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应用补益中成药

合集下载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常用补益类中成药2013-04-24 | 争筝静净 |转藏(108)1、补气药补中益气丸成分黄芪,党参,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功效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用于脾肺气虚引起的头痛懒言,阴虚自汗,恶风厌食,劳症寒热,久泻久痢,胃下垂,子宫下垂等参苓白术丸成分白扁豆,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莲子,桔梗,砂仁,薏米功效调补脾胃,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良,或吐或泻,形瘦色萎,神疲乏力六君子丸,成分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甘草陈皮大枣生姜功效健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痛便溏2助阳药金匮肾气丸成分熟地山药肉桂丹皮茯苓山茱萸附子泽泻功效温补肾阳,用于肾经亏损,脾胃虚寒,腰酸足软,小腹拘挛,遗精,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下肢浮肿及消渴脚气等人参鹿茸丸成分人参,补骨脂鹿茸,巴戟天,当归,杜仲牛膝,警丝子,茯苓,黄芪龙眼肉,五味子,黄柏,香附,冬虫夏草功效滋肾益气,补血生精,用于精血亏损引起的气血两亏,精神不振,目暗耳顾,阳痿遗精,自汗盗汗,腰酸办及妇女血寒,子宫寒冷,崩漏带下五子补肾丸成分枸杞子,警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功效滋补肾水,添精益髓,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阳萎精薄,尿后余漓。

无比山药丸山药,杜仲,山茱萸,警丝子,泽泻五味子,熟地黄,肉苁蓉,茯苓,巴戟天,牛膝,赤石脂功效滋阴补肾,健脾益胃,用于脾肾亏损引起的腰腿无力,身体衰弱,梦遗,滑精,盗汗,遗尿,耳鸣,目暗金鹿丸成分活鹿,楮实子,巴戟天,葫芦巴,黄芪,牛膝,锁阳,枸蕊子,五味子,党参,甘草,天门冬,肉肉蓉等。

功效曙壮肾阳,固精益气,用于肾阳亏损引起的精神衰惫,神志不安,头眩耳聋,遗精盗汗,面黄无力,及崩漏带下等补肾强身片:成分淫羊藿,警丝了,金樱子,狗脊,女贞子功效补肾强身,用于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眼花心悸,阳痿青蛾丸成分胡桃仁,补骨脂,杜仲,大蒜功效温肾暖腰,用于肾亏虚寒引起的腰痛,腿膝足奚落酸痛以及白带等龟龄集:黄毛鹿茸,地黄,补骨脂,人参,石燕,熟地黄,大青地方国营,细辛,砂仁,杜仲,麻雀脑,丁香,蚕蛾等功效补肾壮阳,用于阳痿,阳寒腹痛,腰膝酸软无力等。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也称为中药制剂,是指采用中药或中药材作为原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制备而成的制剂。

它具有中药成分的特性,也保留了现代药物制剂的规范和标准化操作。

中成药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我国临床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应用1. 青霉素消炎片青霉素消炎片是一种使用链霉素作为原料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

它能够有效地杀死细菌,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但青霉素消炎片对某些细菌耐药性较强,因此在用药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2. 人丹人丹是一种以黄连、黄芩、龙胆草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急性肠胃炎等病症。

人丹副作用少,疗效确切,广泛受到患者的青睐。

3. 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以丹参、三七、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活血化瘀、增加微循环、保护心肌等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能够改善脾胃功能,提高食欲,促进消化等。

4.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以熟地、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滋阴补肾、壮阳补益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早泄、阳痿不举等症状。

金匮肾气丸副作用少,可以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1.在使用中成药之前需要了解自身的体质和病情,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中成药不能作为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的手段。

3.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4.患有重病或慢性病的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中成药在临床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尽管中成药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慎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分析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药品,其临床应用广泛且多样化。

本文将分析几种常见的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包括参苓白术散、肠炎宁片、清热解毒胶囊和补肾益精片等。

通过详细的解析和举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

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由参、苦参、苦苓、白术等草药成分制成。

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在临床上,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这些是脾胃功能不良的表现。

此时,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服用参苓白术散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道的吸收功能。

其次,我们来看看肠炎宁片的临床应用。

肠炎宁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板蓝根、黄芩和生地黄等草药制成。

其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肠胃道感染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在儿童肠炎流行季节,很多儿童容易患上肠病毒引起的肠炎。

这时,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服用肠炎宁片来缓解症状,抑制肠道病毒的生长。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清热解毒胶囊的临床应用。

清热解毒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黄芩、黄连、连翘等草药制成。

其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常出现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这些都是感染性疾病的表现。

此时,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服用清热解毒胶囊来清热解毒,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补肾益精片的临床应用。

补肾益精片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枸杞子、淫羊藿、巴戟天等草药制成。

其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肾阳虚导致的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在中老年男性中,常出现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等症状,这是由于肾阳虚导致的。

此时,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服用补肾益精片来补益肾阳,提高性功能,缓解腰膝酸软等症状。

综上所述,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通过对参苓白术散、肠炎宁片、清热解毒胶囊和补肾益精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成药能够对一系列疾病和症状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补益中成药名词解释

补益中成药名词解释

补益中成药名词解释
补益中成药是指一类以调节人体机能为目标的药品,常常用于弥补身体某些不足或缺陷,以达到保健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补益中成药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
1. 人参:人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誉为“万能药”,具有调节免疫力、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功效。

常见的人参制品包括人参片、人参饮料、人参保健品等。

2. 鹿茸:鹿茸也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茸毛茸血、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鹿茸制品包括鹿茸片、鹿茸口服液、鹿茸保健品等。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等功效。

黄芪制品包括黄芪片、黄芪口服液、黄芪保健品等。

4. 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熟地黄精、补血等功效。

熟地黄制品包括熟地黄片、熟地黄口服液、熟地黄保健品等。

5. 枸杞:枸杞具有补肝肾、明目、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枸杞制品包括枸杞片、枸杞饮料、枸杞保健品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补益中成药,还有一些其他的品种,如海参、鲍鱼、蜂蜜、燕窝等。

补益中成药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

中成药临床应用体会

中成药临床应用体会

中成药临床应用体会引言中成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类型,是指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在经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后制成的药物。

中成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体会。

中成药的分类和特点中成药根据其制备形式和临床应用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丸剂类:如清肺止咳丸、四君子丸等。

2. 散剂类:如牛黄解毒散、感冒灵散等。

3. 膏剂类:如正天丸、九芝堂脑复康软膏等。

4. 饮片类:如桂枝汤、逍遥丸等。

中成药的特点包括: - 综合作用:中成药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具有多种成分和作用。

这使得中成药可以综合调节人体机能,起到多种治疗作用。

- 适应症广泛:中成药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 安全性高:中成药大多以天然草药为原料,制剂过程中少有添加剂,因此安全性相对较高。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体会临床常用的中成药1.清热解毒类:如银翘散、板蓝根颗粒。

这类中成药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炎等症状,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有效缓解感染引起的不适。

2.补益类: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

这类中成药常用于治疗虚弱、疲劳等症状,通过补益脏腑,调节人体机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3.活血化瘀类:如川芎茶剂、红花注射液。

这类中成药常用于治疗血液循环障碍、瘀血等症状,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中成药的优势和不足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 优势 - 综合调节:中成药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可以综合调节人体机能,起到全面治疗的作用。

- 适应症广泛:中成药适用于多种疾病,尤其在病因不明或病情复杂的情况下,中成药可以起到综合治疗的作用。

- 安全性较高:中成药以天然草药为原料,制剂过程中添加剂较少,因此相对较安全。

不足•疗效较慢:相对于化学药物,中成药的疗效较慢,需要一段时间的应用才能见效。

•个体差异大:中成药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不同人体对草药的适应性和反应性有所差异,因此疗效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2013-04-24 | 争筝静净 |1、补气药补中益气丸成分黄芪,党参,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功效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用于脾肺气虚引起的头痛懒言,阴虚自汗,恶风厌食,劳症寒热,久泻久痢,胃下垂,子宫下垂等参苓白术丸成分白扁豆,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莲子,桔梗,砂仁,薏米功效调补脾胃,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良,或吐或泻,形瘦色萎,神疲乏力六君子丸,成分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甘草陈皮大枣生姜功效健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痛便溏2助阳药金匮肾气丸成分熟地山药肉桂丹皮茯苓山茱萸附子泽泻功效温补肾阳,用于肾经亏损,脾胃虚寒,腰酸足软,小腹拘挛,遗精,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下肢浮肿及消渴脚气等人参鹿茸丸成分人参,补骨脂鹿茸,巴戟天,当归,杜仲牛膝,警丝子,茯苓,黄芪龙眼肉,五味子,黄柏,香附,冬虫夏草功效滋肾益气,补血生精,用于精血亏损引起的气血两亏,精神不振,目暗耳顾,阳痿遗精,自汗盗汗,腰酸办及妇女血寒,子宫寒冷,崩漏带下五子补肾丸成分枸杞子,警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功效滋补肾水,添精益髓,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阳萎精薄,尿后余漓。

无比山药丸山药,杜仲,山茱萸,警丝子,泽泻五味子,熟地黄,肉苁蓉,茯苓,巴戟天,牛膝,赤石脂功效滋阴补肾,健脾益胃,用于脾肾亏损引起的腰腿无力,身体衰弱,梦遗,滑精,盗汗,遗尿,耳鸣,目暗金鹿丸成分活鹿,楮实子,巴戟天,葫芦巴,黄芪,牛膝,锁阳,枸蕊子,五味子,党参,甘草,天门冬,肉肉蓉等。

功效曙壮肾阳,固精益气,用于肾阳亏损引起的精神衰惫,神志不安,头眩耳聋,遗精盗汗,面黄无力,及崩漏带下等补肾强身片:成分淫羊藿,警丝了,金樱子,狗脊,女贞子功效补肾强身,用于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眼花心悸,阳痿青蛾丸成分胡桃仁,补骨脂,杜仲,大蒜功效温肾暖腰,用于肾亏虚寒引起的腰痛,腿膝足奚落酸痛以及白带等龟龄集:黄毛鹿茸,地黄,补骨脂,人参,石燕,熟地黄,大青地方国营,细辛,砂仁,杜仲,麻雀脑,丁香,蚕蛾等功效补肾壮阳,用于阳痿,阳寒腹痛,腰膝酸软无力等。

合理使用补益类中成药

合理使用补益类中成药

合理使用补益类中成药课程32合理使用补益类中成药一、中成药概述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二、中成药安全性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

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1 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2 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多种类型,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

3 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注意药物过敏史。

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3)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

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流浸膏剂 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媒浸出有效成分,蒸去 部分溶剂,调整浓度使每lml相当于原药材lg的液体浸出 制剂。除少数品种直接服用外,多用作合剂、酊剂、糖 浆剂等的原料。制剂如当归流浸膏、益母草流浸膏等。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三)液体剂型
合剂(含口服液) 系指中药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 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单剂量包装的又称口 服液。合剂可发挥中药的综合作用:吸收快、奏效迅速, 可批量生产;与汤剂比较,携带、贮存、使用方便;药 液经浓缩工艺,服用量少,口感好。缺点是不能随证加 减;容易染菌,需加入防腐剂,对生产条件要求高;易 产生沉淀。制剂如小建中合剂、小青龙合剂等。
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 物细粉,用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赋型剂制成的丸剂,浓缩丸古称 “药膏丸”,如十全大补丸等。
糊丸系药物细粉用米糊(糯米糊、黄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的 丸剂,如小金丹牛黄醒消丸等。蜡丸系药物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 成的丸剂。成丸后在体内释药较糊丸更为缓慢,有缓释长效作用, 并可减少毒剧药物或刺激性药物不良反应。如肥儿丸等。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丸剂 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它辅料制成 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水丸是指药物细粉(一般80~120目)以水(冷开水、蒸馏水或去 离子水)或处方规定的水性液体(如酒、醋、蜜水、药汁等)为赋 形剂制备的丸剂,如香砂养胃丸、保和丸等。
蜜丸系指药物细粉以炼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分为大蜜丸和小蜜 丸两类,如养阴清肺丸、六味地黄丸等。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一)固体剂型
散剂 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 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粉末的 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 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 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应注意散剂由于分散度大 而造成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增强。制剂 如冰硼散、口腔溃疡散等。

补益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考核试题

补益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考核试题

补益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四君子丸的功能是()[单选题]*A、益气和营√B、升阳举陷C、燥湿化痰D、补脾益B市E、健胃2.六君子丸的功能是()[单选题]*A、益福口营B、升阳举陷C、燥湿化痰√D、补脾益B市3.参苓白术散的功能是()[单选题]*A、益福口营B、升阳举陷C、燥湿化痰D、补脾益肺√4.补中益气丸的功能是()[单选题]*A、益气和营B、升阳举陷VC、燥湿化痰D、补脾益肺E、健胃5.薯费丸的功能特点是()[单选题]*A、益气?口营√B、升阳举陷C、燥湿化痰D、补脾益肺E、健喇口胃6.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功能的中成药是()[单选题]*A、济生肾气丸√B、青蛾丸C、右归丸D、五子衍宗丸E、桂附地黄丸7.青蛾丸的君药是()[单选题]*A、杜仲√B、补骨脂C、懒B仁D、大蒜8.五子衍宗丸的君药是()[单选题]*B、菟丝子U覆盆子D、五味子9.青蛾丸的功能是()[单选题]*A、滋肾补阴B、滋阴降火C、温肾化气D、补肾强腰√10.右归丸的功能是()[单选题]*A、滋肾补阴B、滋阴降火C、温肾化气D、温补肾阳√11.左归丸的功效是()[单选题]*A、滋肾补阴√B、滋阴降火C、温肾化气D、温补肾阳E、补中益气A、当归C、白芍D、川莒13.六味地黄丸的注意事项不包括()[单选题]*A、阳虚者慎用B、感冒者慎用C、脾虚者慎用D、气滞者慎用E、阴虚者慎用V14.五子衍宗丸的使用注意事项不包括()[单选题]*A、感冒者慎用B、忌食辛辣C、忌食生冷D、节制房事E、肾虚精亏者慎用√15.右归丸的使用注意事项不包括()[单选题]*A、孕妇慎用B、阴虚火旺者慎用C、心肾不交者慎用D、湿热下注者慎用E、命门火衰者慎用,B、六味地黄丸VC、左归丸D、右归丸E、大补阴丸17.左归丸的使用注意事项不包括()[单选题]*A、肾阳亏虚者慎用B、命门火衰者慎用C、阳虚腰痛者慎用D、外感寒湿者慎用E、阴血不足者慎用√18.六味地黄丸的君药是()[单选题]*A、萸肉B、熟地√U山药D s茯苓E、牡丹皮19.知柏地黄丸的君药是()[单选题]*A、知母B、黄柏C、熟地黄√D、茱萸20.左归丸的君药是()[单选题]*A、知母B、黄柏C、熟地√D、党参21.玉泉丸的功能不包括()[单选题]*A、清热B、养阴C、生津D、止渴E、补血√22具有滋肾补阴功能的中成药是()[单选题]*A、右归丸B、左归丸√C、济生肾气丸D、大补阴丸E、补中益气丸23.具有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的中成药是()[单选题]*A、右归丸VB、左归丸C、济生肾气丸D、大补阴丸24.具有温肾化气的中成药是()[单选题]*A、右归丸B、左归丸C、济生肾气丸√D s大补阴丸25.具有补中益气的中成药是()[单选题]*A、右归丸B、左归丸C、济生肾气丸D、大补阴丸E、补中益气丸V26.具有滋阴降火的中成药是()[单选题]*A、右归丸B、左归丸C、济生肾气丸D、大补阻丸√27.具有利水消肿的中成药是()[单选题]*A、右归丸B、左归丸C、济生肾气丸√D、大补阴丸28.含有硫酸亚铁的中成药是()[单选题]*A、参黄降糖胶囊B、消渴丸C、健脾生血颗粒VD、济生肾气丸E、桂附地黄丸29.服用后部分患儿可出现牙齿颜色变黑,停药后可逐渐消失的药物是()[单选题]*A、参黄降糖胶囊B、消渴丸C、健脾生血颗粒VE、济生肾气丸30.因对胃有刺激性,故宜在饭后服用的中成药是()[单选题]*A、参黄降糖胶囊B、消渴丸C、健脾生血颗粒VD、济生肾气丸31.服药期间忌饮茶、忌与含糅酸类药物合用的中成药是()[单选题]*A、参黄降糖胶囊B、消渴丸C、健脾生血颗粒VD、济生肾气丸32补虚剂中助阳剂有()[多选题]*A、补中益气丸B、济生肾气丸√C、五子衍宗丸√D、左、归、丸E、右归丸V33.六味地黄丸中被后世称为三泻的药物是()[多选题]*A、茯苓√B、车前子C、泽泻√D、牡丹皮√34.补阴剂有哪些()[多选题]*A、四物合剂B、左归丸√C、右归丸√D、六味地黄丸E、玉泉丸√35.六君子丸的功能特点是()[多选题]*A、益气和营B、升阳举陷C、燥湿化痰√D、补脾益气√36.参苓白术散的功能特点是()[多选题]*A、益气和营B、升阳举陷C、燥湿化痰D、益肺气√E、补脾胃V37.补中益气丸的功能特点()[多选题]*A、益领口营B、升阳举陷VC、燥湿化痰D、补脾益肺E、补中益气√38.薯族丸的功能特点()[多选题]*A、益福口营√B、升阳举陷C、燥湿化痰D、补脾益肺E、调理脾胃√39.济生肾气丸的功能有()[多选题]*A、温肾√B、化气√C、活血D、利水√E、消肿√40.青蛾丸的药物组成()[多选题]*A、杜仲√B、补骨脂√C、核桃仁√D、大蒜√41.右归丸的功能是()[多选题]*A、滋肾补阴B、滋阴降火C、填精止遗VD、温补肾阳√42.五子衍宗丸的药物组成有()[多选题]*A、枸杞子√B、菟丝子√U覆盆子√D、五味子√E、车前子√43.青蛾丸的功能是()[多选题]*A、补肾√B、降火C、滋阴D、强腰√44.五子衍宗丸的使用注意事项是()[多选题]*A、感冒者慎用√B、忌食辛辣VC、忌食生冷√D、节制房事√45.左归丸的功效是()[多选题]*A、滋肾√B、降火C、化气D、温肾E、补阴√46.左归丸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多选题]*A、肾阳亏虚者慎用√B、命门火衰者慎用VC、阳虚腰痛者慎用√D、外感寒湿者慎用√E、气滞血瘀者慎用√47知柏地黄丸的药物组成有()侈选题]*A、知母√B、黄柏√C、熟地√D、山茱萸(制)√E、茯苓√48.四物合剂的药物组成有()[多选题]*A、当归√B、熟地√U白芍√D、川营√49.六味地黄丸的注意事项有()[多选题]*A、阳虚者慎用√B、感冒者慎用√C、脾虚者慎用√D、气滞者慎用VE、食少纳呆者慎用,50.右归丸的使用注意事项有()侈选题]*A、含有毒附子,不宜久服或过量VB、阴虚火旺者慎用√C、心肾不交者慎用√D、湿热下注者慎用√E、暑湿泄泻者慎用V。

补益中成药

补益中成药

【组方分析】 君:熟地黄——甘润味厚,滋阴养血。 臣:当归——补血养血,活血调经。 熟地与当归相配,相须为用,增强补虚 止血之力,又具活血行滞之功。 佐:白芍——和营阴,养肝血。 川芎——活血行气,调经止痛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 效。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治疗妇女黄体功能不 全之不孕症、胎盘遗留症、子宫肌瘤、妇 女不明显原因性腰痛、重症肌无力、血管 神经性头痛、百日咳、胃下垂、肩关节周 围炎、扁平疣、腭扁桃体肥大症、坐骨神 经痛、耳源性眩晕等病症属于冲任虚损, 营血虚滞者。 【使用注意】 1.平素脾胃阴虚,食少便溏者忌用。2.小儿 体质嫩弱者,用量宜轻。3.孕妇慎用。
【功效】 温补气血,气血双补。 【主治】 气血虚寒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 精神倦怠,心悸气短,失眠,四肢乏力, 舌淡苔白,脉象细弱;以及妇女崩漏、疮 疡不敛者。

【组方分析】 本中成药处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 炙甘草(即四君子汤)益气补中,健脾养 胃;以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即四 物汤)补血和血;再加黄芪甘温纯阳,善 补后天之气,助四君补气之力;肉桂温阳 益火,以鼓舞气血生长。诸药相合,共凑 温补气血之功,为用治气血两虚而偏寒之 证的常用著名方剂。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 低热、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 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神经衰弱、白 细胞减少症、贫血、肺心病、银屑病、肿 瘤、周期性肌肉麻痹、子宫肌瘤等属于脾 胃气虚者。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慎用。
补中益气丸
【处方】 炙黄芪200 g 党参60 g 炙甘草100 g 白 术(炒)60 g 当归60 g 升麻60 g 柴胡 60 g 陈皮60 g 【剂型规格】 水丸,6g/100粒,8g/袋;大蜜丸,9g /丸。

补气补血中成药

补气补血中成药
益肺气,固表,止汗
补气补血中成药
第15页
生脉饮
组成: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气阴两虚证。
病机及症状
温热、暑热、久咳
症状
耗气伤津:神疲乏力,汗多,咽干口渴
干咳少痰,气短懒言
治则:益气养阴生津
补气补血中成药
第16页
方解:
人参——补气生津
(补)
麦冬——养阴生津
(润)
五味子——敛肺止汗,生津止渴 (敛)
益气渗湿法 代表方
补气补血中成药
第13页
玉屏风口服液
❖ 【性状】为棕红色至棕褐色液体;味甜、微 苦、涩。
❖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 【主治】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
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补气补血中成药
第14页
玉屏风口服液
黄芪—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补气固表止汗 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 防风—散风御邪
心神失养:心悸失眠,面色无华
血虚
肝失所养:头晕目眩,爪甲色淡
月经失调,或经闭
血瘀:少腹疼痛,甚瘕块硬结
补气补血中成药
第22页
治则:补血为主,和血为辅。 方解: 君:熟地——滋阴养血 臣:当归——补血活血,为养血调经要药 佐:白芍——养血益阴
川芎——活血行气 特点:
血中血药(熟地、白芍)与血中气药(当归、 川芎)相配,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正, 为补血调经之基础方。
补气补血中成药
第25页
特点:
1、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2、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四物合剂与归脾丸功效比较
相同点:都有养血补虚之功
不一样点:
功效
主治
归脾丸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 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 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0年6月目录前言 (2)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一、中成药的剂型 (3)二、中成药分类 (7)三、中成药安全性 (9)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二、联合用药原则 (12)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第三部分各论 (16)一、解表剂 (16)二、泻下剂 (17)三、和解剂 (18)四、清热剂 (19)五、祛暑剂 (20)六、温里剂 (21)七、表里双解剂 (22)八、补益剂 (23)九、安神剂 (24)十、开窍剂 (25)十一、固涩剂 (25)十二、理气剂 (26)十三、理血剂 (27)十四、治风剂 (28)十五、治燥剂 (29)十六、祛湿剂 (30)十七、祛痰剂 (31)十八、止咳平喘剂 (32)十九、消导化积剂 (33)二十、杀虫剂 (34)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前言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典-临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

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11-06补益中成药

11-06补益中成药
应用补益中成药须注意以下事项:应分清气血阴 阳的偏衰,其次是要辨清虚证的具体部位,再结合 脏腑相互资生关系,予以补益。
中医药学概论
第六节 补益中成药
正确运用补益中成药要学会辨明:
一辨辨病清因性与质表里
•症状以功能不足为主—气虚、阳虚 •症状以营养不足为主—血虚、阴虚
辨清部位
• 气虚、血虚—脾胃 • 阴虚、阳虚—肾
血虚血热、肝火旺盛所致的月经过多、崩中漏下、胎动漏红等症不 适用 。
中医药学概论
归脾丸(心脾气血两虚、脾不统血证)
【临床表现】 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病因病机】 主要是脾虚血少,心失所养,统摄无权所致。
【治法及中成药】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归脾丸。
【使用注意】 热邪内伏、阴虚脉数者忌服 。
虚弱证,同具有补气健脾之功
中医药学概论
鉴别
配伍

四君子丸 补中益气丸
以补气健脾的人 在补气健脾的基础 参、白术、茯苓 上配伍升阳举陷之 为主,为治脾胃 黄芪、升麻等 气虚的基础方
主治 脾胃气虚证
脾虚下陷证
功用 益气健脾
健脾升阳
同 同用人参、白术、甘草,均可治疗脾胃
虚弱证,同具有补气健脾之功
中医药学概论
血虚
营血虚滞 心脾两虚
中医药学概论
案例解析2
女,22岁。平素体弱,3年前开始经行 前期,十余日一行,经水量多色淡,淋漓不 尽,略有小块。经常有头晕,心悸,体倦, 食欲不振,脉缓,舌质淡,苔白薄。
试分析应如何诊治?
中医药学概论
分析
主诉:经行前期,十余日一行,量多3年。 病因:平素气虚,脾不统血。 辨证:体倦,食欲不振,脾气虚。经行前期,量多色 淡,淋漓不尽,脾不统血。心悸,失眠,脉缓,血不 养心;舌质淡,苔白薄,里证,虚证。为心脾气血两 虚。

中成药药理分类

中成药药理分类

中成药药理分类
中成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补益类中成药:具有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等功效,适用于气虚血弱、肝肾不足等症状。

常见的有人参、黄芪、党参、枸杞等。

2.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等功效,适用于热毒病、痈肿疮疡等症状。

常见的有黄连上清丸、银翘解毒片、牛黄解毒丸等。

3.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功效,适用于瘀血阻滞、经络不通等症状。

常见的有川芎嗪胶囊、丹参滴丸、三七伤药片等。

4. 安神助眠类中成药:具有安神催眠、镇静止痛等功效,适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常见的有酸枣仁丸、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等。

5. 祛湿化痰类中成药:具有祛湿化痰、理气活血等功效,适用于痰湿凝聚、气滞血瘀等症状。

常见的有茯苓桂枝汤、四君子汤、加味逍遥散等。

中成药的种类

中成药的种类

中成药的种类
1.解表中成药
代表药物有感冒清热颗粒、小儿感冒颗粒、藿香正气水、柴胡口服液、通宣理肺丸等,功效为疏风解表,常用于治疗外寒里饮证。

2.清热中成药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热证,例如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便秘、风热感冒、热毒壅盛所致的扁桃体炎等病症,代表药物主要有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龙胆泻肝丸等。

3.温里中成药
这类药物的功效为温中健脾,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等病症,常用药物有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等。

4.理气中成药
例如逍遥丸、木香顺气丸、舒肝丸等,有利于疏肝理气,缓解肝气郁结、胸脘痞闷、胸胁胀痛等病症。

5.理血中成药
常用药物有三七伤药片、丹参片等,功效为舒筋活血和散瘀止痛等,能够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瘀阻、气滞血瘀等病症。

6.补益中成药
补益中成药包括当归丸、归脾丸、八珍丸等,有利于滋补人体。

中成药临床运用

中成药临床运用
的包装并携带方便。
1、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2、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3、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 4、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 清退虚热、气血两清; 5、祛暑剂: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 6、温里剂: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7、表里双解: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 8、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9、安神剂:重镇安神、滋养安神; 10、开窍剂:凉开、温开;
是以制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
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以
治疗里寒证的中成药。温里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三大类。临床以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 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为辩证要点。临床可用 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末稍循 环障碍、血栓闭寒性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者。
乙酰氨基酚等药。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
嗽、口干、咽喉疼痛。
【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个别患者服用维C银翘片导致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死亡。
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牵牛子、甘遂等药物为主
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
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泻下剂分为寒下、 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 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辩证要点。临床可用于治疗 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
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①麻仁丸
【主要成份】由麻仁、制大黄、炒杏仁、郁李仁、当归、生白芍、厚朴、枳实组成。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消食导滞。用于胃肠炽热所致的大便秘结、胸腹胀满、口苦尿黄。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性便秘慎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20
说明书中常用术语 • 忌用
• 避免使用或最好不用。有些患者在服 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引起明显的副作用。
21
说明书中常用术语 • 忌用
• 但当病情需要不得不使用某些忌用药物 时,应当寻找药理作用类似但不良反应 较小的其它药品代替。
• 若非用不可时,则须同时应用能对抗或 减弱其副作用的药品,将不安全因素减 到最低限度。
中成药分类
17.祛痰剂: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 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 18.止咳平喘剂:清肺止咳、温肺止咳、 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 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 19.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消食。 20.杀虫剂:驱虫止痛、杀虫止痒。
中成药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 药品名称不规范
概念、 及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品分类管理制
度。我国第一批非处方药西药为23类165个品种,中成药 有160个品种。 年,我国自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以来,共公 布了4610种非处方药,其中70%以上是中成药。 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102个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纳 入其中,中成药比例约占总数的1/3。 年,在中国已上市约 23,000多个药品中,有15,000多 个为中成药。 年,为了加强对中成药的管理,颁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
中益气丸、补中益气颗粒、苁蓉益肾颗粒、 通天口服液 口服。
中成药的剂型和分类
中成药的剂型
(一)固体制剂—固体剂型是中成 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 用方便。
中成药的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
(二)半固体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
(三)液体制剂
中成药的剂型
(四)气体剂型 气雾剂
中成药分类

补益类中成药

补益类中成药
• 气虚虽有脾气虚与肺气虚之分,但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 源”,“肺主一身之气”。而肺气的来源,则又赖于脾胃运 化水谷之精华以润养,故补气以补脾为主。脾气旺,则肺气 自充。健脾亦可以补气。
• 常用补气中成药有补Leabharlann 益气丸、补益资生丸、参苓白术丸等。
四君子丸 /颗粒/合剂/袋泡剂
• 【处方】党参200g 白术(炒)200g 茯苓200g 炙甘草 100g
有汗,头痛怕风,渴喜热饮,食欲不振,及气陷脱 肛,子官脱垂等。 • 对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等均有较好效果。 • 凡一般慢性病,症见脾胃虚弱,气短懒言,身体乏 力,自汗,动则气促,食欲不振等症均可应用。 • 用法为水丸每服6克,片剂每服6片,均日服两次, 温开水送下。
• 补益资生丸
• 为蜜丸。 • 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开胃进食。 • 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脘闷腹胀,
所以助阳的中成药是以温补肾阳为主。 • 肾阳衰弱症见:畏寒肢冷,阳萎遗精,腰酸腿
软,小便频数,精神不振等症。 • 治宜温肾助阳。可服左归丸、全鹿丸、金匮肾
气丸等。
左归丸
• 主要功用为补肝肾、益精血。 • 适用由肝肾虚弱,精血不足引起
的形体消瘦,腰膝酸软,目暗耳 鸣,骨蒸盗汗,遗精等症。
• 此药源于六味地黄丸,但方中不用牡丹皮清肝火,泽 泻清肾火,茯苓渗脾湿,而是增加了菟丝子、枸杞子 滋补肝肾,龟板胶育阴潜阳,鹿角胶睃补精血,怀牛 膝强健筋骨。所以此药补肝肾、益精血作用较六味地 黄丸为强。其两药区别在于左归丸是有补无泻,而六 味地黄丸补中有泻,左归丸适用于纯虚之证,而六味 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证。
参芪益气酒
•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用于气阴两 虚证,证见病后体虚,食少倦怠等。

中成药功效分类

中成药功效分类

中成药功效分类
中成药指的是由多种中草药或天然药物组合而成的药品,具有中药治疗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根据其功效不同,中成药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清热解毒类:主要治疗热毒病,如感冒发热、扁桃体炎、肺
炎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等作用。

2. 补益类:主要治疗体虚、气血不足等病证,如贫血、乏力、
面色苍白等,具有滋补益气、养血安神等作用。

3. 活血化瘀类:主要治疗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瘀斑等,如痛经、淤血性皮肤病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作用。

4. 安神类:主要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具有镇定
安神、调节情绪等作用。

5. 止咳化痰类:主要治疗各种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感冒、支
气管炎等,具有止咳化痰、抗炎杀菌等作用。

以上仅是中成药的几种功效分类,实际上中成药的功效还有很多,例如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健胃消食等。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症状来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在使用中成药时,也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重点(中成药临床)什么是中成药?答: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供临床医生辩证使用或患者根据需要直接购用的一类药物。

什么是剂型?答:剂型,是根据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临床用药的需要,所配制成的具有一定形式的制剂。

列举5个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答:列举有:清热地黄片、新癀片、板蓝根颗粒、牛黄解毒片、穿心连片六味地黄丸是哪六味药?答:有:熟地黄、怀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龙胆泻肝汤的主治病症答:主治:1、肝经实火上炎证,症见口苦肋痛,目赤,耳聋等。

2、肝经实热下注证,症见小便黄赤淋浊,阴痒阴肿,妇女带下等病症。

藿香正气丸(正气水)的主治病症答:主治:1、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脘闷食少,恶心呕吐,肠鸣泄泻。

2、霍乱吐泻、晕车晕船、山岚瘴疟等由于混浊内阻,脾胃不和所致者。

银翘解毒丸的主治病症、临床表现、功效答:主治:温病初起。

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功效:发散风热,清热解毒。

逍遥散的主治病症、临床表现、功效答:主治病症:肝郁血虚,脾气不足证。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功效: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补益中成药●概念:以补虚药为主组成,具有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强壮脏腑功能的作用,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类中成药。

为“八法”中的补法。

●分类与适应证:● 1、补益中成药分为六类:● 2、补气——气虚证● 3、补血——血虚证● 4、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 5、补阴——阴虚证● 6、补阳——阳虚证7、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使用注意:●1.据因而补:针对虚证而设,应用时当首辨致虚之因,以便于选用恰当的方剂,方可奏效。

●2.注意调理整脾胃的功能,适当配伍理气健脾和胃的药物。

●3.根据虚证的缓急,治宜缓补或峻补分施,以确定丸、散剂成药的应用。

4. 制备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务使药味尽出。

服药时间以空腹服用为佳。

一、补气中成药四君子丸【处方】党参200 g 白术(炒)200 g 茯苓200 g 炙甘草100 g【剂型规格】水丸,100 g/瓶。

【功效】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主治】脾胃气虚证脾失健运:不思饮食、大便溏薄;气血化源不足:面色苍白、语音低微、四肢无力、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组方分析】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臣: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参、术相须为用,增强补气健脾益胃之效。

佐:茯苓——健脾渗湿术、苓相配,健脾助运,相辅相成。

前者补中健脾,守而不走;后者渗湿助运,走而不守(走与守)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2、现代运用:(1)消化系统计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2)血液系统疾病:白细胞减少症、贫血;(3)其它类:肺心病、银屑病、肿瘤、周期性肌肉麻痹、子宫肌瘤等属于脾胃气虚者。

3、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慎用。

补中益气丸【处方】炙黄芪200 g 党参60 g 炙甘草100 g 白术(炒)60 g 当归60 g 升麻60 g 柴胡60 g 陈皮60 g 【剂型规格】水丸,6g/100粒,8g/袋;大蜜丸,9g /丸。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证:少气懒言,体倦乏力,动则气促,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脉虚软者。

2.中气下陷证: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3.气虚发热证:发热自汗出,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食少体倦,脉洪而虚者。

【组方分析】君:黄芪—益气补中,升阳固表。

臣: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

佐:陈皮—理气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

当归——养血补虚使: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引药上行,引药上行。

特点:补气药与升提药相配,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代表方。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脉虚软无力。

2、现代运用:(1)脏器下垂: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2)重症肌无力;(3)慢性肝炎、慢性肾炎;(4)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属于脾胃气虚,或清阳下陷者。

3、使用注意:阴虚发热或肝阳上亢证,均不宜用。

生脉散【处方】人参45g 麦冬100g 五味子60g【剂型规格】冲剂。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气阴两虚:气短体倦,口渴咽干,汗出,脉虚细。

【组方分析】君:人参——甘温,益气生津。

臣: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人参、麦冬合用,益气养阴之功益彰,气阴双补。

佐:五味子——酸温,敛阴止汗,生津止渴。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体倦气短,自汗神疲,口燥咽干,舌红脉虚。

2、现代运用:(1)循环系统疾病:休克、心肌梗塞、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低血压、肺心病;(2)内分泌系统:糖尿病、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属于气阴两虚者。

3、使用注意如兼有外邪,或虽有气津两伤而暑热炽盛者,均不宜应用。

二、补血中成药四物合剂(四物丸)【处方】当归250g 川芎250g 白芍250g 熟地黄250g【剂型规格】合剂:每瓶250m;。

水丸:每粒1g,每瓶100粒装;蜜丸:每丸9g,每盒10丸。

【功效】补血,调经。

【主治】冲任虚损,营血虚滞证营血虚损:唇爪无华,眩晕心悸,舌淡脉细。

血行不畅:经闭不行,脐腹作疼,脉弦。

【组方分析】君:熟地黄——甘润味厚,滋阴养血。

臣:当归——补血养血,活血调经。

熟地与当归相配,相须为用,增强补虚止血之力,又具活血行滞之功。

佐:白芍——和营阴,养肝血。

川芎——活血行气,调经止痛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

2、现代运用:(1)生殖系统疾病:黄体功能不全之不孕症、胎盘遗留症、妇女不明显原因性腰痛;(2)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属于冲任虚损,营血虚滞者。

3、使用注意:平素脾胃阴虚,食少便溏者忌用;小儿体质嫩弱者,用量宜轻;孕妇慎用。

当归补血丸【处方】黄芪300 g 当归60 g【剂型规格】大蜜丸,9 g/丸;小蜜丸1g/丸。

【功效】益气养血【主治】1.血虚发热证。

2.妇女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3.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组方分析】君:黄芪——大补脾肺元气,以资生血之源臣:当归——养血和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

黄芪配当归,补气生血,气旺血生,血充气固,阳生阴长,阴平阳秘,虚热自退。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而虚。

2、现代运用:(1)生殖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闭经等;(2)其它:老年性皮肤瘙痒、风湿关节炎等属气血两虚者。

【使用注意】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凡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风寒或风热者慎服。

3.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归脾丸【处方】党参80 g 白术(炒)160 g 黄芪(蜜炙)80 g 甘草(密炙)40 g 当归160 g 茯苓160 g 远志(制)160 g 酸枣仁(炒)80 g 龙眼肉160 g 木香40 g 大枣(去核)40 g【剂型规格】大蜜丸,9 g/丸。

【功效】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

脾气虚弱:食少体倦;心血亏虚: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舌淡脉细;脾不统血:各种出血证属于脾虚气不摄血者。

【组方分析】君:人参——甘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臣:黄芪、白术——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当归——补血和营,助龙眼肉补血养心佐:酸枣仁——养心血,安心神远志——安神益志白茯苓——健脾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全方补而不滞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

2、现代运用:(1)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2)消化系统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溃疡。

(3)其它: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闭经、红斑狼疮等属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

3、使用注意:有痰湿、瘀血、外邪者、或热邪内伏、阴虚者忌用;忌生冷食物;忌思虚过度及过劳。

三、气血双补中成药八珍丸【处方】党参100 g 白术(炒)100 g 茯苓100 g 甘草50 g 当归150 g 白芍100 g 川芎75 g熟地黄150 g【剂型规格】大蜜丸,9 g/丸。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气虚: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四肢倦怠血虚:面色白光白或萎黄,心悸怔忡乏,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组方分析】君:人参、熟地——甘温益气补血臣:白术——助人参益气补脾当归——助熟地补益阴血佐:茯苓——健脾渗湿白芍——养血敛阴川芎——活血行气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精神困倦,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2、现代运用:(1)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

(2)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3)其它: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乳腺增生、产后失血过多、低血糖性晕厥、风湿性心脏病等。

3、使用注意(1)忌过劳、寒冷、辛辣、慎房事;(2)有热象者忌用。

十全大补丸(膏、酒、口服液)【处方】党参80g 白术(炒)80g 茯苓80g 炙甘草40g 当归120g 川芎40g 白芍(酒炒)80g熟地黄120g 炙黄芪80g 肉桂20g【剂型规格】丸剂:大蜜丸,每丸9g;水蜜丸,每丸1g;膏剂:每瓶250ml,500ml;糖浆剂:每瓶100ml,250ml,500ml。

酒剂:每瓶500ml;口服液:每支100ml,每盒10支。

【功效】温补气血,气血双补。

【主治】气血虚寒证。

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精神倦怠,心悸气短,失眠,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象细弱;以及妇女崩漏、疮疡不敛者。

【组方分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以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即四物汤)补血和血;再加黄芪甘温纯阳,善补后天之气,助四君补气之力;肉桂温阳益火,以鼓舞气血生长。

诸药相合,共凑温补气血之功,为用治气血两虚而偏寒之证的常用著名方剂。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头晕目眩,精神倦怠,心悸气短,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2、现代运用:(1)消化系统疾病:胃下垂、慢性萎缩性胃炎。

(2)其它:顽固性荨麻疹、低血压症属于气血虚寒者。

3、使用注意:实热者忌服;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四、补阴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 g 泽泻60 g【剂型规格】大蜜丸,9 g/丸;小蜜丸;水蜜丸【功效】滋阴补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