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我的成长足迹”这个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并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比较自己的成长与他人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反思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学生和家长合作,共同讨论并整理学生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过程,包括身体、智力、兴趣爱好、成绩等方面的变化和提高。
2.学生和家长一起选择并整理一些学生小时候的照片或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3.学生观察和分析自己在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和变化,并写下自己对这些变化的感受和认识。
4.学生与同桌合作,互相交流并比较自己的成长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了解同桌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收获和成就。
5.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并总结小组成员的成长过程,并将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了解每个小组成员的成长过程。
6.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如身体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知识的增加对学习的帮助等,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7.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将自己的成长过程通过图形和文字展示出来,并做一份简单的总结和评价。
教学活动:1.开篇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成长的视频或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和成就。
2.学生与家长合作,讨论和整理学生的成长经历,并选择照片或视频进行展示。
3.学生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成长特点和变化,并写下感受和认识。
4.学生与同桌合作,交流和比较自己的成长过程,进行问题讨论。
5.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和总结小组成员的成长过程,并汇报给全班。
6.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分析自己的成长过程,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7.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将成长过程通过图形和文字展示,并做总结和评价。
教学方法和手段:1.问题导引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的成长笔记。
2.合作学习法:学生与家长、同桌、小组成员合作,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1.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图片等元素创作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1.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成长经历回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选取有意义的片段进行分享。
2.2 作品创作: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成长经历,运用文字、图片等元素创作作品。
2.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制作作品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3.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成长经历回顾的意义,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
3.3 创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成长经历,运用文字、图片等元素进行创作。
3.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
4.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给出建议和意见。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学生互换作品: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互换,欣赏对方的作品,了解同伴的成长经历。
5.2 成长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5.3 作品展示活动:组织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邀请家长和其他教师观摩,增进交流和理解。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材料准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创作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6.2 环境布置: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宽敞的创作空间,确保学生可以自由地展示和交流作品。
6.3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七章:创作步骤指导7.1 确定主题: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成长足迹的主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经历。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教案标题:我的成长足迹教学目标:1. 通过讲述个人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自己成长的思考和理解。
3. 通过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自我介绍:学生将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背景等基本信息。
2. 成长经历分享:学生将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不同阶段的重要事件和经历。
3. 同伴访谈:学生将与一位同学进行访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并记录下来。
4. 合作展示: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一个展板,展示每个组员的成长足迹和访谈结果。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成长是什么?为什么成长是重要的?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我们将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并通过合作展示来展示我们的成长足迹。
主体:3. 自我介绍环节:a. 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范例,依次进行自我介绍。
b. 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4. 成长经历分享:a. 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享自己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
b. 鼓励学生描述事件的细节和感受,以促进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5. 同伴访谈: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
b. 学生之间互相访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并记录下来。
c.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促进对他人成长经历的深入了解。
6. 合作展示:a. 学生根据访谈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展板,展示每个组员的成长足迹和访谈记录。
b.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文字、图表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成长经历。
c. 鼓励学生分享展板的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总结:7.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8. 鼓励学生思考:我们如何通过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与父母、祖父母等长辈进行访谈,了解家族的成长历程,并与同学分享。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第一章:认识成长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成长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我成长的认知和反思能力。
1.2 教学内容:成长的定义和意义。
成长的过程和阶段。
成长的重要性和价值。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成长的定义和意义。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长的过程和阶段。
反思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的经历的文章。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写作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探索自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优点和不足。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兴趣的探索和认识。
优点的发现和肯定。
不足的认识和改进方法。
2.3 教学方法:自我反思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反思。
小组分享法:分组分享自己的兴趣、优点和不足。
指导法:教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2.4 教学评估:学生自我探索和反思的质量。
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第三章:培养良好习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良好习惯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克服不良习惯的策略和步骤。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良好习惯的定义和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良好习惯。
行动计划法: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良好习惯培养计划。
3.4 教学评估:学生对良好习惯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制定和执行良好习惯培养计划的情况。
第四章:学会沟通与合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
合作的原则和技巧。
有效沟通和合作的实践方法。
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组讨论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践有效沟通和合作的技巧。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合作任务。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和观点表达。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第五章:面对挑战与困难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挑战与困难是成长的一部分。
我的成长的足迹说课稿范文
我的成长的足迹说课稿范文写好说课稿是讲好课的前提,大家肯定要仔细重视起来,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我的成长的脚印说课稿范文,盼望能够帮到大家!一、说教材分析,我的成长的脚印说课稿范文。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同学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综合性课程。
《成长的脚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人教版教科书六班级下册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学校生活》第一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是围绕同学毕业前的生活绽开的要让同学通过回顾学校六年的成长历程,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增加自信念,为将来升入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同学们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感受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阅历,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傲慢,为其次课组织同学写临别感言,以恰当的方式对关心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感谢之情作好铺垫。
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册课本的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依据上述教材分析,综合考虑同学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同学能为自己的成进步步感到傲慢,增加对学校的亲近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2)力量目标:能收集和整理反映自己成进步步的有关资料,并按肯定的挨次进行分类整理,制作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培育收集资料、分类和整理的力量。
(3)学问目标:通过详细的材料,熟悉自己在学校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身体的变化、学习的进步以及生活阅历的积累,知道自己的成进步步离不开学校生活,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关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制作成长册。
对于即将毕业的孩子们来说,六年的学校生活是他们人生的开头,是他们人生的重要经受,制作成长册不仅可以使他们熟悉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使他们体会成长的苦恼和艰辛,从而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崭新的学习生活。
由于同学个体的差异,同学们在收集和整理个人成长资料时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定为:"关心有困难的同学收集和整理成长资料',使每个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成长记录袋的设计和制作,使他们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增加自信念。
二年级思想品德《成长的足迹》自我成长记录教案
二年级思想品德《成长的足迹》自我成长记录教案【二年级思想品德《成长的足迹》自我成长记录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自己成长的认知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程教案、学生名单、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本2. 学生准备:个人成长记录本、笔、彩色笔或画笔(可选)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成长经历。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成长是什么?我们如何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步骤二:介绍成长记录本(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个人成长记录本,并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注意每页记录本上的日期和标题,帮助他们懂得将自己的成长与具体的时间事件联系起来。
步骤三:记录成长足迹(20分钟)1. 让学生打开个人成长记录本,找到最近的一页。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记录下自己最近的一次成长经历,可以是在学习、生活或社交方面的成长。
3. 鼓励学生运用彩色笔或画笔,将每一次成长经历用图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步骤四:共享成长足迹(20分钟)1. 邀请学生有意愿的同学,上台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成长记录。
2. 学生可以从记录本中选择一次自己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成长经历,通过口头表达或展示图画的方式分享给其他同学。
步骤五:自我反思(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记录的成长经历,并思考:这次成长给我带来了什么?我有哪些收获和感悟?2. 鼓励学生将这些收获和感悟写在成长记录本的最后一页,作为对自己成长的总结和展望。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习的重点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继续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并时刻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成长记录后,可以在家继续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与家人分享。
2. 学生可以将成长记录本定期拿给老师查看,老师可以用文字或表情给予鼓励和反馈。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激发学生对自我成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背景和意义阐述课程目标和内容安排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课程背景、目标和内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PPT和教学材料安排学生提前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1.5.2 讲授:介绍课程背景、目标和内容1.5.3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1.5.4 总结: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第二章:我的家庭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介绍家庭的定义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家庭的定义和功能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的特点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合作完成家庭树或家庭成员介绍的实践活动2.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PPT和教学材料安排学生提前思考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的特点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的特点2.5.2 讲授:介绍家庭的定义和功能2.5.3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的特点,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2.5.4 小组合作:学生合作完成家庭树或家庭成员介绍的实践活动2.5.5 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对家庭成员的热爱和责任感第三章:我的学校生活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介绍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合作完成学校生活的实践活动3.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PPT和教学材料安排学生提前思考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和成长经历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和成长经历3.5.2 讲授:介绍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3.5.3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和成长经历,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3.5.4 小组合作:学生合作完成学校生活的实践活动3.5.5 总结:强调学校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第四章:我的兴趣爱好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意识。
成长足迹教案
成长足迹教案教案标题:成长足迹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成长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3. 通过记录和分享成长足迹,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教学重点:1. 学生对成长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反思和记录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
2.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足迹的记录和分享习惯。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学生笔记本或成长日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成长的定义和不同层面的含义,如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标志和表现形式。
三、成长足迹的意义(15分钟)1. 解释成长足迹的概念,即记录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和经历。
2. 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长足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四、自我反思与记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包括成功和挫折。
2. 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反思的习惯,可以通过写日记、画画或拍照等方式记录。
五、成长足迹的分享(15分钟)1.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与同学分享,可以通过口头交流、展示作品等形式。
2.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继续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成长足迹,并期待未来的发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交圈中分享自己的成长足迹。
2. 组织成长足迹展览或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长历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成长足迹记录和分享作品,评估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记录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培养其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和分享,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我的成长足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和生活,理清自己的成长足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介绍、学习成果展示、班级特色活动回顾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
同时,他们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之间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自我总结和表达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成长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班级、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收获。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多方面进行自我总结,提高表达沟通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2.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典型学生的成长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中总结经验。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对各自成长足迹的总结。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年级上学期的班级活动照片、学生作品等资料。
2.学生准备:整理自己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收获,准备进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足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学生的成长案例,如学习成绩、班级活动参与情况等,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成长经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对各自成长足迹的总结。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未来的一年里继续成长,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成长的足迹》班会课件教案(通用10篇)
《成长的足迹》班会课件教案《成长的足迹》班会课件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长的足迹》班会课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长的足迹》班会课件教案篇1一.班会主题阳光青春,健康成长二.活动背景时间过得很快,一个不小心,我们就告别了几分青涩,些许懵懂的大一生活,马不停蹄地进入了现在这个全新的阶段——大二。
如果说,大一是摸索、适应时期,那么大二则是前进、奋斗的时期,是需要思考更多、抉择更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我们的心智日渐成熟,可是能力有限,于是会感到青春的无奈,成长的烦恼,现实的残酷,未来的彷徨……所以我们得及时调试和解决自己的烦恼和疑惑,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打造一个阳光的青春,以正确有效的方式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让我们给青春的行囊解压,沐浴着阳光,健康成长!三.活动目的1.让同学们端正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了解其普遍性和必要性,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体现着心理学。
2.让09经济班班委在班级建设中认识到本班同学心理的重要性,让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并切实地发挥其作用。
3.使同学们对心理部活动及其相关的机构,期刊有一个好的了解,认识学校学院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必要时便于求助。
4.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小知识,让同学们能借助一些常用技巧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大学生活中的挫折,塑造更加健康的人格。
5.打造一个家样温馨和谐的环境,让每个班级成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使整个集体更出色,更优秀。
四、活动时间xx年12月8号五、活动地点忠烈祠(如下雨则改在商学院217教室)六、参与人员09级经济班全体成员赞助单位:七、活动形式室外以游戏为主八、活动前期准备1、心理委员负责写好策划书,网宣委员出一张前期海报2、安排当天拍照人员1人,秩序与安全维持2人,主持人2人3、准备好当天活动需用道具及奖品九、具体活动流程1、介绍心理部的“c&t”计划,心理橱窗,心理标语,各种讲座等活动的ppt等相关内容。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一、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培养学生记录和思考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如何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3.学会如何进行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
教学难点:1.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之符合规范要求;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
二、教学内容1.学生自我介绍:让学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简单地介绍给全班同学,并选择一个成长的关键时刻进行分享。
2.学习如何写《我的成长足迹》:a.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并鼓励他们记下来;b.分别介绍自述文和自传的特点和写作要点;c.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如:童年的趣事、重要的决策、成长中的困惑或成就等;d.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完成作文。
3.分享《我的成长足迹》:a.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分享给全班同学,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b.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团队合作项目展示:a.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完成一个成长足迹的展示项目;b.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成长足迹为主题,使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c.安排一个展示时间,让每个小组来分享他们的成果。
三、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生自我介绍和成长足迹的分享,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2.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评估方式:1.学生自我评估: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足迹进行评估,提出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意见;2.小组评估:小组成员针对合作项目进行彼此评估,提出改进意见;3.教师评估:评估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给予正面肯定和改进建议。
评估标准:1.学生的成长足迹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2.小组合作项目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成长足迹,并体现团队合作精神;3.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和不足。
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梦想。
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1.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列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梦想。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相鼓励和赞美。
第二章:家庭与亲情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亲情的意义。
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组成和亲情的意义。
让学生通过家庭照片、故事等方式,感受亲情的温暖。
2.3 教学活动学生带来家庭照片或故事,分享自己的家庭和亲情体验。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珍惜家庭、关爱亲人。
第三章:友情的力量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体验友情的力量和温暖。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友情的重要性的看法。
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活动,体验友情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章:学习的道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学习目标。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列出自己学习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第五章:健康生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学会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学会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体验健康生活的乐趣。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看法。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体验健康生活的乐趣和重要性。
第六章:梦想与未来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梦想和未来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动力。
6.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未来目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我的成长足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数一数、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和做一做。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数数、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倾听和表达的习惯。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思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数学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生活情境,如商店、医院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数一数”、“看一看”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数学问题。
《我成长的足迹(小时候与现在)》教学设计
《我成长的足迹(小时候与现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幼儿感知自己小时候和现在在身体、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能简单描述这些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照片、实物对比,游戏、讨论等活动,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成长过程。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提高思维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幼儿体验成长的快乐,激发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兴趣。
培养幼儿对自己成长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幼儿发现并理解自己在身体外貌、生活能力方面的成长变化。
引导幼儿用语言或简单动作表达这些变化。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变化。
引导幼儿从抽象的角度感受自己在心理、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成长对比情境,让幼儿感受变化。
2.游戏教学法:设计“成长猜猜猜”等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3.讨论教学法:组织幼儿讨论成长变化,促进相互学习。
四、教学准备1.收集幼儿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每个幼儿至少一张小时候照片),制作成PPT或打印出来。
2.准备一些幼儿小时候用过的物品,如小奶瓶、小鞋子、小衣服等,以及现在使用的对应物品。
3.绘制简单的成长变化图表(包含身体、能力等方面)。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同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幼儿们小时候可爱的照片幻灯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音乐停止后,教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照片,是不是觉得照片里的宝宝们都好可爱呀?其实,这些可爱的小宝宝就是你们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们小时候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啦,看看我们成长的足迹。
”(二)观察对比小时候和现在(8分钟)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一张一张展示,并请照片中的幼儿站起来,让其他幼儿猜一猜这是谁。
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照片中幼儿的外貌,如头发长短、脸蛋胖瘦等。
接着,教师再展示该幼儿现在的照片,引导幼儿对比两张照片,看看外貌有什么变化。
二年级数学上册《我的成长足迹》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个人成长故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和讨论各自的身高、体重变化,以及每年生日当天的日期,促进数学语言的表达和交流。
2.利用课堂活动,如成长时间轴的制作,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如:“我小时候很喜欢吃糖果,现在长大了我更喜欢水果了。”、“我学会了很多本领,比如骑自行车、游泳。”
3.教师总结:“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成长足迹》,用数学的知识来记录和探索我们的成长。”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习时间单位、长度单位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设计与成长相关的测量活动,如测量身高、跳远距离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长度单位。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突破重难点:
-对于时间单位的概念,运用时间轴、日历等教具,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对于数据处理,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图表绘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二年级数学上册《我的成长足迹》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我的成长足迹》的学习中,学生能够:
1.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学会计算日期间隔和星期推算。
2.运用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测量,培养对物体长度的感知和估算能力。
3.通过对个人成长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掌握简单的数据分类和整理方法,并能用图表来展示信息。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将我们收集到的成长数据整理成一张清晰的图表。”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我的成长足迹教案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44 页。
学习目标: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
2、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省的意识。
3、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体会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进步。
学习重、难点:梳理本单元的知识。
教具准备:课件、学习卡、七巧板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听说今天数学城堡里来了一个杂技团,这会正在表演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二、我们学习了什么。
(一)、复习《加与减一》。
1、出示课件主题图,你看到了谁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小象顶了15个盘子,小猫顶了6个盘子,教师记录)。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小象比小猫多几个盘子?)3`这是我们今年学习的有关比多少的问题,你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画图)请在作业纸的画一画,谁愿意在黑板上画一画。
4、在图中那儿是小象比小猫多的部分,那前面这部分为和小猫一样多的。
5、这种“一一对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能很清晰的表示你的想法,算式也是一种简洁的表示方式,你可以吗?15-6=9(个)6、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得,出结果,可以在你的计算中表示出来吗?(破十法、补数法、数数……)7、你们的计算方法真不少,那么“15-6=9”还可以解决其他问题吗?(小猫比小象少几个盘子?小猫在添上几个盘子就和小象一样多?小猫和小象相差几个盘子?)二、复习《观察物体》。
1、在我们忙着解决问题时,那边的表演更精彩了,还引来不少小动物给拍照,我们也去凑凑热闹!2、出示课件主题图,谁表演呢?谁给拍照?(小猴子表演,小狗、兔子、松鼠在拍照)你觉得他们拍下的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你能说说他们拍下都是什么样子呢?(学生说一说)3、这有他们拍下的`照片,你能帮他们联系练吗?(完成作业纸的第二题)(三)、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1、如果让你给自己刚才的表现打分,打多少分儿?那好,就100分吧。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即将告别小学生活,回顾五年来的成长足迹,感受自己或同伴的变化与进步,为自己或同伴的成长感到骄傲,感谢学校生活,感谢师恩感谢同学情谊及对未来初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按成长顺序搜集整理材料,并设计制作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归类等能力及创新精神。
二、教学要点1、重点:回顾小学生活,感受自己及同伴的变化和成长,感受同学之爱和老师教育之恩。
2、难点: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回顾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制作成长纪念册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准备材料制作成长纪念手册。
四、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欣赏系列片《多彩的校园生活》,由境激情,由情入境,唤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师:孩子们,再过几天有个活动就是学校的谢师礼了,我看这几天各个班都在练习,五年的小学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五年里你记忆最深的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老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
(播放系列片《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从第一天入学拜师礼到毕业时的谢师礼,以及学校生活的种种片段)2、谈话导入: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孩子们,你想到了什么?(自主交流)3、提出课题:亲爱的同学们,从你第一天迎着朝阳踏进学校的大门,从你第一次戴上红领巾,从你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在无数个第一次中,你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成长成为一个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其中有多少美好的回忆绘就了你多彩的童年,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我的成长足迹》。
4、出示导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任务的要求。
(二) 展示资料,探究整理方法1、实物投影,简单展示搜集的资料,并作简单的说明。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你能把最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吗?让我们来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我的成长足迹
我的成长足迹《我的成长足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记录下六年来的成长历程。
②总结交流自己的童年往事。
③总结成长过程的点滴事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口头、书面总结、发现已六年来的优缺点。
②提高自己归纳能力,面对挫折时的具体做法。
③交流中发展自己。
3、情感态度:①增进与同学间的友谊②永恒记住师生感情③父母的关爱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教学准备:图片、影视本材料、互动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想到母亲,每个人的心里总会有一股暖流,一种激情在涌动,对母亲你心里最想说的是什么?能用几句间洁的话表达内心的感受吗?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到学校报名时的情景吗?转眼间六年已过,回望六年生活,你一定有不少发现吧?2、揭示课题:《我的成长足迹》从你记事开始到现成,你的成长离不开哪些人的关爱?(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社会)3、分组交流①说一说你的成长过程:什么时候上幼儿园,什么时候上学了,成了一名小学生,什么时候戴上了红领巾,什么时候上学不要妈妈、奶奶接送了,吃、穿、学等方面进行交流。
②每一组选一个成长过程最有趣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4、把这六年的生活记录在本子边记边想:你最深刻的是哪一段?你形成的最好的习惯是什么?你获得了哪些表彰与奖励?你经历了哪些失败与挫折?5、你父母是如何关心你的?你怎样理解你父母对你的关心?谁能诵读《游子吟》这首诗吗?其含义是什么?6、思索探究:你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是生活的点点滴滴铺成了你成长的道路,组成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人生历程,那么,你为社会、为学校、为班级留下了哪些美好的东西?7、(小结)《我的成长足迹》说课材料一、说教材一棵小树的成长,记不开阳光雨露;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教育。
可如今的孩子却只会爱自己,不会爱别人。
小学六年的生活短暂而又漫长,本节教材就是教育学生如何总结这六年来的感受和体会,有不少的发现,也有不少的感概,冰心的话是引导学生铭记童年往事,形成良好习惯,让自己的人格气质健康而有个性。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成长的喜悦和收获。
2. 培养学生学会珍视自己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图片搜集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成长经历回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思考自己取得的成就和收获。
2. 图片搜集与处理:学生分组搜集与自己成长相关的图片,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简单处理。
3. 作品设计:学生根据个人成长经历,设计一份“我的成长足迹”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总结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
2. 成长经历回顾: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总结取得的成就和收获。
3. 图片搜集与处理: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学生分组搜集并与组内成员共同处理图片。
4. 作品设计:学生根据个人成长经历,设计一份“我的成长足迹”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总结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学长经历回顾的深度和广度。
2. 学生图片搜集与处理的能力。
3. 学生作品设计的创意和完成质量。
4. 学生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处理软件教程。
2. 成长经历相关素材。
3. 作品展示平台。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导入环节要尽量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在成长经历回顾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分享内心的感受。
3. 在图片搜集与处理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在作品设计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5.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适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任桥小学丁耀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我的成长足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一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是围绕学生毕业前的生活展开的要让学生通过回顾小学六年的成长历程,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升入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同学们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感受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为第二课组织学生写临别感言,以恰当的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作好铺垫。
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册课本的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2、教材处理
在本课教材的处理上,我把它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我的成长册”进行了有机整合,充分挖掘学生在兴趣、爱好、成长进步等方面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母校、热爱老师,有感恩之情。
提升小主人的责任感;形成热爱同学、关注他人的生活态度。
能力: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用个性化的方式介
绍自己;为母校发展提出建议。
知识:概括自己和同学的特点,认识到自己的变化与进步。
4、教学重点
从自己成长的足迹中去再现那些记忆深刻的事,认识自己的变化与进步。
5、教学难点
积累成长经验,感受成长快乐,感悟童年生活的珍贵。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整理归纳能力,他们为自己即将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而高兴,留恋生活了六年的校园。
校园生活给他们留下过美好的回忆。
但他们还不能主动从中总结出自己的进步与变化,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还不善于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许多学生可能没有或者未保留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评语等,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他们中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美好回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自己成长的足迹中去再现那些记忆深刻的事,认识自己的变化与进步。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积累成长经验,感受成长快乐,感悟童年生活的珍贵。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大更广的空间去发现、去了解、去回忆自己的点滴进步。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课前指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学习着手,多角度、多个侧面去回顾小学六年的
生活,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寻找,主动回忆。
根据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体会成长的快乐。
三、教法设计
(一)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成长册范例、图表
(二)教学手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问答法”进行教学。
四、学法指导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1、在教学中,通过“回望小学生活”,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变化,感受时间的推移使许多的事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我们正在成长。
让学生明白,除了我们的身体发生变化以外,还有许多方面我们都有了变化,我们在变化中得到了进步,让学生去正确认识自己的变化与进步。
2、通过“我的成长大事记”和制作成长记录册,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从中积累成长经验,感受成长快乐,感悟童年生活的珍贵。
3.[播放课件:冰心奶奶的话]
4、制作成长册,交流自己成长的快乐。
五、知识的层级结构:
情景导入(回顾成长的画面)——展示资料(了解自己的成长变
化)——合作学习(设计自己的成长册)——个性展示(交流成长快乐)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老师自己以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图片、故事,采访家长及学生的录像短片、课件。
制作成长册,制作空表格。
2、学生准备:准备相片、作业本等能记录反映自己成长与变化的资料;准备成长记录册。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程序
为使本课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使广大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活动一回望小学生活
[播放视频:回望小学生活] (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入学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逐渐成长)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上面内容中,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板书:我的成长足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回顾小学六年的生活,感受成长的过程。
】
师(深情地):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呀!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2、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
(自主交流)
3、师:亲爱的同学们,不久我们就要和我们的小学生活说“再见”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已经从丫丫学语的孩童成长为了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难忘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吧!(板书:我的成长足迹)
(二)活动二我的成长大事记
1.[播放动画:值得记忆的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六年中,你还有哪些值得记忆的成长中的大事?[播放课件:我的成长大事记]
2、师:看过了这个成长大事记,你觉得怎么样?你想不想也做一个这样的成长大事记,来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呢?你觉得制作这样一个成长大事记,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你想和小组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吗?
3、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尽可能地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
4、小组交流。
各组同学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5、老师梳理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
如:按时间顺序记录成长中的大事,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等
我的成长大事记
6、[播放课件:冰心奶奶的话]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板书:不断进步快乐成长珍贵的回忆)
【设计意图:从自己成长的足迹中去再现那些记忆深刻的事,认识自己的变化与进步,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悟童年生活的珍贵。
】
(三)合作学习,制作“成长册”
1、教师给学生发放下列表格,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撰写“成长册”。
2、小组合作,展开竞赛,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教师予以适时评价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成长册。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
(四)个性展示,交流成长快乐
1、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成长册,并交流自己成长的快乐。
2、对于新颖、有个性的设计,教师予以表彰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的成长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制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不断进步
我的成长足迹快乐成长
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