时当时颁布的文件叫《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次规定要实行义务教育的学制。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一、主要制定者: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二、时间:1902年三、设学宗旨:“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出自京师大学堂章程)四、包含:《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蒙学堂章程》共6件五、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六、学段划分:三段七级1.初等教育:蒙学堂4年,寻常小学堂3年,高等小学堂3年其中,蒙学堂的内容规定:6岁起入蒙学堂。
宗旨:培养儿童有浅进之知识,并调户其身体。
(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就是壬寅学制。
)2.中等教育:中学堂4年,主要目的是为高等专门教育打基础。
其中,与中学堂平行的有中等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3.高等教育:第一级是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设政、艺两科),这里也设置了高等实业学堂、示范馆等。
第二级是大学堂3年,有7科,分别是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
第三级是大学院,年限不定,以研究为主。
除大学院外,整个学制年限为20年。
七、特点:1.以日本学制为蓝本;2.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性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
(二)1904年的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
这是经国家颁布并执行的第一个中国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分为三阶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为三级,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
儿童6岁入小学,初小和高小共9年。
与初小并行的有艺徒学堂,与高小并行的有初等实业学堂。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一级5年,与此并行的还有初级师范学堂、中等实业学堂。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三级。
第一级为高等学堂和大学预备科,为3年;优级师范大学与高等实业学堂,与高等学堂并列,但修业年限要长于高等学堂;第二级为大学堂,3-4年,分经学、政法、文学、商业、格致、工业、农业、医术八科;第三级为通儒院,以研究为主。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是教育学中常考考点,考查形式主要以客观题居多,主要以单选的形式考查学制名称、颁布时间、特点及地位的识记,要求考生做到一一对应。
一、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颁布时间:1902年颁布政府:清政府特点:注重国民教育和注重实业教育: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地位: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第一部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时间:1904年颁布政府:清政府特点: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劝学篇》)的思想。
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标志着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
班级授课制在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后,才在全国广泛推广。
地位: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三、壬子癸丑学制颁布时间:1912-1913年颁布政府:南京临时政府特点:学制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
设补习克、专修科、讲习所。
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四、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颁布时间:1922年颁布政府:民国政府特点: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
地位:近代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学制。
五、《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时间:1951年颁布政府:政务院地位: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六、《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时间:1993年颁布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特点:在结构上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
以上是我国学制发展历程的基本内容,关于前四个学制还有一个口诀帮助大家识记:人(壬)颁布,鬼(癸)实施,资本主义丑男女(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学,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美长戌(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体系经历了诸多变革与发展,从明朝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到当代新教育体制,共有五种学制。
第一种是封建类学制,早在宋初就有了一定的形式,封建时代,封建学制正式地取得了形式化的体系。
其特点是“子孝父贵”、“宗法统治”,以“儒家”文化为主,着重古今文献、仪礼体系,考试加以考核,准入高等教育机构。
第二种是传统类学制,西清时期首先出现,主要是继承和发展封建学制,其根本特点是以文学为主,以经国别类史学为主要科目,准入书院机构及国家高等教育之用。
第三种是民众类学制,是指自清代以来的重视中小学教育的政策所创造出的、以书本教育科学知识为主的学制。
它的特点是以书本为载体,以文学科学体系为主线,坚持以书本教育夯实基础,从将来入学社会国家统考中选拔人才。
第四种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政府政策性学制,它强调以专业化为特点,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创新能力为考核标准,突出考查思想品德、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健全技术技能,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种是当代以来教育部、市场联动式学制,此类学制将教育部下属各类学校(如大学)所招收学生课程企业实践结合,以兼顾学习、进修以及社会实践等目的,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能力要求,提倡学生在职业岗位上也能按照部规定标准表现。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
一、背景与历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源于清末时期面对外来侵略和国内变革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资本主义势力兴起,封建教育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在此背景下,清政府采取废科举、兴学校的措施,开启了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1. 壬寅学制(1902年):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由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
虽然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
2. 癸卯学制(1904年):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学制,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
该学制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制开始正式确立。
3.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这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年限为18年,分3段4级。
该学制为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壬戌学制(1922年):即六三三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在学校系统上,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五级。
5.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这是我国学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吸收了解放区的经验,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特点1. 独立性:现代学校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过度干预,有利于学校自主办学。
2. 全面性:现代学校制度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3. 公平性:现代学校制度注重保障所有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劳动人民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4. 开放性:现代学校制度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时代需求。
5. 科学性:现代学校制度注重教育科学研究,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人才。
三、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2.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
中国近现代学制改革
“癸卯学制”的
其二,癸卯学制推进了近代教育在数量和规 其二 癸卯学制推进了近代教育在数量和规 模上的扩张。 模上的扩张。
学制颁布后,各级各类新式学堂有了制度和法律保障, 中央也以兴办新学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标准之一,促 使地方政府纷纷投身到兴办新学的热潮之中。为了弥补资 金不足,各级政府也鼓励民间“绅士—文人”出资兴学,而 绅士们也选择了以办学堂作为维系他们特权的新出路,因 为学堂也能授予毕业生进士、举人和生员的学衔。绅士家 族送其子弟入学,希望以此保持他们的特权。因此他们非 常热衷于开办学堂,甚至不惜自己花钱来办。在这些因素 的综合作用下,官立、公立和私立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 涌现出来,使得接受新教育的人数成几何倍数增长,新型学 校教育规模空前壮大。
中 国 近 现 代 学 制 改 革
一、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
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 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京师大学 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 堂章程》、《中学堂章程》、《小学堂章 程》、《蒙学堂章程》共六件,8月15日奏 呈颁布,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 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 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 学制系统。
“癸卯学制”的
其一,在学制中开放了“女禁”。继近代第一所 国人自办的女子学堂—经正女学之后,全国各地 不同形式的女子学校相继出现。 其二,1909年颁布《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视 1909 实际情况,完全科可删课程,简易课可缩短年限。 这些补充和修正措施有助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和范 围,促进新式学堂的发展。 其三,1909年对中学制度进行调整,实行文、实 分科,课程各有侧重。
张百熙
钦定学堂章程
壬 寅 学 制 系 统 图
癸卯学制(1904年)
中西方学制总结
中西方学制总结中方学制1、壬寅学制1902年,清政府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订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钦定学堂章程》。
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该学制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入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关系,也规定了强迫(义务)教育的内容,是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
“王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虽正式颁布,但未实行。
2、癸卯学制1903年7月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制定人员是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管学大臣张百熙和军机大臣、政务大臣荣庆。
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这是我国第一个实施的现代学制,标志着我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开始,也是我国从封建教育向现代教育迈出的第一步。
3、壬子癸丑学制1911年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教育开始了一系列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改革。
在1912年至1913年制定公布了一系列学制改革方案,即“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了“王戌学制”,又称“新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也称为“六三三学制”。
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做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这也是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西方学制1、双轨学制19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清末学制1、壬寅学制1902年8月,清廷公布了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的《钦定学堂章程》。
因该年为农历壬寅年,故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但该学制公布后未及实行就为“癸卯学制”所取代。
2、癸卯学制1904年1月,清廷公布了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些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
因公布时在农历癸卯年,又称癸(音gui)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学制主系列分三段七级。
清末学制的制订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承前启后制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学制的制订特别是“癸卯学制”的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各级各类学堂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
二、民国学制1、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9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民国学制系统的机构框架,称壬子学制,此后至1913年8月期间,又陆续公布了一些法令法规,使“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具体化,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成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
该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
他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
2、1922年的“新学制”1922年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此前的教育改革主要是借鉴日本的教育制度),又成为六三三学制。
该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该学制对辛亥革命以来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好的总结,是新文化运动在教育领域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中外教育史学制表
中外教育史——中国近代学制学制内容1902年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最早在中国提出义务教育,但是保有科举的痕迹,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
该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1904年癸卯学制(学习日本)即《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首次将幼儿教育纳入学制,另有师范及实业教育系统,同时只在学制形式上开放“女禁”,使女子教育合法化,是我国最长的学制。
虽具有资本主义教育形式,但仍留有浓重的传统教育烙印(读经课)。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了科举的阴影(取消奖励“科举出身”和废止“读经课”),开创了男女同校(贯彻教育平等精神),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训练,教育更加联系儿童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1922年壬戌学制(学习美国)即《学校系统改革案》,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订立七项标准作为指导原则即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学制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这在我国近代史上是第一次;初等阶段教育趋于合理,更加务实;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新学制增加了职业教育(最显著特点是兼顾升学和就业);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增多,程度提高;高等教育阶段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
这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学制,但它脱离中国实际,完全照搬美国模式。
1928年戊辰学制即《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在原有学制基础上提出添设乡村师范学校,可以单独设立职业学校,大学采用多院制,取消单科大学,同时明确规定小学是国民教育的场所。
中外教育史——外国近现代教育法案法案内容英国1870年福斯特法案即《初等教育法》,法案规定国家对教育由补助权和监督权,实施强迫义务教育,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
这是近代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标志着英国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为英国教育国家化奠基,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学校并存的局面,即“双轨制”。
我国近代学制知多少
我国近代学制知多少我国近代学制在我国的地位在考试考查中考频较高。
本文将从学制的“最”来进行重点把握不同学制在我国的地位。
(一)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最早提出学前教育但未独立;(2)最早规定小学7年为义务教育,但未使用“义务教育”一词;(3)最早设置实业和师范教育;(4)首次(最早)颁布的学制。
(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1)修业年限最长的学制,长达26年;(2)最先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标志学前教育进入国家规划发展的新阶段);(3)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并与强迫教育同义(标志近代义务教育的开端);(4)实业教育首次纳入学制系统且最早实施,首次从制度上确立我国学校职业教育体系;(5)最早以法令形式将“班级授课制”推广至全国实施;(6)最早确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7)最早实施的学制。
(三)壬子癸丑学制(1)政府法令中第一次(最早)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2)第一个(最早)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且允许男女同校的学制。
(四)壬戌学制(1)首次(最早)将幼稚园纳入学制体系,确立学前教育在我国学制独立和基础的地位;(2)最早将职业教育代替实业教育,标志着职业教育体系正式确立;(3)最早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依据来划分教育阶段;(4)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练一练】在下列学校教育体系中,( )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近代学制。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堂为养正始基,各国均作为国家之义务教育。
东西各国政令,凡小儿及就学之年而不入学者,罪其父母,名为强迫教育”。
所以癸卯学制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
故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一壬寅学制
1 1901《教育世界》近代最早的教育刊物,系统的介绍了日本重要教育法
2 1902张百熈主持《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
3 学制规定了(学堂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4学制主系列划分三段七级,蒙学堂和寻常学堂共7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此学制并没有施行)
二癸卯学制
1近代中央政府第一个颁布并得到实行的学制
2 1903张百熈,张之洞,荣庆《揍定学堂章程》1904年施行
3这个章程除规定学制系统外,还有学校管理法,教授法
4该学制划分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初等教育(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将蒙养院纳入学制,标志着我国学前幼儿教育已纳入国家规划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中等教育(中学堂-----一级5年
第三阶段:高等学堂(三级11-13年)
另设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三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
1《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大学校令》《实业校令》
2学制主系列划分三段四级
3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共7年,不分设男女学校(但设专门女子学校
4高等:预科,本科,大学院17 -18年另设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5小学前蒙养园和大学本科以后的大学院不计入学制年限6此学制仍以保持小学-大学教育为骨干,兼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
四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
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学制会议,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教育系统改革案》这就是壬戌学制
1参照美国式六三三学制(实用主义)
2此学制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
3新学制不订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为指导
(1)适应社会进化需要
(2)发扬平民教育精神
(3)某个性之发展
(4)注意国民经济实力
(5)注意生活教育
(6)使教育易于普及
(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4学制体系
1922年新学制在指导思想上,整体结构和具体条款上都有独特长处和显著进步
新学制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采用“六三三”分段标准,将学制划分为三段
纵向看,
小学6年,其中初级小学4年(义务教育)。
高级小学2年中学分为初,高中各3年
大学4-6年
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
横向看,
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
5学制特点
第一,第一次依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六三三四“制,基
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的,这
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第二,初等教育缩短小学年限,更加务实合理,利于普及。
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
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历史
地位
第三,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的精髓
第四,高等教育缩短年限。
取消大学预科
第五,增强职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兼顾升学与就业
第六,师范教育方面6年,程度提高设置灵活,设师范大学,并在大学设教育科
五戊辰学制
背景:1922新学制实施后,效果并不显著,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要推行三民主义,需要制定新的学制
1928年蔡元培主持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
2分组织和系统两部分
3第一部分七原则:
(1)根据本国国情
(2)适应民生需要
(3)增高教育效率
(4)提高学科标准
(5)谋个性之发展、
(6)使教育易于普及
(7)留地方伸缩之可能
4第二部分学校系统,基本上与1922年学制没有过大变化5突出特点、
(1)使占人口80%以上不识字儿童好成年人受到一定的教育,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和成年补习教育
(2)提高民族文化程度,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定为整理充实,求质量的提高,不求数量的增加(3)为适应30年代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教育决策明显倾向于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