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原子物理和动量(考点汇聚+专题专讲专练+考点串讲, 20页word,含名师详解)(1)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精编:专题九 第3课时 原子物理和动量
热点题型例析
解析 (1)根据物理学史实,选项 A、C 正确;
专题九 第3课时
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汤姆孙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 选项 B 错误;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选项 D 正确;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 小,选项 E 错误.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九 第3课时
同时 2μgxA=v1 2 2μgxB=v2 2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Δs=xB-xA=19.5 m 联立解得 v1=5 m/s,v2=8 m/s 1 1 1 2 2 可知碰撞前能量为 mAv =81 J,碰撞后能量为 mAv1 + mBv2 2 2 2 2 =25 J+32 J=57 J,所以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了 24 J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t1=19 s(舍掉, 这表示 A 超过 B 后直到静止然后反向加速运动 经过 B 点时所需要的时间) t2= 1 s 于是碰撞时刻 A 的速度 v=v0-μgt2=9 m/s 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了,但是动量守恒,设碰撞后 A 的速度 为 v1,B 的速度为 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mAv1+mBv2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九 第3课时
②设小球向左的最大水平位移大小为 x1′, 圆环向右的最大水 平位移为 x2′,且设向左为正方向,则有 当圆环运动到最右侧速度为零时, 小球应运动到最左边同初始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位置等高,且速度为零 mx1′-Mx2′=0 x1′+x2′=2L 2mL 解得 x2′= M+m 2mL 所以挡板与环的初始位置相距 M+m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B 相距 s=9.5 m,A 以 v0=10 m/s 的初速度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能量动量和原子物理第3讲原子物理和动量课件
• (2)A的最大速度v的大小;
• (3)初始时B离地面的高度H.
• 突破点拨
• (1)B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
• (2)细绳绷直瞬间,细绳张力远大于A、B的重力,A、B 物体获得共同速度大小,可等效于发生“完全非弹性碰 能损失,但可以认为“动量守恒”.
Δpx、Δpy; ②分析说明小球对木
板的作用力的方向.
• (2)激光束可以看作是粒子流,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 运动.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在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现 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光镊效应就是一个实例,激光束可 抓住细胞等微小颗粒.
• 一束激光经S点后被分成若干细光束,若不考虑光的反射 光束a和b穿过介质小球的光路如图乙所示.图中O点是 心,入射时光束a和b与SO的夹角均为θ,出射时光束均 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分析说明两光束因折射对小球产生 向.
直;a 和 b 相距 l,b 与墙之间也相距 l;a 的质量为 m,b 的质量为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现使 a 以初速度 v0 向右滑动.此后 a 与 但 b 没有与墙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求物块与地面间的 条件.
解析 设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若要物快 a、b 能够发
>μmgl,
非弹性碰撞当成弹性碰撞来处理 解题 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 → 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 模板 → 定初、末状态的动量 → 列动量守恒方程 → 求解并讨论
热点题型突破
题型一 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 命题规律 • 动量定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考查:(1)动量定理的
定理结合其他知识的综合问题.
• 方法点拨
• 1.动量定理的应用技巧
从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现简化打台球过程为如图中所
【2014高考二轮专题】物理课件专题九第3课时原子物理和动量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知识方法聚焦
5.光电效应及其方程
(1)光电效应的规律:入射光的频率 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才
本
能产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
课 时
大而 增大 ,与入射光的强度 无关 ;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
栏 目
光的 强度 成正比;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
开 关
大于 10-9 s.
(2)光电效应方程:Ek= hν-W0 .
本
课 时
mx1′-Mx2′=0
栏 目 开 关
x1′+x2′=2L 解得 x2′=M2m+Lm
所以挡板与环的初始位置相距M2m+Lm
(1 分) (1 分) (1 分)
(1 分)
答案 (1)AC (2)①mLM1-+cmos θ ②M2+mLm
热点题型例析
以题说法 关于原子跃迁要注意以下四方面:
(1)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 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的光谱
知识方法聚焦
6.动量守恒定律
(1)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或 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 p 等于系统相互作用
后的总动量 p′);
本 或 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课 时
或 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
栏 量的增量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mx1-Mx2=0
x1+x2=L-Lcos θ 解得 x2=mLM1-+cmos θ
(2 分) (2 分) (1 分)
热点题型例析
②设小球向左的最大水平位移大小为 x1′,圆环向右的最大水 平位移为 x2′,且设向左为正方向,则有 当圆环运动到最右侧速度为零时,小球应运动到最左边同初始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秘籍 (考点汇聚专题专讲专练考点串讲)原子物理和动量
拾躲市安息阳光实验学校 原子物理和动量1. 能级和能级跃迁(1)轨道量子化核外电子只能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运动r n =n 2r 1(n =1,2,3,…)(2)能量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E n =E 1n2(n =1,2,3,…)(3)吸收或辐射能量量子化原子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只能吸收或发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 2. 原子核的衰变3. α4.(1)在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2)质能方程: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即E =mc 2或ΔE =Δmc 2.(3)核物理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聚变.(4)核能的计算:①ΔE =Δmc 2,其中Δm 为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亏损;②ΔE =Δm ×931.5 MeV,其中质量亏损Δm 以原子质量单位u 为单位. (5)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14 7N +42He→17 8O +11H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94Be +42He→12 6C +10n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2713Al +42He→3015P +10n ,3015P→3014Si +01e5.光电效应及其方程(1)光电效应的规律: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大于10-9 s.(2)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 0.6.动量守恒定律(1)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系统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或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②系统所受合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动量守恒.③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7.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8.碰撞问题同时遵守的三条原则(1)系统动量守恒原则(2)物理情景可行性原则(3)不违背能量守恒原则碰撞过程满足E k≥E k′即12m1v21+12m2v22≥12m1v1′2+12m2v2′2或p212m1+p222m2≥p1′22m1+p2′22m21.在书写核反应方程时,一般先满足质量数守恒,后满足电荷数守恒.2.在处理粒子的碰撞和衰变问题时,通常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质能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综合分析.题型1 原子物理基本知识与动量守恒定律的组合例1(15分)(1)(6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B.贝可勒尔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汤姆孙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C.卢瑟福通过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核反应方程是21H+31H→42He+10nE .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2)(9分)如图1所示,质量均为m 的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质量为2m 的小明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木箱相对于冰面的速度为v ,接着木箱与右侧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反弹后被小明接住,求小明接住木箱后三者共同速度的大小. 图1解析 (1)根据物理学史实,选项A 、C 正确;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汤姆孙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选项B 错误;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选项D 正确;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小,选项E 错误.(2)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推出木箱的过程有0=(m +2m )v 1-mv (3分) 接住木箱的过程有mv +(m +2m )v 1=(m +m +2m )v 2(3分)解得共同速度v 2=v 2 (3分)答案 (1)ACD (2)v2以题说法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系统);2.做好受力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3.确定满足动量守恒的过程; 4.选取正方向,明确初、末状态; 5.列方程求解.(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B .阴极射线的本质是高频电磁波C .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E .一群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2)如图2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A 、B 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A =2 kg ,m B =1 kg ,A 、B 相距s =9.5 m ,A 以v 0=10 m/s 的初速度向静止的B 运动,与B 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分开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A 、B 均停止运动时相距Δs =19.5 m .已知A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取g =10 m/s 2,求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图2答案 (1)ACE (2)24 J解析 (1)光电效应是证明光具有粒子性的一个典型实验,选项A 正确;阴极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选项B 错误;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就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选项C 正确;β衰变中飞出的电子是由一个中子转化成质子时释放出来的,原子核中没电子,选项D 错误;一群原子从n =3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有3种途径,从n =3能级到n =2能级,从n =2能级到n =1能级,从n =3能级直接到n =1能级,选项E 正确.(2)从A 开始运动到与B 相碰这一时间段内,根据s =v 0t -12μgt 2代入已知条件,解得t 1=19 s(舍掉,这表示A 超过B 后直到静止然后反向加速运动经过B 点时所需要的时间)t 2=1 s于是碰撞时刻A 的速度v =v 0-μgt 2=9 m/s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了,但是动量守恒,设碰撞后A 的速度为v 1,B 的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m A v 1+m B v 2同时2μgx A =v 21 2μgx B =v 22Δs =x B -x A =19.5 m联立解得v 1=5 m/s ,v 2=8 m/s可知碰撞前能量为12m A v 2=81 J ,碰撞后能量为12m A v 21+12m B v 22=25 J +32 J =57J ,所以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了24 J题型2 氢原子能级与动量守恒定律的组合例2 (15分)(1)(6分)已知氢原子的能级为:E 1=-13.60 eV ,E 2=-3.40 eV ,E 3=-1.51 eV ,E 4=-0.85 eV ,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0.00 eV ~12.70 eV 之间的某单色光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照射光的光子可能会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B .该照射光的光子一定会被吸收C .若可以吸收该光子,则可判断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3种D .若可以吸收该光子,则可判断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6种(2)(9分)如图3所示,AB 为一光滑水平横杆,杆上套一质量为M 的小圆环,环上系一长为L 、质量不计的细绳,绳的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现将绳拉直,且与AB 平行,由静止释放小球,则: 图3①当细绳与AB 成θ角时,圆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②若在横杆上立一挡板,问应与环的初位置相距多远,才不致使环在运动过程中与挡板相碰?解析 (1)E 2-E 1=10.20 eV ,E 3-E 1=12.09 eV ,由于光子能量介于10.00 eV ~12.70 eV ,所以可能会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从而跃迁到能级2或能级3上,A 正确;若此光子不符合能级差值,则不会被氢原子吸收,B 错误;若吸收该光子,激发后的氢原子处于能级2或能级3上,则此时氢原子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最多有三种,分别为3→2、3→1、2→1,C 正确,D 错误.(2)①设小球的水平位移大小为x 1,圆环的水平位移大小为x 2,且设向左为正方向,则有mx 1-Mx 2=0 (2分) x 1+x 2=L -L cos θ (2分) 解得x 2=mL 1-cos θM +m(1分)②设小球向左的最大水平位移大小为x 1′,圆环向右的最大水平位移为x 2′,且设向左为正方向,则有当圆环运动到最右侧速度为零时,小球应运动到最左边同初始位置等高,且速度为零(1分)mx 1′-Mx 2′=0 (1分) x 1′+x 2′=2L (1分)解得x 2′=2mLM +m所以挡板与环的初始位置相距2mLM +m(1分)答案 (1)AC (2)①mL 1-cos θM +m ②2mLM +m以题说法 关于原子跃迁要注意以下四方面:(1)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的光谱条数N =n n -12.(2)只有光子能量恰好等于跃迁所需的能量(hν=E m -E n )时,光子才被吸收.(3)“直接跃迁”只能对应一个能级差,发射一种频率的光子.“间接跃迁”能对应多个能级差,发射多种频率的光子.(4)入射光子能量大于电离能(hν=E ∞-E n )时,光子一定能被原子吸收并使之电离,剩余能量为自由电子的动能.(1)动能为12.5 eV 的电子通过碰撞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最高能跃迁到量子数n =______的能级.当氢原子从这个能级跃迁回基态的过程中,辐射的光子的最长波长λ=______m .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E 1=-13.6 eV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如图4所示,载人小车和弹性球静止在光滑长直水平面上,球的质量为m ,人与车的总质量为16m .人将球以水平速率v 推向竖直墙壁,球又以速率v 弹回,人接住球后再以速率v 将球推向墙壁,如此反复.图4(i)求人第一次将球推出的过程中,人做了多少功? (ii)人经几次推球后,再也不能接住球?答案 (1)3 6.58×10-7(2)(i)1732mv 2(ii)9次解析 (1)12.5 eV 大于让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 =3激发态上的能量,小于让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 =4激发态上的能量,所以最高能跃迁到量子数为n =3的能级;从n =3激发态跃迁到n =2激发态上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3.4-1.51)×1.6×10-19J =h3×108λ,代入数据解得λ=6.58×10-7m.(2)(i)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人第一次将球推出后,设人与车的速度为v ′,球、人与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0=16mv ′-mv人对系统做功W =12×16mv ′2+12mv 2所以W =1732mv 2(ii)球反弹回来的速率始终为v ,设人推球n 次后,若人与车的速率也为v 时,人恰好不能再接住球.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球与墙壁碰撞一次,墙壁对系统的冲量为ΔI =mv -(-mv )=2mv球与墙壁碰撞n 次后,墙壁对系统的冲量为n ΔI ,由动量定理得n ΔI =(16m +m )v即n ·2mv =(16m +m )v 解得n =8.5次所以,人推球9次后,再也不能接住球.题型3 原子核的衰变、核反应与动量守恒定律的组合例3 (15分)(1)(6分)下列关于核反应及衰变的表述正确的有________.A.21H +31H→42He +10n 是轻核聚变 B .X +147N→178O +11H 中,X 表示32He C .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D .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E.232 90Th 衰变成20882Pb 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2)(9分)如图5所示,平板小车C 上固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弹射装置,在弹射装置中分别压装上两个光滑小球A 、B ,将它们停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先打开球A 所在的装置,将球A 发射出去,球A 获得v A =8 m/s 的速度.已知球A 的质量m A =1 kg ,小车C 和球B 的总质量M =4 kg.则:图5①发射球A 时,弹射装置释放的能量为多少?②将球A 发射出去后,要使小车C 停止,必须以多大的速度将质量为23 kg的球B 发射出去?解析 (1)由轻核聚变定义可知A 正确;在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设选项B 中X 的电荷数为N ,质量数为M ,则N +7=8+1,N =2,M +14=17+1,M =4,B 错误;半衰期为放射性元素自身的性质,与所处化学状态、物理环境无关,C 正确;β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D 错误;设23290Th 衰变成20882Pb 要经过x 次α衰变和y 次β衰变,则由90-2x +y =82,232-4x =208可得x =6,y =4,E 正确. (2)①发射球A 时,球A 、B 和小车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m A v A =Mv 1(2分)解得v 1=2 m/s (1分)弹射装置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系统的动能,有E p =12m A v 2A +12Mv 21 (2分)解得E p =40 J (1分)②发射球B 时,球B 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将球B 发射出去的速度为v B ,有m B v B =Mv 1(2分)解得v B =12 m/s (1分)答案 (1)ACE (2)①40 J ②12 m/s 以题说法 1.原子核的衰变(1)衰变实质:α衰变是原子核中的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氦核并射出;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再将电子射出;γ衰变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发生,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与电荷数,以光子形式释放出衰变过程中产生的能量.(2)衰变的快慢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半衰期是统计规律,对个别、少数原子无意义. 2.核反应方程的书写(1)核反应过程一般不可逆,所以核反应方程中用“→”表示方向而不能用等号代替.(2)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电荷数守恒,但核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一般会发生变化(质量亏损)且释放出核能.(3)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只依据两个守恒规律凭空杜撰出生成物来写核反应方程.(1)3月,地震引发海啸,继而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关于核电站和核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堆发生的是轻核聚变反应B.核反应堆发生的是重核裂变反应C.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是由核内部本身决定,与外部条件无关D.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与地震、风力等外部环境有关(2)如图6所示,一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可看做质点的质量均为m的物体A、B分别以2v和v的初速度,沿同一直线同时从小车两端相向水平滑上小车.设两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小车质量也为m,最终物体A、B都停在小车上(若A、B相碰,碰后一定粘在一起).要想使物体A、B不相碰,平板车的长度至少为多长?图6答案(1)BC (2)7v23μg解析(1)核反应堆发生的是重核裂变反应,A错误,B正确;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是由核内部本身决定,与外部条件无关,C正确,D错误.(2)设A、B及小车组成的系统最终达到共同速度v共,系统所受合外力为0,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以向右为正方向,则m·2v-mv=3mv共解得v共=13v要使A、B恰好不相碰,则A、B及小车共速时A、B刚好相遇,设车长为L,由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L=12m(2v)2+12mv2-12×3m(13v)2解得L=7v23μg17.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审题示例(10分)如图7,Q为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其DB段为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D段为一长度L=R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于D点,D在圆心O的正下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物块P的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P与AD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Q的质量为M=2m,重力加速度为g.图7(1)若Q 固定,P 以速度v 0从A 点滑上水平轨道,冲至C 点后返回A 点时恰好静止,求v 0的大小和P 向右刚越过D 点时对Q 的压力大小;(2)若Q 不固定,P 仍以速度v 0从A 点滑上水平轨道,求P 在光滑圆弧轨道上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 审题模板 答题模板(1)P 从A 点到C 点又返回A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μmg ·2L =0-12mv 20 (1分)将L =R 代入上式解得:v 0=2gR5(1分) 若P 在D 点的速度为v D ,此时Q 对P 的支持力为F D ,由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L =12mv 2D -12mv 20 (1分)F D -mg =m v 2DR(1分)联立解得:F D =1.2mg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P 对Q 的压力大小也为1.2mg (1分)(2)当P 、Q 具有共同速度v 时,P 达到最大高度h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m +M )v (1分)由能量守恒定律有12mv 20=μmgL +12(m +M )v 2+mgh (2分) 联立解得:h =130R (1分)答案 (1)2gR 5 1.2mg (2)130R (1)原子核的结合能和质量亏损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概念,关于这两个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当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吸收一定能量B .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出现质量亏损,质量亏损并不意味着质量被消灭D .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越大,则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就越小,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就越多E .一个质子(m p )和一个中子(m n )结合成一个氘核(m D ),则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m p +m n -m D )c 2(2)如图8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一质量为2m 、长为L 的长方形匀质木块.现有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沿轴线水平射向木块,穿出木块时子弹速度为v02,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保持不变.求:图8(i)子弹穿出木块的过程中系统增加的内能;(ii)若换用一块同样材料、同样横截面积、但长L′=1.5L的质量较大的木块,则子弹不能穿出木块,求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x.答案(1)BCD (2)(i)516mv20(ii)1.2L解析(1)轻核的比结合能小,聚变后的原子核比结合能增加,因此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放出能量,A错误;平均结合能越大,把原子核分开需要的能量越大,原子核越稳定,B正确;质量亏损只是表明了亏损的质量与释放的能量的关系,C正确;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单个核子分离所需能量越多,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原子核中核子结合时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越多,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越小,D正确;由于有两个核子,所以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m p+m n-m D c22,E错误.(2)(i)子弹穿出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设子弹穿出木块后木块速度为v,则有mv0=m(v02)+2mv解得v=14v0损失的动能即为系统增加的内能Q,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为F f,则Q=F f L=12mv20-12m(v02)2-12(2m)v2=516mv20(ii)设较大木块的质量为m′,则m′=2mLL′=3m设子弹与较大木块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得mv0=(m+m′)v′v′=14v0射入木块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F f x=12mv20-12(m+m′)v′2=38mv20解得x=1.2L(限时:40分钟)1.(2013·新课标Ⅱ·35)(1)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铯原子核(133 55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 82Pb)的结合能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2)如图1,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以速度v0朝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图1(ⅰ)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ⅱ)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答案(1)ABC (2)(ⅰ)116mv20(ⅱ)1348mv20解析(2)(ⅰ)从A压缩弹簧到A与B具有相同速度v1时,对A、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 ①此时B与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设碰撞后的瞬时速度为v2,损失的机械能为ΔE.对B、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v1=2mv2 ②12mv21=ΔE+12×(2m)v22③联立①②③式得ΔE=116mv20④(ⅱ)由②式可知v2<v1,A将继续压缩弹簧,直至A、B、C三者速度相同,设此速度为v3,此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其弹性势能为E p,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v0=3mv3 ⑤12mv20-ΔE=12×(3m)v23+E p ⑥联立④⑤⑥式得E p=1348mv202.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物体的温度、物体的材料有关B.对于同一种金属来说,其极限频率恒定,与入射光的频率及光的强度均无关C .汤姆孙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D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23592U +10n→14456Ba +8936Kr +310n(2)如图2所示,质量m A =2 kg 的木块A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m B =1 kg 的木块B 以某一初速度v 0=5 m/s 向右运动,与A 碰撞后A 、B 都向右运动.木块A 运动至挡板处,与挡板碰撞反弹(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后来与B 发生二次碰撞,碰后A 、B 同向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0.9 m/s 、1.2m/s.求:图2①第一次碰撞后A 的速度;②第二次碰撞过程中,A 对B 做的功.答案 (1)AB (2)①2 m/s ②0.22 J解析 (1)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物体的温度、物体的材料有关,A正确;金属的极限频率是由金属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入射光的频率及光的强度均无关,B 正确;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 错误;“人造太阳”是轻核的聚变,核反应方程为21H +31H→42He +10n ,D 错误.(2)①设向右为正方向,A 、B 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1、v B 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B v 0=m A v A 1+m B v B 1A 与挡板碰撞反弹,则A 、B 第二次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分别为-v A 1、v B 1,设碰撞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2、v B 2 -m A v A 1+m B v B 1=-m A v A 2-m B v B 2 联立解得v A 1=2 m/s ,v B 1=1 m/s②设第二次碰撞过程中,A 对B 做的功为W ,根据动能定理有W =12m B v 2B 2-12m B v 2B 1=0.22 J3. (1)如图3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把荧光屏和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的A 、B 、C 三个位置时,观察到相同时间内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的位置是________位置,相同时间内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少的位置是________位置.图3(2)如图4所示,一颗子弹水平地穿过两个前后并排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静止木块.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设子弹穿过两木块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 1和t 2.子弹在木块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F f ,求子弹穿过两木块后,两木块各以多大的速度运动?图4答案 (1)A C (2)F f t 1m 1+m 2 F f t 1m 1+m 2+F f t 2m 2解析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越金箔后沿原方向前进,因此在A 位置观察到的闪光次数最多,极个别α粒子穿越金箔后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因此在C 位置观察到的闪光次数最少.(2)设子弹穿过木块m 1时,m 1、m 2的速度为v 1 由动量定理有F f t 1=(m 1+m 2)v 1 解得v 1=F f t 1m 1+m 2设子弹穿过m 2时,m 2的速度为v 2,由动量定理有F f t 2=m 2v 2-m 2v 1解得v 2=F f t 1m 1+m 2+F f t 2m 24.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及对应的理论分析过程,让人们体会到光电效应的神奇并认识到经典理论的局限性.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已知光照条件不变,照射光频率大于光电管中阴极金属K 的截止频率,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 图5A .将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一定持续增大B .将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可能出现先增大后不变的现象,说明逸出的光电子有最大初动能C .将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可能出现先增大后不变的现象,说明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D .如果将图中电源正负极对调,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将会减小,说明光电子逸出的初动能有大有小(2)如图6所示,一个质量为2m 的物体A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 的子弹以一定的速度水平射入物体A 内,射入的深度为物体长度的四分之一时达到共速,然后将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B 轻放在物体A 的,最终B 刚好没有脱离A .设子弹射入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恒为F f1,A 、B 间的摩擦力大小恒为F f2,求F f1与F f2的比.图6答案 (1)CD (2)16∶1解析 (1)光电管两端加正向电压,目的是使从K 极射出的光电子尽可能都打在A 极上,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若光电子都已能打到A 极,则再增加光电管两端电压时灵敏电流计示数也不会再增加,说明此时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A 、B 错误,C 正确;将电源正负极对调,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光电子克服反向电压打到A 极,且电压越高,光电子要到达A 极需要的初动能越大,灵敏电流计示数减小,说明光电子逸出的初动能有大有小,D 正确.(2)子弹射入A 中,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3mv 1解得v 1=13v 0由能量守恒定律有F f1·L 4=12mv 20-12×3mv 21=13mv 20小物块B 放上后,对全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4mv 2解得v 2=14v 0小物块B 在物体A 上滑动,由能量守恒定律有F f2·L 2=12×3mv 21-12×4mv 22=124mv 20故F f1F f2=1615. (1)如图7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 eV 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7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大C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1.11 eVD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60 eV(2)如图8所示,质量为m 2=1.5 kg 的平板车B 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左端放置着一块质量为m 1=450 g 的物体A ,一颗质量为m 0=50 g 的子弹以v 0=100 m/s 的速度水平瞬间射入物体A 并留在A 中,平板车B 足够长.求物体A 与平板车B 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图8答案 (1)D (2)18.75 J解析 (1)有的氢原子可直接从n =3跃迁到n =1,释放出[-1.51-(-13.60)] eV =12.09 eV 的能量,有些可从n =3跃迁到n =2,释放出[-1.51-(-3.40)] eV =1.89 eV 的能量,再跃迁到n =1,释放出[-3.40-(-13.60)] eV =10.20 eV 的能量,所以,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由能级图及跃迁方程hν=E m -E n 可知,从n =3跃迁到n =2所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小,波长最长,选项A 、B 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氢原子从n =3跃迁到n =1时发出的光使金属钠表面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为(12.09-2.49) eV =9.60 eV ,选项C 错误,D 正确. (2)子弹射入A 有m 0v 0=(m 1+m 0)v A。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能量、动量和原子物理 第1讲 功 功率 动能定理课件
(2)若小球不能直接落在井底,求小球打在井 壁EF上的最小动能Ekmin和此时的释放点距BC面 的高度h2.
21
突破点拨 (1)小球从A到C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求出C点速度,从C点飞出做平抛运动刚 好到达E点. (2)小球不能直接落在井底,而打在井壁上的动能,跟释放点距BC面的高度h2 有关,找出这个动能跟h2的关系并依据数学知识求出最小动能.
A.弹射器的推力大小为1.1×106 N B.弹射器对舰载机所做的功为1.1×108 J C.弹射器对舰载机做功的平均功率为8.8×107 W D.舰载机在弹射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32 m/s2
11
突破点拨 (1)分析舰载机在弹射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受力,先根据运动学公 式计算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弹射器的推力. (2)根据 W=Fl 求弹射器对舰载机所做的功,再根据 P=Wt 计算其平均功率.
9
2.功率的计算方法 (1)功率定义式 P=Wt ,所求功率是时间 t 内的平均功率; (2)功率计算式 P=Fvcos α,其中 α 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若 v 为瞬时速度, 则 P 为 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若 v 为平均速度,则 P 为 F 在该段位移内的平 均功率.
10
1. (多选)我国科学家正在研制航母舰载机使用的电磁弹射器.舰载机总质量为 3.0×104 kg,设起飞过程中发动机的推力恒为1.0×105 N;弹射器有效作用长度为 100 m,推力恒定.要求舰载机在水平弹射结束时速度大小达到80 m/s.弹射过程中 舰载机所受总推力为弹射器和发动机推力之和,假设所受阻力为总推力的20%,则 ( ABD )
A.一直不做功 B.一直做正功 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 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 解析 由于大圆环是光滑的,因此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方 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因此作用力不做功,A项正确,B项错误;小环刚下滑时, 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背离大圆环的圆心,滑到大圆环圆心以下的位置时,大圆环 对小环的作用力指向大圆环的圆心,C、D项错误.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 动量守恒定律和原子物理课件
A.A和B都向左运动
B.A和B都向右运动
选C.向A右静为止正,方B向向右,运则动A的动量pAD=.mA·向2v左0=运动,B向右运动
2思m路v0探.B究的动(量1)Ap、B=B-两物2m体v碰0.碰撞前过A程、动B量的是动否量守之恒?
和(2为)碰零前,各根自据的动动量量分守别恒是,多碰少后?A、B的动量之
①两个守恒: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②质能方程:E=mc2. 思想 (1)物理思想:理想化模型思想、守恒思想、类比思想. 方法 (2)物理方法:临界法、整体与隔离法
高题频组考冲点关高频考点一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命题视角
题组冲关
1.动量、冲量的概念,碰撞的特点及
知能必备
分类. 2.动量守恒的条件及动量守恒定律的
(2(1)木)子块弹A射和入子木弹块一A起时相,对它于们小的车共B同滑速动度,和由系动统量损守失恒的定机律械能; (m(2+)木9块m)与v1小=车(10之m间+的m+动9摩m擦)v因2 数. 由功能关系得μ(m+9m)gL=12(m+9m)v21-12(10m+m+9m)v22 联立解得:μ=40v020gL.
答案 解析 4∶1 9∶5
高题频组考冲点关高频考点一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命题视角
题组冲关
(12).如子弹图与所木示块,相一互个作质用量的为时9m间的极木短块,A由(可动看量做守质恒点定律)放得在长度为L、质量 m由为v能01=0量m(m守的+恒平9定m板律)小v1可车知解B,的得损右:失端v1的=,机0一.1械颗v0能质量为m、速度为v0的子弹从右侧射 入木块A中,使木块A和子弹一起相对于小车B滑动.若木块A恰好不从 Δ小E=车12Bm上v滑20-下12(,m+求9:m)v21=290mv20.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整合测试 动量守恒 原子物理专题突破系列小题狂练大题冲关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整合测试--动量守恒原子物理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3·北京东城区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B.核聚变反应方程21H+31H→42He+10n中,10n表示质子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向外辐射光子[答案]A[解析]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A正确;10n表示中子,B错误;当照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能发生光电效应时,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hν-W0,可见E k与ν不成正比,C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吸收光子,D错误。
2.(2013·山东济南一模)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 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31H+x1→42He+10n②14 7N+42He→17 8O+x2③94Be+42He→12 6C+x3④32He+21H→42He+x4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x1是电子B.x2是质子C.x3是中子D.x4是中子[答案]BC[解析]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1是氘核,x2是质子,x3是中子,x4是质子,故B、C正确。
3.(2013·福建泉州质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是喜庆心情的流露。
有一个质量为3m的爆竹斜向上抛出,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v0、方向水平向东,在最高点爆炸成质量不等的两块,其中一块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方向水平向东,则另一块的速度大小是( )A.3v0-v B.2v0-3vC.3v0-2v D.2v0+v[答案] C[解析] 设向东为正方向,在最高点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3mv 0=2mv +mv′,则v′=3v 0-2v ,C 正确。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动量、原子物理专题训练(含解析).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动量、原子物理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B、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答案:⑴B(4分)解析:(1)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选项A错误;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选项B正确;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根据α散射实验结果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C错误;居里夫人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选项D错误。
2.在某些恒星内部,3个α粒子可以结合成一个126C核,已知126C核的质量为1.99302×10-26kg,α粒子的质量为6.64672×10-27kg,真空中光速c=3×108m/s,这个核反应方程是,这个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⑵ 342He →126C (2分) 9×10-13 J (2分) ⑶ 4/3 m/s (4分)(2)解析:3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126C核,核反应方程是342He →126C。
这个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E=△mc2=(3×6.64672×10-27kg-1.99302×10-26kg)×(3×108m/s)2=9×10-13 J. 3.(两磁铁各固定放在一辆小车上,小车能在水平面上无摩擦地沿同一直线运动。
已知甲车和磁铁的总质量为0.5 kg,乙车和磁铁的总质量为1.0 kg。
两磁铁的N极相对。
推动一下,使两车相向运动。
某时刻甲的速率为2 m/s,乙的速率为3 m/s,方向与甲相反。
两车运动过程中始终未相碰,则两车最近时,乙的速度为多大?解析:两车最近时,二者速度相等,由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 m1+m2)v,解得v= -4/3 m/s。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4: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和原子核配套检测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4: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和原子核配套检测(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1.(10分)(1)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21H +31H ―→41He +10n 中,10n 表示质子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2)如图14-7所示,质量为M 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v 0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 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v 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率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图14-7A .v 0+m M vB .v 0-m M vC .v 0+m M (v 0+v )D .v 0+m M(v 0-v ) 2.(10分)(1)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某金属材料表面时,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若改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该材料表面时,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要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照射光的频率不得低于________.(用题中物理量及普朗克常量h 的表达式回答)(2)质量为M 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14-9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小物块与箱壁多次碰撞后停在箱子中.求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图14-93.(10分)(1)图14-10中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4-10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2)一点光源以功率P向外发出波长为λ的单色光,已知普朗克恒量为h,光速为c,则此光源每秒钟发出的光子数为________个,若某种金属逸出功为W,用此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发生正碰,已知甲的质量为1 kg,乙的质量为3 kg,碰前碰后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4-11所示,碰后乙的图象没画,则求碰后乙的速度,并在图上补上碰后乙的图象.图14-114.(10分)一个静止的钚核239 94Pu自发衰变成一个铀核235 92U和另一个原子核X,并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其核衰变方程为:239 94Pu―→235 92U+X.(1)方程中的“X”核符号为________;(2)钚核的质量为239.052 2 u,铀核的质量为235.043 9 u,X核的质量为4.002 6 u,已知1 u相当于931 MeV,则该衰变过程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MeV;(3)假设钚核衰变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变为铀核和X核的动能,则X核与轴核的动能之比是________.5.(1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B.α粒子散射实验中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C.核反应方程:94Be+42He―→12 6C+X中的X为质子D.14 6C的半衰期为5 730年,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14 6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8,则此遗骸距今约有21 480年(2)一炮弹质量为m,以一定的倾角斜向上发射,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v,炮弹在最高点爆炸成两块,其中一块沿原轨道返回,质量为m2.求爆炸后系统增加的机械能.6.(10分)(1)甲、乙两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间的函数关系分别如图14-13中的Ⅰ、Ⅱ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图14-13A.Ⅰ与Ⅱ不一定平行B.乙金属的极限频率大C.图象纵轴截距由入射光强度决定D.Ⅰ、Ⅱ的斜率是定值,与入射光和金属材料均无关系(2)如图14-14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连接着物体A和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水平速度为v0的子弹射中物体A并嵌在其中,已知物体B的质量为m B,物体A的质量是物体B的质量的34,子弹的质量是物体B的质量的14,求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图14-147.(1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一群氢原子处在n =4的能级,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4条B .原子核的衰变是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而发生的C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2)质量为m 的物体A ,以一定的速度v 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跟迎面而来速度大小为12v 的物体B 相碰撞,碰后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沿碰前A 的方向运动,且它们的共同速度大小为13v .求B 物体的质量和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8.(1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近发生事故的福岛核电站利用的是轻核聚变的原理发电的B .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C .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和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行为,这种波动性与机械波在本质上是不同的D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可以用动能为13.7 eV 的电子去碰撞(2)如图14-15所示 ,C 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 ,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初木板静止,A 、B 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和2v 0在木板上滑动,木板足够长,A 、B 始终未滑离木板.求:木块B 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C 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B 所发生的位移.图14-159.(10分)(1)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1H +31H ―→42He +X.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m 1;31H 的质量为m 2,42He 的质量为m 3,X 的质量为m 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是中子B.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ΔE =(m 1+m 2-m 3-m 4)c 2D .我国大亚湾核电站就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2)如图14-16所示,质量为m B =2 kg 的平板车B 上表面水平,开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平板车左端静止着一块质量为m A =2 kg 的物体A ,一颗质量为m 0=0.01 kg 的子弹以v 0=600 m/s 的水平初速度瞬间射穿A 后,速度变为v =100 m/s ,已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为零,且A和B最终达到相对静止.求:图14-16①物体A的最大速度v A的大小;②平板车B的最大速度v B的大小.10.(1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根据玻尔理论可知,当氢原子从n=4的状态跃迁到n=2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D.原子核的半衰期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2)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31H+21H―→42He+10n是核聚变反应B.31H+21H―→42He+10n是β衰变C.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是核裂变反应D.235 92U+10n―→140 54Xe+9438Sr+210n是α衰变(3)如图14-17所示,滑块A、B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两滑块间紧压一轻弹簧,滑块用细线连接,细线烧断后,轻弹簧掉落,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现拍得一组频闪照片.已知滑块A的质量为100 g,求:滑块B的质量.图14-17参考答案1.答案:(1)D (2)C解析:(1)D [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故A项错误;10n表示中子,故B项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ν是一次函数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近代物理学史知,D项正确.](2)C [小船和救生员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M+m)v0=m·(-v)+Mv′解得v′=v0+mM(v0+v)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2.答案:(1)E+hνν-Eh(2)Mmv2M +m解析:(1)由光电效应方程有hν=W+E,2hν=W+E′,hν0=W,解得E′=E+hν,ν0=ν-E h .(2)设小物块停在箱子中时两者的共同速度为v′,对两者从小物块开始运动到相对静止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m)v′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ΔE=12mv2-12(M+m)v′2解得ΔE=Mmv2 M+m3. 答案:(1)AB (2)Pλhchcλ-W (3)0.1 m/s 乙的图象如上图所示解析:(3)由图v甲=0,v甲′=0.3 m/s,v乙=0.2 m/s,由动量守恒定律m甲v甲+m乙v乙=m甲v甲′+m乙v乙′解得v乙′=0.1 m/s.4.答案:(1)42He (2)5.31 (3)58.7解析:(1)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得X核的质量数为239-235=4,核电核数为94-92=2,故“X”核为氦核,符号为42He.(2)钚核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239.052 2 u -235.042 9 u -4.002 6 u =0.005 7 u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出衰变过程中放出的能量E =0.005 7×931 MeV≈5.31 MeV.(3)钚核衰变成铀核和X 核,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两者动量大小相等,根据E k =12mv 2=p 22m,得X 核和铀核的动能之比E k m E k M =M m≈58.7. 5.答案: (1)B (2)2mv 2解析:(2)爆炸后一块弹片沿原轨道返回,则该弹片速度大小为v ,方向与原方向相反,设另一块爆炸后瞬时速度大小为v 1,则爆炸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v =-m 2v +m 2v 1,解得v 1=3v .爆炸过程中重力势能没有改变,爆炸前系统总动能E k =12mv 2,爆炸后系统总动能E k ′=12×m 2v 2+12×m 2(3v )2=2.5 mv 2,系统增加的机械能ΔE =2mv 2. 6.答案: (1)BD (2)164m B v 20 解析:(1)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E k =h ν-W 0,可知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间的函数关系斜率h 是定值,与入射光和金属材料均无关系,因此图线平行,选项A 错误,D 正确;由图象横轴截距可知乙金属的极限频率大,选项B 正确;图象纵轴截距数值等于-W 0,是由金属决定的,选项C 错误;因此答案选B 、D.(2)子弹射入物体A 的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B 4v 0=⎝ ⎛⎭⎪⎫m B 4+3m B 4v 1,从子弹射入物体A 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B 4+3m B 4v 1=⎝ ⎛⎭⎪⎫m B 4+3m B 4+m B v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 ⎛⎭⎪⎫m B 4+3m B 4v 21=12⎝ ⎛⎭⎪⎫m B 4+3m B 4+m B v 22+E p 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E p =164m B v 20. 7.答案: (1)C (2)4m 5 12mv 2 解析:(1)一群氢原子处在n =4的能级,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3+2+1=6条,选项A 错误;原子核的衰变是自发的,不是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而发生的,选项B 错误;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选项C 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选项D 错误.(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m B ×12v =(m +m B )×13v ,解得m B =4m 5,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 =12mv 2+12m B ⎝ ⎛⎭⎪⎫12v 2-12(m +m B )⎝ ⎛⎭⎪⎫13v 2=12mv 2. 8.答案: (1)CD (2)91v 2050μg解析:(1)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的重核裂变发电的,因为受控热核反应目前还没有开始民用,选项A 错误;不可见光还包括红外线,因此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不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B 错误;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和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行为,这种波动性与机械波在本质上是不同的,选项C 正确;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是-13.6 eV ,因此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可以用动能为13.7 eV 的电子去碰撞,D 正确.(2)木块A 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块B 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C 做两段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A 、B 、C 三者的速度相等为止,设三者速度相等时的速度为v 1.对A 、B 、C 三者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2mv 0=(m +m +3m )v 1对木块B 运用动能定理,有:-μmgs =12mv 21-12m (2v 0)2 解得:s =91v 2050μg. 9.答案: (1)AC (2)①2.5 m/s ②1.25 m/s解析:(1)由核反应方程知A 正确;聚变发生的条件是高温;B 错误;由质能方程知C 正确;大亚湾核电站是利用重核裂变发电的,D 错误.(2)①子弹穿过物体A 的过程中,对子弹和物体A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0v 0=m 0v +m A v A解得:v A =2.5 m/s②对物体A 和平板车B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A v A =(m A +m B )v B解得:v B =1.25 m/s.10.答案: (1)ABD (2)AC (3)150 g解析:(1)β衰变是放射性原子核放射电子(β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β射线来源于原子核而不是核外电子.所以C 错,A 、B 、D 正确.(2)β衰变时释放出电子() 0-1e ,α衰变时释放出氦原子核()42He ,可知选项B 、D 错误;选项A 中一个氚核和一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是典型的核聚变反应;选项C 中一个U 235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生成一个Ba 原子核和一个Kr 原子核并释放出三个中子.A 、C 正确.(3)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A -m B v B =0其中:v A=s At,v B=s Bt,由题图可知s A=1.5s B代入数据可得滑块B的质量m B=150 g。
【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物理(广东专用)二轮复习课件 1-6-12 专题六 动量守恒定律 原子结构
真题思考体验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解析 根据核反应中的质量数守恒可知,a+b的质量数应为 235+1-2=234,质子数应为92,A项中的质量数为140+93 =233,B项中质量数是141+92=233,C项中质量数为141+ 93=234,质子数为56+38=94,D项中质量数为140+94= 234,质子数为54+38=92,综上可知,答案为D. 答案 D
真题思考体验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解析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有质量亏损,质量不守恒,选项 A 错.γ 射线是光子流,不是带电粒子流,选项 B 错.氢原子从激发态 向基态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 hν=Em-En,即只能辐射特定频 率的光子,C 项正确.光电效应的光电子动能 Ek=hν-W,只 与入射光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强度无关,D 项错误. 答案 C
真题思考体验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6.[2013·福建理综,30(1)](单选)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 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 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 ( ).
真题思考体验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解析 金箔中的原子核与α粒子都带正电,α粒子接近原子核 过程中受到斥力而不是引力作用,A、D错误;由原子核对α 粒子的斥力作用,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知曲线轨迹的 凹侧应指向受力一方,选项B错,C对. 答案 C
图6-12-6
真题思考体验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A.10.2 eV
B.3.4 eV
C.1.89 eV
D.1.51 eV
解析 由玻尔的跃迁理论知,从基态跃迁到n=2能级需吸收
的能量为两个能级的差,ΔE=-3.4 eV-(-13.6 eV)=10.2
高中物理大二轮物理复习专题目录
第3讲 平抛运动和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 考向一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考向二 电场中的考向二 天体的运动问题
考向三 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二轮物理
专题二
能量与动量
第1讲 功能关系及动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考向一 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 考向二 动力学观点和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 考向三 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第2讲 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在电学中的应用 考向一 功能关系在电学中的应用 考向二 应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处理力电综合问题
考向一 热学基础知识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组合
考向二 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定律的组合
第2讲 (选修3-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光
电磁波
考向一 振动(或波动)与光的折射、全反射的组合 考向二 光学基础知识与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考向三 电磁波、光学、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二轮物理
第二部分 考前冲刺增分练 选择题48分专练(一) 选择题48分专练(二) 实验题15分专练(一)
二轮物理
专题三
电场和磁场
第1讲 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考向一 电场的性质 考向二 磁场的性质 第2讲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考向一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考向二 带电粒子在叠加复合场中的运动 考向三 现代科技中的电磁场问题
二轮物理
专题四
电路与电磁感应
第1讲 恒定电流和交变电流 考向一 直流电路的计算与动态分析 考向二 交流电的产生及“四值”的应用 考向三 理想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问题
实验题15分专练(二)
计算题32分专练(一) 计算题32分专练(二) 选考题15分专练(一) 选考题15分专练(二)
二轮物理
小卷冲刺抢分练(一)——(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二)——(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三)——(8+2计算) 小卷冲刺抢分练(四)——(8+2计算) 高考模拟标准练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突破六 第16讲 动量守恒和
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 (3)系统某一方向 不受外力 或所受外力的 矢量和 为零,或外力远小于 内力 ,则系统在 该方向
动量守恒。
2.三种表达式
(1)p= p′ 。
(2)m1v1+m2v2= m1v′1+m2v′2
。
(3)Δp1= -Δp2 。
3.动量守恒定律的“四性”
(1)矢量性:定律的表达式是一个 矢量式 ,解题时要规定 正方向 。 (2)相对性:定律表达式中的 速度 应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一般以 地面 为参考系。 (3)同时性:定律中的初态动量是系统中各物体在相互作用前 同一时刻 的瞬时值,末态动量是系统
(2)F 为变力时应是合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5.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对于微观现象中的高速运动仍然适用。
二、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守恒的条件 (1)系统 不受外力 或系统所受 外力之和 为零。
(2)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虽不为零,但比系统 内力 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
中各物体在相互作用后 同一时刻 的瞬时值。 (4)普适性:动量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 多个物体 组成的系统;不仅
适用于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 微观粒子 组成的系统。
4.碰撞的种类及特点
种类
特点
弹性碰撞 (1)动量守恒 (2)碰撞前后总动能相等
非弹性 碰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动量 守恒 (2)动能有 损失
2.联系当今热点,以计算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及原子核的 衰变等知识,难度中等。
怎么办
1.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强化本专题知识间综合应用类题目的训练; 3.归纳解决本专题综合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原子物理学与选考内容:原子物理部分36页PPT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原子物 Fra bibliotek学与选考内容:原子物理部
分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2014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3原子物理
专题十三:动量原子核(3-5)【复习任务】学生自己复习回顾选修3-5【核心考点】1.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弹性碰撞)2.原子结构:波尔的氢原子模型和氢原子能级3.原子核: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4.物理学史【能力要求】1.重视对知识点的理解识记2.加强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3.重视物理知识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高考】(2007)38.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和开发利用原子能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卢瑟福、玻尔、查德威克等科学家在原子结构或原子核的研究方面做了卓越的贡献。
请选择其中的两位,指出他们的主要成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后,人们对放射线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图为三种射线在同一磁场中的运动轨迹,请从三种射线中任选一种,写出它的名称和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可控核反应堆中需要给快中子减速,轻水、重水和石墨等常用作减速剂。
中子在重水中可与核碰撞减速,在石墨中与核碰撞减速。
上述碰撞可简化为弹性碰撞模型。
某反应堆中快中子与静止的靶核发生对心正碰,通过计算说明,仅从一次碰撞考虑,用重水和石墨作减速剂,哪种减速效果更好?考点总结:(2008)38. (1)在氢原子光谱中,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发出的谱线属于巴耳末线系。
若一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发出的谱线中只有2条属于巴耳末线系,则这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可发生条不同频率的谱线。
(2)一个物体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外面扣一质量为M 的盒子,如图1所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专讲训练 第14讲 动量守恒定律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含解析)
第14讲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和原子核1.(2015·浙江高考信息优化卷四)(1)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关系如图6-14-11所示.核子组合成原子核时图6-14-11A.小质量数的原子核质量亏损最大B.中等质量数的原子核质量亏损最大C.大质量数的原子核质量亏损最大D.不同质量数的原子核质量亏损相同(2)在核反应堆中用石墨做慢化剂使中子减速,中子以一定速度与静止碳核发生正碰,碰后中子反向弹回,则碰后碳核的运动方向与此时中子运动的方向________(填“相反”或“相同”),碳核的动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碰后中子的动量.(3)氢原子的能级如图6-14-12所示.原子从能级n =3向n =1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有一群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求该金属的截止频率和产生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最大值.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6-14-12解析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n v n =-m n v n ′+m C v C 可以判断碳核运动方向与后来中子运动方向相反,碳核动量大于碰后中子的动量. (3)E 3-E 1=hν 解得ν=2.9×1015Hzn =4向n =1跃迁所放出的光子照射金属产生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E 4-E 1)-(E 3-E 1)得E k =0.66 eV答案 (1)B (2)相反 大于 (3)2.9×1015Hz 0.66 eV 2.(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 .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C .一个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 .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载有鱼雷的快艇总质量为M ,以速度v 匀速前进,现沿快艇前进的反方向发射一颗质量为m 的鱼雷后,快艇速度增为原来的43倍,若不计水的阻力,求鱼雷相对静水的发射速度为多大.解析 (1)β衰变现象不能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A 选项是错误的;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故B 选项正确;一群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C 23=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而一个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只能是三种可能频率中的一种或两种,故C 选项错误;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 选项正确. (2)取快艇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M -m )43v -mv ′解得v ′=Mv -4mv2m答案 (1)BD (2)Mv -4mv3m3.(2015·浙江高考信息优化卷五)(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阴极射线来源于原子核B .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C .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2)核航母是以核反应堆为动力装置的航空母舰,能提供几乎无限制的航行能力.核方程23592U +10n ―→14156Ba +9236Kr +y X 是核反应中的一种,其中X 为待求粒子,y 为X 的个数,则X 是________(填“质子”“中子”或“电子”),y =________(填数字).(3)如图6-14-13所示,物体A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固定轻质弹簧,物体B 以速度v 0=4.0 m/s 沿水平方向向物体A 运动,并通过弹簧与物体A 发生相互作用.设A 、B 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 =2 kg ,求物体A 速度为1 m/s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图6-14-13解析 (1)阴极射线是自由电子,并非来源于原子核,A 错;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B 项错;一束光照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由于频率太小,即波长太长,D 项错;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项对. (2)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X 是中子,y =3. (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 0=mv 1+mv 2 解得v 2=3 m/s弹簧弹性势能E P =12mv 20-12mv 21-12mv 22解得E P =6 J答案 (1)C (2)中子 3 (3)6 J 4.(2015·浙江高考信息优化卷十四)(1)(多选)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α射线、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射线的动能被吸收后转变为热能,再通过换能器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其构造大致是:最外层是由合金制成的保护层,次外层是防止射线泄漏的辐射屏蔽层,第三层是把热能转化成电能的换能器,最里层是放射性同位素.电池使用的三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和发出的射线如下表:期航天任务的核电池,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90Sr 的半衰期较长,使用寿命较长,放出的β射线比α射线的贯穿本领弱,所需的屏蔽材料较薄B .210Po 的半衰期最短,使用寿命最长,放出的α射线比β射线的贯穿本领弱,所需的屏蔽材料较薄C .238Pu 的半衰期最长,使用寿命最长,放出的α射线比β射线的贯穿本领弱,所需的屏蔽材料较薄D .放射性同位素在发生衰变时,出现质量亏损,但衰变前后的总质量数不变(2)一静止的23892U 核发生α衰变转变成钍核(Th),已知放出的α粒子动能为E k0.假设铀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钍核的动能,试写出铀核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并求出反冲钍核(Th)的动能.解析 (1)根据图表信息可知,238Pu 半衰期最长,使用寿命最长,210Po 的半衰期最短,使用寿命最短,β射线贯穿本领比α射线强,α射线只要一张薄纸屏蔽就可以,A 、B 错,C 对;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放出能量对应有质量亏损,但衰变前、后质量数守恒,D 对. (2)核反应方程式为23892U→23490Th +42He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且E k =p 22m,钍核的动能E k =m αm ThE k0, 即E k =4234E k0答案 (1)CD (2)23892U→23490Th +42He4234E k0 5.(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C .一束单色光照射到某种金属表面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光强一定,频率越高,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2)如图6-14-14甲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瞬时作用力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车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电源频率为50 Hz ,甲车的质量m 甲=2 kg ,求:图6-14-14①乙车的质量m 乙;②两车碰撞时内能的增加量ΔE .解析 (1)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 项正确;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射线只能来自原子核,所以该现象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 项正确;单色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光的频率太小,由c =λν知光波长太长,C 项错;由光子理论和光电效应方程可知,D 项正确. (2)由图可知,碰前甲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甲=0.6 m/s碰后甲、乙两车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共=0.4 m/s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甲v 甲=(m 甲+m 乙)v 共代入数据得:m 乙=1 kg 两车碰撞时内能的增加ΔE =ΔE k =12m 甲v 2甲-12(m 甲+m 乙)v 2共代入数据可得:ΔE =0.12 J 答案 (1)ABD (2)①1 kg ②0.12 J 6.(2014·高考冲刺卷三)(1)如图6-14-15所示是教材中介绍的两个著名实验,其中甲图是_________实验,由此科学家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模型;乙图是________实验,它说明了光具有________.图6-14-15(2)如图6-14-16所示,乙车中装满海绵,其总质量与甲车质量均为M,两车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甲车上的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甲车上表面边缘水平向右跳出,刚好落到乙车的O点并相对乙车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图6-14-16①甲车的最终速度;②运动员与乙车相互作用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解析(1)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能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大于90°;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2)①运动员离开甲车后做平抛运动,设离开甲车时的速度为v,则:s=vth =12gt 2运动员与甲车相互作用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 甲+mv =0联立得v 甲=-ms M g2h,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②运动员与乙车相互作用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 =(M +m )v 乙所以ΔE =mgh +12mv 2-12(M +m )v 2乙联立得:ΔE =mMgs 24h M +m+mgh答案 (1)α粒子散射 原子的核式结构 光电效应 粒子性(2)①ms M g 2h 方向向左 ②mMgs 24h M +m+mgh。
高考物理名师考点点拨【专题17】原子物理和动量(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
高考定位本专题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②原子的能级跃迁;③原子核的衰变规律;④核反应方程的书写;⑤质量亏损和核能的计算;⑥原子物理部分的物理学史和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应用等.应考策略:本专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而且多是科技前沿的知识,题目新颖,但难度不大,因此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动量守恒定律和核反应两条主线,强化典型题目的训练,提高分析综合题目的能力.考题1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核反应与动量的组合例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玻尔原子理论不仅能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且也能解释其他原子光谱B .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C.23592U 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D .处于n =3激发态的一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2)速度为v 0的中子10n 击中静止的氮核147N ,生成碳核126C 和另一种新原子核,已知126C 与新核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中子的速度方向一致,碰后126C 核与新核的动量之比为2∶1. ①写出核反应方程.②求126C 与新核的速度各是多大?解析 (2)②设10n 、126C 、新核质量分别为m 0、m 1和m 2,碰后126C 、新核速度分别为v 1、v 2. 由动量守恒得m 0v 0=m 1v 1+m 2v 2 又m1v 1=2m 2v 2联立求得:v 1=v 018,v 2=v 09答案 (1)BD (2)①147N +10n→126C +31H ②v 018 v 091.(1)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卢瑟福用实验得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B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重核的裂变过程质量增大,轻核的聚变过程有质量亏损D .自然界中含有少量的14C, 14C 具有放射性,能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因此在考古中可利用14C 来测定年代 E .光电效应实验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2)如图1所示,内壁光滑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 1的小球静止在轨道最低点,另一质量为m 2的小球(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从内壁上与圆心O 等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m 1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求:图1(ⅰ)小球m 2刚要与m 1发生碰撞时的速度大小;(ⅱ)碰撞后,m 1、m 2能沿内壁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相对碰撞点).答案 (1)BDE (2)(ⅰ)2gR (ⅱ)m 22R1+m 22解析 (2)(ⅰ)设小球m 2刚要与m 1发生碰撞时的速度大小为v 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2gR =12m 2v 2① 解得v 0=2gR②(ⅱ)设两球碰撞后,m 1、m 2两球粘在一起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2v 0=(m 1+m 2)v③设两球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由机械能守恒得 12(m 1+m 2)v 2=(m 1+m 2)gh ④由②③④三式解得h =m 22R1+m 22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B .电子的衍射图样表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C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高速运动形成的D .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1能级和从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短(2)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对含铀的矿物进行研究时,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开了原子核的秘密.静止的铀核23892U 发生α衰变后,生成新核Th 并释放出γ光子.已知铀的质量为m 1,α粒子的质量为m 2,Th 核的质量为m 3,并测得α粒子的速度为v.(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①写出核反应方程式并求出此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②求出反应后Th 核的速度大小.答案 (1)BD (2)①238 92U→234 90Th +42He(或238 92U→234 90Th +42He +γ) (m 1-m 2-m 3)c 2②m 2m 3v(2117v 也算对)解析 (2)①23892U→23490Th +42He(或23892U→23490Th +42He +γ)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ΔE =Δmc 2得 ΔE =(m 1-m 2-m 3)c 2.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 2v -m 3v Th =0Th 核的速度为:v Th =m 2m 3v(2117v 也算对).1.核反应方程的书写(1)核反应过程一般不可逆,所以核反应方程中用“→”表示方向而不能用等号代替.(2)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电荷数守恒,但核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一般会发生变化(质量亏损)且释放出核能. (3)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只依据两个守恒规律凭空杜撰出生成物来写核反应方程. 2.原子核的衰变(1)衰变实质:α衰变是原子核中的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氦核并射出;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再将电子射出;γ衰变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发生,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与电荷数,以光子形式释放出衰变过程中产生的能量.(2)衰变的快慢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半衰期是统计规律,对个别、少数原子无意义.考题2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能级与动量的组合例2 (2018·山东·39)(1)氢原子能级如图2所示,当氢原子从n =3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填正确答案标号).图2a .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 .用波长为325 nm 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 =1跃迁到n =2的能级c .一群处于n =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 .用波长为633 nm 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3的能级(2)如图3所示,光滑水平直轨道上两滑块A 、B 用橡皮筋连接,A 的质量为m.开始时橡皮筋松弛,B 静止,给A 向左的初速度v 0.一段时间后,B 与A 同向运动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碰撞后的共同速度是碰撞前瞬间A 的速度的两倍,也是碰撞前瞬间B 的速度的一半.求:图3(ⅰ)B 的质量;(ⅱ)碰撞过程中A 、B 系统机械能的损失.解析 (1)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大,波长越小,a 错误;由E m -E n =h ν可知,b 错误,d 正确;根据C 23=3可知,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3种,c 正确. (2)(ⅰ)以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设B 的质量为m B ,A 、B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 ,由题意知: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为v 2,碰撞前瞬间B 的速度为2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2+2m B v =(m +m B )v① 由①式得m B =m2②(ⅱ)从开始到碰撞后的全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0=(m +m B )v③设碰撞过程A 、B 系统机械能的损失为ΔE ,则ΔE =12m(v 2)2+12m B (2v)2-12(m +m B )v2④联立②③④式得ΔE =16mv 2答案 (1)cd (2)(ⅰ)m 2 (ⅱ)16mv 2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B .裂变物质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链式反应不能进行C .原子核内部一个质子转化成一个中子时,会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D .235U 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2)氢原子的能级如图4所示.有一群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若原子从n =4向n =2跃迁时所发出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图4①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中共有________种频率的光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②从n =4向n =1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 eV.(3)如图5所示,质量为2m 的小滑块P 和质量为m 的小滑块Q 都视作质点,与轻质弹簧相连的Q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P 以某一初速度v 向Q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问:图5①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P 、Q 的速度各为多大? ②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是多少?答案 (1)AB (2)①4 ②10.2 (3)①均为23v ②13mv 2解析 (2)一群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因为n =4向n =2跃迁所发生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所以只有n =4跃迁到n =1,n =4跃迁到n =2,n =3跃迁到n =1,n =2跃迁到n =1的光子能够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即4种.逸出功W =-0.85 eV +3.40 eV =2.55 eV ,从而n =4跃迁到n =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0.85 eV +13.6 eV =12.75 eV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h ν-W 0=12.75 eV -2.55 eV =10.2 eV.(3)①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P 、Q 速度相等 2mv +0=(2m +m)v 1解得v 1=23v②最大弹性势能E max =12×2mv 2-12×3mv 21=13mv 24.(1)如图6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3.11 eV ,镁板的电子逸出功为5.9 eV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6A .用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射的光照射镁板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B .用能量为11.0 eV 的自由电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跃迁到激发态C .处于n =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且使氢原子电离D .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且使氢原子电离(2)如图7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着一个质量为4m 的木板B ,B 的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2m 的物块A ,已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有质量为m 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 0飞来与A 物块碰撞后立即以大小为v 03的速率弹回,在整个过程中物块A 始终未滑离木板B ,且物块A 可视为质点,求:图7①物块A 相对B 静止后的速度; ②木板B 至少多长?答案 (1)BD (2)①29v 0 ②4v 227μg解析 (2)①设小球m 与物块A 碰撞后A 的速度为v 1,设v 0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 03+2mv 1设物块A 与木板B 共同的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定律 2mv 1=(2m +4m)v 2联立解得v 1=23v 0,v 2=29v 0②设A 在B 上滑过的距离为L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μmgL =12×2mv 21-12(2m +4m)v 22解得L=4v 2027μg关于原子跃迁要注意以下四方面:(1)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的光谱条数N =-2.(2)只有光子能量恰好等于跃迁所需的能量(h ν=E m -E n )时,光子才被吸收.(3)“直接跃迁”只能对应一个能级差,发射一种频率的光子.“间接跃迁”能对应多个能级差,发射多种频率的光子.(4)入射光子能量大于电离能(h ν=E ∞-E n )时,光子一定能被原子吸收并使之电离,剩余能量为自由电子的动能.考题3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光电效应与动量的组合例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B .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C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氢原子的能量减少D .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2)如图8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对某金属用紫外线照射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片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不可能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如果改用频率略低的紫光照射,电流表______(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没”)有示数.图8(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速度为v 的A 球,与质量也为m 的另一静止的B 球发生正碰,若它们发生的是弹性碰撞,碰撞后B 球的速度是多少?若碰撞后结合在一起,共同速度是多少?解析 (1)因有质量亏损,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小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B 错误;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所以D 错误.选A 、C.(2)滑片向右滑动,A 、K 间的正向电压增大,到达A 上电子的个数增多或不变,所以电流增大或不变,不可能减小;因不确定金属的截止频率与紫光频率的大小关系,故紫光照射,可能会发生光电效应,所以电流表可能有示数.(3)设A 、B 球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 1、v 2, 根据动量守恒mv =mv 1+mv 2,因是弹性碰撞,故12mv 2=12mv 21+12mv 22,联立解得v 1=0,v 2=v ;若碰撞后结合在一起,mv =2mv′,v′=12v.答案 (1)AC (2)减小 可能 (3)vv 2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B .玻尔认为,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C .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D .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2)如图9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由图可知普朗克常量为________ J·s,金属的截止频率为________ Hz(已知1 eV =1.60×10-19J).图9(3)如图10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墙壁原速弹回,又与m1碰撞,再一次碰撞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速度的大小.图10答案(1)ABC (2)6.5×10-34 4.27×1014(3)m1v1+m2v22m1解析(1)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故A正确;玻尔原子模型: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所以他提出能量量子化,故B正确;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C正确;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故D错误.(2)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E km-ν图象的斜率是普朗克常量h,由图可知h=6.5×10-34J·s;横轴的截距大小等于截止频率,由图知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3)设两个小球第一次碰后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1′和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m1v1′+m2v2′两个小球再一次碰撞,m1v1′-m2v2′=0得:v1′=m1v1+m2v22m1.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强度小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它稳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温度,该元素的半衰期将增大(2)如图11所示,某光电管的阴极K用截止频率为ν0的金属钠制成,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正向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的电荷量为e.用频率为ν的紫外线照射阴极K,有光电子逸出,光电子到达阳极的最大动能是________;若在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反向电压,要使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反向电压至少为________.图11(3)如图12所示,1928年德国物理学家玻特用α粒子(42He)轰击轻金属铍(94Be)时,发现有一种贯穿能力很强的中性射线.查德威克对该粒子进行研究,进而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中子.图12①写出α粒子轰击轻金属铍的核反应方程.②若中子以速率v 0与一质量为m N 的静止氮核发生碰撞,测得中子反向弹回的速率为v 1,氮核碰后的速率为v 2,则中子的质量m 等于多少? 答案 (1)AB (2)eU +h ν-h ν0h ν-h ν0e (3)①42He +94Be→12 6C +10n ②v 2v 0+v 1m N 解析 (1)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频率小,所以C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物理、化学性质无关,故温度降低,半衰期不变,所以D 错误.(2)由题意知,金属钠的逸出功为W 0=h ν0,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 ν=W 0+E k ,可求电子离开金属时的动能E k =h ν-h ν0,再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动能E k ′=eU +E k =eU +h ν-h ν0;再根据动能定理eU C =E k ,可求U C =h ν-h ν0e .(3)①根据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该核反应方程为42He +94Be→126C +10n ②根据动量守恒可得:mv 0=-mv 1+m N v 2解得m =v 2v 0+v 1m N处理光电效应问题的两条线索一是光的频率,二是光的强度,两条线索对应的关系是: (1)光强→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数多→光电流大 (2)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考题4 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例4 如图1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均可视为质点的A 、B 、C 三个弹性小球,其质量分别为m A =2m 、m B =m 、m C =3m ,其中A 、B 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开始时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原长,且C 距离B 足够远,现给A 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当B 达最大速度时恰好与C 发生弹性碰撞,求:图13(1)B 达最大速度时,A 和B 的速度;(2)B 以最大速度与C 相碰后,弹簧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 p . 解析 (1)设碰前B 的最大速度为v B ,此时A 的速度为v A B 与C 相碰前,由动量守恒2mv 0=2mv A +mv B B 的速度最大时弹簧处于原长,由能量守恒有 12×2mv 20=12×2mv 2A +12mv 2B 解之得v A =13v 0,v B =43v 0(2)设B 与C 碰后的速度为v B ′,C 的速度为v C ′ B 与C 相碰后,动量守恒mv B =mv B ′+3mv C ′ 能量守恒12mv 2B =12mv B ′2+12×3mv C ′2解之得v B ′=m -3m m +3m v B =1-31+3×43v 0=-23v 0当A 、B 速度相等时,弹性势能最大 2mv A +mv B ′=(2m +m)v 共由能量守恒有E p =12×2mv 2A +12mv B ′2-12(2m +m)v 2共解之得E p =13mv 2答案 (1)13v 0 43v 0 (2)13mv 27.如图14所示,LMN 是竖直平面内固定的光滑绝缘轨道,MN 水平且足够长,LM 下端与MN 相切.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B 静止在水平轨道上,质量为2m 的带正电小球A 从LM 上距水平轨道高为h 处由静止释放,在A 球进入水平轨道之前,由于A 、B 两球相距较远,相互作用力可认为是零,A 球进入水平轨道后,A 、B 两球间相互作用视为静电作用.带电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已知A 、B 两球始终没有接触.重力加速度为g.求:图14(1)A 、B 两球相距最近时,A 球的速度v ; (2)A 、B 两球最终的速度v A 、v B 的大小. 答案 (1)232gh (2)132gh 432gh解析 (1)对下滑的过程:2mgh =12·2mv 2v 0=2ghA 球进入水平轨道后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两球最近时速度相等. 2mv 0=(2m +m)vv =23v 0=232gh(2)当A 、B 相距最近之后,由于静电斥力的相互作用,它们将会相互远离,当它们相距足够远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视为零,电势能也视为零,它们就达到最终的速度,该过程中,A 、B 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2mv 0=2mv A +mv B 12×2mv 20=12×2mv 2A +12mv 2B 联立解得v A =13v 0=132ghv B =43v 0=432gh8.(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光子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B .玻尔认为,氢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C .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 .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E .质量数大的原子核,其比结合能不一定大(2)如图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一辆质量为3m 的平板车A.车上有两个小滑块B 和C(都可视为质点),B 的质量为m ,与车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C 的质量为2m ,与车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 =0时刻B 、C 分别从车板的左、右两端同时以初速度v 0和2v 0相向滑上小车.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B 与C 恰好没有相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求:图15①平板车的最大速度v 和达到最大速度经历的时间t ; ②平板车平板总长度L.答案 (1)ABE (2)①12v 0 3v 02μg ②15v 28μg解析 (2)①起始到三者共速过程中,A 、B 、C 系统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 2m×2v 0-mv 0=6mv起始到三者共速过程是C 做匀减速运动的过程: F f =2ma F f =2μmg v =2v 0-at综上有:v =12v 0,t =3v 02μg②起始到三者共速过程中,B 相对A 向右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与A 一起向左匀加速,C 相对A 向左匀减速,B 和 C 对A 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均为F f =2μmg , 由能量守恒有12mv 20+12×2m(2v 0)2=F f L +12×6mv 2 综上有:L =15v 28μg利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解题的技巧1.若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应优先考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2.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都只考查一个物理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对过程的细节不予追究,对于像弹簧类的变力做功问题,更显示它们的优越性.3.注意挖掘隐含条件,根据选取的对象和过程判断动量和能量是否守恒.知识专题练 训练17题组1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核反应与动量的组合1.(2018·重庆·1)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 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 A.m 4 B.m 8 C.m 16 D.m 32 答案 C解析 经过n 个半衰期剩余碘131的含量m′=m ⎝ ⎛⎭⎪⎫12n.因32天为碘131的4个半衰期,故剩余碘131含量:m′=m ⎝ ⎛⎭⎪⎫124=m16,选项C 正确.2.(1)一个锂核(73Li)受到一个质子(11H)轰击变为2个α粒子(42He).已知质子的质量为1.672 6×10-27kg ,锂原子的质量为11.650 5×10-27kg ,一个α原子的质量为 6.646 7×10-27kg.写出该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是________ J .(真空中光速c =3.0×108m/s)(2)如图1所示,水平冰面的同一直线上有三个木箱A 、B 、C ,质量均为60 kg.一质量为30 kg 的猴子停在A 上,与A 一起以3 m/s 的速度向右滑向静止的木箱B 、C ,在接近B 时,猴子以6 m/s 的水平对地速度跳上木箱B ,接近木箱C 时再以6 m/s 的水平对地速度跳上木箱C ,最终与C 一起运动,若木箱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碰撞,且碰撞后不再分开,求木箱A 、B 、C 最终运动的速度.图1答案 (1)73Li +11H→242He 2.673×10-12(2)见解析解析 (2)猴子跳离木箱A 过程动量守恒,跳离后木箱速度为v A1 (M +m)v 0=mv +Mv A1 解得v A1=1.5 m/s猴子跳上木箱B 后再跳离木箱B ,B 和猴子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mv =mv +Mv B1 解得v B1=0A 木箱将追上B 木箱发生正碰,A 、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碰后速度为v AB , Mv A1=2Mv AB解得v AB =0.75 m/s ,方向水平向右 猴子跳上C 过程动量守恒:mv =(m +M)v C 解得v C =2 m/s ,方向水平向右3.(1)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有N 个核子,其中有n 个质子,该原子核发生2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变成1个新核,则( )A .衰变前原子核有(N -n)个中子B .衰变后新核的核子数为(N -4)C .衰变后新核有(n -2)个质子D .衰变前原子核的质量等于衰变后新核质量与放出粒子质量的和(2)如图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小球A 、B 、C ,质量分别为m A =1 kg 、m B =2 kg 、m C =4 kg ,A 、B 之间有一个弹簧(与物体不拴接),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储存了弹性势能E p =108 J ,某时刻突然撤去外力,由静止释放A 、B ,B 离开弹簧后与C 正碰,碰撞后粘在一起.求:B 、C 粘在一起后的速度大小.图2答案 (1)AC (2)2 m/s解析 (2)A 、B 系统动量守恒,有m A v 1-m B v 2=0机械能守恒,有E p =12m A v 21+12m B v 22B 、C 碰撞动量守恒,有m B v 2=(m B +m C )v 解得v =2 m/s题组2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能级与动量的组合4.(1)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能级状态,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3所示,氢原子可能发射________种频率的光子;氢原子由量子数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子的能量是________ eV;用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照射下表中几种金属,金属________能发生光电效应.图3(2)如图4所示,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 kg的A、B两物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4 kg的物块C 以v=6 m/s的速度向左运动,C与B碰撞后,立即粘在一起运动.求:在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图4①弹簧最大的弹性势能为多大?②弹簧对A的冲量是多大?答案(1)6 2.55 铯(2)①12 J②6 kg·m/s解析(2)①B与C碰后m C v=(m C+m B)v1A、B、C三者共速时(m C+m B)v1=(m A+m B+m C)v2则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12(m C+m B)v 21-12(m A+m B+m C)v 22代入数据可得,E p=12 J.②由动量定理可得,I=m A v2-0所以I=6 kg·m/s.5.(1)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之后,根据玻尔理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B.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减小C.电子绕核运动的周期不变D.原子的电势能减小E.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小(2)如图5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B侧面固定一个轻弹簧,物体A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通过弹簧与物体B发生作用,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图5①求它们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E p;②若B的质量变为2m,再使物体A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弹簧与静止的物体B发生作用,求当弹簧获得的弹性势能也为E p时,物体A的速度大小.答案(1)ABD (2)①14mv 20②23v0或0解析(2)①当A、B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则mv0=2mv1 2mv 20=12×2mv2+E p解得E p=14 mv 20②当B的质量为2m时,设A、B的速度分别为v1、v2,有mv0=mv1+2mv21 2mv 20=12mv 21+12×2mv22+E p解得v1=23v0或v1=0.当v1=23v0时,v2=16v0,运动方向水平向右,符合条件;当v1=0时,v2=12v0,运动方向水平向右,也符合条件.题组3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光电效应与动量的组合6.(1)如图6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图6A.入射光强度较弱B.入射光波长太长C.光照射时间太短D.电源正负极接反(2)如图7为实验室常用的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的装置.两带有等宽遮光条的滑块A和B,质量分别为m A、m B,在A、B间用细线水平压住一轻弹簧,将其置于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使其能实现自由静止,这是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断细线,滑块A、B被弹簧弹开,光电门C、D记录下两遮光条通过的时间分别为t A和t B,若有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实验动量守恒.图7(3)3015P是人类首先制造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为2.5 min,能衰变为3014Si和一个未知粒子.①写出该衰变的方程;②已知容器中原有纯3015P的质量为m,求5 min后容器中剩余3015P的质量.答案 (1)BD(2)气垫导轨水平m A t A =m B t B 或m A t A -m Bt B=0 (3)①3015P→3014Si +01e ②m 4解析 (1)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可能是未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即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与光照强度无关,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与入射光的照射时间无关,故选项C 错误;还可能是由于电源正负极接反,即电场反向导致,故选项D 正确.(2)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能自由静止,说明气垫导轨水平,因为滑块在气垫导轨上所受阻力忽略不计,认为是零,若上述过程A 、B 系统动量守恒,则有:m A v A =m B v B ,又由于两遮光条等宽,则m A t A =m B t B 或m A t A -m Bt B =0.(3)①根据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衰变的方程为:3015P→3014Si +01e②5 min 后容器中剩余3015P 的质量为:m′=(12)t τ·m=(12)2m =m4.7.(1)如图8所示,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原来是张开的,现在让弧光灯发出的光照射到锌板,发现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张角变大,此实验事实说明________.图8A .光具有波动性B .光具有粒子性C .铝箔张角大小与光照时间无关D .若改用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照射锌板,观察到验电器的铝箔张角则一定会变得更大E .验电器的铝箔原来带正电(2)如图9所示,长度为L 的长木板A 右边固定着一个挡板,包括挡板在内的总质量为M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木块B 质量为m ,从A 的左端开始以初速度v 0在A 上滑动,滑到右端与挡板发生碰撞,已知碰撞过程时间极短,碰后木块B 恰好滑到A 的左端就停止滑动.则:图9①判断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 和B 是否有可能在某一段时间里运动方向是向左的; ②求B 与A 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 错误,B 正确;在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不变的条件下,发射的光电子数与光照强度有关,与光照时间无关,C 正确;若改用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照射锌板,观察到验电器的铝箔张角会变小,D 错误;锌板因光电效应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所以验电器的铝箔原来带正电,E 正确.(2)①A 在运动过程中不可能向左运动,B 在与木板A 的挡板碰撞时,若B 的质量比较小,碰后B 的速度有可能反向,即向左运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第3讲原子物理和动量
第3讲原子物理和动量高考题型1光电效应与光的粒子性1.处理光电效应问题的两条线索一是光的频率,二是光的强度,两条线索对应的关系是:(1)光强→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数多→光电流大.(2)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2.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的研究对象是金属表面的电子,意义是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如图1所示),直线的斜率为h,直线与ν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是极限频率νc,直线与E k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逸出功的负值.图1例1某中学的实验小组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用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分别测量光电管的电压以及光电管的电流.当开关打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理想电流表有示数,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当电压表的示数小于0.6 V 时,理想电流表仍有示数,当理想电流表的示数刚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刚好为0.6 V.则阴极K的逸出功为________,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图2解析设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阴极材料逸出功为W0,当反向电压达到U=0.6 V以后,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也达不到阳极,因此eU=E km,由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由以上二式得:E km=0.6 eV,W0=1.9 eV.所以此时最大初动能为0.6 eV,该材料的逸出功为1.9 eV.答案 1.9 eV 0.6 eV预测1 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 .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B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C .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 .汤姆孙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E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答案 ACE解析 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故A 正确;康普顿效应不仅表明了光子具有能量,还表明了光子具有动量,故B 错误;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C 正确;卢瑟福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D 错误;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故E 正确.预测2 如图3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 、B 板间电压恒为U ,一束波长为λ的入射光射到金属板B 上,使B 板发生了光电效应,已知该金属板的逸出功为W ,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真空中光速为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 .入射光子的能量为h c λB .到达A 板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h c λ-W +eU C .若增大两板间电压B 板没有光电子逸出D .若减小入射光的波长一定会有光电子逸出E .若增大入射光的频率,金属板的逸出功将大于W答案 ABD解析 入射光的能量为:E =hν=h c λ,A 选项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可得从B 板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B =hν-W ,由eU =E A -E B 可得到达A 板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E A =h c λ-W +eU ,B 选项正确;能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与板间电压无关,C 选项错误;若减小入射光的波长,入射光频率增大,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可以发生光电效应,D 选项正确;若增大入射光的频率,金属板的逸出功不变,E 选项错误.高考题型2 原子结构和能级跃迁1.汤姆孙发现电子,密立根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构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是有结构的.小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带正电荷的核,叫做原子核,而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3.能级和能级跃迁(1)轨道量子化核外电子只能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运动r n =n 2r 1(n =1,2,3,…)(2)能量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E n =E 1n 2(n =1,2,3,…) (3)吸收或辐射能量量子化原子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只能吸收或发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m >n ).例2 以下关于玻尔原子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B .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稳定地产生电磁辐射C .电子从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能级时要辐射光子D .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只有某些频率的光可以被氢原子吸收E .氢原子光谱有很多不同的亮线,说明氢原子能发出很多不同频率的光,但它的光谱不是连续谱解析 由于氢原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而氢原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的能级E n =1n 2E 1,故氢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即是分立的,故A 正确;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不会产生电磁辐射,只有跃迁时才会出现,故B错误;氢原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的能级E n=1n2E1,电子从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能级时要吸收光子,故C错误;由于氢原子发射的光子的能量:E=E m-E n=1m2E1-1n2E1=hν,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只有某些频率的光可以被氢原子吸收,故D正确;氢原子光谱有很多不同的亮线,说明氢原子能发出很多不同频率的光,是特征谱线,但它的光谱不是连续谱,故E正确.答案ADE预测3关于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B.处于n=3的一个氢原子回到基态时一定会辐射三种频率的光子C.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弱D.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原子的内层电子E.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压力、温度无关答案ACE解析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故A正确;根据C23=3,知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迁,最多可放出三种频率的光子,但是一个氢原子可能辐射一种,也可能辐射两种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弱,故C正确;原子核发生β衰变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而释放的电子,故D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压力、温度无关,只与自身有关,E正确.预测4已知金属铯的逸出功为1.88 eV,氢原子能级图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最多可释放出6种频率的光子B.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最多可释放出3种频率的光子C.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过程中辐射出的光子能使金属铯发生光电效应D.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铯,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8.32 eVE.用光子能量为11 eV的紫外线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会有氢原子跃迁到n=2能级答案ACD解析根据C24=6可知,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最多可释放出6种频率的光子,故A正确;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出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过程中辐射出的光子能量ΔE=(3.4-1.51) eV=1.89 eV,而金属铯的逸出功为1.88 eV,符合光电效应发生条件,故C正确;根据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可知,n=2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过程中发出的光能量为ΔE′=(13.6-3.4) eV=10.2 eV,再根据E km=hν-W0,则有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 km=(10.2-1.88) eV=8.32 eV,故D 正确;由于氢原子的能级中基态的氢原子为能级为-13.6 eV,而n=2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过程中发出的光能量为ΔE′=(13.6-3.4) eV=10.2 eV,因此光子能量为11 eV的紫外线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不可能出现跃迁现象,故E错误.高考题型3核反应和核能的计算1.2.α射线、β3.核反应、核能、裂变、轻核的聚变(1)在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2)质能方程: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即E=mc2或ΔE=Δmc2.(3)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聚变.(4)核能的计算:①ΔE=Δmc2,其中Δm为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亏损;②ΔE=Δm×931.5 MeV,其中质量亏损Δm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5)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14N+42He→178O+11H7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9Be+42He→126C+10n4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2713Al+42He→3015P+10n,3015P→3014Si+01e 例3如图5所示,一个铀核(23892U)放出一个α粒子后衰变成钍核(23490Th),其衰变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静止的铀核、钍核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真空中光速为c,上述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核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解析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得到衰变方程为:238U→23490Th+42He92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Δmc2=(m1-m2-m3)c2.答案23892U→23490Th+42He(m1-m2-m3)c2预测5下列关于核反应及衰变的表述正确的有()A.21H+31H→42He+10n是轻核聚变B.X+147H→178O+11H中,X表示32HeC.半衰期与原子处所的化学状态无关D.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E.23290Th衰变成20882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答案ACE解析轻核聚变是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故A正确;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X +14 7H →17 8O +11H 中,X 表示42He ,故B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核内自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故C 正确;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成质子,而放出电子,故D 错误;232 90Th 衰变成208 82Pb 时,质量数减小24,而质子数减小8,对于β衰变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因此经过244=6次α衰变,而α衰变质量数减小4,质子数减小2,所以要经过4次β衰变,故E 正确.预测6 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聚变结合成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核能.已知氘核、氚核、氦核、中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m 4,真空中的光速为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是21H +31H →42He +10nB .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 =m 1+m 2-m 3-m 4C .释放的能量ΔE =(m 3-m 4-m 1-m 2)c 2D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其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E .氘核的比结合能大于氦核的比结合能答案 ABD解析 该核反应方程是21H +31H →42He +10n ,质量数、电荷数守恒,故A 正确;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 =m 1+m 2-m 3-m 4,故B 正确;聚变反应中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故光子能量为E =(m 1+m 2-m 3-m 4)c 2,故C 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其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故D 正确;氘核的比结合能小于氦核的比结合能,故E 错误.高考题型4 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1.动量守恒定律(1)表达式:m 1v 1+m 2v 2=m 1v 1′+m 2v 2′;或p =p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 等于系统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或Δp =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或Δp 1=-Δp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②系统所受合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动量守恒.③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2.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3.利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题的技巧(1)若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应优先考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2)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都只考查一个物理过程的初、末两个状态,对过程的细节不予追究.(3)注意挖掘隐含条件,根据选取的对象和过程判断动量和能量是否守恒.例4 (2015·新课标全国Ⅱ·35)两滑块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6所示.求:图6(1)滑块a 、b 的质量之比;(2)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解析 (1)设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a 、b 碰撞前的速度为v 1、v 2.由题给图象得v 1=-2 m/s ①v 2=1 m/s ②a 、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由题给图象得v =23m/s ③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1+m 2v 2=(m 1+m 2)v 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m 1∶m 2=1∶8⑤(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两滑块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12m 1v 21+12m 2v 22-12(m 1+m 2)v 2⑥ 由图象可知,两滑块最后停止运动.由动能定理得,两滑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12(m 1+m 2)v 2⑦ 联立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W ∶ΔE =1∶2答案 (1)1∶8 (2)1∶2预测7 如图7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人与滑板A 一起以v 0=0.5 m/s 的速度前进,正前方不远处有一横杆,横杆另一侧有一静止滑板B ,当人与A 行至横杆前,人相对滑板竖直向上跳起越过横杆,A 从横杆下方通过并与B 发生弹性碰撞,之后人刚好落到B 上.不计空气阻力,求最终人与B 共同速度是多少?已知m 人=40 kg ,m A =5 kg ,m B =10 kg.图7答案 715m/s 解析 人跳起后A 与B 碰撞前后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设碰后A 的速度为v 1,B 的速度为v 2. m A v 0=m A v 1+m B v 212m A v 20=12m A v 21+12m B v 22 解得v 2=2m A m A +m Bv 0=13 m/s 人下落与B 作用前后,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共同速度为v 3.m 人v 0+m B v 2=(m 人+m B )v 3代入数据得:v 3=715m/s. 预测8 如图8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平板车,车上固定一竖直直杆,杆的最高点O 通过一长为L 的轻绳拴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小球的质量为小车(包括杆)质量的一半,悬点O 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L ,轻绳水平时,小球与小车速度均为零.释放小球,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轻绳断开,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8(1)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2)小球从释放到落地的过程中,小车向右移动的距离.答案 (1)23gL 3 (2)(1+6)3L 解析 (1)小球下落过程中,小球与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系统机械能守恒,设小球到最低点时,小球的速率为v 1,小车的速率为v 2,设小球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 v 1=2m v 2mgL =12m v 21+12×2m v 22 解得:v 1=23gL 3,v 2=3gL 3故可得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v 1=23gL 3. (2)设小球下落的过程中,车向右移动的距离为x 2,小球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 1,有:mx 1=2mx 2,且x 1+x 2=L ,则x 2=L 3设小球从最低点到落到地面经历的时间为t ,则有L =12gt 2 从绳断到小球落地,车向右运动的距离为x 2′=v 2t =63L 所以,小球从释放到落地的过程中,小车向右移动的距离为x =x 2+x 2′=(1+6)3L . 专题强化练1.图1是几个原子物理史上面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没有偏转的为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C .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D .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E .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认识到原子的复杂结构答案 ADE解析 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没有偏转的为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弱,B 错.遏止电压与光的频率有关,C 错误.2.下列若干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B .对于同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C .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的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它的总质量仅剩下一半D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了E .将核子束缚在原子核内的核力,是不同于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的另一种相互作用答案 ABE解析 由黑体辐射规律可知,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故A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知,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故B 正确;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有一半的质量发生衰变,产生新核,故C 错误;库仑力对电子做负功,所以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大(动能转为电势能),而因为吸收了光子,总能量变大,故D 错误;高中课本提到自然界可分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故E 正确.3.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B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会产生质量亏损C .玛丽居里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 .若黄光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用紫光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E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原子向外释放光子,原子电势能和核外电子的动能均减小答案 ABD解析 光电效应是金属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飞出金属表面的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 正确;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会产生质量亏损,故B 正确;贝可勒尔最早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故C 错误;因紫光的频率高于黄光的频率,故若黄光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用紫光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 正确;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原子能量减小,轨道半径减小,根据k e 2r 2=m v 2r知,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能量等于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则电势能减小,故E 错误.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无论入射光的频率多么低,只要该入射光照射金属的时间足够长,也能产生光电效应B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 .在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在两滑块相碰的端面上装不装上弹性碰撞架,不会影响动量是否守恒D .铀原子核内的某一核子与其他核子间都有核力作用E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 1+2m 2-m 3)c 2答案 BCE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可知,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的时间无关,故A 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轨道半径变小,根据k e 2r 2=m v 2r知,半径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能量减小,则电势能减小,故C 正确;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为零,所以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在两滑块相碰的端面上装不装上弹性碰撞架,不会影响动量是否守恒,故C 正确;核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所以核内的某一核子与其他核子间不一定有核力作用,故D 错误;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 1+2m 2-m 3)c 2,故E 正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居里夫妇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B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C .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D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E .赫兹在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使光的微粒理论得以东山再起的重要现象——光电效应 答案 BCE解析 贝可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故A 错误;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氢原子的能量减小,轨道半径减小,电子速率增大,动能增大,由于氢原子能量减小,则氢原子电势能减小,故B 正确;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C 正确;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D 错误;赫兹在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使光的微粒理论得以东山再起的重要现象——光电效应,故E 正确.6.(2015·新课标全国Ⅱ·35)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答案ACD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A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可以说明β射线是一种粒子,故B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说明中子是一种波,故C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束的衍射现象,说明电子束是一种波,故D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说明光是一种粒子,故E错误.7.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促进了人们对微观领域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B.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C.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D.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E.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答案BCE解析玻尔理论成功地引入了量子的概念,但保留了太多的经典理论,他没有建立量子理论,选项A错误;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选项B正确;比结合能是指原子核结合能对其中所有核子的平均值,亦即若把原子核全部拆成自由核子,平均对每个核子所要添加的能量,所以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牢固,C正确;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核内的中子变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是从核内发出的,并不是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所以选项D错误;一个氢原子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形式可能是4→3、3→2、2→1三种,故可能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B.轻核聚变与重核裂变均释放能量C.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表示该原子核越不稳定D.实验表明,只要照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物理和动量1. 能级和能级跃迁(1)轨道量子化核外电子只能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运动 r n =n 2r 1(n =1,2,3,…) (2)能量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E n =E 1n 2(n =1,2,3,…)(3)吸收或辐射能量量子化原子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只能吸收或发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 2. 原子核的衰变3. α射线、β4. (1)在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2)质能方程: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即E=mc2或ΔE=Δmc2.(3)核物理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聚变.(4)核能的计算:①ΔE=Δmc2,其中Δm为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亏损;②ΔE=Δm×931.5MeV,其中质量亏损Δm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5)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14N+42He→178O+11H7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9Be+42He→126C+10n4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2713Al+42He→3015P+10n,3015 P→3014Si+01e5.光电效应及其方程(1)光电效应的规律: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大于10-9 s.(2)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6.动量守恒定律(1)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系统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或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②系统所受合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动量守恒.③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7.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8.碰撞问题同时遵守的三条原则(1)系统动量守恒原则(2)物理情景可行性原则(3)不违背能量守恒原则碰撞过程满足E k≥E k′即12m1v21+12m2v22≥12m1v1′2+12m2v2′2或p212m1+p222m2≥p1′22m1+p2′22m21.在书写核反应方程时,一般先满足质量数守恒,后满足电荷数守恒.2.在处理粒子的碰撞和衰变问题时,通常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质能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综合分析.题型1原子物理基本知识与动量守恒定律的组合例1(15分)(1)(6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B.贝可勒尔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汤姆孙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C.卢瑟福通过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核反应方程是21H+31H→42He+10nE.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2)(9分)如图1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质量为2m的小明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木箱相对于冰面的速度为v,接着木箱与右侧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反弹后被小明接住,求小明接住木箱后三者共同速度的大小.图1解析(1)根据物理学史实,选项A、C正确;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汤姆孙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选项B错误;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选项D正确;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小,选项E错误.(2)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推出木箱的过程有0=(m+2m)v1-m v (3分)接住木箱的过程有m v +(m +2m )v 1=(m +m +2m )v 2(3分) 解得共同速度v 2=v2(3分)答案 (1)ACD (2)v2以题说法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系统);2.做好受力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3.确定满足动量守恒的过程; 4.选取正方向,明确初、末状态; 5.列方程求解.(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B .阴极射线的本质是高频电磁波C .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E .一群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2)如图2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A 、B 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A =2 kg ,m B =1 kg ,A 、B 相距s =9.5 m ,A 以v 0=10 m /s 的初速度向静止的B 运动,与B 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分开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A 、B 均停止运动时相距Δs =19.5 m .已知A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取g =10 m/s 2,求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图2答案 (1)ACE (2)24 J解析 (1)光电效应是证明光具有粒子性的一个典型实验,选项A 正确;阴极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选项B 错误;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就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选项C 正确;β衰变中飞出的电子是由一个中子转化成质子时释放出来的,原子核中没电子,选项D 错误;一群原子从n =3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有3种途径,从n =3能级到n =2能级,从n =2能级到n =1能级,从n =3能级直接到n =1能级,选项E 正确.(2)从A 开始运动到与B 相碰这一时间段内,根据 s =v 0t -12μgt 2代入已知条件,解得t 1=19 s(舍掉,这表示A 超过B 后直到静止然后反向加速运动经过B 点时所需要的时间) t 2=1 s于是碰撞时刻A 的速度v =v 0-μgt 2=9 m/s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了,但是动量守恒,设碰撞后A 的速度为v 1,B 的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 A v =m A v 1+m B v 2 同时2μgx A =v 21 2μgx B =v 22Δs =x B -x A =19.5 m联立解得v 1=5 m /s ,v 2=8 m/s可知碰撞前能量为12m A v 2=81 J ,碰撞后能量为12m A v 21+12m B v 22=25 J +32 J =57 J ,所以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了24 J题型2 氢原子能级与动量守恒定律的组合例2 (15分)(1)(6分)已知氢原子的能级为:E 1=-13.60 eV ,E 2=-3.40 eV ,E 3=-1.51 eV ,E 4=-0.85 eV ,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0.00 eV ~12.70 eV 之间的某单色光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照射光的光子可能会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B .该照射光的光子一定会被吸收C .若可以吸收该光子,则可判断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3种D .若可以吸收该光子,则可判断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6种 (2)(9分)如图3所示,AB 为一光滑水平横杆,杆上套一质量为M 的小圆环,环上系一长为L 、质量不计的细绳,绳的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现将绳拉直,且与AB 平行,由静止释放小球,则:图3①当细绳与AB 成θ角时,圆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②若在横杆上立一挡板,问应与环的初位置相距多远,才不致使环在运动过程中与挡板相碰?解析 (1)E 2-E 1=10.20 eV ,E 3-E 1=12.09 eV ,由于光子能量介于10.00 eV ~12.70 eV ,所以可能会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从而跃迁到能级2或能级3上,A 正确;若此光子不符合能级差值,则不会被氢原子吸收,B 错误;若吸收该光子,激发后的氢原子处于能级2或能级3上,则此时氢原子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最多有三种,分别为3→2、3→1、2→1,C 正确,D 错误.(2)①设小球的水平位移大小为x 1,圆环的水平位移大小为x 2,且设向左为正方向,则有 mx 1-Mx 2=0(2分) x 1+x 2=L -L cos θ(2分) 解得x 2=mL (1-cos θ)M +m(1分)②设小球向左的最大水平位移大小为x 1′,圆环向右的最大水平位移为x 2′,且设向左为正方向,则有当圆环运动到最右侧速度为零时,小球应运动到最左边同初始位置等高,且速度为零(1分)mx 1′-Mx 2′=0 (1分) x 1′+x 2′=2L(1分)解得x 2′=2mLM +m所以挡板与环的初始位置相距2mLM +m(1分)答案 (1)AC (2)①mL (1-cos θ)M +m ②2mLM +m以题说法 关于原子跃迁要注意以下四方面:(1)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的光谱条数N =n (n -1)2.(2)只有光子能量恰好等于跃迁所需的能量(hν=E m -E n )时,光子才被吸收.(3)“直接跃迁”只能对应一个能级差,发射一种频率的光子.“间接跃迁”能对应多个能级差,发射多种频率的光子.(4)入射光子能量大于电离能(hν=E ∞-E n )时,光子一定能被原子吸收并使之电离,剩余能量为自由电子的动能.(1)动能为12.5 eV 的电子通过碰撞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最高能跃迁到量子数n =______的能级.当氢原子从这个能级跃迁回基态的过程中,辐射的光子的最长波长λ=______m .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E 1=-13.6 eV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如图4所示,载人小车和弹性球静止在光滑长直水平面上,球的质量为m ,人与车的总质量为16m .人将球以水平速率v 推向竖直墙壁,球又以速率v 弹回,人接住球后再以速率v 将球推向墙壁,如此反复.图4(i)求人第一次将球推出的过程中,人做了多少功? (ii)人经几次推球后,再也不能接住球? 答案 (1)3 6.58×10-7 (2)(i)1732m v 2 (ii)9次解析 (1)12.5 eV 大于让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 =3激发态上的能量,小于让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 =4激发态上的能量,所以最高能跃迁到量子数为n =3的能级;从n =3激发态跃迁到n =2激发态上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3.4-1.51)×1.6×10-19J =h 3×108λ,代入数据解得λ=6.58×10-7 m.(2)(i)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人第一次将球推出后,设人与车的速度为v ′,球、人与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0=16m v ′-m v人对系统做功W =12×16m v ′2+12m v 2所以W =1732m v 2(ii)球反弹回来的速率始终为v ,设人推球n 次后,若人与车的速率也为v 时,人恰好不能再接住球.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球与墙壁碰撞一次,墙壁对系统的冲量为 ΔI =m v -(-m v )=2m v球与墙壁碰撞n 次后,墙壁对系统的冲量为n ΔI ,由动量定理得 n ΔI =(16m +m )v 即n ·2m v =(16m +m )v 解得n =8.5次所以,人推球9次后,再也不能接住球. 题型3 原子核的衰变、核反应与动量守恒定律的组合例3 (15分)(1)(6分)下列关于核反应及衰变的表述正确的有________.A.21H +31H →42He +10n 是轻核聚变 B .X +14 7N →17 8O +11H 中,X 表示32HeC .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D .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E.232 90Th 衰变成208 82Pb 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2)(9分)如图5所示,平板小车C 上固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弹射装置,在弹射装置中分别压装上两个光滑小球A 、B ,将它们停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先打开球A 所在的装置,将球A 发射出去,球A 获得v A =8 m/s 的速度.已知球A 的质量m A =1 kg ,小车C 和球B 的总质量M =4 kg.则:图5①发射球A 时,弹射装置释放的能量为多少?②将球A 发射出去后,要使小车C 停止,必须以多大的速度将质量为23 kg 的球B 发射出去?解析 (1)由轻核聚变定义可知A 正确;在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设选项B 中X 的电荷数为N ,质量数为M ,则N +7=8+1,N =2,M +14=17+1,M =4,B 错误;半衰期为放射性元素自身的性质,与所处化学状态、物理环境无关,C 正确;β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D 错误;设232 90Th 衰变成20882Pb 要经过x 次α衰变和y 次β衰变,则由90-2x +y =82,232-4x =208可得x =6,y =4,E 正确.(2)①发射球A 时,球A 、B 和小车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m A v A =M v 1(2分) 解得v 1=2 m/s(1分)弹射装置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系统的动能,有 E p =12m A v 2A +12M v 21(2分) 解得E p =40 J(1分)②发射球B 时,球B 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将球B 发射出去的速度为v B ,有 m B v B =M v 1(2分) 解得v B =12 m/s(1分)答案 (1)ACE (2)①40 J ②12 m/s 以题说法 1.原子核的衰变(1)衰变实质:α衰变是原子核中的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氦核并射出;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再将电子射出;γ衰变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发生,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与电荷数,以光子形式释放出衰变过程中产生的能量.(2)衰变的快慢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半衰期是统计规律,对个别、少数原子无意义. 2.核反应方程的书写(1)核反应过程一般不可逆,所以核反应方程中用“→”表示方向而不能用等号代替. (2)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电荷数守恒,但核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一般会发生变化(质量亏损)且释放出核能.(3)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只依据两个守恒规律凭空杜撰出生成物来写核反应方程.(1)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海啸,继而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关于核电站和核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反应堆发生的是轻核聚变反应B .核反应堆发生的是重核裂变反应C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是由核内部本身决定,与外部条件无关D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与地震、风力等外部环境有关(2)如图6所示,一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可看做质点的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分别以2v 和v 的初速度,沿同一直线同时从小车两端相向水平滑上小车.设两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小车质量也为m ,最终物体A 、B 都停在小车上(若A 、B 相碰,碰后一定粘在一起).要想使物体A 、B 不相碰,平板车的长度至少为多长?图6答案 (1)BC (2)7v 23μg解析 (1)核反应堆发生的是重核裂变反应,A 错误,B 正确;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是由核内部本身决定,与外部条件无关,C 正确,D 错误.(2)设A 、B 及小车组成的系统最终达到共同速度v 共,系统所受合外力为0,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以向右为正方向,则 m ·2v -m v =3m v 共 解得v 共=13v要使A 、B 恰好不相碰,则A 、B 及小车共速时A 、B 刚好相遇,设车长为L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L =12m (2v )2+12m v 2-12×3m (13v )2解得L =7v 23μg17.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审题示例(10分)如图7,Q 为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其DB 段为一半径为R 的光滑圆弧轨道,AD 段为一长度L =R 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于D 点,D 在圆心O 的正下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物块P 的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P 与AD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Q 的质量为M =2m ,重力加速度为g .图7(1)若Q 固定,P 以速度v 0从A 点滑上水平轨道,冲至C 点后返回A 点时恰好静止,求v 0的大小和P 向右刚越过D 点时对Q 的压力大小;(2)若Q 不固定,P 仍以速度v 0从A 点滑上水平轨道,求P 在光滑圆弧轨道上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 审题模板答题模板(1)P 从A 点到C 点又返回A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μmg ·2L =0-12m v 2(1分) 将L =R 代入上式解得:v 0=2gR5(1分)若P 在D 点的速度为v D ,此时Q 对P 的支持力为F D ,由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L =12m v 2D -12m v 20 (1分) F D -mg =m v 2DR(1分) 联立解得:F D =1.2mg(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P 对Q 的压力大小也为1.2mg(1分)(2)当P 、Q 具有共同速度v 时,P 达到最大高度h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v 0=(m +M )v(1分)由能量守恒定律有12m v 20=μmgL +12(m +M )v 2+mgh (2分) 联立解得:h =130R(1分)答案 (1)2gR 5 1.2mg (2)130R(1)原子核的结合能和质量亏损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概念,关于这两个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当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吸收一定能量B .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出现质量亏损,质量亏损并不意味着质量被消灭D .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越大,则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就越小,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就越多E .一个质子(m p )和一个中子(m n )结合成一个氘核(m D ),则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m p +m n-m D )c 2(2)如图8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一质量为2m 、长为L 的长方形匀质木块.现有一颗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沿轴线水平射向木块,穿出木块时子弹速度为v 02,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保持不变.求:图8(i)子弹穿出木块的过程中系统增加的内能;(ii)若换用一块同样材料、同样横截面积、但长L ′=1.5L 的质量较大的木块,则子弹不能穿出木块,求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x . 答案 (1)BCD (2)(i)516m v 20(ii)1.2L解析 (1)轻核的比结合能小,聚变后的原子核比结合能增加,因此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放出能量,A 错误;平均结合能越大,把原子核分开需要的能量越大,原子核越稳定,B 正确;质量亏损只是表明了亏损的质量与释放的能量的关系,C 正确;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单个核子分离所需能量越多,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原子核中核子结合时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越多,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越小,D 正确;由于有两个核子,所以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m p +m n -m D )c 22,E 错误.(2)(i)子弹穿出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设子弹穿出木块后木块速度为v ,则有 m v 0=m (v 02)+2m v解得v =14v 0损失的动能即为系统增加的内能Q ,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为F f ,则Q =F f L =12m v 20-12m (v 02)2-12(2m )v 2=516m v 20(ii)设较大木块的质量为m ′,则 m ′=2mLL ′=3m设子弹与较大木块的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得 m v 0=(m +m ′)v ′ v ′=14v 0射入木块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 F f x =12m v 20-12(m +m ′)v ′2=38m v 20 解得x =1.2L(限时:40分钟)1. (2013·新课标Ⅱ·35)(1)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 .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 .铯原子核(133 55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 82Pb)的结合能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E .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2)如图1,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C .B 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 以速度v 0朝B 运动,压缩弹簧;当A 、 B 速度相等时,B 与C 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 和C 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 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图1(ⅰ)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ⅱ)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答案 (1)ABC (2)(ⅰ)116m v 20 (ⅱ)1348m v 2解析 (2)(ⅰ)从A 压缩弹簧到A 与B 具有相同速度v 1时,对A 、B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0=2m v 1①此时B 与C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设碰撞后的瞬时速度为v 2,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对B 、C 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m v 1=2m v 2② 12m v 21=ΔE +12×(2m )v 22③联立①②③式得 ΔE =116m v 20④(ⅱ)由②式可知v 2<v 1,A 将继续压缩弹簧,直至A 、B 、C 三者速度相同,设此速度为v 3,此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其弹性势能为E p ,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m v 0=3m v 3⑤ 12m v 20-ΔE =12×(3m )v 23+E p⑥联立④⑤⑥式得 E p =1348m v 202.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物体的温度、物体的材料有关B .对于同一种金属来说,其极限频率恒定,与入射光的频率及光的强度均无关C .汤姆孙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D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 +10n →144 56Ba +8936Kr +310n(2)如图2所示,质量m A =2 kg 的木块A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m B =1 kg 的木块B 以某一初速度v 0=5 m /s 向右运动,与A 碰撞后A 、B 都向右运动.木块A 运动至挡板处,与挡板碰撞反弹(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后来与B 发生二次碰撞,碰后A 、B 同向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0.9 m/s 、1.2 m/s.求:图2①第一次碰撞后A 的速度;②第二次碰撞过程中,A 对B 做的功.答案 (1)AB (2)①2 m/s ②0.22 J解析 (1)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物体的温度、物体的材料有关,A 正确;金属的极限频率是由金属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入射光的频率及光的强度均无关,B 正确;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 错误;“人造太阳”是轻核的聚变,核反应方程为21H +31H →42He +10n ,D 错误.(2)①设向右为正方向,A 、B 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1、v B 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B v 0=m A v A 1+m B v B 1A 与挡板碰撞反弹,则A 、B 第二次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分别为-v A 1、v B 1,设碰撞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2、v B 2-m A v A 1+m B v B 1=-m A v A 2-m B v B 2 联立解得v A 1=2 m /s ,v B 1=1 m/s②设第二次碰撞过程中,A 对B 做的功为W ,根据动能定理有W =12m B v 2B 2-12m B v 2B 1=0.22 J3. (1)如图3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把荧光屏和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的A 、B 、C 三个位置时,观察到相同时间内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的位置是________位置,相同时间内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少的位置是________位置.图3(2)如图4所示,一颗子弹水平地穿过两个前后并排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静止木块.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设子弹穿过两木块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 1和t 2.子弹在木块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F f ,求子弹穿过两木块后,两木块各以多大的速度运动?图4答案 (1)A C (2)F f t 1m 1+m 2 F f t 1m 1+m 2+F f t 2m 2解析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越金箔后沿原方向前进,因此在A 位置观察到的闪光次数最多,极个别α粒子穿越金箔后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因此在C 位置观察到的闪光次数最少.(2)设子弹穿过木块m 1时,m 1、m 2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定理有F f t 1=(m 1+m 2)v 1 解得v 1=F f t 1m 1+m 2设子弹穿过m 2时,m 2的速度为v 2, 由动量定理有F f t 2=m 2v 2-m 2v 1 解得v 2=F f t 1m 1+m 2+F f t 2m 24.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及对应的理论分析过程,让人们体会到光电效应的神奇并认识到经典理论的局限性.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已知光照条件不变,照射光频率大于光电管中阴极金属K 的截止频率,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图5A .将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一定持续增大B .将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可能出现先增大后不变的现象,说明逸出的光电子有最大初动能C .将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可能出现先增大后不变的现象,说明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D .如果将图中电源正负极对调,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将会减小,说明光电子逸出的初动能有大有小(2)如图6所示,一个质量为2m 的物体A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 的子弹以一定的速度水平射入物体A 内,射入的深度为物体长度的四分之一时达到共速,然后将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B 轻放在物体A 的中央,最终B 刚好没有脱离A .设子弹射入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恒为F f1,A 、B 间的摩擦力大小恒为F f2,求F f1与F f2的比.图6答案 (1)CD (2)16∶1解析 (1)光电管两端加正向电压,目的是使从K 极射出的光电子尽可能都打在A 极上,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若光电子都已能打到A 极,则再增加光电管两端电压时灵敏电流计示数也不会再增加,说明此时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A 、B 错误,C 正确;将电源正负极对调,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光电子克服反向电压打到A 极,且电压越高,光电子要到达A 极需要的初动能越大,灵敏电流计示数减小,说明光电子逸出的初动能有大有小,D 正确.(2)子弹射入A 中,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v 0=3m v 1 解得v 1=13v 0由能量守恒定律有F f1·L 4=12m v 20-12×3m v 21=13m v 20 小物块B 放上后,对全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v 0=4m v 2 解得v 2=14v 0小物块B 在物体A 上滑动,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F f2·L 2=12×3m v 21-12×4m v 22=124m v 20 故F f1F f2=1615. (1)如图7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 eV 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大C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1.11 eVD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60 eV(2)如图8所示,质量为m 2=1.5 kg 的平板车B 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左端放置着一块质量为m 1=450 g 的物体A ,一颗质量为m 0=50 g 的子弹以v 0=100 m/s 的速度水平瞬间射入物体A 并留在A 中,平板车B 足够长.求物体A 与平板车B 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图8答案 (1)D (2)18.75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