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_2010年中国草地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_周伟

合集下载

中国草原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_神祥金1_2_周道玮1_李飞1_2_张海

中国草原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_神祥金1_2_周道玮1_李飞1_2_张海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4-01-12;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4-03-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30640)资助。

作者简介:神祥金(1987-),男,山东沂水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气候研究。

E-mail:shenxiangjin@ 通讯作者:周道玮,研究员。

E-mail:zhoudaowei@网络出版时间:网络出版地址:地理科学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中国草原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神祥金1,2,周道玮1,李飞1,2,张海艳1,2(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0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摘要:利用1982~2006年GIMMS NDVI 和气象数据,探究中国草原区植被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

结果表明,近25a 中国草原区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季节变化空间差异明显。

春季温度对温带典型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典型草原植被生长有重要影响,而夏季和秋季温度同样对高寒草甸草原影响显著;夏季降水增多能明显促进夏季温带荒漠草原植被生长。

除8月份以外,温带草原5~9月NDVI 均与前一个月降水显著正相关;在生长季内,高寒草原NDVI 与同期温度显著正相关,但8月份除外。

此外高寒草原植被在生长最旺盛时期对降水变化存在1~3个月滞后期。

关键词:草原区;植被生长;NDVI ;气象因子;时滞性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 )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是目前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1]。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土地覆盖的变化,并对全球变化起到指示作用[2]。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反映地表植被生长状况与覆盖变化的敏感度量参数,是公认的可以定量表征植被生长状态的有效指标[3]。

黑河中上游草地NDVI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_周伟

黑河中上游草地NDVI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_周伟

黑河中上游草地NDVI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周伟1,王倩2,章超斌1,李建龙1*(1.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2.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甘肃合作747000)摘要:植被动态监测以及与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是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而草地NDVI时空动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关键气候因子分析,对于草地覆盖变化的动态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黑河流域1999-2007年SPO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黑河中上游草地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黑河中上游草地植被NDVI在1999-2007年间呈明显增加趋势;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71.53%和19.43%;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托来山、走廊南山、冷龙岭和河西走廊中段的典型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地,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托勒南山、走廊南山和冷龙岭的荒漠草地向非草地过渡区域;黑河中上游不同草地植被NDVI的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型,7月份达最大值;草地NDVI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P<0.01),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922,P<0.05),NDVI与相对湿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性,并且不同草地类型牧草生长的限制因子不同。

近年来伴随西北地区气候向暖湿转型,黑河中上游草地植被覆盖明显增加,气温是影响研究区牧草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

关键词:天然草地;SPOT-NDVI;时空动态;气候因子;黑河中上游中图分类号:S8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3)01-0138-10 全球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一直是其中的研究焦点之一[1]。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2],也是连接大气、土壤和水分等自然要素的“纽带”[3]。

植被作为环境变化重要的指示标志,植被指数的变化能够揭示环境的演化、变迁,植被指数遥感数据具有覆盖范围大,周期短的优点,可为大面积植被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_戴声佩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_戴声佩

收稿日期:2009-05-10;修订日期:2009-10-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103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 Q10-4)、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806021-07)、生态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5001-021)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戴声佩(198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遥感与GIS 应用研究。

E -m ail:daish engpei@ 。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戴声佩,张 勃,王海军,郭玲霞,王亚敏(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利用GIM M S/NDVI 数据分析了1982~2006年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

结果表明:近25a 来,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植被NDVI 增速为0.5%/10a,7月、8月和10月份增加趋势最显著。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的中东部等地区植被覆盖显著增加;青海的格尔木至玉树一线、陕西的南部地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塔河、托里等地区植被退化。

植被覆盖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关系都呈弱的正相关。

但年内关系则都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植被覆盖随月均温升高而增加,当月均温超过20e 时,植被NDVI 呈下降趋势;月降水量在0~100mm 之间,植被NDVI 随降水呈线性增长,当月降水量超过100mm 之后,不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关 键 词:中国西北;植被;NDVI;时空变化;气候变化中图分类号:T P 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323(2010)01-0069-081 引 言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监测植被动态变化以及分析这种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

近20a 来,随着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在利用各种遥感数据研究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的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研究[2-8]。

中国温带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

中国温带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

中国温带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袁沫汐;文佐时;何利杰;李鑫鑫;赵林【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24(44)1【摘要】气候变暖引起的植物物候变化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碳循环。

目前研究着重关注温带和热带森林物候变化趋势、驱动因素,关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物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影响仍知之甚少。

因此,开展草地植物物候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对预测草地生态系统响应未来气候变化和区域碳循环至关重要。

基于1982—2015年气象资料和GIMMS NDVI3g数据,分析了中国温带草原植被返青期(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 SGS)和枯黄期(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EGS)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并借助一阶差分法量化物候对GPP动态变化的贡献。

结果表明:(1)季前1—2个月的夜间温度增温会显著提前SGS,而当月至季前2个月的白天温度对SGS有着微弱的促进作用;季前3个月的累积降水对SGS提前作用最为强烈,累积太阳辐射在各个时期对SGS影响相对较弱。

(2)不同季前时间尺度昼夜温度对草地EGS均表现出相反的作用,短期累积降水对EGS起到显著延迟的区域范围最大,太阳辐射随着季前时间的增加对草地枯黄期的延迟作用逐渐转变为提前作用。

(3)EGS对草地GPP年际变化趋势的相对贡献率强于返青期。

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碳循环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为草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23页(P354-376)【作者】袁沫汐;文佐时;何利杰;李鑫鑫;赵林【作者单位】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长沙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流域关键带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相关文献】1.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2.新疆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3.天山北坡典型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对氮沉降及气候变化的响应阈值研究4.气候变化下中国不同植被区总初级生产力对干旱的响应5.中国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地植被的生物量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草地植被的生物量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草地植被的生物量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草地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占据了陆地面积的30%。

同时,草地也是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群落。

草地植被的生物量动态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草地植被生物量动态的基本规律1. 季节变化规律草地植被生物量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春季和夏季是生物量增长的高峰期,秋季是生物量减少期,冬季生物量可以维持在稳定水平。

这样的季节变化规律与气温、降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2. 气候区域变化规律草地植被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也随气候区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不同气候区域,草地植被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生物量水平也不同。

比如,热带草原的生物量高而丰富,而温带草原的生物量低且寡少。

3. 土壤养分变化规律草地植被生物量的变化除了受到气候因素影响外,还和土壤养分的变化密切相关。

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状况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例如,土壤中的有机碳、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增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从而提高草地植被的生物量。

二、草地植被生物量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草地植被生物量的变化与气候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气候变化对草地植被生物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温变化影响气温是影响草地植被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气温都会对草地植被的生长及生物量增长产生影响。

比如,过高的气温会导致草地植被的蒸腾过多,增大水分消耗量,从而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形成生物量减少。

过低的气温则会影响草地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植被的生物量变化。

2. 降雨量变化影响降雨量是影响草地植被生物量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草地植被对水分的需求非常重要,适宜的降雨量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草地植被的生物量。

但是,过多或过少的降雨都会影响草地植被的生长和生物量。

过多降雨会导致地面积水而影响根系呼吸与生长,过少降雨则会导致草地植被生长的限制。

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草地作为碳汇、调节气候的重要因素,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从碳循环、蒸散作用以及物种适应性等方面,探讨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一、碳循环草地生态系统在固定大量碳元素的同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对抵御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草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光能的作用下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同时释放出氧气。

此外,草地生态系统的根系在土壤中储存大量的有机碳,形成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并且为草地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二、蒸散作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能够通过蒸散作用调节地表温度,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分布。

植被的蒸散作用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潜热的释放,进而影响大气环流与降水形态。

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草地生态系统的蒸散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地表温度上升的趋势,减少热岛效应的形成。

此外,蒸散作用还能够增加大气中的水分含量,促进降水的分布。

三、物种适应性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不同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差异。

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一些草地植物具备一定的耐旱能力,适应较高温度的生长环境。

然而,气候变化也会给一些草地植物种群带来挑战,一些原生植物可能会受到非本地物种的竞争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这种物种适应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草地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下的响应机制。

结论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响应,在减缓气候变化、调节地表温度、影响降水分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草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

因此,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并发挥其对气候变化的正面响应,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

这包括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草地植被,促进植被多样性,提高草地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总之,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碳循环、蒸散作用、物种适应性等多个因素。

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一、引言草地生态系统是指由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等相互作用组成的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草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占据着全球陆地面积的40%。

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包括生态保持、土壤保护、碳汇等,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气候变化等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正在对草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响应具有多种形式。

1. 植被变化气候变化会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一些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和水分变化等,可以使一些草地植被物种消失或减少,而另一些物种则会增加或扩张。

热带草地的草量会增加,而中高纬度草地的草量则会减少。

2. 土壤质量变化气候变化会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草地性状和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土壤水分的增加或减少,进而影响土壤生物的繁殖和分布,对土壤结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

冰冻土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几乎完全由土壤冻结和解冻过程驱动,气候变化对其有着明显的影响。

3. 动物分布变化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动物分布也会造成影响。

一些动物数量正在减少,而另一些动物数量正在增加。

一些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受到干扰,从而影响整个动物群落的数量和分布。

三、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具有多方面的策略。

1. 适应植被变化草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适应植被变化来应对气候变化。

在草地植被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引入适应性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土壤质量等措施,增加草地植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2. 适应土壤质量变化草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适应土壤质量变化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温带地区草地植被动态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中国温带地区草地植被动态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中国温带地区草地植被动态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草地是全球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风险和挑战。

中国温带地区草地是我国草地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分析中国温带地区草地植被动态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基于1982~2015年长时间序列GIMMSNDVI 3g遥感数据、气象栅格数据以及地面实测资料等多种数据,采用遥感物候参数提取和CASA光能利用率模型等研究方法,获取能够反映植被动态的特征变量,包括植被指数、物候期和净初级生产力,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气候资源和干旱时空变化特征,明确了草地植被生长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及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了草地植被物候期、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探讨了草地植被生产力和物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研究未来气候情景下草地植被动态的可能变化及响应提供理论支持。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982~2015年中国温带地区草地气温显著升高,最低气温增速最为显著;年降水量和总辐射年际波动较大,呈现不显著减少。

从季节来看,春季暖湿化,夏季暖干化,秋季辐射减弱,冬季变幅均比较小。

全区34年来呈不显著变干,1997年为突变年份,春季、秋季和冬季逐渐变湿。

春季和夏季干旱发生范围较大,冬季呈增加趋势,全区轻旱发生频率最高。

(2)研究区域年平均NDVI呈显著增长趋势,夏季增幅最大,空间上表现为草地植被NDVI低值区增速明显,NDVI高值区呈显著下降趋势。

研究区域NDVI与SPEI空间上显著正相关,短期干旱事件易对夏秋季节草地生长造成影响,春季草地对干旱响应较慢。

降水对植被指数与SPEI相关性有显著影响,降水越少,草地对干旱响应越明显,水分和辐射条件则影响响应的快慢程度。

(3)遥感物候提取结果表明,全区17%的草地植被返青期显著提前,黄枯期明显推迟和生长季显著延长的区域分别占14%和17%。

近百年全球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近百年全球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第25卷第11期Vol.25,No. 11草业学报八CTA PR八丁八CULTUR八E SINIC八1-14 2016年11月DOI:10. 11686/cyxb2016148 http: //cyxb. lzu. edu. cn 刚成诚,王钊齐,杨悦,陈奕兆,张艳珍,李建龙,程积民.近百年全球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草业学报,2016, 25(11) :1-14.GANG Cheng-Cheng, WANG Zhao-Qi, YANG Yue, CHEN Yi-Zhao, ZHANG Yan-Zhen, LIJian-Long, CHENG Ji-Min. The NPP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global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16,25(11) :1-14.近百年全球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刚成诚u,3%王钊齐3,杨悦3,陈奕兆3,张艳珍3,李建龙3%程积民〃(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3.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摘要:气候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空间地理分布、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

为了从长时间序列大空间尺度上了解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本研究利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及分段模型分别模拟了 1911 一2010年间全球草地生态系统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动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草地N PP对不同气候因子的响应。

结果表明,在过去的百年间,全球草地面积从1920s的51乃.73万km2下降到1990s的5102. 16万km2,其中冻原与高山草地类组的面积下降最多,为192.35万km2,荒漠草地类组、典型草地类组和温带湿润草地类组的面积分别下降了 14. 31、34. 15和70. 81万km2,而热带萨王纳类组的面积增加了 238. 06万km2。

近30年中国草地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近30年中国草地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近30年中国草地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近30年中国草地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地球的重要生态系统,草地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及相关物候变化尤为敏感。

本文旨在探讨近30年来中国草地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并分析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首先,中国草地物候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特定阶段的出现时间及其在季节内的变化情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中国草地的物候现象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30年来中国草地春季物候开始日期逐渐提前,秋季物候结束日期也逐渐延迟。

这意味着草地植物的生长季延长,但具体到不同地区和植物类型可能存在差异。

气候因子是影响草地物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降水和光照是草地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

30年来,中国整体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2摄氏度。

这种气温上升主要影响了草地植物的生长环境,加速了物候现象的发生。

此外,降水量和光照强度的变化也对草地物候有一定影响。

研究发现,近30年来中国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光照强度多呈现波动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草地的水分和光合作用能力发生了调整,进而影响了草地植物的物候表现。

草地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草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保持、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近30年来草地物候的变化导致植物更早地开始生长,长度更长的生长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植物的生产力,有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更新。

然而,物候变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例如,草地植物繁殖期的变化可能会造成植物与传粉昆虫的错位,从而影响传粉作用。

此外,物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草地食物链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总之,近30年来中国草地物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对气候因子作出了响应。

草地物候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广泛影响,既有促进草地生产力的趋势,也存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潜在威胁。

1982-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1982-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1982-2015年中国植被遮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植被遮盖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1982-2015年期间中国植被遮盖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植被遮盖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起首,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植被遮盖的变化趋势。

据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植被遮盖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详尽而言,大部分地区的植被遮盖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趋势,尤其是南方地区。

例如,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的植被遮盖率不息增加,这与中国的森林政策以及生态环境保卫措施的实施密切相关。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植被遮盖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植被遮盖的变化对气候变化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起首,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整气候的功能。

植被能够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到大气中,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其次,植被可吸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缩减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此外,植被还可以调整地表的能量平衡,影响降水分布和气温等气候因素。

因此,植被遮盖的变化对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反馈作用。

在分析植被遮盖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时,我们还需思量一些地理和气候因素。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复杂多样。

南方地区气候暖和潮湿,适合植被生长,而北方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相对较少。

因此,在南北方植被遮盖变化的比较中,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

此外,中国地势高矮不平,山地、平原、沙漠等地形地貌的存在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这些因素都会对植被遮盖和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产生影响。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没有参考任何科学文献,因此其中的观点和结论可能缺乏充分的支持。

在实际的科学探究中,应该基于大量的实证数据和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

而且,植被遮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干系极其复杂,还涉及到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来深度理解和探究植被遮盖与气候变化的干系。

1982~2000年中国植被覆盖变化及典型区域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的开题报告

1982~2000年中国植被覆盖变化及典型区域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的开题报告

1982~2000年中国植被覆盖变化及典型区域与气候因子的
响应关系的开题报告
标题:1982~2000年中国植被覆盖变化及典型区域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的植被覆盖也受到了影响。

从1982年到2000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对中国植被覆盖变化的研究,不仅是了解中国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途径,也是为更好
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必要措施。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对1982~2000年间中国各省份的植被覆盖变化进行分析,探究植被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此外,还将对典型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这些区域的
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和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
统分析、气象数据处理等。

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和分布特点,为制定更适合
中国国情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支持。

此外,通过研究气候因子对植
被变化的影响,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为应对全
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参考。

1982—2015年中国北方草地NDVI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982—2015年中国北方草地NDVI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c
ade (
76% );t
heg
r
owt
hr
a
t
eo
fs
l
opeg
r
a
s
s
l
andwa
st
he (
0.
001/10a),
t
heg
r
owt
hr
a
t
e
so
fa
l
i
neandsub
a
l
i
nep
l
a
i
ng
r
a
s
s
l
and we
r
et
hesma
l
l
e
s
t,andt
heg
r
owt
hr
a
t
e
so
ft
he
p
p
NDVIo
r
endo
ft
heg
r
a
s
s
l
andwi
l
lma
i
n
l
educ
e(
0<H <
yr
0.
5,a
c
c
oun
t
i
ngf
o
r79.
8% );(
4)p
r
e
c
i
i
t
a
t
i
onwa
st
hema
i
nf
a
c
t
o
rf
o
rg
r
a
s
s
l
andg
r

内蒙古草地NPP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内蒙古草地NPP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内蒙古草地NPP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李刚;周磊;王道龙;辛晓平;杨桂霞;张宏斌;陈宝瑞【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08(017)005【摘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衡量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NPP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对环境气候条件的响应,因此可以作为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指标.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了内蒙古地区1982-2003年4-10月草地NPP,并计算了与NPP密切相关的几个气候因子,分析了1982-2003年内蒙古地区草地NPP年际性变化规律、气候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草地NPP对主要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82-2003年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NPP呈波动中增加趋势,NPP的年平均递增率为C0.0036 g·m-2·Gr-1;草地NPP 的空间分布与生物温度(BT)及可能蒸散率(PER)呈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RAIN)、湿润度(K)及实际蒸散(AE)呈极显著正相关.内蒙古地区,草地NPP受降雨量(RAIN)及生物温度(BT)的影响较大.但NPP的变化受RAIN的影响更为明显;内蒙古地区不同草地类型的NPP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略有不同.【总页数】8页(P1948-1955)【作者】李刚;周磊;王道龙;辛晓平;杨桂霞;张宏斌;陈宝瑞【作者单位】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相关文献】1.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孙淼;徐柱;柳剑丽2.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近10年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J], 穆少杰;李建龙;杨红飞;刚成诚;陈奕兆3.新疆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张仁平;郭靖;张云玲4.甘肃省草地NPP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J], 何国兴;孙斌;潘冬荣;柳小妮;张德罡;杜月红;李强;刘志刚;关文昊;杨军银;韩天虎5.内蒙古草地蝗虫生存与繁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陈素华;乌兰巴特尔;吴向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82-2006年华北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1982-2006年华北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1982-2006年华北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孙艳玲;郭鹏【摘要】GIMMS NDVI data from 1982 to 2006 were adopted to reflect the time series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change in North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s and climatic variations from the yearly, seasonal and monthly time scales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of 85 meteorological si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climatic factors, and the correlations were different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 Annual average of vegetation change was better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than precipitation. Correlations between seasonal averag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climatic factor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vegetation growth to hydrothermal condition change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asons. The sensitivity of vegetation growth to temperature in both spring and autumn was higher than in summer, especially in spring, while that of vegetation growth to rainfall in summer was higher. Correlations between monthly averag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climatic factors showed that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changes to temperature in April and May was stronger, indicating that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ccurr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vegetation growth. Correlations between NDVI of the current month and precipitation of the month before last were better from June to September, showing a hysteresis response of vegetation growth to rainfall.%利用1982-2006年GIMMS NDVI数据反映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状况,结合1982-2006年该地区85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别从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三个时间尺度分析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来看,华北植被变化与气温变化关系较与降水关系密切;从季节变化来看,华北地区植被生长在不同季节对水热条件变化的响应不同,春季和秋季植被生长与气温的关系较与降水的关系密切,而夏季植被生长主要受降水的影响;从月变化来看,4月和5月植被变化受气温变化影响较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4月和5月植被生长的NDVI值增加可能是由于气候变暖引起的植被生长季提前产生的;6-9月植被生长与前2个月降水变化关系密切,说明植被生长对降水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2(021)001【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气候变化;NDVI;气温;降水;华北地区【作者】孙艳玲;郭鹏【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联结土壤、大气和水分等要素的自然纽带,在全球变化中充当“指示器”作用[1]。

中国草地NDVI时空动态对多尺度干旱的响应

中国草地NDVI时空动态对多尺度干旱的响应
enNDVIandSPEIi
ndexi
nd
i
f
f
e
r
en
tc
l
ima
t
i
cr
eg
i
onsandg
r
a
s
s
l
andt
swa
sde
t
e
rmi
nedbycomb
i
n
i
ng
ype
wi
t
h me
t
eo
r
o
l
og
i
c
a
lda
t
a,t
hee
f
f
e
c
t
so
ft
empe
r
a
t
u
r
e,pr
e
c
i
i
t
a
t
i
onand wa
i
ng2
(
1.
Co
l
l
egeof Gra
s
s
l
andAgr
i
cu
l
t
ur
e,No
r
t
hwe
s
tA&F Un
i
v
e
r
s
i
t
i
ng,Shaanxi712100,
y,Yangl
Ch
i
na;2.
In
t
e
rna
t
i
ona
lIn
s
t
i
t
u
t
ef
o
rEar

中国草地覆盖度时空动态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草地覆盖度时空动态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草地覆盖度时空动态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刘洋洋;任涵玉;章钊颖;张伟;张志新;巴桑·参木决;王亦波;温仲明【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22(29)2【摘要】为了探究近几十年来中国草地覆盖度的动态变化,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模拟分析了1982—2016年中国草地覆盖度的时空动态格局,并从植被类型、地形要素、气候区及气候变化等角度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35 a间中国草地覆盖度平均值为36.21%,呈极显著增加趋势(0.12%/a)。

高山亚高山草甸、坡面草地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草地覆盖度的增加对于中国草地恢复具有重要贡献。

草地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呈降低趋势,DEM<500 m及3500m<DEM两个梯度上的草地覆盖度增长率较高。

年际变化上,东南坡、西北坡和西南坡草地覆盖度增加率较高。

空间上,草地覆盖度与气温呈现显著正相关的区域集中在新疆中部、西藏西部及青海省南部,而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的区域集中在新疆中部和北部、西藏南部及内蒙古中东部地带。

高山亚高山草甸、坡面草地及高山亚高山草地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主要受气温控制,而平原草地、荒漠草地和草甸覆盖度的增加主要依赖于降水。

干旱区草地覆盖度的限制因子为降水,而湿润地区草地覆盖度受气温控制。

中国低海拔地区草地覆盖度对气温、降水依赖性均较强,这种依赖性随海拔升高减弱,中海拔地区草地生长主要依赖气温。

【总页数】11页(P221-230)【作者】刘洋洋;任涵玉;章钊颖;张伟;张志新;巴桑·参木决;王亦波;温仲明【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12【相关文献】1.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格局2.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与影响因素分析3.中国邮轮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4.2001-2016年内蒙古草地覆盖度时空格局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5.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万源市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82-2010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气候的关系

1982-2010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气候的关系

1982-2010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气候的关系阿娜日;包玉海;包刚【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科技》【年(卷),期】2017(043)004【摘要】利用蒙古高原1982-2010年生长季NDVI数据序列和同期温度和降水量数据,研究过去29年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及其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 尽管1982-2010年蒙古高原各季节植被覆盖变化大小各不相同,但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总体变化呈增加趋势(0.0003/a).最大值出现在1994年,1994年之前主要以增加为主,而后以下降为主,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波动高度一致.气候的暖干化发展趋势是导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发生转折的最直接原因.(2) 各季节的NDVI分别经历了不同的转折时间,春夏秋季分别为2002年、1994年和1998年,表明春季植被的持续增加趋势最为明显.(3)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变化趋势表明,草原、森林植被变化趋势的转折分别为1994年和1997年,而灌丛和农田均为1998年,但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看,温度对高原森林植被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降水是草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决定因素,而灌丛和农田来讲,温度和降水量对植被生长的综合作用较明显.【总页数】5页(P30-34)【作者】阿娜日;包玉海;包刚【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内蒙古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内蒙古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相关文献】1.近10年来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响应 [J], 缪丽娟;蒋冲;何斌;刘强;朱枫;崔雪锋2.1982-2010年松花江流域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J], 韩佶兴;王宗明;毛德华;宋开山;任春颖3.内蒙古高原等地湖泊表层沉积物孢粉与植被覆盖度定量关系研究 [J], 陈东雪;王维;刘立娜;姜亚娟;李岩岩;牛志梅;马玉贞;何江4.江苏省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J], 徐勇;奚砚涛5.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 [J], 陈海;康慕谊;范一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82~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1982~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1982~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的开题报告
标题:1982~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摘要: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研究以1982年至2003年的NDVI数据为基础,结合气温和降雨数据,借助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探讨东北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
应机制及其空间格局。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以期为生态环境
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1)搜集东北地区1982年至2003年的NDVI、气温和降雨数据;(2)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东北地区植被指数与气温、降雨之间的关系;(3)利用空间统计方法探讨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4)分析植被覆盖度、多样性等指标的变化,探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预期结果:(1)探讨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机制;(2)
揭示东北地区植被空间分布及其响应气候变化的特征;(3)为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东北地区;植被变化;气候变化;空间统计;时间序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9卷第1期2014年1月V ol.69,No.1January,2014收稿日期:2013-09-10;修订日期:2013-10-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950702);亚太全球变化研究网络(APN)项目(ARCP2013-16NMY-L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12;J1103512;J1210026);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2007AA10Z231);澳大利亚国际发展机构(AusAID)项目(64828)[Foundation:The National Basic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No.2010CB950702;APN Project ARCP 2013-16NMY-Li;National Natural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0871012;No.J1103512;No.J1210026;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No.2007AA10Z231;The Public Sector Linkages Program supported byAus AID,No.64828]作者简介:周伟(1985-),女,山东泰安人,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遥感技术应用和全球变化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的研究。

E-mail:zhouw866@通讯作者:李建龙(1962-),教授,E-mail:jlli2008@15-30页1982-2010年中国草地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周伟1,刚成诚1,李建龙1,章超斌1,穆少杰1,孙政国2(1.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93;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摘要:基于1982-2006年的GIMMS NDVI 数据和2001-2010年的MODIS NDVI 数据反演中国草地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结合1982-2010年中国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分别从不同时空尺度和不同草地类型上分析中国草地覆盖度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结果表明:(1)1982-2010年间中国草地分布区气温呈上升趋势(0.04o C/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0.39mm/年),西北干旱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

(2)中国草地覆盖度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29年间草地覆盖度平均值为34%,坡面草地覆盖度最高为61.4%,荒漠草地覆盖度最低为17.1%。

(3)29年间中国草地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平均为0.17%/年,西北干旱和青藏高原地区草地覆盖度增加趋势明显。

坡面草地覆盖度增加趋势最明显,平均值为0.27%/年,平原草地和草甸增加趋势较小,平均值仅为0.11%/年和0.10%/年。

总体上,中国草地覆盖度呈极显著增加(46.03%)和显著增加的面积比例(11%)大于极显著减少(4.1%)和显著减少的面积比例(3.24%)。

(4)从年际变化上,草地覆盖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均呈不显著正相关(R =0.21;R =0.1);从不同草地类型上,荒漠草地和平原草地覆盖度受降水量影响较大,而高山亚高山草甸、高山亚高山草地、坡面草地和草甸覆盖度与温度相关性较大。

(5)从月际变化上,草地覆盖度与当月气温、降水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 =0.80;R =0.76),表明水热因子的季节波动对牧草生长的影响更大;并且所有类型植被覆盖度与前一月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系数最大,表现出明显的时滞效应。

关键词:草地覆盖度;气温;降水;时空动态;相关性;滞后效应DOI:10.11821/dlxb2014010021引言全球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GCTE)是全球变化研究中最复杂、最核心的研究内容之一[1]。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全球气候变化必然引起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动态以及植被的结构和功能[2]。

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度有重要影响[3],并且植被覆盖与气候变化相互关系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4]。

植被覆盖度反应了植被的茂密程度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地理学报1669卷是表征陆地植被质量和植被群落生长动态的重要参数。

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直接结果[5],它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6]。

气候变化是植被活动年际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7-8]。

国内外学者利用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在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9-10]。

气候变暖已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植被活动显著增强[11-12],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植被活动也呈增强趋势[13],尤其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度普遍增高[14-16]。

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然而关于植被生长与水热因子相关性研究结论不尽一致,有学者认为降水量是影响我国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因子[17-19];也有学者认为气温对植被生长的作用较降水量更明显[20-23],而在季节变化上植被生长与降水量关系密切[24];不同植被类型对水热因子响应不同,并且降水量是制约北方荒漠草地生长的主要因子,并表现出滞后性[25]。

因此对于不同时空尺度和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气温和降水对植被覆盖的决定作用不同。

草地作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天然屏障[26],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增加,草地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

目前关于草地覆盖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多集中在典型研究区域或某一时间尺度上分析草地植被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27-28],而从全国尺度和长时间序列上综合分析我国草地覆盖时空变化以及与气候变化耦合性的研究较少。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面积广阔,占中国国土面积1/3,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以及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这些区域位于全球变化敏感地带,因此研究我国草地覆盖变化动态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将有助于认识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

基于以上本文利用1982-2006年GIMMS NDVI和2001-2010年MODIS NDVI获取中国草地覆盖度,分析我国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趋势,同时结合研究区气温、降水数据,分析不同草地类型覆盖度与气候因子在年际和月际尺度上的相关性,旨在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下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机制和关键气候因子,以其为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以及草地资源保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2数据与方法2.1数据来源与预处理2.1.1GIMMS NDVI数据与处理采用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全球监测与模型研究组(GIMMS)提供的GIMMS NDVI半月最大合成数据作为数据源,时间序列为1982-2006年,空间分辨率8km×8km,该数据集是目前最长时间序列的NDVI数据,数据集制备过程中已经过辐射校正和几何粗校正、图像几何精校正、除坏线、除云等处理,保证了数据的质量,与其他NDVI数据相比,其误差小、精度较高,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及区域大尺度植被变化的研究中。

最大值合成法(MVC)能消除一部分云、大气、太阳高度角的部分干扰,本文采用最大值合成获取每月的NDVI数据。

2.1.2MODIS NDVI数据采用NASA的EOS/MODIS NDVI数据中的MOD13A2级数据产品,时间序列为2001-2010年,时间分辨率为16d,空间分辨率为1km×1km。

应用MODIS Reprojection Tools(MRT)软件对下载的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拼接与裁剪。

虽然两种数据集的NDVI数据都经过了几何纠正、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预处理,且都已经采用了最大值合成法以减少云、大气、太阳高度角等的影响,但卫星的几何视场角和大气中霾、云以及数据合成过程仍然会对NDVI数据有影响,为了降低这种影响,本文采用三点平滑方法对2种NDVI数据进行修正[29]。

在ArcGIS9.3软件下对2种NDVI影像进行了投影转换,统一采用WGS_1984地理坐标系统,Albers Equal-Area Conic投影,并且重采样为1km分辨率影像。

1期周伟等:1982-2010年中国草地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2.1.3GIMMS NDVI 和MODIS NDVI 数据一致性检验由于两种NDVI 数据采用了不同的传感器,因此需对两种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分别对GIMMS 和MODIS NDVI数据的2004,2005和2006年的NDVI 进行相关分析,求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91,0.89,均通过了0.001置信度检验。

基于此,采用线性回归对2005年的两种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即以2005年MODIS 最大NDVI (NDVI M )为自变量,GIMMS 2005年最大NDVI (NDVI G )为因变量,获取二者回归方程(图1):NDVI G =0.7629NDVI M +0.0454(样本数为117422,R 2=0.8084,RMSE =0.08),然后利用二者的线性回归方程对2007-2010年的GIMMS 数据进行插补。

在利用MODIS NDVI 对GIMMS NDVI 数据进行插补时,首先将MODIS NDVI 的23期影像利用最大值合成方法获取每月的NDVI 值(对于只有1期影像的月份,如2008年11月,2007、2009和2010年10月,就用1期影像代表本月的NDVI 值),然后利用每月NDVI 代入回归方程进行数据插补。

2.1.4气象数据采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1982-2010年全国722个标准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温度和月降水量资料。

根据各气象站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采用ArcGIS9.3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 模块对气象数据进行空间Kriging 插值,获取与NDVI 数据像元大小一致、投影系统相同的气象数据栅格影像。

同时对插值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进行精度验证(表1),统计结果表明Kriging 插值得到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与观测站点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具有显著相关性,气象数据插值精度可靠。

2.1.5植被类型数据采用Global Land Cover 2000数据集中国区域子集,分辨率为1km ;与其他类型土地分类数据(IGBP 土地分类数据、MODIS 全球土地分类数据)相比,GLC2000土地覆盖分类数据的总体分类精度最高,并且草地分类精度达到66.95%[30],该分类与中国2000年1:10万的土地分类数据在面积上一致性也最高[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