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陕西省仓颉中学高二必修三导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5: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向西方学习和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简要概括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历程;分析其不同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并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理解他们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法指导】1.一个社会的思想变革,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华民族的觉醒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并注意其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之间的关系。
2.应注意运用“联系学习法”,即联系《历史必修1》和《历史必修2》中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也可运用“表格学习法”将学西方学习、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重点难点】1.重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问题:下列材料说明什么问题: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
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引入:它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于是,从鸦片战争起,“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史先进的中国人救国强国的时代主题。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68-71,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导学案设计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导学案设计- 1 - / 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导学案主备人:温瑞瑞 王育娟 审核:温瑞瑞【学习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自主预习】【我的疑问】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想 “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 背景: 表现 林则徐 目的: 做法: 地位: 魏源 做法: 主张: 评价: 早期维 新思想 背景: 代表: 主张 经济: 政治: 文化: 局限: 维新变法思想 (资产阶级) 维新思想 的发展 代表人物 及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 著作 ① ② 评价① ② 实践:意义 ① ②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背景: 代表: 主张: 目的: 实践: 影响: (地主阶级洋务派)【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四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
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末也。
民本也。
——引自《谭嗣同全集》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2)材料二反对哪些观点?实质何在?(3)材料三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他的论证依据是什么?(4)材料三中何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表明了什么实质?(5)材料三和材料四是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论证的实质是什么?【效果测验】1.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高二历史必修3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参考学案4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主干梳理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清朝君臣闭目塞听,对西方国家一无所知。
2.表现(1)林则徐:编译、《各国律例》等资料,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的思想。
3.引导者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的形势。
2.代表人物:曾国藩、、左宗棠。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挽救江河日下的。
5.实践:掀起一场运动,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等。
3.主张: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②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制度。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行动。
(二)康梁维新思想1.代表人物及主张(1)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发表《》,宣传伸民权、设议院、的思想。
(3)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
2.实践:1898年的戊戌变法。
3.影响(1)起到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问题探究探究一:《海国图志》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高二历史教案-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集体备课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集体备课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集体备课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本课引言重点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被革职谈起,引起课文的正文。
因此,本课的导入教师可以从鸦片战争说起。
由于本书是思想史,所以要引导学生从思想史的角度思考问题。
可以设问:一、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第一、第二两个单元,想一想,15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欧的思想发展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历史的发展各有什么影响?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线索,中国传统思想有其辉煌的一面,但是明清之后,却日益僵化,日益束缚了中国人的积极进取精神。
同时,我们也知道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西欧国家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来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外敌入侵迫使中国知识分子发生改变。
二、联系已经学过的必修一和必修二,谈一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开眼看世界”教材以鸦片战争以后为坐标,阐释了国门被打开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教材首先概要介绍了向西方学习的背景,随后重点叙述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最后概述开眼看世界的影响。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增加有关鸦片战争前后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思想开始发展的原因。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
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8: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一、二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根据教学经验,学生普遍存在注重知识点的学习,却忽视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过程的缺点。
注重加强对思想变化历程这一主线的梳理,同时将每一阶段思想变化置于特定背景下,学生依据提供材料进行探究,完成学习目标。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它和列强侵华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一难点主要通过相关材料让学生活动探究,教师总结。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幻灯:两种文明的碰撞:18—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18--19世纪的世界 18--19世纪的中国图片1---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工业化图片1---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图片2---文字狱----思想禁锢图片2---启蒙思想影响扩展-----理性主义图片3---军机处----君主专制图片3---英国的议会大厦--------民主化图片4---自我封闭---闭关锁国图片4---殖民扩张示意图--------殖民扩张乾隆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马嘎尔尼(英国):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一、始识其“长”——“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人”?主要贡献: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本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5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第一课,从内容上讲,本课与后面的《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互为整体,上下联系,又与政治史、经济史内容密切相关。
从地位上讲,作为第5单元的开篇,该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题和特点有着重要作用。
现在的历史研究中,有一门新的学科叫“心态史学”。
心态史学是历史学知识体系与心理学知识体系相融合的产物。
为什么会出现“心态史学”这一新的学科呢?因为人们发现,人的性格,气质这些东西对人们影响是巨大的。
西方有一句格言“性格就是命运”,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一点。
心态史学是运用心理分析手段考察历史上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研究方法,是理解和解释人类历史活动的一种认识方式,它重视历史上各种类型人物的欲望、动机和价值观念,重视历史上各种社会集团、各种阶层的精神风貌,重视平静年代人们的精神活动和激荡岁月中人们的精神变化,重视上述这些因素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XXX著,XXX1992年12月)。
基于心态史学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环绕如何让学心理解近代中国人的思想演变而展开,如果思想史讲得太深,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在复原那段汗青时,侧重从当时一些重要的代表人物的心路进程来展开,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汗青情境中。
2.学情分析此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文科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解史料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也有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但是,学生的研究观、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叛逆性很强,因此,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格外重要。
对于文科班学生而言,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打好基础。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导学案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西平杨庄高中陶霞[课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
[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对本课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二、探究学习(分组合作、研读材料、解决问题)第一组——师夷长技以制夷(P68)第二组——中体西用(P69第1,2节)第三组——早期维新思想(P69第3节)第四组——维新思想(P69第4节,P70)第一组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
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
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序言》结合材料概括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的背景、目的、方法、内容(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书。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人教版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课前导入】播放幻灯短片:中国历经了一段黑暗岁月,但黑暗中也有寻求光明的眼睛,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中体西用谋自强,维新立宪救国图强,虽力争救国仍以失败告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愤然而前行。
导入语:正如短片所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愤然而前行,在奋然前行的道路上,先辈们是如何救国图强,救亡图存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4课从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习目标】在新课开始前,我们先一起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探究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的主要特点,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到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难点定位到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自主反馈】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了自主学习,我们一起看看大家的自主学习情况:第一组杜亚楠第二组王鹏飞、李焕杰、周清清、田勇超、罗佳、耿丰月、魏煜彬第三组梁洁、任家昊、宋思岑第四组刘昱含、赵德康、袁鹏、吴龙威、王一兵、陈梦绮、赵思雨、田丽娜第五组黄梦、肖雪羽、尹德慧第六组张永玉、梁均康、王艺春因此表现较好的是第二组和第四组,希望其他同学能继续努力,向他们学习。
同时大家还存在一些问题:自己潦草,原因和主张混淆。
请小组长起立带领本小组的成员交流讨论,兵教兵,解决组内存在的问题。
【合作纠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阶段19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抵抗派西方的军事技术没有付诸实践,但对当时思想界起到了思想启迪作用。
19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九十年代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维新派(康、梁)和革命派(孙中山)维新派:学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派:学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1.认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改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度中所起的作用。
3.剖析以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为代表的各阶层向西方学习的异同点。
4.谈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与民族危机、社会进步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的整体认识。
预习内容一、“开眼看世界”(1)。
(2)。
林则徐成就:。
地位:。
魏源1/1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著作:。
影响:。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
2.含义:。
3.目的:。
4.实践:。
5.意义(1)。
(2)。
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
(2)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经济:。
文化:。
政治:。
2/14(4)思想限制:。
(1)时间:。
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康有为著作:。
主张:。
②梁启超著作:。
主张:。
③严复:。
(3)实践:。
(4)作用①。
②。
③。
合作研究3/141.康梁维新派思想有何特色?试剖析其成因?2.试剖析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度中所起的作用。
?讲堂练习:“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先觉悟,其实不是人权自由的启发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计而激发的以求实地挣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此中“世俗理性的最先觉悟”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西哲的本事固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即是学习了外国本事,保留中国旧习,本事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4/14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民权,推行君主立宪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某图书目录有以下内容:上古茫昧无稽考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诸子创教改制考诸子改制托古考汉武帝后儒家一统考。
据此判断该图书是()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倡议者是()5.史学家郝延平在《保守与改革》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号由(19世纪)60年月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月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第十四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一、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研习教材重难点(一)主干知识梳理1、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的思想?(1)进步性: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们开一代风气之先河,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对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没有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樊篱;他们虽然主张抵抗外国侵略,反对清朝统治者对外投降卖国,但又不可能真正地依靠人民抵御外侮;林则徐、魏源提出学习西方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内涵及对这一思想的评价。
(1)内涵:所谓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所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强调把中国的纲常礼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思想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器装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2)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严重消弱了传统观念的力量,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是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清王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违背了“只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原理,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1)目的相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是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都主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
(2)在方法步骤上,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2019年教学文档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设计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4课,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一方面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初期,另一方面它也为中国人在探索受挫之后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做了铺垫,使前后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三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课内容、和我校高二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②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2)过程与方法:以利用多媒体为手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他们的思想引领他们的实践,而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和康梁为主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是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典型,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我将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和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确定为重点。
难点:考虑到学生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较难理解所以我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确定为难点。
【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历史史料的分析、解读能力,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有的学生擅长思辩,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组织能力教好。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育文档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解读课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整体概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的中国人在思想界奏响了救亡图存的旋律。
本课分三目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
第一目开眼看世界,阐释了鸦片战争结束、国门被打开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第二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兴起的目的和内容、洋务派的措施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过程。
第三目维新变法思想,从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维新变法运动几个方面介绍了近代思想的沿革变化。
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3)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历史史实:阅读理解概念: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
理解记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史实。
历史解释:分析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探讨该观念形成的历史因素,感悟学西方的艰难与意义。
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并以洋务运动实践案例予以说明。
分析维新变法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改造蓝图;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其得以发生的原因,探讨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发展性选择:分析传统士大夫阶层在外来冲击下的分化现象。
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的阶段特点及趋势,探讨推动及阻碍这一趋势的因素,感悟不同文明冲突、融汇的历史必然。
课程学习提纲:一、“开眼看世界”(一)背景: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的时候,清朝君臣只是习惯地称他们为“岛夷”,对岛夷的情况却一无所知。
(二)代表人物:1、林则徐:⑴活动: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⑵评价: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历史纵横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做法,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和嘲讽。
直隶总督琦善讽刺林则徐购求“官员向不过问”的“夷书”,有失“天朝大吏”的尊严,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
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
2、魏源:⑴活动: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教案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
新变法【导学案】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
(1)睁眼看世界的背景A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及其主张A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3)“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意义:A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A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详解:A
含义目的特点评价结论
(3)对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理解:C
(4)实质及其目的是什么?结果与评价。
A
实质
目的
结果
评价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依据教材填写下表A
背景
代表人物
主张
局限性
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B
背景
代表人物
主张
历史作用
知识拓展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C
2、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比较:D
3、归纳: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张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习目标::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预习案:1、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
到后面“我的疑问”中处。
3、限时20分钟完成.
Ⅰ教材助读:
一、“开眼看世界”
表现:设立 ,编译《 》《 等 评价:近代中国 的第一人
表现:编撰《 》,主张“ ” 影响:引导人们关注 , 对思想解放有重要 作用
二、“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面临 的局势
2、代表人物: 、 、 、张之洞
3、内涵:学习西方 , 以维护
4、影响:迈出了中国 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①背景: 产生
②代表人物: 、
经济上:发展
工商业, 与外国进行
③主张 文化上:学习西方 知识
政治上:实行
④不足:没有形成 的理论
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
①代表人物: 、 、
②影响:起了 作用, 是中国近代一次 潮流 Ⅱ预习自测:
1.右图所示著作《海国图志》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林则徐 魏 源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2、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
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B.关心人民疾苦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D.主张开眼看世界3、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 B.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
C.确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D.倡导民主和科学
4、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下列人物中,最早向中国人介绍进化论的是()
A.林则徐 B.梁启超 C.严复 D.陈独秀
5、“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6、“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物,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
”这段言论应该出自()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7、19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思想”的实质是()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C.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8、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林则徐
9.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和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相比,其主要的不同是()
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
C.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
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0、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
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②维新变法③救亡图存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1、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共同点是()
A.抵抗侵略B.反对教权C.反对专制D.三权分立
1、下列对“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理解, 错误的是()
A.洋务派之所以提出这一主张,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B.“中学为体”指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C.“西学为用”指以学习西方科技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
D.“西学”也包含着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思想
2.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抵抗外国侵略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维护清朝统治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A.清朝封建制度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统治养兵练兵之法
4.下列关于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之间联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后者是在前者失败后兴起的 B.后者对前者既有否定又有继承
C.前者为后者的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D.两者具有共同的政治目标
5.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
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6、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 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潮流,顺者昌,逆则亡。
B.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C.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D.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
日本君臣发愤为难,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已能驾驭轮船,造放炸炮。
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工,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在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了什么认识?
(2)材料二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3)李鸿章和康有为为什么会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不同的认识?
(4)李鸿章、康有为的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成功实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释义:西学东渐:所谓西学,是指近代的西方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是维新派的主张。
意思是说,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强国本领来为我所用,来作为我强国的工具;但不能改变到我的国家体制这个“体”(主体、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