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一》教学课件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一》教学设计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15个茶杯要用多少钱?
四、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
(1)请学生们理解题意,并完整地说一说题目。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第一步要先算出什么?
五、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流程
一、出示口算题
3×31 22×4 30×5 2×33
24×2 6×70 50×8 3×23
学生独立完成,选几道让学生说说想法。
二、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14×5 2×38 26×3 17×4
3×29 18×5 13×7 2×46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练习十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84页第1~5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算理,井掌握口算、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算理
(1)请学生们理解题意,பைடு நூலகம்完整地说一说题目。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要先算出什么?
六、课堂小结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2.能够正确读出一组数中比较大或比较小的数。
3.能够正确使用“<”和“>”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
1.数的大小关系。
2.使用“<”和“>”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1.进行大小比较时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约5分钟)
1.观察练习本上的“>”和“<”符号,了解它们的意义。
2.回忆一、二年级学习的数的大小比较知识。
2. 讲授(约15分钟)
1.向学生展示一组数字,如:23、35、17。
请学生们读出其中比较大
的数和比较小的数。
2.通过比较这三个数,引导学生们发现大小比较规律。
3.向学生解释和演示“<”和“>”符号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们模仿。
3. 练习(约25分钟)
1.向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们自己完成P27练习十一(二)中的练
习题。
2.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 小结(约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强调学生们平时应多加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们观察、比较和判断数字大小,让他们逐渐理解“<”和“>”符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正确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巡视和指导,及时进行
纠正,让学生能够快速排除错误,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第4课《练习十一(第2课时)》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第4课《练习十一(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练习十一(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以及相关的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计算准确率不高,对运算符号的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对运算符号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练习题和解决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问学生:“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个?”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解答题目。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
(1) + + + =28 , 是几?
四( )二十八
4
6
7
√
选择题,在符合要求的答案下面的
里打 “√”。
(2)7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
6个7
6×7Βιβλιοθήκη 7+7+7+7+7+7
√
7和6
7+6
选择题,在符合要求的答案下面的
里打 “√”。
(3)一共有几颗星星?
19
20
21
√
找规律
4、8、12、16、20、(
)、(
)
1×4, 2×4, 3×4, 4×4 , 4×5,
4×6 ,
4 ×7
49、42、35、28、21、(
)(
)
7×7, 6×7, 5×7, 4×7 , 3×7 ,
2 ×7,
1×7
最大是几?
45>7×( ) 7×( )<30
选择题,在符合要求的答案下面的
对口令
六七(四十二) ( 五)七三十五
四( 五)二十 (三)六十八
(五)(六)三十 第 女1男全11二号生生号班组
(四)(六)二十四
对口令
(二)(六)十二 三四
( 一)(四)得四 二二
( 一)(六)得六 二三
27号
找朋友
一七得七
1×7=7 7×1=7 7÷1=7 7÷7=1
六
( )七四十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一一得一
七七四十九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二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十一教案 苏教版
练习十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一第1—6题。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诀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一、乘除法练习1、练习六十一的第1题学生集体背诵口诀。
2、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
3、第3题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
4、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出示:7×()=()先让学生填,反馈后: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
出示( 1 )÷( 7 )=7 ?让学生辨析,纠正。
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第5题。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练习十一(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的练习十一第7-10题。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
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2、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对比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区别?并具体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第9题。
着重引导学生学生理解“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这一条件的含义。
借助实物演示加以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4、第10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重点搞清楚右边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
二、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5《练习十一(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5《练习十一(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5《练习十一(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对一些复杂情况的计算仍感到困难。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错误等问题。
此外,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迅速地计算100以内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练习题、游戏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包括口算、笔算等。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具,如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用于情境教学。
4.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呈现(10分钟)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口算或笔算练习题,巩固加减法计算方法。
2.讲解练习题: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总结计算规律。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一)》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算式的基本构成:算式由加号、减号和数码构成。
2. 通过加法、减法的口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综合计算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教学重难点:
1. 算式的基本构成知识的掌握。
2. 加减混合运算和综合计算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串数码加减式,要求学生用心算法将其计算出来。
(2)计算完毕后,教师让学生讲解他们的口算过程,为后续课程的展开做个铺垫。
2.学习新知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算式基本构成,明确算式由加号、减号和数码所构成。
(2)教师通过书本上的例题和课堂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综合计算的方法。
3.巩固练习
(1)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口算与书写练习。
(2)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掌握不够熟练的内容进行个别化指导。
4.复习总结
(1)教师让学生自主口算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简单加减式或综合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在课堂上复习本节课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一些口算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关注学生的口算过程,及时给出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口算的能力。
2. 教师通过个别化授课,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教师通过巩固练习和口算技巧总结,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练习十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十一-苏教版一、知识点概述在第六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时间的概念和时间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1.了解时、分的概念;2.学会读、写时、分的表示方法;3.学会计算时间差以及时间的加减法;4.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练习的重点是学生能够通过练习一定的题目来巩固所学知识,并以此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练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能够准确地读、写时、分的表示方法;2.掌握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时间差的方法;3.能够独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4.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计算时间差;2.时间的加减法;3.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演示法:通过课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3.讨论法: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步骤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2.以课例的形式演示如何计算时间差;3.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评估1.通过练习题和课堂讨论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2.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素材题目:计算时间差1.8:45 到 10:00 共用了多少时间?2.9:50 - 8:10 = ?3.问:现在是 9:30,再过 45 分钟是几点?4.从 7:30 到 10:40 中间共有多少分钟?5.在笔试时间内的 148 分钟中间,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本次练习中,学生通过练习题和课堂讨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预期效果。
但是,在下一步教学中,需要注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练习十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练习十一-苏教版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情况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课,教材为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在前几节课中,已经学习了数字认知、简单的加减法和分解数等内容,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情况学生年龄在7-8岁之间,他们已经掌握了数的基本概念,在数字认知和计算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能力。
但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对于抽象的文字题目还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
3.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了解“剩1”、“剩2”、“剩3”、……等概念;•能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能够通过练习,掌握“剩1”、“剩2”、“剩3”、……的规律;•能够在单独的小学生活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剩几”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通过练习,掌握“剩1”、“剩2”、“剩3”、……的规律。
2.教学难点•将抽象的概念用简单的举例形式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认识和运用“剩几”、“除法”等概念。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活动设计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探究和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剩几”、“除法”等概念;第二环节:通过练习和检查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剩1”、“剩2”、“剩3”、……的规律。
2.具体步骤设计第一环节•Step1:通过简单的口头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剩几”的概念。
例如:“小明买了5个苹果,他吃了2个,那么他手中还剩下几个苹果?”•Step2:引导学生探究“剩几”的规律。
例如:“小明买了15个苹果,他每次吃3个,那么他一共能吃几次,每次剩几个苹果?”•Step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剩几”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小狗排队,给每只小狗3个骨头,最后还剩下几个骨头?”第二环节•Step1:引导学生回顾“剩几”的概念,并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来掌握“剩1”、“剩2”、“剩3”、……的规律。
《练习十一(1)(第3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十一(1)(第3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今天是我执教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的《练习十一(1)(第3课时)》。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主要复习了第77页至第78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涉及到8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我们通过各种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8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并且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们对加减混合运算的兴趣。
然后,我通过一些有趣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学生们练习的过程中,我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计算准确性。
在板书设计上,我尽量简洁明了,将重要的运算规则和步骤写上去,让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
我还准备了一些学具,如计数器和小卡片,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认为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错误,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我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主要复习了第77页至第78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涉及到8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的是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这些规则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学生们之前可能只是简单地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但是没有涉及到它们的混合运算。
所以,他们需要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并且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第3课《练习十一(第1课时)》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第3课《练习十一(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练习十一(第1课时)》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题和练习题的设置富有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仍然容易出错,对加减法的应用场景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与演示: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讲解运算规律。
3.练习与交流: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游戏环节:学生进行加减法游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2023年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课件优选
练习十一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1 .
练
习
题
2 . 42÷6=7
42÷7=6
六七四十二
6×7=42 7×6=42
练
习
题
3 . 7 × 4 = 28
42÷6= 7
7÷7= 1 24÷4= 6
4 2 - 7 = 35
14÷2= 7
5 × 7 = 35
49÷7= 7
练
习
35÷7= 5 28÷7= 4 1 8 + 6 = 24 2 1 - 7 = 14
答:每组有4人。
练
习
题
8.
2 1÷3= 7(盆)
答:平均每班分得7盆。
练
习
题
8.
2 1 - 7 = 14(盆)
答:送给幼儿园14盆。
练
习
题
9.买一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妈妈带的钱
正好可以买4支钢笔,如果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
支?
4 × 7 = 28(支)
答:可以买28支。
如果每支圆珠笔2元9 7
(答案不唯一)
练
习
题
5.
7 × 2 + 6 = 20
4 × 7 + 2 = 30
5 × 7 + 4 = 39
3 × 7 - 5 = 16
6 × 7 - 2 = 40
7 × 7 + 3 = 52
练
习
题
6.算一算,比一比。
4×4=16
5×5= 25
3×5+1= 16
4×6+1= 25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凌 ,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上 ,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荒 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练习十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练习十一-苏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题目模拟实际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能够掌握“组成3”、“充分3”、“比3”三类数之间的关系;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准确地模拟实际问题,从而解决与数学相关的问题;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知识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思考;2.新知:介绍数之间的关系,包括“组成3”、“充分3”、“比3”,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概念;3.练习: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之间的“组成3”、“充分3”、“比3”三类关系的理解与应用;2.实际情境中数学问题的模拟和解决;3.相关思维方法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之间的“充分3”、“比3”的理解和应用; 2. 如何根据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融合教学法”,既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具体方法如下:1.导入情境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经验,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
2.讲解法:通过举例子、比较法等方式,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合作探究法:通过分组活动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让学生回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B. 新知1.介绍数之间的“组成3”、“充分3”、“比3”三类关系,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让学生通过例子,逐步理解掌握数之间的这些关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3 练习十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3 练习十一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较为熟练地准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正确地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够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练习十一。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由教师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及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判断方法;2.示范法: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讨论,在合作中学习;五、教学过程1.导入1.借助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来导入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2.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并写在黑板上; 3.找出多数学生选择的食物,并在黑板上标注出最多、最少的学生选择的食物;2.理解1.引导学生观察标注后的数字,问学生这些数字代表什么;2.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说明它们的意义和用法;3.临近数的比较:引导学生将标注的数字两两相邻组合,学会比较大小关系;4.练习题目1:将题目放在课件上,讲解题目的意思,并通过范例展示;3.运用1.练习题目2-8: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互相交流讨论;2.考察:教师将几道题目放在黑板上,让学生逐一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答案的正确与否;六、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激发家长和老师的更多思考;2.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频繁,能够较好地保持学生积极性,范例和练习题带有浓厚的生活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3.通过教学评估,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而进行针对性地练习和提高。
二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十一教案 苏教版
练习十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一第1—6题。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诀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一、乘除法练习1、练习六十一的第1题学生集体背诵口诀。
2、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
3、第3题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
4、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出示:7×()=()先让学生填,反馈后: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
出示( 1 )÷( 7 )=7 ?让学生辨析,纠正。
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第5题。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练习十一(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的练习十一第7-10题。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
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2、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对比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区别?并具体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第9题。
着重引导学生学生理解“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这一条件的含义。
借助实物演示加以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4、第10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重点搞清楚右边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
二、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练习十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一第1—6题。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诀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一、乘除法练习1、练习六十一的第1题学生集体背诵口诀。
2、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
3、第3题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
4、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出示:7×()=()先让学生填,反馈后: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
出示( 1 )÷( 7 )=7 让学生辨析,纠正。
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第5题。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练习十一(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的练习十一第7-10题。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
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2、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对比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区别并具体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第9题。
着重引导学生学生理解“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这一条件的含义。
借助实物演示加以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4、第10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重点搞清楚右边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
二、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反思:。
《练习十一(1)(第3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十一(1)(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加减法口诀口算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应用加减法;
3.能够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巩固加减法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15分钟)
1.讲述生活中加减法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的重要性;
2.反复口诵加减法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3.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演算,加深理解。
2. 拓展(30分钟)
1.给学生出题,让学生一一上台展示口算的能力;
2.转换加减法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灵活运用;
3.利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巩固已学知识。
3. 巩固(15分钟)
1.设计巩固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辅导薄上布置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对作业进行点评,回答学生提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加减法口诀的熟记;
2.灵活应用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加减法的灵活应用;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案例法;
3.课堂讨论法;
4.游戏法;
5.课外拓展法。
五、课时结束语
本节课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加减法的运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善于灵活运用加减法,成为数学小达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十一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苏教版
练习十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一第1—6题。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诀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一、乘除法练习1、练习六十一的第1题学生集体背诵口诀。
2、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
3、第3题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
4、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出示:7×()=()先让学生填,反馈后: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
出示( 1 )÷( 7 )=7 ?让学生辨析,纠正。
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第5题。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练习十一(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的练习十一第7-10题。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
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2、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对比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区别?并具体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第9题。
着重引导学生学生理解“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这一条件的含义。
借助实物演示加以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4、第10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重点搞清楚右边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
二、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