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重难点概括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及考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及考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及考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学生将学习到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水资源以及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重难点及考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其形状不是完全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它由岩石组成;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固体岩石和半流动岩石组成;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液态和固态的铁和镍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主要的运动,一种是自转,即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另一种是公转,即地球绕太阳运动。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三、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主要受到纬度、海洋和大陆分布、地形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现象,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

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海等水体,地下水则是指位于地下的水体。

地球的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

五、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此外,人类的农业和畜牧业活动也对土地和水资源产生了影响。

以上就是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重难点及考点的简要介绍。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水资源以及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为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难点总结2020最新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难点总结2020最新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难点总结2020最新五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在整个高中地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高一又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一、地球内部1、地壳(1)分层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2)结构特征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2、地幔3、地核二、岩石圈1、范围2、组成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三、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1、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①市中心②CB外侧③街道两侧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②人口密度、流量大③人口昼夜差异大④土地利用最集约工业区同类工厂①城市边缘②交通干线两侧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①环境不好②商品房,环境好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①单独区域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①占有空间的是住宅区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④住宅区分类: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面积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2、形成原因(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高低(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4)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高一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知识里非常重要的一环,知识点众多,同学们在学习时有必要记下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地理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 比例尺的概念与应用- 地图符号与图例的识别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 方向的判定- 地图上的距离计算- 等高线与地形的表示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洋流的形成与影响3. 地貌形态-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常见地貌类型及其形成-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植被的分布规律- 土壤侵蚀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的过程与问题-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与生产方式- 工业布局的原则与影响因素 - 农业与工业的区域发展3. 交通运输与贸易-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与特点 - 贸易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调查- 观察方法与技巧- 调查问卷的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 地理实验与制图- 常见地理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地图的制作与解读-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请根据以上提供的概要结构和内容,在Word文档中进行详细的扩展和编辑,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详尽的解释和实际的案例。

完成后,您的文档将是一个全面、准确、格式规范的地理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宇宙环境与地球概论1.宇宙观-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限空间。

-天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等。

-天体系统:天体间因万有引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层次结构体系,如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

地球的宇宙位置与运动-地球公转与自转特点:-公转中心是太阳,方向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周期为一年(恒星年)。

-自转中心是地轴,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北半球上空看逆时针,南半球反之),周期为一天。

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固体杂质等。

-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有利于飞机飞行。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和适宜的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

-较为安全的宇宙环境,如不受大型小行星撞击威胁等。

地理坐标系统-经纬度的划分:-经度的递变:从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变:从赤道(0°纬线)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地图与地球仪-地图投影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

-纬线和经线的形状和特征。

时间与日期-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及其换算。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与地貌-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理论以及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和类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口分布、农业布局、城市发展的地域差异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

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北京时间的含义: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中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

解题步骤:第一步,求两地时区差:同侧减,异侧加;第二步,求出区时值,东加西减,知西求东用加号,知东求西用减号。

补充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球位置:高中地理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地球与地球位置。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蓝色的行星,是宇宙中唯一被人类独占的星球。

地球的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

2.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状的椭球体,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地幔是地核外面的一层,由岩石和矿物质构成。

地壳是地幔外层的一层薄壳,包含了我们生活的大陆和海洋。

3. 天气与气候: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期地球大气层中的气象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量、季风等。

4. 地形与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凹凸的程度。

地貌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

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地形和地貌,例如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5.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资源。

高中地理中研究的人口因素有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等。

城市是人类聚集居住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包括首都、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等。

2. 交通与通讯:交通和通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交通包括陆路、水路和空运等方式,通讯包括电话、邮件、互联网等。

3. 区域发展与城乡差距: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会有差异。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

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中地理学习的范围包括能源、矿产、土地和水资源等。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5. 城市化与人类活动: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难点精选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难点精选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难点精选5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褶曲的基本形态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

但是,不少褶皱构造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3)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

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

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褶曲形态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形形态未侵蚀地形侵蚀后地形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谷地向斜轴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维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 ,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难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难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难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广泛且内容深度较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必修一地理学中的几个知识点难点,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地球与地图地球是一个广袤而复杂的行星,将其表面完整而准确地展示在平面地图上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投影是制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步,它引发了很多地图误差,如形状失真、面积失真、方位角等。

学生在学习地球与地图时,需要理解地图是对地球的模型化呈现,以及不同投影方式的优缺点,并通过实践锻炼辨认地图误差的能力。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概念,而气象则是研究气候的基础。

学生容易混淆气候和气象的定义和关系。

气候是指特定地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而气象则是对短时间内的天气进行观测和预测。

学生需要通过对不同地区气候类型的学习,掌握气候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并学会使用气象图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3. 人口与城市人口和城市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习人口与城市时,学生需理解人口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性,掌握人口变动的原因、影响和测算方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内外因素。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不同类型的城市,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以及城市规模的测算方法。

4. 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地理学中经济地理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农业与工业的区别、联系和相互作用,理解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原因、方式和影响,以及工业化对农业的影响和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措施。

5. 地球环境问题地球环境问题是地理学中的热点内容,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土地沙化等,并明确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应对地球环境问题的责任和角色。

通过学习和掌握以上地理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人文地理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以下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南北直径与东西直径之比约为3:4。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的季节变化。

3.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纬度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位置的一个角度,以赤道为基准线,分为北纬和南纬;经度是垂直于纬度线的线,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线,分为东经和西经。

4.地图投影:地图是将球体表面的地理现象投影到平面上表示,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二、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经历了宇宙膨胀和加速膨胀等演化过程。

2.太阳系的形成和结构:太阳系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

3.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分为大洲和海洋两大部分。

4.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了地球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三、地球的气候1.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一定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天的气象现象。

2.气候要素:气候由温度、降水、风向、风速和湿度等多种气候要素组成。

3.气候带:根据地球赤道附近和两极附近气温特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4.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和环流系统等。

四、地球上的陆地1.地球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构造运动主要有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变动,外力作用主要有风蚀、水蚀和冰蚀等。

2.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由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等地貌组成。

3.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冰雪和地下水等,其中河流是最重要的水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地球上的水域1.地球表面的海洋:地球表面约71%为海洋,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北冰洋等。

高一必修一地理重点难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重点难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重点难点高一必修一地理重点难点:地球运动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高一必修一地理重点难点:农业(1)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3)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4)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重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重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重难点【难点归纳】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重难点(附76个易错细节)_天气三圈环流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大气还大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大气作用:⑴ 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夜晚不太冷⑵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白天太不太热削弱作用表现在:⑴ 反射⑵ 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

氧气和水汽吸收红外线⑶ 散射:空气中微粒和水汽起散射作用。

日出前天已经亮,日落后天没完全黑。

结论:晴天时,昼夜温差大。

阴天、雾霾天气、雨雪天昼夜温差小。

例1、农村秋末制造浓烟抵御寒冷空气,增强大气的逆辐射。

3、影响光照(太阳辐射能)的因素:海拔、天气、纬度例1、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的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日照时间长,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但是大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弱,且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低,热量不足。

)例2、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大气稀薄,使太阳能丰富例3、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能最不丰富地区的原因:多阴雨天气。

热力环流1、形成过程:同水平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水平面的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气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2、高压与低压是同水平面相比较而言的3、气压值大小顺序B>A>D>C4、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时气压越低。

同水平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5、低压控制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控制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

几种特殊的热力环流1、热岛效应:城郊风⑴ 市区建筑物密集,人口多,城市尾气多;树木少,所以市区气温比郊区高⑵ 绿地和河流能调节气候,降低气温。

2、海陆风⑴ 夏季海风凉爽湿润,冬季海风温暖湿润⑵ 夏季陆风炎热干燥,冬季陆风寒冷干燥⑶ 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本文旨在总结和概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知识点。

第一章大地构造
1.1 地球的形状
1.2 地球的内部结构
1.3 潮汐和地球自转
1.4 地球的外部环境
1.5 地形的分类和特征
1.6 大地构造运动
1.7 大地构造与地震地质灾害
在本章节,我们学会了地球形状、内部结构,以及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点。

第二章气候与水文
2.1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2.2 气候变化和影响
2.3 降水形式及其分布特征
2.4 地表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本章节,我们研究了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并了解了气候变
化带来的影响。

我们还了解了降水形式及其分布特征和地表水循环,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

第三章生态环境
3.1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3.2 湿地及其生态保护
3.3 森林及其生态保护
3.4 草地及其生态保护
3.5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6 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
在本章节,我们学会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并了解了湿地、
森林、草地及其生态保护相关的知识点。

我们还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必修1重难点解析

地理必修1重难点解析

地理必修1重难点解析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根据教材P7表1-1-2“八颗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中的资料,结合教材P7图1-1-3(太阳系示意)可以看出,在太阳系中,外表形态、运动特征等与地球相似的行星还有七颗,就体积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也很不显眼,所以,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但是,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体积和大小也比较适当,经过漫长的演变,导致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并有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的生存和繁衍。

所以,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2.为什么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生命物质的存在。

在太阳系的天体中,地球是目前人类确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其形成与下列条件或因素有关:第一,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适中,使得地球具备了有利于生命过程适宜的温度和液态的水。

第二,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吸引了较多的大气、水,使大气既不易散失,又不至于过分浓密,形成了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大气层不仅给地球提供了保护,而且经过了漫长的演化之后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成分,给动植物提供了保护伞和生命活动的基础。

第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与季节变化的节奏适度,便于生物的生长。

此外,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都沿着各自的轨道和相同的方向围绕太阳运行,互不干扰,并且他们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运行,这就为地球提供了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所以,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自身条件和特点密切相关。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但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是要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习的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因此,对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传递、各种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原因、太阳的大气结构等,不必详细分析。

但是,为了说明“影响”,对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要有一些了解。

期末复习重难点高中地理必修一

期末复习重难点高中地理必修一

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重难点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1.月相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凸的一面朝西);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位于东半天空(凸的一面朝东)。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重要)(1)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影响一段时间内获得太阳辐射多少)①纬度∶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赤道除外)②地势∶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③天气∶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2)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决定单位时间内获得太阳辐射多少)①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②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天气∶晴天多,云的反射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4.地球历史陆分布格局形成。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些高大山脉。

5,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垂直分层2.大气的受热过程现象分析:①分析某地太阳能多寡②分析昼夜温差大小③深秋或初冬霜冻多发于晴朗的夜晚和早晨④温室效应(全球变暖)⑤玻璃温室、塑料大棚⑥秋冬季节农民人造烟雾御防霜冻⑦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⑧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朝霞晚霞呈红色、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依然明亮3.逆温多发于晴朗的夜晚和早晨,以及夜晚的山谷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阻碍空气对流,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一种气候资源。

例如,伊犁河谷冬季逆温有效地提高谷地温度,果树越冬免受冻害不利影响对环境逆温时,大气比较稳定,加重大气污染对天气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对交通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4.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即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垂直运动与什么有关?水平运动与什么有关?❖比较气压大小❖比较气温高低❖比较天气状况❖等压面判读技巧:凸高凹低提醒:近地面冷高压热低压;近地面>高空气压;近地面和高空高低压相反。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难点知识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接下来,本文将就地理必修一的三个重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自然地理重难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对于我们的认知和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地球的真实形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一个疑点。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一个为圆的球体。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地球的形状并不是完全为球体。

实际上,它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的地球形。

二、人文地理重难点:人口与人口变化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人口的变化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颇具影响的一方面。

人口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变化,比如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进步等。

因此,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和掌握,是我们认识和探索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人口变化的趋势和人口结构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资源与环境的重难点:资源的分类和特点资源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源。

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是其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在这个方面,资源一般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和直接用途进行分类。

比如:天然资源、人工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同时,资源的特点也需要我们掌握。

比如,资源是有限的,在不合理的利用和过度开发下,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总之,地理必修一的学习知识点非常多,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尤其是其中的重难点知识,掌握好这些重难点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首先,对于自然地理重难点知识中地球的形状,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认识和探索它。

地球的形状不仅是地理学的基础,同时也涉及到天文学和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比如它的大小、地形、地理位置、自转和公转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探索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理必修一重难点概括总结

地理必修一重难点概括总结

地理必修一重难点概括总结前言:有人评价说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进入高中后,地理学习对逻辑分析,数学计算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在地理必修一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地理必修一是高一新生在高中地理学习阶段的第一本书,尽快了解地理必修一有利于大家更好地进入地理学习的状态。

地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难度最大的,相信即使对于部分即将进高二的文科生们来说,对于必修一也依旧懵懂。

还有不少的文科生即将步入高三进入紧张的复习,可是由于缺乏经验。

难免鼻子眉毛一起抓。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地理,我们来着重了解一下地理必修一学习中的重难点,让大家的学习备考更加有的放矢。

[一]地理必修一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位①从自然地理本身来看: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必修一又占据了高中自然地理内容的百分之九十。

是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主体和基础,只有把必修一这本书学好,我们的整个自然地理部分才能够真正的学好学通。

②从与各模块的关系来看,必修一作为自然地理是必修二人文地理的小伙伴,他们各成体系又互不分离,是我们今后学习区域地理的有力工具。

高考地理多以区域地理为背景,但实际考的内容还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有必要向高考看齐,以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为工具,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学习。

在各本书的功夫都做扎实后,我们有必要主动去发现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切忌将三者孤立。

③从高考分值布局来看:自然地理所占分值为百分之三十左右,远低于人文地理的分值,并且自然地理的考察的难度也在下降,近两年全国卷对于地理学习中的难点(时间计算等)涉及得也极少。

所以,我们应该有效控制自己对自然地理学习的恐惧,树立学习好自然地理的信心。

我们可以不用去恐惧,但我们却不可以掉以轻心,也不能够懈怠,必修一是难点也是重点,这是大家的共识。

[二]地理必修一的学习建议①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

必修一是地理学习的难点,要多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营养,为我们解题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

地理必修一重点总结(合集13篇)

地理必修一重点总结(合集13篇)

地理必修一重点总结第1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2)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为基础,呈纬向带状分布。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为基础,呈经向带状分布。

垂直分异规律,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地理必修一重点总结第2篇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一重难点概括总结前言:有人评价说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进入高中后,地理学习对逻辑分析,数学计算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在地理必修一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地理必修一是高一新生在高中地理学习阶段的第一本书,尽快了解地理必修一有利于大家更好地进入地理学习的状态。

地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难度最大的,相信即使对于部分即将进高二的文科生们来说,对于必修一也依旧懵懂。

还有不少的文科生即将步入高三进入紧张的复习,可是由于缺乏经验。

难免鼻子眉毛一起抓。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地理,我们来着重了解一下地理必修一学习中的重难点,让大家的学习备考更加有的放矢。

[一]地理必修一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位①从自然地理本身来看: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必修一又占据了高中自然地理内容的百分之九十。

是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主体和基础,只有把必修一这本书学好,我们的整个自然地理部分才能够真正的学好学通。

②从与各模块的关系来看,必修一作为自然地理是必修二人文地理的小伙伴,他们各成体系又互不分离,是我们今后学习区域地理的有力工具。

高考地理多以区域地理为背景,但实际考的内容还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有必要向高考看齐,以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为工具,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学习。

在各本书的功夫都做扎实后,我们有必要主动去发现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切忌将三者孤立。

③从高考分值布局来看:自然地理所占分值为百分之三十左右,远低于人文地理的分值,并且自然地理的考察的难度也在下降,近两年全国卷对于地理学习中的难点(时间计算等)涉及得也极少。

所以,我们应该有效控制自己对自然地理学习的恐惧,树立学习好自然地理的信心。

我们可以不用去恐惧,但我们却不可以掉以轻心,也不能够懈怠,必修一是难点也是重点,这是大家的共识。

[二]地理必修一的学习建议①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

必修一是地理学习的难点,要多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营养,为我们解题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

在地理学习中遇到问题,在做题中遇到问题,我们首先要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找依据。

一方面,这能够帮助我们熟悉教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有力保障,同学是我们学习的伙伴。

学习不完全是自己的事,任何的学习都不可能脱离集体,无论是什么学习,我们不能单打独斗。

对于地理必修一的学习更是如此,地理必修一的内容难,知识点繁,遇到问题是常有的事,在我们自主学习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马上和老师同学们讨论,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③做题永远少不了。

地理学习不但要能学,还要能用。

我们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段保持一定的做题量,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的题感,另一方面可以是我们对高中地理学习的认识了解更加深刻(高中地理学习永远不会只停留在书本。

)④地理学得好不等于考得好。

上了高中,尤其到了高三,地理试题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可能你的书本知识学的非常好,可是考试仍然会感觉不理想,这很正常,因为高中地理考的就是地理,不是书本。

可以多和老师们交流交流,如果你确保自己的学习方法正确,不要受这些成绩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奋斗。

⑤养成读图习惯,提高定位能力。

学习地理,一定要养成看图,析图,绘图的习惯。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高中地理看图析图的教材,建议大家买来阅读。

至于绘图,我认为这实在是一种非常非常好的习惯,可是有些老师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才开始强调绘图。

然后逼着学生们天天画图,高三学习阶段任务重,画图用时长,且麻烦,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我认为,地理绘图的习惯可以从高一就抓起,高一学生任务松,画图还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地图,记忆地图,提高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为学生高三学习减轻负担,奠定基础。

因此,我的观点是,觉得自己喜欢绘图的学生,可以尽早利用这一方法,为自己的地理学习助力。

附:地理必修一学习前学习中和复习必记图:1世界气候图2 世界地形图3 八大行星图4太阳外部结构图5时区图6 地球公转图和太阳回归运动图7地球的内部圈层图8 地球的外部圈层9 岩石循环图10 内外力作用表现图11 背斜向斜断层图12 大气垂直分层图13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图14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15 冷锋暖锋图16气旋反气旋图(水平和垂直) 17 水循环图18 洋流图19 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三]必修一地理教材的整体概述必修一教材共分为四章,主要阐述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揭示了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主要介绍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等。

本章是按照由大到小、由远及进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的,其中地球的运动及其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主要介绍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大气环境、水循环运动和洋流等。

第二章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个角度阐明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所产生的现象、成因及影响等,其中大气环境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主要介绍了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差异性表现,揭示了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及其规律性。

其中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介绍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自然灾害的形成及其对人类的危害等。

本章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展开,联系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突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主题,其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内容。

必修一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难度最大的,也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如何学好本册教材,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四]深入教材,仔细剖析(√为重点内容?为难点)(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该章内容共分为四节: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1)其中第一节属于了解内容,为高考的冷考点,大家可以粗略了解,这里为大家列出部分知识点,大家若想深入了解,请翻阅教材,虽然高考考的少,但我们也要有印象。

提纲: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 天体(概念、类型) 3了解天体距离的计量单位 4 认识最基本的天体:星云和恒星5 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距日远近表面温度质量体积密度包括的行星近高小小大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中中大大小远日行星天、海远低中中中6 天体系统内容由恒星等较大的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成员主要为恒星单位光年为最小单位银河系地球所在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以外的与银河系同等级的所有天体系7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2)第二节内容重点较少,难点较多,比较难得记忆,需花精力理解,但也不可浪费太多时间于此节现列出知识点提纲:1 太阳辐射的概念、波长和能量分布项目内容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波长范围0.15μm~4μm 紫外光小于0.4μm 可见光0.4μm~0.76μm 红外光大于0.76μm 能量分布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50%)到达地球的能量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2 太阳的外部圈层(?) 太阳内容太阳大气(太阳外部圈层) 里外光球色球日冕厚度500km 几千千米几个太阳半径亮度最大光球的千分之一光球的百分之一颜色白色玫瑰色观察肉眼日全食或特制望远镜日全食或日冕仪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日太阳风3太阳活动现象的相关性4无线电波的传播(3)第三节为本章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整个高中学习的重中之重,该节不仅是重点还是学习的难点,学好该节必须花大精力,有必要写一定数量的题目,尽管近些年来,全国卷高考对该节的考察较少,但由于它本身的重要性,该节的教学和学习不应该放松下来。

这章将重点探讨该节。

(略:另专题详细分析讲述。

)(4)第四节更多是了解的性质,对该节的学习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但基本的知识要理清记清。

知识提纲:1、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地震波和界面2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和区别3识记界面名称和意义。

4、(√)地震的内部圈层①地壳(地壳是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②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界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地核(内核与外核) 5、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统总星系所有星系构成的最大的天体系统6岩石圈(?)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岩石圈是由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和上地幔合起构成的。

[五]习题巩固提升(对于该节内容,一般做好老师的课后作业就够了,该处补充一些简单的、概念性的习题,查漏补缺)1 下列关于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星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B水星公转方向自东向西C 水星昼夜比地球大D 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比水星高E八大行星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2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是( )A 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B 绕地飞行的“天宫一号”C 吉林一号陨石D 按航线飞行的飞机3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风能水能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B 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核裂变反应C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 煤和石油的形成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能量4 ①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因此,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5 在地球内部,产生地球磁场的圈层是()A 外核B 内核C 上地幔D 下地幔6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以莫霍念和古登堡面为界,地球内部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②地壳的厚度不均匀③地幔以古登堡界面为界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两层④地核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7 地震发生时,飞行在震中上空的乘客的感觉是()A 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B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只有有左右摇晃D只有上下颠簸8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B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大气密度小。

C 水圈由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组成D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9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A 人口迁移加快B 风力电厂增产C 生活耗能降低D 卫星导航失效[六]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