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钱学森教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877d5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7.png)
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钱学森》,提问:“标题中的‘钱学森’是谁?他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爱国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教师举例说明钱学森的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学导入:以钱学森的成就和贡献为背景,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钱学森的兴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钱学森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学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力量,激发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设立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课堂活力。
4.实践环节:结合课文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科学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力量,激发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哪些启示?”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钱学森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3.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钱学森的精神风貌,培养情感共鸣。
4.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六上19《钱学森》(5篇范例)
![六上19《钱学森》(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599ee6d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0.png)
六上19《钱学森》(5篇范例)第一篇:六上19《钱学森》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使学生受到爱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情导入,渲染情感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关心祖国的航天发展。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的航天王国。
2.课件播放,新中国的航天发展。
3.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骄傲、自豪} 4.是啊,这种骄傲,这种自豪和一位老人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板书:钱学森} 钱学森师: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
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
今天,让我们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检查预习1.出示新词指名读 2.指名读课文(正音)思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品读课文1.找找钱学森说得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现在,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钱学森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钱学森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bbe96f01f69e31433294df.png)
19《钱学森》第1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生词。
2.学会查找资料,初步了解钱学森。
活动方案导学设计调整改进活动一:学习生字,理解词意。
1.读准下面的字音并理解意思。
额头赴美留学富裕诚恳贡献袒露劈波斩浪屈指一魂牵梦绕广阔无垠2.组内轮读词语,互相正音。
3.展示质疑。
活动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语句。
2.组内交流: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相互正音。
3.班级展示。
活动三:了解内容,制作卡片。
1.再次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钱学森那些方面的内容。
2.小组合作:结合课文内容和你对钱学森的了解,设计“科学家卡片――钱学森”(内容以50字左右为宜)。
科学家卡片——钱学森: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生读钱简介)活动一:学习生字,理解词义1、小组内读生字词,辨形、正音、释义。
2、小组展示,点评。
活动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展示朗读,其他组点评。
活动三:了解内容,制作卡片1. 组内默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介绍了钱的那些事情。
2. 组内制作科学家卡片。
3、展示并点评。
完成【检测反馈】3.小组展示所设计的卡片。
【检测反馈】1.看拼音写词语:é tóu bēn fù fù yù chéng kěn gòngxiàn( ) ( )( ) ( )( )2.完成文后练习第2题。
(直接将词语写在横线上。
)教后反思:19《钱学森》第2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悟钱学森的高尚情怀。
活动方案导学设计调整改进活动一:感悟浓浓爱国情。
1.大声朗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语句,把它画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2.组内活动:①交流各人所划语句。
②选择本组最有感触的一处,准备展示:复习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谈谈对钱学森的了解吗?活动一:感悟浓浓爱国情。
《钱学森》教学简案及教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钱学森》教学简案及教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a986576bd97f192279e9e8.png)
《钱学森》教学简案及教后反思本文是关于《钱学森》教学简案及教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编者按:2008年10月30日雨花小语在雨小组织了以“彰显特色·注重过程·追求实效”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此文是雨小王静老师的教学简案及教后反思,现贴出供大家研讨。
】《钱学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倒叙”的写作顺序3、学习文章2-6小节,能通过语言等细节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4、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学习作者在突出人物特点时采用的写作方法(语言、侧面)教学过程:一、导入1、聊“神七”引出钱学森2008年9月25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情震惊了世界!----神七发射,太空行走!这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令国人骄傲!在举国欢庆之余,人们不约而同的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2、揭示课题、齐读(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位老人,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1.出示字词,指读正音(裕、袒,注意部首)2、读课文、理层次(1)、边读边说段意(2)、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留学、回国、贡献)3、交流初步印象:通过预习课文搜集阅读相关资料,能简单谈谈钱学森爷爷留给你的初步印象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爱国才华)4、小节过渡同学们,你知道吗?语言,是人们表达内心想法、情感的最直白的方式!透过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内心的想法。
我们要了解钱学森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怎么做?------读一读他说的话!(浏览2-4小节,找出钱学森的话好好读一读)三、品读人物语言、体会爱国情怀1、出示两句话,指名读,(正确流利)2、同学们,要想读懂这两句话,得把他们放置文中,联系上下文、具体的背景来品读,这样你就能读出深刻的体会!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段落好好读读。
《钱学森》教学设计15篇
![《钱学森》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f277a1ad02de80d5d840af.png)
《钱学森》教学设计15篇《钱学森》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钱学森》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并领悟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记叙顺序。
重点、难点:试从写法角度指导阅读,走近人物精神世界。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1.读这段文字,猜“他”是谁?2.“钱学森”(板书)。
3.生谈谈对他了解,师小结。
4.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新词。
1.听写含生字的词语。
额头赴美留学富裕诚恳贡献重点指导“裕”(巧记字形、字意)2.对照屏幕同桌互相批改听写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出你最想读的一段或最有把握的一节。
2.简要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四、探究语言,体会情感。
1.回顾写人文章的共同点(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人的经历等)。
2.画出文中钱学森的语言,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写下批注。
3.交流。
预想:(出示):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补充)想想现在钱学森他在哪?生活怎么样?他想回到那儿?②齐读这一节,最让你心头一颤的字眼是什么?(出示:第4节)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创造。
”①比较两段话,扣住“我”“我们”细小差别言外深意。
②假如你也是一名留学生,听了钱学森诚恳的话,你会怎么想?③男女生分别读这两节。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钱学森_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钱学森_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899f6c76eeaeaad0f33036.png)
19 钱学森【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主要记叙的是我国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怎样克服种种阻挠坚持要回到祖国, 并决心用自己的专长来建设祖国的, 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到他强烈而又真挚的爱国之情。
学生着重要通过各种课外资料来理解钱学森的事迹,从而体会到他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通过关键的词语、重点的语句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讨论,钱学森是怎样冲破各种阻挠,坚持回到祖国的。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4.进行写话的训练,使读、说、写在课堂上合为一体。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课文,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初识人物1.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先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段视频(播放2019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的一段有关钱学森的视频)2. 你知道主持人口中的“他”是谁吗?(钱学森)3. 很好,同学们会写钱学森的名字吗?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的写下他的名字吧?4. 板书课题。
5. 那么,是钱学森的那些事迹感动了中国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钱学森。
二、检查预习出示预习导航2. 指导书写生字词(重点指导“裕”)三、合作探究,品读人物1.同学们,在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他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归国路,10年两岸端成”从这些话里,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钱学森”?(板书:爱国),那么,他的爱国在课文中又表现在哪里呢?(出示“导学案”)“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钱学森的爱国?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悟写在文中的空白处,再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3. 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师从名师、待遇等指导)4. 当时钱学森在美国师从著名的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在如此著名的教授身边学习和工作,这意味着什么?5. 是呀,这是一切多少人梦寐以求呀,然而钱学森却说一一这就意味着他将放弃金钱、财富、地位、荣誉等。
【配套K12】钱学森教学设计优秀6篇
![【配套K12】钱学森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a4efdef61fb7360b4c658a.png)
钱学森教学设计优秀6篇钱学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回到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由整理]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老师明白,同学们很喜欢诗歌,这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
课件播放,师有感情地朗读。
2、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轻声齐读这首诗吧生有感情地齐读。
3、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
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
这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默读课文,划出感动的语句,写阅读感受。
指名交流,教师评价补充。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有句俗语说:言为心声。
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在最佳道路。
此刻,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述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
生读,画,再轻读。
2.让我们和钱学森第一次心灵交流吧:大屏幕出示: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你的刻苦学习,成为冯。
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善于读书的同学,你找到钱学森的回答吗?生答。
投影出示下面一段话: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此刻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让生齐读这句画。
师: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周恩来少年读书时的一句名言。
生脱口而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和钱学森的这句话,是何等的相似啊!因为这两句话,都表现了――---强烈的报国心!钱学森说这句话的时候,该是怎样的情绪呢,谁能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此刻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钱学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钱学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457b3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4.png)
《钱学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钱学森》第一课时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5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钱学森说的前一句话,体会钱学森回国的坚定决心,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钱学森语言中包含的爱国之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体会钱学森的语言,感受他回国的坚定决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初识钱学森1、教师深情地叙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板书课题:钱学森)让我们响亮地呼唤他的名字(齐读课题)。
刚才老师给大家朗诵的那一段,就是钱学森回国时的情景。
(板书:回国)[评析:教师深情的朗诵文章的第一段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初识钱学森时,就对钱学森充满了好奇,这个日夜想着回国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这么焦急?……一连串的问题在学生心中形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3、初步感知,走近钱学森。
(1)默读钱学森简介。
(课件演示)(2)过渡: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读课文,进一步去了解钱学森。
(3)温馨提示:a、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b、选择你感兴趣的段落或认为写得好的段落多读几遍。
c、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4)检查自学情况a、随机检查课文中的生字。
重点指导:“富裕,赴”的读音和意思。
b、考察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
[评析:高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也不应忽视字词教学,尤其是对于典型的、难以掌握的字词,如对“富裕,赴”的教学,就有必要在课内指导一下。
至于读书,一定要让学生读熟、读透,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书不读通不开讲”。
]二、品读感悟,走进钱学森1、指导学法,布置学习任务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表现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人物的表现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出示)。
这篇文章中,钱学森的什么表现最能体现他的特点?(语言)(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写什么?在他的语言旁写写你的感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钱学森_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钱学森_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1ab09704a1b0717ed5dd65.png)
19 钱学森【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我国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怎样克服种种阻挠坚持要回到祖国,并决心用自己的专长来建设祖国的,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到他强烈而又真挚的爱国之情。
学生着重要通过各种课外资料来理解钱学森的事迹,从而体会到他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通过关键的词语、重点的语句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讨论,钱学森是怎样冲破各种阻挠,坚持回到祖国的。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4.进行写话的训练,使读、说、写在课堂上合为一体。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课文,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初识人物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先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段视频(播放2019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的一段有关钱学森的视频)2.你知道主持人口中的“他”是谁吗?(钱学森)3.很好,同学们会写钱学森的名字吗?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的写下他的名字吧?4.板书课题。
5.那么,是钱学森的那些事迹感动了中国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钱学森。
二、检查预习出示预习导航1.认读生字词语2.指导书写生字词(重点指导“裕”)三、合作探究,品读人物1.同学们,在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他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岸端成”从这些话里,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钱学森”?(板书:爱国),那么,他的爱国在课文中又表现在哪里呢?(出示“导学案”)“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钱学森的爱国?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悟写在文中的空白处,再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3.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师从名师、待遇等指导)4.当时钱学森在美国师从著名的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在如此著名的教授身边学习和工作,这意味着什么?5.是呀,这是一切多少人梦寐以求呀,然而钱学森却说——这就意味着他将放弃金钱、财富、地位、荣誉等。
19 钱学森 教案3_教案教学设计
![19 钱学森 教案3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293f4a89eb172ded63b794.png)
19 钱学森教案3本文是关于19 钱学森教案3,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内容《钱学森》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精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圈面出这一段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内心活动的词句,结合书上的插图,读一读,体会钱学森归国时的心情。
2.抓住重点句品读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理解关键词:魂牵梦绕。
体会钱学森对祖国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导朗读。
4.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15天的海上航行,魂牵梦绕的祖国就在前方,他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喜悦啊!三、精读第二段1.指读第二段。
2.出示钱学森的话,读一读,你体会出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那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为人民多做点事。
”3.交流生a:钱学森强调自己是中国人,而且他每时每刻都在为祖国人民做贡献做好准备。
生b:钱学森在美国师从著名教授,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备件,但他没忘记祖国,他刻苦攻读的目的只是为了将来回国为祖国做贡献,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4.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主人公的一片爱国热情。
5.板书:身在异国,心系祖国四、精读第三段1.指读第三段:在新中国成立之际,钱学森归国的愿望越发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2.交流。
生a:钱学森归国的愿望日趋强烈,我是从“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中体会到的。
生b:我是从钱学森对留学生们袒露心迹后有人劝他别走,他诚恳地说的话中体会到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6c230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3.png)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及其在航天领域的贡献,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钱学森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
3.揭示课题:《钱学森》。
(二)讲授知,500字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科研精神。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卓越”、“贡献”、“科研精神”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教师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在我国航天事业中的贡献。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钱学森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感知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科研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汇和句型。
3.合作交流,深入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钱学森的科研精神及其在我国航天事业中的贡献。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展开热烈的讨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a.选择题: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简答题:请简要介绍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航天事业中的贡献。
c.写作题:以“学习钱学森,做国家栋梁之才”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钱学森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钱学森 |](https://img.taocdn.com/s3/m/351a9b72a216147917112881.png)
19 钱学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钱学森》一文生动地记叙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和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但在字里行间透露着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因此,借助语言文字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可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合作研究:文中讲留学生劝钱学森,祖国刚解放,没钱,没设备,回去搞科学研究,有困难。
三、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二、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三、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
(出示有关资料)四、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五、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六、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七、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八、 1.一读课文。
九、(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十、(2)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十一、 2.二读课文。
十二、(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能流利地读课文。
十三、(2)检查效果。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十四、 3.三读课文。
十五、(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钱学森-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钱学森-](https://img.taocdn.com/s3/m/393f70e68762caaedc33d41d.png)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怎样的人吗?(生结合预习介绍)教师课件出示人物简介补充介绍。(板书课题)
2.设下悬疑,明确目标:钱学森为什么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这是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2.指名读第5自然段。
3.拓展:也许将领的话还不能让你完全了解钱学森对一个国家到底重要到何种程度,老师这有个小故事,同学们读了就更清楚了。
(课件出示补充材料钱学森曾回忆说:“在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减轻30磅 。晚上特务每隔1小时就来喊醒我一次,完全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钱学森无端被拘留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师生和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以及一些美国友好人士,向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为他找辩护律师,还募集万美元保释金把钱学森保释了出来。此后,钱学森继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不许他离开他所居住的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
6、朗读结课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读了钱学森的事迹,你能想到哪些名言?出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齐读,共勉。
七、当堂训练:小练笔
八、作业设计:校本作业
板书设计:
17钱学森
——“中国导弹之父”
思念祖国
报效祖国
拳拳报国心
练习设计:
校本作业
教后反思:
4.现在,再来说说你的感受。
5、终获回归,升华情感。
1.尽管有着种种诱惑和阻挠,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钱学森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钱学森](https://img.taocdn.com/s3/m/9b6ef146f705cc175427097d.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19.钱学森(第一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中国刚建立,在国外的一批爱国科学家纷纷归来,参加祖国建设。
其中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钱学森。
简介钱学森: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浙江杭州人。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
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从事火箭研究。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二、新授(一)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3.画出生字词(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字词:前额富裕贡献诚恳兴奋运载火箭注意多音字“载”的读音。
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回迁梦绕:形容思念情切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袒露:表露流露(多用于思想情感)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2.指导写字师范写---生观察---描红---仿写---对比---评价---重写3、检查读书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相机正音(三)、了解课文大意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课文生动的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做出卓越贡献的事。
三、小结:四、作业:Δ:伴你学ΔΔ:教学反思:六年级语文上册19钱学森(第二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钱学森主备学校: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课型:阅读课审核:集备主讲:华芳使用学校: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使用教师:华芳执教时间:2012.11 执教班级:六(4)班【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事迹。
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钱学森满腔的爱国热情,展示了一位科学界的伟人风采。
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
文章在写作顺序上,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从“魂牵梦绕”、“多么希望”等词语开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5个,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找出课文中钱学森说的话,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
4、学习课文倒叙的方法,感受倒叙手法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1、抓住人物的语言等描写,感受钱学森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
2、学习课文倒叙的方法,感受倒叙手法的好处。
【资料链接】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给课文划分段落。
4、学习课文倒叙的方法,感受倒叙手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à【课堂研讨】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从1999年的神舟1号飞船成功发射到2012年的神舟9号飞船与天宫1号成功进行交会对接,13年间的9次飞行如同9个台阶,它们所记录的,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工程的不断突破,而且圆满了中华民族飞天的美好梦想。
是谁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就是——钱学森。
(齐读课题)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3、谁知道什么叫中国导弹之父?(为中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
)3、是啊,怪不得2007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师诵)(出示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就是——钱学森。
(再读课题)4、反馈预习导学。
强调“裕”的偏旁是衣字旁。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以人名为题,写了他的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能找到相关提示吗?交流:(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快速圈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提示:关注有没有更简洁明了的时间顺序。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围绕钱学森“归国”这一中心事件,我们能很快理清课文的脉络,那就是“归国之时”“归国之前”“归国之后”,这样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6自然段)第三段:(第7自然段)三、精读课文第一段1、读第一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钱学森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他迫切想回到祖国为祖国出力。
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段,哪个句子可以看出他归心似箭?用笔画出来。
2、交流,抓住重点词语“魂牵梦绕”“多么希望”。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4、了解倒叙写法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引导学生联系平时看过的相关故事或电影,了解这是一种倒叙的写作方法,它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
那么,这里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把钱学森归国时摆在最先写,是想要增强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当堂训练】阅读感悟在的大海上,一艘巨轮正驶向香港。
钱学森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远方。
“啊,我就要回到的祖国了!”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画出最能表达钱学森归国心切的句子。
(3)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这段话应放在课文的。
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是一种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是为了。
【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2。
2、摘抄课文中钱学森的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语言等描写,感受钱学森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温故预习】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美国时,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①哪一句话概括了他的品质?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是什么?(重—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爱国之心)②数字最具有说服力,从颁奖词中的“五年、十年”你体会到什么?(钱学森归国所受得阻力和创业的艰辛。
)【课堂研讨】一、导入:1、钱学森在1934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9月17日踏上归国的航程,这漫漫的二十多年,祖国的命运牵动着他的灵魂,这节课先让我们走进钱学森的心录,去感受他的心路历程吧!2、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用“”画出来,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作简单的批注。
二精读人物语言,感悟人物情感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读。
出示:(我是中国人。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1、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1)补充: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成绩优异。
36岁就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
而且钱学森还是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
(出示资料)如果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2)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谁来读?(出示:我是中国人。
……)他想要干什么?(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放弃这一切,)尽管在美国有着恩师的器重,过着安逸的生活,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齐读钱学森的第一段话)3)从钱学森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什么?(钱学森时刻想念祖国、一心想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2、过渡: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一心想回到祖国去。
新中国成立后他想回国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起来。
1)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三四自然段。
交流:时间、愿望、情境都要说全了。
(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钱学森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
钱学森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却遭到留学生的劝阻。
)填空:他放弃的是,而面临的是的待遇,的生活,的工作条件。
2)自由读读这句话,再圈圈画画,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
“日夜盼望”:钱学森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牵挂着祖国的命运。
“终于”:钱学森盼望新中国成立已经很久了,他等待回国施展抱负已经很久了。
“应当”:应当是什么意思?(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应当”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
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
正因为我们日夜盼望着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因为祖国现在很穷,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3)是啊,因为他坚信祖国现在虽然贫穷,但只要中华儿女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祖国一定会从()走向(),从()走向(),从()走向()。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从钱学森所说的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钱学森一心想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和强烈的爱国心。
)4)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学生们的劝说,又表白了自己的心迹。
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激动诚恳坚决果断)指导朗读。
三、归国路一波三折1、过渡:可钱学森的回国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他受到了百般刁难。
2、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出示齐读)一个师有多少人?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5000人是一个师,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量无穷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3、怪不得海军的高级将领说―――(齐读)“绝”字什么意思?(坚决不允许。
没有商量的余地。
)读了这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4、他们会怎么留?请你想象一下。
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
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
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出示资料)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
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
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近30斤。
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5、受到如此的折磨,钱学森怎么做?长达5年,行动没有自由,然而,钱学森——(出示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一起读。
他一心想着报效祖国。
支持钱学森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的信念就是: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
小结: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7、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出示最后一节)补充钱学森归国后所作的贡献:在钱学森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导弹,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定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遨游。
四、总结1、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伟大人物而不去景仰的民族更可悲。
”钱学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人物,我们应当景仰他。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钱学森在2009年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时刻不忘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的人物。
让我们再次齐读给2007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