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上册级数学说教材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究 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 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 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 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
尺量物体的长度。
量的计量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 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能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 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
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 形
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 题有机结合,让学生 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培养学 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承前启后
是以后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 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也 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 能之一。
纵向整合
已学知识 认识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空间与图形
本册知识
认识角,直角 观察物体
建立表象
后续知识 认识锐角,钝角 学习位置方向
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 念,为以后学习其他 几何图形建立的基础。
横向整合
纵向整合
说教材
1.编排体例 2.内容结构
整册教材编排体例 单元编排体例
说教材
——编排体例
整体编排体例
封面
前言
目录
正文
附录
后记
说教材 ——编排体例 整册教材编排体例
教材内容极具 过程性
习题设计有 弹性
素材选用新 颖丰富
教材编写充分 体现科学性
体现知识与技 能同步发展
教材编写充分 体现科学性
人教版
北师大版
8.数学广 角—搭配
9.总复习
实践与综合应用 整理与复习
目的:重视学生 基本计算能力的 培养与训练;注 重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让 学生在操作、实 践中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
数学活动
总复习
目的:通过形式多 样的练习,促进学 生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体会和运用数学思 想和方法,获得基 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数学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课件7.《认识时间》人教版共24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课件7.《认识时间》人教版共24张

说教学过程
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前面 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 分,以及采用动画的情势,演示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 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缭乱的针 与格中视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 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最佳的学习 方式,以期待最优的学习效果。
感谢观看
06 说学法
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 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反 思,我选取的学习方法是:通过师生 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思考,通 过动手操作,充分利用钟表模型,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想 一想、认一认、拨一拨、试一试中 完成对新知的探究。
07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亲历 “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构建知识, 形成能力,塑造品质的最佳方式,基于以上理 解,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8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 的。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 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仔细视察钟 面上都有什么?通过学生视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 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 个小格。你知道钟面上一 共有多少个小格吗?这一问题是本课重点部分的第一 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 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给接下来
知识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 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 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 间的思想教育。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课件

38+27=65
59-46=13
82-40=42 减 法
41-7=34
30-16=14
分类复习,建构网络
说说小海星后面躲着数字几?
47+25= 72
47 +2 5
72
96-39= 57
96 -3 9
57
23+37=60
23 +3 7
60
70-24= 46
70 -2 4
46
分类复习,建构网络
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 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总复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R·二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72+6 41-7 38+27 36+19
82-40 14+50 30-16 59-46
72+6

14+50

36+19
38+27
59-46
82-40


41-7
30-16
分类复习,建构网络
72+6=78

14+50=64

36+19=55
-29
45
60-17= 43 . 60
-17
4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三个数连加,可以用前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 数相加,也可以三个数一同相加。
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先减第一个数,用差 再减第二个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8+17+28= 73
【教材P103 练习二十五 第3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口诀表》(说课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口诀表》(说课课件)

在学生讨论期间,我提示学生横着看、竖着看,研究这张乘法口诀表的 规律。学生汇报时,让学生有顺序地说清规律。 1、横着看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1)第几行就是几的乘法口诀。 (2)几的口诀就有几句。 (3)第一句都从一开始,几的口诀到几为止。
2、竖着看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1)从第一竖行到第九竖行的口诀句数是从9——1的顺序出现的。 (2)第一竖行是“一个几”,第二竖行是“两个几”……第几竖行就从 “几”开始。 (3)每一竖行都是到9为止。
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及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 的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去充分感受、 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根据二 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教学时根据知识间的 迁移类推我采用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习新知,收获知识。
第三环节:展示直观教具,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等到各小组整理好乘法口诀表以后,我在电脑中动态出示乘法口诀表。 先在第一行显示“一一得一”,接着在第二行显示“一二得二”,“二 二得四”。以下的每一横行各请一个学生来说,我及时显示口诀,依次 将后面的横行填满为止。 接着分小组讨论: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
《9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二)》 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学生已经编制1——9的乘法口诀,能够理解 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之后安排的教学内容。 教材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 较简捷、清楚;懂得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课程教学皆 在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乘加 乘减》说课课件(共21张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乘加 乘减》说课课件(共21张PPT)

• 计算乘加、乘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2024/10/15
20
板书设计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例题引入自然而适时。整节课让学生置身于自己身边 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例5情境图的信息很 自然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进而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 课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思 考的基础上发表各自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 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二、说学情
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前几课时已经学习了2、3的乘法口诀,有了一定 的乘法口诀学习基础。因此,在学习4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可能 会更快地理解乘法意义,并尝试自主推导口诀。然而,随着乘 法口诀的增多,学生可能面临记忆上的挑战。教师需要采用多 种教学策略,如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 们有效记忆和运用4的乘法口诀。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支持和辅导。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6的乘法口诀
*
《乘加 乘减》 说课
一、说 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 法(一)”第3课时聚焦于4的乘法口诀。此课时旨 在通过具体的实例,如4个一组摆放的物品等,帮 助学生直观理解4的乘法意义,并引导学生自主推 导和记忆4的乘法口诀。教材可能采用逐步深入的 方式,从简单的乘法实例出发,逐步过渡到复杂的 乘法计算,确保学生扎实掌握4的乘法口诀。
8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 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精 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 学生,教师充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说课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说课课件

板块三、课堂练习
1.算一算,我能行。 (1)45+26+17=
(2)92-9-33=
2.计算。 33+27+28= 92-46-18=
8+56+27= 81-18-15=
56+18+17= 80-46= 98-36-27=
答案: 1.88 50
2.88 91 91 97 28 48 16 35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 (喜欢) 师:是啊,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瞧,同学们热火 朝天地干得多带劲啊!(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板块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师:看,同学们正在帮着摘南瓜呢。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劳动成绩吗? (课件出示教材统计表) 师:这就是三个小组的劳动成绩,观察这张表格,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生:第一组同学摘了28个,第二组同学摘了34个,第三组同学摘了22 个。
生1:喜欢第(2)种,因为这样先凑成整十数,第二步计算就简单多了。 生2:喜欢第(4)种,这样计算一次完成,比较简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先观察再计 算,找到简单的方法。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 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 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较为薄 弱,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培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 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 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

七《解决问题》说课课件(共20张PPT)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七《解决问题》说课课件(共20张PPT)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1 学会根据已有的信息,用“几时几分”的知
识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
2 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
法——排除法,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

会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方1

方2

情景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
3 经验交流法 4 对比教学法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解决问题》 说课
整体概括
教材结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第2课 时,重点在于“解决问题”,旨在通过实际问题,如“再 过多少时间是某个时间点”或“某个时间点之前已经过了 多少时间”等,巩固学生对时间单位(时、分)的理解, 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通过 多样化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时间计算的方法, 逐步掌握解决时间问题的技巧。


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自己有什 么进步?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明 白的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 三”中第4、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7:15—→9:00—→(9:15)—→10:30 晨练 做完作业 踢球 看木偶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了教科书中现实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在具体 生动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以谈话的方式引出问题, 由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放手,让学生充分进行交 流,说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师适时点拨总结,让学生明确合理推算时间的方法。 因为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在教学中通过作业反馈,及时 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及时查漏 补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解决了参观博物馆情境中的问题,还学习了用竖式 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问 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既是学生个性化算法的展示,又可以让 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板块三、课堂练习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 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的进位加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知识迁移 的能力。 3.体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 高,使学生体会到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不进位加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去探索、 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认识不同 的算法,既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又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在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突出笔算的方法,既传承 了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六、说教学过程
直接写得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说课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说课课件

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 知欲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情感,提供资源,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中发展能力, 在多元评价中共同提高。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一、说教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 单元的课时的内容。本课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计算,帮助学生进一 步理解和记忆口诀。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教材通 过“小朋友坐玩具飞机”这一主题图,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 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 减式题。
教学难点
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 的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去充分感受、 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1.看图列式计算 (1)
板块一、复习导入 (2)
3.看图列式计算。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答案: 1.4 6 15 1 25 4 9 3 12 16 2.A C 3.(1)2×4+3=11 3×4-1=11 (2)3×5+4=19 4×5-1=19
板块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乘加、乘减算式要先算乘法。 生2:我学会了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 高,使学生体会到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2.1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2.1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2.1 不进位加法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节《不进位加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学会如何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进位加法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和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但是,对于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他们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学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不进位加法。

2.讲解新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生活实例,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教学课件

3.连一连。
6×4
6×4
(教材P51 T12)
5×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3 × 5 = 15 乘乘 积 数数
… … …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 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 … … … …
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2+2+2=8
2×4=8


乘 乘积

数数
为什么同样是8,有的就是和,有的就是积?
(教材P48 做一做T3)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7+7 15+15+15
7× 5 或 5×7 15 × 3 或 3 × 15
巩固运用
(教材P50 T6)
1.
(1)3个8相加,和是(24 )。8+8+8=24
(2)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3,积是(24)。 8×3=24
(教材P50 T10)
2.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请写出来。
3+3+3+2 5+5+5+5+5 5×5 3+2+1+3
2+2+2+2 2×4(或4×2) 8+8+2+5 4+4+4-3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同学们做得太棒啦!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4 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习导入
看图写算式。
你能把这两道加法算 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4个3
加法算式:_3_+__3__+__3_+__3_=___1_2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研课标说教材PPT课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研课标说教材PPT课件
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能对调查的简单数 据进行归类,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 的想1法.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
课程目标 的运估2解转初.经数算算简对步历、 的 ) 单 称 的直小意。几现测观数义何象量认和,体,、识简掌和能识简单握常初图单的必见步和几分要的描画何数的平述图体、运面物的和常算图体技本学段目标平见技形的能面的能;相。图量(感对形;包受位的体括平置过会简移。有 在 困 功程四单、掌好 他 难,则的旋握对。了奇 人 ,身心 帮 感边,助受与能下数数参,学学与能活有数尝动关学试中的活克的事动服成物。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 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结合生活情景 及操作活动,使 学生认识角及直 角、锐角、钝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
会画角,会
运用角的
用三角尺判
知识解决简单
断直角、锐
的问题
角、钝角
问题解决
名称。 数学思考
知识技能
情感态度
课程目标
角单 的元 初目 步标 认 识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 力,动手操作能力, 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 观察周围的世界。
角的呈现 最好是动 静结合
我的
教 学 建 议
抽象出来的角, 三类都要全。
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以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 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 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 价 建 议
我的建议:评价 时应关注学生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基本的活动经验 为重点,不应该提 高要求。
把握教材 有效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建议 研 说 流 程
一、说 课 标
课程目标

《7的乘法口诀》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7的乘法口诀》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这首诗中加上题目和作者一共有多少个字?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7+4=32(个) 答:一共有32个字。
课堂小结
1×7=7 2×7= 14 3×7= 21 4×7= 28 5×7= 35 6×7= 42 7×7= 49
教学反思
由于6以内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掌握,编制口诀的基本方法也有了,所以教学时要 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编制口诀,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能正确解释每一句口诀,提供多种 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口诀。乘法口诀一开始得数小,容易记忆,而到学习7的乘法口 诀时,得数比较大,学生记起来就有困难。因此,教师结合教科书提供的七巧板拼图素 材,适当整合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的相关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 系,帮助记忆口诀。
14 21 28 35 42 49
自主探究,总结规律
一起来探索7的乘法口诀表吧!
1×7=7 2×7= 14 3×7= 21 4×7= 28 5×7= 35 6×7= 42 7×7= 49
一七得( 七 ) 二七( 十四 ) 三七( 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 三十五) 六七( 四十二) 七七( 四十九)
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 七 ) 二七( 十四 ) 三七( 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 三十五) 六七( 四十二) 七七( 四十九)
7×1=7 7×2=14 7×3=21 7×4=28 7×5=35 7×6=42
回顾全课,进行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一、小青蛙过河。(算一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分析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编排意图与体例
教材编排意图及特点
教材内容结构
(一)、教材编排意图及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 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 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 性。 4、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广角
三、处理好教材的内在 逻辑关系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一)、教学建议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 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自主探索如 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来完成教学活动。 3、提供关于工作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观察、猜测、操 作、交流、感知、感受,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设计现实的、开放的学习活动,让学习更富童趣,在轻 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5、有步骤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从 中感受方法的奇妙,激发兴趣与欲望。 6、让学生在操作,探索学习中学会讨论、交流、合作。
(二)、教材内容结构
镜面 对称 米
厘米
长度单位
对称图 不同角 形 度观察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简 单 推 理
简单 排列 组合
乘法口 诀
乘法的初 步认识 两位数加 两位数 100以内的 加法和减法
数与代数
连加、连 减、加减 混合
二 年 级 上 册
实践与综合应 统计 用研究
(二)、学科总体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 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本册教材的课程标准与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 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 计物体长度的意义。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 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二)、评价建议
1.要注意根据学段的知识与目标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情感态度发展,同时 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3.注重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一)教材仍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或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 (二)开发和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 ;选择有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资源。 • (三)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神情、姿态 信息中,从学生正确或错误语言文字信息中,捕捉并选择有价值的信 息作为有用的教学资源。 • (四)尽力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创造条件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 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积极组织开发课件,充分发挥信
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说教材
二、教材编写 意图和体例 一、课程标准 与要求
三、教材内在 结构 和 逻辑关系
四、教材 处理建议
说 教 材
五、课程资 源的开发与 利用
一、课程标准与要求
学科定位 及基本特点
学科总体目标
本册内容的标准 及要求
(一)、学科定位与基本特点
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 数学;不同的人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三)、本册教材的课程标准与要求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 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 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 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 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