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导式的高职课程改革——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绩效管理

合集下载

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摘要:随着高校竞争的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其次分析了高校人才流动的现状和原因,最后探讨了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流动、策略、建议。

正文:一、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意义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一种基于绩效的管理方法,其主要聚焦于员工的表现,旨在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标准、评估绩效、制定激励措施来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水平。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和个人发展目标,同时也可以帮助组织达成战略目标和提高竞争力。

在高校中,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强化员工激励机制等措施,提升人才的工作效率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水平。

二、高校人才流动的现状和原因人才的流动不仅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当前全国性难解的问题。

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职业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薪酬制度等。

近年来,大量优秀的高校人才选择了离开学校到企业或国外发展。

高校人才流失率高的现状,造成了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对高校的数字化、国际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三、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在高校人才流动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非常重要。

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建立科学评估体系是提高高校人才绩效管理水平的基础。

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识别、激励和培养优秀人才。

(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通过工资、职称晋升等一系列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促进留住核心人才。

(三)完善薪酬制度和福利体系完善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和福利体系,对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保障员工基本待遇的同时,适当发放绩效奖金,激励员工发挥更大工作潜能。

高职院校绩效管理

高职院校绩效管理

浅议高职院校的绩效管理摘要:本文对绩效管理的起源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及高职院校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措施一、绩效管理的产生及其内涵绩效管理最初产生于美国企业中的绩效评估,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开始在企业中实行绩效评估,希望通过数据客观反应出工人的劳动效率,绩效管理思想的萌芽也就在那时产生了。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众多管理者和研究者也逐渐意识到绩效评估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局限,为了克服绩效评估的弊端,他们开始致力于绩效评估的完善和发展,对绩效评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融合了企业中其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备的绩效管理体系。

当时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重塑政府”运动,于是尝试着将这种企业管理的方法引入到政府管理中来,后来又被逐渐推广应用到高校管理领域。

本文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完成组织制定的战略目标,通过制定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等环节来提高组织绩效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内在潜能的系统循环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个封闭的pdca循环过程[1],同时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绩效管理不仅仅强调目标导向,更加注重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尤其是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反馈的功能。

传统的绩效评价只关注员工完成工作的结果,而现代的绩效管理不仅仅关注结果,更加关注员工个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更注重员工以后的成长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院校从教育属性上来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点。

首先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它又属于高级阶段的职业教育。

它面临的不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学科体系,而是技术实用型教育,主要着眼于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更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

高职院校实施绩效管理,首先考虑的并不象普通高校那样关注如何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增加科研成果,而是考虑如何更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水平,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加社会效益获得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柔性化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柔性化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柔性化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对社会各行各业都有很大的需求。

而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引导者,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绩效管理体系下,教师的绩效评价往往缺乏灵活性,不能很好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柔性化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教师队伍的结构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绩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教师的工作特点和需求。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进行柔性化改革,以实现对教师的个性化评价和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柔性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以及柔性化改革的实施过程和成效评估,最终总结柔性化改革的效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希望为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提供新的启示。

1.2 问题提出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在传统模式下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往往以定量化的指标为主,忽视了教师个体差异性和专业特长,导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表现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和认可。

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过于僵化和刻板,无法适应不同教师的工作特点和需求,限制了教师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往往存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方式不够公正等问题,容易引起教师们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影响团队合作和整体工作效率。

如何解决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师个性化发展与学校整体目标的有效结合,是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柔性化改革的提出和实施,为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促进教师个体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有效结合,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育目标的更好实现。

【2000字】1.3 目的和意义在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领域,柔性化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柔性化改革,明确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创造性,推动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作者:周雅琴来源:《卷宗》2015年第09期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任课教师比较偏重理论性教学,而较为忽视实践性教学,从而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不够,实践能力较差,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吻合。

要改善这一现状,可以从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强实训教学比重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熟悉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具、方法和技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管理问题,不断提升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既能胜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又能在求职时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各项考核,成功实现就业和晋升。

根据近几年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我们发现,任课教师普遍比较偏重理论性教学,而较为忽视实践性教学,从而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不够,实践能力较差,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吻合。

要改善这一现状,可以从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强实训教学比重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1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1、教学方法单一。

一直以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都被当成是偏重于理论教学的学科,任课老师以“讲授法”为主,老师完全主导课堂,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在现代社会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弊端非常明显。

第一,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不感兴趣,理解和吸收较少,其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课堂效率低下;第二、任课教师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上课会越来越缺乏激情,甚至厌倦上课,也不太愿意跟学生打交道;第三、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不利于社会发展。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No. 7


TlE I旺 EDUCAT 0N 1
基 于工作过程 的高职课程项 目化教学 改革
— —

摘要 : 于工作过程 的项 目化课程教 学 已经成为高职课 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方 向。本文 以高职《 力资源管理》 程为例 , 基 人 课 分析探讨 课 程教 学改革的实施 过程、 课程教 学项 目的设 计、 课程的教 学组织 、 考核方案设计 , 最后对教 学改革 的实施效果进行 了总结。 关键词 : 基于工作过程 项 目教 学 人 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 72 G 1 文献标识码 : A
2 《 . 人力资源管理》 4 课程考核方案的设 计
求决定 了高职 《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的项 目化教学改革 。
2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项 目化 教 学 实 际应 用
《 人力资 源管理》 课程改革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 将考核 内 容分能力要 求和相关知识 两部分 。相关 知识的考核采用 期末考
试卷面考核 的方式 , 考核职业功 能必 要支撑知识 ; 能力要求 考核
21 基于工作过程 的项 目化 教学 实施 过程 . 温州 职业 技术学 院 自20 年开始对《 06 人力资源 管理 》 课程进
行了基于工作过程 的项 目化 教学改革 以适 应专业“ 对接温州现代 服务产业 、 培养 具有 良好 职业道德 , 适应 温州 中小企业 管理一线 需要的、 主要从 事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 的高素质技术 型人才 , 同时 培养 部分从事人力资源信息服务 的高 素质技 能型专 门人 才” 的培 养 目标 。具体 操作分 为四个步骤 , 《 将 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 师 国家
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 向 , 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和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9.03.29•【文号】教职成〔2019〕5号•【施行日期】2019.03.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就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

扎根中国大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坚持产教融合。

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扶优扶强。

质量为先、以点带面,兼顾区域和产业布局,支持基础条件优良、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高职《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当前,伴随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内容的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

《绩效管理》是具有较强应用性、实践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体系建设较成熟。

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的探讨,对人力资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标签:绩效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绩效管理是研究和揭示绩效的度量、考核、应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绩效管理》课程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课程。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一般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

学生学习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任课教师需要掌握课程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考核形式。

一、正确理解课程定位和性质绩效管理课程是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

该课程帮助学生认识绩效管理的基本规律,了解绩效管理的基本过程,系统地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运用绩效管理技术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达到正确评价员工绩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为企业人力资源职能的发挥奠定基础的目的。

绩效管理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即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备改善组织绩效管理实践的综合能力,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

首先,学生要学好绩效管理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

其次,需要掌握绩效管理中的各种工具,以便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有效运行。

因此,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关键。

二、《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对象的特点在高职院校,绩效管理课程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

这时期的学生一方面心智发展较为成熟,学习动机更为明确,学习目的更为务实,他们希望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能够在踏入社会后尽快得到使用,因此,对于绩效管理教学中的某些知识他们会认为是无用的,由此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化教育模式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抬头,多元化的实施,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绩效评价是一种对行为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的活动,它将帮助学校更好地识别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市场经济要求。

高职项目化教学正是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下,一种将近代化教育实践和今日高等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教学考核中的应用,以期发挥出绩效评价工具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定义绩效评价是通过收集、评估和汇总信息,确定某一具体行为是否达到指定的标准和目标的一种过程。

在教育制度中,绩效评价指的是对学生及其表现的系统评估,这种评估是基于教学内容和学习重点,以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本质上把学生学习过程的重点放在学习成果上。

绩效评价和高职项目化教学的联系高职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将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项目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无缝衔接起来的综合考核形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认识客观规律,提高学习成绩,形成合格的项目设计报告。

绩效评价能够更好地识别学生参与设计、实施项目以及完成项目报告等阶段的学习过程,为学校管理提供一种“客观”的、有效的、权威的评估准则,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使学校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

绩效评价的应用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教学考核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分析学生在项目设计、实施和报告编写等过程中的表现;(2)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整体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估;(3)评估学生完成项目的能力;(4)评估学生完成项目的时间节点;(5)评估学生项目实施、编写报告时使用的工具和技能;(6)评估学生在实施项目时表现出的团队协作精神。

结论绩效评价与高职项目化教学考核之间的联系密切,它可以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改进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也要考虑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增强教师专业技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确保学生学习成果,同时应用绩效评估工具,更加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教育的普及,高职教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知识传授式教育转变为技能培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了《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放宽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录取标准,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技能和素质。

为了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体系,执行绩效评价的项目化课程考核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项目化课程考核的理论研究,分析了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情况,以期提高高职教育课程考核的水平和有效性。

首先,本文介绍了绩效评价的内涵和作用。

绩效评价是一种以比较为基础,客观公正的行为,旨在改善组织的业绩。

它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组织的实际情况,以便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

绩效评价可以对考核对象进行评估,可以指导和控制学习现象,促进学习发展,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显著发展,改善学生学习作为。

其次,本文论述了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项目化教学是高职教育课程的最新的一种考核方式,它以任务为导向,重视考核对象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绩效评价是给学生进行评估和改善学习表现的重要工具,采用绩效评价,可以促进项目化课程考核的客观公正,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控制课程的质量,并为考核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

此外,绩效评价还可以为考核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增加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改善课程教学质量。

最后,本文探讨了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应用的成效。

首先,绩效考核有效解决了学习思维深度质量问题,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收获和学习内容的质量,而不是学习的数量。

其次,绩效考核有助于学校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案和教学大纲,使教学更加有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阶段,从而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项目化课程考核(PCCA)成为学校教学和考核中重要的一环,但是传统的考核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开发一种新的考核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从绩效评价的角度,探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绩效评价应用,旨在阐明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以及利用绩效评价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绩效评价;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考核(PCCA)1论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学校教学和考核的变革在社会中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作为学校教学和考核中重要的一环,项目化课程考核(PCCA)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考核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低效率和事实的不准确性等。

因此,开发一种全新的考核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就成为了当前非常紧迫的课题。

绩效评价是指考核成绩与达到考核要求之间的关系,根据考核者完成考核任务的程度、速度、效果以及受考者对考核者的评价,从而来决定其考核成绩。

应用绩效评价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而且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本文主要从绩效评价的角度,探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绩效评价应用,旨在阐明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以及利用绩效评价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2效评价的概念绩效评价是一种定性的,通过受考者的表现来评价考核者的能力的方法。

它考核者的实际行为和标准行为之间的差异,来评价考核者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绩效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考核者完成考核任务的程度、速度、效果以及受考者对考核者的评价,从而来决定其考核成绩。

绩效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常见的绩效评价方式有计量型绩效评价、结果评价、测评型绩效评价、比较型绩效评价和能力型绩效评价等。

3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绩效评价应用应用绩效评价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而且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绩效与薪酬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也在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适应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文以高职院校《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为例,结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实践经验。

二、课程现状目前,高职院校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基本上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程设置较为传统,重点在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因为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是在理论上掌握相关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改革研究1. 课程内容更新通过对《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

在课程内容方面,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增加实践性内容。

并且,根据当前企业对于绩效与薪酬管理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更新,确保课程内容能够与时俱进。

2. 教学方法改进要改进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讲授”模式。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环节增加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绩效与薪酬管理的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践经验1. 案例教学在课程中引入大量的实际案例,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并应用绩效与薪酬管理的理论知识。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前往一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增强对绩效与薪酬管理的实践意识。

五、结语通过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可以使高职院校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职业学校绩效管理

职业学校绩效管理

职业学校绩效管理职业学校绩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合理的绩效指标、有效的绩效评估和科学的绩效激励机制,引导职业学校教职员工逐步提升工作绩效,推动学校不断发展进步。

职业学校绩效管理的基础是设立适当的绩效指标。

这些指标应该反映出学校的发展和教职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可分为三类:目标管理类指标、教学管理类指标和学生管理类指标。

目标管理类指标一般包括学校的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和阶段目标等,通过完成这些目标来反映学校的综合发展情况;教学管理类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利用和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情况;学生管理类指标一般包括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管理和选材工作等,通过这些指标来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生管理的情况。

当把这些指标确定下来后,职业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对教职员工的绩效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估,能够促进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在评估教师绩效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由领导层对教师进行评估或者自评,通过课堂观察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等。

同时,评估结果也应该及时向教职员工通报,让大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并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职业学校的绩效管理还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激励机制来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这里的绩效激励应该包括经济性的和非经济性的两大类。

经济性绩效激励包括提高工资待遇、给予奖金和提供福利待遇等,使教职员工在工作中有了更好的收益和回报;而非经济性绩效激励包括表扬、嘉奖和晋升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强化教职员工的工作动力,让大家在工作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兴趣。

总之,职业学校的绩效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能够帮助学校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

通过科学考核和激励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的征程中走的更顺利、更快捷。

高职院校《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快速变革,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绩效与薪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对《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 课程内容的更新传统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内容多为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难以贴近实际职场需求。

通过对企业实际案例的深入研究和调查,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课,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通过引入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多元化评估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和论文为主,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训成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4. 实训基地的建设针对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的特点,建设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平台和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搭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职场环境和业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教学实践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引入了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绩效与薪酬管理的实际操作和运作流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论文,还增加了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环节的评估。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得到了更全面的评价,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建立了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练习和实际操作,更好地了解绩效与薪酬管理的实际操作和运作过程。

构建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构建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构建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部分将对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从宏观层面分析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出构建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进一步强调构建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000字】1.2 研究目的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和探讨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框架,提高高职院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统筹分配和合理利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促进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

研究还旨在为高职院校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院校对外竞争的能力,推动高职院校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通过研究和分析,希望为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高职院校的管理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构建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建立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这一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高职院校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通过预算管理,高职院校可以更加有效地规划和配置资源,从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升办学水平。

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内部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通过设定预算目标和绩效评估指标,可以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实现学校内部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高教学和管理的效率。

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还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和声誉。

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成绩将吸引更多学生和优秀教师的加入,带动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提升高职院校在教育界的地位和声誉。

构建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意义重大,将对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应用文-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应用文-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一、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性、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它以人力资本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人、人与、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其内容涉及人力资源制定、招聘与测试、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设计、激励机制、劳动关系等诸多方面。

高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问题不是管理别人,而是被管理。

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体现在学生两种角色的扮演:一是管理者,即学习掌握相关的内容和方法,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二是被管理者,以未来企业求职者和员工的身份,领悟和如何更好的被管理。

同时推行“双证”培养,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证,以就业为宗旨,以工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作过程为导向,最终形成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信息档案管理的能力,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日常事务处理的能力,三是各种模块的基本操作能力。

二、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人才市场调查显示:接近80%的高职管理类学生没有相关工作和实践,无法将课程所学知识与职场情景或典型的工作任务联系起来,授课中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

2.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目前大多数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老师基本采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相关的模块、知识点为主,缺乏与企业实际结合的实训项目,学生能进行的具体实务操作很少,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方法一直在教学领域占据主流位置,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虽然在教学中也使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但并不全面、系统。

3.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实践机会少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无法成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训室或仿真教室,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比较困难,即便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也基本上是辅助性或兼职类的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及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及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及实施策略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及实施策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的选择目前,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要求推动下,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工作体制,各高职院校也已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人才管理考核制度。

但由于考核制度具有“滞后性”,同时又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因此如何选取具有本校特色的考核制度就成为高职院校人才管理面临的头等大事。

对此,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给出了宏观指导意见:“……初步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管理要求的事业单位……制度。

”本文笔者根据此意见提出如下选择态度,以供高职院校参考:首先,管理考核的制定应符合院校特点。

我们知道,院校绩效考核的主体同处一所学校,考核效力及于学校教师职工。

再加上不同的院校会有不同的教师现状,因此院校考核制度在细节上会有所区别,而院校也应根据本校考核对象的实际来选择、制定制度。

其次,管理与考核应彼此独立、分别实施、有机统一。

院校考核制度应与日常的管理制度有机地划分开,并通过体系独立、分别实施的设计来防止行政权对考核的干预,以实现考核的公开、公平性。

但同时,二者的结合也是有必要的,譬如在考核的实施过程中。

再次,对国内外代表性考核模式的借鉴是必要的。

在院校考核制度发展的初期,对于代表性考核模式的借鉴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目标管理(MBO)、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记分卡(BSC)、360 度反馈评价等。

但在我们借鉴的同时需理清这些模式存在的前提要件、预测评价效果以及对于实际教学的意义,切不可照猫画虎。

最后,管理考核制度应实现被考核对象利益的最大化。

院校广大教师职工是管理考核的两大主体之一,作为被考核对象,他们理应是考核制度的直接受益者。

换句话说,考核制度的确立与维护其实质就是对于教师职工权益的保障与发展。

因此,以教师职工为核心应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考核的共识。

而在此思路指导构建下的考核制度也将是科学、全面、合理、可持续的。

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摘要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指在高校组织中,通过科学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员工绩效激励和绩效改进,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绩效管理的意义、绩效管理的流程和方法、绩效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和挑战、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等。

1. 绩效管理的意义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优化组织绩效。

具体意义包括:•资源优化:通过绩效管理,高校可以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合理配置各部门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激励机制:绩效管理可以通过设定目标、评估表现、奖惩机制等方式激励员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个人发展:通过绩效管理,高校可以对员工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为员工提供有效的个人发展和职业成长机会。

•提高教学质量:绩效管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校的教学改进和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

2. 绩效管理的流程和方法绩效管理的流程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四个阶段。

2.1 目标设定高校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包括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高校的战略目标相对应。

2.2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评估可以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上级评估、同事评估和自评等渠道获得多方面的绩效数据。

2.3 绩效反馈绩效反馈是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向员工反馈其工作表现的过程。

应该及时准确地向员工提供绩效反馈,强调其优点和改进的方面,并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

2.4 绩效改进绩效改进是根据绩效评估和反馈结果,针对员工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计划,并跟踪改进进展。

高校应该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和绩效水平。

3. 绩效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和挑战3.1 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衡量性高校在制定绩效目标时,应该确保目标具有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_杨东辉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_杨东辉

摘要: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对高职教学中课程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鉴于此,就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提出了看法,具体阐述了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及培养目标、总体设计思路、教学模式的改革设计及考核方案改革设计,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和这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工学交替;任务驱动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35-0261-02收稿日期:2010-10-20基金项目:2010年黑龙江省职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人力资源专业‘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杨东辉(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两课”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杨东辉(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150080)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Serial No.109No.35,2010总第109期2010年第35期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有这样的表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而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这是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

本文依据高职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人力资源课程改革,就如何体现高职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特点,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进行了阐述。

一、课程的性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和员工关系处理的方法和操作规程,明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专业架构和职业方向。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是一种高职课程考核中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评估学生的学业表现,并决定他们的最终成绩。

由于当前高职课程考核已由教师和学生考核结果改为项目化绩效评估,因此如何在其中实施绩效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如果使用绩效评价来进行高职课程考核,就必须确立明确的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可以提供关于评估测试和项目成果的准确信息。

比如,考生可能需要在某一学习领域达到一定标准,以满足绩效评估的要求。

其次,绩效评价应该定期进行,以确保有效的和准确的评估结果。

此外,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学习风格,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此外,使用绩效评价时,还应考虑评估人员的因素。

为了确保绩效评价的准确性,考生应该有自己的一组评估人员,以便他们可以在每一方面受到公平的评价。

同时,考生也应当有机会就绩效评估报告给出反馈,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

最后,绩效评价的结果应该能够直接反映评估的本质。

如果考生在项目上表现出色,学校应该能够将其成绩反映到最终成绩单中。

考虑到项目化课程考核的特性和其强调个性特质,使用绩效评价可以帮助评估者更好地反映学生表现,一起实现公平、准确、有效的评估结果。

总之,绩效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确立明确的评价标准,定期进行评估,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同时考虑评估人员的因素,最后能够得出真实、准确的绩效评价结果,才能够实施有效的绩效评价,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