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流体力学教案2011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教案

流体力学教案

继续教育学院教案院(系):土木建筑工程系0 绪论(共0.5学时)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A、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从事水利工程的科技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流体力学?激发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兴趣,学习流体力学的方法以及对上课、作业等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流体力学的任务及应用领域。

B、基本要求:了解流体力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了解流体力学的应用,了解流体力学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A、重点: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密度与重度、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质量力与表面力。

B、难点:连续介质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质量力与表面力3.本章教学进程A、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流体力学课程总体安排,学习要求;流体力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学习流体力学的意义;(25分钟)B、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C、辅助手段教师讲授4.本章思考题无1 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共1.5学时)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A、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理论和流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以及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的两种形式。

B、基本要求: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易流动性、密度与重度、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表面张力特性、汽化压强特性;掌握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的两种形式:质量力与表面力。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A、重点: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质量力与表面力,单位质量力。

B、难点:连续介质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质量力与表面力3.本章教学进程A、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1 液体的基本特征及连续介质的概念;(10分钟)§1-2 液体的密度和容重;(5分钟)§1-3 液体的粘滞性;(35分钟)§1-4 液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5分钟)§1-7 作用在液体上的力;(20分钟)B、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C、辅助手段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章思考题1-1,1-2,1-32 水静力学(共6学时)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A、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静水压强的两个重要特性、液体平衡微分方程,等压面,掌握重力作用下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

《流体力学》教案第一章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

《流体力学》教案第一章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

前言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门重要分支。

它是运用力学中的基本规律,研究流体平衡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这门课侧重于流体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而对于我们专业来讲,则主要是研究流体力学中的不可压缩流体的平衡及运动规律部分,因为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有关水面舰艇、潜艇及鱼雷的运动问题,都是在海水中进行的,而我们一般认为海水的密度为常数,即海水为不可压缩流体。

关于流体的压缩性(可压或不可压),我们在下一节中再详细阐述。

下面就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它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等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说明。

1、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流体力学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人类最早对流体的认识是从供水、灌溉、航行等方面开始的。

例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及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是劳动人民利用流体的知识去改造大自然的光辉范例。

在流体力学领域中,最早的一部科学著作是公元前250年由阿基米德所著的《论浮体》,书中精确的给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但在这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流体力学几乎没有什么显著进展。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到十七世纪末流体力学又有了许多成就,托里拆利的孔口出流公式、巴斯卡原理、牛顿内摩擦定律等都是当时在流体力学领域内取得的成就,但这些成就都是离散的,孤立的,还不足以使流体力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

流体力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是开始于十八世纪伯诺利(D.Bernonlli)方程和欧拉(L.Euler)方程的建立,十九世纪初期和中期,纳维埃(L.Navier)和斯托克斯(G..G..Stocks)发表了非常著名的粘性流体的运动方程式(即N-S方程)。

十九世纪末,雷诺(O.Regnolols)发现了流体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流动状态,即层流和紊流。

二十世纪以来,这门科学的发展很快,库塔(W.M.Kutta)和儒可夫斯基(H.E.Joukowski)发表了机翼的升力理论,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普朗特(L.Prardtl)提出了边界层理论,这些理论对流体力学开始脱离经典式的理论研究而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起着很大的作用。

流体力学教案

流体力学教案

流体力学教案
流体力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流体的定义和特性;
2.掌握流体力学的力学规律;
3.理解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流体的定义和特性;
2.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3.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流体的定义和特性,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2.难点: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对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讲解;
2.案例法:教师选取具体的工程案例,演示流体力学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流体的定义和特性;
2.讲授新课:讲解流体的定义和特性,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3.巩固练习:让学生分析具体的流体问题,计算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力学规
律;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总结流体力学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
1.评价方法:考试、作业、课堂表现;
2.设计评价策略:设计考试题目,检测学生对流体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流体力学授课教案

流体力学授课教案

流体力学授课教案(32)
总体说明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流体运动与平衡规律及其在工程上的简单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介绍流体的平衡与运动规律、后半部分介绍其工程应用。

通过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流体平衡与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了解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提高对流体运动的认识,为解决将来工作上的流体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与本课程同时开设的相关专业基础课有:材料力学
课程总学时32时,包括实验4学时。

教学方式:讲堂讲授、实验教学、课堂讨论等,以课堂讲授为主。

考核方式:考查,总成绩评定中,闭卷成绩占70%,实验、平时作业占30%。

实验课:学生自由组合按组实验,由实验指导教师评定实验成绩。

答疑时间:每周一次固定时间以及电话随时答疑。

具体安排
课程名称:第1次课
课程名称:第2次课
课程名称:第3次课
课程名称:第4次课
课程名称:第6次课
课程名称:第7次课
课程名称:第8次课
课程名称:第9次课
课程名称:第11次课
课程名称:第12次课
课程名称:第13次课
课程名称:第14次课机动课。

流体力学-教案 )

流体力学-教案 )
难点:紊流的特征
讨论
练习
作业
安排作业3题,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参考资料
同前
教研室主任的审批意见
教学内
容要点
1、水头损失及其分类
2、水流的流动型态、紊流的运动特征
3、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4、局部水头损失计算
教学
后记
周次
第7~8周
授课时间
6学时
章节
名称
第6章实际(粘性)流体的动力学基础
§6-1粘性流体运动的两种形态
§9-3明渠流的两种流态与佛汝德数
§9-4明渠恒定非均质渐变流的微分方程
§9-5明渠恒定非均质渐变流水平面曲线的计算
§9-6堰流
授课方式
理论课(√)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明渠流的流态及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的计算。
教学
方法
选择以下方面:
教师讲授(√)
教学
重点
选择以下方法:
教师讲授(√)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恒定均匀流的沿程损失。
难点:恒定均匀流的沿程损失。
讨论
练习
作业
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参考资料
同前
教研室主任的审批意见
教学内
容要点
1、水头损失及其分类;
2、水流的流动型态、紊流的运动特征;
3、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4、局部水头损失计算。
教学
后记
周次
第8~9周
§8-4管网计算基础
授课方式
理论课(√)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有压管流的特点;理解自由出流、淹没出流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孔口和管嘴出流的水力计算。

流体力学教案

流体力学教案

流体力学教案
以下是一份以流体力学教案为主题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一些常见流体现象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流体的性质、伯努利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对复杂流体现象的理解和应用伯努利原理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流体力学。

大家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流体呀?
生:水、空气。

师:对啦,那我们就来看看流体都有哪些特点。

(展示课件,讲解流体的性质)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这个实验能说明流体的什么性质。

(进行实验操作)
生:哇,好神奇!
师:这就体现了流体的一个重要性质。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伯努利原理。

(详细讲解伯努利原理)
生:老师,这个原理有点难理解呀。

师:别着急,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比如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就是因为这个原理。

(结合例子讲解)
师:那大家来分析一下这个现象是怎么回事,用伯努利原理。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生:我知道啦!
师:很好,那我们再巩固一下。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学生对流体力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一些复杂概念的讲解上还可以更细致,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实验的设计也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一)一、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培养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流体的定义和分类。

2. 流体静力学原理:帕斯卡定律、压力与深度关系。

3. 流体动力学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流速与压力关系。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流体容器、压力计、流量计、计时器、尺子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将流体容器放在水平位置,连接压力计、流量计等器材。

b. 测量静态压力:记录不同位置的压力值。

c. 测量动态压力:改变流体速度,记录不同位置的压力值。

d.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原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液体喷溅。

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后期分析。

五、实验报告要求1. 描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列出实验数据,包括静态压力和动态压力值。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原理。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二)六、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的两种形态:层流和湍流。

2. 探究流体流动形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实验原理1. 层流与湍流的定义及特点。

2. 雷诺数的计算公式及意义。

3. 流体流动形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八、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流体容器、尺子、摄影器材、计算器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将流体容器放在水平位置,连接相关器材。

b. 观察并记录层流和湍流的特征。

c. 测量流体速度,计算雷诺数。

d. 改变流体速度,重复步骤b和c。

e. 数据处理:分析流体流动形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九、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液体喷溅。

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后期分析。

十、实验报告要求1. 描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流体力学基础教学教案

流体力学基础教学教案
流体力学基础教学教案
XX,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安排
教学评价与反馈
目录
添加章节标题
1
教学目标
2
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对流体力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能够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按时完成、正确率等。
评分标准: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包括答案正确性、解题过程、书写规范等。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并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逻辑性。
参与讨论: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合作性和创新性。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性。
课堂纪律:评价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包括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目标,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目。
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如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等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流体、流场、流体力学方程等
理解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和流体运动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和流体运动学的基本计算方法,如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
理解流体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如流场、流线、流函数等
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流体力学案例

《流体力学(水力学)》课程教案

《流体力学(水力学)》课程教案

《水力学》复习重点(本)第一章绪论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使学生了解水力学的任务及应用领域,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理论和流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以及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的两种形式。

基本要求: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易流动性、密度与重度、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表面张力特性、汽化压强特性;掌握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的两种形式:质量力与表面力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密度与重度、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质量力与表面力难点:连续介质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质量力与表面力第二章水静力学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使学生理解静水压强的特性、液体平衡微分方程,掌握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液柱式测压计的基本原理,最终能熟练计算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基本要求:理解静水压强的特性,理解液体平衡微分方程,压强的表示方法、压强的计量单位、液体的相对平衡;掌握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掌握液柱式测压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并能熟练计算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静水压强的特性、液体平衡微分方程、液体的相对平衡、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液柱式测压计、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难点:液体平衡微分方程、液体的相对平衡、差压计、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第三章、第四章水动力学及其理论基础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使学生理解连续性微分方程、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掌握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与实际液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

基本要求:理解连续性微分方程、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牢固掌握,并灵活应用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与实际液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连续性微分方程,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与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技能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从工程实践中简化出来的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从事技术工作、拓展新知识、进行涉及流体的科学研究以及解决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掌握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分析方法,了解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熟悉流体运动的数学描述和几何表示方法。

培养学生对流体微团运动变形的分析能力,熟练运用连续方程求解简易模型的流体特性。

具备在机械设计领域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的能力。

1.2 掌握雷诺运输公式,根据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推导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微分和积分形式;熟悉理想流体运动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积分和微分形式。

通过这些知识,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和测控方面的实际技能,确保他们能够运用流体力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2:2.1 熟悉流体力学中的量纲分析方法和动力相似分析方法,了解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索流动过程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量纲分析和动力相似理论解决简单流动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流体力学原理,识别和提炼机械产品设计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2掌握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明确湍流的概念;掌握圆管湍流运动特性和管道阻力的计算,以及流体的阻力和阻力系数的计算;借助流体力学实验,具备机械工程中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提炼和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3:掌握流体力学相关实验,了解现代流体力学模拟技术的最新动态,了解主流计算流体力学(CFD)工业领域的应用;能针对具体的机械工程专业中的流体力学问题,开发或选用合适的计算软件、仿真软件等进行模拟和预测。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具体描述各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流体力学备课教案

流体力学备课教案

流体力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流体力学的常用计算方法和公式;3. 能够应用流体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a. 流体的定义和分类b. 流体的性质和特点c.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2. 流体静力学a.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b. 压力的传递和压强的分布c. 浸没体和浮力的原理d. 大气压力和气压计的原理3. 流体动力学a. 流体流动的基本特性和描述方法b. 流速和流量的计算c. 流体动力学方程和伯努利定律d. 管道流动和流速分布4. 流体阻力和管道设计a. 流体阻力的产生和计算b. 管道布局和损失系数的确定c. 管道直径和流速的关系5. 流体力学实验a. 流体静力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b. 流体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c.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三、教学方法1. 前导知识导入:通过讲解流体的一些常见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2. 理论讲解:结合教材,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重点解释概念和原理,给出实际应用案例。

3. 数学模型建立:通过例题演示,引导学生建立流体力学问题的数学模型。

4. 计算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5. 实验操作:设计流体力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流体力学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7. 总结归纳:每节课结束时,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平时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3. 小组讨论表现:对小组讨论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积极参与和合理争论。

水利流体力学教案2011

水利流体力学教案2011

Fluid Mechanics (Hydrodynamiacs only)1 Introduction1.1 流体力学的研究任务及工程应用自然界物质以液、气、固三种物理状态存在,前两种称之为流体,流体占据地球空间环境的最大部分,大气圈是地球生态环境的最前卫保护者;地核大部分是高压高温的岩浆,其运动极大地影响着地球本身的“体型”和“健康状况”;在常视为固体的地壳内蕴藏的大量矿藏也有相当部分的流体态;就连人类活动的地表也以大约“三山、六水、一分田”组成,大气-海洋-陆地以太阳为能源构成地球环境内的最大的空调系统,保证了地球生命的生存条件。

人类身体本身就是体内充满流动的生命体,人类活动及牵涉到的各种工程、机械的流体流动问题更是不胜枚举。

不言而喻,流动是生命的重要支撑,了解流体流动规律关系到生命的生存及生存质量。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科学。

大多数技术领域都涉及流体力学问题,围绕力、能量作用下动量、质量、热量的输运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类。

(1)作用力问题(2)过流能力问题(3)机械能、机械能损失及机械效率问题(4)机械能消耗问题(5)流动分布及运动学问题(6)多孔介质内流动问题(7)润滑问题(8)传热、传质问题(9)流固耦合振动问题1.2流体力学的历史发展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在生活活动中利用对流动的感性认识结果解决流体流动问题,如浆与帆的运用、利用箭尾羽毛帮助射准目标等。

通过感性认识的积累逐步使流体力学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大体经历了以下阶段。

1.2.1萌芽阶段(17世纪以前)人类较普遍地认识流体运动是由防洪、灌溉、航运等实践活动兴起的,中国人民在科学实践中表现出聪明的智慧,传说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说明我国古代已有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秦代,在公元前256-前210年间便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三大水利工程,特别是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四川岷江都江堰,至今仍发挥排洪、灌溉功能,并在原型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原则,至今仍是重要的治河理论。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一)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自循环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6.恒压水箱;7.测压计;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测压点; 12.毕托管 13.实验流量调节阀。

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截面。

可以列出进口截面(1)至截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W i hg g p Z g g p Z i i i -+++=++12222111νρνρ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截面的测压管中读出g p Z ρ+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再调节阀13开度1~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液面降到标尺最低点为限,按第4步重复测量。

五、实验结果及要求:1、把有关常数记入表2.1。

2、量测(g pZ ρ+)并记入表2.2。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绘制上述结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轴向尺寸参见图2.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2.2上)。

流体力学基础教学设计

流体力学基础教学设计

流体力学基础教学设计前言流体力学作为物理和工程学的核心分支,研究的是流体运动和流体力学现象。

流体力学基础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理解各种液体和气体流动现象、掌握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方程以及应用流体力学理论解决工程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流体力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旨在帮助教师设计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

课程目标本流体力学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流体运动基本概念和实验手段•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原理和方程•掌握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和方程•学会应用流体力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流体力学基础概念•介绍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液体和气体基本物理性质介绍•流体运动基本概念介绍第二部分: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基本原理介绍•流体静力学方程介绍•静力学压力分布和浮力原理讲解•应用静力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分析第三部分: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介绍•流体动力学方程介绍•流体动力学基本定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介绍•流体运动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介绍•应用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分析第四部分:流体实验技术•常用流体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介绍•流体力学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介绍•流体力学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介绍教学方法本流体力学基础课程采用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学生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中非常注重推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来引入相关的知识点,并结合数学和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进行理论讲解;•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并了解相应的应用。

•学生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并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学生自学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具体理论内容。

评估方式本流体力学基础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由考试、作业和实验三部分组成。

其中:•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考试形式可以采用笔试或上机测试等。

流体力学基础公开课教案

流体力学基础公开课教案

流体力学基础公开课教案一、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流体的力学性质、运动规律以及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本公开课将介绍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流体力学的初步认识。

本课程将从流体的性质和流体静力学开始,逐步引入流体动力学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和数学推导,帮助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二、流体的性质1. 流体的定义与特点流体是指能够流动的物质,包括液体和气体。

与固体不同,流体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因此流体具有流动性和可变形性。

2. 流体的密度和压力密度是流体单位体积的质量,用ρ表示。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用P 表示。

密度和压力是流体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流体的状态方程给出。

三、流体静力学1. 流体静力学基本原理流体静力学研究的是静止的流体,它的基本原理是平衡条件和压力传递原理。

平衡条件要求流体内部各点的压力相等,压力传递原理则说明在静止的流体中,压力沿着流体中的任意一条线是均匀的。

2. 流体的压强和压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用p表示。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强,用P表示。

流体的压力与深度、密度以及重力加速度有关,可以通过公式P = ρgh计算。

四、流体动力学1. 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包括流体的速度、流速、流量等概念。

流体的速度是指流体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位移,用v表示。

流速是指流体通过某一截面的流量与截面积的比值,用V表示。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流体质量,用Q表示。

2. 连续性方程和质量守恒定律连续性方程是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之一,它描述了流体在连续流动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是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要求在流体运动过程中,质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

3. 动量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律是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之一,它描述了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动量的变化。

《力学》第十一章 流体力学教案

《力学》第十一章 流体力学教案
教学时数:6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流体静压强的概念及在重力场中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规律。
(2)要求掌握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并能用以解决稳定流动时的一般问题。
(3)掌握流体的动量和角动量及粘性流体的运动。
(4)对固体在流体中受到的阻力作一般介绍。
教学重点:
流体的静压强,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粘性流体的运动,固体在流体中收到的阻力
特例:液体在均匀重力场中的压强分布。
w为单位体积流体之重力 , 即体积力密度.
y
(1)不同高度两点: w g
p0
dp wdy gdy
p2 dp y2 gdy
p1
y1
p2
p1
y2 y1
gdy
y2 h p y1
O
视液体不可压缩和 = 常量 p2 p1 g( y2 y1)
液面敞开、深度为 h 处的压强: p p0 gh
2.流线与流管
流线——曲线上的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和位于该点处流体微团的速度方向一致.流线不会相交.
v v1
2
v3
12 3
流管——流线围成的细管.
一般流线分布随时间改变,流迹并不与流线重合.
二、 定常流动
空间各点流速不随时间变化称定常流动v .
v(
x,
y,
z)
在定常流动中流线分布不随时间改变,流线与流迹相重合.
即:与体积力垂直的曲面上相邻两点压强相等 .
推论:与体积力垂直的曲面上各点压强相等 .
等压面——压强相等诸点组成的面,等压面与体积力互相正交.
沿 Oy 方向平衡方程 ( p Δp)ΔnΔl pΔnΔl wΔyΔnΔl 0
取无穷小量 dp wdy
dp w, d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luid Mechanics (Hydrodynamiacs only)1 Introduction1.1 流体力学的研究任务及工程应用自然界物质以液、气、固三种物理状态存在,前两种称之为流体,流体占据地球空间环境的最大部分,大气圈是地球生态环境的最前卫保护者;地核大部分是高压高温的岩浆,其运动极大地影响着地球本身的“体型”和“健康状况”;在常视为固体的地壳内蕴藏的大量矿藏也有相当部分的流体态;就连人类活动的地表也以大约“三山、六水、一分田”组成,大气-海洋-陆地以太阳为能源构成地球环境内的最大的空调系统,保证了地球生命的生存条件。

人类身体本身就是体内充满流动的生命体,人类活动及牵涉到的各种工程、机械的流体流动问题更是不胜枚举。

不言而喻,流动是生命的重要支撑,了解流体流动规律关系到生命的生存及生存质量。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科学。

大多数技术领域都涉及流体力学问题,围绕力、能量作用下动量、质量、热量的输运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类。

(1)作用力问题(2)过流能力问题(3)机械能、机械能损失及机械效率问题(4)机械能消耗问题(5)流动分布及运动学问题(6)多孔介质内流动问题(7)润滑问题(8)传热、传质问题(9)流固耦合振动问题1.2流体力学的历史发展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在生活活动中利用对流动的感性认识结果解决流体流动问题,如浆与帆的运用、利用箭尾羽毛帮助射准目标等。

通过感性认识的积累逐步使流体力学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大体经历了以下阶段。

1.2.1萌芽阶段(17世纪以前)人类较普遍地认识流体运动是由防洪、灌溉、航运等实践活动兴起的,中国人民在科学实践中表现出聪明的智慧,传说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说明我国古代已有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秦代,在公元前256-前210年间便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三大水利工程,特别是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四川岷江都江堰,至今仍发挥排洪、灌溉功能,并在原型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原则,至今仍是重要的治河理论。

中国人最早制造出原始的冲击式水轮机,利用水动力和水力机械提水,碾米、磨面、鼓风等。

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较西欧约早一千多年。

早在北宋(960-1126)时期,就在运河上建成了真州船闸,而航运较先进的荷兰到十四世纪末才出现同类船闸。

明朝的水利家潘季训(1521-1595)提出了"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和"借清刷黄"的治黄原则,并著有《两河管见》、《两河经略》和《河防一揽》。

清朝雍正年间,何梦瑶在《算迪》一书中提出流量等于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方法。

虽然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使古代科学技术取得过全球一流的辉煌成就,但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闭的封建统治社会,大多数统治阶级不重视科学,特别是由于近代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使中国人民长期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致百业不振、国大而力衰;另一方面在科学理论上缺乏有效的符号推理系统,对自然科学定量描述极为不便,难以将普遍适用的理论系统地向纵深演绎。

西方学者认为流体力学理论始于公元前200多年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论浮体”一文,但是形成流体流动规律系统理论只有在牛顿(1642~1729)经典力学理论之后才是可能的,在此以前的所有成就为创建系统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库。

1.2.2 理论创建阶段(18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入18世纪已积累大量的流体力学问题,迫切需要能够普遍加以解决的系统理论,而且以牛顿为奠基人的经典力学理论已经确立,微积分理论已较完备,在此前提下以柏努力(Bernoulli)、欧拉(Euler)、拉各朗日(Lagrange)等为代表人物的一批数学家,建立了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今天称之为古典水动力学或经典流体动力学(classic fluid mechanics)。

但由于经典流体动力学忽略了粘性不能解决与阻力相关的实际问题,且数学处理极为复杂,而解决实际问题依赖实验观察,(著名的谢才定律是这一时期通过河流观测得到的),很多人干脆把流体力学称之为实验水力学,它与经典流体动力学独立并行发展。

1.2.3 发展成熟阶段(19世纪)考虑阻力是全面解决流体流动问题的核心,流体运动阻力源于粘性,进入19世纪,以科希(Cauchy)、拉普拉斯(Laplace)、亥姆霍慈(Helmholtz)为代表的数学家们继续完善了理想流体运动的理论,建立了涡动力学基础;纳维(Navier)、司托克斯(Stokes)、泊桑(Poisson)、圣维南(Saint-Venant),雷诺(Reynolds)、布辛涅斯克(Bussinesq)等一大批物理力学家建立了粘性流体力学系统理论,瑞利(Raileiph)提出了量纲和谐原理,雷诺对紊流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并首次使用雷诺数和佛汝德数,这在后来引出相似理论的雷诺相似和佛汝德相似律,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一是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相辅相成,二是系统地建立了完备的流体力学理论框架,标志着近代流体力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成熟。

1.2.4 现代发展虽然建立了完备的流体力学理论体系,但由于流体运动的复杂性,理论分析极为困难,进入20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特别是叶轮机、航空飞行器的出现,促进了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运河及航运的发展促进了水动力学的发展,阻力计算仍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同时希望在预见流体流动时减少对经验的依赖性。

1904年普朗特(L Plantdl)建立了边界层理论,为现代流体力学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1914年白金汉(Buckingham)提出了π定理,为量纲分析理论奠定了基础,随着声、光、电技术的发展,使20世纪30年代后科学家相继发明了热丝流速仪、热膜流速仪,实现了对紊流速度的测量;并逐步建立了以科尔莫格洛夫(Kolmogluov)、泰勒(Taiylor)为代表的现代紊流统计理论,周培源提出了紊流矩封闭模式。

50年代后激光和超声波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实现了流速的无干扰测量。

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流动测量无论是测量技术还是数据处理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摄影和数字信息技术结合使人们借助PIV(粒子图象速度仪)实现全流场瞬时流速测量,使人们了解到更为精细的流动结构。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依赖电子计算机的数值方法得以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计算流体力学,借助丰富的紊流模型对工业技术的流动问题进行有效的预测。

到20世纪末,虽然人们已不再受大多数工程技术中流体力学问题的困惑,但更尖端的科学技术、更严峻的自然科学问题要求人们对流体流动的了解更为精细,不幸的是人类对紊流机理尚未完全了解,很多问题尚待解决,紊流(又称湍流)成为公认的经典力学的最后一道难题。

研究紊流机理彻底解决所有流体力学问题寄希望于21世纪。

1.3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质点模型:质点没有大小只有质量流体微团模型:在几何上可将流体微团理解为微分元素,在物理上可将流体微团理解为微观上看这个尺度为无穷大,但在宏观上看这个尺度又足够小(无穷小)的一团流体。

把流体抽象为无穷多流体微团的无缝隙连接,这就是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流体微团的绝对界限尺寸,如1mm 3的水包含1020个水分子,而1厘米3空气在标准状态下(0o C ,1个大气压)则含有2.7×1016个分子,现代流体测量最精确的线尺度很少小于0.01mm ,除十分稀薄气体外,如此小尺度的流体团仍包含足够多的分子表现分子运动的统计性质。

1.4流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1)流体的易流动性(2)流体的惯性与万有引力特性 (3)流体的粘性 (4)流体的可压缩性(5)液体的表面张力特性 (6)液体的汽化特性本课程限于讨论不可压缩(Incompressible )粘性(viscous )流体。

1.5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具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具有多样性,为便于论述,按力作用的特征分为两大类:质量力(又称体积力)和表面力。

1.5.1 表面力表面力的作用特征:作用点在流体面(厚度为分子量级)上,大小与作用面面积成正比,方向与面的正(外)法线方向成某一夹角。

如图1-2所示,S np dS dF =(1.5-1)n p为单位面积上的表面力,一般与面的法线方向不重合,实用中多需分解(详见第三章)。

1.5.2 质量力质量力的作用特征:作用点在所考虑的流体部分的质心,大小与质量大小成正比,方向依不同受力方式而定。

令f为单位质量上作用的力,称作单位质量力,则质量为dM 的流体微分体积dV 上的质量力表为:M dF f dM f dV ρ==,有单位质量力向量f 的正交分解:M x y z d F f i f j f k f iX jY kZ dM==++=++(1.5-2)流体体积V 上作用的总质量力为: M VF f dV ρ=⎰⎰⎰(1.5-3)有两种常见的质量力:万有引力和惯性力,如:地球引力,即地球上的重力。

在如图1-2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重力方向向下,单位质量重力-g ,给定体积的重力矢是常矢量:,M M()dV ()dF dG kgdM g F G k gV ρρ-==-===(1.5-4)惯性力:由F ma =∑ ⇒ 令:I F m a =-( D ’Lambert 原理),0F ma -=∑ ⇒I 0F F +=∑ 将I F纳入F ∑ ,F ma =∑ ⇒(理论力学中的动静法) 0F =∑称I F ma =- 为惯性力,大小为ma,方向与加速度反向。

若从力的定义理解,惯性力不是力(无施力者),是物体运动的力当量,仅仅是把它当成力,或者说是:视在力(看成是力)。

由/I I f F m a ==- ,单位质量惯性力为负加速度。

由此也可看出单位质量力与加速度单位相同(因为二者量纲相同)。

1.5.3 有势质量力若质量力有势,则称之为有势质量力,这是质量力中一特殊子类,定义如下:若质量力有势,则存在一标量函数П,使单位质量力f的各分量可表示为:,,X Y Z x y z∂∏∂∏∂∏==∂∂∂=--- (1.5-6) 或:()()f grad ij k x y z∂∏∂∏∂∏∇∏=-∏=-++∂∂∂=- (1.5-7) ,反之亦然。

其中:i j k x y z∂∂∂∇=++∂∂∂ (1.5-8)是矢量微分算子,称为直角坐标系中的Hamilton 算子。

将其作用于标量函数,就是该函数的梯度(gradient )。

称标量函数П为质量力势函数。

若已知单位质量力各分量,则:质量力势函数П可用下式积分求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