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二及答案
新课程改革试题【大全】
新课程改革试题【大全】(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新课程改革试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1)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
(2 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
(3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职责: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 B )A《学记》B唐朝C宋朝D清末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D )A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三个代表”C促进国家发展D推行素质教育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 C )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 B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自主学习D学校学习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 A )A课程标准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宗旨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 B )A操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C过程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
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 D )A学科的性质B教学的组织方式C教材设计的类型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 B )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 A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 A )A教育自身地需求B国家大力地倡导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D教师的自觉行动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 A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 B )A发展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探究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 D )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是( C )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C1996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D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5,在档案袋评价的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是( D )A展示型B文件型C课堂型D理想型16.校本研究伴随着英美国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而兴起于20世纪的( C )A五十年代B六十年代C七十年代 D 八十年代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发于( C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 D2002年18.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 A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专业引领 D申请获得教育科研项目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9.在当前,我国课程方案的组成部分包括了(BCE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D课程规格 E教科书20.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它所具有的基本特质是(AE )A典型性B科学性C实用性D发展性E具体性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BCDE )A教育实验实习B信息技术教育C研究性学习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22.一个人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BD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 C学习习惯D学习倾向性 E学习途径23.在档案袋评价中,理想型档案袋的构成部分主要有(BCE )A作品意义的说明B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C系列作品D作品效果的说明 E学生的反省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4.课程基本功能:25.活动类型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第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四川2007年10月自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西方,最早使用“课程”这个词的是(C)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2.实施新课程改革,多一门或少一门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课程的(D)A.内容要充实B.方法要现代C.对象要明确D.结构要合理3.“课程标准应有准确的界定,用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个特定年级或教育阶段后所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来加以描述”。
这句话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B)A.可评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成性D.可伸缩性4.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A)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B.把该讲的知识讲深讲透C.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D.真正实行启发式的教学5.不由外部事规定,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来提出相应的目标。
这样的课程目标叫做(B)A.行为目标B.展开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验证性目标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颁发于(C)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7.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一般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设到(B)A.小学六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二年级D.高中毕业8.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20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然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的时间,则是在(B)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9.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的教材,叫做(D)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0.学习方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策略和(D)A.学习目标B.学习方法C.学习计划D.学习倾向性11.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能力为原则的教材是(D)A.知识中心式教材B.社会中心式教材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12.在校本教研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的教育科研项目13.教育测量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A)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14.“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发展的(D)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5.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我们把它叫做(B)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16.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通用知识全套试题完整版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通用知识全套试题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使用最早见于(B)A《学记》B唐朝C宋朝D清末2.新课程改革基本目标是(D)A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C促进国家发展D推行素质教育3.学校课程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C)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研究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研究是(B)A接受研究B发现研究C自主研究D学校研究5.属于国家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是(A)A课程标准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宗旨6.当今课程标准与以前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B)A操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C过程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材两种。
这种分类所依据是(D)A学科性质B教学组织方式C教材设计类型D教材计划与制作过程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课程目标是(B)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研究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A)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0,在当前,推动研究方式变革内在动力是(A)A教育自身地需求B国家大力地倡导C学生家长强烈要求D教师自觉行动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研究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教材,叫做(A)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研究方式要由“他主性”研究转向(B)A发展性研究B自主性研究C探究性研究D合作性研究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D)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是(C)A五十年代所采用苏联课程管理模式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C1996年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D1999年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5,在档案袋评价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是(D)A展示型B文件型C课堂型D理想型16.校本研究伴随着英美国“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而兴起于20世纪(C)A五十年代B六十年代C七十年代D八十年代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于(C)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1.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力量和最普遍形式是(A)A教师个人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教育科研项目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9.在当前,我国课程方案组成部分包括了(BCE)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课程规格E教科书20.教材作为一定学科载体,它所具有基本特质是(AE)A典型性B科学性C实用性D发展性E具体性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BCDE)A教育实验实习B息技术教育C研究性研究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E劳动与技术教育22.一个人研究方式重要组成部分,是他(BD)A研究动机B研究策略C研究习惯D研究倾向性E 研究途径23.在档案袋评价中,理想型档案袋构成部分主要有(BCE)A作品意义说明B作品产生过程说明C系列作品D作品效果说明E学生反省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内涵是(D)A.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B.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息化处理后成为研究者研究资源C.利用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D.培养学生具有终身研究态度和能力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础性课程是(D)A.语文B.数学C.政治D.体操17、校本课程开发关键是(A)A.内容B.手段C.方法D.程序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文件是(A)A.《关于教师地位建议》B.《教师培训》C.《学校质量》D.《今日之教师》19、下列说法不符和新课程对教师定位是(D)A.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者B.教师是“平等中首席”C.教师是学生研究合作者D.教师是研究成果消费者20、不是一般意义上“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是指(A)A.教师个人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专业引领D.教师培训1、课程改革基本目标是推行(C)A.现代教育B.减负C.素质教育D.科技教育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是(B)A.教育政策B.“三个面向”“”C.教育法规D.素质教育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是(A)A.空无课程B.隐性课程C.分科课程D.活动课程4、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B)A.开设活动课程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息技术教育C.边缘学科开设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是(D)A.可评估性B.可伸缩性C.可完成性D.家长可参与性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是(A)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部分是(D)A.前言部分B.内容部分C.评价部分D.课程目标部分、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是(D)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研究负担C.不利于教材特色化和个性化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9、与自主性研究类似说法是(B)A.被动研究B.主动研究C.机械研究D.他主性研究10、教材设计基本原则不包括(C)A.激发研究动机B.要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D.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问题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一部分,二者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B)A.范围B.范围和性质C.性质D.范围或性质12、关于课程评价价值取向不正确表述是(B)A.目标取向课程评价B.客体取向课程评价C.主体取向课程评价D.过程取向课程评价13、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课程是(C)A.国家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14、学生档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义类型是(B)A.展示型B.理想型C.评价型D.课堂型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开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填空题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 20%-22% 、数学 13%-15% 、英 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7%-9% 、体育 10%-11% 、艺术9%-11% 、综合实践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0%-12% 、历史、地理 3%-4%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二、单项选择题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校本课程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B上课A 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B教师A学生 B教师 C校长 D教材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A充分的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三、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 D改革教学方法2.“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3.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的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的是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4.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BCD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5.教学研究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A可操作性 B验证应 C教育性 D探索性6.新课程给教师的定位是 AC促进者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四、简答题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4.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倡导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5.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7.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第一,倡导全人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性学习,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五、论述题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四川2007年10月自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西方,最早使用“课程”这个词的是(C)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2.实施新课程改革,多一门或少一门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课程的(D)A.内容要充实B.方法要现代C.对象要明确D.结构要合理3.“课程标准应有准确的界定,用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个特定年级或教育阶段后所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来加以描述”。
这句话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B)A.可评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成性D.可伸缩性4.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A)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B.把该讲的知识讲深讲透C.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D.真正实行启发式的教学5.不由外部事规定,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来提出相应的目标。
这样的课程目标叫做(B)A.行为目标B.展开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验证性目标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颁发于(C)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7.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一般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设到(B)A.小学六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二年级D.高中毕业8.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20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然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的时间,则是在(B)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9.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的教材,叫做(D)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0.学习方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策略和(D)A.学习目标B.学习方法C.学习计划D.学习倾向性11.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能力为原则的教材是(D)A.知识中心式教材B.社会中心式教材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12.在校本教研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的教育科研项目13.教育测量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A)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14.“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发展的(D)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5.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我们把它叫做(B)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16.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新课改试题及答案
新课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C)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程2、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D)A、素质教育理念B、创育理念C、生活教育理念、D、终身教育理念3、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B)A、学课本位论B、学生本位论C、教师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4、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5、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A、补充B、延伸C、拓展D、深化6、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B)A、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材的传授D、搞活课程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A)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8、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C)A、教学内容分析B、教材对象分析C、教学目标制定D、教学身份选择9、班级教学产生于(D)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0、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B)A、研究教材B、了解学生C、选择方法D、设计作业11、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A)A、综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核心课程12、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D)A、实践性教学B、综合式教学C、开放式教学D、主体式教学13、研讨性研究的根本动身点就是改变传统的(C)A、课程结构B、教学内容C、研究方式D、教学组织形式14、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C)A、质性评价B、量化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A、观察B、制作C、考试D、表演二、判断1、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F2、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F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F4、班级教学难以作到因材施教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该废除。
F5、目前对教材的开发是实现由单一的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F6、过去的备课写教案在新课程中称为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考试卷
新课改复习试题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A.认知发展阶段理论B.有意义学习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10.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二、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C.教育要面向世界D.教育要面向未来E.党的教育方针政策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包括()A.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C.注重以学生为本D.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E.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3.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E.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是()A.多样性B.均衡性C.综合性D.选择性E.地方性5.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A.改变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B.关注学生的兴趣C.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D.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E.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三、填空题1.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一、选择题1.人们普遍认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哪方面的人才?A.学科专业能力B.创新思维能力C.社会实践能力D.以上皆是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知识主导B.过程贯通C.学科融合D.因材施教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什么?A.素质教育B.职业教育C.体力锻炼D.文化传承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A.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B.提高学生升学率C.全面发展人的素质D.传授学科知识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宗旨是?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B.提高学生应试能力C.实现教育公平D.培养高分低能学生二、填空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根据学生的________进行个性化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________的教育方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学生要具备________核心素养。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鼓励学生参与________活动。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________。
三、简答题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有哪些?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列举一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推行后的成果。
5.你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看法是什么?四、论述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措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首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育。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
通过个性化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倡导过程贯通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输入和考试的结果,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培养和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ﻫ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教师)、(课堂)、( 书本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学课本位)、( 科目过多)和 ( 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 )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ﻫ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ﻫ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ﻫ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ﻫ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ﻫ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ﻫ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正确答案已附后,请用Ctrl+F进入查找答案)形考任务1试题 1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英国1988年颁布的()一改传统的课程设置状况,强调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学习广博的、平衡的、相关的课程。
选择一项:A.《基础教育法案》B.《2002-2007年战略规划》C.《教育改革方案》D.《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反馈正确答案是:《教育改革方案》试题 2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特别强调,学校也应与家长、村长、社长紧密联系,共同打造立体的教育格局。
选择一项:A.泰国B.日本C.中国D.韩国反馈正确答案是:泰国试题 3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法国教育家()1965年在“第三节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口号。
选择一项:A.陶行知B.保罗·郎格朗C.杜威D.涂尔干反馈正确答案是:保罗·郎格朗试题 4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从1983年《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发布开始,()拉开了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
选择一项:A.英国B.中国C.美国D.日本反馈正确答案是:美国试题 5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自1968年以来,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本,注重全面发展。
选择一项:A.学校教育B.教师C.学生D.家庭教育反馈正确答案是:学生试题 6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针对原有课程体系的弊端,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标志着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选择一项: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国家中等学校基础教学计划》D.《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反馈正确答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试题 7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课程结构的()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嘉兴市南湖区2021年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
嘉兴市南湖区2021年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高中以()。
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活动课程为主D、经验课程为主【答案】B【解析】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故选B。
2、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
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Oo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答案】A【解析】课堂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老师要能够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故选A。
3、在目的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答案】B【解析】双避冲突是指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
故选瓦4、我国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第一个法律性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
这是我国提出此规定的第一个法律文件。
故选B。
5、教师通常进行的教学反思是()。
A、教学前反思B、教学中反思C、教学后反思D、横向反思【答案】C【解析】教学后反思是指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
教学后反思也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形式。
我们通常进行的教学反思,多是这类反思。
故选C。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OoA、未成年人B、老年人C、青年人D、成年人【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2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5.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
A.诊断B.调控C.激励D.教学6.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A.科学性B.指导性C.整体性D.客观性7.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价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为目的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8.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9.为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采用()最合适。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10.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11.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分为过关标准。
新课改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教学不仅是课程传授和执行的过程,也是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
( )2.新课程倡导的 "体验课程 ”就是能被教师与学生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 )3.2015 年山东: 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 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 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 )5.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 )6.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7.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能积极地举手回答。
( )8.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 )9.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老师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 )10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统一的课程。
( ) 二、选择题1.单项选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正式颁布于( )年。
A .1999B .2001C .2002D . 20062.单项选择: 我国最近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的时间是( )A .1999B .2000C .2001D .20023.建立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世界,称为( )A .科学世界B .儿童世界C .生活世界D .成人世界4.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 )A .教学改革和实验B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 .实施素质教育D .个性发展5.在我国当前的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课程是( )。
A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B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C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6. 2016 年四川单项选择:以下哪一项是我国课程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 )A .实现学科课程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B .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C .实现超越目标取向,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D .实现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调适取向和课程创生去向 7. 2016 年河北石家庄单项选择:下列叙述中,不能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是(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 .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D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造能力8.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二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目标、( )目标和( )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 )、(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 )和(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 )、(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 )和(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
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的呈现方式、
方式和( )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
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
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
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
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论述题(15分)
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师、课堂、书本
4、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综合课程
5、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教学、评估、考试命题
8、甄别与选拔
9、开发者
10、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师生互动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B 12、A 13、C 14、A 15、B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17、√18、×19、×20、×
21、√22、×23、×24、√25、×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请参考答案要点酌情打分。
26、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分)。
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
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
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27、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
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
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
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
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
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
第三,结合教学实
践(2分)。
28、要点: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
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2分)。
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
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2分);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
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
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
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6分)。
五、论述题(共15分)
29、要点:(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且在教学
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2分)。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除了被广泛认同的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
这两种智能以外,人们实际上存在着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反思智能等多种
智能,只不过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得不完全一样,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长和个体差异(3分)。
(2)学生个性特长不同是客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5分)。
(3)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现其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培养其特长,同时对
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加强指导和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