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系统概述
WCDMA系统基本原理华为

横向架构
通过先进的设备互联技术,将单个网络划分 为多个逻辑层,构建了分层的分布式网络结 构。
信号传输
在华为WCDMA系统中,信号传输是保证通信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
调制解调器技术
使用了全新的调制解调器技术,实现了高速率和低误码率的良好平衡。
2
自适应天线阵列技术
广泛应用了自适应天线阵列技术,实现了动态的小区分配,有效提高了网络覆盖和质 量。
3
信Hale Waihona Puke 编码技术通过采用多种信道编码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抗干扰能力。
功控与调度
功控和调度是华为WCDMA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直接影响到网络的质量和稳定性。
动态功控
系统采用了动态功控技术,实现了小区覆盖面积 的动态调整,提高了网络稳定性。
华为WCDMA系统采用了全面的性能优化手段,确保网络始终保持良好的通信质量。
干扰监测调整
通过对干扰源的监测分析,迅速调整网络参数, 使用户能够无干扰地享受高品质的通信体验。
网络优化
持续对网络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网络的覆盖率、 容量和稳定性。
WCDMA系统基本原理华 为
本次介绍华为WCDMA系统中的基本原理,包括架构、信号传输、功控、切换 漫游、容量和覆盖、最佳实践等。
概述
W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主要特点是高速率、高覆盖和高质量语音通信。在华为WCDMA系统 中,大量运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提高了系统硬件利用率,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好的通信服务。
3
省际漫游
有效解决了省际漫游的问题,让用户在漫游时体验更加顺畅、稳定的通信体验。
容量与覆盖
WCDMA(核心网部分)

STP :
不同本地网间的移动信令转接
GMSC/GW :
VMSC/VLR :
SSP/IP:
HLR/AuC :
移动本地网与外网 (固定网或其他运营商的 移动网)的关口完成 PSTN 用户呼移动用户 时呼入呼叫的路由功能,承担路由分析、网 间接续、网间结算等重要功能;同时也完成 移动呼叫本地固定的话路汇接功能; VMSC ,下挂 RNC 或 BSC, 负责电路域的呼 叫接续、移动性管理、鉴权和加密等功能。 VLR 存贮 用户签约信息 ; 保存用户当前 状态信息 ; 配合 VMSC 完成所有业务流 程 ; SSP 实现 CAMEL 的呼叫控制功能(CCF) 、业 务 交 换 功 能 ( SSF ) , IP 实 现 SRF(Specialised Resource Function)功能 HLR 提供签约用户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AuC 提供对签约用户的鉴权数据的管理、 计算功 能。
WCDMA
核心网络关键设备(CS电路域)
MSC/VLR:完成电路交换型业务的交换功能和信令控制功能
移动性管理: MM&MAP
位置更新流程 切换控制 鉴权与认证
附着与分离
呼叫流程
UNI侧信令:移动专有的CM控制信令 NNI侧信令:ISUP/TUP
短消息控制:
GMSC:在某一个网络中完成移动用户路由寻址功能的MSC。GMSC可 以与MSC合设,也可分设 TMSC(汇接中心): 完成骨干话路由功能
WCDMA 分组域(PS)网络核心技术
移动性管理
Attach/Detach 位置更新
WCDMA是什么意思

WCDMA是什么意思
WCDMA是什幺意思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源于欧洲和日本几种技术的融合。
WCDMA采用直扩(MC)模式,载波带宽为5MHz,数据传送可达到每秒2Mbit(室内)及384Kbps(移动空间)。
它采用MC FDD双工模式,与GSM网络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作为一项新技术,它在技术成熟性方面不及CDMA2000,但其优势在于GSM的广泛采用能为其升级带来方便。
因此,近段时间也倍受各大厂商的青睐。
WCDMA采用最新的异步传输模式(ATM)微信元传输协议,能够允许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更多的语音呼叫,呼叫数由现在的30个提高到300个,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线路将不在容易堵塞。
另外,WCDMA还采用了自适应天线和微小区技术,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
WCDMA全名是Wideband CDMA,中文译名为“宽带分码多工存取”,它可支持384Kbps到2Mbps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的状态,可提供384Kbps的传输速率,在低速或是室内环境下,则可提供高达2Mbps的传输速率。
而GSM系统目前只能传送9.6Kbps,固定线路Modem也只是
56Kbps的速率,由此可见WCDMA是无线的宽带通讯。
此外,在同一些传输通道中,它还可以提供电路交换和分包交换的服务,因此,消费者可以同时利用交换方式接听电话,然后以分包交换方式访问因。
wcdma是什么

wcdma是什么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中。
它是一种基于代码分割多址(CDMA)技术的蜂窝式网络。
WCDMA是由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演变而来的一种技术。
GSM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的一种标准,但其数据传输速度较慢,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流媒体、互联网和其他高速数据应用的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WCDMA被引入并广泛应用于现代移动通信系统。
WCDMA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语音质量。
它采用了直接序列扩频(DS-CDMA)技术,通过将数据信号编码成较长的伪随机码序列,将数据信号扩展到更宽的频带上。
这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频段上同时传输数据,而不会相互干扰。
WCDMA在通信频带上使用了5MHz的带宽,可以通过将信号划分为512个码片,每个码片的长度为0.978ms,来支持多用户之间的同时通信。
每个用户被分配一个唯一的码片序列,这样接收器就能够区分和提取出特定用户的信号。
WCDMA的优势之一是其高速数据传输能力。
它可以支持最高速率为384kbps的上行链路和最高速率为2Mbps的下行链路。
这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视频流、下载大文件和进行高质量的语音通话。
与其他移动通信技术相比,WCDMA还具有更好的频谱效率。
由于它使用了CDMA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可用的频谱资源。
这意味着更多的用户可以同时进行通信,提高了网络的容量。
WCDMA还具有更好的覆盖范围和更好的室内信号穿透能力。
由于它的传输距离更远,信号能够更好地穿透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使得用户在室内和城市环境中也能够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
在全球范围内,WCDMA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3G标准。
它被用于许多国家的移动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通话和快速的数据传输。
WCDMA系统原理概述

D e te r m i n e F B I m e s s a g e f r o m U p li n k D P C C H
41
不同多径分集的接收效果
1 1径瑞利 2径瑞利 0. 1 5径瑞利 无衰落
BER
0. 01
0. 00 1
0. 00 01 5 10 15
SNR( dB)
42
覆盖增强技术
的优点;
了解WCDMA FDD模式的技术特点
3
课程内容
第一章 CDMA原理概述 第二章 覆盖增强技术 第三章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第四章 WCDMA FDD的技术特点
4
CDMA原理概述
无线传播环境
多址技术和双工技术
CDMA 原 理 和 Rake 接 收机
符号速率=(业务速率+校验码)×信道编码×重复或打孔率
如WCDMA,业务速率=384Kbps,信道编码=1/3Turbo码,符号速率=
960Kbps;
cdma2000-1x , 业 务 速 率 9.6Kbps , 信 道 编 码 = 1/3 卷 积 码 , 符 号 速 率 = 19.2Kbps;
16
CDMA的几种不同形式
直接扩频码分多址(DS-CDMA)
多用户完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占用同一频率资源 可以使用RAKE接收技术; 利用宏空间分集,多个基站同时监听; 实现软切换,大大降低切换掉话率,提升服务质量。
跳频码分多址(FH-CDMA)
单一用户单一时刻占用的频谱带宽较窄,占用频率随时间变 化按一定规律跳变,跳变规律由地址码确定。
基带输 入信号 带 DLL 的 相关器 I Q 相位 旋转 延迟 均衡
第11章 WCDMA移动通信系统

在R5网络中,核心网叠加了IP多媒体 子系统(IMS),无线接入网引入了 HSDPA技术,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中采用 全IP传输。
在R6网络中,网络架构变化不大,考 虑更多的是增加了新的功能或对已有功能 的增强。R7、R8版本正在不断的完善中。
1.R99网络结构及接口
(1)R99网络结构
图11-4
(3)在业务方面,研究包括多媒体 广播与/多播业务(MBMS)、Push 业务、Presence、PoC(Push-ToTalk over Cellular)业务、网上聊天 业务及数字权限管理等。
(4)无线接入方面采用的新技术有 正交频分复用调制(OFDM)技术、 多天线技术(MIMO)、高阶调制技 术和新的信道编码方案等,OFDM和 MIMO也是后3G的重点技术。
(1)移动设备(ME) (2)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
Cu接口是USIM和ME之间的接口, Cu接口采用标准接口。
2.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 (UTRAN)
无线接入网(UTRAN)位于两个开 放接口Uu和Iu之间,完成所有与无线有关 的功能。
主要功能有宏分集处理、移动性管理、 系统的接入控制、功率控制、信道编码控 制、无线信道的加密与解密、无线资源配 置、无线信道的建立和释放等。
WCDMA移动终端中通用用户识别模 块(USIM)的功能也是从GSM的用户识 别模块(SIM)的功能延伸而来的。
WCDMA的主要技术性能如表11-1所 示,本节将对表征WCDMA特点的内容做 出简要解释。
(1)WCDMA支持两种基本的双工 工作方式:频分双工(FDD)和时分 双工(TDD)。 (2)WCDMA是一个宽带直扩码分 多址(DS-CDMA)系统,
4.外部网络(EN)
核心网的电路交换域(CS)通过 GMSC与外部网络相连,如公用电话交换 网(PSTN)、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 及其他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
第11章 WCDMA和TDD-CDMA系统介绍

下行公共物理信道
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CCPCH) CCPCH)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 CCPCH)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 从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 CCPCH) 从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 P-CCPCH固定速率(30kbps、SF=256) CCPCH固定速率(30kbps、SF=256) 传输BCH 传输BCH 帧结构没有TPC指令、TFCI、导频比特 帧结构没有TPC指令、TFCI、导频比特 在每个时隙的第一个256 chips内,发射主SCH和从 在每个时隙的第一个256 chips内,发射主SCH和从 SCH S-CCPCH用于传送FACH和PCH CCPCH用于传送FACH和 可以通过包含TFCI 可以通过包含TFCI 来支持可变速率
下行专用物理信道
• 即下行DPCH 即下行DPCH
图11.4 下行DPCH的帧结构 下行DPCH的帧结构
下行公共物理信道
公共导频信道CPICH 公共导频信道CPICH
固定速率(30 kbps、SF=256) 固定速率(30 kbps、SF=256) 传送预定义的比特/ 传送预定义的比特/符号序列 主CPICH和从CPICH CPICH和从CPICH P-CPICH是SCH、主CCPCH、AICH、PICH、 APCPICH是SCH、主CCPCH、AICH、PICH、 APAICH、CD/CA-ICH、CSICH和PCH映射的S AICH、CD/CA-ICH、CSICH和PCH映射的SCCPCH信道的相位基准,P CPICH也可以是FACH CCPCH信道的相位基准,P-CPICH也可以是FACH 映射的S CCPCH和下行DPCH缺省相位基准 映射的S-CCPCH和下行DPCH缺省相位基准
11.4 WCDMA的链路
WCDMA系统概述

子技术论坛WA000010 WCDMA系统基本原理WCDMA系统概述第1章 WCDMA系统概述1.1 移动通信的发展现代的移动通信发展至今,主要走过了两代,而第三代现在正处于预商用阶段,不少厂家已经在欧洲、亚洲进行实验网的商用试运行。
第一阶段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
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
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以及NMT和NTT等。
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使用模拟蜂窝传输的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总接入通信系统)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
其主要弊端有:(1) 频谱利用率低(2) 业务种类有限(3) 无高速数据业务(4) 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5) 设备成本高(6) 体积大,重量大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这就是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TDMA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互连。
GSM使用900MHz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
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
子技术论坛WA000010 WCDMA系统基本原理WCDMA系统概述DAMPS (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一种,指定使用TDMA多址方式。
5-3第五章3G系统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概述
• ITU 批准了5种IMT-2000标准,三个主流标准是 WCDMA、CDMA2000、TD-SCDMA。 • 日本NTT DoCoMo首先在2001年10月将WCDMA商 用,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384kbps。 • 韩国商用的是CDMA2000-1X,数据传输速率最高为 307.2kbps。 • 美国Sprint PCS开通了CDMA2000-1X系统。 • 英国沃达丰(Vodafone)公司在2003年开始提供3G 业务。 • 我国的3G运营牌照是2008年发布的,3个主流标准 在中国都有运营。
空中接口Uu
• UE通过Uu接口接入到UMTS系统的固定网络部分。
• 空中接口协议的作用是建立、重新配置和释放无线 承载业务。 • 空中接口分为3层: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和网络 层L3。
• 从C面看,L2层包括媒体接入层MAC和无线链路控 制层RLC。 • 从U面看还包含分组数据汇聚层PDCP协议和广播/多 播控制层BMC协议。网络层包含的协议层是无线资 源控制层RRC。
PHY
L1
三、TD-SCDMA系统
• TD-SCDMA是我国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的通信系统 性标准。 • TD-SCDMA标准的提出并成为世界广泛支持和承认 的国际标准,是我国电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TD-SCDMA采用TDD双工方式,系统融合了当今国 际领先的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技术 。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的灵活性、频率灵活 性及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五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概述
第五章 CDMA系统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概述 二.WCDMA系统 三.TD-SCDMA系统
四.CDMA2000系统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概述
WCDMA系统原理

无线传播环境特点 WCDMA无线基本原理 WCDMA的容量 WCDMA的关键技术 ATM基本技术
网络规划与优化 网络规划与优化
11
移动信道的多径特征
电磁传播-反射、散射和绕射 无线环境中的信号衰减分成三部分:
4
WCDMA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
为什么需要3G?
频谱效率、新业务和业务质量需要3G!
TDMA频谱效率(系统容量)是FDMA的5倍左右。 CDMA频谱效率(系统容量)是TDMA的4倍左右。 CDMA频谱效率(系统容量)是FDMA的20倍左右。
5
WCDMA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
以下两个序列不正交: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5个-1、3个+1,累加=-2 不符合正交定义
18
WCDMA系统原理 WCDMA系统原理
WCDMA 系 统 概 述 WCDMA系统原理 WCDMA系统原理
9
WCDMA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
三、WCDMA系统组成
核心网络 (CN ) Iu RNS Iur RNC Iub
Node B
Iu RNS RNC Iub
Node B
Iub Node B
Iub Node B
Uu UE
Uu UE
10
WCDMA系统原理 WCDMA系统原理
WCDMA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
WCDMA的容量特点 的容量特点
21
WCDMA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
WCDMA是什么意思

WCDMA是什么意思WCDMA是一种由3GPP具体制定的,基于GSM MAP核心网,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目前WCDMA有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Release 6等版本。
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cps,载波带宽为5MHz。
基于Release 99/ Release 4版本,可在5MHz的带宽内,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
在Release 5版本引入了下行链路增强技术,即HSDP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在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14.4Mbps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
在Release 6版本引入了上行链路增强技术,即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在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约6Mbps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目前国际上基于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的WCDMA系统已先后进入商用。
除了上述标准版本之外,3GPP从2004年即开始了LTE(Long T 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研究,基于OFDM、MIMO等技术,试图发展无线接入技术向“高数据速率、低延迟和优化分组数据应用”方向演进。
目前在3GPP组织内正在进行LTE的标准化工作。
在Release 5版本引入了下行链路增强技术,即HSDP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在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14.4Mbps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
在Release 6版本引入了上行链路增强技术,即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在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约6Mbps的上行数据传输速。
WCDMA网络架构与设计

WCDMA网络架构与设计1. 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WCDMA网络的基本架构和设计原则。
W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一,主要用于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广域覆盖。
通过了解WCDMA网络的架构和设计,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优势。
2. 系统架构WCDMA网络的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2.1 基站子系统(BSS)基站子系统负责实现与手机之间的无线通信。
它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器(BTS)两个主要部分。
BTS负责接收手机信号并进行解调和解码,而BSC则负责控制和调度无线资源。
2.2 网络控制子系统(NCS)网络控制子系统是WCDMA网络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处理无线接入和核心网之间的相关协议和信令。
它包括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负责协调各个基站的运行,并与核心网进行通信。
2.3 核心网(CN)核心网是WCDMA网络的主干部分,负责处理数据传输和网络管理。
它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负责处理语音通信;数据服务节点(SGSN),负责处理数据通信;和网关GPRS服务节点(GGSN),负责处理与互联网的连接。
3. 设计原则在进行WCDMA网络的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1 覆盖范围和容量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基站的布局和数量,以确保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的满足。
在城市区域,密集布置基站以提供更好的信号覆盖;而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适当增加基站的传输能力以提供更大的覆盖范围。
3.2 无线资源管理合理配置无线资源,包括频率分配、功率控制和天线设置等,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质量和无线资源利用率。
在高密度用户区域,需合理划分信道资源以避免干扰;而在低密度用户区域,可放宽信道资源的分配以提高带宽利用率。
3.3 信号传播优化通过对信号传播特性的研究和优化,改善无线信号的传输效果。
包括选择合适的无线频段、合理选择天线高度和方向、优化建筑物和地形对信号的影响等。
3.4 安全与稳定性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性,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最新(完美版)WCDMA系统消息及详细介绍,了解各种消息下下发的东西

512, 1024, 2048, 4096) ;
• SIB_POS : SIB位置,整数值,取值范围(0 ..Rep-2 by step of 2)。
系统消息改变
WCDMA系统消息概念
应特别注意:
系统消息改变不会立即通知到处于CELL_DCH(例如:正在通话或执行数据 交互业务的用户)状态的UE。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将继续按原系统参数执 行,直至业务结束回到CELL_FACH 或Idle 状态。 在优化分析时,若发现Log 异常事件前UE 有接收到 SYSTEM_INFORMATION_CHANGE_INDICATION,则可从系统消息改变前后 的不同开展问题分析。 PAGE_TYPE_1 信令不仅用于寻呼,具体作用需分解其SDU字段确认。
WCDMA系统消息
WCDMA系统消息概念
1
2
WCDMA系统消息简介
MIB
WCDMA系统消息简介
MIB&SB主要包含: 值标签(value tag); 所支持的PLMN类型; SIB调度信息,其中SB中存放MIB剩余SIB的调度信息。
主要参数包括:
MIB Value tag:MIB值标签,MP参数,为1~8之间的整数,标识该
息更新成功,同时NODEB开始通过UU接口广播SYSTEM INFORAMATION消息给小
区中的所有UE。
系统消息是NODEB通过BCH发送给UE的。BCH传输信道的TTI为20ms,所以
NODEB每20ms发送一次SYSTEM INFORAMATION。
WCDMA通信技术详解

WCDMA通信技术详解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3G移动通信技术之一。
WCDMA技术主要是应用于通信业界中的移动通信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领域。
一、WCDMA技术原理WCDMA是一种以CDMA为基础的数字调制技术。
在WCDMA系统中,所有的信号都被转化成数字信号,而这些数字信号会以一个固定的频率被发送到接收端。
这就使得WCDMA技术可以利用CDMA技术实现多用户同时接入一个共享通道的通信方式。
WCDMA通信技术可以通过将用户数据信号通过扩频技术扩展到大带宽上,从而实现用更宽的频带来传输信息的目的。
同时,WCDMA还具有较高的误码率容忍度和高速移动性能,这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了广泛的用途。
二、WCDMA通信系统结构WCDMA系统结构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基站和无线终端。
基站主要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而无线终端则是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
WCDMA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结构,这意味着系统中有多个基站,同时每个基站中有多个单元。
WCDMA通信技术中最常用的基站是Node B,这种基站可以同时向多个用户发送和接收信号。
Node B会将信号传送到一个控制器中,控制器会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然后将信号传送到IMS核心网中。
三、WCDMA技术的优点1.语音通信特性:WCDMA在话音方面较好,其语音质量清晰度高、容错率大、传输通道抗干扰能力强。
2.高速数据传输特性:WCDMA带宽较宽,数据传输速度快,可同时进行音频传输、视频传输和数据传输。
3.网络管理特性:WCDMA网络建设成本很低,且系统架构具有可伸缩性,可以快速进行扩展。
同时WCDMA系统还可以支持分层网络管理,这使得网络运维更加高效。
4.移动性能特性:WCDMA系统具有高速移动性能,可支持用户在高速移动的过程中进行通信,同时在跨越不同网络时区时也能够实现快速的切换。
四、WCDMA技术的应用WCDMA通信技术的应用正日益广泛。
WCDMA基础介绍

R5
上行384k,下行14.4M,HSDPA
R4 R99
上下行384k,变化了核心网 上下行384k
WCDMA演进
R7特性: 采用HSPA+,在上下行引入高阶调制,MIMO 下行速率提高到28Mbps(2*14.4),上行速率提高到11Mbps (2*5.76)
R8特性: WCDMA R8,WCDMA LTE(long term evolution),采用更 多的MIMO 空口接入技术由原来的CDMA改为OFDM(4G技术) 下行速率提高到100Mbps,上行速率提高到50Mbps,带宽是 20MHz
运营商3G频段
联通
上行:1940-1955MHz 下行:2130-2145MHz
频
WCDMA 上下行总带宽30M
段
和
电信
上行:1920-1935MHz
带
下行:2110-2125MHz
CDMA2000 上下行总带宽30M
宽 的
移动
1880-1900MHz、2010-2025MHz
对
上下行共用
比
TD-SCDMA 上下行总带宽35M
异步
同步
STTD、TSTD、FBTD OTD、STS
相干解调
相干解调
1500Hz 软、硬切换
800Hz 软、硬切换
TD-SCDMA FDMA+TDMA+CDMA TDD 上行 下行 1.6MHz 1.28Mcps 同步 无 联合检测 200Hz 接力切换
峰值速率对比
联通(R6)速率:
理论上行速率5.76Mbps,下行速率14.4Mbps,采用HSDPA+HSUPA 实际单用户上行峰值速率1Mbps,下行峰值速率5Mbps(根据环境变化)
WCDMA系统原理简介 - 通信人家园

WCDMA高级培训课件主要内容:1、UMTS的基本理论。
简述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以及他们之间的变化。
2、UMTS基本结构的介绍。
从逻辑视图介绍UMTS的功能结构,GSM及GPRS向UMTS 过渡的结构变化。
3、无线接口。
UMTS作为UTRAN网络并且是FDD方式下的空中接口特性,包括:a、WCMDA空中接口的基本原理b、UTRAN网络的总体介绍,协议模型、物理层、RLC层、MAC层的基本功能以及所对应的信道、空中接口的通信过程、调制解调方案及AMR等。
4、基本通信过程。
移动台至核心网之间的通信过程。
一、UMTS Introduction目标:1、UMTS是什么?2、UMTS的标准由谁制定、这些标准的特点及不同标准的差异。
3、UMTS现状,各国license发布情况。
1、移动通信的基本发展过程第一代以模拟制式为代表的空中无线接口的应用主要有:NMT(北欧)、TACS(英国)、AMPS(北美)及R2000(铁路应用)等。
多种标准的存在使得彼此不兼容,不能互联互通。
第二代移动通信引入数字和调频技术,最典型的技术有:GSM(欧洲)、CDMA IS-95(北美)、D-AMPS(北美)、IS-136(北美)等。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分支,分别是欧洲、北美和日本的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日本的分支由于比较独立,一般不在讨论之中。
作为欧洲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典型代表是GSM,GSM在空中接口的主要特点:多址方式-—TDMA,采用8路时分复用的多址方式,每用户的接入是通过占用物理信道的时隙来区分。
从网络侧考虑,区分上下行链路的双工方式是FDD。
在每一个频率上使用8路时分复用,微观的占用时间片来区分多路用户的个人通信。
在通信过程中,每个用户得到的物理资源是时隙,在GSM中物理信道的定义为:物理信道(Phy channel)=频率(Frequence)+时隙号(TS number)。
由于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每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将一直占用网络分配的物理信道直至通信结束。
WCDMA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第一部分)

Satellite
Empty
Satellite
30 MHz
60 MHz
40 MHz
15 MHz
100 MHz
FDD
WCDMA+CDMA2000
TDD
TD-SCDMA
WCDMA标准演进
继承R99的所有业务和功 能;
电路域结构发生改变, 控制与承载分离MSC采用 MSC SERVER和MGW实现; 继承2G(GSM、GPRS )的所有业务和功能; 继承R4的所有业务和 功能; 核心网引入IMS(IP 多媒体域); 无线引入HSDPA。 RAN向IP发展,增强 的IP QOS。 无线引入HSUPA MBMS框架结构的研究
CDMA原理图
编码技术
信源编码
信源编码的目的是通过压缩编码来去掉信号源中的冗余成分,以达 到压缩码率和带宽,实现信号的有效传输;
最常用的信源编码是PCM,它采用A律波形编码。分为取样、量化 和编码三步;一路语音信号编码后的速率为64Kb/s;
移动通信中如果采用PCM编码技术,则传一路话音信号需要64K带 宽,传8路话音需要512K带宽。对于1个频点只有200KHZ带宽的 GSM系统来说,会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因此GSM系统中采用 GMSK编码技术,编码后的速率为13Kb/s;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不仅要支持语音通信,还要支持多媒体数 据业务,因此必须采用更加先进的编码技术。在WCDMA中,采用 了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AMR)技术。它支持8种编码速率:12.2 、10.2、7.95、7.4、6.7、5.9、5.15和4.75Kb/s.
白发三千丈
红豆生南国
红红豆豆生生南南国国
红红豆豆生生南?国国
编码技术
卷积码
WCDMA移动通信系统

3.1.1 WCDMA网络的演进
图3-1 GSM到WCDMA的演进
WCDMA标准的演进简述如下:R99 版本中WCDMA依然采用GSM/GPRS核心 网的构造,但是采用新的空中接口协议。
R4版本中完成了中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化工作,同时引入了软交换 的概念,将电路域的控制与业务别离,便 于向全IP核心网构造过渡。
统由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 〔UTRAN〕、用户设备〔UE〕 与操作维护中心〔OMC〕等组成。
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UTRAN〕之间 的开放接口为Iu,无线接入网〔UTRAN〕 与用户设备〔UE〕间的开放接口为Uu接 口,如图3-3所示。
图3-3 UMTS的系统构造
核心网是业务提供者,根本功能就是
3.1 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基于 GSM/CDMA等2G系统演进,空中接口采 用WCDMA、cdma 2000和TD-SCDMA等 无线传输制式,工作于2GHz频段,快速移 动环境中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44kbit/s,室 外到室内或步行环境中最高传输速率到达 384kbit/s,室内环境中最高传输速率到达 2Mbit/s。
提供效劳,承担各种类型业务的定义,包 括用户的描述信息、用户业务的定义还有 相应的一些其他过程。
UMTS核心网负责内部所有的语音呼 叫、数据连接和交换,以及与其他网络的 连接和路由选择的实现。
无线接入网〔UTRAN〕位于两个开放 接口Uu和Iu之间,完成所有与无线有关的 功能。
用户设备〔UE〕完成人与网络间的交 互。
UMTS核心网的标准化工作由3GPP组 织完成。
从网络演进的角度看,R99网络中核 心网完全继承了GSM/GPRS的构造,包括 电路域和分组域两局部,引入了新的无线 接入技术〔WCDMA〕,兼容GSM/GPRS 无线终端接入。
WCDMA、CDMA1x、CDMA2000、HSPA、HSDPA、HSUPA各是什么

1. WCDMA、CDMA1x、CDMA2000、HSPA、HSDPA、HSUPA各是什么?WCDMA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源于欧洲和日本几种技术的融合。
WCDMA采用直扩(MC)模式,载波带宽为5MHz,数据传送可达到每秒2Mbit(室内)及384Kbps(移动空间)。
它采用MC FDD双工模式,与GSM网络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作为一项新技术,它在技术成熟性方面不及CDMA2000,但其优势在于GSM的广泛采用能为其升级带来方便。
因此,近段时间也倍受各大厂商的青睐。
WCDMA采用最新的异步传输模式(ATM)微信元传输协议,能够允许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更多的语音呼叫,呼叫数由现在的30个提高到300个,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线路将不在容易堵塞。
另外,WCDMA还采用了自适应天线和微小区技术,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
WCDMA全名是Wideband CDMA,中文译名为“宽带分码多工存取”,它可支持384Kbps到2Mbps 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的状态,可提供384Kbps的传输速率,在低速或是室内环境下,则可提供高达2Mbps的传输速率。
而GSM系统目前只能传送9.6Kbps,固定线路Modem 也只是56Kbps的速率,由此可见WCDMA是无线的宽带通讯。
此外,在同一些传输通道中,它还可以提供电路交换和分包交换的服务,因此,消费者可以同时利用交换方式接听电话,然后以分包交换方式访问因特网,这样的技术可以提高移动电话的使用效率,使得我们可以超过越在同一时间只能做语音或数据传输的服务的限制。
在费用方面,WCDMA因为是借助分包交换的技术,所以,网络使用的费用不是以接入的时间计算,而是以消费者的数据传输量来定。
WCDMA的发起者主要是欧洲和日本标准化组织和厂商,WCDMA继承了第二代移动通信体制GSM 标准化程度高和开放性好的特点,标准化进展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CDMA是目前全球两种主要的第3代移动通信体制之一,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目前,WCDMA系统标准规范的制订者—3GPP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其商用化的规范。
全球各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研究,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世界著名电信公司如Erics-son、DoCoMo等都斥巨资开发了实验系统,在2002年左右将会推出商用系统。
中国对WCDMA的研究始于1998年中国评估组(ChEG)对IMT-2000的几种体制的评估。
此后,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和公司投入到对WCDMA的研究中。
1WCDMA系统结构WCDMA系统由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UTRAN)和用户装置(UE)3部分组成。
CN与UTRAN的接口定义为Iu接口,UTRAN与UE的接口定义为Uu接口。
1.1通用协议结构Uu和Iu接口协议分为两部分?押用户平面协议这些协议是实现真正的无线接入承载业务的协议。
控制平面协议这些协议是用于在移动终端和网络间在不同的方面(包括请求业务、控制不同的传输资源和切换等)控制无线接入承载和连接,还包括非接入层(NAS)的透明传输机制。
1.2UTRAN结构UTRAN包括许多通过Iu接口连接到CN的无线网络子系统(RNS)。
一个RNS包括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一个或多个NodeB。
NodeB通过Iub接口连接到RNC上,它支持FDD模式、TDD模式或双模。
NodeB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
RNC负责决定UE的切换,它具有合并/分离功能,用以支持在不同NodeB之间的宏分集。
UTRAN内部,RNSs中的RNCs能通过Iur接口交互信息,Iu接口和Iur接口是逻辑接口。
Iur接口可以是RNC之间物理的直接相连或通过适当的传输网络实现。
1.3UTRAN功能UTRAN的功能如下:系统接入控制功能包括:接入控制、拥塞控制、系统信息广播、无线信道加密和解密。
移动性功能包括:切换、SRNS重布置。
无线资源管理和控制包括:无线资源配置和操作、无线环境调查、宏分集控制、无线承载控制、无线协议功能、RF功控、RF功率设置、无线信道编码和译码、随机接入检测和处理。
2WCDMAUTRAN接口协议WCDMAUTRAN主要涉及Uu、Iub、Iur和Iu这4个接口。
2.1Uu接口Uu接口是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无线接口,是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接口,一切的关键技术都针对提高其能力而研究。
2.1.1Uu协议结构概述无线接口分为3个协议层: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网络层(L3)。
二层又分为两个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及两个功能实体——分组数据集中协议(PDCP)和广播/多广播控制(BMC)。
三层和RLC分为控制(C-)和用户(U-)平面。
PDCP和BMC只在用户平面。
在控制平面,三层分为几个子层。
最低层是无线资源控制(RRC),与二层通过业务接入点(SAP)相接,协议终止于U-TRAN。
下一子层是“Duplicationavoidance”(3GPP还需进一步研究),协议终止在CN,但是它属于接入层部分,它给高层提供接入层业务。
高层信令诸如移动管理(MM)和呼叫控制(CC)属于非接入层。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如图3所示。
图3中每一模块表示相应的协议实例。
子层间接口的椭圆圈表示用于端到端通信的业务接入点(SAP)。
MAC和物理层间的SAP提供传输信道。
RLC和MAC间的SAP提供逻辑信道。
在控制平面,“Duplicationavoidance”和三层的高子层(CC,MM)的接口由通用控制(GC)、通知(Nt)和专用控制(DC)SAP所定义。
RRC与MAC以及RRC与L1存在控制交互。
同样RRC与RLC、RRC与PDCP以及RRC与BMC都有控制接口。
这些接口允许RRC控制低层的配置。
RLC子层提供与无线传输技术紧密结合的自动重发请求(ARQ)功能。
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RLC实例没有区别。
CN可以要求UTRAN防止数据丢失。
如果Iu的连接点未变,则此要求由UTRAN的RLC重发功能实现;如果发生了变化,则此要求通过“Duplicationavoidance”完成。
2.1.2MAC层协议规范概述2.1.2.1MAC层功能MAC层功能有: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MAC负责将逻辑信道映射到适当的传输信道上。
根据即时源速率为每一个传输信道选择适当的传输格式假定RRC指定传输格式合成集,MAC根据源速率为每一个激活的传输信道在指定传输格式集中选择传输格式。
传输格式控制传输信道的有效使用。
UE数据流间优先权处理在给定的传输格式合成集中选择传输格式合成时,映射到对应传输信道上的数据流的优先权将被考虑。
优先权由无线接入载波服务的性质和RLC缓冲器状态决定。
优先权处理通过选择传输格式实现。
即高优先权数据映射到L1上带有“高比特率”传输格式,同时,低优先权数据映射成带有“低优先权”传输格式。
传输格式选择也要考虑从L1中来的传输功率指示。
通过动态调度完成UE间优先权处理为了对突发传输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使用动态调度功能优先权处理。
在共享和公共传输信道上优先权的处理由MAC实现。
注意,对专用传输信道,动态调度功能隐含在RRC子层配置功能中。
对于TDD来说,这将是未来研究的内容。
公共传输信道上UE的标识当一个特定UE在公共下行信道上被寻址时,或当UE使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需要内带UE标识。
由于MAC层处理接入,多路复用到传输信道,标识功能自然放到MAC上。
高层PDU的复用/解复用层PDU多路复用到传输块,通过公共传输信道发送到物理层或通过解多路复用将物理层公共传输信道来的传输块变成高层PDU。
业务量监视。
加密。
RACH传输接入服务级别选择。
链路监测。
高层信令路由。
2.1.2.2MAC实体RRC控制MAC的配置。
MAC实体有:(1)MAC-b:表示处理广播信道(BCH)的MAC实体。
每个UE一个MAC-b。
每个小区UTRAN一个MAC-b。
(2)MAC-c?押表示处理前向接入信道(FACH)?熏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寻呼信道(PCH)的MAC实体。
每个UE一个MAC-c。
每个小区UTRAN一个MAC-c。
(3)MAC-d?押表示处理分配给一个UE的专用逻辑信道和专用传输信道(DCH)的MAC实体。
每个UE一个MAC-d。
UTRAN对应每个UE一个MAC-d。
(4)MAC-sh?押表示处理下行共享信道(DSCH)的MAC实体。
每个UE一个MAC-sh。
UTRAN对应每个小区一个MAC-sh。
2.1.3RLC层协议规范概述(1)RLC功能RLC功能有:连接控制、封装和重组、报头压缩、级连、填充、用户数据传输、纠错、流量控制、序号检测、加密、协议错误检测和修复等。
(2)RLC模式RLC层按结构、功能可以分为3种模式,分别为:透明模式(TM):发送端接收高层自Tr-SAP传来的SDU,可以将其分成适当长度的PDU,不加任何帧头,如何分段在建立连接时确定。
RLC通过BCCH、PCCH、DTCH或CCCH(只用于上行连接)将PDU传给MAC层。
接收端通过逻辑信道从MAC层接收PDU。
若分段则需要重装成SDU。
通过Tr-SAP传给高层。
无应答模式(UM):发送端接收高层自Um-SAP传来的SDU,将其分成适当长度的PDU,如何分段在建立连接时确定。
SDU可与其他SDU串接。
RLC对PDU加帧头和加密。
RLC通过DCCH、DTCH、CTCH或CCCH(只用于下行连接)将PDU传给MAC层。
接收端通过逻辑信道从MAC层接收PDU,若分段则需要重装成SDU,通过Um-SAP传给高层。
应答模式(AM):发送端接收高层自Am-SAP传来的SDU,将其分成适当长度的PDU,如何分段在建立连接时确定。
SDU可与其他SDU串接。
RLC对PDU加帧头和加密,通过DCCH或DTCH将PDU传给MAC层。
接收端通过逻辑信道从MAC层接收PDU,若分段则需要重装成SDU,通过Am-SAP传给高层。
为保证可靠传输,该模式采用ARQ协议建立反馈系统,将PDU分为若干PU,作为统计的最小单位,并可以采用帧头压缩以提高效率。
2.1.4RRC子层规范概述该规范是WCDMA系统中最重要、复杂的规范,其核心功能是无线资源的控制。
RRC子层控制RLC与MAC子层、PDCP、BMC以及物理层的配置。
RRC和其它层的交互通过原语进行,和对等RRC的交互通过消息进行。
为了进行一个服务,网络给移动终端分配无线资源的消息发给终端的RRC,在此消息中包含了所有低层的参数。
RRC收到此消息后对低层进行配置,成功后通知网络,即可进行通信。
RRC子层有以下实体:路由功能实体(RFE):处理高层信息到不同的MM/CM实体(UE端)或不同的核心网络控制域(UTRAN端)的路由选择。
广播控制功能实体(BCFE):处理广播功能,发送GC-SAP所需要的RRC业务。
传呼及通告功能实体(PNFE):控制传呼空闲模式的UE,发送NT-SAP所需要的RRC业务。
专用控制功能实体(DCFE):处理特定UE的所有功能,发送DC-SAP所需要的RRC业务。
共享控制功能实体(SCFE):控制PDSCH的分配。
传输模式实体(TME):处理RRC层内不同实体之间的映射。
2.1.5PDCP子层规范概述PDCP功能有:发送和接收实体的IP数据流(例如TCP/IP和RTP/UDP/IP头)的数据头压缩和解压缩。
头压缩方法对网络层、传输层或高层协议组合是特定的,例如TCP/IP和RTP/UDP/IP。
传输用户数据。
这是指PDCP从非接入层接收PDCP-SDU,把它发到RLC层,反之亦然。
发送PDCPSDU的缓存和发送及接收PDCPSDU序列号,为保证无损的SRNS重置。
不同无线承载复用到一个RLC实体上。
2.1.6BMCBMC功能有:存储小区广播消息。
业务量监测和请求小区广播业务的无线资源。
BMC消息排序。
BMC消息向UE发送。
小区广播消息向高层发送。
2.2Iu、Iur、Iub接口协议Iu、Iur、Iub接口分别为CN与RNC、RNC与RNC、RNC与NodeB之间的接口。
此结构依据层间和平面间相互独立原则而建立。
随着3GPP标准化的进展,此结构可能会变化。
(1)水平层协议结构包括两层:无线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
所有UTRAN相关问题只与无线网络层有关,传输网络层只是UTRAN采用的标准化的传输技术,与UTRAN的特定功能无关。
物理层可用E1、T1、STM-1等数十种标准接口。
(2)垂直平面控制平面控制平面包括无线网络层的应用协议以及用于传输应用协议消息的信令承载。
在Iu接口的无线网络层是无线接入网应用协议(RANAP),它负责CN和RNS之间的信令交互;在Iur接口的无线网络层是无线网络子系统应用协议(RNSAP),它负责两个RNS之间的信令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