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5讲)
离散数学课件(第5章)
的概率。
02
条件概率的性质
条件概率具有可交换性、可结合性、可分解性和归一性等性质。
03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P(A∩B)/P(B),其中P(A∩B)表示事件A
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独立性
事件的独立性
如果两个事件之间没有相互影响, 即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 事件的发生,则这两个事件是独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关系的并运算是指两个关系的并集,表示两个关系中都存 在的关联;关系的交运算是指两个关系的交集,表示同时 存在于两个关系的关联;关系的差运算是指两个关系的差 集,表示存在于一个关系但不存在的关联;关系的逆运算 是指一个关系的逆关系,表示元素之间的关联方向相反。 这些运算可以用来对关系进行操作和变换,以得到所需的 关系。
路径与回路
总结词
路径是指一系列节点和边的有序集合,而回 路是指路径中至少有一条边是有向的。
详细描述
路径是指从图中的一个节点出发,经过一系 列的边和节点,最后回到起始节点或有终止 节点的一条路径。在路径中,所有的边都是 无向的。而回路则是指至少有一条边是有向 的路径,即起点和终点相同的路径。在图论 中,回路的概念非常重要,因为许多问题可
立的。
独立性的性质
独立性具有传递性、对称性和可 分解性等性质。
独立性的计算公式
如果事件A和事件B是独立的,则 P(A∩B)=P(A)P(B),即两个独立 事件的概率乘积等于它们各自的
概率。
05
离散随机过程
随机变量
定义
分类
随机变量是定义在样本空间上的可测函数 ,它将样本点映射到实数轴上。
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
离散数学 第五章的课件
xF(x,y,z)yG(x,y,z)
tF(t,y,z)yG(x,y,z) tF(t,y,z)wG(x,w,z)
个体变项符号,其余部分不 变
(换名规则) (换名规则)
或者
xF(x,y,z)yG(x,y,z) xF(x,t,z)yG(x,y,z) xF(x,t,z)yG(w,y,z) (代替规则) (代替规则)
10
实例
例5.4 给定解释I如下: (a)个体域 D={2,3}. (b)D中特定元素 a =2 (c)D上的特定函数 f (x) : f (2) =3, f (3)=2 . (d)D上的特定谓词 F (x) : F (2)=0, F (3)=1; G (x,y): G (2,2)= G(2,3)= G(3,2)=1,G(3,3)=0; L (x,y): L (2,2)= L (3,3)=1, L (2,3)= L(3,2)=0; 求下列各式在I下的真值。 (2) x(F(f(x))∧G(x,f(x))) (F(f(2))∧G(2,f(2)))∨(F(f(3))∧G(3,f(3))) (F(3)∧G(2,3))∨(F(2)∧G(3,2)) (1∧1)∨(0∧1) 1
注意:(3)(4)说明量词的顺序不能随便颠倒
13
实例
例5.5 证明下列等值式。 (1) x(M(x)∧F(x)) x(M(x)→F(x)) (2) x(F(x)→G(x)) x(F(x)∧G(x)) (3) xy(F(x)∧G(y)→H(x,y)) xy(F(x)∧G(y)∧H(x,y)) (4) xy(F(x)∧G(y)∧L(x,y)) xy(F(x)∧G(y)→L(x,y))
或
x(F(x,y) yG(x,y,z)) x(F(x,y) tG(x,t,z))
离散数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五章习题答案题目1: 定义一个关系R在集合A上,如果对于所有的a, b, c属于A,满足以下条件:- 如果(a, b)属于R,则(b, a)属于R。
- 如果(a, b)属于R且(b, c)属于R,则(a, c)属于R。
证明R是传递的。
答案: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R是对称的和传递的。
首先,对称性意味着如果(a, b)属于R,那么(b, a)也必须属于R。
其次,传递性意味着如果(a, b)和(b, c)都属于R,那么(a, c)也必须属于R。
结合这两个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任意的a, b, c属于A,如果(a, b)和(b, c)都属于R,那么(a, c)也属于R,从而证明了R的传递性。
题目2: 给定一个函数f: A → B,如果对于A中的每个元素a,都有唯一的b属于B使得f(a) = b,那么称f为单射(或一一映射)。
证明如果函数f是单射,那么它的逆函数f^-1也是单射。
答案:要证明f^-1是单射,我们需要证明对于B中的任意两个元素b1和b2,如果f^-1(b1) = f^-1(b2),则b1 = b2。
假设f^-1(b1) = a且f^-1(b2) = a',其中a, a'属于A。
由于f是单射,我们知道f(a) = b1且f(a') = b2。
根据f^-1的定义,我们有b1 = f(a) = f(a') = b2。
因此,如果f^-1(b1) = f^-1(b2),则b1必须等于b2,这证明了f^-1是单射。
题目3: 证明一个函数f: A → B是满射(或到上映射)当且仅当对于B中的每个元素b,都存在A中的元素a使得f(a) = b。
答案:首先,我们证明如果f是满射,那么对于B中的每个元素b,都存在A 中的元素a使得f(a) = b。
假设f是满射,这意味着B中的每个元素都是A中某个元素的像。
因此,对于B中的任意元素b,我们可以找到一个a属于A,使得f(a) = b。
离散数学配套课件PPT(第5版)第一部分 数理逻辑联结词全功能集
复合联结词
与非式: pq(pq) 或非式: pq(pq)
和与, ∧,∨有下述关系: p(p∧p)pp p∧q( p∧q)(pq)(pq)(pq) p∨q(p∧q)(p)(q)(pp)(qq)
4
复合联结词(续)
ppp p∧q(pp)(qq) p∨q(pq)(pq)
13
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续)
解 编号
极小项
角码 标记
1 x1∧x2∧x3∧x4 2 x1∧x2∧x3∧x4 3 x1∧x2∧x3∧x4
1110 * 1011 * 0111 *
4 x1∧x2∧x3∧x4 1010 * 5 x1∧x2∧x3∧x4 0101 * 6 x1∧x2∧x3∧x4 0011 *
1.5 联结词全功能集
联结词全功能集 与非联结词,或非联结词
1
联结词的全功能集
定义 设S是一个联结词集合,如果任何n(n1) 元 真值函数都可以由仅含S中的联结词构成的公式表 示,则称S是联结词全功能集.
说明:若S是联结词全功能集,则任何命题公式都 可用S中的联结词表示.
设S1, S2是两个联结词集合,且S1 S2. 若S1是全
x y
x∧y x y
x∨y x
x
与门
或门
非门
8
组合电路的例子
(x∨y)∧x的组合电路
x y
x y
第一种画法
x 第二种画法
9
例
例 楼梯的灯由上下2个开关控制, 要求按动任何一个 开关都能打开或关闭灯. 试设计一个这样的线路. 解 x,y:开关的状态, F:灯的状态, 打开为1, 关闭为0. 不妨设当2个开关都为0时灯是打开的.
(5,7) x1∧x3∧x4 001 *
离散数学讲解第五章PPT课件
17
又例如 (a2)3 a6 因为 (a2)3(a (2)1)3(a2)1(a2)1(a2)1
(aa)1(aa)1(aa)1
根据结合(a律 a )(a 1a1)(a1a1)(aa)e 所以 (a a)1 a1a1 因此 (a2) 3 (a1a1)(a1a1)(a1a1)
a 1a 1 a1a1a1a1 (a 1)6 a 6
2021/4/8
7
定理5-2:设h是从代数系统V1= <S;*>到V2= <S;>的 满同态,其中运算*和都是二元运算,则 (1)若V1是半群,则V2也是半群; (2)若V1是独异点,则V2也是独异点。
2021/4/8
8
四、有限独异点的幂等元 设<S;*>是生成元为g的有限循环独异点,考虑无限序列: e,g,g2,g3,.... ,gn-1,gn,gn+1,......
证明:对任意的a∈S,令Sa={ a0,a1,a2,...,an,...} 因为S有限,而SaS,所以Sa也有限。 可以验证<S; * >是一具有生成元a的有限循环独异点。 因此,至少有一幂等元akl,这里的k和l如前定义。 记j=kl,即aj是幂等元。 注:这里j≥1,有可能aj=e
2021/4/8
(1)令FA={f|f:AA},则<FA;>是一个群。 (N)
(2)令EA = {f|f:AA是双射}, 则<EA;>是一个群。 (Y )
(3)EA 定义同上,<EA;>是一个交换群。 (N)
(4)EA 定义同上,<EA;>是一个循环群。 (N )
2021/4/8
25
5.3 群的性质
一、关于相约性 定理5-6 设<G;*>是一个群,则对任意的a,b G, (1)存在唯一的元素xG,使a*x=b; (2)存在唯一的元素yG,使y*a=b。
离散数学第五版第五章(耿素云、屈婉玲、张立昂编著)
12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五、握手定理(定理5.1-5.2)
设G=<V,E>为任意无向图,V={1,2,……,n},|E|=m,则
n
d ( i ) = 2 m
i =1
设D=<V,E>为任意有向图,V={1,2,……,n},|E|=m,则
20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例5:下列图中那些图具有子图、真子图、生成子图的
关系?
e4 2
1 e5
e1 3
e3 4 e2
(1)
2 e4
1
e5
(2)
e4 1 2
e1 3
e3 4
(3)
1 e1
e3
2
e2 3
1 e1
e3
2
3
1 e1
2
e4
(4)
(5)
(6)
21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23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例3: (1)画出4阶3条边的所有非同构的无向简单图。 (2)画出3阶2条边的所有非同构的有向简单图。
24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例4:下列图中那些图互为同构?
e a
b
d
c
1
4
5
2
3
(1)
(2)
(3)
(4)
(5)
(6)
25
第五章 图的基本概念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5.2 通路、回路、图的连通性 5.3 图的矩阵表示 5.4 最短路径及关键路径
十一、补图的定义(定义5.9)
《离散数学讲义》课件
离散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事件在有限或可数无限的可 能结果集合中发生的概率的数学工具。
离散概率分布的种类
常见的离散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 分布等。
离散概率分布的应用
离散概率分布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领域 都有广泛的应用。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过 程,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一个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两种类型。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应 用
在统计学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常用的 数据分析方法,用于推断总体特征和比较不 同总体的差异。
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来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的统计方法。
《离散数学讲义》ppt课件
目 录
• 离散数学简介 • 集合论 • 图论 • 离散概率论 • 逻辑学 • 离散统计学 • 应用案例分析
01
离散数学简介
离散数学的起源和定义
起源
离散数学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数学研 究,最初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一些实际 问题,如组合计数和图论问题。
定义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对象(如集合、 图、树、逻辑等)的数学分支,它不 涉及连续的变量或函数。
联结词:如与(&&)、或(||)、非(!)等,用 于组合简单命题。
03
04
命题公式:由简单命题通过联结词组合而 成的复合命题。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
05
06
肯定前件、否定后件、析取三段论、合取 三段论等推理规则。
谓词逻辑
个体词
表示具体事物的符号。
离散数学第1章第5节 析取合取范式和推理理论
7
例题11
化 (P∧Q ) ∨ (┐P∧R) 为主合取范式。
解 (P∧Q ) ∨ (┐P∧R) ((P∧Q) ∨ ┐P)∧((P∧Q) ∨ R) (P ∨ ┐P)∧(Q ∨ ┐P)∧(P ∨ R)∧(Q ∨R) (Q ∨ ┐P)∧(P ∨ R)∧(Q ∨R) (Q ∨ ┐P ∨ (R∧┐R))∧(P ∨ R ∨ (Q∧┐Q)) ∧(Q ∨R ∨ (P∧┐P)) (Q ∨ ┐P ∨R)∧ (Q ∨ ┐P ∨ ┐R))∧(P ∨ R ∨Q) ∧(P ∨ R ∨ ┐Q)∧(Q ∨R ∨P)∧(Q ∨R ∨ ┐P)
11
作业
P39: 2, 3, 4.a)c)
12
第一章 第5讲 §1—8 推理理论
在数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中,经常要考虑从某些前提A1, A2,…,An能够推导出什么结论。 例如: 从分子学说,原子学说,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从光的动学说,能得到什么结论。 我们一般地要对“假设”的内容作深入分析,并推究 其间的关系,从而得到结论。 但也有一些推理,只需分析假设中的真值和联结词, 便可获得结论。
T(4),(5) I
T(6) E P P T(8),(9) I T(7),(10) I
(12) ┐W ∧ ┐R (13) ┐W
I5 ┐P P→Q
I6 Q P→Q
I13 P→Q, Q→R P→R
I14 P∨Q,P→R,Q→R R
I7 ┐(P→Q) P
I8 ┐(P→Q) ┐Q
I15 A→B (A∨C)→(B∨C)
I16 A→B (A∧C)→(B∧C)
常用的等价式(43页表1-8.4)
E1
E2 E3
主析取范式 对于给定的命题公式,如果有一 个等价公式,它仅由小项的析取所组成,则 该等价式称作原式的主析取范式。 主合取范式 对于给定的命题公式,如果有一 个等价公式,它仅由大项的合取所组成,则 该等价式称作原式的主合取范式。
离散数学第05讲
定义2.2 定义2.2 设f:A→B是函数,对任意的a,b∈A,且 是函数,对任意的a a≠b,都有f(a)≠f(b),或形式表为 都有f (x)(y)(x,y∈A∧x≠y→f(x)≠f(y)) )( )(x 则称f 则称f:A→B是单射函数(或一对一函数),或称 是单射函数(或一对一函数), ),或称 函数f 函数f:A→B是单射的,或入射的. 是单射的,或入射的. 本定义揭示了, 中不同的元素,其在B 本定义揭示了,A中不同的元素,其在B中像也是 不同的.于是, 是有穷集合, 不同的.于是,若A的B是有穷集合,存在单射函数 f:A→B,则|A|≤|B|. |≤|B
下面讨论由集合A和B,构成这样函数 f:A→B 会有多少呢 ? 或者说 , 在 A×B 的所有子 会有多少呢? 或者说, 集中, 是全部还是部分子集可以定义函数? 集中 , 是全部还是部分子集可以定义函数 ? 令 BA表示这些函数的集合,即 表示这些函数的集合, BA={f|f:A→B} 设 |A|=m , |B|=n , 则 |BA|=nm . 这是因为对 |=m |=n |=n 每个自变元,它的函数值都有n种取法, 每个自变元,它的函数值都有n种取法,故总共 有nm种从A到B的函数. 种从A 的函数.
上面介绍一元函数,下面给出多元函数的定义. 上面介绍一元函数,下面给出多元函数的定义. 定 义 1.5 设 A1,A2,,An 和 B 为 集 合 , 若 f: ,,A
Ai→B为函数,则称f 为n元函数.在<x1,x2,,xn>上 为函数,则称f 元函数. ,,x 的值用f 的值用f(x1,x2,,xn)表示. ,,x 表示. 一元函数中概念对n元函数几乎完全适用, 一元函数中概念对n元函数几乎完全适用,在这里 不多讨论了. 不多讨论了.
课件(第5章 函数)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计算机学院 龚友明
函数的定义
设f是二元关系,如果对于任意x∈domf,都 存在唯一的y∈ranf,使得xfy成立,则称f为 函数(或者映射),这时也称y为f在x的值, 记作y=f(x) 函数相等
◦ 设f,g为函数,则
① domf=domg ② ∀x∈domf=domg,都有f(x)=g(x)
设A={1,2,3},B={a,b},求BA
解:BA={f0,f1,f2,…,f7},其中 f0={<1,a>,<2,a>,<3,a>} f1={<1,a>,<2,a>,<3,b>} f2={<1,a>,<2,b>,<3,a>} … f7={<1,b>,<2,b>,<3,b>} 说明:形如{<1,?>,<2,?>,<3,?>},每个”?”部分有n种取法,所以 有nm
f可逆。y是x的像,y=x+1. 从而x=y-1,f-1(y)=y-1
a=f-1(b)
b=f(a)
A
f-1 f 反函数
B
离散数学-第5章 函数(北理珠本末终始)
函数的复合(Compositions)
令f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g是 从集合B到集合C的函数,函数f和g 的复合用fOg表示,定义为 :(fOg)(a)=g(f(a)) 示例:
◦ 如果对任意的x1,x2∈A,x1≺x2,就有f(x1) ≺f(x2),称f为严格单调 递增。
特征函数
◦ 设A为集合,对于任意的A’⊆A,A’的特征函数χA’:A→{0,1}定 义为
离散数学课件ppt
随机性与概率
随机性表示试验结果的不 确定性,概率则表示随机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来源
数据质量
数据可以来源于调查、实验、观测、 查阅文献等多种途径。
数据质量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完整性等方面,是数据分析的前提 和基础。
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包括数据的分类、排序、分 组、编码等步骤,以便更好地进行数 据分析。
必然事件
概率值为1的事件。
03
04
不可能事件
概率值为0的事件。
互斥事件
两个或多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 。
概率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
对于任意两个互斥事件A和B,有 P(A∪B)=P(A)+P(B)。
乘法原理
对于任意两个事件A和B,有 P(A∩B)=P(A)×P(B|A)。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
要点一
条件概率
离散数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离散数学简介 • 集合论基础 • 图论基础 • 离散概率论基础 • 离散统计学基础 • 离散数学中的问题求解方法
01
离散数学简介
离散数学的起源
19世纪初
集合论的提出为离散数学的起源 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叶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兴起,离散数 学逐渐受到重视和应用。
子集、超集和补集
总结词
子集、超集和补集是集合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集合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子集是指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超集是指一个集合包含另一 个集合的所有元素,补集是指属于某个集合但不属于其子集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集合的运算性质
总结词
集合的运算性质包括并集、交集、差集等,这些运算描述了 集合之间的组合关系。
离散数学 第五、六、七讲 群、环、域共51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离散数学 第五、六、七讲 群、环、域6、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离散数学 (5)
15
一阶逻辑中命题符号化( 一阶逻辑中命题符号化(续)
例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 正数都大于负数 (2) 有的无理数大于有的有理数 注意: 题目中没给个体域, 解 注意 题目中没给个体域 一律用全总个体域 (1) 令F(x): x为正数 G(y): y为负数 L(x,y): x>y 为正数, 为负数, 为正数 为负数 →y(G(y)→L(x,y))) 或 x(F(x)→ → → xy(F(x)∧G(y)→L(x,y)) ∧ → 两者等值 (2) 令F(x): x是无理数 G(y): y是有理数 是无理数, 是有理数, 是无理数 是有理数 L(x,y):x>y : ∧y(G(y)∧L(x,y))) x(F(x)∧ ∧ ∧ 或 xy(F(x)∧G(y)∧L(x,y)) ∧ ∧ 两者等值
6
谓词: 谓词 表示个体词的性质或相互之间关系的词 谓词常项: 谓词常项:表示具体性质或关系的谓词 F: …是人,F(a):a是人 是人, 是人 : 是人 是自然数, G: …是自然数, F(2):2是自然数 是自然数 : 是自然数 谓词变项: 谓词变项:表示抽象的或泛指的谓词 F: …具有性质 ,F(x):x具有性质 具有性质F, 具有性质具有性质 : 具有性质 元数: 元数:谓词中所包含的个体变项个数 一元谓词: 一元谓词 表示事物的性质 多元谓词(n元谓词 ≥ 元谓词, 多元谓词 元谓词 n≥2): 表示个体词之间的关系 有关系L, 如 L(x,y): x与y有关系 , L(x,y): x比y高2厘米 : 与 有关系 : 比 高 厘米 注意:多元谓词中, 注意:多元谓词中,个体变项的顺序不能随意改动
9
例1(续) 续
(2) 2 是无理数仅当 3 是有理数 2 在命题逻辑中, 是有理数. 在命题逻辑中 设 p: 2 是无理数,q: 33 : 2是无理数, : 是有理数 符号化为 q→p, 这是假命题 → 在一阶逻辑中, x是无理数 是无理数, x是有理 在一阶逻辑中, 设F(x): x是无理数, G(x): x是有理 数符号化为 F ( ( 22 ) → G (3 )3 ) F ) → G( (3) 如果 如果2>3,则3<4 , 在命题逻辑中, 在命题逻辑中 设 p:2>3,q:3<4. : , : 符号化为 p→q, 这是真命题 → 在一阶逻辑中, 在一阶逻辑中 设 F(x,y):x>y,G(x,y):x<y, : , : 符号化为 F(2,3)→G(3,4) →
离散数学导论(第5版)-第五篇
• {, } • {, } • {} • {}
15
第11章 谓词逻辑
谓词逻辑基本概念
§11.1 谓词与个体
(1)个体 • 个体常量与个体变量 • 个体域与全总个体域 (2)谓词 • 一元谓词——刻划个体性质 • 二元谓词——刻划两个个体间关系 • n元谓词——刻划n个个体间关系
40
3)证明(过程)与定理。 证明(过程)是一个公式序列:P1,P2,…,Pn, 其中每个Pi(i=1,2,…,n)必须满足下条件之一: ① Pi是公理; ② Pi是由Pk,Pr,(k,r<i)施行分离规则而 得; ③ Pi是由Pk(k<i)施行全称规则而得; ④ Pi是由Pk(k<i)施行存在规则而得。 最后,Pn=Q 即为定理。
5
否定深入 P=P; (P∧Q)=P∨Q; (P∨Q)=P∧Q; (PQ)=P∧Q; (14)(PQ)=PQ=PQ; 变元等同 P∧P=P; P∨P=P; P∧P=F; P∨P=T; PP=T; PP=P; PP=P; PP=T; PP=PP=F;
6
常值与变元的联结 T∧P=P; F∧P=F; T∨P=T; F∨P=F; TP=P; FP=T; PT=T; PF=P; TP=P; FP=P;
34
3 假设推理的证明过程必须满足: ① Pi是假设前提; ② Pi是公理; ③ Pi是由Pk,Pr用分离规则而得 最后。Pn=B,而A1→(A2→(…(An →B)) …)为定 理。
35
(22)额外假设推理——反证法 1 以结论为假设作前提 2 反证推理定理: 设有A1,A2,…,An,B├P∧P,则必有: ├A1→(A2→(…(An→B))…) 3 反证推理证明过程必须满足 1)Pi是公理; 2)Pi是假设; 3)Pi是待证定理B的否定,即为P; 4)Pi是由Pk,Pr用分离规则而得。 最后Pn=P∧P,而此时:A1→(A2→(…(An→B))…)为定理。
离散数学-耿素云PPT(第5版)5.1
1
图论部分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图的基本概念 特殊的图 树
2
第5章 图的基本概念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5.2 通路, 回路和图的连通性
5.3 图的矩阵表示
5.4 最短路径, 关键路径和着色
3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无向图与有向图 顶点的度数 握手定理 简单图 完全图 子图 补图
10
例
例 d+(a)=4, d-(a)=1, d(a)=5, d+(b)=0, d-(b)=3, d(b)=3, +(D)=4, +(D)=0, (D)=3, (D)=1, (D)=5, (D)=3.
11
图论基本定理——握手定理
定理 任意无向图和有向图的所有顶点度数之和都等 于边数的2倍, 并且有向图的所有顶点入度之和等 于出度之和等于边数. 证 G中每条边(包括环)均有两个端点,所以在计 算G中各顶点度数之和时,每条边均提供2度,m 条边共提供2m度. 有向图的每条边提供一个入度 和一个出度, 故所有顶点入度之和等于出度之和等 于边数. 推论 任意无向图和有向图的奇度顶点个数必为偶数.
4
无向图
多重集合: 元素可以重复出现的集合 无序积: AB={(x,y) | xAyB} 定义 无向图G=<V,E>, 其中 (1) 顶点集V是非空有穷集合, 其元素称为顶点 (2) 边集E为VV的多重子集, 其元素称为无向边,简称边. 例如, G=<V,E>, 其中 V={v1, v2, …,v5}, E={(v1,v1), (v1,v2), (v2,v3), (v2,v3), (v2,v5), (v1,v5), (v4,v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Q,P→R,Q→RR
(二难推论)
2013-7-4
计算机学院
14
§1.7 命题逻辑的推理方法
命题演算的一个主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正 确的思维规律,即推理规则,应用此规则从一 些前提中推导出一个结论来,这种推导过程称 为演绎或形式证明。
定义1.19
设A1,A2,…,An,B是公式,如果
A1,A2,…,AnB
解释:类似I1, I2,自己思考。
2013-7-4
计算机学院
4
√I5:P∧(P→Q) Q 假言推论 √I6:~Q∧(P→Q) ~P 拒取式(否定式假言推论)
解释:类似I1, I2,自己思考。
√I7:~P∧(P∨Q) Q 析取三段论 √I8:(P→Q)∧(Q→R) P→R 假言三段论
解释:假如我是川大的学生,则我拥有川大的学籍;假 如我拥有川大的学籍,则我有川大的学生证。所以, 假如我是川大的学生,则我有川大的学生证。
2013-7-4
(假言三段论)
12
计算机学院
例1-6.1(续1)
3)、某女子在某日晚归家途中被杀害,据多方调查确证, 凶手必为王某或陈某,但后又查证,作案之晚王某在工 厂值夜班,没有外出,根据上述案情可得前提如下: 前提: 1.凶手为王某或陈某。 P∨Q
– 2.如果王某是凶手,则他在作案当晚必外 出。 P→R – 3.王某案发之晚并未外出。 ~R 结论:陈某是凶手。 Q 则上述例子可描述为:
计算机学院
31
2013-7-4 计算机学院 5
基本蕴涵(关系)式(续)
√I9:(P∨Q)∧(P→R)∧(Q→R) R 二难推论
解释:和假言推论联系起来思考
I10: (P→Q)∧(R→S)(P∧R)→(Q∧S) √I11:(PQ)∧(QR) PR 等价三段论 √I12:(P∨Q)∧(~P∨R) Q∨R 归结原理 [解释:(~P→Q)∧(P→R) Q∨R ]
2013-7-4 计算机学院 27
例1-7.4
把命题“如果小王不去,小张或小李就要 去;如果小李去,小王就一定要去;此外,如 果小林也去,小张就不愿去;因此,如果小王 不去,小林也不会去”翻译成命题逻辑形式并 证明命题是真的。
解:
令 P:小王去;Q:小张去; R:小李去;S:小林去; 则命题翻译成如下推理问题: ~P→(Q∨R),R→P,S→~Q~P→~S。
2013-7-4 计算机学院 8
⑤ 如A B,A C, iff A B∧C
【证明】“” 由
AB
且 AC
得到AB和AC都是永真式,于是 (AB)∧(AC)也是永真式;但是,
(AB)∧(AC)
(~A∨B)∧(~A∨C)
~A∨(B∧C)A→(B∧C),
所以A(B∧C)是永真式,即AB∧C。
2013-7-4 计算机学院 6
蕴涵关系的性质
① 自反性 A A ② 反对称性: 如果A B,B A, iff A B ③ A B 且A为永真式,则B必为永真式
2013-7-4
计算机学院
7
④传递性,如果A B,B C,则A C 【证明】 由已知条件A B,且 B C, 根据定理1.11 (A→B)∧(B→C) 是永真式; 再由假言三段论,应有 (A→B)∧(B→C) A→C ; 再根据性质3, A→C也必是永真式, 即A C 。■
计算机学院 26
例1-7.3
证明:{R→~Q,R∨S,S→~Q,P→Q}~P 证:① ~(~ P) P(假设前提) ② P T,①,E1 ③ P→Q P ④ Q T, ②, ③,I5 ⑤ S→~Q P ⑥ ~S T,④,⑤,I23,E1 ,I5 ⑦ R∨S P ⑧ R T,⑥,⑦,I7 ⑨ R→~Q P ⑩ ~Q T,⑧,⑨,I5 ⑾ Q∧~Q F,④,⑩ E19 ∴ {R→~Q,R∨S,S→~Q,P→Q}~P
– –
2013-7-4
P→R,~R~P P∨Q,~PQ
计算机学院
(拒取式) (析取三段论)
13
例1-6.1(续2)
4)、前提: – 1.如果某同学为省二级以上运动员,则他 将被大学录取。 P→R – 2.如果某同学高考总分在560分以上,则将 被大学录取。 Q→R – 3.某同学高考总分在560分以上或者是省二 级运动员。 P∨Q 结论:该同学被大学录取。 R 则上述例子可描述为:
者是前面的某些Aj (j<i)的有效结论,并且An 就 是B,则称公式B是G的逻辑结果(有效结论),或 者称由G演绎出结论B来。
2013-7-4 计算机学院 16
我们有下述结论:
公式B是公式集合G={A1,A2,…,An}的 逻辑结果当且仅当A1∧A2∧…∧An→B为永
真公式。
2013-7-4
计算机学院
2013-7-4 计算机学院 25
间接证明法(反证法)
根据蕴涵关系的性质8,
A B
iff
A∧~B是矛盾式
将结论的否定加入到前提集合中构成一组 新的前提,然后证明这组新的前提集合是不相 容的,即蕴涵一个矛盾式。 即,若 A1,A2,…,An, ~B R∧~R
则
20பைடு நூலகம்3-7-4
A1,A2,…,An B
2013-7-4 计算机学院 9
“”从证明过程看,性质5反过来也对,即由 AB∧C可以得到AB 且 AC 。 ⑥ 如A B,C B,则A∨C B ⑦ A∧B C ⑧ A B iff A B→C
该性质是推理演绎中CP规则的基础 iff A∧~B是矛盾式
该性质是反证法的基础
CP①,⑨
29
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蕴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牢记基本蕴涵式的名称及它们的内容 深刻理解三条推理规则 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的推理方法 1)直接法 2)利用CP规则
3)间接证明法(反证法)
2013-7-4
计算机学院
30
习题一
20(2)(4)、21(2)、22、23(1)
2013-7-4
2013-7-4
计算机学院
10
定理1.12 AB iff ~B~A
该定理提供了逆向思维的基础
2013-7-4
计算机学院
11
例1-6.1
考虑以下语句,并将其前提和结论符号化。
1)、前提: – 1. 如果明天天晴,我们准备外出旅游。P→Q – 2.明天的确天晴。 P 结论:我们外出旅游。 Q 上述例子可描述为:P→Q,PQ (假言推论) 2)、前提: – 1. 如果一个人是单身汉,则他不幸福。P→Q – 2. 如果一个人不幸福,则他死得早。 Q→R 结论:单身汉死得早。 P→R 上述例子可描述为: P→Q,Q→RP→R
17
解释
1)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推理的有效性和
结论的真实性是不同的,有效的推理不一定产 生真实的结论;而产生真实结论的推理过程未 必是有效的,因为有效的推理中可能包含为 “假”的前提,而无效的推理却可能包含为 “真”的前提。
2013-7-4
计算机学院
18
解释
2) 由此可见,推理的有效性是一回事,前提 与结论的真实与否是另一回事。所谓推理有效 ,指的是它的结论是在它的前提下合乎逻辑的 结果。也即,如果它的前提都为真,那么所得 的结论也必然为真,而并不是要求前提或结论 一定为真或为假,如果推理是有效的话,那么 不可能它的前提都为真时,而它的结论为假。
2013-7-4
计算机学院
19
推理规则
在数理逻辑中,主要的推理规则有: ① P规则(称为前提引用规则):在推导的过程 中,可随时引入前提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前提; ② T规则(逻辑结果引用规则):在推导的过 程中,利用基本等价式和蕴涵式,由证明过程中
某些中间公式变换出新的公式,若依据的是等价
式,规则标明为TE,若依据的是蕴涵式,规则标
则称B是 A1,A2,…,An 的逻辑结果(有效结论)。 也可以说由A1,A2,…,An推出结论B。
2013-7-4 计算机学院 15
在更一般意义上,我们有下述定义
定义1.20 设G是由一组命题公式组成的集合,
如果存在命题公式的有限序列:
A1,A2,……,An(=B)
其中,Ai(i<n-1)或者是G中的某个公式,或
2013-7-4 计算机学院 3
基本蕴涵(关系)式(蕴涵定律)
I1:P∧Q P , P∧QQ 简化法则 I2: ~(P→Q)P ,~(P→Q)~Q
解释:利用P→Q的真值表, P→Q不成立只有一种情况, 前件即P成立;同样, P→Q不成立只有一种情况,后 件即Q不成立。
I3:PP∨Q , QP∨Q 扩充法则 I4:~PP→Q , QP→Q
计算机学院 28
2013-7-4
利用CP规则证明
证: ① ~P P(附加前提)
② ~P→(Q∨R)
③ Q∨R
P
T①,②I5
④ ~Q→R
⑤ R→P ⑥ ~Q→P ⑦ S→~Q ⑧ S→P
T③E1,E2
P T④,⑤I9 P T⑥,⑦I9
⑨ ~S
⑩ ~P→~S
2013-7-4 计算机学院
T①,⑧I9,E1
明为TI 。
2013-7-4 计算机学院 20
推理规则
③ CP规则(附加前提规则):如果能从给 定的前提集合G与公式P推导出S,则能从此前 提集合G推导出P→S。 即 G1,G2,…,Gn P→S 当且仅当 G1,G2,…,Gn,P S
2013-7-4
计算机学院
21
推理方法
1.真值表法 根据前提A1,A2,…,An和结论B,构造条件式 (A1∧A2∧…∧An )→B的真值表,若它为永真 式,则结论B是有效的。 真值表法原则上可以解决推理的有效性 问题,但当出现在公式中的命题变元数目很大 时,此法显得不切实用,且烦琐乏味,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