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_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吴2017

合集下载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下一页
原子的体积很小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的构成
电子在其中 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 是否相同?这些电子的排布 有没有规律可循那?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 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 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排布特点1:电子 在核外是分层排 布的
小结: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原 子 (不带电) 电 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排布规律:分层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原子核外最少有一层,第一层最 多排2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只 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2电 子也是稳定结构(如: He)。
【思考】分析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
+3 21
Li
+4 22
Be
+5 23
B
+6 24
C
+7 25
N
+8 26
O
+9 27
F
+10 28
Ne
+11 281 +12 282 +13 283
2.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现代原子结构 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电子在核外做无 规则的高速运转
3.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原子弹爆炸原理是原子的核裂变,证明原子可分。

九年级化学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也是可分的。

2、通过学习,知道原子是由哪几种微粒构成的以及他们的带电情况。

3、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4、会画核电荷数为1—18的18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二、学习重点:原子的构成。

三、学法指导:(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53—P55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他们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和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的带正电,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核带的与核内的质子数相等。

3、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的相等,因此原子显电性。

4、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

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

5、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次之为,以此类推为、、、、层,离核最远的叫。

6、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

已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个)。

7、人们认为最外层具有结构或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结构。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较易电子。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较易电子,趋向达到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二)、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B.原子时实心球体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课题2-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课题2-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解析版)一、单选题1.(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答案】D【解析】略2.(2023秋·福建泉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对应错误的是A.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含有电子B.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C.拉瓦锡发现了质子D.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答案】C【详解】A、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含有电子,正确;B、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正确;C、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成分,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错误;D、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正确;故选C。

3.(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原子是由A.电子和中子构成的B.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质子和电子构成的D.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答案】D【详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不是电子和中子构成的,错误;B、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不是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错误;C、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不是质子和电子构成的,错误;D、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正确。

故选D。

4.(2023秋·山东德州·九年级统考期中)2023年4月13日,倭国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

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A.含有2个质子B.核电荷数为1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核外电子数为2【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

【详解】A、由图可知,原子中有一个质子,故A不符合题意;B、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因此是1,故B符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因此为1+2=3,故C不符合题意;D、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电子数为1,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原子结构进行辨析即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1
0
1
1
1

6
6
6
6
6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3. 质子数、中子数在数量上有什么(shén 关 me)
系?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有什么(shén me)联系?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1.不同原子之间有哪些(nǎxiē)区别?
原子里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diànzǐ)构成的吗?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观察(guānchá)表格(表3-1),思考下列问题
化学性质不变。
(huàxué
xìngz;h气ì) 态
水不分变子成其他分子。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 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也改变。
如: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yǎngqì)时过,氧化氢分子 变成了 水分子和
水分子 和 氧分子是与
过氧化氢分子不同的分子。
5、分子的概念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57×10-26kg =16
1 ×1.993×10-26kg 12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厦门五中 九年 级 化学 学科教学案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主备教师: 杨丽鸿课题:第三单元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班级: 座号: 姓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知道原子的构成,能说出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带电情况以及各种构成微粒与原子得质量关系。

2.利用表格数据分析,能熟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

3.通过自主阅读,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初步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想象思维、归纳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原子及其构成的各种微粒的了解,感受物质客观存在,理解物质的可分性。

【教学重点】核电荷数、质子数以及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原子特别是其结构整体的初步印象的形成。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__ ___、___ __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

3.你能完成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图示、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可不可分呢?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有强大的威力吗? 【课堂探究】(一)观看原子弹爆炸视频,交流讨论课前预习。

(二)教学活动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P53第二段和表3-1完成下列题目:①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原子核一般由 、 构成的,质子带 ,中子 ,所以原子核带 。

②核电荷数是指 。

③对于同一种原子来讲:数 = 数 = 数④由于 的电量和 所带的电量相等,但 ,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交流讨论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他们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迁移应用2.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内中子数为66,相对原子质量为115。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原子的结构》处于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第2课题,本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还是全教材的重点知识之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优势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节课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

2. 学情分析:
我县地处偏远山区,学生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又较抽象,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好在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节课将继续带领学生探究原子质量有多大、体积有多大,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等。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知道中子数只与原子的质量有关系,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3.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情境教学、PPT、多媒体展示、讲解相结合。

【教学手段】
实物、多媒(包含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动画)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正电),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不带电)
核外电子(负电),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2、计算公式。

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1 16 56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
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所以不能用g或 Kg作单位。
原子种类 氢
相对原子质 量
质子数
中子数

钠 氧
1 12 23 16 56
1
0 6 12 8
6
11 8 26

30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近似值)
张青莲教授1908 年 生 , 江 苏 常 熟 人 。 1930 年 毕 业 于 上 海 光 华 大 学 , 1936 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 学 位是我国科学院院士,于 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 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铱、锌 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 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 贡献。这是国际上第一次采用 中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 这不仅说明中国人的科学水平 1908年7月- 2006年12月 有国际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 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1.原子构成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1/12作为标
核外电子(-)
3.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近似值)
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一 、原子的构成 质子 (+) 原子核 原 (+) 中子(不带电) 子 核外电子(-)
原子结构动画
电子
电子
-
+ +
+
电子
+
+ + -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原子核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设计学校易门县小街中学设计教师马天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原子的结构》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的教学内容。

是继《分子和原子》后对物质微观分析的更深入的学习,同时原子的构成又与后面知识点如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与化学式等密切相关,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基础性的章节,学好这一课题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问题推进法、自主阅读法,以及小组讨论法。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查找张青莲教授的事迹简介。

相等,但比 1.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大得多。

的质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因此,原 子的质量约等于( 的质量)即 和质量之和。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如果用小数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方便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表示? 【智慧阅读二】自主阅读课本 56页,思考下列问 题,完成下列填空: 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 质量相同吗?有何区别? (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相对原子 质量(Ar ) ”单位为“ (2)原子质量是原子的 ”(一般不写出) 质量,“相对原子质 量”是该种原子的 除以1.66 X10-27 kg (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所得的一个 比值。

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

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如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物质表面结构,进而推断原子的排列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运用数学工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原子结构的理论。
2.运用模型和比喻,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指导学生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原子结构。
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
-学生能够描述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运动。
-学生能够通过模型和示意图,解释原子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并能从中获取原子序数、原子量等信息。
3.撰写科学小论文: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原子结构相关话题,如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撰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4.家庭小实验:
-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实验要求安全、环保,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
-教师通过展示原子结构的神奇之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意识到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参与环保活动,提倡绿色化学。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作者: ————————————————————————————————日期:ﻩ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一】教材、学情分析我说课的内容选自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中学生对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已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本节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部分性质。

这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同时,原子结构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五】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 53页原子的构成,看课本 53 页图 3-9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高艳艳【说教材、学情】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重点介绍原子
1.
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懂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 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观察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2.
本节课由原子的概念导入,既复习了前面所学,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我跟学生们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先由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之后指名学生说出原子的体积大小、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这三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知道。

紧接着出示教材中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再由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出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

【说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与应用”第1(5)、第2(1)、(2)题用于检测和巩固原子的构成,第1(3)、(4)题用来检验和巩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说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还有那些困惑。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课前练习】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原子的体积很小。

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展示图片】【设疑】原子究竟能否再分?(猜想)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是什么?【展示】原子发展的历程早在公元前5—4世纪,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爵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皆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小物质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各原子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1803年,英国化学及物理学家道尔顿认为同一元素的原子,性质和位置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不同.1897年,美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认为原子的模型为枣糕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1909年至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通过α离子的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带正电,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了解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学过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53 页原子的构成,看课本53 页图3-9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问题二: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带电荷原子核(带电情况)问题三:看课本53 页表3-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质子数与中子数有何关系?1、核电荷数= = ;2、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3、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一般的氢原子无。

问题四: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电,核外电子带电,它们所带的电荷,电性,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问题五: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决定。

二、小组合作相互研讨同位的或前后的为一个小组,对上述问题进行研讨,订正错误。

三、交流展示巩固知识四、反馈测评强化知识1、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在原子结构中不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 、质子B、中子 C 、电子D、.原子核3、某些花岗石材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50B、86C、136D、2224、决定原子种类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原子核5、不显电性的一组粒子是()A.质子、中子、电子B.原子核、原子、分子C.中子、电子、原子D.中子、原子、分子五、归纳总结知识拓展1、知识拓展一个质子的质量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一个电子的质量大约是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小结:决定原子质量的主要是______数和_______数。

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德才附中张溪芮【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了解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方法
【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中各粒子的数量关系。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过程】
【板书】
【讲述】
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
【板书】
【板书设计】 3.2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二、相对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结论1: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不一定=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15号选手一、【教材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耍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

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屮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生在前面第二节课已经学习了分子,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那么离开了化学变化呢?同时,学生的微观知识还较少,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本设计将以原子结构发现史话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图表、多媒体课件,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自制原子模型来创设情景, 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资料、动手实验、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1、通过对史料、教材图表的观察和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分析、讨论,了解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

2、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口己的观点。

3、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4、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及其探索历程【教学难点】化学实验探究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初步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 有一层的具有2个)的结构
对比归纳:
4.原子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原子种类 比较内容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反应中得失电 子情况 化学性质 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 稀有气体原子
一般<4个 一般≥4个(氢为1 8个(氦为2个) 个,硼为3个) 不易得失电子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氢原子的结构 (1个电子)
行星绕太阳运功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电子层:电子运动的 区域
钠原子的结构 (11个电子)
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 子层内运动,这个现 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 层排布。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电子层: 1
2 3 4 5 6 7 远 高
离 核: 近
【亲手尝试】画一画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氢
3锂 4铍 5硼 6碳 7氮 8氧
2氦
9氟 10氖
11钠 12镁 13铝 14硅 15磷 16硫 17氯 18氩
19钾 20钙
【合作与交流】
1、 什么是相对稳定结构? 2、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是什么, 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如何?
1.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氮 磷 7 15 16 26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7 16
7
15 16 26
7
15


16
30
16
26
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 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如: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 1.67×10-27㎏,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2.657×10-26㎏,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9.288×10-26㎏。
4、水结成冰,其结果是: B A.分子的大小改变了 B.水分子的间隔改变了 C.水分子的颜色改变了 D.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了
5.从分子的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粒子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粒子构成;
6.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能运动,原子不能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 再分 7.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是( D )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 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 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能不能用一种 好写、好记、好用的方法来表示原子的质 量呢?
某原子的相对原 子质量(Ar)=
标准值: 1.66×10-27㎏
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 (kg)×
含有6个质 一个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kg) 子和6 个中 子的碳原子 1
能 量: 低
最外层:原子中离原子核最远 的电子层。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最外层)
弧线表示 电子层
+11 2 8 1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最外层: 最外层电子数为1
圆圈表示 原子核 圈内数字表示 质子数
“+”表示 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
2.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2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 1.67×10-27㎏,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2.657×10-26㎏,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9.288×10-26㎏。 1、计算Ar(H)、Ar(O)、Ar(C)、Ar(Fe)
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 比值不是实际质量. 2.国际单位为1.
作业:完成《学法》第三单元课题1
【总结提升】 分子
共性
原子
区别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3.在不断运动 4.彼此间有间隔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再分,产生新分子 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1.分子由原子构成 联系 2.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 合成新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第一课时)
【情景激活】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原子的体积很小,结构却不简单。
一、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 原子核 所带的 正电荷 数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
【讨论】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不稳定 不稳定 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则该原子核电荷 数为34 ,核外有 34 个电子,第二层上有 8 个 电子,最外层有 6 个电子,第三层上有 18 个 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 电子 。
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
加热分解氧化汞
O
Hg O Hg Hg
加热
O
重新 O 组合
Hg
Hg
Hg
O O
汞原子 氧分子 分为汞原子 氧化汞分子 ( Hg ) ( O 2) 和氧原子 (HgO)
氧化汞
加热
汞 + 氧气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 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而 原子不能再分;
2、 尝试查阅一下如下几种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磷、铝、氮、钠、硫、镁 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磷—31
钠—23
铝—27
硫—32
氮—14
镁—24
3、 计算一个镁原子的质量。
4、 比较一个磷原子、一个铝原子、一个 氮原子质量的大小。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 中子 1.6749×10-27㎏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 常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 子核上。
8.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依据是 A.原子的质量极小 D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极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不变 9.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 D ) A.干冰升华 B.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C.硫磺研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
第二关:练一练,相信自己!
,该原子的
核电荷数为 13 ,核外有 3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 有 8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3 个电子。
【亲手尝试】根据氧原子的模型图画出结构示意图
第一层(2个) 第二层(6个) (律:
8 个电子。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__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_ 2 个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___ 1 层,再排第___ 2 层,排满第___ 2层 ⑶电子一般先排满第___ 3 ___层。 ,再排第
近似算法: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练习:填表:
原子 核电荷 名称 数 原 子 核 核 外 相对原子 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C
O Na S Mg Fe
6
6
8
6 8
6
12 16
23 32
8
11
8
11
16
12 26
11
16
12 16
12
16 12 26
12 26
24
56
30
探究二: 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观看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的模拟动画。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不变
【智力闯关】 第一关:试一试,你行吗?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 A.二氧化碳分子 B.氧分子 C.碳原子 D.氧原子 2.在公安干警的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 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B ) A.分子是可分的 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间隔 3.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D ) A.100mL水和 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0mL B.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 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液态氧 D.分解过氧化氢得到水和氧气
+34 2 8 18 6
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原子,化学性质最稳
定的是( A )
+10 2 8 +11 2 8 1 +12 2 8 2 +17 2 8 7
A
B
C
D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没有中子)
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
想一想: 原子显电性吗?
探究一: 氧原子显电性吗? 氧原子中: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8个中 子,核外有8个电子。中子不带电,每个 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 位负电荷。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 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 不显电性。 思考: 氧分子显电性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