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绪论

合集下载

水力学 (完整版)PPT

水力学 (完整版)PPT

2020/4/5
16
第一章 绪论
1.3 作用在液体上的力
1.3.1 表面力定义
表面力是作用于液体的表面上的力,是相邻液体 或其他物体作用的结果,通过相互接触面传递。
表面力按作用方向可分为: 压力: 垂直于作用面。 切力: 平行于作用面
lim p
P
A0 A
lim
T
A0 A
2020/4/5
17
第一章 绪论
2020/4/5
1
第一章 绪论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水静力学 第3章 液体运动学 第4章 水动力学基础 第5章 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第6章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第7章 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流 第8章 明渠均匀流 第9章 明渠非均匀流 第10章 堰流及闸孔出流 第11章 渗流
2020/4/5
2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一章 绪论
Isaac Newton(1642-1727)
➢ Laws of motion
➢ Laws of viscosity of Newtonian fluid
2020/4/5
12
第一章 绪论
19th century
Navier (1785-1836) & Stokes (1819-1905)
N-S equation
viscous flow solution
Reynolds (1842-1912) 发现紊流(Turbulence) 提出雷诺数(ReynoldsNumber)
2020/4/5
13
第一章 绪论
20th century
Ludwig Prandtl (1875-1953) Boundary theory(1904)

2 绪论

2 绪论
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 一维信号和多维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 因果信号与非因果信号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实信号和复信号 因果信号与非因果信号
4
信号描述方法
• I 数学描述 – 使用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把信号描述 为一个或若干个自变量的函数或序列 的形式。
时域 f (t ) sin( t )
x ( n) a nu ( n)
因此,常可将“信号”与 “函数”和“序列”等同 起来
频域
1 F ( j ) , F (s) 1 j
5
信号描述方法
• II 波形描述 – 按照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关系,把信 号的波形画出来。
Sa(t) 1
Sa (t )
35
4 DSP的学科内容
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 离散时间信号时域及频域分析、离散付里 叶变换(DFT)理论。 信号的采集,包括A/D,D/A技术,抽样, 多率抽样,量化噪声理论等。 数字滤波技术 谱分析与快速付里叶变换(FFT),快速 卷积与相关算法。 自适应信号处理
36
33
3 DSP的理论基础
•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工具:微积分,概 率统计,随机过程,高等代数,数值分 析,近代代数,复杂函数。 • 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离散线性变 换(LSI)系统理论,离散付里叶变换 (DFT)。
34
3 DSP的理论基础
“数字信号处理”又成为一 些学科的理论基础:
在学科发展上,数字信号处理又和最 优控制,通信理论,故障诊断等紧紧相连 ,成为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神经网络, 数字通信等新兴学科的理论基础。
39
按照预定要求,在处理器中将信号 序列x(n)进行加工处理得到输出信号y(n).

电网络理论绪论第一章2

电网络理论绪论第一章2

四、忆阻元件(Memristor)
发展概况
(3)惠普公司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证明忆阻器的确存
在(忆阻现象在纳米尺度的电子系统中确实是天然 存在的),并成功设计出一个能工作的忆阻器实物 模型,研究论文在2008年5月1日的《自然》期刊上 发表 。 D. B. Strukov, G. S. Snider, D. R. Stewart & R. S. Williams. The Missing Memristor Found. Nature, 2008,453(1 May):80-83
dx dt
x=
du dt
D i
正弦稳态之下,该元件的导纳为
Y ( jω) = I ( jω) = −ω 2 D U ( jω )


u
(2)FDNR元件
赋定关系
d 2i u=E 2 dt
dx 或者 u = E dt
di x= dt
在正弦稳态之下,该元件的阻抗为
I ( jω ) Z ( jω ) = = −ω 2 E U ( jω )
正阻抗逆转器 (BC>0)
理想回转器
i1
1 ⎧ ⎪u1 = − i2 g ⎨ ⎪ ⎩ i1 = gu2
线性电容
2、非线性电容 (1)压控电容
非线性电容
二、电容元件(续) (2)荷控电容
u = S (q)
(3)单调电容
q = C (u )
或者 u = S ( q )
大多数实际电容器属于此类。如变容二极管:
q = Q0 ( eku −1)
( Q0 < 0)
(4)多值电容 以铁电物质为介质的电容器呈现滞回现象
三、电感元件 (Inductor) 定义:赋定关系为i和Ψ之间的代数关系的元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 f, a p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1-5 试为某车床厂丝杠生产线确定生产类型,生产条件如下:加工零件:卧式车床丝杠(长为1617mm ,直径为40mm ,丝杠精度等级为8级,材料为Y40Mn );年产量:5000台车床;备品率:5%;废品率:0.5%。

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1 扼要解释下列术语.(1)有机化合物(2) 键能、键的离解能(3) 键长(4) 极性键(5) σ键(6)π键(7) 活性中间体(8) 亲电试剂(9) 亲核试剂(10)Lewis碱(11)溶剂化作用(12) 诱导效应(13)动力学控制反应(14) 热力学控制反应答:(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2) 键能:由原子形成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

键的离解能: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

以双原子分子AB为例,将1mol气态的AB拆开成气态的A和B原子所需的能量,叫做A—B键的离解能。

应注意的是,对于多原子分子,键能与键的离解能是不同的。

分子中多个同类型的键的离解能之平均值为键能E(kJ.mol-1)。

(3)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之间距离称为键长。

(4) 极性键: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共价键,由于两原子的电负性不同, 成键电子云非对称地分布在两原子核周围,在电负性大的原子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大,具有部分负电荷性质,另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小具有部分正电荷性质,这种键具有极性,称为极性共价键。

(5) σ键:原子轨道沿着轨道的对称轴的方向互相交叠时产生σ分子轨道, 所形成的键叫σ键。

(6) π键:由原子轨道侧面交叠时而产生π分子轨道,所形成的键叫π键。

(7) 活性中间体:通常是指高活泼性的物质,在反应中只以一种”短寿命”的中间物种存在,很难分离出来,,如碳正离子, 碳负离子等。

(8) 亲电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从有机化合物中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获得电子对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电试剂。

(9) 亲核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把电子对给予有机化合物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核试剂。

(10) Lewis碱:能提供电子对的物种称为Lewis碱。

(11)溶剂化作用:在溶液中,溶质被溶剂分子所包围的现象称为溶剂化作用。

数值分析题库1

数值分析题库1
2010-2011数值分析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函数插值 3 第三章 函数逼近 6 第四章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10 第五章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 13 第六章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 14 第七章 非线性方程求根 16 第九章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19
第一章 绪论
1.1 要使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1%,应取几位有效
解 对y=f(x)的反函数进行三次插值,插值多项式为
+ + + =, 于是有

第三章 函数逼近
3.1证明定义于内积空间H上的函数是一种范数。
证明: 正定性当且仅当时; 齐次性 设为数域K上任一数 三角不等式 ;
于是有 故是H上的一种范数。
3.2求,在空间上的最佳平方逼近多项式,并给出 误差。
解: 第一步:构造内积空间上的一组正交基,其中内积: 第二步:计算的二次最佳平方逼近多项式 从第一步已经知道,利用公式得: 误差为:
数字?
解:
的首位数字。 设有 n位有效数字,由定理知相对误差限 令, 解得,即需取四位有效数字.
1.2 序列满足关系式,若,计算到,误差有多
大?这个算法稳定吗?
解:,于是 ,一般地,因此计算到其误差限为,可见这个计算过程是不稳定的。
1.3 计算球的体积,要使相对误差限为1%,问测 量半径R时允许的相对误差限是多少?
4.1、计算积分,若用复化梯公式,问区间应分多 少等份才能使截断误差不超过?若改用复化辛普 森公式,要达到同样的精度,区间应分多少等 份?
解:由于,,,故对复化梯公式,要求 ,
即,.取,即将区间分为等份时,用复化梯公式计算,截断误差不超过. 用复化辛普森公式,要求 ,
即,.取,即将区间等分为8等份时,复化辛普森公式可达精度.

哈工大机械设计_宋宝玉_第1章第2章绪论(推荐文档)

哈工大机械设计_宋宝玉_第1章第2章绪论(推荐文档)

三、学习机械设计课的目的:初步掌握机械 设计的能力 1)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零部件工作能力设计:强度、刚度等设 计计算 3)结构设计能力
课程性质:设计性课程 技术基础课
1-2 设计机械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一 、基本要求
1 满足需要原则 2 经济合理原则 3 可靠性原则 4 优化原则
绘制零件工作图。工作图必须符合国家制图 标准,尺寸齐全并标注必要的尺寸公差、形 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技术条件等
1-4 后续课程应用到的几个基本概念
失效:机械零件在设计预定的期间内,并在规 定条件下,不能完成正常的功能
强度:是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塑性变形 及表面失效(磨损、腐蚀除外)的能力
刚度:是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1-5机械设计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课程的特点:
1实践性 2综合性
学习方法: 1 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要及时复习和巩固 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 2 弄清设计原理和设计公式的应用条件及 公式中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正确对待理论设计和经验设计的关系 4 正确处理计算与绘图的关系 5 正确对待设计计算结果 6 重视培养结构设计能力 7 注意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 重视培养整机设计能力 9 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技法的学习
二 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程序 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选择零件的类型
根据机器的工作情况,确定作用在零件 上的载荷,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及受力情况,选择材 料及热处理方式,并确定其许用应力
根据失效分析,确定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 并进行理论设计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同时考虑零件的加工和装 配工艺等要求,对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6 安全性原则 7 人机工程原则 8 工艺性原则

一、绪论(一、二章)

一、绪论(一、二章)
家庭社会学
Sociology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amily
思 考:

家庭是什么?家庭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婚姻是什么?人们在婚姻中有怎样的关系? 家庭和婚姻是怎样产生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变迁?
课程内容

家庭社会学的理论和主要概念
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婚姻的概念与特征 家庭的功能 家庭的结构
第二节、家庭社会学的内容和逻辑体系
一、不同学科关于家庭研究的区别与联系 涉及家庭领域的观点和看法很多,研究家庭及有关问题 有不同的路径。家庭领域的研究涉及到人类学、生物学、人 口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 宗教学等一系列学科。但是没有一个学科能独揽婚姻家庭领 域,各门学科在家庭领域中的研究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概念和 解释。由于没有一门学科能够综合全面地描述家庭,因而不 同学科总是对家庭研究的某一领域持别关注,在探寻中对同 样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二、家庭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1、家庭的性质 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生物属性和家庭的社会属性 的认识,并从中抽象出家庭的本质属性。 2、家庭结构 家庭社会学需要研究各种类型家庭的结构特点, 研究家庭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制约结构变动的各种 因素。 3、家庭功能 家庭社会学不仅要对家庭的多种功能进行分门别 类的研究,而且尤其要关注家庭功能的变迁。
第三节、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六、家庭研究方法的类型
美国的家庭社会学家希尔(Hill.R.)根据不同的研究 构想和侧重点,将家庭研究的方法归纳为五个类型:
1、制度法
2、构造—功能法 3、相互作用法 4、场所法 5、发展法
附: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第6篇《婚姻、生育力 和家庭》

课后习题 (2)

课后习题 (2)

Page 5
5
第二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1.为什么希望测试系统是线性系统: 一、目前对线性系统的数学处理和分析方法比较完善;二、 动态测量中的非线性校正较困难,对许多实际的测试系统而 言不可能在很大的工作范围内全部保持线性,只能在一定的 工作范围和允许误差范围内当作线性系统来处理。
Page 6
6
2.频率响应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是如何获得的,为什么说 它反映了测试系统的性能? 物理意义:在不同参数下系统(或元件)传递信号的能力。 确定频率响应的方法通常有两种:①分析法 基于物理机理 的理论计算方法,只适用于系统结构组成易于确定的情况。 ②实验法 采用仪表直接量测的方法,可用于系统结构难以 确定的情况。当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频率特性随ω变换的 规律也随之确定,所以说它反映了测试系统的性能。
解:δ=3×10-4m, A=πr2=3.14×(5×10-3)2=7.85×10-5m2
工作间隙缩小∆δ=1μm时,电容变化量为
0 A 0 A 8.851012 A 8.851012 A -15 C 7 . 74 10 F 4 4 0 0 2.9910 3 10
Page 8
8
(2)T1=2s时f1 =0.5, 幅值误差 δ1=1-A(ω)=1-=0.3763 (3)T2=5s时f2 =0.2, 幅值误差 δ2=1-A(ω)=1-=0.283
Page 9
9
4.用一阶测量仪器测量100Hz的正弦信号,如果要求振幅的 测量误差小于5%,求仪器的时间常数τ的取值范围。若用该 仪器测50Hz的正弦信号,相应的振幅误差和相位滞后是多少? 解: 1) f=100Hz,|δ|=|1-A(ω)|< 5%=0.05 所以 11

第一章 护理学导论绪论2

第一章   护理学导论绪论2
我国护理专家认为“护理是保护人民健康, 护理患者恢复健康的一门科学”
共同见解
1.护理是助人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 护理的研究对象是整体的、处于不同健康 状况的人。
2.护理可协助无法自我照顾者接受高品质 的照顾,促进其发挥潜能并执行有益于健康 的活动。
3.护理的目的是协助个人促进健康,预防疾 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1885年她又指出“护理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护人 们良好的状态,协助他们免于疾病,达到他们 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
1966年韩德森指出“护理的独特功能是协助个 体(患病者或健康人)执行有利于健康或恢复 健康(安详死亡)的活动。当个体具有足够得 体力、意愿和知识时他能独立执行这些活动, 而无需他人协助。护理的贡献在于协助个人早 日不必依靠他人而能独立执行这些活动。
2、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人的各系统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人与环境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3、人有其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4、人有权利和责任拥有适当的健康状态
人对自身的功能状态具有意识监控能力 人有学习、思考、判断和调试的能力 人有自我决定的权利
健康与疾病为一连续的过程。极佳的健康及健康 的完好状态和死亡是一连续统一体的两极端每个 人的健康状况都处在这连续统一体的某一点上, 且时刻都在动态变化之中。
3、人类的健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有着复杂的生理、 心理、环境、生活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四)护理
1859年南丁格尔提出“护理的独特功能在于协 助患者置身于自然而良好的环境下,恢复身心 健康”
(二)护理学的任务和目标
1、健康维持阶段 2、疾病易感阶段 3、早期检查阶段 4、临床疾病阶段 5、疾病恢复阶段

第一章绪论1-2章n

第一章绪论1-2章n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 样本(sample)(或叫个体individaul)
– 统计研究中最基本的单位,要有代表性,能客 观的反映总体 – 随机原则
• 资料:在确定总体后,研究者则应对每个观察 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测量和观察,这种特征称 为变量。对变量的测量值称为变量值(value of variable)或观察值(observed value),也称资料。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五、医药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运用
• 以正确的方式收集数据 • 描述数据的统计特征 • 统计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六、学习注意事项
• 了解基本概念、掌握理解基本原理,能够 正确运用理论知识逻辑推理。 • 对待公式态度:
– 不强调背公式,不要过分追究公式来源,掌握 公式应用范围应用条件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变异(variation)
–在同一个总体内,各个个体所表现出来的 参差不齐性。
•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总体量):用来描述和表达总体的数量 特征指标。 –统计量:用来描述和表达样本数量特征的 指标。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总体 数量平均水平 均数µ 均数µ 和集中趋势 变异大小和 离散程度 标准差σ 标准差σ
二、(样本)直方图(histogram) 、(样本) 样本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三、频数分布表的作用:
(1) 揭示资料的分布类型和分布特征 (2) 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 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 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 (4) 样本容量较大时,可用各组段的频率作 样本容量较大时, 为概率的估计值,便于进一步分析统计。 为概率的估计值,便于进一步分析统计。

现代设计史绪论

现代设计史绪论
第一节 现代设计概述
二、现代设计的类型 对于设计类型的划分,不同的设计家和设计理论家有着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 仁,智 者见智。我国著名的设计家和设计学权威尹定邦教授主张按设计目的的不同将设 计 划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三种类型,是我国目前对设计进行分类 的著作中最具逻辑性的观点,这种划分具有相对广泛的包容性、正确性和科学性。它 以 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 - 人 - 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依照人类 所需 设计的功能和目的的不同,把纷繁复杂的设计形态和设计现象,归纳为“为了传 达的设 计”— 视觉传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 产品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 计”— 环境设计 三种类型。这种分类理清了我国设计界对设计种类五花八门的划 分方法,解决了过去人 们对设计“越分越不明白”“越分越乱”的状况,对人们理解 和研究设计及设计实践的 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因从属于产品设计的手工艺设 计不属于现代设计的范畴,而 只是与现代设计并存的设计方式,本书所界定的“现代 设计”就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工 业设计和环境设计三大类型。
第一节 现代设计概述
2. 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是对现代生活中大众传播符号的设计, 它以简洁、精练、个性化极强的视 觉符号(文字 或图像)来表达个人、团体或产品、企业的形象 和意义,成为一种超浓缩 的信息载体生成的独特 的视觉语言。标志设计分为商业性标志设计和 非商业性标志设计 两大类。标志设计要求形式 简洁严谨、寓意含蓄深远、信息传达集中,并且 具有易于识 别、想象、理解、记忆、传播的特 点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标志 设计既是一种视觉传达设计独立的存在形 式,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设计要素,它 与 字体、插图等要素紧密配合,成为广告设计、书 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识别系统设 计等的重 要设计手段和元素。

毕业设计(论文)-农作物清洗机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农作物清洗机的设计

农作物清洗机是关于清洗收割后的农作物的机械,是农业自动化加工的重要器械之一。

为了实现高效率、全自动地清洗农作物,设计一种链板式的传送带气泡清洗机, 以便于后续的加工与流水线作业。

本设计基于农业自动化机械的研讨现状和发展状况, 再按照农作物清洗机的清洗需求及任务特点,与相关文献及手册相结合,选择电动机, 设计链轮、轴,完善清洗机设计。

气泡清洗机适合清洗叶类、豆荚类、根茎类、瓜果类等农作物。

主要的结构有电动机,减速器,链式输送带为主,其中输送带使用冲孔不锈钢链板结构。

设计的重点在于整体机械的结构设计,难点在于轴的设计计算与校核。

需要计算出转速、功率、转矩等。

设计完成之后需要用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来制作清洗机的三维建模,建模用的软件是CATIA。

最后CAD软件参考三维建模的投影,绘制二维的装配图与零件图。

关键字:气泡清洗机;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冲孔不锈钢板AbstractThe crop cleaning machine is about cleaning the harvested crop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quipment of agricultural automation processing.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and automatic cleaning of crops, a chain plate conveyor belt bubble cleaning machine i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subsequent processing and assembly line operation.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utomation引言 --------------------------------------------------------------------- 1第一章绪论---------------------------------------------------------------- 2 1.1 农作物清洗机的现状 -------------------------------------------------- 2 1.2 农作物清洗机设计要求------------------------------------------------ 41. 3农作物清洗机类型的选择 ---------------------------------------------- 42. 4气泡清洗机的工作原理和机理 ------------------------------------------ 4第二章主要结构设计-------------------------------------------------------- 63. 1电动机功率的初步计算------------------------------------------------ 62.1.1计算传送带驱动滚筒轴的功率 --------------------------------------- 62. 1.2计算电动机的功率------------------------------------------------- 6 2.2 电动机的选择 ------------------------------------------------------- 7 2.3 减速器的选择 ------------------------------------------------------- 7 2.4 传动方案的选择 ----------------------------------------------------- 8 2.5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 82. 5. 1确定传动比和链轮的转速 ------------------------------------------ 82. 5. 2确定链传动的计算功率 -------------------------------------------- 82. 5. 3确定链条的型号和节距 -------------------------------------------- 92. 5.4计算链速--------------------------------------------------------- 92. 5.5计算链节数和中心距----------------------------------------------- 92. 5.6确定润滑方式----------------------------------------------------- 92. 5. 7计算链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 ------------------------------------ 92. 5. 8确定链轮的材料及热处理方式 ------------------------------------- 102. 5. 9计算链轮的几何尺寸 --------------------------------------------- 102. 5. 10链传动的失效形式 ---------------------------------------------- 10 2. 6轴的设计计算 ------------------------------------------------------- 112. 6.1初步计算轴径---------------------------------------------------- 112. 6. 2轴的结构设计 --------------------------------------------------- 112. 6. 3轴的强度校核计算 ----------------------------------------------- 12 2. 7键的选择与校核----------------------------------------------------- 162. 7.1减速器输出轴与主动链轮的键的选择与校核-------------------------- 162. 7. 2主轴与从动链轮之间的键的选择与校核 ----------------------------- 172. 7. 3主轴与主动带轮之间的键的选择与校核 ----------------------------- 17 2. 8滚动轴承的选择与校核计算------------------------------------------- 172. 8.1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方式------------------------------------------ 172. 8. 2轴承型号的选择 ------------------------------------------------- 172. 8. 3轴承寿命的校核计算--------------------------------------------- 18第三章其他结构的选择和设计----------------------------------------------- 202.1 传送带的选择和设计------------------------------------------------- 203. 1. 1网带的选择----------------------------------------------------- 203.1.2 网带带轮的设计计算--------------------------------------------- 203.1.3 网带的设计计算------------------------------------------------- 21 3. 2气泡发生装置的选择------------------------------------------------- 22 3.3整体水槽的设计------------------------------------------------------ 23第四章计算机三维模型设计------------------------------------------------- 24 5. 1三维软件概述------------------------------------------------------- 24 5. 2三维模型零件的设计与组装------------------------------------------- 24第五章机电传动控制部分--------------------------------------------------- 25结论 -------------------------------------------------------------------- 27参考文献 ---------------------------------------------------------------- 28谢辞 -------------------------------------------------------------------- 29随着农业自动化的发展,在这生产量庞大的条件下,用人类的劳动力来清洗农作物显然是不可能的,机械设备在我们生活的地位越来越高,农业机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精细化工第一、二章绪论

精细化工第一、二章绪论


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chemical technology)即化工生产技术,系指 将原料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 现这种转变的全部化学的和物理的措施。 化学工艺学研究的范畴:一般包括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生 产方法的选择及方法原理;设备的作用、结构和操作;催化 剂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条件的影响和选定;流程组织;生产 控制;产品规格和副产物的分离与利用;能量的回收和利用; 对不同工艺路线和流程的技术经济评比等问题。 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相结合,可以解决化工过程开发、装置 设计、操作原理及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所得目的产物的重量
yw =
通入某反应物的重量
七、单程转化率和总转化率
对有循环物料的反应系统,单程转化率指原料一次通过反 应器时的转化率;总转化率指原料经过整个系统的转化率。 2.3 化学反应器
一、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
间歇操作是将反应物料一次加入反应器中,经一定时间 完成特定的反应后,将产物从反应器中取出。 连续操作是将各种反应物按一定比例和恒定的速度连续 加入反应器中,同时以恒定的速度连续排出反应产物。
精细化工工艺学
教学内容:
精细化工的基本面貌、技术范畴、重要系列的精细 化工产品、基本原理、生产工艺、性能应用和发展趋势。
参考书:
宋启煌等《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 李和平,葛虹,《精细化工工艺学》,科学出版社,1998年; 广东工学院精细化工教研室,《精细化工基本生产技术及其应 用》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年; 刘程,《表面活性剂应用大全》,北京工业出版社,1994年;
三、精细化工与军工、高科技领域的关系 用于航空工业的特种黏合剂,如:巨型火箭上液态氢、 液态氧贮箱的粘接;人造卫星上太阳能电池的粘接;导弹 弹头的装配。生物陶瓷可被用作人工骨骼、关节、牙齿及 人造器官(心脏瓣膜、人造喉管),与生物体具有很好的 相容性、耐蚀、无毒、无刺激、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材料力学课件第一章绪论1-2

材料力学课件第一章绪论1-2
ε称为M点沿x方向的线应变或简称为正应变。
也记为εx 。 (重点掌握)
同理可定义εy , εz 。 线应变,即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 为无量纲量,其物理意义是构件上一点 沿某一方向(相对)变形量的大小。
正交线段MN和ML经变形后,分别是 M' N'和M' L' 。变形前后其角度的变化是:
L' L
N'
弹性体—内力特点 内力是变形引起的物体内部附加 力,内力不能是任意的,与外力引起 的变形有关,还必须满足平衡条件。
(3)分布内力系向截面的形心简化得 截面的合内力主矢FR与主矩MC。
m
z
x
C m
y
内力主矢FR与内力主矩MC按一定的坐标系 (空间)分解成内力分量FN( MX矢量表示)与 截面垂直,FSy, FSz ( My , Mz矢量表示)与截 面相切。
应力量纲 1 Pa = 1 N/m2
[力] / [长度]2
单位— Pa (帕) ( Pascal帕斯卡) 1KPa = 103 Pa 1MPa = 106Pa 1GPa = 109 Pa
材料力学
常用单位
重点掌握
5
变形与应变的概念
对于构件上任“一点” 材料的变形, 只有线变形(线段伸长,缩短)和角变 形(两线段夹角的改变)两种基本变形, 它们分别由线应变和角应变来度量。
平面表示 L Δy L′
N′ Δx
M
N
M′
Δx+ Δu
变形前
变形后
L'
Δy+Δv
MN的绝对变形 M ' N ' MN u
L N'
Δy
M'
Δx

环境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第一章绪论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土壤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2

土壤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2
四.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
土壤与其他自然界物质不同之处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构成了土壤 的本质属性、是土壤与其它自然界物质的本质区别、是土壤能够生 长万物的根源。 (一)土壤肥力的概念 人们对土壤肥力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使其不断的深 入和完善。 1.美国土壤学会的观点:在Glossary of Soil Science Terms中对土壤肥力定义为: 土壤肥力是:土壤供给植物所必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西 方土壤学家观点属于狭义土壤肥力的概念。这里:肥—营养或养 分(物质的概念和因素);力—是指养分的储存或供给的能力(强 度概念和因素)。这个能力包含的内容有养分的含量、存在的形 态、对植物有效性和供给能力,也包含了影响土壤养分供给力的因 素以及土壤调控措施等。
(三)发生学派 (school of soil genetic)
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科学家道库恰耶夫 В.В.Докучаев,1846~1902)在发表的著作《俄罗 斯黑钙土》中,全面地阐述了土壤发生、发展过 程,创立了土壤发生学派。 其主要观点有: 1.土壤形成过程是由矿物和岩石经过风化作用 (weathing)和成土过程(soil formation)所形 成的。 2.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在母质(parent material)、气候(climatic factors)、生物 (biota)、地形(relief)、时间(time)等5大成土因 素的联合作用下形成。土壤分布规律都是受5大成土 因素(Soil forming factors)作用。为土壤地带 性分布、农业区划奠定了科学基础。 道库卡耶夫的发生学观点对学术界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四.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
2)中国土壤(1978):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是指土壤为 植物生长供给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章 绪论2

垃圾桶模式认为,具有三项特 征的组织,其决策常常决定于四股 力量 (streams)。这四股力量分別 是 问题(problems) 解决方案(solutions) 参与人员(participants) 决策的机会(opportunities)。
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

我叫李昌平,今年37岁,经济学硕士, 在乡镇工作已有17年,现任湖北省监 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我怀着对党的 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 泪水给您写信。我要对您说的是:现 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我国政策过程阶段
政策制定阶段 政策执行阶段 政策评估阶段 政策监控阶段 政策终结阶段
二、阶段途径的形成:
1、发源:政策科学的奠基者 拉斯韦尔
在《决策过程》一书中,将决策过程分为七 个阶段, 是政策科学中关于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的 起源。
拉斯韦尔 七阶段
情报 建议 规定 行使 应用 终结 评价
三、中断-平衡框架



由鲍姆加特纳和B.琼斯在1993年提 出 认为:美国的政策(制定)过程以被 短期的重大政策变化所打断的长期渐 进变化作为特征。 当反对者设法形成新的“政策形象”, 并探索多方面政策发生的可能性时, 就会发生重大的政策变化
四、 辩护联盟框架(ACF)
萨 巴 蒂 尔 和 詹 金 斯 - 史 密 斯 在 1988 和 1993年提出 ACF框架由萨巴蒂尔花费多年发展的,始 于1981-9182在Bielefeld大学的学术研 讨

对布鲁尔和狄龙《政策分析的基础》 评价:

该书确立了政策过程的基本阶段及其 理论基础;
对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政策过程的 阶段框架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代信息技术传输方式有电报、电话、卫星 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利用光纤来传输数字 信息。
• 3、存储信息 • 存储信息的方式:雕刻、竹简、纸张、
磁带、磁盘、光盘、芯片等 • 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大小计量单位:位
(bit,读:比特,写作:1bit或1b) • 4、处理信息 • 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
第一次信息技术 革命
第二次信息技术 革命
第三次信息技术 革命
第四次信息技术 革命
第五次信息技术 革命
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发明。
造纸术和印刷的发明。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通信 技术的结合。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和个性化;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 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 语言的诞生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
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 大提高了信息的表达质量和利用效率。
1.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 感测和识别技术(信息获取) • 计算和智能技术(信息认知和再生、即
信息处理) • 通信技术(信息传递) • 存储技术(信息存储) • 控制和显示技术(信息执行)等
现代信息技术
• 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 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为支柱,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微电子技术,信 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 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
1.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 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 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 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 业应运而生。
两个重要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现代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一 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 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 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 从本质上说,过程中实现获 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 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信息技术作用:
•代替、扩展和延伸人 的信息功能。
人的信息功能包括:
• 感觉器官承担的信息获取功能, • 神经系统承担的信息传递功能, • 思维器官承担信息的认知功能和信息的再生功
能, • 大脑皮层组织承担信息存储功能, • 效应器官承担信息的执行功能。
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 能的信息技术有:
网络技术—>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 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智能化、操作使用将
会更加方便; 计算机硬件—>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 计算机软件—>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
计算机技术产生及发展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台电子计 算机诞生,取名ENIAC;它使用18000多个电 子管、功率近140KW,占地约167平方米,重 约30t,运算速度约为5000次/s。
• 计算机从20世纪40年代诞生至今,已有60多年 了。随着数字科技的革新,计算机差不多每10 年就更新换代一次。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 —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 院诞生。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 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ENIAC和EDSAC均 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 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 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的磁 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 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 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 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 计算方面。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发明。 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
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 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跨地域的传递和 交流信息。
1.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 刷术的发明。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把信息的记录、 存储、传递和使用扩大到更广阔的空间,为 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 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 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部件采用晶体管,内存储器主要采 用磁芯,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盘,输入和输出方面有了很大 的改进,价格大幅度下降。在程序设计方面,研制出了一些 通用的算法和语言,操作系统的雏形开始形成。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 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电报、电话——信息可以远距离实时传送,使 人们在传递信息方面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 广播、电视——打破信息交流的时空界限,提 高信息传播效率,开创开放式的通信手段,使 传播信息的途径、载体、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 质的飞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重 要革命。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 1947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发明的晶体管,比电 子管功耗少、体积小、质量轻、工作电压低、工作可靠性好。 1954年,贝尔实验室制成了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TRADIC,使计算机体积大大缩小。
• 1957年,美国研制成功了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第二 代计算机诞生了。第二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 提高了近百倍。
• 1、获取信息
• 人类是利用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随信息技 术的发展,可通过科学仪器更好地收集信息。 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等。
• 人类还可以用先进的技术,来探索人类自身 无法感受到的信息。如:利用微波、声纳、 红外线等科学仪器获得信息。
• 2、传递信息
• 最初传输信息主要是靠形体、语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