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敏感性
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
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道德教育是培养人们正确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培养公民道德素质、塑造社会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
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培养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道德规范、激发道德情感和注重实践。
培养道德意识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之一。
道德意识是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培养道德意识可以使人们在面临道德选择时能够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讲授道德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于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意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之二。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评价标准和取舍。
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使其在面对道德选择时能够坚守原则,不偏离正确道德轨道。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教育引导、榜样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勤奋努力、诚实守信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第三,强化道德规范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之三。
道德规范是社会对于人们行为的规定和要求,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强化道德规范可以使人们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避免违背道德原则的行为。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制定校规校纪、进行道德教育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学生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教育,使其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第四,激发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之四。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道德行为的情感反应,是人们内心的善良和同情心的体现。
激发道德情感可以使人们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注重实践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之五。
只有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起到道德教育的效果。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制定行为规范等方式,让学生将道德观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 分章节答案09
一、选择题 1.D 2.C 3.A 4.C 5.A 6.D 7.B 8.C 9.D 10.A 11.C 12.C 13.A 14.B15.D二、填空题 1.政治教育 2.社会德育 3.继承性 4.具体材料 5.心理健康教育 6.生活辅导 7.个体社会化 8.德育内容 9.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10.活动方式 11.受教修养 12.人格感化 13.记过 14.体谅模式 15.认知模式 16.道德两难三、简答题1 德育的意义有哪些?(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 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深度和广度;(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牲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
4、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5、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2)联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因此,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以期对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事业,而道德与法治课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置于教学的重要位置,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二、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将道德和法治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情感教育和案例分析道德与法治课注重情感教育和案例分析,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思考和分析,确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模式。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敏感性和同理心,引导他们理解和关心他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公共责任感。
四、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在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演讲、游戏等方式来进行知识传授和教育引导;可以组织班级议事会、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效果。
五、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不仅仅在学校中进行,还需要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紧密结合。
着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师德观
着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师德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师德观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德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体现。
通过积极践行师德观,教师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引导他们发展良好的品行和道德素养。
本文将探讨教师应如何着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阐述。
一、理论层面教师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师德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教师应以身作则,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将道德观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人生态度。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实践层面教师的师德观要通过实践活动来体现。
师德观不仅仅是口头的承诺,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首先,教师要注重道德教育的常规教育。
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来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比如组织道德讲座、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等。
其次,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
要关心学生的感受和需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生活、提供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最后,教师要注重模范引领。
教师是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榜样,只有自己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要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导向。
总之,教师的师德观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师德观,才能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传,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教育问题
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教育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快节奏、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这个变化的背景下,道德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价值观的多元化、道德行为的缺失和道德教育的急需。
首先,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差异愈加明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观念和原则。
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过去,道德教育主要以传统的宗教、家庭和学校为主要依托进行。
然而,现在,宗教的影响力减弱,家庭的种种变化使得父母的教育能力和责任感受到冲击,学校也面临着应试教育的压力。
这就要求我们将道德教育引入更为广泛的社会层面,涵盖更多的文化、宗教和价值观,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现代社会中道德行为的缺失愈加明显。
人们往往更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权益。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潮盛行,导致了许多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盗窃、欺骗、贪污和腐败等恶劣行为屡见不鲜。
这些行为的产生与现代社会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有关。
我们应该意识到,道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道德规范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
只有通过情感教育和责任教育,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和内化道德原则,并在日常生活中秉持高尚的道德行为。
最后,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需求迫切。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现代社会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如欺骗、暴力和犯罪等,这些问题直接与道德缺失有关。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致力于加强道德教育。
这需要从教育体制改革、家庭教育加强和社会教育广泛开展等多个方面入手。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于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和有贡献的社会成员。
总的来说,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我们需要从多元化的角度重新思考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的培养,推动道德教育从传统的宗教、家庭和学校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知情并重:培养中小学生道德敏感性的五个策略
训 练结束 个 后 的追踪研究显 示 ,他们 的过失行为 明显 改善 。
三 、学会 主动关 爱他 人
在 理 解 他 人 的 情 感 和 观 点 后 。 中小 学 生 需 要 把 对 自己
参 加 这 - iI 的 青 少 年 的 观 点 采 择 能 力 有 了很 大 的 提 高 . J练 I
和方式表达 出 自己的感受 ;预 测对方将如何 做出反应 。③
训练 中小学生进 行合理的情感 表达 。尤其在 三个 方面需要 加强训练 ,一 是同情的表达 ,比如当朋友考试失 利或者 家 庭遭 遇不幸时能够 对朋友说或做什 么 ;二是消极情 感 的适 宜表 达 ,既要不压 抑又要不伤害其他人 ;三是情感 的快速 抉择 能力 ,在来不及 理性思考合理 的情 感表达方 式时如何 习惯性地恰当表达 自己的伤心或者生气等。
其 中.可 以采取什么行动 ,以及 可能引发什么反应 与结 果。
从 本 质 上 来 说 .道 德 敏 感 性 是 认 知 与情 感 的 交 互 作 用 ,是 道 德 行 为 产 生 的心 理 前 提 。在 很 多 情 况 下 , 中小 学 生 之 所 以不 能 做 出道 德 行 为 ,正 是 由 于对 道 德 事 件 不 敏 感 或 对 事 件 不 理 解 ,也 就 是 缺 乏 道 德 敏 感 性 。 因 此 , 培养 中小 学 生 的道 德 敏 感 性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笔 者 认 为 , 中小 学 生 道 德 敏 感 性 的 培 养 应 该 采 取 知 情 并 重 的 方 法 ,可 以从 以 下 五 个 策
”
— —
步 。理 解 情 感 包 括 认 识 自 己 和他 人 的 需 求 和情 感 . 即情
感 内省和人 际情 感觉知 。表达情 感需 要考 虑时机 和方式 . 是 社 会 化 的 重 要 方 面 。理 解 和 表 达 情 感 对 于人 际 交 往 是 必 备 的 ,尤 其 是 在 面 临道 德 问 题 和 道德 冲突 时 。 要 培 养 中 小 学 生 的理 解 情 感 能 力 ,首 先 要 使 他 们 准 确
从道德敏感性问题看生命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一
、
道 德 规 范 与 道 德 教 育 的 两 个 层
性特征 和权威 约束 力来看 ,伦 理学关 于 道德原 则 和伦 理规 范 的研 究需要 侧重 其
面 :知识 性 ( 可理 解 性 )和 规 范 性
在传统 道德 哲学研 究 中 ,研 究者 往 往集 中于道德原 则与 规范 的普遍 性和 不 偏倚 性 ,因而 总是 聚焦于道 德原 则或 伦
在 于 ,不 论 是 对 于 伦 理 学 理 论 研 究 来 说 ,
康 德 曾将道 德世 界 分 为两 个 层 次 , 第 一个层 次能够 得到严格 的辩护 ,因为 它 同理性生 活的观 念联 系在一起 ,而第 二 个层 次 同一 种 同情 观念 联 系在一 起 。
这 实 质 上 也 可 以理 解 为 就 是 道 德 原 则 和
德教育理论研究和认识方面 的缺陷 。 而 道德原 则或伦 理规 范 的根本 特征 在于 其规范 性 ,这根源 于道德 原则 和伦
理 规 范 的行 动 指 导 功 能 和 意 义 。 “ 范 ” 规
~
还 是对于 道德教 育实践 来说 ,一个 行动 者可能在种 种道德情境 中做很好 的推 理 , 支 持以最 严格 的不偏倚 性标 准去检 验他 的法则与 道德原 则 ,并 在慎思 当中驾轻
以某种 方式 成为一 个行动 者 的动机 ,其
【 关键词 】 道德
敏 感性
知识性
规 范性
中突 出的方 面就是 相对 于行动 者的权 威 性 和约 束性 。因 而规 范性 具 有实 践 性 、 应该性 和第 一人称 性 的特 征 ,理解 规范 性的 根本特 征和要 求 ,是 把握 伦理道 德 规范本质以及道德教 育根本方 向的前提 。 从道 德原 则要求 与伦 理规 范的规 范
辨析题
1.实验情境最适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的敏感性。
2.“仁义礼智信,非由外烁也,我之固有也”的观点是属于环境自发影响论。
3.惩罚具有教育意义4.德育即道德的教育目的5.道德说理根本依据是道德判断。
P1586.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途径P1787.道德事件可以而且必须根据善恶标准进行评价,而纯粹的政治事件、礼仪事件等却不可以从善恶上加以评价。
P108.非结果论强调道德规则具有普遍性,没有例外。
P1629.非行动性解释,不必根据学生是否习得某种行为倾向来讨论道德是否可教。
P9010.美德学习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学习,其核心或根本是态度学习。
P7511.美德学习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学习,其核心或根本是态度学习。
P7512.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行为规范。
P1013.根据教育的这一专业的特性,又考虑到教育用语尤其特性,所以并不要求教师努力成为使用道德语言的专家。
P11414.学生因能力不足做错作业,这种错误是“道德错误”,属于道德领域。
P1115.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及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
P99 16.教师通常使用道德倡议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
常用的规范词如:应当、应该、必须等。
P11517.说服强调以说理方式使人心服,压服则用权威、权力、暴力、专制、威胁、恐吓等强制性手段迫使人。
P15618.学校是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
P5319.道德原则教育具有激励功能,道德规则教育具有约束功能和指导功能。
P10320.我国坚持“大德育”的传统,与当今世界的教育改革趋势不谋而合。
P821.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P1022.人的品德是个人内部状态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P4523.温和的道德相对主义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现代道德教育的转向,培养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力受到强调。
初中生德育心理及相应德育内容论文
浅议初中生的德育心理及相应的德育内容摘要:初中生的德育心理研究是针对初中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而展开的,针对初中生的德育心理研究能够为学校的道德教育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从学生内部心理进行了解,做出更科学的策略,提出科学的德育内容,实施科学的德育方法。
本文结合初中生的德育心理发展,阐述了在初中阶段学校的德育应把力量主要集中在道德判断力的培养上,有所侧重地进行道德教育,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心理;德育内容;道德判断力初中时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初中生的德育心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存在着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必要深入地了解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心理发展,抓住道德教育内容的不同侧重点,寻找德育的最优化。
一、中国教育环境下初中生德育心理的发展通过心理学与德育学的结合可以更有效地研究揭示品德发展各个阶段中的新质,依据品德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不同的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结合中国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年龄分段探讨初中时期的德育心理发展。
(一)、道德认知从自律到独立判断阶段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初中生阶段的道德发展不再是无条件服从权威,在自律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独立判断,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依据违背了合作精神而定义道德错误;能够设身处地地从犯错误者的角度去评定错误。
[1](二)、自我概念发展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技巧、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像其他事物一样的客观物体所作出的知觉和评价。
自我概念不仅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而且在面临重要任务时,能够调节、维持有意义的行为。
自我概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初中生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高峰期,而且又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转换,这都促成了这一时期学生自我概念的独特变化趋势。
论道德敏感性及其德育价值
象具有 独一 无二 的 ,并 且是 与难 以表达 的东 西相 吻合 ”。 摩 尔 、普 理查德 等直觉 主义者认 为人对 道德 真理 或道德 知识 的把握 是依靠 “ 觉 ”来 达 直 到 的 ,人 的 道 德 直 觉 是 一 种 “ 奇 ” 的 “ 神 官
道德 敏感 性是 对社会 环境 及他 人情感 、群体
能 ” ,它能 够帮 助道德 主体 直观地 认识 和把握 道
.
.
49. .
德真 理 。但直 觉是一种感 性 的直 观的把握 ,敏感 性是在直觉基础上的理性觉察和领悟 。 道 德敏感性作 为一种特 殊 的认 知能力 ,它实 质上是理性 认识成 果在直觉 方式 中 ,已作为一种 心理过程 而取得 了独立 的存 在与活动 的 ,能反 映
基础 上 的道德情 感 、道德 心理 和道德行 为 的综合 表现 ,是 人们对 道德 的价值 追求 和付诸 道德 行为
却 不能 向往 , 自己有 了不 良的行 为却不 想改 正 的 人 ,认 为这样 的人 过多 只会使 道德 的教 育 和 国家 的治理 变得异 常艰 难 。可见 对道 德敏感 性 的培养
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 甚至本质属 性 的能力 。它是
外界事 物 时 ,总是带 有情绪 、情 感 的。情绪 、情 感是人 对客观事 物 同 自己需要之 间关系 的反映 ,
是人对 客观事物 是否符 合 自己需 要而产生 的主观 体验 。人 的任何 活动都需 要情绪 、情感做 动力 ,
道德 活 动 尤 其 如此 。如 果 一个 人 的 道德 情 感 强
烈 ,那么他 对道德 活动 的敏 感性也就相 对强烈 ,
一
生 命主体在 道德经验 的基础上 ,以其对社 会道德 的概念和规 范的 内化 为前 提 ,对人 与万物 的道德 伦 理关系及其性 质 的整体 进行 瞬间直接把握 的一 种超越感 性和理性 的道德 体认方式 。体认作 为生 命主体直 接把握世 界的特殊 方式 ,它把 自我 和所
品德教育
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目录
概念
教程
分类
任务
社会主义
注意
传统型
展开
概念
教程
分类
任务
社会主义
注意
传统型
展开
编辑本段
概念
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
??道德教育图1
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编辑本段
教程
比较完整的道德教育过程,一般包括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确立信念和培养行为习惯等主要环节。与通常的知识教育相比较,道德教育具有广融性、同时性、多端性、重复性、强烈
人的素质一般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大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健心和学会创造。而教学生学会做人则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也是我国现行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把会议的主题定为"学会关心",关心全球命运,关心人类命运。但是,无论"学会"什么,最基本的落脚点还是"学会做人"。
生命教育思想品德的道德教育
生命教育思想品德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道德行为的过程。
而生命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旨在使他们成长为道德感强、责任心强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生命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生命教育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而生命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中注重对生命价值的教育。
首先,生命教育有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给予生命以尊重与关爱,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独特之处,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其次,生命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责任心。
在教育中强调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具备道德情感,懂得关心他人,感受别人的痛苦和快乐。
同时,生命教育还能激发学生的责任心,激励他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促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最后,生命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能够接受道德的熏陶和熏陶,增强道德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他们能够辨别善恶,明辨是非,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遵守道德准则和规范。
这使得他们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1. 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榜样,他们应该通过自身言行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品德观。
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2. 倡导关爱: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关爱活动,启发学生对他人及生命的关爱之情。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喜悦。
3. 培养责任心: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例如,开设志愿者课程,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践责任感;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4. 进行生命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通过讲授生命科学知识、修心养性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简答题
1.简述各层次德育的功能 P102(1)道德理想教育的激励功能(2)道德原则教育的指导功能(3)道德规则教育的约束功能2.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与西方德育内容有什么不同 P110(1)我国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西方学校德育内容仅限于道德教育。
(2)中西学校德育都有公德和私德教育内容,相对来说,中国重视私德教育,西方重视公德教育。
(3)中西学校德育均含理想、原则、规则三个层次的道德教育,相对来说,西方学校德育中道德规则和道德原则教育的比重较大,我国学校德育中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的比重较大。
(4)中西学校都重视知,情,行三方面的道德教育,相对来说,西方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思维能力,我国中小学更加重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我国学校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具有某些具体的美德,而西方学校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具有某些一般的道德精神。
3.“道德可教”的行动性解释和非行动性解释。
(P90)答:A、作非行动性解释,就不必根据学生是否习得某种行为倾向来讨论道德是否可教。
B、作行动性解释,学生就必须习得某种行为倾向或行为模式。
4.德育手段有哪些?试简述最经常性的教育手段和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P114、P125)答:1、德育手段主要有语言、榜样、情境、环境、体验、奖赏与惩罚等。
2、最经常性的教育手段是语言。
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运用道德词汇,向学生明确提出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有力地鼓舞、指导和帮助受教育者在道德上不断完善,最终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
主要有规范性用语、评价性用语和解释性用语。
3、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是榜样。
榜样的力量极为有效,榜样具有行为示范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行为示范、观察学习来向榜样学习。
其中榜样有教师树立的榜样与学生择定的榜样之分。
5.简述道德价值判断与道德义务判断的区别。
(P117)答:1、道德价值判断是对善良生活由什么构成/什么东西具有终极价值、应当追求什么、珍视什么、把什么传递给下一代的断言。
道德敏感性:概念理解与辨析
20世纪末,以Rest为代表的明尼苏达研究团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道德心理研究的新科尔伯格取向。
这一取向融合了该团队先前提出的模糊阶段、四成分模型、道德图式等一系列新的理论主张,在坚持道德认知的核心作用的同时,充分肯定了情感的重要性及其与认知的交互作用,试图把道德心理过程整合为一个整体,并据此建立道德干预的实施和评价框架。
在这些主张中,道德敏感性作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概念被凸显出来,并成为继道德判断之后道德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鉴于国内学界当前对该领域问题关注甚少,因此有必要从概念人手进行梳理、辨析,为深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四成分模型中的道德敏感性在Rest等人看来,道德行为背后所隐藏着的心理成分主要包括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道德动机和道德品性。
道德敏感性承担对情境的领悟和解释,是对情境的道德内容的觉察和对行为如何影响别人的意识,即敏感地认识到“这是个道德问题”。
其中,还包括对各种行为如何影响有关当事人的观点采择和移情,想象事件的因果链,或者还会虑及一些能适用于该情境的特定的道德规范或原则。
由此,Rest把道德敏感性定义为“觉察到某人可能要做或正在做的某事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人的幸福”,是一种对情境的解释能力。
该定义包括了三个基本的成分:1)存在着伦理情境(无论它显现与否);2)在某些方面影响自我和他人;3)(正在做的事或将要做的事)违背了社会准则。
从逻辑上看,道德敏感性显然是道德行为的起始端点,正如对问题的解决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道德行为也起源于个体对现实情境中某个道德问题的意识。
当然,四个成分在现实中并不一定以固定的时间顺序呈现,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反馈环路以及相互作用。
例如,个体对于什么在道德上是正确的理解和判断(道德判断)就可能会影响到个体对情境的领悟(道德敏感性);当个体意识到道德行为的成本和代价时(道德动机),还可能会采取防御性的方式,通过否认行为的必要性、否认个体的职责或重新解释情境(道德敏感性)以使自己做出其它可选择的行为。
朱小蔓:学校道德教育应重视学生情感的培育
龙源期刊网
朱小蔓:学校道德教育应重视学生情感的培育
作者: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8年第01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朱小蔓认为,道德知识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学科知识的学习,它更需要情绪敏感性的支持。
进一步说,任何道德学习都是在处理外部与个体间关系的过程中展开的,是在反复体认、感受和践行中展开的。
因此,道德教育需要重视情绪和情感机制的运用。
从个体生命角度来说,当人有人际情感信息的沟通、有恰当的情感应答关系时,才能产生诸如联系感、依赖感、安全感、对情绪反应的敏感性、同理心等,这些是形成德性品质重要的情感条件。
从个体道德发生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从认同价值、产生动机、激励行为,到最终形成人格,其间都需要借助情感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缺少爱与被爱的感受,道德的种子就不会苏醒和萌芽。
简言之,自尊是个体道德成长的起点,感受爱是道德发生的条件。
由这种基础性的社会性情感进一步发展,将衍生出道德情感,这是一个不断递升的过程,其中所包括的爱、相互信任、尊严等,是道德生长的重要土壤。
(来源:搜狐教育2017年11月3日)。
教育伦理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的原则
尊重学生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 主思考、自主选择和自主行动
。
强调价值引导
通过教师的示范、榜样和价值 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和道德观念。
注重实践体验
教育伦理的现代挑战
价值观多元冲突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教育 伦理面临如何在不同价值观间进
行平衡和引导的挑战。
技术发展伦理问题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关于公 平、责任和隐私等伦理问题的关注 。
教育公平与质量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教育质量参 差不齐,导致教育伦理在实现公平 和质量方面面临挑战。
育职责。
诚信守信
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树立 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到言行一
致、守信守诺。
教育伦理的重要性
培养人才
引领社会风尚
教育伦理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 习惯的人才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工作者作为社会精英,其良好的道德 品质和行为习惯对社会风尚具有引领和示 范作用。
教育伦理与教育公平
保障教育机会平等
教育伦理要求保障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 育的机会,不受性别、种族、社会经济
地位等差异影响。
维护学生权益
教育伦理强调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益 ,包括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隐私
权等。
反对教育歧视
教育伦理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包括 对学生能力、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 的歧视。
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道德教育与全球伦理
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小学生品德培养计划
小学生品德培养计划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系统的品德培养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道德修养,塑造优秀的品德品质。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学生品德培养的目标、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培养目标品德培养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担责、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的优秀品德。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善良、友爱、纯洁等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通过道德教育,启发学生对善恶、美丑、正误等价值观念的认识和思考,提高道德选择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通过行为规范的引导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培养学生遵守法纪、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于担责等好习惯和品质。
二、培养方法1. 课堂教育。
在各门课程中融入道德教育元素,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念,尤其是语文、历史、伦理科目。
2. 生活教育。
通过学校生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道德情感,锻炼道德行为。
3. 品德讲堂。
定期组织品德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活动,邀请专家、校友或社会人士分享自己的道德经验,启发学生对品德的思考。
4. 角色扮演。
通过剧场、角色扮演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分辨是非、选择正确行为的能力。
5. 书籍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寓言故事,通过对其中的道德故事和人物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计划。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小学生品德培养计划,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制定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
2. 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品德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理念,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元素。
3. 课程开发。
对各门课程进行品德教育元素的整合和开发,建立起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品德课程体系。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1.真实性原则:在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确保其真实性。
情境中的事实、环境和人物
描述必须真实可信,不能虚构或歪曲事实。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情境感知,
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社会现实和公共事务的理解和关注。
2.敏感性原则:在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注意情境中所涉及的话题是否敏感。
敏感话
题可能会引发学生负面情绪,如恐惧、愤怒、厌恶等,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需要在情境描述中注意敏感性,采用温和、中立的语言描述。
3.多样性原则:在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关注多样性,即处理复杂多样的社会情境和
人物关系。
情境案例应涵盖不同种族、性别、文化和身份背景的人物,体现社会多元性和
包容性。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认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教育性原则:在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强调教育性,即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道德
和法治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境案例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让学
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时效性原则:在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关注时效性,即案例需要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情境案例应涵盖当前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反映当前社会的思潮和现实挑战,让学生
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状况和趋势,为未来的人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推脱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中期报告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推脱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中期报告1.研究背景道德敏感性是指个体对于道德对象的感知和反应能力,这种能力被认为可以预测个体的道德判断和行为。
道德推脱则是指个体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行为和道德标准分离,以此来减轻自己的责任感和后果。
道德推脱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社会道德标准不一致、缺乏教育的背景下更为严重。
因此,在中学生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推脱的关系及其干预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推脱的关系,并设计干预措施,以促进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发展,减少道德推脱。
具体问题如下:(1)中学生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推脱的现状是什么?(2)中学生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推脱有何关系?(3)在促进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方面,有什么有效的干预策略?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1)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市区7所中学选取800名初中生和800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调查。
调查工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敏感性问卷:该问卷包括一些道德敏感性量表,如马义佳(2001)的道德感知量表、洛兰和达恩(1980)的道德判断能力量表等。
2)道德推脱问卷:该问卷将道德推脱的各种方式加以归纳和分类,并通过自陈法来测量中学生道德推脱的程度。
3)社会支持问卷:该问卷旨在了解中学生社会支持的情况,以及社会支持与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推脱的关系。
(2)实验法本研究将随机抽取某市区的三所中学,从每所学校的初中和高中各选取50名学生,共计300人,进行为期八周的道德敏感性干预。
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教育课程:针对道德敏感性薄弱者设计的课程,包括道德观念的培养、案例分析、道德讨论等。
2)社会支持提供:针对孤独、失落等情感问题开展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3)社交技能训练:针对社交技能薄弱者开展的课程,包括身体语言、语言交往、感情传递等方面的训练。
学校道德观察岗实施方案
学校道德观察岗实施方案一、概述:为了加强学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认知能力,我校决定实施学校道德观察岗。
二、目的:1.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其在行为准则上始终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提供一个学生参与道德观察、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
3.加强学校对学生道德行为的监管与引导,促进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
4.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平台。
三、组织方式:1.学校将设立道德观察岗,招募一批道德观察员,包括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自愿报名加入的学生道德观察员。
2.通过选拔程序,选拔出一名学生道德观察员担任学生道德观察团团长,承担统筹协调的职责。
四、招募与培训:1.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报名自愿加入道德观察岗,并参加由学校组织的道德观察员培训。
2.学校积极倡导,鼓励学生加入学生道德观察岗,学生通过填写报名表自愿加入。
3.学校组织学生道德观察员进行岗前培训,包括道德观察的方法与技巧、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五、任务与活动:1.学校道德观察员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道德观察活动,并撰写观察报告。
2.每周定期召开道德观察团例会,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道德观察员共同研究道德观察问题,交流经验与心得。
3.学校道德观察员还可以自行组织道德讲座、论坛等活动,开展对学生的道德宣传教育工作。
六、奖励与考核:1.学校将对表现突出的道德观察员给予奖励,奖励方式可以为物质奖励或者荣誉称号。
2.在学生道德观察员中,每学期评选出优秀学生道德观察员,颁发优秀学生道德观察员证书并予以奖励。
3.对于长期不履行道德观察员职责的成员,学校将进行相应的处理,甚至取消其道德观察员资格。
七、计划的评估:1.学校将定期进行道德观察工作的评估,对学校道德观察岗的运行进行总结,以期不断改进和提高。
2.学校将通过观察报告的撰写质量、道德行为的监管情况等来评估道德观察岗的工作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 体 现 的 是 学 校 对 个 人
和 政 策 问题 。说 实话 ,
这 样 的 名 校 、 这 样 的 经
权 利 的 漠 视 ,是 对 人 格
的 不 尊 重 。 有 些 学 校 以 高 高 在 上 的 姿 态 , 将 学
生 置 于不 - T ' - 等 地 位 ,全 面 管 束 起 来 。 这 些 行 为
其 神 经 之 紧 张 、 个 性 之 压 制 、 尊 严 之 贬 抑 , 与 校 园暴 力 带 来 的 精 神 压
迫 ,相 去 几 何 ? 这 类 校
~ ~ ~ 一 一 一 ~ 一 ~
是 在 行 政 力 量 和 多 个 利
益 方的驱动 下 “ 造 ” 出
来 的 , 他 们 的 经 验 也 不
嘲
资讯 z i x u n
_
观 点
1 0月 2 7 日在
口日 仁t 幢 I .
道 德 教 育 应 关 注 学 生 的 道 德 敏 感 性
《光
— } 匕
奇菇 安冬、白晋荣在 《 中国德育》2 0 1 6 年第1 3 也 是 力 期上撰文指出, 道德敏感性是指个体在后果意 英 缣 在 ‘ ‘ 名” 校 王子墨2 0 1 6 年 霾 识的基础上对当前情境中道德问题的一种敏锐 霾 厉佳旭在 《 人民教
天 条 件 不 佳 、 后 天 优 势
也 不 多 的 学 校 , 虔 诚 地 探 索 一 些 适 合 学 生 和 学 校 的方 法 、手段 与 路 子 ,
做 一 些 他 人 未 曾 做 的 抑 或 未 敢 做 的 , 然 而 对 于 师 生 和 学 校 发 展 却 大 有 裨 益 的 事 , 那 么 , 我 们
察 觉 与 解 释 能 力 ,受 认 知 与 情 感 的 双 重 影 响 。 - f) i )2 0 1 6年 第 1 7期 上 撰
鳃 苴二 干 二 : 翳 、
. 、 I , 一
、 、 l , T
一 一 ~ 一 一 她 一 一 一 一 一
验 , 并 不 适 合 校 长 和 教
师 们 学 习 。 其 实 ,成 败
之 手 , 不 在 学 校 ,在 乎
“ 山水 ” 之 间 。 只 要 我 们 用 心 去 研 究 自 己 这 所 先
往 往 打 出
“为 学 生 好 ”
的旗 号 , 其 思 维 模 式 是 把 学 生 当作 管 理 对 象 , 而 非 需 要 培 育 的 个 体 。 学 校 把 方 便 管 理 作 为 首 要 考 虑 ,学 生 的 权 利 、 个 性 成 长 、 反 思 能 力 大 概 不 在 其 视 线 之 内 ,怯 懦 、 盲 从 、 暴 戾 也 就 容 易 从 蛮 横 的 校 规 传 导 至 学 生个 体 。
的 学 校 也 能 提 炼 出 自 己 的 “ 真经” 。匮
6 福 止舶 2 0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