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化蝶
初中音乐《化蝶》课件 新人教版
学唱环节时的演唱
速度、力度、音色、 情绪的把握。
下课前集中评价:总结本节 课学生的歌曲学唱情况,指出共
环环相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唱过程。学 生在模仿、体验、实践、猜想与尝试的过程 中逐步突破了教学难点,落实了教学重点, 完成了教学目标2。]
教学设计
1 • 情景激趣导入(5分钟) 2 • 感知发现歌曲(12分钟) 3 • 学唱体验歌曲(18分钟) 4 • 表演升华情感(约10分钟)
教学设计
4 • 表演升华情感(10分钟)
音乐明亮轻快 音乐依依情切 音乐悲切伤感
设计意图: [板书具体而有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出
了歌曲的结构与表达的情绪。]
说课流程
6.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
评 价 的 功 能
课堂评价
课中随机评价:用诊断评价帮助
学生掌握歌曲的学唱技能;用激励
本节课主要评 价学生在歌曲体验
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 性。
教学设计
第一步:
阎肃与《化蝶》 阎肃
词作家、剧作家。河北保 定人。曾为电视连续剧《西游 记》撰写主题歌歌词。《化蝶》 是他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的呈现主部主题(爱情主题) 填词而成的歌曲。
教学设计
2 • 感知发现歌曲(10分钟)
第二步: 视听《舞蹈化蝶》融通感知(4’)
播放:《化蝶》舞蹈视频
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材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一、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 探索、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二、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 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形成一定的音乐素 养。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唱歌《化蝶》ppt课件课件PPT
• 本来的《化蝶》是小提琴协奏 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尾声
部分,而现在我们所学的这首
单独作为一首歌呈现的《化蝶》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75.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92.如果你具备开始的勇气,就有了成功的豪情。 58.拥有梦想的人,不做选择题,他们只做证明题。 59.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 67.挫折经历的太少,所以总是把一些琐碎的小事看得很重。 7.除了放弃尝试以外没有失败! 29.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 78.人从“生”到“死”这段生活的过程就是人生;简言之:人生就是人的生活和生存到生命的终结,在这有限的人生去实现你伟大的理想、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58.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76.学会适应一切的逆境,困难和痛苦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一个人的胸怀,就是被痛苦和委屈撑大的! 83.不管过去如何,过去的已经过去,最好的总在未来等着你。 2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33.真正能走过风雨的,唯热爱与坚守。 58.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8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14.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足,却对眼前的机遇熟视无睹。 28.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化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唱歌《化蝶》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设计思路:歌曲《化蝶》是我国著名词作家闫肃先生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相爱”主题的曲调填词而成的,全曲共有四个乐句,曲调以越剧的曲调为素材,旋律优美婉转,短短的三段歌词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第一个教学环节中,一字多音是本首歌曲的一个特点,因此演唱时在发声咬字和呼吸的方法很重要,应该着重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欣赏《梁祝》片段,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对器乐作品的感受,来体会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真挚情感。
2、感受小提琴、大提琴和管乐合奏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1、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现的作用。
2、能够感受歌曲中的越剧元素。
三、知识与技能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化蝶》。
2、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学会正确的呼吸和咬字。
教学重点、难点:1、歌曲中一字多音的音准、咬字和呼吸。
2、感受音乐表现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表现力。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会讲故事吗?那你们会用音乐来讲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会讲故事的歌曲《化蝶》。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亲切的互动,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下面音乐学习做好铺垫。
】三、新课教学:学唱歌曲《化蝶》1、出示乐谱,播放歌曲《化蝶》。
2、师:你听到了一个什么故事?3、师:歌曲给了你什么样感受?(学生分享旋律、节奏、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的音乐要素。
简介故事情节,为下面的欣赏做基础。
】4、第二遍聆听歌曲,寻找歌曲中的戏曲元素。
师:歌曲中有没有戏曲的元素?你能听出是哪个剧种吗?简介越剧,播放视频《我家有个小九妹》【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我家有个小九妹》对比感受歌曲中的越剧元素。
《化蝶》音乐欣赏教案
《化蝶》音乐欣赏教案一、简介《化蝶》是由中国音乐家赵季平创作的一首古风音乐作品。
这首音乐以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音色为特点,表达了蜕变、进化和自我成长的主题。
通过欣赏《化蝶》,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艺术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化蝶》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能够听辨和描述《化蝶》中的曲式、旋律、音色等要素。
3.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三、教学内容1.介绍《化蝶》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分析《化蝶》的曲式和音乐结构。
3.听辨《化蝶》中的旋律和音色。
4.进行音乐欣赏活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化蝶》的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这首音乐的来源和目的。
步骤二:分析曲式和音乐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化蝶》的曲式和音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这首音乐的组成方式和形式特点。
步骤三:听辨旋律和音色教师播放《化蝶》音乐片段,让学生仔细听辨其中的旋律和音色。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旋律的特点和音色的感觉。
步骤四:音乐欣赏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布置听写作业:让学生听完整首《化蝶》音乐,然后写出听后感受和思考。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欣赏《化蝶》,并讨论音乐中的亮点和感受。
3.创作表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化蝶》的理解,进行创作表演,可以是舞蹈、朗诵或其他形式。
五、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可以通过提交书面作业或进行口头汇报来展示对《化蝶》的理解和欣赏。
六、拓展延伸1.探究古风音乐的发展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更多古风音乐作品。
2.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风音乐,培养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化蝶》音乐片段。
2.课堂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八、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蝶》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他们能够读懂音乐的语言,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人教版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唱歌 化蝶 教案
⒈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学唱与发言。
⒉对本课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八、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
唱歌化蝶:
科目:音乐
教学对象:初二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与陈钢所做)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பைடு நூலகம்值观:
1、喜欢以《梁祝》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真挚爱情及对封建社会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悲剧爱情故事的理解与同情。
2、有感情、有技巧的演唱歌曲。
3、体会不同速度、力度演唱方式及风格对歌曲情绪表现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农村学生,他们因为不善于交流、见识少、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和接受能力缓慢,导致学习能力、表现能力和表演能力比较差。还有些学生的胆子小不敢唱,乐感较差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法:体验、探究、启发、比较、讨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如何把音乐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渗透到演唱中。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利用多媒体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引子及主部主题。
2、提问:这段音乐出自哪首名曲?请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有关梁祝的故事,教师作补充。
根据聆听,充分发挥想象力,描述场景,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讲述故事。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以及对美好事物和个性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过程与方法:
学唱歌曲《化蝶》,理解音乐的演唱情绪,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通过欣赏越剧片段《十八相送》,体会其与《化蝶》的不同演唱风格所带来的不同情绪体验。
人教版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化蝶
化蝶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能对歌曲进行分段,并了解各段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同时对比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听辨主题音乐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它的再现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和作品的关系。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重点难点重点:学唱歌曲《化蝶》,听辨乐曲的主题,听辨主题出现了几次。
难点:掌握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归纳三次陈述表达了什么。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⒈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⒉新课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首优美的歌曲《化蝶》。
活动2【讲授】作者与歌曲介绍⒊作者简介:阎肃,词作家,剧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创作员。
作有歌剧脚本《江姐》,京剧脚本《红灯照》,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北京的桥》《长城长》等。
还曾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撰写主题歌歌词。
⒋歌曲分析:《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与陈钢所做)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活动3【讲授】欣赏、学唱歌曲《化蝶》⒌结合视频,欣赏歌曲《化蝶》,思考问题:(1)、歌曲可以分为几段?(2)每段陈述表达了什么?(3)各段在速度、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4)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言,教师引导、归纳:歌曲由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引子),中间有间奏(经过句),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反复。
第一次陈述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
第二次陈述是对梁、祝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
人音版音乐八下第五单元《化蝶》word教案
人音版音乐八下第五单元《化蝶》word教案教学目的1、观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观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教师:彩虹万里白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伙儿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伙儿进行分享(各种传奇、故事背景等等)。
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明白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讲得都专门的杰出,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
(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明白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久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确实是如此,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表达。
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确实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
梁祝的化身,确实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奇中是指美凤蝶。
从它产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榜样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给予着高尚的精神寄予。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确实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奇。
2、展现课件(介绍乐曲)(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5.2化蝶教案
错题订正:
1.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2.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1. 介绍与《化蝶》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其次,在教学策略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设计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围绕《化蝶》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然而,在教学管理上,我发现自己在课堂纪律和时间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在课堂上,我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学生的行为,确保课堂秩序井然。同时,我需要更好地管理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按时完成,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提高课堂纪律和时间管理,确保教学环节能够按时完成。
2. 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化蝶》的知识点和演唱技巧。
3. 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继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和练习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和问题。他们通过讨论,对《化蝶》的节奏特点和演唱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出改进意见和解决方案。在成果展示中,学生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结果显示,学生们对《化蝶》的故事背景、旋律特点、节奏特点和演唱技巧等知识点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问题,显示出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节奏特点和演唱技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练习。
初中音乐化蝶说课稿
初中音乐化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化蝶》是一首经典的中国音乐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以其动人的音乐语言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的凄美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乐曲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说学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和理解音乐,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蝶》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学生能够准确哼唱《化蝶》的主题旋律。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欣赏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哼唱、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化蝶》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化蝶》的音乐内涵,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
指导学生准确哼唱《化蝶》的主题旋律。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运用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直接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从而获得对音乐的初步印象。
2、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表现手法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初中音乐化蝶说课稿
初中音乐化蝶说课稿初中音乐《化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音乐《化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化蝶》是一首经典的中国音乐作品,旋律优美,情感真挚。
这首歌曲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背景,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两人化蝶双飞的浪漫情节。
选择这首歌曲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还相对较少。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蝶》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珍惜。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通过音乐表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2、学法学生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化蝶》。
2、新课讲授(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音乐故事(一) 唱歌 化蝶 课件
歌曲《化蝶》是词作家阎肃老师根 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主题填词 而成的歌曲,而《梁祝》的音乐又是根据 越剧曲调写成的,所以歌曲《化蝶》也带 有浓浓的越剧韵味。
旋律一:
听 辨 旋 律
旋律二: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一首家
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和 陈钢共同创作 的。作者在创作上吸取了越剧的曲调为素材,采 用交响乐形式与我国民间戏曲相结合的音乐表
• 情绪:优美抒情的、 明亮轻快的、依依惜别的、 悲切伤感的、激动深情的
• 速度:慢速、 中速、 稍快 、快速 • 力度:很弱 、中弱、 中强 、 强
*赞颂爱情 *回忆离别 *结局和祝愿
f
梁祝爱情传万载,惊天动地化沧海。 世间自有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谢谢观看
打一昆虫: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这段音乐选自哪部音乐作品?主要讲述了什么 故事情节?
●这段音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主奏乐器是什么?
●这部音乐作品的曲作者是谁?
东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同样赴杭求学、女扮男装 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不一日, 二人来到杭州城的红罗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床共读,形影不离。梁 祝二人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不知她是女子,只 念兄弟之情。祝父思女心切,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英台返乡, 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不舍。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 情。山伯忠厚淳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 愿替山伯做媒。一日,山伯去祝家拜访自己的兄弟英台时,才恍然大悟原 来之前英台口中的那个九妹竟是英台她自己。可是待山伯前去祝家求婚时, 岂料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更何况,祝父哪看 得上山伯这个穷酸小子啊,祝父断然拒绝了梁山伯。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 死也要同穴!回家后,山伯悲愤交加,忧郁成疾,不久,便不治身亡。英 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誓以身殉。英台在被迫出嫁时,绕道去山 伯墓前哭拜亡灵,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 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二人化为一对蝴蝶, 在人间翩跹飞舞。
化蝶初二音乐教案
化蝶初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
了解两部作品的关系,学习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能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背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化蝶”,学习变化演唱速度、力度、音色等方法来表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结合具体作品复习协奏曲、奏鸣曲式等有关知识。
二、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者简介何占豪作曲家。
浙江诸暨人。
1950年考入省文工团当演员,后改学二胡,参加乐队。
1953年调到越剧团乐队工作,改学小提琴。
1957年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进修学习。
在此期间,与丁芷诺合作改编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为弦乐曲,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毕业后留校任教。
作品有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龙华塔》,民乐合奏曲《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作曲家。
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
10岁师从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弹钢琴,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调到南京部队前线歌舞团弹钢琴。
1955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
毕业后留校任教。
作品有《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金色的炉台》、《我爱祖国的台湾岛》、《苗岭的早晨》及交响诗《屈原》等。
.作品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化蝶—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课引子:乐曲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八年级音乐课学唱《化蝶》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歌曲索表达的梁山伯与 祝英台的真挚情感,愿意以歌唱的 方式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与探究中,学唱歌曲《化 蝶》,分析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 现的作用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蝶》的词曲作者及创作背 景,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的 演唱歌曲。
梁祝
梁祝
一、播放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乐下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体验歌曲索表达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情感愿意以歌唱的方式表达二过程与方法在体验与探究中学唱歌曲化蝶分析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现的作用三知识与技能了解化蝶的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歌曲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音乐故事 《化蝶》
二、简单介绍 作品
三、学唱歌曲
梁祝
一、出示普例,播放《化 蝶》
跟随老师手打稳定拍 X XX XX X XX X
梁祝
学唱歌曲 1、播放录音,学生跟唱,思考:每段歌词陈述了什么内容, 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2、划拍视唱歌谱,注意每个字的时值要唱的饱满。
拓展练习
情绪:优美抒情、明亮轻快、依依惜别、 悲切伤感、激动深情 速度:慢速、中速、稍快、快速 力度:P PP MP MF F FF
音乐教案《化蝶》
主备教师
课时
1课时
执行教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化蝶》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了解《化蝶》的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
(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3)能够运用不同的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感。
过 程 与 方 法
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与探究中,学唱歌曲《化蝶》,分析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现的作用。
1、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化蝶》,请学生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词而成.
作祝英台》爱情主题填者简介 阎肃:出生于1930年,词作家,剧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创作员。代表作:歌曲《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雾里看花》、《唱脸谱》、《五星邀五环》等 。
五、学生在欣赏舞蹈《化蝶》过程中轻
学
反
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学唱《化蝶》,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猜谜语》 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蝴蝶)
二、展开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深入
人教版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化蝶 教案设计
化蝶1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感受和学习,同学们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同学,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学习的能力更强。
3重点难点让同学们感受和体会一字多音的演唱。
4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音乐情感。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你们听听这两个旋律片段分别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面的哪些内容?生:A:抗婚(对,我们感受到了两个音乐形象,一个是小提琴用连续切分节奏奏出的抗婚主题,另一个是铜管八度齐奏代表的封建势力,这两个音乐形象在相互抗衡,相互斗争。
)接下来是第二个片段。
生:B:相爱(同学们对这个旋律非常熟悉了,很多同学都能跟着一起哼唱,不错,这就是相爱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在上一节课学习的非常认真。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
你们还记得它是由谁(何占壕)和谁(陈刚)一起创作的啊?在创作的过程中吸取了什么(越剧)曲调作为素材?那么在这首乐曲当中大家最喜欢的主题部分是哪个呢?点同学站起来回答(意境主题,共度共玩抗婚)师:有些同学喜欢引子部分的意境旋律,有些同学喜欢共玩共读的欢快旋律,还有些同学喜欢抗婚的激昂斗争的旋律。
很好,那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我们刚刚听辨的第二个旋律,就是“相爱“的主题旋律。
这个爱情的旋律曲调非常的优美。
既婉转又很细腻。
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哼唱一下,把我们学习的爱情主题复习一下好不好?带谱哼唱(用“啦”哼)师:同学们注意,这个旋律比较简短,分为四个乐句,同学们在哼唱的时候感受一下,这四个乐句是怎么划分的?分别在哪划分?(慢慢的哼一遍)师:同学们哼完一遍之后有没有感觉?若学生回答(哦,很好,第一句在这划分,第二句在这)若学生不回答(没有关系我们再来听听,跟着琴带学生再哼,引导他们找到1.2个乐句)安排:安排一个学生举手向我提问。
生:老师,我感觉,第三个乐句,很难找到,好像在这里结束,但是又好像和后面的连在一起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三个乐句确实在这里划分,这个6就是一个长音的停留,但是它就是多加了一个尾巴56,我们在呼吸换气的时候呢就在这个56的前面换一口气,老师也给了你们一个换气的标记)那第四乐句就是最后一句了。
化蝶音乐教案
聆听舞剧《天鹅湖》选曲《场景音乐》和《西班牙舞曲》,能够辨别这两首乐曲的不同情绪、风格,并能够随着音乐唱出这两首乐曲的主题片段。
聆听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选曲《飞天仙子》,感受民族舞剧选曲的风格特点,能够从几首舞剧音乐中辨认出民族舞剧音乐。
知道舞剧、芭蕾舞剧知识;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生平和代表性作品。
3、欣赏的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结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乐器演奏《化蝶》的效果,从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钢琴演奏《化蝶》的前奏,学生欣赏,并引出音乐主题《化蝶》。(教
师的钢琴演奏前奏,引起学生兴趣,并引出“化蝶”主题。)
二、展开
师: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1、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化蝶》,请学生谈谈感受。
问:你们喜欢这首乐曲吗?为什么?
2、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师: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课前对梁祝的故事也基本上有所了解,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故本课从激发兴趣入手,层层深入。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段及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了解两部作品的关系,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2、能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背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化蝶”,学习变化演唱速度、力度、音色等方法来表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人教版初中音乐 化蝶 教学设计
化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 聆听音乐,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展开联想, 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
2学情分析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尽情地体验音乐情感、获得情感体验,享受音乐情感迸发出来的美好体验。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段欣赏全曲并演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1.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的掌握。
2.音乐表达的情感领悟。
4教学过程一、课前音乐:《梁祝》主题歌--《化蝶》二、导入课题: 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许多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一同欣赏。
三、音乐知识: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
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四、作品创作背景分析:1.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蝴蝶的爱情》)。
师: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有这两个人物存在呢?(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清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为百姓办好事的人,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
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 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 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 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 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 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 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 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 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 。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 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 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 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 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 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 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 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祝 英台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 ,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 飘摇,雷声大作, “轰”的一声, 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 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 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 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 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 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 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 翩翩起舞。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 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 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 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 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 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 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 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 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 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 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 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 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 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 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第三段 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爱
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生活的回顾
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 。
1=F 4∕4
阎肃 填词
结小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 一段柔美深情的旋律, 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让我们
在动人的故事里感谢古人 在美妙的旋律中感谢音乐家
歌曲《化蝶》是词作家 阎阎肃肃老老师师 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 音爱乐情主题 填词而成的歌曲,而《梁祝》的 音乐 又 是根据 越剧曲调 写成的,所以歌曲《化 蝶》也带有浓浓的越剧韵味。
第一段 惜别
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
到
到
到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梁祝
纯
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
第二段 化蝶
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
?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 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 大民间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 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 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 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 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 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 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 祝英台》与《罗密欧与茱丽叶》齐名。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 ,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 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 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 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 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 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 ?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 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 ,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 “爹,娘, 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 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 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 ”祝员 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 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史实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 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 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 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 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 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 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 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 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 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 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 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 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 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 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 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