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折形状 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1、《折形状》说课稿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1、《折形状》说课稿

八、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激趣导入 2、结合课件,介绍构成物体的四种基本形状
3、指导学生实验研究物体的形状与 承受力的关系
预测所折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更大。 设计实验方案,实践探究。 (1)先交流实验方案,让方案在交流中更加完善 。 (2)学生动手实验,并做好记录。 汇报实验结果 (1)要求学生先想一想再说。 (2)自定发言代表。充分发挥小组互动,推选小组中心 发言人。 (3)强化倾听,突出评价,确保交流有序有效
谢谢!
富民小学
竺厚奎
四、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如何使鸡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蜂巢、乌龟房屋等;实物: 瓦楞纸,鸡蛋壳、书、课件、记录表。 学生准备:学生探究活动用的白纸(16开复 印纸),50克的钩码若干(或其他小称重 物)。

七、教法和学法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为每一个学生 提供公平的探究机会和有效的指导。于是本 课采用了探索发现,集体研讨的方法进行教 学。通过猜一猜、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 说一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1、《折形状》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形 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1课。本课通过引导学 生学会如何折叠和弯曲,以改变形状来增强 材料的承受力,知道蛋壳的形状能够承受很 大的力。从而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材料科学知 识,为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为本单 元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状
预测承受书的数量 实际承受书的数量
继续研究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折形状》教课方案教课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1 课《折形状》。

教材剖析:《折形状》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 1 课。

本课以把纸折成不一样形状为例,研究它们的蒙受力,指引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蒙受力大小相关,进而发现薄材的曲折变形能够增大其蒙受力。

知道人类正是在和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遇到了启迪,将其原理宽泛地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之中。

经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训练学生能对常有事物的实质属性进行抽象、归纳,形成科学观点的能力。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常有的四种形状,能辨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2.能够经过实验研究物体形状与蒙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3.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蒙受力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经过实验研究物体形状与蒙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赏识自然界生物巧妙的形状和构造,领会它们带给人们的启迪。

2.经过实验研究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激发研究兴趣。

3.知道改变形状增大蒙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拥有宽泛的应用。

教课重难点:重点:研究物体形状与蒙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蒙受力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课准备:学生准备: A4 复印纸、重物(书籍)、鸡蛋壳、双面胶、剪刀。

教师准备:纸折图形、课件、鸡蛋壳、一块方形木板、透明板塑胶板、3 箱矿泉水、3 叠 A4复印纸。

课时:1 课时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1.科学世界奇特巧妙,这节课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同去研究一些科学原理,大家有兴趣吗图片展现:赏识大自然中各样形状的生物,谈谈大概是什么形状(课件画出每个物体形状)小: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物体是由柱体、体、台体、球体等 4 种基本形状组成的。

(件出示)2.大自然的各样生物成的形状有什么好小:因自然界中生物所拥有的形状,有抵抗雨,增添自己蒙受力打得的,因此人就依据它的形状建筑了房子、金字塔,制作了篷、台灯等。

我一同来研究形状与蒙受力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折形状|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折形状|苏教版

《折形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柱体、球体、台体、锥体。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的承受力。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验探索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A4纸、胶水、瓦楞纸箱2、学生准备:A4纸、胶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问题:1、不借助其他任何物品,你能将这张A4纸立在桌面上吗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品,你能用这张A4纸托起另外一张纸吗学生们动手尝试师问:为什么有的能稳稳的立起A4纸,并能托起另外一张纸,而有的却立不起来学生们总结原因A4纸经过折叠后,形状改变了,承受力的大小也改变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折形状。

板书课题。

通过简单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设疑,激发求知欲。

二、探索发现1、一张薄薄的A4纸立起来最多能托起几张纸能托起一本科学书吗比一比,试一试,谁的办法多。

讨论一下哪一种承受力大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2、学生交流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折纸时注意:①纸要平整,不能揉皱。

②重叠的部分大小相同并粘贴好。

3、小组合作折纸,教师指导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4、学生汇报折纸的情况。

分几种情况:三角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

5分组实验:教师要提出实验要求:测试时要一本一本放,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纸筒的冲击力;放书本时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6学生开始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并根据数据讨论自己的发现7汇报实验数据8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在组内交流后汇报。

遵循发现规律:猜测——实验——交流——结论9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把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不同;折的边数越多承受力越大。

圆柱形纸筒的承受力最大。

板书:折叠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不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形状》教学设计1;《折形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折形状》。

教材分析:《折形状》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

本课以把纸折成不同形状为例,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从而发现薄材的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

知道人类正是在和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将其原理广泛地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之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训练学生能对常见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科学概念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能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3;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体会它们带给人们的启示。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激发研究兴趣。

3;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A4复印纸、重物(书本)、鸡蛋壳、双面胶、剪刀。

教师准备:纸折图形、课件、鸡蛋壳、一块方形木板、透明板塑胶板、3箱矿泉水、3叠A4复印纸。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科学世界神奇奥妙,这节课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一些科学原理,大家有兴趣吗?图片展示:欣赏大自然中各种形状的生物,说说大致是什么形状?(课件画出每个物体形状)小结: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物体是由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等4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课件出示)2;说说大自然的各种生物长成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小结:因为自然界中生物所具有的形状,有抵御风雨,增加自身承受力打得的优势,所以人们就根据它们的形状建造了房屋、金字塔,制作了帐篷、台灯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折形状| 苏教版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折形状| 苏教版2

《折形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2、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大小。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纸筒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1、知道纸筒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2、了解不同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改变纸的形状以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难点: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课本、A4纸、双面胶一、导入1、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个建筑师名叫丁谓,他技术高超,名扬四海。

这一年皇帝想要修一座宏伟气派的宫殿,于是请来了丁谓,他便成为负责该项工程的主管。

但这一决定招来了原来皇宫建筑师的嫉妒,当宫殿即将完工已修建到顶部的关键时刻,这个建筑师花钱雇人将顶部材料的内部装入了金属,材料变得异常沉重。

这天,丁谓又来视察,看到工人们非常吃力地搬运材料,他立刻查看,发现了问题,知道有人陷害。

但是工期马上就要到了,根本来不及重新买材料返工,只能把这些材料安装到屋顶上去,可是用了这样的材料,会发生什么现象(房屋倒塌)是啊,这不但自己要丢掉性命,还会伤害到别人。

你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丁谓度过难关吗2、增加柱子。

3、用什么样的柱子(圆柱形)还能用什么样的柱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4、是不是各种形状的柱子都能支撑住灌了金属的屋顶呢(能、不能)5、小结:看来形状不同有可能支撑的重量也不相同,也就是承受力不同,究竟哪一种形状所能承受的力更大些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不同形状和承受力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承受力)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1、谈话:要探究不同形状和承受力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重物和支柱,我们没有现成的支柱,只有一些纸,一张纸能承受重物(书)吗(折出筒形)对,折出各种形状的筒形来模拟支柱。

用纸折不同形状的筒形有没有要注意的问题2、学生回答(纸的材质、大小、高低、层数等方面一样)。

最新小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学设计

最新小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折形状》教学设计教师: EDDA工作单位:阳光镇阳光小学《折形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中的第1课《折形状》。

教材分析:《折形状》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

本课以把纸折成不同形状为例,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从而发现薄材的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

知道人类正是在和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将其原理广泛地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之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训练学生能对常见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科学概念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五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4种形状,指出物体都是由这4种基本形状构成的,课文用图片分别表示出锥、柱、台、球以及它们的分割体,表示出4种基本形状及它们的一些变体,供学生观察、研究。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分析一些物体的形状以及这些形状的优势,课文分别展示了与乌龟、仙人柱两种生物形状相似的人造物,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形状的好处,为下一步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做好铺垫,同时渗透了仿生学中模拟生物形状的建构方法。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课文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能用A4纸托起一块红砖吗?”为引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借助卡通人之口,提醒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研究,即先预测、再实验。

课文插图中的制作场景意在启发学生把纸折成形状不同的纸筒,从而引导学生在猜测、实验、交流中,体会到材料的弯折可以增大其结构的承受力。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物体,明白哪些地方应用了前面所学的科学道理,课文中提到的有柱状钢管、瓦楞纸、鸡蛋座、酒架、铁轨、空心水泥管,预示着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第五部分,指导学生认识蛋壳具有较大的承重力,加深学生对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研究视野。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折形状|苏教版5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折形状|苏教版5

《折形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二、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三、难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老师准备A4纸、双面胶、砖、鸡蛋一、激趣导入1、提问:你能在鸡蛋上行走吗2、观看视频:成人在鸡蛋上行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鸡蛋上行走的奥秘下面,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欣赏这些漂亮的建筑。

构成这些建筑的形状,大多数都是由4种基本形状组成的。

认识4种基本形状。

3、今天,老师要让大家猜一猜:我能用我手中这一张薄薄的A4纸托起这一本科学课本,你认为是真的吗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要让这一张薄薄的A4纸托起这一本科学课本,我们就要改变这张纸的形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形状》通过折形状的学习,我们可以验证这一张薄薄的A4纸能否托起这一本科学课本。

二、师生探究1、我们先来研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实验一:研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系(1)、把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圆柱……(2)、轻轻将书本放到纸筒上,一名同学负责观察是否放在中间,加好后如果纸筒不倒就可以再加一本直到纸筒支持不住。

(3)、先预测实验结果再做实验。

(4)、将实验结果填于表中。

2、想一想,为了保证实验的精确度,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1)、要用一样的纸,纸的大小、厚薄要一样,纸筒的接头要一样多。

(2)、纸筒的每条边应该相等,纸筒要一样高,上下都一样粗。

(3)、书要轻拿轻放,以减少对纸筒的撞击力。

(4)、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

书要轻拿轻放,以减少对纸筒的撞击力。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承受能力最大。

2、学生讨论并尝试并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并介绍:你知道吗圆形纸筒承受力最大!因为它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地分散开来。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1. 折形状》教案1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1. 折形状》教案1

《1.折形状》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心。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5、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心。

2、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准备:A4纸、胶水、蛋壳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照片,我们大家先来欣赏一下。

教师播放幻灯片。

(照片包括不同形状的电杆、房子的柱子、桌子腿、椅子腿等)看后教师提问:这些物体虽然各不相同,但在日常生活中都起到一个共同的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吗?(支撑重量)教师谈话:这些物体在日常生活中都起到支撑总量的作用,那么,它们所能支撑的重物的重量相同吗?你觉得它们的支撑力与那些因素有关?二、学习新课(一)认识四种基本形状。

(二)分析一些物体的形状以及这种形状的优势。

(出示幻灯片)它们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有什么好处?(三)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大小关系。

1、谈话:纸是我们常见的材料,看看这张纸能承受自己的重力吗?显然不行,但我稍微改变一下它的形状,不但能承受它自己的重力,而且还能承受它自己两倍的重力。

说明了什么?这张纸改变了它的形状也就改变了它的承受力。

(边讲述边演示)2、想一想:你能用一张A4的纸托起一块红砖吗?而且要保证离桌面有15厘米以上。

3、试一试:(1)各人将纸折不同的形状。

(2)下面我们就先来预测一下相同的纸折成不同的形状,各种形状能承受几本书的重力。

(小组讨论,并填写在记录表中)(3)怎样验证我们的预测呢?(4)在我们折的不同形状的纸上一本一本的放上书本(一定要细心哟)直到支撑不了为止。

看每一种形状最大承受几本书的重力(并填写在记录表上)。

(5)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

(四)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

(五)教师演示。

(蛋壳的承受力)三、拓展应用谈话:留心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分析它们的原理,改进它们的缺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折形状|苏教版0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折形状|苏教版0

1.折形状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执教:张琴英一、学习目标1.认识常见的四种基本形状。

2.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鸡蛋壳的承受力实验。

三、课前准备课前准备:A4纸人均一张、汉语词典、韭菜叶双面胶、鸡蛋、鸡蛋壳、瓦楞纸、空心管、鸡蛋托、砖块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先把纸筒藏起来)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普通的A4纸,你能用它托起这本又厚又重的汉语词典吗要求,离地面15厘米以上。

学生假设,老师照做。

老师演示实验。

提问:为什么现在这张A4纸能够托起这么重的东西小结:我们改变了纸筒的形状,那它的什么增大了那物体的形状和承受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折形状。

(板书)二、认识四种基本形状提问:请观察下列物体,说说它们形状构成有哪些特点师生讨论小结:像这种上端尖尖的基本形状,我们叫做“锥”。

像这种上面小下面大的立体图形,我们叫做“台”。

像这样上下两面一样大的立体图形,我们叫做柱。

像这样的球体或者半球体我们叫做“球”。

而锥台柱球这四种基本形状又可以被切成更小的形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问:请你说说,下面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的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乌龟:半球体龟壳,承受压力更强。

仙人掌的茎卷曲成柱状,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迎风面积小,不易被大风吹倒。

台灯:台,重心稳,不易倒。

泰姬陵:柱,台,球,结实、稳固,承受力强。

三、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一)折形状、猜测假设1、折形状提问:同学们,物体的形状和承受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张A4纸,除了刚才的圆筒形,我们还可以折成什么形状2、学生讨论3、学生折形状(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圆筒形、创新设计其他形状)4、学生预测(二)实验注意事项提问: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1.放的时候要特别轻,书要一本一本地放,对准中心位置,注意安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1 折形状|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1 折形状|苏教版
本课小组分工的任务要特别清楚,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因为我们不可能让每位孩子都做四种形状进行研究,可是当老师一个形状一个形状地讲解时,又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怎么让教师分身出来呢微课和电子书包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是每个孩子自己用一台IPAD进行学习,所以微课是不能有声音的,背景音乐是要关的。于是利用醒目的字在关键内容进行显示,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就有了针对性。而学生利用平板里的电子书包学习,则是根据小组分工,个人喜好、能力水平来选择学习的内容。
二、改变纸的不同形状,验证承受力的大小。
1.引导学生画出自己认为纸张能改变成什么样子能提高承受力。
2.指导学生制作不同形状的纸筒。
(1)实验方法讨论:如何利用数学方法折出比较理想的纸筒。
(2)小组合作进行纸筒制作。
(3)微课指导如何制作
(4)学生拍照展示作品。
3.实验方法指导:你准
备如何验证它们的承受力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1、折形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折成不同形状的纸为例,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从而发现薄材的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科学知识:
1.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2.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3.学生通过数学分析知道:四边都是竖边,这才是要提高承受力的,而平面只有两边,从工程造价上看,这样会减少工业成本。
学生自主播放相关视频
反思
《折形状》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是一种融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单元,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引导孩子认识生活物体的基本形状的承受力。
这一课,孩子们的概念就是:三角形最稳定,所以在立体形状中,三角形的承受力也是最大的。这是孩子们从数学课上的知识进行的迁移。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折形状|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折形状|苏教版
(教学楼、窗户、栏杆、钢材、汽车、大门、红酒架等)
教学活动
修改栏
3.说说它们的运用原理
4.出示矿泉水、水杯
5.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6.瓶身是圆柱形的,瓶底凸起面
七、总结:物体的形状与它的承受力是密切相关的,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让物体的承受力更大些。
作业
设计
找找周围熟悉的一些物体,看看它们的哪些形状跟我们今天学的原理有关。
课 题
折形状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3.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教学重
难 点
重点:把纸折成不同形状,研究它们的承受力
难点: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
课 前
准 备
A4纸、科学书、双面胶、鸡蛋、矿泉水瓶、一次性水杯
板书
设计
折形状
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让物体的承受力更大些。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让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科学。
五、活动三
1.出示鸡蛋
2.生讨论:用这四个鸡蛋能承受几本书(生答)
3指名做鸡蛋承受人的重量
4为什么鸡蛋能承受起这么重的重量
5.出示课件
6.师:鸡蛋的凸起面可以把上面的力分散到各个部位
7.今天我们探究了物体和承受力的关系,发现圆形的承受力大
六、拓展
1.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这些原理
2.出示课件
1.这些形状能承受多少本书呢想一想
2.出示记录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折形状|苏教版7794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折形状|苏教版7794

《折形状》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领庄完小沈如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识别复杂的形状是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的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

(2)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大小也不同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相同质量的书本(每组20本)、双面胶。

教师准备:课件、A4复印纸、鸡蛋壳。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老师这有一张纸,想用它托起一本书,可总是失败,你们谁有好办法能帮助老师吗生:说一说并演示。

2、你表现得真棒,为什么这张纸经过你的改造就变得这么神奇呢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认识物体的四种基本形状1、说到形状,你们知道有哪些吗生:随意说形状。

2.其实我们大自然中有许多生物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一起来看大屏幕,说说这些物体分别类似什么形状呢生:边看边说3、小结:其实大自然中的物体是由锥体,柱体,台体,球体等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这些形状又可以被切成一半或更小些,用来组成其它形状。

4、这些形状有什么好处呢生:看图结合实际说他们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形状,有抵御风雨,增加自身承受力的优势,所以人们就根据它们的形状建造了帐篷,金字塔,房屋,天文观测台。

这些美丽的形状承受力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三、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1、刚上课的时候我们那位同学将纸折成了某某形,你们还会折成什么形状的纸筒呢生:说出纸筒的形状。

2、同学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种形状的纸筒,那它们的承受力会一样吗下面我们选四种形状的纸筒,用书来做重物,先猜测一下哪个纸筒的承受力最大。

3 、以组为单位,交流与讨论,填实验记录表,汇报猜测结果。

4、如果要比较哪种形状的纸筒承受力大,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呢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出示实验要求,实验开始生:汇报结果。

苏教小学科学5年级下册《2.1.折形状》教学设计(3)

苏教小学科学5年级下册《2.1.折形状》教学设计(3)

(苏教版)5年级科学下册课堂实录第2单元形状与结构1.折形状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5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通过引导孩子学会如何折叠和弯曲,以改变形状来增强材料的承受力,知道蛋壳的形状能够承受很大的力。

从而向孩子渗透浅显的材料科学知识,为孩子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为本单元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训练孩子能对常见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并形成科学概念的能力。

本课以及本单元的后续各课教学中要结合生活相机向孩子介绍些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材料科学的知识),引导孩子把课堂的学习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使孩子大开眼界,从而自小就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以及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本课孩子的探究重点是把纸折成不同形状,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孩子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如果把物体的形状改变成三角形、圆柱形、拱形等,都可以增加其承受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因此教学中老师应该为孩子创设学习的“情境”。

具体到本课的教学咱们可以从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物体,研究各种形状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先从动植物中得到启示。

可以选取仙人掌、海螺、牡蛎、海胆等让孩子体会到这些结构能够抵抗外来的压力;其实人类正是在和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并且在搞清楚了其中的科学道理后,才能有意识地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之中的。

在孩子产生探究内需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设计出不同形状(如:三角形、方形、圆柱形、六边形)的纸筒,先预测在竖立的纸筒上可以放多少本书,再实测,从而发现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从而体会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

注意做这个实验时,纸的大小、厚薄要一样,建议可以用比较结实的包装纸。

教学中还利用看似普通的蛋壳、纸筒支架试验,让孩子发现它们的承受力非常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进一步体会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

1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折形状

1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折形状

1.折形状【教学目标】1.知道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承受力;知道圆柱的承受力最大。

2.探究物体承受力的大小,总结出:柱状体承受力大小与棱的数量有关。

3.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制作纸筒时,细致、认真的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纸、书、双面胶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活动导入1.今天我这里有一个小问题,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2.这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纸,我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它竖起来?(折形状)3.生说师随机演示,并说明是几棱柱。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不同形状柱体的承受能力。

二、做不同形状的柱形想一下,要能比较出这些不同形状纸筒的承受力,这些纸筒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呢?(1.纸的质地、大小、高度相同;2.折的形状都是正的,如正三棱柱等。

)(注意点:1.不要把纸筒弄皱;2.废纸放纸盒子中。

)三、学生实验1.学生做纸筒。

(1—5号组员分别作这五种纸筒,其余组员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请小组预测一下:哪一种纸筒的承受力最大?为什么?并由组长将你们的预测结果填在记录表预测这一栏。

你认为哪个承受力最强,就填1,第二的就填2,清楚吗?3.刚才各组的结论只是大家的预测罢了,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预测是正确的呢?(在上面放重物就行了,比一比,哪种形状上放的书多就是谁的承受力大。

)4.请同学们想一想,做这个实验时有什么注意点吗?(板演:书不能放斜)(1)应放相同的重物(书),要一本一本地放.(2)纸筒要平放,并要放在书的中间。

(3)要使重物在纸筒上保持平衡后再松手。

(4)放到纸筒倒了为止,如果在某一个纸筒上放了5本书,塌下去了,那这个纸筒的承受力应是4本书,就在记录表的相应位置写4。

(5)动作要小心但又要讲究速度,放薄的书。

5.学生实验。

(3-7号组员分别进行实验,1号组长负责纪录,2号组员协助其他组员。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2.1.折形状》word教案(5)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2.1.折形状》word教案(5)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折形状课题折形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3.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过程反思与讨论一、集中话题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5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3.活动: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

4.交流: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

二、探索和调查1.谈话: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2.活动: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谈话: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6.学生讨论,记录好预测结果。

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引出本课的内容,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教师提醒:它们能放在一起比较吗?为什么?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7.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8.学生讲述方法。

教师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呢?9.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10.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

13.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14.教师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折形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3、能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4、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教学准备: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预习要求:观察生活各种各样的形状,了解各种形状的承受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2、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5、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薄薄的纸,如果改变形状,的确可以托起较重物体。

薄的材料用不同方式折叠和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其承受力大小也不相同。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1、出示课本第18页的图片,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四、拓展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2、演示,课本第18页的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蛋壳、书若干。

学生材料:每组A4纸4-5张、双面胶1卷、剪刀1把、直尺1把、书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探究用一张纸托起一个重物的方法
1.出示一张A4的复印纸和一本科学课书,问:这是一张薄薄的纸片,连站不站不起来(教师演示给学生看),你们能不能想办法用这张纸托起这本课本呢?注意要保证课本离桌面15厘米以上。

2.提问:为什么现在一张纸可以承受一本书的重量?
3.揭题: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折形状》。

(板书课题)
二、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谈话:说到形状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你们认识吗?说说看。

小结: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台体、球体等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2.观察我们的教室,说说教室里的一些物体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3.说说下面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的?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课本16页下半页内容)
小结:因为自然界中生物所具有的形状,有抵御风雨,增加自身承受力打得的优势,所以人
们就根据它们的形状建造了房屋、金字塔,制作了帐篷、台灯等。

三、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1.折形状
(1)谈话:刚才我们只是简单的改变了纸的形状,就增加了它的承受力,下面我们就借助这张纸来进行研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间的关系。

这张纸可以折成圆柱型纸筒,除此之外,你还能把纸折成什么形状?
(2)谈话: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现在来重点研究一下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这四种形状的纸筒,看哪种承受力最大,好不好?(教师展示四种形状)(3)小组讨论回答:折纸筒需要什么材料?怎么折?折时注意什么?
a、应为相同材料的纸,如A4纸,单层,且纸张大小相同(不变量),纸的形状不同(变量)
b、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小组内所折的纸筒高度应该一样
c、纸筒上下两边要平,胶带要把缝隙粘牢固。

(4)小组合作折纸筒。

小组长分配任务,每人折一种形状的纸筒。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选择实验用的纸筒,为实验操作控制变量,向学生渗透设计实验的方法。


2.预测
猜一猜:在这几种纸筒中哪个承受力最大?学生将纸筒按承受力的大小排序,并把预测结果填在表格中
附:实验表格
探究纸筒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实验
(1)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得出:
a.放书本时,要对准纸筒中心,轻拿轻放,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

b.每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如重复使用,实验结果将不准确。

c.如放4本书纸筒被压坏,它的承受力应为3本书。

(2)小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4.结论
(1)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利用EXCEL进行统计,求出平均值。

提问:通过数据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圆柱形纸筒承受力大?
(2)结论:随着多边形边数的增加,纸筒承受力越大,圆柱形纸筒承受力最大。

薄的材料用不同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四、拓展应用
1.应用
(1)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课本18页上内容)
(2)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
2.看视频,讨论:为什么鸡蛋不易破碎?
3.播放课件:
展示壳体结构的悉尼歌剧院、北京网球馆等图片。

4.思考:生活中哪些建筑的设计来源于生物。

五、总结全课
1.谈话: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课后同学们注意观察周围的各种各样物体,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1.折形状
纸筒形状不同承受力不同
圆形承受力最大
物体形状不同承受力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