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试题附答案答案二年级奥数上册:第四讲认识简单数列习题习题四1•从1开姙每隔两个数写岀一个自然数,共写出十个数来.2•从1开始,每隔六个数写岀一个自然数,共写出十个数来.3•在习题一和习题二中,按题目要求写出的两个数列中,除1以外出现的最小的相同的数是几?4•自2开始,隔两个数写一个数;2, 5, 8, (10)可以看出,2是这列数的第一项,5是第二项,8是第三项,等等.问101是第几个数?£如图47所示,"阶梯形■"的最高处是4个正方形叠起来的高度,而且整个图形包括了10个小正方形•如果这个『『阶梯形''的高度变为12个小正方形鲁起来那样高,那么,整个图形应包括多少个小正方形?團4T6■如图4 -新示,把小立方体叠起来成为“宝塔:求这个小宝塔共包括多少个爪立芳体?图4-2¥・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小明准备发起成立一个趣味数学小组,这时只有他一个人■他决定笫二个星期吸收两名新组员,而每个新组员要在进入小组后的下一个星期再吸收两名新组员,求开学q个星期后,这个小组共有多少组员?&图4 - 3所示为细胞的増长方式•就是说一个分裂为两个,再次分裂变为4 个,第三次分裂为2个*……照这样下去,问经过2次分裂,一个细胞变成几个?9•图「4所示是一串“黑气“白"两色的珠子,其中有一些珠子在盒子Ci)盒子里有多少珠子?(2)这串珠子共有多少个?二年级奥数上册:第四讲认识简单数列习题解答习题四解答1■解:可以先写出从1开始的自然数列,再按题目要求删去那些不应该出现的数,就得到答案了:1,23 也域出玛血16, NL 愠19』2Q t KU 2Z炎24,25,瓯毗2&……即E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大眾2•解;仿习题1,先写前面的几个数如下:1,务务4,遇® 7, & 9,10, 口,1兔13,1 也 15,隔掉的隔掉的数缶& 去效碍吐22,……隔掉的数可以看出,1, & 15, 22,……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大讥按照这个规律,可以写岀所有的10个数:1, 8, 15, 22, 29, 36, 43, 50, 5仁64.3.解:观察习题一和习题二两个数列:习题二的数列是;1 , 8, 15, [22],……习题一的数列是| 1, 4, 7, 10 t13, 16, 19,回,25, 28,……可见两个数列中最小的相同数是2£4•解:经仔细观察后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3,即公差是3•下面再多写出几项,以便从中发现规律;(表四(4))4 )再仔细观察可知'第二项二第一项+1X公差,fip5= 2+1X3;第三项二第一项+2 X公差,EP8=2+2X3;第四项二第一项+3X公差,即11=2+3X3}第五项二第一项+4 x公差「即14=2+4X3;由于101=2+33 X3J可见,101是第34项,即第34个数.5■解;仔细观察可发现,这个疔阶梯形"图形最高处是4个小正方形时,它就有4个台阶,整个图形包括的小正方形数为*1+2+34-4=10.所以最高处是12个小正方形时,它必有12个台阶,整个图形包括的小正方骸数为’1+2+3+4+5+6+7+8+^-10+11+12=78 (个).⑸需从上往下数,小宝塔共有六层•仔细观察可发现如下规律(表四所以六层小立方体的总数为’1+3+6+10+15+21=56 (个)・化解:列表如下F6 )第几个星期1 2 3 4 各星期新进入的组员数12484个星期后小组的总人数’1+2+4+8=15 ⑷•&解:列表如H分裂険数开始123 4 5 6 7 89 10细胞个数1248163264128 2561024—个鈿胞经过10次分裂变为1024个.9•解;仔细观察可知,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是:1, 1 丄 Z 1,3, 1, £ t 5, L ® L J h1+41 4+2在童子里白里白里白堕1—1 /, I I 1—1 PW I —八、*白里白里白里白里白①在盒子里有:第几层 各层小立方体数4+1+4=9 (个).②这一串珠子总数是;1+1+1+2+1+3+1+4+1+5+1+6+1+7+1 =1+2+3+4+5+617+ (1+1+14-1+1+1+1+1)=28+8=36 (个)・。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二年级奥数上册:第四讲认识简单数列习题解答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试题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二年级奥数上册:第四讲认识简单数列习题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试题附答案
答案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二年级奥数上册:第四讲认识简单数列习题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二年级奥数上册:第四讲认识简单数列习题解答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认识简单数列答案“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二年级奥数上册:第四讲认识简单数列习题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二年级奥数上册:第四讲认识简单数列习题解答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二年级上册第四讲 认识简单数列 习题答案

二年级上册第四讲 认识简单数列 习题答案

二年级上册第四讲认识简单数列习题答案1.解:可以先写出从1开始的自然数列,再按题目要求删去那些不应该出现的数,就得到答案了:即1,4,7,10,13,16,19,22,25,28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大3.2.解:仿习题1,先写前面的几个数如下:可以看出,1,8,15,22,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大7.按照这个规律,可以写出所有的10个数:1,8,15,22,29,36,43,50,57,64.3. 解:观察习题一和习题二两个数列:可见两个数列中最小的相同数是22.4.解:经仔细观察后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3,即公差是3.下面再多写出几项,以便从中发现规律:(表四(4))再仔细观察可知:第二项=第一项+1 公差,即5=2+1 3;第三项=第一项+2 公差,即8=2+2 3;第四项=第一项+3 公差,即11=2+3 3;第五项=第一项+4 公差,即14=2+4 3;由于101=2+33 3;可见,101是第34项,即第34个数.5.解:仔细观察可发现,这个阶梯形图形最高处是4个小正方形时,它就有4个台阶,整个图形包括的小正方形数为:1+2+3+4=10.所以最高处是12个小正方形时,它必有12个台阶,整个图形包括的小正方形数为:1+2+3+4+5+6+7+8+9+10+11+12=78(个).6.解:从上往下数,小宝塔共有六层.仔细观察可发现如下规律(表四(5)):所以六层小立方体的总数为:1+3+6+10+15+21=56(个).7.解:列表如下:4个星期后小组的总人数:1+2+4+8=15(人).8.解:列表如下:一个细胞经过10次分裂变为1024个.9.解:仔细观察可知,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是:白黑白黑白黑白黑白黑白黑白黑白1, 1,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①在盒子里有:4+1+4=9(个).②这一串珠子总数是:1+1+1+2+1+3+1+4+1+5+1+6+1+7+1=1+2+3+4+5+6+7+(1+1+1+1+1+1+1+1)=28+8=36(个).。

二年级(上)奥数知识讲座:第四讲 认识简单数列

二年级(上)奥数知识讲座:第四讲 认识简单数列

第四讲认识简单数列我们把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数列.在这一讲里,我们要认识一些重要的简单数列,还要学习找出数列的生成规律;学会把数列中缺少的数写出来,最后还要学习解答一些生活中涉及数列知识的实际问题.例1 找出下面各数列的规律,并填空.(1)1,2,3,4,5,□,□,8,9,10.(2)1,3,5,7,9,□,□,15,17,19.(3)2,4,6,8,10,□,□,16,18,20.(4)1,4,7,10,□,□,19,22,25.(5) 5,10,15,20,□,□,35,40,45.注意:自然数列、奇数列、偶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例2 找出下面的数列的规律并填空.1,1,2,3,5,8,13,□,□,55,89.解:这叫斐波那契数列,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的两个数之和.这是个有重要用途的数列.8+13=21,13+21=34 .所以:空处依次填:21、34.例3 找出下面数列的生成规律并填空.1,2,4,8,16,□,□,128,256.解:它叫等比数列,它的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16×2=32,32×2=64,所以空处依次填:32、64.例4 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填空.1,2,4,7,11,□,□,29,37.解:这数列规律是: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的差是逐渐变大的,这些差是个自然数列:例5 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填空:1,3,7,15,31,□,□,255,511.解:规律是: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的差是逐渐变大的,差的变化规律是个等比数列,后一个差是前一个差的2倍.例6 找出下面数列的生成规律,并填空.1,4,9,16,25,□,□,64,81,100.解:这是自然数平方数列,它的每一个数都是自然数的自乘积.如:若写成下面对应起来的形式,就看得更清楚.自然数列: 1 2 3 4 5 6 7 8 9 10↓↓↓↓↓↓↓↓↓↓自然数平方数列: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