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合集下载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是指光线被物体表面遇到后,将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方向的现象。

反射弧是指光线从物体表面反射时,与垂直于该物体表面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测定反射弧的分析是为了计算和确定反射光线的角度,以便进一步研究或应用。

测定反射弧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法线。

法线是与曲线或曲面相切的直线,垂直于该曲线或曲面的拟合直线。

对于一个平面表面来说,法线就是与该平面垂直的直线。

在测定反射弧时,我们需要确定物体表面上其中一点的法线,从而测量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测定反射弧的实验通常使用反射仪和光源。

反射仪通常包含一个刻度盘和一个反射镜。

实验过程如下:1.将光源放置在反射仪的一侧,并将光源对准反射镜上的刻度盘上的零度位置。

2.在反射镜上选择一个点,用直尺测量该点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并且将直尺的一侧与该点对齐。

3.调整反射镜的角度,使光线的反射通过光源上的零度位置。

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注意,夹角的测量应该是从法线的一侧开始,而不是从光源的一侧开始。

4.重复步骤3,测量不同点上的夹角,并记录数据。

5.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夹角和标准差。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描述实验中测量值的分布情况和测量精确度。

在分析测定反射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1.光源的位置和强度:光源的位置和强度会影响光线的角度和亮度。

在实验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光源。

强光源可能会导致测量错误,而弱光源可能导致测量不准确。

2.反射镜的角度和精度:反射镜的角度和精度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应选择质量良好的反射镜,并进行精确调整,以确保反射光线通过零度位置。

3.计算和统计分析: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

平均值和标准差是常用的参数,可以提供参考和比较。

4.实验环境和材料:实验环境和材料的性质会对反射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表面的粗糙度和反射系数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射光线的强度和角度。

总之,测定反射弧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规律,并为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是指光线、声波、电磁波等从一种媒质传播到另一种媒质时,遇到两种媒质界面的变化,一部分能量沿原来的方向继续传输,另一部分能量则按角度相等的规律发生方向的改变,沿着原来传播的路径返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光线的反射现象,如镜子的反射和光线在水面上的反射。

反射弧是指光线反射后所呈现出的曲线形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反射时的测定以及反射弧的分析。

测定反射时我们可以使用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入射角是指光线射入介质的角度,反射角是指光线在界面上反射的角度。

根据光线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入射角=反射角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数值,来计算光线在反射时的偏移角度。

实际上,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反射角计算器或使用一个仪器来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当我们测量反射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光线在界面上的反射形成一个曲线。

这个曲线被称为反射弧。

反射弧的形状取决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数值。

当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时,反射弧将是一个直线。

当入射角和反射角不相等时,反射弧会呈现出一个曲线形状,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两个角度的差异。

反射弧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线在反射时的行为。

通过观察和测量反射弧的形状,我们可以推测介质的折射率。

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线的弯曲程度的度量,它可以用来描述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变化。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其速度会改变,从而导致光线发生偏折。

这个现象被称为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个关系。

通过测量反射弧的形状,我们可以得到光线在介质间折射时的折射率。

反射弧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线在界面上的行为,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光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反射弧的分析来确定透镜或其他光学元件的形状和特性。

通过调整反射弧的形状,我们可以实现特定的光线聚焦效果,从而满足特定的光学需求。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一、实验结果
(一)反射时的测定
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
续表2
二、分析与讨论
(一)反射时的测定
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
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若捣毁脊髓,即毁坏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蟾蜍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

三、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第四次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第四次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学生动物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生科院生化楼603 2014年10月2日一、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通过对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通过蛙的屈肌反射,观察脊髓反射某些基本特征,分析其可能的神经机制。

二、实验原理从皮肤接受刺激到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完整的反射弧则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由中枢神经系统较高级的部位整合才能完成,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较低级的部位就能完成。

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仅保留脊髓的动物称为脊动物。

此时动物产生的各种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

由于脊髓已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正常调控,所以反射活动比较简单,便于观察和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

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完成一个反射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射时。

反射时除与刺激强度有关外,反射时的长短与反射弧在中枢交换神经元的多少及有无中枢抑制存在有关。

由于中间神经元连结的方式不同,反射活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反射形成难易程度都不一样。

三、实验仪器、材料青蛙、常用手术器械、支架、蛙嘴夹、蛙板、小烧杯、小培养皿、小滤纸片、棉花、秒表、纱布、0.5%和1%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

四、实验步骤(一)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1、取一只蛙,毁脑,固定在支架上。

2、分离左后肢坐骨神经穿棉条备用。

将蛙左后肢最长趾浸入1%硫酸溶液2-3mm(最好不超过10s),立即记录时间。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一、反射时测定反射时测定用来测定材料的反射性能。

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实验方法,旨在研究反射光的能量分布以及反射光谱特性。

在进行反射时测定时,通常会采用光谱测定仪器和光源来获取反射光谱数据。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光线的反射率,可以得出材料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性能。

在反射时测定中,可以选用不同角度的入射光以及不同材料进行实验。

通过调整和控制实验条件,可以研究材料的反射光谱特性,如反射率、反射系数、反射角度等。

通过分析测得的数据,可以了解材料的光学特性,进而应用于工程设计和光学仪器研发中。

反射时测定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材料科学中,可以通过反射时测定研究材料的光学特性,了解其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性能,从而应用于光学涂层设计和光器件制造中。

在生物医学中,反射时测定可以用来研究组织和细胞的光学特性,为医学成像和光诊断提供依据。

反射弧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物体表面反射光的光束分布和光束聚焦性能的方法。

反射弧分析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反射光束的大小、形状和聚焦性能,来判断光学元件的质量和性能。

反射弧分析主要应用于光学镜片和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测量反射光束的弧度、发散角和辐射度等参数,可以了解光学元件的聚焦性能。

通过反射弧分析,可以确定光学镜片的材料、形状和表面质量,进而优化镜片的成像效果和使用性能。

反射弧分析的原理主要包括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两个步骤。

在实验测量中,可以采用逆追溯法、综合法和光学干涉术等方法来测量反射光束的参数。

在理论计算中,可以利用几何光学理论和电磁光学理论来估算和计算反射光束的特性。

反射弧分析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光学仪器设计中,反射弧分析可以用来评估和优化光学系统的成像效果和分辨率。

在激光加工和激光束传输中,反射弧分析可以用来评估和优化光学元件的聚焦性能,提高激光束质量和能量密度。

在光学通信中,反射弧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光纤叠接连接的反射损耗和反射模态干扰,提高光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1、学会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实验原理】从皮肤接受刺激到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动物及器材】蟾蜍,常用手术器械,支架,蛙嘴夹,蛙板,蛙腿夹,小烧杯,小玻璃皿,小滤纸片,棉花,秒表,纱布,0.5%和1%硫酸溶液,2%普卢卡因,水,任氏液。

【实验步骤】1、蟾蜍一只,单毁髓只毁脑,称脊蛙。

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2、用蛙嘴夹夹住产处的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脚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浸入时间不超过10s),立即记下时间(以秒计算)。

当出现屈反射时,则停止计时,此为屈反射时。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病用纱布擦干。

重复测定屈反射时3此,求出平均值作为右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3、用手术剪剪开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用硫酸刺激去皮的长趾,记录结果。

4、改换右后肢有皮肤的趾,将其浸入硫酸溶液中,测定反射时,记录结果。

5、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的右侧背部和腹部,记录擦或抓反射的反射时。

6、取一细棉条包住分离出的坐骨神经,再细棉条上滴几滴2%普卢卡因溶液后,每隔2min重复步骤4(记录加药时间)。

7、当屈反射刚刚不能出现时(记录时间),立即重复步骤5。

每隔2min重复一次步骤5,直到擦或抓反射不再出现为止(记录时间)。

记录加药至屈反射消失的时间及加药至擦或抓反射消失的时间,并记录反射时的变化。

8、将左侧后肢最长趾再次浸入0.5%硫酸溶液中记录反射时有无变化。

毁坏脊髓后再重复实验,记录结果。

【注意事项】1、每次试验时,要使皮肤接触硫酸的面积不变,以保持相同的刺激强度;2、刺激后要立即洗去硫酸,以免损伤皮肤。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姓名*** 系年级********* 学号***********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反射时(reflex time)的方法,了解反射弧(reflex arc)的组成。

【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receptor)、传入神经(efferent nerve)、神经中枢(nerve center)、传出神经(afferent nerve)、效应器(effector)。

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映的时间为反射时。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会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材料】1.试剂:0.2﹪、0.5﹪及1﹪硫酸溶液、自来水、2﹪普鲁卡因。

2.器具:解剖盘,蛙板(木质),毁髓针,铁架台,试管夹,手术剪,手术镊,玻璃分针,烧杯,注射器,棉花,滤纸,烧杯,点滴板,吸水纸。

3.材料:蟾蜍。

【实验步骤】1.蟾蜍的单毁髓将毁髓针由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横向搅动,切断脑与脊髓之间的联系。

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组织。

2.反射时的测定用夹子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将蟾蜍左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2﹪硫酸溶液中2-3mm,从插入硫酸溶液中开始计时,当出现屈反射时,停止计时,此为反射时。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吸水纸吸干趾端的水,3-5min后,在进行下一次刺激。

重复测定反射时3次,求出平均值作为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换用0.5﹪及1﹪硫酸溶液,分别测定左后肢最长趾在0.5﹪及1﹪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

测定右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与左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之间作比较。

3.反射弧的分析用手术剪在左后肢脚与小腿的连接处环切皮肤,剥净脚上的皮肤。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姓名:学号: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实验名称: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同组姓名:实验日期:室温:13℃气压:成绩:教师:一、实验结果(一)反射时的测定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二)反射弧的分析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续表2二、分析与讨论(一)反射时的测定从刺激开始至反射出现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射通过反射弧的时间,称为反射时(或称潜伏期)。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用%H2SO4和1%H2SO4刺激时牛蛙的反射时应后者用时少一点或差不多,但实验中却出现前者少后者多的现象,这种奇怪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两大原因:1.进行%H2SO4刺激时未立即和充分洗去H2SO4导致刺激部位皮肤受损,对刺激敏感度下降2.经过多次H2SO4刺激后,皮肤上的感受器已经对该刺激有了一定的适应性故敏感度也下降。

(二)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当环剥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时牛蛙无屈反射现象,这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剥了皮肤后反射弧中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屈反射现象。

若有,则证明皮肤没有剥干净,该现象说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而刺激其它无损伤的部位时仍发生屈反射更加印证了这一观点。

反射时的测定_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_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_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是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遇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部分或全部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

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阳光反射在镜子上,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倒影。

通过测定反射弧可以了解反射现象的规律和性质,下面对反射弧的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反射弧是指光线反射后所形成的曲线,它的形状取决于光线入射的角度和反射介质的性质。

根据光的几何理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反射面上的法线上的夹角分别为入射角和反射角,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描述。

因此,对于平面镜或者光滑的表面,反射弧的形状是对称的。

在这种情况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度相等,同时它们与法线的夹角也相等。

当光线入射到不同的曲面上时,反射弧的形状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入射光线与凸透镜表面相交,其反射弧会向凸透镜的中心凹陷;而入射光线与凹透镜表面相交,其反射弧则会向凹透镜的中心凸出。

这是因为曲面不再是平面,反射光线的方向也不再与法线相等,反射弧的形状因此发生变化。

测定反射弧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借助凹凸透镜和平凸透镜进行。

对于凹透镜,可以通过调节光源和测量屏的位置,使得入射光线从凹透镜上反射形成反射弧,并使用刻度尺或者其他测量工具来测量反射弧的形状。

同样的,对于凸透镜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测量。

测定反射弧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光的反射规律以及反射介质的性质。

通过测量反射弧的形状和位置,可以获得光在反射过程中的变化特征,进而研究光的传播定律和折射定律等光学原理。

此外,反射弧的测定还可以用于测试反射材料的质量和光学性能,例如反光镜和反射片等。

总的来说,测定反射弧是一种研究光的反射现象的方法,通过测量反射弧的形状和位置,可以获取有关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定律的信息。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光学原理,并且可以用于测试反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是一种非破坏性测试方法,旨在评估材料的缺陷和损伤。

它基于利用反射声波的原理对材料进行探测,从而测定材料中潜在的缺陷,包括裂纹、气泡、疏松、界面、内部损伤等,以及材料性质的变化,如硬度、压缩强度、压缩模量等。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广泛用于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建筑材料、电子材料等各种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故障诊断,可以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风险。

反射时测定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检测方法,它纯粹依赖于射入和反射的超声波之间的时间差,用于确定材料中的缺陷或特定位置。

首先,一个超声波传感器通过特定的耦合介质与待测物面接触,将超声波射向待测物。

当超声波遇到另一面的界面或缺陷时,它将发生反射并返回传感器。

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超声波传输时间的测量和信号处理,可以确定缺陷的深度和位置。

相比之下,反射弧分析是一种更加复杂和高级的测试方法,可以用于定量和定性评估材料中的异常。

反射弧分析利用的不仅是反射超声波的时间差,还包括反射强度、波形、频谱等多个参数。

这些参数反映了材料中缺陷的类型、大小、形态、位置、上下界等信息。

通过与标准曲线或数据库的比较,可以判断材料中的缺陷类型,并进行定量评估。

反射弧分析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特别适用于对大批量产品进行快速筛查和判定。

总之,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材料中的缺陷和损伤评估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与传统的破坏性检测方法相比,它具有非破坏性、可靠性高、快速、方便、经济等优点。

因此,在工业生产、建筑工程、航空航天、军工科研、医疗设备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验四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四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四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适用对象】生物科学(本科)【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蛙趾引起的屈肌反射,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

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神经传导的途径。

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份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仪器与材料】蛙;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架,肌夹,培养皿,烧杯,秒表,小滤纸(约lcm lcm),纱布,硫酸溶液(0.1%、0.5%、1%各20ml)。

【方法与步骤】一、反射时的测定取蟾蜍一只,用剪刀横向伸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

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肌夹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图10-16-1 脊髓反射实验装置图1.用培养皿盛0.1%硫酸溶液,将蟾蜍任一后肢的脚趾尖浸入0.1%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至后肢发生屈曲时所经历的时间。

一旦出现屈肌反应时,迅速将后肢取出浸入内装清水的烧杯,清洗皮肤上的硫酸溶液。

重复三次。

求出反射时的平均值(两次实验间隔至少2~3min)。

2.用另外两个培养皿分别盛0.5%、1%硫酸溶液,分别测得各自的反射时。

注意均重复测定三次,求出各自的平均值。

二、反射弧的分析1.用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下腹部。

观察双后肢反应。

待出现反应后,将动物浸于搪瓷杯的清水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剪断坐骨神经,再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反应结果。

2.分别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0.5%硫酸的小平皿内(两侧浸没的范围应相等且仅限于趾尖),观察双侧后肢反应。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蟾蜍趾引起的屈肌反射,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

2、通过脊蟾蜍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它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

本实验中,涉及到的蟾蜍反射弧为:趾皮肤中的感受器→大腿部的传入神经(混合在坐骨神经中)→神经中枢(脊髓)→大腿部的传出神经→大腿部的肌肉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2、在实验动物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出现屈曲,关节的屈肌收缩,伸肌迟缓,称为屈肌反射,具有保护性意义。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蟾蜍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铁架台、蛙嘴夹、蛙板、小烧杯、点滴板、棉花、滤纸片、塑料纸、秒表3、实验试剂浓度分别为1%、0.5%、0.2%的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四:实验步骤1、脊蟾蜍的制备用左手持蟾蜍,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向前捣毁蟾蜍的脑,并在枕骨大孔出左右划几下,切断脑与脊髓的连接,只保留脊髓制成脊蟾蜍。

用蛙嘴夹夹住其下颌皮肤,确定其前肢无抓挠反应。

2、反射时的测定①将蛙嘴夹悬挂于铁架台上,用0.2%硫酸溶液刺激左肢(或者右肢)的中趾趾端(浸没约1mm),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当屈肌反射一出现立即停止计时,记下反射时。

并立即用清水清洗蟾蜍的后肢,将硫酸洗净。

间隔约3~5min后继续进行下一次刺激,重复三次,求均值。

如果三个值中某个值偏离其它两个较多,应多加一次或者两次刺激,以得到可信数值。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共二十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反射时的测定与 反射弧的分析。损毁/麻醉传入/传出神经,观察并测量两反射是否 出现。2、腹位向下,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4、用手术(shǒushù)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 (shǒushù)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7、用一细棉条包住分离出的坐骨神经 ,在细棉条上滴几滴2%普鲁卡因溶液后,每隔2min.重复步骤5( 观察右后肢其他趾是否有屈反射,记录加药时间)。B 坐骨神经干 中的传入神经纤维直径较细,传出神经纤维较粗
(相邻两次刺激至少要 间隔2~3分钟)
•同样方法测定左后肢最 长趾的屈反射时。
共二十页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hòuzhī)最长趾基部环 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
肤。用硫酸刺激去皮的长趾,记录结果。 5、改换右后肢有皮肤的趾,将其浸入硫酸 溶液中,测定屈反射时,记录结果。
共二十页
6、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 侧背部(bèi bù)或腹部,记录擦或抓反射的反射时。
1.学习测定反射(fǎnshè)时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共二十页
【基本原理】
从感受器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bāokuò):感受 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 维、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 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共二十页
1、取一只蟾蜍(chánchú),毁脑,制备成脊蟾蜍 ; (chánchú)
只毁脑,保持 脊髓(jǐ suǐ)完整
共二十页
2、腹位向下,剪开右侧(yòu cè)股部皮肤,分 离出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一、实验结果(一)反射时地测定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表.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硫酸刺激浓度反射时(.)(二)反射弧地分析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表.蛙反射弧地分析实验结果手术刺激观察到地现象用硫酸分别刺激二后肢地中趾趾端产生屈腿反射右后肢最长脚趾基部环切皮肤,剥净地皮肤将右后肢去皮地最长脚趾浸入硫酸中无现象右后肢皮肤完整地脚趾浸入硫酸中产生屈腿反射硫酸地滤纸片贴在右侧背或腹部出现抓反应个人收集整理-ZQ续表手术刺激观察到地现象普鲁卡因麻醉右侧坐骨神经每隔将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完整部分)浸入硫酸中后屈反射消失屈反射消失后,立即将硫酸滤纸片贴在蛙右侧背或腹部,每隔重复次后抓反射消失左侧最长趾浸入硫酸中产生屈腿反射毁脊髓左侧最长趾浸入硫酸中或刺激蛙体任何部位无现象二、分析与讨论(一)反射时地测定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地完整性与反射活动地关系.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地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b5E2R。

(二)反射弧地分析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地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p1Ean。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地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DXDiT。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重复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RTCrp。

因为屈反射地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地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地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5PCzV。

若捣毁脊髓,即毁坏反射弧地神经中枢,蟾蜍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三、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地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地具有适应意义地反应过程称为反射.反射活动地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地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个部分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地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地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jLBHr。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一、实验结果
〔一〕反射时的测定
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
续表2
二、分析与讨论
〔一〕反射时的测定
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
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别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假设捣毁脊髓,即毁坏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蟾蜍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响。

三、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响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根底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局部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生理实验报告4(屈反射的反射时长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4(屈反射的反射时长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广州大学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生科院生化楼6032019年4月01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专业、班生技171姓名GDZ学号实验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指导老师[实验目的]1.了解反射弧的组成;2.学习反射时的方法;[实验原理]从皮肤接受刺激到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完整的反射弧则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蛙[实验药品]任氏液、2%普鲁卡因、硫酸溶液(1%、2%、5%)[仪器与器械]器械:毁髓针、手术镊、手术剪、玻璃分针、铁支架、蛙嘴夹其他:蛙板、小烧杯、小培养皿、小滤纸、棉花、秒表[实验方法与步骤]1取蛙,毁脑髓2蛙嘴夹夹下颌,悬挂蛙体3进行实验项目3.1屈反射的反射时长测定及屈反射感受器的分析测定3.2抓反射的反射时长测定5分离左后肢坐骨神经,穿入棉条备用6进行后续的实验项目6.1屈反射的传入神经的分析测定6.2屈反射的传出神经的分析测定6.3屈反射的神经中枢的分析测定7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1.屈反射的反射时长测定(抓反射)及屈反射感受器的分析测定(2%硫酸溶液刺激)结果:(1)如表1,表2所示,右后肢最长指屈反射时长的平均值为3.16s,抓反射时长均值3.36s;(2)剥离右后肢最长指的皮肤后,刺激,未发生屈反射活动;表1右后肢最长指屈反射时长测定第一次测第二次测第三次测平均值1.30s 3.28s 4.90s 3.16s表2右后肢抓反射时长测定第一次测第二次测平均值4.12s 2.6s 3.36s分析:(1)上述两步操作的结果表明蛙的屈反射的感受器为皮肤,2%的硫酸溶液刺激含皮肤的最长指能够发生反射活动,而刺激同样的位置,但肌肉裸露,无皮肤,发现未出现屈反射,结果对比,证明了屈反射的感受器是皮肤,故失去皮肤后,没有了产生神经冲动的感受器,反射不出现。

最新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最新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一、实验结果(一)反射时的测定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硫酸刺激浓度反射时(sec.)No1 No2 No3 Mean0.5% 6.47s 4.39s 3.13s4.66s1% 1.56s1.46s 1.17s 1.40s(二)反射弧的分析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手术刺激观察到的现象用0.5%硫酸分别刺激二后肢的中趾趾端产生屈腿反射右后肢最长脚趾基部环切皮肤,剥净的皮肤将右后肢去皮的最长脚趾浸入0.5%硫酸中无现象右后肢皮肤完整的脚趾浸入0.5%硫酸中产生屈腿反射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右侧背或腹部出现抓反应续表2手术刺激观察到的现象2%普鲁卡因麻醉右侧坐骨神经每隔1 min将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完整部分)浸入0.5%硫酸中0.29 min后屈反射消失屈反射消失后,立即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蛙右侧背或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1.46 min后抓反射消失左侧最长趾浸入0.5%硫酸中产生屈腿反射毁脊髓左侧最长趾浸入0.5%硫酸中或刺激蛙体任何部位无现象二、分析与讨论(一)反射时的测定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生理学实验报告 -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 -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 -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结果(一)反射时的测定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反射时(sec.) 硫酸刺激浓度 No1 No2 No3 0.5% 6.47s 4.39s 3.13s 1% 1.56s1.46s 1.17s (二)反射弧的分析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Mean 4.66s 1.40s 手术刺激观察到的现象产生屈腿反射用0.5%硫酸分别刺激二后肢的中趾趾端将右后肢去皮的最长脚趾浸入右后肢最长脚趾0.5%硫酸中基部环切皮肤,剥右后肢皮肤完整净的皮肤的脚趾浸入0.5%硫酸中 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右侧背或腹部无现象产生屈腿反射出现抓反应续表2手术刺激观察到的现象 0.29 min后屈反射消失每隔1 min将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完整部分)浸入0.5%硫酸中 2%普鲁卡因麻醉屈反射消失后,立右侧坐骨神经即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蛙右侧背或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左侧最长趾浸入 0.5%硫酸中左侧最长趾浸入毁脊髓 0.5%硫酸中或刺激蛙体任何部位1.46 min后抓反射消失产生屈腿反射无现象二、分析与讨论(一)反射时的测定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适用对象】生物科学(本科)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目的】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蛙趾引起的屈肌反射,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

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神经传导的途径。

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份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仪器与材料】蛙;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架,肌夹,培养皿,烧杯,秒表,小滤纸(约lcm lcm),纱布,硫酸溶液(0.1%、0.5%、1%各20ml)。

【方法与步骤】
一、反射时的测定
取蟾蜍一只,用剪刀横向伸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

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肌夹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图10-16-1 脊髓反射实验装置图1.用培养皿盛0.1%硫酸溶液,将蟾蜍任一后肢的脚趾尖浸入0.1%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至后肢发生屈曲时所经历的时间。

一旦出现屈肌反应时,迅速将后肢取出浸入内装清水的烧杯,清洗皮肤上的硫酸溶液。

重复三次。

求出反射时的平均值(两次实验间隔至少2~3min)。

2.用另外两个培养皿分别盛0.5%、1%硫酸溶液,分别测得各自的反射时。

注意均重复测定三次,求出各自的平均值。

二、反射弧的分析
1.用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下腹部。

观察双后肢反应。

待出现反应后,将动物浸于搪瓷杯的清水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剪断坐骨神经,再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反应结果。

2.分别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0.5%硫酸的小平皿内(两侧浸没的范围应相等且仅限于趾尖),观察双侧后肢反应。

3.沿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脱(趾尖皮肤一定要剥干净),再用0.5%硫酸溶液浸泡该趾尖,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

4.将一硫酸纸片贴于左后肢皮肤,观察引起的反应,用搪瓷浴缸洗掉纸片及硫酸,擦干皮肤后,将探针插入脊髓腔内反复捣毁脊髓,用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下腹部。

记录结果。

【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列表进行统计处理,对结果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1.每次发生屈肌反应后均应迅速将后肢浸入装清水的玻璃杯内,清洗皮肤上的硫酸溶液,并用纱布擦干,以防将培养皿中的硫酸稀释。

2.测定反射时的硫酸浓度应由低到高。

3.蛙趾每次浸入硫酸的深度应恒定,浸入硫酸的部位应限于趾尖,均勿浸入太多。

4.离断颅脑部位要适当,太高可能保留部分脑组织而出现自主活动,太低也会影响反射的引出。

5.每次用硫酸溶液或纸片处理后,应迅速用浴缸中清水洗去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

3.浸入硫酸溶液的部位应限于一个趾尖,每次浸泡范围也应恒定,切勿浸入太多。

【思考题】
1.当蟾蜍任一后肢浸入盛有0.1%硫酸溶液中时,其反射时是多少?
2.当蟾蜍任一后肢分别浸入盛有0.3%和0.5%硫酸溶液中时,其反射时有何变化?为什么?
3.在右侧坐骨神经剪断后,动物的反射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损伤了反射弧的哪一部分?4.没发生反应的一侧后肢,是损伤了反射弧的哪些部分?
5.剥去趾关节以下皮肤,如不再出现原有反应,是损伤了反射弧的哪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