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 彭兰教授(第三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四、网络互连技术
网络接入技术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两类 有线接入,在有线网络中,各计算机间必须用一定介质连 接: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
无线接入,采用无线介质,包括微波、红外线或激光等作 为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第2节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
一、互联网的诞生
互联网的雏形ARPAnet(阿帕网)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 是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研究署的一个实验性网络。 后来,许多研究机构和大学也相继加入到阿帕网中。 1974年瑟夫和鲍勃·坎提出了TCP协议和IP协议,这意味着 互联网世界有了统一的“语言”。
“云计算”的目标是将网络中的服务器作为一种共享的 资源,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这些资源。因此,更 多的设备可以成为网络的终端,这是物联网的另一个基础。
第2节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
(三)语义网 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 语义网希望计算机能“看懂”网页的内容,使计算 机成为“智能”的导航工具。
(四)虚拟现实及3D技术 虚拟现实及3D技术与网络的结合,也是未来网络技术发 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2节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
四、Web2.0与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
普遍认为,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即 由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 系。 目前,Web2.0相关的主要技术有RSS、博客(播客)、维基 (WiKi)、SNS(社会网络服务)、微博等。 Web2.0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内容为中心。 Web1.0时代的口号是“内容为王”,网站的目标是以内容来吸引眼 球。Web2.0则试图把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个体内 容生产的目的也往往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以内容为纽带、为媒 介,延伸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关系。
广域网(WideAeaNetwork,WAN):通信范围在几十公里以上, 甚至可以达到几万公里。传输速率相对局域网来说较低。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有线和无线网络 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区别:是否通过传输介质来实现 连接。 有线网络中,各个计算机之间必须用一定的介质来连接, 这些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等。 无线网络则采用视线介质(无线介质),包括微波、电磁波 、红外线或激光等作为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第2节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
搜索引擎的基本形式有两种:网络蜘蛛形 搜索引擎(Google、百度)、基于人工分 类目录的搜索引擎(Yahoo!)
搜索引擎服务也在近年实现进一步发展: 从文字搜索向多媒体搜索扩展, 从一般搜索向专业化搜索扩展, 从单纯搜索向搜索与社区结合方向发展, 从被动提供搜索结果向主动整合、满足搜 索需要发展。
现在互联网上的标准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包含以下 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间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络互连技术
网络互连的目的是使某一个网络的用户能访问其他网络 的资源,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能够互相通信和交换信息。
实现网络互连需要一定设备,常见的包括:
中继器 网桥 路由器 网关
网络传播技术与发展 第一章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硬件 若干台计算机、通信设备、通信线路
软件 网络通信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应用系统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一)广域网和局域网 局域网(LocalAeaNetwork,LAN):通信范围在几公里之内, 传输速率相对较高。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三、网络协议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andardOrganization) 的简称,它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 OSI(OpenSystemterconnectiony)的参考模型。 TCP/IP 这个模型共分成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第2节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
二、互联网的大众媒介化
1983年,阿帕网被分成两个网——ARPAnet(用于进一步的 研究)和MILnet(用于军事通信),它们之间仍保持着互联 状况,能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这种网际互联的网最初被 称为RPAInternet,但不久就改称Internet(互联网)。
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一批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应运 而生。在美国,CompuServe、AmericanOnline等是早期联 机服务的代表。
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蒂姆·伯纳斯·李在1989年提出的 WWW(WorldWideWeb,万维网)的技术构想从根本上为互联 网成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
第2节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
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一)IPV6与物联网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甚至是下一代移动网络的基本 协议,它将大大地提高下一代互联网的地址容量。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则更是可以直接地从 各种物体上采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互联网上。 物联网意味着只要需要,各种物体都可以连接到网上, 对这些物体的控制也就变得更为直接和直观。
未来搜索引擎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智能化搜 索,这依赖于语义网等技术的发展。
WWW是互联网中的一 种应用方式,主要 功能是利用互联网 传送超文本信息: 包括文字、声音、 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同时,利用超链接将 网络中的信息相互 连接起来。 在蒂姆的思想基础 上开发出的WWW浏览 器,是一种图形化的 网络操作界面。打 破了必须使用命令 才能执行网络操作 的局限,使网络操 作变得简单、方便 和趣味盎然。
第2节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
(二)网格计算与云计算
网格计算是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利 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 拟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 “节点”,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 张网格”。 网格计算的确显得有些高深,与之相似但更平民化的P2P 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